最新灌区规划大纲

合集下载

灌区规划方案

灌区规划方案

灌区规划方案灌区规划旨在合理利用水资源,确保农田灌溉系统的高效运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本文将对灌区规划方案进行全面介绍,包括规划的目标、重点、步骤和实施方案等内容。

一、规划目标灌区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为农田提供充足的水量,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需水量。

同时,规划还要考虑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田灌溉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重点1. 水资源调配:根据各地灌区的类型和特点,制定合理的水资源调配方案,增加农田用水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

2. 灌溉设施建设:对已建立的灌溉设施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行。

对于老旧设施,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新换代,以提升灌溉效果。

3. 灌溉管理与技术创新:加强灌区管理能力,优化机构设置,实施灌溉定额并加强监测。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灌溉精度,降低水分浪费,减少土壤盐碱化和农药残留。

三、规划步骤1. 调研与评估:对目标灌区进行调研,了解其水资源状况、土地利用情况、农田面积等相关信息。

评估灌区现有的灌溉设施和管理状况,找出问题和不足之处。

2. 规划设计:根据调研结果,确定合理的灌溉布局和灌溉制度。

制定合理的水量分配方案和技术指导措施,使水资源得到最有效地利用。

3. 实施与监测:按照规划设计方案,组织实施灌区的改造和升级。

同时,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规划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

四、实施方案1. 加强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为规划方案的实施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

鼓励农民参与农田灌溉管理,提供经济激励措施,推动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

2. 资金投入:加大对灌区规划改造的资金投入力度,确保规划方案的实施。

优先保障水源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

3. 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规划方案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农民的水资源利用意识和技术水平。

总结灌区规划方案是为了保障农田用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而制定的具体措施。

灌区2024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灌区2024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

灌区2024年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第一部分:总体概述一、工作背景灌区是一个以水利工程为主的综合性项目,安全生产对于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和保障人员安全至关重要。

本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旨在全面提升灌区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灌区工程安全、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

二、工作目标1. 2024年全面实现灌区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

2. 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规范落实到位。

3. 加强灌区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4.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和工作机制,健全安全管理体系。

5. 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灌区安全生产。

三、工作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 综合施策,多措并举。

3. 指导科学,分类管理。

4. 追究责任,形成合力。

第二部分:具体措施一、加强安全宣传教育1. 制定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计划并落实到位,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2. 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 建立安全信息交流平台,方便员工及时了解安全生产相关信息。

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和规范1. 梳理灌区安全生产制度和规范,形成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2. 完善灌区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和事故预防预案,定期开展评估和演练。

3. 定期检查和评估现有安全生产制度的有效性,并及时修订和完善。

三、加强隐患排查整治1. 建立完善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对灌区进行全面隐患排查。

2. 落实隐患整治责任,制定整改方案,并按时完成整改任务。

3. 加强隐患排查信息的收集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四、加强事故应急管理1. 建立健全事故应急管理制度和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预案。

2. 加强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反应能力。

3. 落实事故报告制度,及时上报事故信息并进行事故分析。

五、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1. 制定设备维护管理制度,规范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2.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全国中型灌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

全国中型灌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

全国中型灌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一、背景介绍中型灌区是指灌溉面积在5000-20000亩之间的灌区。

中型灌区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利用效率、保障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中型灌区的规划管理,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效益,制定全国中型灌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旨在明确规划目标、任务和措施,推动中型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1. 提高中型灌区的水利设施利用效率,实现农田水利设施的智能化管理。

2. 加强中型灌区的节水措施,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节水效益。

3. 优化中型灌区的灌溉结构,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灌溉效果。

4. 提升中型灌区的管理水平,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和保养。

5. 推动中型灌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规划内容1. 中型灌区基础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包括中型灌区的地理位置、面积、灌溉面积、农田水利设施的类型和数量等基础数据的采集和整理。

2. 中型灌区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对中型灌区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明确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 中型灌区的规划目标和任务确定。

根据中型灌区的发展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确定中型灌区的规划目标和任务。

4. 中型灌区的规划措施和政策支持。

制定中型灌区的规划措施,包括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管理和维护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5. 中型灌区的实施和监测评估。

制定中型灌区规划的实施方案,建立中型灌区规划的监测评估机制,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和达到预期效果。

四、规划编制的程序1. 调研和数据采集。

组织相关专家对中型灌区进行实地调研,采集中型灌区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2. 问题分析和目标确定。

根据调研和数据分析结果,进行中型灌区的问题分析,确定规划目标。

3. 制定规划措施和政策支持。

根据目标确定规划措施和政策支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

4. 编制规划报告。

根据规划编制的结果,编制中型灌区十三五规划报告,包括规划的目标、任务、措施和政策支持等内容。

中型灌区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中型灌区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中型灌区工程总体布置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出中型灌区工程的总体布置方案,包括灌区的选址、渠道网络的设计、用水系统的规划等内容。

通过合理的布置方案,实现灌区工程的高效运行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 灌区选址灌区选址是灌溉工程规划的重要环节。

在进行选址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水资源供应:选择地理位置附近水资源丰富的区域,确保水源的稳定供应。

