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问题清单教学文稿
《童年》问答题
![《童年》问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9bc006f0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2.png)
《童年》问答题《童年》第一章1.“我”和“我”的两个舅舅分别叫什么名字?答:“我”叫阿廖沙·彼什科,而“我”的两个舅舅分别叫米哈伊尔和雅科夫。
2.“我”和母亲跟着外祖母到哪里去?家中发生了哪两件惨事?答:“我”和母亲跟着外祖母到生活在尼日尼的外祖父家中。
家中发生了这两件惨事:1.“我”我父亲去世了2.刚生下来的小弟弟马克西姆死了。
3.外祖母对“我”有何影响?摘录本章的一段话来说明。
答:外祖母对“我”的影响在: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童年》第二章1、两个舅舅为何不喜欢“我”母亲回到外祖父家?他们为何打架?答:两个舅舅因为害怕“我”的母亲会讨回那份本来给她预备,但是因为她违背外祖父的意志“自己作主”结婚而被外祖父扣留了的嫁妆,所以才不喜欢“我”的母亲回来。
而他们又因为该如何分家这件事大打出手。
2、外祖父最早靠什么谋生?现在以何为业?答:外祖父最早靠当纤夫头谋生的。
现在外祖父是以小染坊主为业。
3、萨沙为何被外祖父打?“我”被打的原因是什么?外祖父是怎么教育他们的?打完之后,外祖父做了什么?答:萨沙因为用烧的滚烫的顶针去跟快瞎的格里戈里开玩笑,结果却烫到外祖父而被外祖父打的事。
“我”被打的原因是:“我”想学习像大人的样巧妙地使布料变色,可“我”却弄巧成拙把桌布边缘染成蓝色而被外祖父打。
外拿树条子抽打。
打完之后,外祖父对“我”讲起了他的童年时代以及他的以前的工作的事。
4、本章引出一个重要人物是谁?答:本章引出一个重要人物是“小茨冈”。
《童年》第三章4.本章哪些地方体现“小茨冈”的善良?答:本章从“小茨冈”给我们看蟑螂拉雪橇、指挥老鼠跟我们玩或变戏法,与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帮助外祖父和两个舅舅办事还有替我挨了两次打中可以体现出“小茨冈”的善良。
《童年》整本书阅读课教学设计
![《童年》整本书阅读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bcb411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d7.png)
《童年》整本书阅读课教学设计《童年》导读课任务单
《童年》推进课任务单
一、故事主人公阿廖沙
阿廖沙原名阿列克谢。
阿廖沙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十分敏感的孩子,他能辨别好坏。
他具有坚定的,不屈不挠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
虽然生活在一个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却反而锻炼成长为一个坚强、正直、勇敢、乐观、自信的人。
他有一颗善良的心,他同情贫苦的人,另外,他还具有很强的求知欲,热爱书籍,更热爱生活。
二、人物关系谱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
阿廖沙
《童年》交流课任务单
(一)根据下图中的人物关系说说从三岁到十岁,阿廖沙经历了哪些主要事件?
(生病—去外祖父家—第一次挨打—与工人交朋友—与好事情成为朋友—与将军的孩子玩—上学—在院子里开辟个人空间—照顾弟弟和生病的母亲—街头生活)
(二)人物关系:
1.以外祖母为例建人物档案。
童年10个问题
![童年10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8bfd22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9.png)
童年10个问题
问题1:你最难忘的童年趣事是什么?
回答参考:我最难忘的童年趣事是和朋友们一起在公园里捉迷藏,我们玩得不亦乐乎,直到天黑才回家。
问题2:你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
回答参考: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是乐高积木,我可以用它们搭建各种形状的建筑物,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问题3:你童年时期最喜欢的动画片或电视剧是什么?
回答参考:我童年时期最喜欢的动画片是《海绵宝宝》,我喜欢海绵宝宝的幽默和想象力。
问题4:你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回答参考:我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宇航员,去太空探索未知的宇宙。
问题5:你在童年时期有没有做过什么特别勇敢的事情?
回答参考:我在童年时期曾经救过一名落水的小朋友,虽然当时很害怕,但我觉得自己很勇敢。
问题6:你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
回答参考: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是《超级玛丽》,我喜欢玛丽奥的冒险和挑战。
问题7:你在童年时期有没有经历过什么特别感人的事情?
回答参考:我在童年时期曾经看到一名陌生人帮助一位老人过
马路,这个情景让我深深感动。
问题8:你小时候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
回答参考:我小时候最喜欢的食物是巧克力,我总是期待着每年的生日蛋糕上有满满的巧克力。
问题9:你在童年时期有没有去过什么特别有趣的地方?
回答参考:我在童年时期曾经去过迪士尼乐园,那是我最开心的一天,我见到了所有的迪士尼角色。
问题10:你小时候最喜欢的歌曲是什么?
