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角度探讨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历史背景中国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代,当时的园林主要是皇家宫苑和贵族府邸。
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并逐渐普及到民间。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园林经历了不同朝代的变迁和发展,不同朝代的园林风格各具特色,但都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
二、哲学思想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的紧密联系可以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找到答案。
中国古代哲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人的内心修养和人与自然的融合。
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与这些哲学思想相契合,强调自然景观的再现和人与自然的互动。
例如,园林中常见的假山、水池、廊桥等元素,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模拟和再现,同时也提供了人们与自然亲近的场所。
三、艺术表达中国园林被誉为“移步换景”,它以小巧精致的空间布局和精心设计的景观元素展示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中国园林注重空间的层次感和景观的变化,通过巧妙运用建筑、植物、水景等元素,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这种艺术表达方式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平衡和谐的价值观。
四、文化符号中国园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园林中常见的建筑风格、雕刻、书法等艺术形式,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精髓。
例如,园林中常见的亭台楼阁、曲径通幽等景观元素,体现了中国人对传统建筑的热爱和追求。
同时,园林中的传统文化符号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的诗意、哲学和人文精神。
五、园林与社会中国园林不仅是文化艺术的表达,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社交交流的场所,承载了人们的情感和记忆。
中国园林的建设和维护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和参与,它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通过园林的研究和保护,可以加深人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国学文化精髓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国学文化精髓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凝聚了丰富而深厚的国学文化精髓。
从古至今,中国园林艺术一直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构图方式而备受世人推崇。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园林艺术中的国学文化精髓,分别是“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意境营造的文学表达”、“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和“自然与人工结合的美学追求”。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园林艺术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即通过布局、建筑和植物安排等手段,模拟自然山水景观,使园林成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地。
这种思想体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尊重,认为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园林中,人们能够领略到自然之美,感受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同时,这种哲学思想也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追求。
意境营造的文学表达中国园林艺术常常借助文学表达手法,通过诗词、对联等形式,来传达园林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这种文学表达的手法使得园林更富有情趣和内涵。
通过运用文学典故和隐喻等手法,园林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意境。
在这种意境中,人们能够放松身心,沉浸于艺术的氛围之中,从而感受到园林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中国园林艺术在布局和装饰上广泛运用传统文化符号,如石雕、木雕、壁画等艺术形式。
这些传统文化符号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比如,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常出现在园林的建筑和石雕中,象征着尊贵、权威和吉祥。
通过运用这些传统文化符号,园林艺术打造了独特的景观,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自然与人工结合的美学追求中国园林艺术强调“山水行园”和“幽境胜境”的美学追求,通过布局和设计将自然山水融入园林之中。
中国古代文人常常选择山水之处修建园林,以追求山水结合的美。
园林中的建筑、湖泊、花草树木等元素,与自然山水交融得天衣无缝,形成了独特的美感。
这种美学追求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谐的追求,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独特之处。
浅谈隐逸文化与中国园林
浅谈隐逸文化与中国园林隐逸文化是一种重视自然、人文价值观和个体精神世界的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人的内心修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隐逸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与中国园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国园林起源于古代贵族、皇室的园林观赏活动。
早期的园林注重表现统治者的荣耀和权威,注重外在形式的繁复和华丽。
唐代后期,由于文人雅士在园林观赏中加入了自己的理念和审美,使得园林的设计逐渐加入了隐逸的元素。
宋代文人陆游在《钱塘湖春行》中写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深情还似是前缘。
”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和生活方式的向往。
随着时间的推移,隐逸成为了中国园林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
隐逸园林强调自然山水,托物言志,注重内心的静谧与舒适,创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
在隐逸园林里,有的园林采取了疏朗和清静的布局,代表作品有苏州留园;有的园林采用了异趣和奇妙的景致,代表作品有云南石林;有的园林通过木质结构、石块和水流的合理排列创造空间,传达出朴素、深沉的语境,代表作品有安徽西递古村落。
隐逸的园林中除了传递生活方式和审美理念,还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景观的自然流动和动态变化,良好的生态环境,都倡导着我们积极关注生态和环境保护。
同时,隐逸园林的景观设计中,并不是强制把观赏者引向某个特定的元素,而是提供了多样的环境,让每个观赏者根据自己的心情和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元素,体现了中国园林中人与自然互动的理念。
总之,中国园林中的隐逸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审美理念,又道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这种隐逸文化仍然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分析中国古代园林的现代意义
