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器 试验方法(WJ 1974-90)
涡轮增压器性能测试与分析
![涡轮增压器性能测试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80cb96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3.png)
涡轮增压器性能测试与分析引言涡轮增压器作为一种常见的汽车动力系统改进方案,在现代汽车工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涡轮增压器的优良性能和可靠性,对其进行性能测试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1. 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涡轮增压器通过利用废气能量来提高发动机进气量和燃烧效率。
其工作原理简单来说,即通过排气流量推动涡轮叶片转动,进而带动压气机叶片,增加进气量。
然而,涡轮增压器的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涡轮几何结构、叶片材料、涡轮转速和进气温度等。
2. 涡轮增压器性能测试方法为了全面了解涡轮增压器的性能,科学有效的测试方法是必需的。
目前,常见的涡轮增压器性能测试方法主要包括雷诺数测试、静态特性测试和动态特性测试等。
2.1 雷诺数测试雷诺数是涡轮增压器性能测试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通过改变进气温度、进气流量和转速等变量,测量涡轮增压器在不同工况下的雷诺数,可以判断其性能是否处于理想工作范围内。
2.2 静态特性测试静态特性测试是评估涡轮增压器性能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给涡轮增压器提供一定的驱动力,测量其在不同工况下的进气压力和排气温度等参数,可以得出其压力比和效率等性能指标。
2.3 动态特性测试动态特性测试是评估涡轮增压器动态响应能力的关键方法。
通过在不同工况下对涡轮增压器的加速和减速过程进行测试,可以获取其响应时间、转速上升速度和预旋转等参数,进而评估其性能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涡轮增压器性能分析在进行涡轮增压器性能测试后,需要对测试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得关于其工作状态和效率的进一步认识。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性能分析方法。
3.1 热力学分析利用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原理,可以通过分析进气和排气参数的变化规律,计算出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比、负荷特性和效率等重要性能指标。
热力学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完善涡轮增压器设计,并提供改进方案。
3.2 动力学分析涡轮增压器的动力学响应是其关键性能之一。
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对涡轮增压器的加速、减速和转速调节等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可以评估其动力学性能和稳定性,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中文名称涡轮增压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
![中文名称涡轮增压器第2部分试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7a8655958fafab069dc02e8.png)
4.4.3润滑油温度测量,仪表精度±2%满量程。
4.4.4环境大气温度测量,仪表精度±l%满量程。