•土地利用情况:选择土地利用率较低的区域,以便进行合理利用和开发。

•地形地貌:选择适宜灌溉的平坦地带,避免施工和管理上的困难。

•土壤条件: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

经过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确定合适的灌区选址。

3. 渠道网络设计灌区的渠道网络是确保灌溉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

渠道网络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3.1 主干渠道主干渠道是灌区渠道网络的骨干部分,负责将引水渠道的水资源输送到各个分干渠道和田间渠道。

主干渠道设计上需要满足以下要求:•考虑水流量的变化,采用不同断面形式,以适应不同季节的用水需求。

•渠道坡度合理,使水能快速流动,减少水的浪费。

•渠道的直线段和弯道合理设置,以减少水流的摩擦和能量损失。

3.2 分干渠道和田间渠道分干渠道和田间渠道是将灌溉水资源灌溉到具体农田的渠道。

在设计这些渠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分干渠道的覆盖面积要合理,能够覆盖到灌区内所有农田。

•渠道的长度和宽度需考虑到灌溉水的流动速度和流量,避免水的长时间停留或漫溢。

•田间渠道的布置需要从灌溉面积、作物种类、土壤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并合理配置闸门和喷头等设备。

4. 用水系统规划用水系统规划是为了保证灌区内农田的合理用水和灌溉设施的高效运行。

在规划用水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设置水位控制设备,以确保用水量的合理分配和控制。

•安装水表和水流量计,实时监测用水情况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制定用水计划,根据不同季节和作物的需要,合理安排用水时间和用水量。

•建立灌溉管理机制,监测和管理灌溉设施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十一五规划编制提纲

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十一五规划编制提纲

附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十一五”规划编制提纲综合说明:本次大型灌区规划范围、主要建设内容、技术措施、投资估算及工程效益指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等内容。

第一章概述包括全省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农业生产、水利工程、灌溉发展等基本情况;大型灌区状况及其在省内农业和粮食生产、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大型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工程管理状况,已完成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情况,灌区改革进展、存在问题等。

第二章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完成情况综合评价总结1996年以来,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工程完成情况,资金实际投入与使用情况,产生效益,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灌区体制改革的进展情况。

第三章“十一五”期间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总体任务根据本省(区、市、兵团)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对水的需求情况,按照水土资源供需分析成果,提出2010年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的总体任务。

并对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灌区进行分类排队,对主要工程项目进行综合论证,并论述建设内容的必要性。

第四章水土资源供需平衡以灌区为单元,根据灌区内水资源和土地利用状况,流域或区域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和灌区水资源条件,对原有大型灌区规划指标进行复核。

强调采用近几年的试验、观测资料和最新的水资源评价成果,有较大变化的要重点加以说明。

根据计划完成情况和当前农业形势要求,在总结成功经验和有效模式的基础上对原规划确定的灌溉制度进行复核。

在此基础上,提出各灌区2010年的可用水量和需水量,以省(区、市)为单位汇总并进行平衡分析。

第五章工程建设主要内容第一节骨干工程在对原规划工程布局、渠首取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及排水工程的合理性进行复核的基础上,提出“十一五”期间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的主要工程内容及工程量。

规划骨干工程仍为渠首工程、设计流量大于等于1立方米/秒以上渠道及渠系建筑物和相应排水骨干工程。

第二节田间工程对原规划田间节水措施的合理性、可行性进行复核,提出“十一五”期间田间节水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推广的主要技术。

大型灌区洋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

大型灌区洋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

大型灌区洋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1. 引言大型灌区洋河灌区是一个重要的农业灌溉系统,位于某省某市,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由于灌溉设施的老化和用水效率低下等问题,该灌区的配套设施和节水改造亟待进行规划和实施。

本文档旨在对大型灌区洋河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进行规划。

2. 续建配套规划2.1 增设灌溉设施由于洋河灌区的灌溉设施老化,需要增设新的灌溉设施来提高整体的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具体的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灌区内部建设新的渠道系统,以确保水资源的平衡供应。

•增设现代化的灌溉设备,如滴灌和喷灌系统,以提高灌溉的精确性和水分利用效率。

2.2 建设水利工程为了提供足够的水源供给灌区,需要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和改造。

具体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上游建设蓄水池或水库,以储备足够的水源。

•建设引水渠道,将水源引入洋河灌区,确保稳定的供水。

2.3 建设排水设施灌区的排水设施也需要进行改造和完善,以减少农田排水不畅的问题。

具体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建设新的排水渠道,提高排水能力。

•完善农田排水系统,包括增加排水沟和建设排灌一体化系统。

3. 节水改造规划为了提高洋河灌区的用水效率,需要进行节水改造。

具体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和气候适应性灌溉等,以减少灌溉水的浪费和提高用水效率。

3.2 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区在洋河灌区选取一部分地块,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区,引导农民使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用水效率。

同时,进行示范区的技术培训和宣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3.3 加强用水监测和管理加强洋河灌区的用水监测和管理,建立用水定额和管理制度,对过度使用水资源的农户进行限制和惩罚,以减少用水量的浪费。

4. 实施措施4.1 组织规划和设计成立规划和设计团队,负责大型灌区洋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具体方案设计和实施计划的制定。

4.2 资金筹措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投资和农民管理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大型灌区洋河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