分析中国古代园林的现代意义中国古代园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和艺术瑰宝,其历史渊源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极具现代意义。
中国古代园林的现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自信中国古代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对大自然、人文与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融合。
中国古代园林所表达的审美与思想观念,既深刻而独特,也独具中国文化风貌。
通过对古代园林的细致研究和传承、弘扬,可以加深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二、实现生态文明中国古代园林注重生态规律,以“天人合一”的理念,以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为依托,将建园、园景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了一个和谐、精致和净化的生态环境。
园林艺术的核心是环境、绿化和生态的保护和恢复。
现代人类不断深化、拓展对生态环境的认知和需求,而古代园林所强调的生态价值观与现代社会利益诉求相契合,有望为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营造宜居环境古代园林是一种人文化的独特体现,注重“人”的角色和地位,融服务、安全和美感于一体。
中国古代园林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注重“情景”的创设,不仅提供了欣赏和休憩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满足居民精神和文化需求,为现代城市提供了一种全面的宜居化模式。
四、传承人文精神中国古代园林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技艺表现,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现代社会这种传承精神的继承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扬,而且能够为现代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供智慧和经验。
总之,中国古代园林历经千百年的历史沉淀和文化改革,不仅承载了历史的文化内涵和技艺表现,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态意识和人文精神。
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化艺术,对于实现生态文明、营造宜居环境、推动文化创新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风格与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风格与人文精神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古代,园林被视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是供人赏析的美景,更是一种表达人文情感的手段。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风格以及其体现的人文精神。
一、中国传统园林的元素与特点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风格具有独特的元素和特点,其中包括古典建筑、园林景观、水池湖泊、假山以及植被等。
这些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典型的中国园林的面貌。
古典建筑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
典型的例子有北京颐和园和苏州拙政园。
园林景观则通过山石、假山以及建筑物的布置和组合,增加了园林的层次感和美感。
水池湖泊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用来呼应自然景观和建筑物,形成独特的视觉效果。
园林中的假山则是通过石材或土壤塑造而成,形状各异,给人以虚实相生的错觉。
植被的选择与布置也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重要方面,以树木、花卉和草坪为主,通过精心打理,营造出宜人的氛围。
二、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体现出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追求。
首先,中国传统园林强调“人合自然”,追求园林与自然景观的融合。
园林的每个构造都力图与自然融为一体,并通过布局和景观的设置,使人们能够亲身感受自然的美。
园林中的水池湖泊和假山是天然山水的再现,树木和花卉的种植则进一步增强了园林的自然氛围。
其次,中国传统园林注重精神追求,追求内心的宁静和意境的表达。
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园林设计应体现人的精神境界,通过园林景观的设置和摆放,营造出寓意深远的意境。
比如,庭园中的建筑物和假山的摆放往往有着特殊的含义,如以龙为主题的假山象征着帝王之气,而不同类型的桥梁则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融。
同时,中国传统园林通过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园林中的建筑物通常被设计成多功能的场所,既可以供人们赏景休憩,又可以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建筑历史知识: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建筑历史知识: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与文化意义中国的古典园林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从唐代的皇家园林开始,到清代的私家园林,都各具特色。
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中国的古典园林大多是以自然山水为基础,再通过人工景观的设计,使整个园林呈现出和谐、自然、宁静、美丽的氛围。
这种设计理念称为“山水园林”,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
最早的“山水园林”可以追溯到唐代的汉阳陵园林。
汉阳陵坐落在陕西省咸阳市,是唐高祖李渊和其妃的陵墓。
园林的设计采用了自然山水、人工园林、宫殿建筑等多种元素,形成了一个富有艺术风格的陵墓。
唐朝在建筑和园林方面的成就被后世认为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高峰。
宋代的园林大多以私家园林为主,以苏州为代表。
苏州园林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常常融入了民间的诗词、绘画、雕塑等元素,形成了具有江南特色的地方文化。
苏州园林的设计灵感多取自自然山水,然后运用人工手段来修剪造景,使园林呈现出自然美的外观。
元代的园林设计大多是仿照唐宋时期的风格,但同时融合了蒙古族的文化,充满了异国情调。
元代的皇家园林多以盛况华丽而著称,如北京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这些园林常常把大自然完美呈现,再加以建筑、雕塑等人工艺术的融入,使得整个园林充满了宏伟、雄浑的气息。
明清时期,园林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清代的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包括苏州的留园、拙政园、温州的江南岛,杭州的花港观鱼等等。
这些园林在景观和设计上充分表现了建筑风格时代性、地域性和私家韵味,成为了古典园林中的代表之作。
同时,清代的园林也保持了“山水园林”的特点,追求自然和人文的协调,使园林呈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古典园林不仅是建筑艺术的代表,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典园林的设计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绝佳体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在布局上,古典园林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的思想,如建筑的高低、轻重、虚实等。
从气质上,古典园林传达了宁静、悠然、恬淡、自然的审美观念,使人们在景色中感受到了一种纯粹和自然。
中国园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中国园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中国园林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园林艺术,它不仅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优秀古建筑的代表之一。