4.5流量测量
压气机流量测量可采用气体质量流量计或标准孔板流量计或端面进气双纽线流量计测量,标准孔板流量计安装在压气机出口管道上,端面进气双纽线流量计安装在压气机进口管道上。涡轮流量测量可采用气体质量流量计或标准孔板流量计测量,流量计安装在燃烧室前面的进气管道上。标准孔板流量计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以及流量的计算应符合GB/T 2624的规定,端面进气双纽线流量计或其他型式的流量计应校验后才能使用。仪表精度土0.5%满量程。
4.1.3加热管道与测量管道应用隔热材料包裹,以减少传热影响。
4.2转速测量
增压器转速应采用不干扰流动的方法测量。如压气机叶轮锁紧螺母充磁的非接触式电磁传感器管外测速或光电转速测量仪。仪表精度200±0.2%满量程。
4.3压力测量
4.3.1压气机或涡轮进出口气体的静压测量,采用内壁平直、光滑的圆形截面测量管,管道面积不小于相连接的进出口面积,管长不少于5倍管径,静压测点前平直段长度(顺气流方向)不少于2倍管径。进出口气体的总压除可用总压测针直接测量外,也可由已被测出的静压、总温和流量通过计算求得。仪表精度±0.2%满量程。
GB/T 23341.1—2009涡轮增压器 第1部分:一般技术条件
GB/T 1859—2000往复式内燃机 辐射的空气噪声测量 工程法及简易法
GB/T 2624(所有部分)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GB/T 2624—2006,ISO 5167:2003,IDT)
增压器试验介绍
![增压器试验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3377b19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ce.png)
*
寿光市康跃增压器有限公司
4增压器轴系振动、转子动力学测试 **寿光市康跃增器有限公司**
寿光市康跃增压器有限公司
转子轴
模态分析
”
*
*
寿光市康跃增压器有限公司
*
*
寿光市康跃增压器有限公司
*
*
寿光市康跃增压器有限公司
*
*
寿光市康跃增压器有限公司
*
*
寿光市康跃增压器有限公司
增压器声音、振动FFT分析
2增压比πc , 压气机级出口气体总压力与进口总压力之比。 πc=
*
*
寿光市康跃增压器有限公司
*
*
寿光市康跃增压器有限公司
*
*
寿光市康跃增压器有限公司
涡轮MAP
*
*
寿光市康跃增压器有限公司
*
*
3增压器密封件及密封性测试
Seals 1
*
*
寿光市康跃增压器有限公司
Estimating Seal Leakage
涡轮增压器 试验介绍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主要试验项目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
*
寿光市康跃增压器有限公司
试验设备 Test equipment 涡轮增压器试验台 Turbocharger test bench 发动机试验台 Engine test bench 试验中心 Test center
*
*
寿光市康跃增压器有限公司
6增压器热疲劳考核、低高周疲劳考核、包容测试
*
*
涡轮增压器检查方案
![涡轮增压器检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2b3d695acfa1c7aa00cc79.png)
涡轮增压器检查方案(检查周期:1000h)为了保证大型工程机械关键部位运行受控,同时确保各关键部位运行中不发生事故,特制订涡轮增压器定期检查方案;一、检查部件零件分解图:(1) 涡轮壳体(2) 涡轮叶轮(3) 涡轮增压器二、涡轮增压器检查方法:开始检查涡轮增压器之前,确保进气阻力处于具体发动机的规格范围内。
确保排气系统阻力处于具体发动机的规格范围内。
请参阅系统操作/ 测试与调整, "进排气系统- 检查"。
涡轮增压器的状况会对发动机的性能有一定影响。
使用以下检查程序来确定涡轮增压器的状况。
1、压缩机和压缩机壳体的检查。
2、涡轮叶轮和涡轮壳体的检查。
3、排气旁通阀的检查。
三、涡轮增压器检查标准1、压缩机和压缩机壳体的检查1、检查压缩机叶轮有无异物造成的损坏。
如有损坏,应确定异物的来源。
根据需要,清洁和修理进气系统更换涡轮增压器。