灌区2024年工作计划

灌区2024年工作计划

灌区2024年工作计划一、项目背景灌区是指流域内的一片土地,用来灌溉农田或者供应城市的饮用水。

灌区工作是保障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工作之一。

2024年,我们将继续致力于灌区工作,确保灌溉农田和城市供水的顺利进行。

二、目标与任务1. 提高灌溉效率:通过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和设备,提高灌溉效率,减少用水量,保护水资源。

2. 提升供水质量:加强水源保护工作,提升供水质量,保障城市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3. 完善灌区基础设施:对灌区内的水利设施进行维护和改造,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4. 加强管理与监督:加强对灌区的管理与监督,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5. 促进农业发展:通过灌溉工作,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农业产量。

三、具体工作安排1. 提高灌溉效率:开展灌溉设施改造工作,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强灌溉管理,提高灌溉效率。

2. 提升供水质量:加强水源保护工作,开展水质监测,及时处理水质问题,确保供水质量。

3. 完善灌区基础设施:对灌区内的水利设施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4. 加强管理与监督:建立健全灌区管理制度,加强对灌区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行为。

5. 促进农业发展: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水资源保障。

四、工作保障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开展水资源保护和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对水资源的重视程度。

2. 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加大对灌区工作的监督力度,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 加强技术培训:组织灌区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4. 加强合作交流: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合作交流,共同推动灌区工作的开展。

五、工作成效评估1. 提高灌溉效率:比较2023年和2024年的灌溉用水量和农作物产量,评估灌溉效率的提高情况。

2. 提升供水质量:对2024年的供水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供水质量的提升。

3. 完善灌区基础设施:对灌区内的水利设施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湖南省灌溉发展总体规划技术大纲

湖南省灌溉发展总体规划技术大纲

湖南省灌溉发展总体规划技术大纲(征求意见稿)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二〇一二年六月目录一、总则 (1)(一)工作目标 (1)(二)规划任务 (1)(三)规划思路 (2)(四)基本规定 (4)二、灌溉发展现状评价 (5)(一) 基本要求 (5)(二)灌溉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6)(三)灌溉用水现状分析 (6)(四)灌排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7)(五)灌溉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8)(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8)三、灌溉需求与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9)(一)基本要求 (9)(二)灌溉发展需求分析 (9)(三)灌溉节水潜力分析 (9)(四)灌溉可供水量分析 (10)(五)水土资源平衡分析 (10)四、发展目标与总体布局 (11)(一)发展目标 (11)(二)建设标准 (12)(三)总体布局 (12)(四)分区发展重点 (12)五、主要建设内容 (13)(一)基本要求 (13)(二)灌溉水源保障工程 (14)(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 (14)(四)大中型新灌区建设 (15)(五)小型灌区建设 (15)(六)林果草灌溉工程建设 (16)(七)高标准农田灌排工程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16)六、改革与管理 (17)(一)完善投入机制 (17)(二)强化灌溉管理 (18)(三)加快体制改革 (18)(四)推进水价改革 (19)(五)加强信息化建设 (19)(六)政策保障 (20)七、实施安排、效果分析与环境影响评价 (20)(一)实施安排 (20)(二)规划实施效果 (20)(三)环境影响评价 (20)附表: (21)一、总则为做好湖南省灌溉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统一规划编制技术要求,保障规划成果质量,依据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灌溉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水规计[2012]147号)文件精神,制定《湖南省灌溉发展总体规划技术大纲》(以下简称《技术大纲》)。

(一)工作目标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工作方式,充分利用湖南水利普查成果和现有相关规划成果,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客观评价现状、搞好水土平衡、合理确定目标、明晰规划布局、制定对策措施、建立保障机制,确保今年8月20日前,编制完成《湖南省灌溉发展总体规划》,报长江委、珠江委审查。

最新灌区规划大纲

最新灌区规划大纲

最新灌区规划⼤纲⼭西省⼤同市灌溉⼤⽔⽹综合规划编制⼤纲⽬录前⾔(编制说明) (1)⼯程特性表 (1)1.综合说明 (1)1.1规划背景 (1)1.2规划⽬标任务 (1)1.3⼯程总体布局 (1)1.4⼯程主要建设内容 (1)1.5环境影响评价 (1)1.6投资估算 (1)1.7国民经济评价 (1)2.基本情况 (1)2.1⾃然概况 (1)2.2社会经济状况 (1)2.3农业⽣产状况 (2)2.4⾃然灾害情况 (2)3.农⽥⽔利现状及存在问题 (2)3.1农⽥⽔利现状 (2)3.2农⽥⽔利⼯程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做法和成效 (2) 3.3农⽥⽔利发展⾯临的主要问题 (2)3.4加快农⽥⽔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2)3.5加快农⽥⽔利事业发展的可⾏性 (3)4.⽔⼟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3)4.1⽔⼟资源总量 (3)4.2⽔⼟资源利⽤现状和需求预测 (5)4.3⽔⼟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评价 (8)5.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标任务 (10)5.1指导思想 (10)5.2发展原则 (10)5.4规划依据 (11)5.5规划范围和⽔平年 (13)5.6发展⽬标与建设任务 (13)6.⼯程建设规划 (16)6.1⼯程建设标准 (16)6.2总体布局及分区发展重点 (16)6.3主要建设内容 (16)6.4重点⼯程 (16)7.⼯程典型设计 (17)8.⼯程管理 (17)8.1建设管理 (17)8.2建后管护 (17)8.3服务体系建设 (17)9.投资估算与资⾦筹措 (18)9.1投资估算 (18)9.2资⾦筹措 (19)9.3分期实施计划 (19)10.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价 (19)11.保障措施 (19)附表 20附图 20前⾔(编制说明)主要包括任务由来、⽬的意义、组织领导、编制过程、批准发布机构和时间等主要内容。