园林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精髓,也是一个时代文化的展现,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和文化角度来探讨中国园林的价值。
历史价值中国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那时的园林主要是为王公贵族和富商豪绅建造的。
汉朝开始,园林逐渐普及到了中产阶级,园林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
到了唐朝,古代园林文化达到了巅峰。
唐朝时期,园林景观的风格多以大气壮观、恢弘豪放为主,擅长运用自然地理环境,呈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
元代园林执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园林的功能和性质上。
元代的园林更加侧重于生活和休闲,也尝试了新的园林布局和造景手法。
明代园林以花园为代表,融合了宫廷文化和生活习惯,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清代园林逐渐趋于封闭,更强调园林的私密性和僻静,园林也被赋予了一些文化标识和象征意义。
园林文化的历史价值在于,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演化至今的深厚文化底蕴,代表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和文化生活中的美好体验。
园林艺术承载了古代社会的建筑、艺术、文学等方面的精华,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途径。
文化价值园林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时代文化的象征,二是宗教文化的载体,三是城市文化的展现。
园林和时代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每个时代的园林都代表着当时文化的特征。
古代的园林总是以皇帝、官员、商人和文人士大夫为代表,这些人肩负着传承文化的重任,园林在他们的手中成为了古代文化的象征,是一种时代背景下的文化标志。
明清时期,一些园林的主人为了承担气节和表达主人的美学思想,在园林的设置和造景上注入了现代人所理解的文化元素,如壁画、浮雕、雕刻等。
这些园林所表达的文化元素,集中了时代的精神内核,反映出了社会的变化和文化的传承。
园林和宗教文化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古代庙宇、道观、寺院和园林的关系很紧密,园林是这些场所的一部分。
中国园林的传统文化
中国园林的传统文化
中国园林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融合
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园艺技巧和艺术流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
要表现形式之一。
中国园林的传统文化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其中蕴
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园林被视为一种避难所、
文化场所和精神空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体现。
中国园林的设计和建造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生态学、建筑学、
园林艺术、诗词歌赋等。
中国园林中常常运用诗词、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以增色园林景色和文化内涵。
此外,中国园林中还常常运用材料,如竹子、树木、矿物、的色彩和纹理等,来营造自然、清新的氛围。
中国园林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的和
谐共存。
中国园林中常常通过布局、道具、建筑等方面来表现这一思想,如通过建筑和植物的布局,营造出一幅山水自然、生态文明的画卷。
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和文化内涵,被视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揖关键词铱计量曰检测机构曰核心竞争力
1 目前计量检测机构存在的问题
以新疆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渊以下简称新疆院冤为例袁新疆院作 为新疆区最高唯一的省级法定计量检测技术机构袁已经面临和自治区 内袁区外的袁甚至国外的计量检测机构直接竞争的态势遥 我区检测市场 将会出现竞争检测机构增多尧市场多元化的新格局遥 强制检定计量器 具会逐渐减少袁不会增加太多遥 校准计量器具会增多袁非强制检定计量 器具的检定周期和检定方式交由企业依法自主管理袁 更意味着企业 的绝大多数计量器具将由企业自主确定检定周期袁 自主选择溯源方 式袁自主选择为其服务的检定尧校准机构袁由此必将进一步促进检测市 场的形成遥 其它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入检测市场参与竞争袁已成为发 展的必然趋势遥 建立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基本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 应袁传统的保量传的检测项目检定校准能力完全能满足本地区客户的 需求遥 但是在应对当前量值传递体制的变革袁应对校准市场的进一步 开放袁应对国内尧国外等计量技术机构的多家竞争中袁我们的计量技术 机构逐渐暴露出以下问题院
宋朝元朝造园也都有一个兴盛时期袁特别是在用石方面袁有较大
. Al发l展遥R宋i徽g宗h在t野s丰亨R豫e大s冶e的r口v号e下d大.兴土木遥他对绘画有些造诣袁尤
其喜欢把石头作为欣赏对象遥 先在苏州尧杭州设置了野造作局冶袁后来又 在苏州添设野应奉局冶袁专司搜集民间奇花异石袁舟船相接地运往京都 开封建造宫苑遥 野寿山艮岳冶的万寿山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的御苑遥 此 外袁还有野琼华苑冶尧野宜春苑冶尧野芳林苑冶等一些名园遥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建筑与园林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建筑与园林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古代建筑与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这些古代建筑和园林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和美学观念。
一、古代建筑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以木质结构为主,以及以天地人三位一体为基本原则。
一方面,古代建筑讲究“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建筑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另一方面,古代建筑也强调尊重人的自然属性,建筑的规划与布局要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这些古代建筑在设计上追求了均衡、谐调和美感,以及对天地和人文的尊重。
古代建筑的建筑形式多样,如宫殿、庙宇、园林、陵墓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紫禁城、天坛、故宫等。
这些建筑不仅在设计上宏伟壮观,同时还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如以红木、大理石等为主要材料,使得建筑更加稳固耐用。
二、古代园林的魅力中国古代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美的景观而闻名于世。
古代园林注重营造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小巧细致的布局和细腻的景观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崇敬与热爱。
中国古代园林倡导以小见大的设计理念,通过巧妙地运用空间,创造出幽静、舒适的环境。
传统中国园林中常见的元素包括亭台楼阁、假山水池、曲径通幽以及花草树木等。
这些元素的组合和交错营造出了种类丰富的景观,使人们在其中得以放松身心,体验自然之美。
三、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虽然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的设计理念源于古代,但它们的价值观依然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