2、如果发现有异物堆积,应清洁压缩机叶轮和压缩机壳体。
3、用手转动旋转组件。
当您转动此组件时,请侧向推动该组件。
总成应该转动自如。
压缩机叶轮不应与压缩机壳体摩擦。
如果压缩机叶轮与压缩机叶轮壳体发生摩擦,应更换涡轮增压器。
4、检查压缩机和压缩机壳体有无漏油。
压缩机的漏油可能会堆积在后冷器内。
如果发现后冷器中有机油,应排孔并清洁后冷器。
①、检查曲轴箱中的机油油位。
如果油位太高,应调整油位。
②、检查空气滤清器滤芯是否存在节流阻力。
如果发现有节流阻力存在,应修正该故障。
③、检查发动机曲轴箱呼吸器。
如果发动机曲轴箱呼吸器堵塞,应检查或更换发动机曲轴箱呼吸器。
④、拆下涡轮增压器机油回油管路。
检查排油口。
检查排油管路。
检查旋转组件的轴上的轴承之间的区域。
查看有无油泥。
检查排油孔有无油泥。
检查排油管路内有无油泥。
如有必要,清洁旋转组件的轴。
如有必要,清洁排油孔。
如有必要,清洁排油管路。
⑤、拆下涡轮增压器供油管。
检查供油管的开口。
检查供油管有无油泥。
如有必要,清洁供油管。
⑥、如果步骤4.a 至步骤4.e 没有显示出漏油的源头,涡轮增压器应有内部损坏。
涡轮增压器试验方法
![涡轮增压器试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fe9b2d3050876323112127e.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部标准JB/T9752.2—1999(原NJ 408-86)涡轮增压器试验方法机械工业部1986-06-24发布1986-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部标准涡轮增压器试验方法1 总则1.1目的本标准为内燃机用涡轮增压器(以下简称增压器)产品型式试验、出厂试验、抽检试验及验收试验提出一般性要求和检测方法。
1.2方式本标准采用外源压缩空气或加热后,驱动增压器的涡轮进行压气机级性能(简称压气机性能)、涡轮级性能(简称涡轮性能)和整机可靠性等台架试验。
增压器配用于内燃机的性能和可靠性试验按内燃机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
1.3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车用、船用、农用及其他各种用途的内燃机用径流式和轴流式增压器,进行1.2规定的各项台架试验。
其他特殊要求的试验项目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术语、定义本标准所用的增压器术语除NJ407-36《涡轮增压器一般技术条件》第2章规定外,并作下列补充。
2.1型式试验增压器进行全面的性能测定和可靠性试验称为型式试验。
2.2超速试验对增压器进行安全裕度的考核试验称为超速试验。
2.3出厂试验增压器出厂前按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短期的磨合运转及在标定和最高参数下的试验称为出厂试验。
2.4抽检试验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批量生产的增压器进行性能复测和可靠性试验称为抽检试验。
2.5使用试验按增压器实际使用工况进行试验称为使用试验。
2.6无故障运转试验在规定的试验时间内,考核增压器有否出现故障的一种可靠性试验称为无故障运转试验。
2.7喘振当压气机出口处流量逐渐减少到一定程度时,气流的脉动就大幅度地增加,形成了压力和气流速度周期性地波动,使压气机效率降低,叶片振动,工作不稳定,这种现象称为压气机喘振。
2.8增压器自循环试验增压器利用本身的压缩空气,经加热后输入涡轮作功,带动压气机继续输出压缩空气,以达到增压器不间断地运转。
这种方式称为增压器自循环试验。
2.9增压器最高参数循环变化运转试验机械工业部1986-06-24发布1986-12-01实施对增压器的转速和涡轮进口气体温度等参数反复循环变化。
涡轮增压器试验测试技术
![涡轮增压器试验测试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0fc0571a45177232f60a2ea.png)
如何评价轴承系统性能?
当前方法:通过测量增压器润滑油进出口温度的变化,根据 热平衡的原理来计算涡轮的摩擦功。