⼯程特性表1.综合说明1.1 规划背景1.2 规划⽬标任务1.3 ⼯程总体布局1.4 ⼯程主要建设内容1.5 环境影响评价1.6 投资估算1.7国民经济评价2.基本情况2.1 ⾃然概况2.1.1地理位置2.1.2地形地貌2.1.3植被⼟壤2.1.4⽓象⽔⽂2.1.5河流⽔系2.1.6地质及⽔⽂地质条件2.2 社会经济状况主要包括基准年全县⼈⼝与农村⼈⼝、耕地⾯积;国内⽣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及结构⽐例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财政收⽀状况;农民收⼊及来源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利⽤状况;交通、电⼒等基础设施状况等。

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是指在中国国家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对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的项目。

灌区是指用于灌溉农田的水利工程系统,包括水库、渠道、泵站等设施。

在十四五规划中,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灌区有以下几个主要目标:
1. 提高灌溉效率:通过引入先进的灌溉技术和设备,改善灌溉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提高灌溉水利的效益。

2. 加强灌区管理:加强对灌区的管理和监测,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建立现代化的监测系统,实时了解水资源分配和利用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来应对水资源的短缺和浪费。

3. 提高灌区农业生产水平:通过灌区配套设施的建设,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和优质的农田灌溉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4.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可以为农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通过提高农田灌溉设施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农田的产能和质量,有助于增加农民的收入。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需要加
大投资力度,强化技术支持和政策引导,加强与农业、水利等部门的协调合作,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意识和能力,促进灌区建设和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灌区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化灌区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化灌区建设实施方案一、前言。

咱们要搞现代化灌区建设啦!这就像是给咱们的农田打造一个超级豪华的“灌溉套餐”,让每一株农作物都能“喝”得饱饱的,茁壮成长。

那这个现代化灌区到底怎么建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二、目标设定。

1. 高效灌溉。

2. 智能化管理。

想象一下,灌区就像一个超级智能的机器人,能自己感知什么时候该浇水、浇多少水。

咱们要建立一个智能化的管理系统,通过传感器、物联网等高科技手段,实现对灌区水量、水质、土壤湿度等各种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分析。

这样,管理人员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像指挥千军万马一样轻松地管理整个灌区。

3. 生态友好。

咱们不能光想着灌溉庄稼,还得照顾到整个生态环境。

现代化灌区要成为生态的好伙伴,保持河流、湖泊等水源地的生态健康。

比如说,在灌区里留出一些生态湿地,让小动物们也有个舒适的家,同时也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三、具体措施。

# (一)基础设施建设。

1. 灌溉渠道改造。

那些老旧的灌溉渠道就像老爷爷老奶奶的血管,有点堵塞不通畅了。

咱们要给它们来个大改造,把渠道衬砌好,让水能够顺利地流淌。

就像给血管做个清理和加固手术,这样既能减少水的渗漏,又能提高输水速度。

2. 水源工程建设。

寻找更多的水源就像找宝藏一样重要。

咱们可以修建一些小型水库、塘坝,把雨水都收集起来。

还可以考虑对地下水进行合理开采,不过要注意别过度开采,要可持续发展嘛。

另外,如果附近有河流的话,可以通过引水工程把河水引入灌区,让灌区的水源更加充足。

3. 田间工程配套。

田间就像农作物的小天地,咱们要把这个小天地打理好。

完善田间的灌溉设施,比如安装滴灌带、喷头等,还要平整土地,让水能够均匀地分布到每一寸土地上。

这就好比给农作物打造一个舒适的小窝,让它们能在良好的灌溉环境下生长。

# (二)技术创新与应用。

1. 节水灌溉技术推广。

滴灌和微灌技术可是节水的“神器”。

滴灌就像给每一棵植物挂上一个小水壶,水一滴一滴地精准送到根部;微灌则像是给植物下一场轻柔的小雨。

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提纲

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规划提纲

综合说明概括介绍本灌区规划范围、建设标准、主要建设内容、工程措施、节水量、投资估算及工程效益指标,以及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等规划内容。

一、灌区基本情况1、社会经济概况:简述灌区所在区域行政区划、灌区控制范围内国土面积、总耕地面积,总灌溉面积及其有效灌溉面积,涉及县(市、区),灌区内乡(镇)及村庄个数,总人口及农业人口,种植品种、产量及复种指数。

2、灌区供水水源:简述本灌区水源基本状况,包括水库水、河道引水、地下水等,灌溉水源的保障情况。

3、概略介绍灌区发展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5万亩以下灌区合并后编制规划,需说明每个灌区的基本情况)二、规划依据及工程建设标准1、规划依据规划依据包括有关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政策文件、投资估算定额及参考资料等。