在当今世界,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重视不断增强,这与中国古代建筑和园林的设计理念有着契合之处。
古代建筑和园林所强调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
这种观念对于现代社会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使得人们在城市空间中能够得到更好的生活体验。
古代建筑和园林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通过对其保护和传承,有助于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中国园林艺术与文化精神
中国园林艺术与文化精神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非常注重园林艺术。
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园林艺术中充满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展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各种美学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精神。
一、中国园林艺术的历史渊源中国园林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开始了园林的建设。
到了汉代,园林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开创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繁荣时期。
唐宋时期,园林艺术更是达到了巅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明清时期,又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园林,如苏州园林、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等等。
上述历史揭示了中国园林艺术的深厚渊源。
中国古代人们重视环境品味,注重空间组合和对自然的认识,这些都是中国园林艺术独特之处。
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特别强调园林视觉效果的美感和触感的和谐。
园林是一种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巧妙结合的艺术,不仅仅是一种建筑设计的方法,更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
二、中国园林艺术的核心价值中国园林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优美风景,同时也具有深厚的哲学涵义和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艺术形成了中国园林建筑的实践和理论,具有着丰富的艺术、人文、历史和地方性的特征。
其核心价值如下:1.以自然为师,保护生态环境中国传统园林遵循“天人合一”、“人文自然”的理念,注重凸显世间万物的美好和自然之美,以自然为师,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通过园林艺术的手段,让人们沉醉于自然之美,更加意识到自然保护的重要性。
2.表达人文精神,彰显文化自信中国园林艺术不仅是一种视觉艺术和建筑艺术,而更多的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表现。
中国园林重视对人文精神的阐发和对文化传承的探索。
园林艺术有其独特的审美规律,主张自然、朴实和内秀的审美,由此营造出一个温馨、敬畏的人文环境,展示了中国文化和个性。
3.借景抒情,营造精神世界中国园林艺术的借景抒情非常讲究,旨在营造一种深邃静谧、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中国古代园林中布置的亭台楼阁、池沼、石桥等景点,常以唐诗宋词、古乐、书画等艺术作品点缀其间,从而表现出园林的深刻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独特艺术形式。
它是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审美趣味,以及中国人对自然的敬仰和神秘主义的认识。
中国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从设计理念到构成规律,都传承了中国古代智慧与美学理念。
首先,中国园林艺术弘扬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意思是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融为一体的。
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设计者常常通过模仿自然景观的形态和特征,使园林空间与自然相融合。
园林设计中重视“意境”,依据“以形寓意”的思想,赋予园林空间以深远的哲学意义,折射出人与自然的合作与共生精神。
其次,中国园林艺术所体现的景观构成法则具有深刻的美学价值。
园林设计中,宾主分明、布局合理、流水顺畅、远近通透,可以让人们通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的协调作用,领略到美的感觉。
园林设计中常运用“曲径通幽”、“回避平凡”等构成法则,因而形成了一种具有气韵的意境美,既具备自然景观的原始美与精细美的特点,同时又体现了中国哲学中“和谐”的美学观念。
第三,中国园林艺术还崇尚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
园林常被视为文人墨客的休憩场所,因此设计者常通过园林中的文化陈设,表达对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尊重和崇敬,让人们在沉浸在美景中的同时,获得已被历史淘汰和升华至精神高度的道德滋养。
第四,中国园林艺术强调观念和思考。
园林中的构成往往需要思考、观察、调整与再造,因此设计者们需要具备明确的构思思路,同时也需要具备较高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判断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园林艺术更强调从自然中获取灵感,通过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和思考,不断提高对自然的认识和对美的感受。
最后,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有机结合。
在当代社会中,中国园林艺术已经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众多的中式园林、江南水乡等景点更成为人们旅游休闲的热门选择。
同时,园林艺术也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崭露头角,成为许多大型城市公园、城市景观等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
2020年第8期现代园艺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关系传统文化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种宝贵财富,是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中国传统景观设计元素在世界艺术形式当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和其他的诸多艺术形式相比有很大优势,在我国代代相传,得以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当中,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有很多渊源。
园林景观设计师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这种设计方式无疑开创出了更加多元的景观设计风潮,在对传统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改造加工,使其与现代园林建设实现有机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园林设计之间是一种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这二者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使园林的设计更加富有新意和特点,还可以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加以发扬,不断契合时代发展的特征以使其迸发出新的生命力,使中国的园林建设能够再上一个巅峰。
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不足2.1现代园林设计的“崇洋媚外”在现代园林景观规划中,还有很多园林设计师认为西方的园林设计技术更加成熟,认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已经被淘汰,无法体现出时代的特色。