2.5增压器摩擦功测量技术
转速变化: 涡轮功 - 压气机耗功 - 摩擦功
dn dω = −2πI 0 M f = −I0 dt dt
2.5增压器摩擦功测量技术
N f = M f ω = 2πnM f
2.2 采用制动涡轮的涡轮功测试技术
间接测量法的原理
涡轮测功领域最先得到推广应用
2.2 采用制动涡轮的涡轮功测试技术
水冷器
采用制动涡轮代替水冷器的涡轮性能测试试验台
2.2 采用制动涡轮的涡轮功测试技术
制动增压器的选取原则和优化
加载回路中能量施加 与耗散示意图
2.2 采用制动涡轮的涡轮功测试技术
10 平均相似转速2680rmin-1κ−1/2 稳态 40Hz
1.0 脉冲开始和结束 0.9 0.8
稳态 40Hz
涡轮折合流量/kgk-1/2s-1MPa-1
8 6
涡轮效率ηT
开始和结束
0.7 0.6 0.5 0.4 0.3 0.2 0.1
4 2 0 1.0
1.2
1.4 涡轮膨胀比πT
1.6
1.8
0.0 0.6
0.7
0.8
0.9
1.0
涡轮速比(U/C)
2.4增压器密封静态泄漏检测技术
泄漏不仅使机油消耗量增加,还会引起增压器和发动机故障。
泄漏到涡轮端: 润滑油燃烧使废气温度 提高,涡轮叶片变形, 造成严重的结焦积炭, 甚至叶轮擦碰等,诱发 增压器损坏故障;
增加发动机 的排放污染, 烧毁三元催 化器
流量 kg/s 套筒位置 0mm 熄灭 熄灭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7mm 熄灭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熄灭 14mm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熄灭 21mm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熄灭 熄灭 熄灭
涡轮增压器 试验方法(WJ 1974-90)
![涡轮增压器 试验方法(WJ 1974-90)](https://img.taocdn.com/s3/m/3d5a6602bed5b9f3f90f1c47.png)
WJ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部标准WJ 1974-90 涡轮增压器试验方法1991-05-06发布1991-07-01实施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批准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部标准WJ 1974-90涡轮增压器试验方法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装甲车辆用内燃机废气涡轮增压器(以下简称"增压器")台架试验的一般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装甲车辆用内燃机增压器的定型、出厂、抽验和验收试验.其它军用车辆内燃机增压器的上述试验也可参照执行.2.引用标准WJ 1973-90 涡轮增压器通用规范GB 2624 流量测量节流装置3.术语3.1标准环境状况大气压力P0:100kPa(750mmHg)环境温度T0:298K(25℃).3.2增压器自循环增压器利用本身压气机的压缩空气,经加热后输入涡轮作功,涡轮又驱动压气机继续输出压缩空气,使增压器连续运转称为增压器自循环.3.3压气机喘振和喘振流量压气机转速不变,当其流量减少到某一值时,压气机进口气流温度突然升高,压气机出口气体压力波幅激增,气流振荡并伴有异常噪音,使压气机不稳定工作,这种工况称为压气机喘振.该工况点的流量称为压气机的喘振流量.3.4压气机堵塞和堵塞流量压气机转速不变,当其流量增加到某一值后,其增压比、效率大幅度降低,压气机流量不再增加,这种工况称为压气机堵塞.