2、建设标准:渠灌设计灌溉保证率,大田旱作物采用P=50% ,水稻采用75%;排水工程除涝标准采用5年一遇。

井渠双灌区中的井灌暂不涉及灌溉保证率。

现状年及基准年采用2008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

三、工程规划1、水资源供需分析——规划水平年灌区供水与需水预测成果。

2、灌区规模——研究确定合理的农业结构和作物种植结构;灌区通过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预计渠系与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制度及定额的变化和灌溉面积的增加,在此基础上确定规划水平年的灌溉面积。

3、节水改造工程——说明需采用的主要节水措施,例如:不同级别渠道采取不同的衬砌措施;田间工程采取平整土地、调整畦田规格及改进灌水技术等节水措施。

4、灌区续建配套工程——依据规划原则及确定的灌区范围和规模,选择适宜本灌区的续建、配套工程方案。

包括骨干(包括建筑物)工程及田间配套灌溉工程,骨干及田间排水工程。

5、其他——包括管理及计量设施,如:量水、测流、通讯、交通、办公室、信息化等建设内容。

四、投资估算根据灌区所在区域分析建材和用工单价,估算工程静态总投资、骨干工程及田间配套工程投资。

五、经济评价及环境、社会效益分析全面叙述工程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

灌区管理工作计划

灌区管理工作计划

一、前言灌区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灌区管理工作,提高灌区运行效率,现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1. 保障灌区正常运行,提高灌溉效益;2. 优化水资源配置,实现农业节水;3. 加强灌区设施建设,提升灌区管理水平;4. 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实现灌区智能化管理。

三、具体措施1. 优化灌区水资源配置(1)科学制定灌区用水计划,确保水资源合理分配;(2)推进农业节水,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3)加强灌区水资源监测,实时掌握水资源状况。

2. 加强灌区设施建设(1)加大对灌区骨干工程的投入,提高灌区供水能力;(2)加强灌区渠系工程建设,提高灌溉水输送效率;(3)推进灌区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完善灌区配套设施。

3. 提升灌区管理水平(1)建立健全灌区管理制度,规范灌区运行管理;(2)加强灌区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3)开展灌区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灌区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4. 推进灌区信息化建设(1)建设灌区信息平台,实现灌区信息共享;(2)推广应用灌区信息化技术,提高灌区管理效率;(3)实现灌区智能化管理,降低灌区运行成本。

5. 加强灌区安全生产管理(1)定期开展灌区安全生产检查,消除安全隐患;(2)加强灌区安全生产宣传,提高灌区人员安全意识;(3)建立健全灌区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灌区安全生产。

四、工作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2024年1月-3月):制定灌区管理工作计划,开展灌区巡查,排查安全隐患;2. 第二阶段(2024年4月-6月):优化灌区水资源配置,推进灌区设施建设;3. 第三阶段(2024年7月-9月):提升灌区管理水平,加强灌区信息化建设;4. 第四阶段(2024年10月-12月):总结经验,完善灌区管理工作,确保灌区安全稳定运行。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工作顺利开展;2.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灌区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3. 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4.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灌区管理人员和群众的安全意识。

全国中型灌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

全国中型灌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

全国中型灌区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附件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十三五”规划编制大纲第一部分:全国规划编制大纲前言简要说明规划编制背景、任务来由等,说明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水平年为2020年,展望到2020年以后。

综合提要简要说明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全国中型灌区基本现状1、中型灌区处数及灌溉面积说明灌区处数(只包括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下同),设计灌溉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等(有关数据应与汇总表的数据一致)。

粮食主产省(区)、贫困地区的灌区情况应专门说明。

2、中型灌区的地位与作用说明中型灌区在农业和粮食生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3、中型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从水源及渠首工程、干支渠道、干支渠系建筑物、量水设施及管护设施等几方面概括描述。

二、全国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情况(截至2015年底)1、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资金投入及工程建设基本情况包括资金投入及种类,完成的渠道衬砌长度、渠系建筑物、水源工程和管护设施及量水设施数量等(有关数据应与汇总表的数据一致;应包含由括由农发机构单独切块立项实施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下同)。

“十二五”期间项目情况应单独说明。

2、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效益基本情况包括新增(含恢复)灌溉面积、改善灌溉面积,新增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新增节水能力等。

“十二五”期间项目情况应单独说明。

3、中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情况简要说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型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总体进展情况,已落实管护人员和管护经费的中型灌区数量及其比重,已建立的农民用水户协会数量及其管理的灌溉面积等。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1、指导思想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水利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贯彻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

2、基本原则3、主要目标提出“十三五”期间拟改造的重点中型灌区处数,可实现的主要效益等。

中型灌区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中型灌区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中型灌区工程总体布置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业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

中型灌区工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利工程,对提高农田灌溉水平,增加农田耕地面积,保障农业生产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根据国家水资源规划,我国中型灌区工程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要加快推进中型灌区工程的规划、建设及管理工作,以适应我国农业水资源需求的增长。

二、项目总体布置思路1. 建设目标本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建设一系列规模适中、灌溉效率高、管理科学的中型灌区工程,为农田灌溉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提高农田灌溉水平,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

2. 建设原则(1)科学规划:根据灌区地理特点和农业水资源需求,制定科学可行的灌区规划。

(2)高效节水:采用先进的灌溉设施和技术,提高灌溉效率,降低水资源浪费。

(3)生态环保: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配套设施齐全:在灌区内建设配套的交通、排水、排污、供水等设施,提高灌区的整体运行水平。

