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的二种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浇带有二种做法,一种是钢筋不断,但弯折;另一种是钢筋断开,搭接.那么我们选取哪一种呢?
首先让我们来看下后浇带的分类.按作用分可分为三种:用于解决高层主体与低层裙房的差异沉降者,称为后浇沉降带;用于解决钢筋混凝土收缩变形者,称为后浇收缩带;用于解决混凝土温度应力者,称为后浇温度带。这里要注意一点:我们为什么要做后浇带?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做后浇带?我的观点是:在不适合做变形缝的地方做后浇带.不管什么样的后浇带都不能替代变形缝的作用,所以能说服建筑加缝的话一定要尽量争取加缝.
然后让我们来看看后浇带施工实践中几个问题值得注意(这5点是我摘自书本上面的东西算不上什么):
1、后浇带两侧的隔断做法。后浇带两侧宜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或单层钢板网隔断,钢筋支架的钢筋直径及间距设置视构件断面大小而定,以支撑稳定为原则,铅丝网的网眼一般不宜过大,以避免灌注混凝土时跑浆,如网眼偏大,可在网外粘贴一层塑料薄膜,并支挡固定好,以承受灌注混凝土时的挤压力,并保证不跑浆,待混凝土凝固后,薄膜即可撕去,钢筋支架亦可除去,而铅丝网则留在后浇带两侧,即永久留在后浇带内。
2、采取措施确保后浇带处钢筋的准确位置。后浇带一般预留700—1000mm,常用者为800mm宽,是考虑施工操作的需要,钢筋应保证准确位置而连续不断,对于板,单层钢筋下应设置垫块,双层钢筋应设置支架,对于梁,底部钢筋亦应加垫块,上部钢筋一般直径较大,可不用支架,但应注意的是在后浇带部位应设马道通过,不应直接踩钢筋。
3、后浇带补齐混凝土后的整体连接问题。采用钢筋支架铅丝网隔断,后浇带两侧混凝土应局部干硬一些,即水灰比小一些,既保证槎捣密实,又不跑浆,使侧面混凝土强度和其它混凝土一致。在浇注混凝土前,应将后浇带处侧面混凝土凿毛,清刷干净,底部碎屑清除彻底。
4、后浇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当高层采用天然地基,或以摩擦为主的桩基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大,应待高层主体结构完成后,再浇注后浇带;当高层主楼基础座在卵石层或基岩上,或以端承桩为主的摩擦桩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小,可根据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确定在高层主体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灌注后浇带。
5、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前述后浇带主要是指后浇沉降带,或者同时也是收缩带和温度带,即同时起到三种作用。如果后浇收缩带单独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在设带后的两个月之后,这样估计可以完成混凝土收缩的60%以上,如确有困难时也不宜少于一个月;如果后浇温度带单独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选择在温度较低时,不要在热天补齐冷天留下来的后浇温度带。
好了介绍完书本上面的东东后我来说说我个人的体会.后浇带在超长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到底应该怎么做?
如何解决一些技术问题?我先说说在最上面我们说的2种做法.
1.一种是钢筋不断,但弯折.现在的后浇带一般在1m左右.正是这一点让才开始学的人很困惑?为什么呢?我们来举个例子:假如后浇带两侧收缩各为1mm,那么后浇带梁和板的钢筋就已经进入屈服状态。一般来说两侧收缩一般要大大超过1mm。也就是说,在后浇带的支撑拆除前,后浇带处的钢筋已经屈服,此时荷载还未加上。但是很多工程都这样做了(钢筋不断),并未出事。这个到底是为什么呢?好的我说说我的意见希望大家提出意见批评指正!后浇带处的钢筋并不需要特殊处理(弯折或者加强)。没有必要担心因混凝土收缩而导致后浇带处的纵向钢筋受拉屈服。为什么呢?因为后浇带两侧的混凝土因受钢筋的约束而收缩变形并不是很大,与钢筋屈服时的应变比较相去甚远。我们以Ⅱ级钢为例,其屈服时的伸长率可达4%以上(δ≥22%),若将后浇带长度定为一米,假设应变达到0.4%,其变形可达4mm,在实际过程中变形并不限于这一米的范围,而我们一般情况下能见到的裂缝最大不过2~3毫
米,所以我认为,此时钢筋并未屈服,只是产生一定的预应力。请大家记住:设置后浇带是"放"的一种形式.。另外由于混凝土收缩引起构件开裂,此时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是很复杂的。现在我们仍假设后浇带为1m,拉应变为0.1%,即假设被“拉长”了1mm。那么,该构件的长度是否增加了1mm呢,一般情况下显然不会。如果我们假定构件在混凝土收缩后总长度不变,那么,必有某段钢筋被压缩了同样长(或者说是滑移),可以说这时后浇带宽度增加了2mm,而此时若钢筋的应力为200Mpa的话,还远未达到设计强度值,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还有混凝土的收缩主要集中在终凝后的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内,长构件因混凝土收缩开裂时混凝土的强度还较低,其对钢筋的握裹力也相应较低。还要注意一点:混凝土的水化热可能导致构件开裂,主要还是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构件,其温度分布由里而外,正是这种内高外低的温差导致大体结构件开裂。我认为这种沿构件“横向”分布的温差不会形成后浇带处钢筋的拉应力。
2.钢筋断开,搭接.注意了这里说的是搭接,不是焊接.看上去焊接好象更好,在施工中我也见过许多单位这样做:钢筋断开,但在后浇带范围内通长搭接,待主体全部完工后,准备浇筑后浇带时在焊接钢筋。我认为这种办法不好.虽然在以后的运用过程中也没出什么大问题.现在我来说说我的想法:在现场的操作过程中钢筋焊接质量是难以保证的,特别是在梁底承受负弯距部位。当梁跨比较大,梁纵筋粗且密时,这种做法实际上不可行。
钢筋断开贯通与否,要看后浇带(缝)的类型。对于沉降后浇带,钢筋应贯通;对伸缩缝后浇带,钢筋应断开.对梁板结构,板筋断开、梁筋应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