该工况点的流量称为压气机堵塞流量.3.5增压器润滑油供油量特性试验标定转速时,在不同的油压下,测定增压器润滑油流量随润滑油进油温度而变化的试验称为增压器润滑油供油量特性试验.3.6增压器超速超温试验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0-05-06发布1991-07-01实施在超过增压器标定转速和标定涡轮进口燃气温度条件下,进行增压器可靠工作安全裕度试验称为增压器超速超温试验.3.7增压器叶轮破坏试验增压器叶轮超速运转直至飞散的试验称为增压器叶轮破坏试验.3.8增压器结构考核试验考核增压器总体结构可靠性的试验称为增压器结构考核试验.3.9增压器配机耐久性试验在内燃机试验台上,按增压内燃机耐久试验规范,考核增压器在耐久性试验期间内性能和工作可靠性的试验称为增压器配机耐久性试验.3.10增压器功能试验检验增压器制造和装配质量的一种试验称为增压器功能试验.4.试验装置的技术要求4.1 增压器试验应在符合本标准所规定技术要求的试验装置上进行,试验装置简图见附录E(参考件).4.2试验装置管道应为圆截面,内壁应光滑、无凸边、毛刺等缺陷;不允许有管道截面积突变、急转弯、漏气;管道内气流速度应小于0.3马赫数.连接压气机或涡轮进出口管道为非圆截面时,应按面积相等的当量直径确定.所有连接锥管,其锥顶角应小于14°.4.3若需要在压气机进口管道前端设置进气稳压箱或吸气室时,其容积应使气流速度马赫数小于0.05.4.4压气机进口管道上不准装滤清器;涡轮出口管道上不准装消声器或其它装置.4.5加热管道与测量管道均应用隔热材料包裹.4.6参数测点应布置在距离转弯或阀门等有不小于5倍管径的平直段上.测量管应紧靠压气机或涡轮进出口.当涡轮为双进口,涡轮进气管为叉形管时,则测点不准布置在叉管上.4.7气体静压测点应布置在顺气流方向温度测点的前方,其距离不小于0.5倍管径.气体静压测点截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3~4个测点,测压孔直径d1为0.5~1.5mm,孔口垂直管道内壁,周边不准有毛刺或凸凹不平等缺陷,并用环形管将各测点连通,环状管内径d>2d1.4.8温度测点应布置在顺气流方向压力测点后方,其距离不小于0.5倍管径.若温度测点多于两个时,其测点与测压点应周向错开并周向均匀布置.温度感受头插入管道内深度应在管径的1/3~1/2处,感受头所形成的堵塞面积不应超过测量面积的5%.4.9测量压气机空气流量的双扭线流量计,应装在压气机进口管道的前端,且流量计进口正前方1m3空间内不得有使气流发生扰动的障碍物.如采用标准节流式流量计时应装在压气机出口管道上.4.10测量涡轮流量的标准节流式流量计应装在空气加热器的管道上.5.一般试验条件5.1 试验前应拟定试验大纲。
涡轮增压器试验方法
![涡轮增压器试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fe9b2d3050876323112127e.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部标准JB/T9752.2—1999(原NJ 408-86)涡轮增压器试验方法机械工业部1986-06-24发布1986-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部标准涡轮增压器试验方法1 总则1.1目的本标准为内燃机用涡轮增压器(以下简称增压器)产品型式试验、出厂试验、抽检试验及验收试验提出一般性要求和检测方法。
1.2方式本标准采用外源压缩空气或加热后,驱动增压器的涡轮进行压气机级性能(简称压气机性能)、涡轮级性能(简称涡轮性能)和整机可靠性等台架试验。
增压器配用于内燃机的性能和可靠性试验按内燃机有关试验方法的规定。
1.3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车用、船用、农用及其他各种用途的内燃机用径流式和轴流式增压器,进行1.2规定的各项台架试验。
其他特殊要求的试验项目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术语、定义本标准所用的增压器术语除NJ407-36《涡轮增压器一般技术条件》第2章规定外,并作下列补充。
2.1型式试验增压器进行全面的性能测定和可靠性试验称为型式试验。
2.2超速试验对增压器进行安全裕度的考核试验称为超速试验。
2.3出厂试验增压器出厂前按技术文件的规定,进行短期的磨合运转及在标定和最高参数下的试验称为出厂试验。
2.4抽检试验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批量生产的增压器进行性能复测和可靠性试验称为抽检试验。
2.5使用试验按增压器实际使用工况进行试验称为使用试验。