3. 建设方案(1)选择建设区域选择适宜的土地和水源充足的地区进行中型灌区工程建设。

根据灌区农业生产的需求,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和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并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建设区域。

(2)规划设计根据选择的建设区域,进行综合规划设计,确定灌溉渠道、灌溉设施、水源保障等方面的建设方案。

以提高农田灌溉水平、降低水资源浪费、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为主要目标,科学合理地设计灌区规划,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3)建设实施按照规划设计方案,有序进行工程建设实施。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环境保护,加强对灌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确保灌区工程建设的科学合理和生态环保。

(4)运营管理灌区工程建设完成后,要加强对灌区的运营管理,配套建设灌区内的交通、排水、排污、供水等设施,确保灌区运行的正常和高效,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稳定。

三、项目建设进程1. 立项阶段立项阶段主要包括项目选址、论证报告、环评、初步设计等工作。

农田灌区规划方案

农田灌区规划方案

农田灌区规划方案背景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的农田灌溉面积不断缩小,灌区规模也日益减少,给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

因此,建设合理高效的农田灌区,保障农业生产的良性发展,已成为当前的迫切需求。

目的本文旨在提出一份合理且可行的农田灌区规划方案,以满足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需求,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保障粮食生产和安全。

规划范围本次规划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灌溉主体:以农户、乡镇、村落和合作组织为主。

•灌区规模:以灌溉面积为核心,根据区域分布和水资源状况,做出相应的规划。

•灌溉管道:根据需要建设灌溉管道、机井和泵房等设施,以确保灌溉效率。

1. 灌溉水源规划区域内的水源主要是地下水和表面水,为确保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需根据不同区域的地形地貌和水文环境情况,做出相应规划。

对于地下水的开采、利用和监测,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规划的可持续性。

2. 灌区坡度灌溉区域内的地形地貌情况不同,坡度也会有所差异。

以此为基础,设计可有效灌溉的坡度,既可减少水浪费,降低灌溉成本,也有助于保护土壤、控制农业灾害等。

3. 灌溉设备根据不同区域的土壤和作物种植情况,选用合适的灌溉设备。

设备的选用需考虑土地地形、作物种类和灌溉水源等因素,确保设备的有效利用和场地的合理利用。

4. 灌溉管理建立灌溉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灌区内灌溉水源、灌溉设备等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同时,还可以建立农业灌溉灾害预警机制,及时掌握自然灾害和灌溉水源状况,对灌区内的灌溉设备和农作物进行有效管理。

根据规划范围和内容,实施方案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调查研究根据规划区域的地形地貌和水文环境情况,进行及时、详细、科学的调查和研究,制定可行性方案。

2. 设计方案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结合政策、法规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设计规划方案。

3. 施工建设制定合理施工方案,检查并审核施工单位的资质和经验,监督工程质量,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安全。

4. 投入利用灌区规划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投入利用、测试和优化等工作,建立并不断完善管理机制,促进灌溉技术和效果的提高,保证农业生产的良性发展。

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的背景和意义1.我国灌区的现状2.十四五规划对灌区的要求三、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的主要任务1.完善灌区基础设施2.提高灌区管理水平3.推广节水灌溉技术4.加强灌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四、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的措施和建议1.增加投资力度2.加强政策支持3.推进科技创新4.引导农民参与五、结语正文一、引言灌区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灌区的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力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的背景和意义1.我国灌区的现状我国灌区总面积约占全国耕地的 40%,承担着全国 70% 以上的粮食产量。

然而,当前我国灌区建设存在不少问题,如基础设施老化、灌溉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十四五规划对灌区的要求在“十四五”规划中,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大对灌区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现代化。

三、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的主要任务1.完善灌区基础设施加大投入,改造和完善灌区渠道、泵站、水库等基础设施,提高灌区灌溉保证率和灌溉效率。

2.提高灌区管理水平推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灌区管理制度,提高灌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3.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4.加强灌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灌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强灌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灌区生态功能。

四、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的措施和建议1.增加投资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灌区建设和改造,确保灌区建设改造工程顺利实施。

2.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灌区建设和改造的扶持力度,鼓励地方开展改革创新。

灌区2024年度工作计划

灌区2024年度工作计划

灌区2024年度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灌区是我国水利部门的重要组成部门之一,主要职责包括灌溉用水的管理、调度和维护等工作。

灌区涉及的面广、任务繁重,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灌区2024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二、总体目标1.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和维护,提高农田灌排水效益,确保粮食生产的水资源供给。

2. 加强灌溉设施管理:加强对灌溉设施的巡查、养护和维修,提高灌区灌溉设施的运行稳定性和效率。

3. 推进节水灌溉:大力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模式,降低灌溉用水量,提高灌溉效果。

4. 提升应急响应能力:完善灌区突发水害应急预案,提高灌区保障措施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5.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开展水利科技研究和创新,推动水利工作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三、重点任务1. 强化灌区调度和管理,确保灌溉用水供给。

加强对灌区水源地的巡查、监测和保护,做好灌区水资源调度工作,确保供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和维护力度,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加强对渠道、水闸等灌溉设施的维修和养护,解决灌溉设施存在的问题,提高设施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3. 推进节水灌溉工作,优化灌溉制度和灌溉方式。