于是在园林设计中忽略了传统的文化元素,对西方园林设计却是全盘照抄。
这种过度的崇洋媚外也使得我国的园林景观设计逐渐“西化”,再难寻到我国经典传统文化元素。
因此,严重影响了我国现代园林艺术发展。
2.2盲目集成传统文化虽然我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所一直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又经历了历史的不断筛选,但是由于如今人们的生活要求提高了,审美的标准也在不断攀升,所以对园林景观的要求也有了提高。
而有些传统文化现在已经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无法满足人们对园林景观建筑的需求。
但仍有一部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没有考虑到当今的时代特点和人们的需求,盲目地继承传统文化,并且将其全部应用到了园林景观设计中去,或是只研究了传统园林艺术的表面,还未进行深入了解其中的设计理念,便开始投入到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去,这样不但无法发挥出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而且设计出来的现代园林景观也无法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求,对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更为不利。
园林艺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价值与影响
园林艺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价值与影响园林艺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人类与自然相互融合的场所,更是对文化与历史的传承和创新。
在中国古代,园林不仅仅是一种建筑物,而是一种“人文自然”的体现。
它不仅仅是绿色植物的堆砌,而是生活区域和文化活动的集合地。
园林艺术的价值在于它的抒情性、思索性和审美性。
抒情性体现在园林中所展示的自然景观和绿色植物所带来的情感,使观者产生一种令人心醉神迷的艺术享受。
思索性则表现在园林中所蕴含的哲学和文化思考。
比如,在《庄子》中就有“人生如梦,落花飞蛾故技往复”等静观自然的思想,这些思想也被运用到了园林中。
审美性则是体现在园林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这些价值往往是以自然和谐、人文关怀和陈设合理等方式表现出来的。
园林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方式,更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和传承。
园林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从中国的古代文化中可以看到园林艺术的深刻影响。
比如,中国的园林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春秋时期起,中国就出现了大量的园林建筑,如楚国名城庐(lú),等等。
从唐朝开始,园林文化进入了全面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著名的“千古绮室、万古青园”等著名的园林景观。
从此,古代中国的园林文化在外交和文化交流方面有了深刻的影响。
园林艺术在现代中国的文化传承中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重视方面。
在现代中国,园林也逐渐转向了现代化方向,运用了更先进的科技和材质来打造现代园林景观。
这些景观有的是重现了古代典型的中国园林样式,有的是将中外文化融合起来,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景观。
比如,上海豫园、苏州园林等这些著名的园林文化就是深入人心的现代园林景观的代表。
总之,园林艺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体现了“人文自然”的理念,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载体。
园林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以及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价值和作用。
它在当代教育中也不可忽视,应该更加重视和保护。
中国园林艺术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中国园林艺术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园林被认为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是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园林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哲学和文化的体现,它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园林艺术起始于战国时期,并在汉代达到了高峰。
西汉时期,张衡的《荒原赋》就有“园馆纡延,无肯闲视”之句。
被誉为“园林之王”的武则天时期,兴建了许多著名的园林,如端门宫、玄武湖等。
唐宋以后,园林艺术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花园、山庄、董园相继兴建。
中国园林艺术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
园林既是物质财富,也是精神财富。
园林以其高雅的建筑、精美的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崇尚自然,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
园林艺术充分地体现了这种思想,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让人们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园林艺术的发展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变迁。
在不同历史时期,园林具有不同的面貌和内涵。
如南朝园林以小巧玲珑、秀丽别致为其重要特点;唐代园林则以规模宏大、恢弘壮丽为主;宋代园林则以自然风光、雅致小巧为最突出特点。
每个历史时期的园林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状况和变化。
园林艺术还对中国文人雅士的文化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古代,许多文人雅士都热衷于园林建筑和美化。
他们在园林中隐逸,创作诗赋,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
例如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登高》中有“饮此千钟痛饮罢,山色萧瑟空吹笛。
早晚晴河岸竹西,丹青发昏昏独傷离”之句,他在山头上吟诵,同时也欣赏了周园的美景。
这些文学作品也反过来促进了园林艺术的发展和推广。
园林艺术在当今社会仍然受到广泛关注和推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爱园林艺术。
园林艺术在当今社会不仅被视为文化遗产,更被认为是一种生活方式和艺术追求。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园林艺术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互为补充和影响。
首先,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关系。
中国园林的设计理念融入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等。
例如,中国园林注重“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
这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相契合,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独特认识。
其次,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艺术表现关系。
中国园林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而闻名于世。
园林中的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园林注重景致的布局和构图,追求“有山有水有亭榭”的完美组合。
这种布局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文环境的塑造能力,体现了中国文化对美的独特理解。