2.6无故障运转试验在规定的试验时间内,考核增压器有否出现故障的一种可靠性试验称为无故障运转试验。
2.7喘振当压气机出口处流量逐渐减少到一定程度时,气流的脉动就大幅度地增加,形成了压力和气流速度周期性地波动,使压气机效率降低,叶片振动,工作不稳定,这种现象称为压气机喘振。
2.8增压器自循环试验增压器利用本身的压缩空气,经加热后输入涡轮作功,带动压气机继续输出压缩空气,以达到增压器不间断地运转。
这种方式称为增压器自循环试验。
2.9增压器最高参数循环变化运转试验机械工业部1986-06-24发布1986-12-01实施对增压器的转速和涡轮进口气体温度等参数反复循环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J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部标准WJ 1974-90 涡轮增压器试验方法1991-05-06发布1991-07-01实施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批准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部标准WJ 1974-90涡轮增压器试验方法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装甲车辆用内燃机废气涡轮增压器(以下简称"增压器")台架试验的一般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装甲车辆用内燃机增压器的定型、出厂、抽验和验收试验.其它军用车辆内燃机增压器的上述试验也可参照执行.2.引用标准WJ 1973-90 涡轮增压器通用规范GB 2624 流量测量节流装置3.术语3.1标准环境状况大气压力P0:100kPa(750mmHg)环境温度T0:298K(25℃).3.2增压器自循环增压器利用本身压气机的压缩空气,经加热后输入涡轮作功,涡轮又驱动压气机继续输出压缩空气,使增压器连续运转称为增压器自循环.3.3压气机喘振和喘振流量压气机转速不变,当其流量减少到某一值时,压气机进口气流温度突然升高,压气机出口气体压力波幅激增,气流振荡并伴有异常噪音,使压气机不稳定工作,这种工况称为压气机喘振.该工况点的流量称为压气机的喘振流量.3.4压气机堵塞和堵塞流量压气机转速不变,当其流量增加到某一值后,其增压比、效率大幅度降低,压气机流量不再增加,这种工况称为压气机堵塞.该工况点的流量称为压气机堵塞流量.3.5增压器润滑油供油量特性试验标定转速时,在不同的油压下,测定增压器润滑油流量随润滑油进油温度而变化的试验称为增压器润滑油供油量特性试验.3.6增压器超速超温试验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0-05-06发布1991-07-01实施在超过增压器标定转速和标定涡轮进口燃气温度条件下,进行增压器可靠工作安全裕度试验称为增压器超速超温试验.3.7增压器叶轮破坏试验增压器叶轮超速运转直至飞散的试验称为增压器叶轮破坏试验.3.8增压器结构考核试验考核增压器总体结构可靠性的试验称为增压器结构考核试验.3.9增压器配机耐久性试验在内燃机试验台上,按增压内燃机耐久试验规范,考核增压器在耐久性试验期间内性能和工作可靠性的试验称为增压器配机耐久性试验.3.10增压器功能试验检验增压器制造和装配质量的一种试验称为增压器功能试验.4.试验装置的技术要求4.1 增压器试验应在符合本标准所规定技术要求的试验装置上进行,试验装置简图见附录E(参考件).4.2试验装置管道应为圆截面,内壁应光滑、无凸边、毛刺等缺陷;不允许有管道截面积突变、急转弯、漏气;管道内气流速度应小于0.3马赫数.连接压气机或涡轮进出口管道为非圆截面时,应按面积相等的当量直径确定.所有连接锥管,其锥顶角应小于14°.4.3若需要在压气机进口管道前端设置进气稳压箱或吸气室时,其容积应使气流速度马赫数小于0.05.4.4压气机进口管道上不准装滤清器;涡轮出口管道上不准装消声器或其它装置.4.5加热管道与测量管道均应用隔热材料包裹.4.6参数测点应布置在距离转弯或阀门等有不小于5倍管径的平直段上.测量管应紧靠压气机或涡轮进出口.当涡轮为双进口,涡轮进气管为叉形管时,则测点不准布置在叉管上.4.7气体静压测点应布置在顺气流方向温度测点的前方,其距离不小于0.5倍管径.