加强对农田的管理和指导,推广使用节水灌溉设备和技术,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用水,降低灌溉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4. 加强对重点灌区的突发水害应急预案编制和应急响应工作。

根据不同的灌区特点和水害形势,制定灌区水害防范预案和应急演练方案,并组织实施,提高灌区应对突发水害的能力。

5. 积极推动灌区的科技创新工作,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开展水利科技研究和应用示范,推动水利工作的现代化和智能化,提高灌区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四、工作措施1. 加大资金投入,增强灌溉设施建设和维修的力度。

通过国家投资和社会资本引入等方式,增加灌区建设和维修的资金来源,确保资金的充足性和及时性。

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纲要

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纲要

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纲要第一篇: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纲要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纲要大中型灌区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我省粮棉油等农产品生产基地,担负着城乡生活、工付业和环境供水的重要任务。

为了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大中型灌区以节水为中心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步伐。

一、大中型灌区现状随着我省大型输水、调水工程的建设,自五十年代开始,兴建了大批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主要分布在京杭运河、苏北灌溉总渠、新沂河、淮沭新河及沿江、沿通榆河地区。

沿运、沿总渠、沿淮沭新河地区的大型灌区,以自流灌溉较多,引用江水、淮水为灌溉水源,辅以机电动力补水;沿江、沿通榆河及苏南地区的灌区多数为机电提水灌区。

大中型灌区总面积4433万亩,耕地面积2694万亩,共有支渠以上灌溉渠道32871.4公里,骨干排水河道20938公里,灌溉保证率水田75%,旱作70%;渠系水利用系数0.5,灌溉水利用系数0.45,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夏熟以小麦为主,秋熟水稻面积较大,复种指数1.6~1.8。

大型灌区的建设,为我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和农业措施的配套,使灌区成为我省粮棉高产区及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⒈建筑物老化、配套不齐。

全省大中型灌区大部分兴建于五、六十年代,建筑物至今已运行四十年左右,超过了预定的工程寿命,不少工程早该更新改造,尤其是机电站,长期带病运行,得不到更新改造,装置效率下降。

同时,有些工程是“文革”期间在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的条件下建设的,灌区规划和设计不尽合理,重水源工程轻内部配套,渠道及其建筑物配套不全,配套率低,全省大型灌区渠系配套率只有74%,建筑物配套率只有45%。

施工中因陋就简,工程施工质量较差,先天不足,标准低。

据调查,大型灌区的干支渠建筑物老化率达38%以上,10万亩以上灌区支渠以上建筑物老化率达40%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大同市灌溉大水网综合规划编制大纲目录前言(编制说明) (1)工程特性表 (1)1.综合说明 (1)1.1规划背景 (1)1.2规划目标任务 (1)1.3工程总体布局 (1)1.4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1)1.5环境影响评价 (1)1.6投资估算 (1)1.7国民经济评价 (1)2.基本情况 (1)2.1自然概况 (1)2.2社会经济状况 (1)2.3农业生产状况 (2)2.4自然灾害情况 (2)3.农田水利现状及存在问题 (2)3.1农田水利现状 (2)3.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做法和成效 (2)3.3农田水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3.4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 (2)3.5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可行性 (3)4.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3)4.1水土资源总量 (3)4.2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和需求预测 (5)4.3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评价 (8)5.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目标任务 (10)5.1指导思想 (10)5.2发展原则 (10)5.4规划依据 (11)5.5规划范围和水平年 (13)5.6发展目标与建设任务 (13)6.工程建设规划 (16)6.1工程建设标准 (16)6.2总体布局及分区发展重点 (16)6.3主要建设内容 (16)6.4重点工程 (16)7.工程典型设计 (17)8.工程管理 (17)8.1建设管理 (17)8.2建后管护 (17)8.3服务体系建设 (17)9.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8)9.1投资估算 (18)9.2资金筹措 (19)9.3分期实施计划 (19)10.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价 (19)11.保障措施 (19)附表 20附图 20前言(编制说明)主要包括任务由来、目的意义、组织领导、编制过程、批准发布机构和时间等主要内容。

工程特性表1.综合说明1.1 规划背景1.2 规划目标任务1.3 工程总体布局1.4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1.5 环境影响评价1.6 投资估算1.7国民经济评价2.基本情况2.1 自然概况2.1.1地理位置2.1.2地形地貌2.1.3植被土壤2.1.4气象水文2.1.5河流水系2.1.6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2.2 社会经济状况主要包括基准年全县人口与农村人口、耕地面积;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及结构比例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财政收支状况;农民收入及来源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土地利用状况;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状况等。

2.3 农业生产状况主要包括基准年主要作物种类、种植面积、种植比例、单产和总产等农业生产状况。

2.4自然灾害情况主要包括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情况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经济社会的影响。

3.农田水利现状及存在问题3.1 农田水利现状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历程。

截至2011年底,规划范围内农田水利工程规模、效益、工程完好程度及运行管理状况等。

3.2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做法和成效从加强领导、多方协作、增加投入、强化管理、加大改革力度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论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做法和经验;从农民增收、农业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论述成效。

3.3 农田水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分析总结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投入机制、政策法规、管理改革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3.4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必要性根据县域经济发展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要求,主要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等方面分析加快发展农田水利事业的必要性。