此外,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
每个朝代的园林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
中国园林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缩影,通过研究园林,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最后,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互为影响的关系。
中国园林的建设不仅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园林艺术的发展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和传承,也为后世的文化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和灵感。
同时,中国园林的建设也受到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综上所述,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中国园林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通过研究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也有助于推动中国园林的传承和发展。
中华园林与古代中国的园林文化
中华园林与古代中国的园林文化中华园林是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国园林建筑和艺术的代表。
从众多的园林中,人们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不同文化特征。
古代中国的园林文化源远流长,对园林艺术和建筑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古代园林文化对现代园林的影响古代园林文化是中国园林的传统。
这一传统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完美地诠释中国文化,将中国的艺术、诗歌、书法和园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古代园林的设计和施工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园林的美与中国文化的美形成了融洽的共生关系。
古代园林中的雕刻、石灵、流水、草木和建筑都取材于中国文化中的各种元素。
这些特色和元素不仅使得古代园林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最终将整个园林建筑转换为一个艺术品和文化产品,使得古代园林保持在世界上的独特地位。
二、园林建筑的发展与周期性变革园林建筑的发展与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不可分离的关系。
从古代的园林文化到现代,园林建筑的变化经历了数千年之久。
每个历史时期的不同社会背景和文化感受都影响了园林建筑的设计和规划。
在古代,中国的园林建筑从最初的宫廷园林,发展为湖泊园林、园造山水、园林小品、自然景观等各种类型。
这些园林建筑不仅仅是个人财富的展示,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高度的表现,许多社会重要的仪式和活动就在园林中举行。
园林建筑的多元化,不仅展现了各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更是推动了中国园林建筑文化的全面发展。
三、中华园林的传统和现代中华园林的展示中华园林以其专业化和国际化为优势,成为世界上最闻名的园林之一。
中华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色吸引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游客。
这种特色在园林设计上体现为规划理念、造园技术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现代中华园林中,人们更多地关注对前人园林艺术的传承和创新,这种传承和创新又在现代生活和功能需求中得到体现。
现代园林在前人所植的园林文化和艺术传统原则的基础上,尝试在规划空间、景观设计、绿化设施、人机交互、智慧化技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升级,揭示出中华园林不断创新的美感和功能能力。
中国园林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园林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园林艺术之所以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和含蓄的意境,原因在于中国园林美学思想的丰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尝试从中国传统文化各教派的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禅宗思想及其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来窥探中国园林发展之一斑。
景妙何在?曰:妙在知与不知之间。
知者,知其妙,悉其好恶;不知者,不知其所以然也。
这句话一语道破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
中国园林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园林体系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
它追求的是象外之象,言外之意,即所谓“意境“。
意境,实质上是造园主内心情感、哲理体验及其形象联想的最大限度的凝聚物,又是欣赏者在联想与想象的中最大限度驰骋的再创造过程,正如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说:“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相,言有尽而意无穷。
“因此,园林景物,取自然之山、水、石组织成景,寥寥几物便使游人大有“所至得其妙,心知口难言“之感。
中国园林艺术创作中“意境“的产生与中国哲学思想是密不分的。
它对中国园林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中国文人性格和审美情趣的渗透,折射早园林风恪和景观意境的审美观念中。
因此,无沦从园林内的物质内容到精神功能,从园林的立意布局到园内景区的主题分配,从景物本身的表义内涵到景物之间的符号关系都孕育着丰富的中国园林美学思想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道、佛三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各以其不同的文化特征影响着中国文化;同时,三者又相互溶合,共同作用于中国文化的发展,并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多元互补的特色。
本文通过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教派的思想及其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来窥探中国园林发展之一斑。
1儒家思想与中国园林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流。
虽然在先秦时,中国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多元形态。
儒家只是其中主要的一家,但自汉武帝采纳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
中国园林艺术与民俗文化的联系
中国园林艺术与民俗文化的联系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部分,而民俗文化则是中国人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习俗的总称。
中国园林艺术与民俗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建筑形式上,更融入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
本文将从园林艺术与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文化内涵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园林艺术与民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园林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宫殿和寺庙的建筑,而民俗文化则深植于中国人民的生活之中。
两者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历史,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相互影响和渗透。