气体静压测点截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布置3~4个测点,测压孔直径d1为0.5~1.5mm,孔口垂直管道内壁,周边不准有毛刺或凸凹不平等缺陷,并用环形管将各测点连通,环状管内径d>2d1.4.8温度测点应布置在顺气流方向压力测点后方,其距离不小于0.5倍管径.若温度测点多于两个时,其测点与测压点应周向错开并周向均匀布置.温度感受头插入管道内深度应在管径的1/3~1/2处,感受头所形成的堵塞面积不应超过测量面积的5%.4.9测量压气机空气流量的双扭线流量计,应装在压气机进口管道的前端,且流量计进口正前方1m3空间内不得有使气流发生扰动的障碍物.如采用标准节流式流量计时应装在压气机出口管道上.4.10测量涡轮流量的标准节流式流量计应装在空气加热器的管道上.5.一般试验条件5.1 试验前应拟定试验大纲。
一般应包括:试验目的、条件、操作规程要求、试验控制参数、所用测量仪表及其精度要求等。
5.2 试验用的主要测量仪表应经授权的计量部门检验、校准并附有合格证。
5.3 每条性能曲线至少应测6点,测点间距应均匀,在可能出现拐点的地方应增加测点。
5.4 试验时每个测点的取值应在参数调整到规定值并稳定1min后进行。
5.5 进行试验时,除有特殊规定外,应在下列参数控制。
5.5.1 增压器润滑油进口油压力为(3±0.5)³100kPa;进口油温为50~75℃,出口油温不大于120℃。
5.5.2 增压器热吹试验时涡轮进口气体温度控制在不低于增压器标定参数T bT1-100K且不得超过增压器允许使用的最高气体温度。
5.5.3 涡轮出口背压值不应大于3kPa(对于要求涡轮出口高背压的机型,应按专用技术条件实施)。
当允许试验管道有排气抽风时,涡轮出口负压值不应大于1kPa,但全部试验过程中环境条件应保持一致,避免由此带来测量误差。
在做涡轮效率特性和涡轮流量特性试验时,不允许采用排气抽风装置,且涡轮背压值不应大于600Pa。
5.5.4 压气机进口真空度不应大于6kPa。
5.5.5 增压器试验转速偏差应控制在±0.5%转速范围内。
6.参数测量与仪表6.1 转速转速采用非接触式测量仪器,测量精度不低于最大测量值的±0.2%。
6.2 压力6.2.1 气体压力测量采用刻度为1mm的U型管液体压力计或精度为±0.5%的其它测压仪表。
6.2.2 气体滞止压力用滞止压力测针直接测得,也允许用已测得静压、静温和流量通过计算求得,见附录B(补充件)。
6.3 温度6.3.1 压气机进出口空气温度测量采用仪表精度为±0.5℃铂电阻或其它电测温度计,也可采用刻度为0.1℃二级精度的水银温度计。
6.3.2 涡轮进出口气体温度测量采用测温允差为Ⅱ级的铠装式热电偶及相应的二次仪表。
作为水银监督可用精度为Ⅰ级的动圈式温度指示仪。
6.3.3 环境温度在靠近压气机空气进口上游150mm内,用精度±0.5℃的仪表测量。
6.4 流量6.4.1 压气机流量测量应符合4.9条的规定。
用双纽线流量计,需经校验后方可使用。
如用节流式流量计,应符合GB 2624的规定。
6.4.2 涡轮流量测量应符合4.10条的规定。
节流式流量计应符合GB 2624的规定。
7.试验内容和方法7.1 压气机特性试验7.1.1 试验目的综合评定压气机的气动性能,并绘制出压气机特性曲线。
7.1.2 试验条件7.1.2.1 压气机特性试验应在专用试验台架上用外气源热吹方式进行;试验参数控制应符合5.5条的规定。
7.1.2.2 压气机由增压器的涡轮驱动,增压器外部不允许包裹隔热材料。
7.1.3 试验方法7.1.3.1 压气机特性试验按标准环境状况等折合转速进行。
等转速线以适当间隔分档,但不得少于5条。
测量顺序可从最高允许转速到最低使用转速。
折合参数计算见附录(补充件)。
7.1.3.2 试验时每条等折合转速线均从喘振流量到堵塞流量逐点测量。
当压气机接近喘振区运行时,应缓慢的减少压气机空气流量,测出压气机喘振点。
7.1.4 测量参数压气机特性试验应测取下列参数: a. 压气机进口气体静压或滞止压力; b. 压气机进口气体静温;c. 压气机出口气体静压或滞止压力;d. 压气机出口气体静温;e. 流量计前气体静压或滞止压力;f. 流量计前气体静温:g. 流量计气体压差;h. 压气机转速;i. 试验时的大气压力和环境温度。
7.2 涡轮效率特性试验 7.2.1 试验目的综合评定涡轮的气动性能,并绘制出涡轮效率特性曲线。
7.2.2 试验条件7.2.2.1 涡轮效率特性试验,应在专用试验台架上用外气源压缩空气,经加热后驱动涡轮进行。