3.5加快农田水利事业发展的可行性4.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4.1 水土资源总量4.1.1 水资源(1)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充分利用2002年以来水利部组织开展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研究成果,分析当地地表水、地下水的资源量和可利用量,确定当地的水资源总量和可利用总量。

全市水资源总量及可利用量汇总表单位:万m32、其它水资源可利用量主要包括雨水利用、海水淡化等。

(2)现状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基准年水利工程设施的供水能力,包括水利工程的分布状况、设计供水量和供水现状。

(3)可供水总量预测根据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分别预测到规划水平年保证率分别为P=50%、P=75%、P=95%时,全县及各区的可供水总量。

全市及不同分区现状供水能力及可供水量预测表单位:万m34.1.2 土地资源(1)土地资源总量土地资源总量是指规划区的总土地面积。

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牧业用地、渔业用地以及城镇居民点、交通、工矿、企业等其他用地。

(2)土地资源可利用量及开垦利用潜力土地资源可利用量主要指可用于农业的土地资源量,包括可用于耕地、林地、牧业用地、渔业用地等土地资源量。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滩涂的围垦与开发利用。

宜农荒地的开垦,必须经过充分论证。

全市及不同分区土地资源可利用量与潜力预测表单位:万亩2、渔地指渔业用地;3、其他用地指城镇居民点、交通、工矿、企业等用地。

4.2 水土资源利用现状和需求预测4.2.1 各行业对水土资源的利用现状通过调查分别统计得出现状年全市各县及各乡镇的总用水量、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生态与环境用水量。

通过调查分别统计得出现状年全县及各乡镇农业土地利用的总面积及其灌溉面积、播种面积。

水土资源利用现状表注: 1.生活用水包括城市和农村居民用水以及家禽、家畜用水;2.工业用水包括县内(含村镇)工、矿企业用水;3.其他用水包括除灌溉之外的林、牧、渔用水。

4.2.2 各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预测根据本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参照相关专项规划成果,按照工业、生活和灌溉等用水定额,分别预测到规划水平年工业、生活、生态与环境、灌溉保证率P=50%、P=75%、P=95%时的灌溉需水量以及除灌溉之外的林、牧、渔等需水量。

各水平年用水需求预测表单位:万m34.2.3 各行业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预测根据本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参照相关专项规划结论,分别预测到规划水平年各类用地情况。

各水平年用地需求预测表单位:万亩4.3 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与评价4.3.1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开源”的原则,根据可供水量和需水量预测的结果,进行水资源供需平衡计算。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水质和水量联合进行分析。

在生态极其脆弱、生态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的地区,优先考虑满足基本生态用水要求。

各水平年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表单位:万m34.3.2 土地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根据土地可供给量和需求量预测的结果,进行各水平年土地资源供需平衡计算。

各水平年用地供需平衡情况表单位:万亩4.3.3 水土资源供需评价根据水土资源供需平衡计算结果,对水土资源丰缺、灌溉面积发展规模、用水需求情况以及拟采取的节水措施等做出评价。

5.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目标任务5.1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新思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河流健康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规划主线,以解决全省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流域生态修复为重点,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推进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全面节约、有效保护,防治水害,推动全省水利发展与改革,促进全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和保障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2 发展原则1、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做好调查研究,加强与基层干部和当地群众的沟通、协调;要充分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落实科学发展观。

2、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方论证,科学规划,慎重决策,因地制宜确定工程建设内容;要做好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受上位规划的约束;要根据各级财政资金投入、群众自筹可能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建设目标和发展速度。

3、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要依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优先安排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节水潜力大、生态环境脆弱和群众积极性高的区域。

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

4、建设、管理、改革同步在规划过程中,要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统筹考虑,并把工程建后管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改变过去重建轻管的现象。

加快已建工程的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管理主体和责任,建立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确保工程可持续运行。

5.4规划依据5.4.1现行的主要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5.4.2有关技术规范及技术标准(1)《灌区规划规范》GB/T50509-2009(2)《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 201-97(3)《防洪标准》GB 50201-94(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5)《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2006(7)《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8)《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 171-96(9)《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 170-96(10)其它有关的规程规范5.4.3 有关规划文件(1)《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山西省海河流域防洪规划》(3)《山西省黄河流域防洪规划》(4)《山西省水资源评价》(5)《山西省分区水资源规划配置》(6)《山西省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7)《山西省新水源工程建设规划》(8)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能源规划等其它行业规划。

5.5 规划范围和水平年5.5.1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编制的范围是大同市内中小型农田灌溉工程,主要包括市内5~30万亩中型灌区的田间工程(设计流量1立方米/秒以下的渠道及其配套建筑物);5万亩以下的中小型灌区及灌溉片;水库(10万立方米以上)、塘坝(10万立方米以下)、小型堰闸等雨水集蓄利用小型微型水源工程,小型灌排泵站(装机1000千瓦以下)、灌溉机电井等;控制面积3万亩以下的排水沟道及配套建筑物。

同时也可以自选农村水利的其他相关内容一并统一规划。

包括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小河流治理、土地整治、牧区水利、村镇防洪与排水、雨洪补源、水环境整治工程等。

在规划过程中,各县应根据本地实际,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将影响农民生活、生产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农田水利问题列为本次规划的重点内容。

5.5.2基准年、水平年规划基准年:201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