古代中国的园林以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为主,融合了自然山水的意境和人工建筑的艺术,兼具美感与实用性,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而民俗文化则来源于中国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包括传统的节日庆典、民间舞蹈和民间音乐等,这些都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元素。
随着时间的推移,园林艺术和民俗文化逐渐融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园林艺术。
二、园林艺术与民俗文化的文化内涵中国园林艺术和民俗文化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
园林艺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追求自然山水的优美景观,并将其融入到建筑中。
而民俗文化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社会联系,例如传统的戏曲表演、民间舞蹈和民间音乐等都是人们通过特定的形式来凝聚情感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这种和谐共生和情感表达的特质使得园林艺术和民俗文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园林艺术与民俗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随着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园林艺术和民俗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园林艺术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通过融入传统园林的理念与现代建筑相结合,创造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现代园林作品。
这些作品既传承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髓,又与现代社会相契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时,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节日庆典、民间舞蹈和民间音乐等都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参与和传承这些民俗活动,人们能够感受到自身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并从中获得身心的愉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0805180079商丘科技职业学院2011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关系的研究学生姓名:母智芳属系部所:建筑工程系专业班级:园林工程技术二班指导老师:宿茜倩定稿时间:2011年4月前言 1一园林艺术的融合与发展 21 中国人文园林发展 32 园林艺术的发展 4二传统宗教文化对园林的艺术影响 51道家思想与中国园林 62 儒家思想与中国园林73 佛家思想与中国园林8三浅析中国非物质文化与中国园林的关系91 非物质文化对中国园林的影响91.1对园林选址的影响91.2对园林布局的影响91. 3对设计创作的影响 102 古典园林的文化特点102.1古典园林的传统空间观念102.2古典园林的文化意境112.3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12四现代园林发展趋势121 趋势一:园林设计可居可游122 趋势二:园林设计生态化、艺术化12结束语14参考文献15摘要园林艺术是人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这取决于人对自然的认识即人的哲学世界观。
中国传统宗教思想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内容,在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形式中均有充分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 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水平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
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再现,这与中国传统宗教思想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正确认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宗教思想, 对于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色具有深刻意义。
中国园林的形成是世界园林史上十分独特的艺术形式。
追根溯源,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始终贯穿了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思想。
以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思想为出发点,从道教、儒家、佛教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它们对中国园林审美意识和造园手法上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园林艺术传统宗教道教儒家佛教在悠久历史发展过程中,大自然的原始风景给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创作以极大的启迪和灵感。
但中国古典园林是源之于自然,却又超于自然的。
因为,任何设计行为所依据的思想都是基于人类的需要,对于设计来说,人对自然所持的态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而人对自然所持的态度是属于世界观的范畴。
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与古典园林的关系,我们有必要对中国哲学的基本面貌和它对自然界的观念进行了解。
在中国古典园林悠久的发展史上,各种非物质文化从造园思想,手法及意境的表达等方面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漫步于古典园林,处处都寻非物质文化的影子。
中国文人在造园中提升技艺水平,在游园中培养审美情趣,中国古典园林的蓬勃发展与为非物质文化的表现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古典园林的发展从一个侧面促进非物质文化更加绚烂多彩。
通过各类非物质文化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的分析,笔者认为非物质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是具有互动性的,非物质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浸润着中国古典园林,而古典园林也以“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心胸滋养着非物质文化,二者水乳交融、相互相成,共同成就了灿烂耀眼的中华文明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在造园手法上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统一,并且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意境是中国园林的内涵,赋予园林艺术以灵魂,情由景生,境由心造,情景交融而产生意境。
我们只有不断的努力和学习,才能体会到,并运用到现在的园林设计之中,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们只有提高自己才能提升当今园林设计的品位。
读了《园说》和《园冶》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也有很多是自己看不懂的,陈从周先生的园林言虚实,为学亦若是。
一园林艺术的融合与发展在园林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园林都有其代表作。
在历史的变迁中,一些手法得到延续,一些则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园林艺术的融合与发展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是密不可分的,在园林的发展道路上,民族的融合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的经典作品必然是各个民族优秀精华集于一身。