7.2.2.2 试验过程应注意保持涡轮进口气体参数稳定。
涡轮出口规定的背压值应符合5.5.3的规定;增压器润滑油参数和转速控制应分别符合5.5.1和5.5.5条的规定。
7.2.3 试验方法7.2.3.1 涡轮效率特性试验按轮周马赫数M U 或相似转速T T n1*进行。
7.2.3.2 据实际情况进行等轮周马赫数M U 曲线分档,也可按相似转速T T n1*分档。
7.2.4 测量参数涡轮效率特性试验应测取下列参数: a. 涡轮进口气体静压或滞止压力;b. 涡轮进口气体静温;c. 涡轮出口气体静压;d. 涡轮出口气体静温;e. 流量计前气体静压或滞止压力;f. 流量计前气体静温;g. 流量计气体压差;h. 涡轮转速;i.涡轮轴输出功;j.试验时大气压力和环境温度。
7.3 涡轮流量特性试验7.3.1 试验目的评价涡轮的流通能力,并绘制出涡轮流量特性曲线。
7.3.2 试验条件7.3.2.1 涡轮流量特性试验应在专用试验台上用外气源热吹方式进行,气体温度控制应符合5.5.2条的规定。
7.3.2.2 试验过程应保持涡轮进口气体参数稳定。
涡轮出口规定的背压值应符合5.5.3条的规定;增压器润滑油参数和转速控制应分别符合5.5.1条和5.5.5条的规定。
7.3.3 试验方法在涡轮进口气体参数稳定的条件下,增压器转速由低到高变化,直到允许使用的最高转速,测出每一转速下的涡轮最大流量。
7.3.4 测量参数涡轮流量特性试验应测取下列参数:a.涡轮进口气体滞止压力或静压b.涡轮进口气体静温;c.涡轮出口气体静压;d.涡轮出口气体静温;e.流量计前气体静压或滞止压力;f.流量计前气体静温;g.流量计气体压差;h.涡轮转速;i.试验时大气压力和环境温度。
7.4 增压器润滑油供油量特性试验7.4.1 试验目的测定增压器正常工作所需的润滑油供油规律,为发动机润滑油量匹配提供定量依据,并绘制出增压器润滑油供油量特性曲线。
7.4.2 试验条件7.4.2.1 在专用试验台架上用外气源热吹方式进行,试验时允许涡轮出口管道有排气抽风。
7.4.2.2 在试验测定过程中,涡轮进口气体温度按标定参数T bT1±10K控制;增压器标定转速控制应符合5.5.5条的规定。
7.4.3 试验方法7.4.3.1 润滑油供油量的测量采用重量法,也可采用容积法或采用专用流量计测定。
7.4.3.2 在增压器标定转速和标定涡轮进口气体温度条件下,调节润滑油进油温度为某一规定值,测定不同供油压力下增压器所需润滑油的重量流量或体积流量。
7.4.4 测量参数增压器润滑油供油量特性试验应测取下列参数:a.增压器润滑油进油温度;b.增压器润滑油进油压力;c.增压器润滑油供油流量;d.增压器转速;e.涡轮进口气体温度.7.5增压器超速超温试验7.5.1试验目的为增压器工作可靠性提供依据.7.5.2试验条件试验应在具有防护装置的专用试验台架上用外气源热吹或自循环方式进行;增压器润滑油参数控制应符合5.5.1条的规定;转速控制应符合5.5.5条的规定.7.5.3试验方法在标定转速的120%和最高允许使用的涡轮进口气体温度T max+50K时,增压器稳定运转5min,无异常者为试验合格.7.6增压器叶轮破坏试验7.6.1试验目的评定增压器叶轮安全工作系数.7.6.2试验条件试验应在具有防护装置的专用试验台架上用外气源热吹方式进行;增压器润滑油参数控制应符合5.5.1条的规定.7.6.3试验方法7.6.3.1压气机叶轮和涡轮叶轮的破坏试验应分别进行.7.6.3.2当做压气机叶轮破坏试验时,允许采用在压气机进口抽吸真空的方法.7.6.3.3当做涡轮叶轮破坏试验时,涡轮进口气体温度应稳定在允许使用的最高稳定值上.7.6.3.4叶轮在增压器标定转速稳定运行5min后迅速增加转速,直到叶轮飞散,记录下叶轮飞散的转速和涡轮进口气体温度.7.7增压器结构考核试验7.7.1试验目的考核增压器工作可靠性,为增压器装内燃机使用提供依据.7.7.2试验条件7.7.2.1按7.9条的规定试验合格的增压器在专用的试验台架上进行.7.7.2.2当试验是在增压器试验台架上进行时,增压器润滑油参数控制因符合5.5.1条的规定;转速控制应符合5.5.5条的规定.7.7.3试验方法7.7.3.1增压器结构考核试验按下列顺序进行:a.增压器标定参数运转试验b.增压器超速超温试验;c.增压器最高参数循环变化运转试验.7.7.3.2 增压器标定参数运转试验在专用的增压器试验台架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