由于战乱和社会的动荡,我们的园林艺术曾停滞,这个断层是无法弥补的,今天的中国,今天的园林,究竟如何发展,是值得探讨的,也是我们这代人以至于几代设计师应该不断努力的。
《园冶》是讲艺术的,它凝结着中国美学、文艺学、诗品、画论的精华,强调的是虚无微妙,灵感顿悟,曲折委婉,传神写意。
率性之谓道,高明的作者能创作千古绝唱,完全是纵情任性的自然结果。
这里体现出更高层次的天人合一。
《园冶》是中国造园学的一本奇书,蕴涵哲理,充满激情,堪称中国文化的一个全息元,不可当一般吟风玩月的书来读,此但可为悟者心传,不足为执斧斤者道也。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博大精深,是世界景观设计艺术中最丰富的遗产之一,她不仅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如:山水画、书法、建筑、雕塑、植物学、园艺学等,更重要的是她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
尽管传统的审美意识理论已经得到了高度评价,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也已广为人知,但这些设计理论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它的哲学根源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
本文试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哲学思想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1 中国人文园林发展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
由文化凝聚积淀的园林景观,清幽中见画意,细腻中见诗情,平淡中见蕴藉,变化中见新奇,可谓异彩纷呈,琳琅满目。
中国园林(主要指中国古典园林)有别于世界其他园林,主要可概括为四大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涵蕴。
这四大特点是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它们的形成,一方面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合力。
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来说,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重渐悟、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
而其中,推动园林兴盛、园林艺术普及和提高的,乃是一大批文人直接参与园林规划的结果。
他们借鉴文学、绘画的表现形式,将自身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融入到造园艺术中,赋予园林以深刻的内涵。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是中国园林风格和特色形成的主体人物。
中国园林自唐代出现了诗人和画家自成一派的“文人园林”以来,经过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乃至现代园林景观的布局、构景,仍与文学、绘画紧密结合,蕴涵着被誉为“无声的诗”和“立体的画”的美学基础。
“文人园林”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
在园林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园林都有其代表作。
在历史的变迁中,一些手法得到延续,一些则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园林艺术的融合与发展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是密不可分的,在园林的发展道路上,民族的融合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的经典作品必然是各个民族优秀精华集于一身。
由于战乱和社会的动荡,我们的园林艺术曾停滞,这个断层是无法弥补的,今天的中国,今天的园林,究竟如何发展,是值得探讨的,也是我们这代人以至于几代设计师应该不断努力的。
2 园林艺术的发展“园林”一词在古籍及诗词中屡见不鲜,宋代周密撰写的娱兴园郴以园林为书名。
明代计成著的《园治》一书中多次运用园林一词,如“园林巧于因借’。
诗中更常见,如唐代岑参有“南山当户牖,沣水映园林”,自居易有“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等诗句,建国后“园林”一词开始广泛使用。
我国古典园林是诗情画意的艺术杰作,其和谐完美的艺术形象,雍容典雅的艺术风格,玲珑别致的布局,含蓄深遂的意境,让人们从中受到祖国古老历史文化陶冶与启迪,从中可以欣赏到那些秀丽的山水,奇花异卉,获得自然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的景观之美的艺术享受。
古人把观察天地自然的过程,作为主体道德观念寻求客体再现的过程,也是基于人的性格心理与自然相和谐的这一哲学基础。
这种性格心理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已发展成为传统文化的精神本性。
西方文化与之相比相比,显然把自然看成与人相对立的力量。
因此,他们着重于对自然的征服,而对造园来说,西方强调人工的因素,强化人造的力量。
以植物景观而言,西方喜欢以人的意志塑树形,而中国IUZE“天人和谐”的传统文化思想支配下,力求最大限度地让自然山水掺人生活的周围,并想象成人格的象征,以此作为最高的审美情趣。
所以造园配景,便是天地造化,处处倚借原本的自然景色,古典园林的人造景观也以力求真实仿效r自然为最高追求。
同时又认为人只有忘却私我,保持本心,便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这一观念直接影响了古代文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也间接促使造园、造景,植物配置重视文化内涵,构成了极富文化意趣的古典审美意识。
二传统宗教文化对园林的艺术影响中国的园林艺术,以其严谨而巧妙的布局,精湛而高超的技术,山明水秀的风景,鸟语花香的境界,诗情画意的精髓,形成了自然写意主义风景式——具有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园林艺术风格。
中国园林的山水艺术风格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此时期道家思想盛行,所以在儒、道、佛三大思想流派中,以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最为深远。
公元3世纪到6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
此时,奴隶制衰败,封建制兴起,正是新旧社会制度更替时期。
社会形势动荡,政治斗争矛盾突出,原来的士大夫阶层政治理想破灭后,寻求新的人生哲学和社会价值观。
他们躲避政治斗争,远离社会,遨游名川大山以寄情于山水,追求的是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朴质无华的气质和情操,并试图在大自然中寻求在现实社会中不能满足的社会审美情感。
在这种社会情况下,道家哲学思想应运而生。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道”的中心含义就是“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也就是指一切都取法自然的意思。
正如明代造园大师计成在《园冶》中提出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即是中国园林的最高境界,也是道家的“师法自然”在造园中的精妙体现。
道家的这种自然观对我国的古典文学的发展,对我国古代艺术民族特色的形成,是极为重要的。
由此,人们从欣赏大自然,进而喜爱、摹仿大自然。
在这种隐逸思潮的影响下,自然山水式园林的审美意识也渐渐形成,社会上掀起了构筑庭园的热潮。
在这种艺术氛围里,中国园林初步形成了自然山水式园林的艺术格局。
但这时的山水园林并不是单纯地摹仿自然山水,而是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等艺术处理手段,以“有若自然”的基调,以山水为园林的基本构架,对山水的欣赏提高到审美的高度,也初步确立了我国古典园林再现自然山水的基本艺术原则。
1道家思想与中国园林“无为”是道家根本的人生态度,它要求人们要因循事物的自然状况,顺应万物的本性及其内在规律。
山水园林和山水画遵循的基本原则都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所谓外师造化,即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而中得心源,则是指并非刻板地照搬照抄自然山水,而是要经过艺术加工使自然审美意识升华。
例如在造园的技术工艺上,南北朝的园林中已经出现了比较精致而结构复杂的假山,北魏司农张伦在洛阳的宅园内“造景阳山有若自然,其中重岩复岭,嵌鉴相属;深溪涧壑迤逦连接——崎岖石路似崎而通,峥嵘间道盘行复直”(《洛阳伽蓝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