回答参考: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歌曲是《小星星》,我总是喜欢在晚上看着星星唱这首歌。
初中语文_全班共读《童年》交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全班共读《童年》交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90022970066f5335b812194.png)
“全班共读《童年》”交流教学设计上课班级:初一、3班授课教师:课前准备:《童年》读书笔记阅读交流卡交流学习目标1、初识童年,了解作者及故事梗概。
2、走进童年,感知人物,品析精彩语段。
(重点、难点)3、感悟童年,有所启迪。
(难点)学习过程环节一:导入出示目标文段导入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上述文字节选自文学名著作者是,文段中的她是。
(学生齐读,并且完成相应填空。
教师板书)出示目标1、初识童年,了解作者及故事梗概。
2、走进童年,感知人物,品析精彩语段。
3、感悟童年,有所启迪。
环节二:初识童年(组内分享一)(一)结合阅读卡“三人行”小组组内交流。
了解作者(组员1);介绍故事梗概(组长);说说给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个情节(组员2)(二)学友问答1、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是?2、《童年》讲述的是___(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___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外祖父家里是干什么的?4、为什么大舅和二舅总是争吵不休?5、在外祖父家我为什么挨了毒打?6、外祖父口中有出息的小伙子是谁?7、是谁打断了外祖母的胳膊?8、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人叫什么?9、好事情为什么叫“好事情”?10、阿廖沙辍学后做什么?11、阿廖沙“到人间”混饭吃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赋分。
过渡:《童年》像一幅长卷斑斓的油画,复原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
这段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人公。
无论是美的,还是丑的,都同时站在读者面前,冲击着读者的心灵。
环节三:走进童年走进童年之人物评析(组内分享二)(一)结合《童年》阅读书及阅读卡“三人行“小组组内交流《童年》里刻画了许多栩栩如生人物,书中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要求:说话有理有据例如:外祖母。
她聪明勇敢:在救大火过程中,她召集邻居家的人来帮忙,沉着冷静指挥大伙救火,并且还亲自冲进火中抢出了硫酸盐。
《童年》 讲学槁---附答案
![《童年》 讲学槁---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11f18f0029bd64783e2cf5.png)
《童年》讲学槁---附答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童年》的基本常识。
2.理解文章内容。
3.了解《童年》的人物形象,4.体会作者对外祖母的感情,感受外祖母对”我”的影响。
5. 学习借鉴本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人物个性的方法二:畅谈童年,激情导入有人说童年是蓝色的因为它值得回忆;有人说童年是红色的因为它美丽;也有人说童年是白色的因为它纯洁——你呢?你觉得童年是什么样的呢?阿廖沙童年是什么样的呢?三:《童年》的人物形象①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
②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③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有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小茨冈:乐观纯朴;老工人格里戈里:正直;“好事情”: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四:主题思想作者在小说中真实地记述了自己童年的苦难历程。
反映了当时俄国旧社会小市民阶层的风俗人情。
无情地揭露和批判了俄罗斯长期以来形成的小市民习气,鞭挞了小市民的罪恶灵魂。
作者提出了应该要把唤醒民众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和权利。
同时作者在书中也让人看到新的一代人如何在旧的基地上破土而出,并且显示了他们强大的生命力。
它唤起人们对光明生活必然取代黑暗生活的希望五:艺术特点这部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 ________ );小说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
于是——就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一层( ________)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________ ),在邪恶中看到(________ ),在冷酷无情中看到(________ ),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________ )的巨大力量。
六:【博闻强记】(一):填空题1、《童年》是作者以___________为原型创作的___________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______________这一年龄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__________________的生活状况。
2、______(人物名)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________》、《________》。
教学设计《童年》读书推荐课读书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教案
![教学设计《童年》读书推荐课读书指导课欣赏课汇报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25fbbc49649b6649d74709.png)
《童年》读书推荐课教案教学目标:1、推荐高尔基的小说《童》,让学生了解小说描绘的沙皇统治下的社会环境,了解以阿廖沙经历为主线的故事情,熟悉生活在可廖周围的一群性格各异的人物。
2、通过品词析句,初步感受人物人物形象关感受主人公所经历的难,以及在经所苦难后获的成长。
3、学会读整本书的方法,吸引学生读整本书,培养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看封面,识作者1、出示封面(只有题目和高尔基头像),今天我们来聊聊这本书。
大声读出书名——《童年》。
2、提到童年,你脑子里蹦出了哪些字眼儿?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3、(指封面头像)猜猜封面人物是谁?说说自己的理由。
(或者是作者,或者是故事的主人公)4、小结:他既是本书作者,又是故事的主人公——高尔基。
《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讲述的就是他自己的童年生活。
5、大家继续猜猜,高尔基的童年会是怎样的呢?(可天马行空),那你希望读到的是怎样的童年呢?说说自己的理由。
6其实,这本书的诞,还有一个故事,据说是这样的:早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高尔基就有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
在一九零八年至一九一零年,列宁到高基在意大利卡普里岛的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
有一次,列中对高尔基说:“您应当把一切都写出来,老朋友,一定要写出来!这一切都是富有极好的教育意义的。
”高尔基说:“将来有一天,我写出来……”不久,高尔基就实现了他的诺言。
二、初步感知怎样去快速了解呢?谁能告诉我,你有哪些方法可以先了解到这本书的大概内容?(封面、封底、目录、内容提要)1、这本书的封底有这么几句推荐文字,让我们先一起读一读吧。
推荐语: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的开篇之作。
鼓舞青少年奋勇向前,自立自强的励志之作。
演绎19世纪俄国社会生活百态。
相信大家从这些推荐语中可以看出此书对于我们的意义。
2、另外,书的扉页上还印刷着两段“经典语录”从那时起,我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人们,仿佛我心上的外皮,给人撕了,于是,这颗心就变得对于一切屈辱和痛苦,不论是自己的,或别人的,都难以忍受的敏感。
《童年》中令人感到困惑的地方
![《童年》中令人感到困惑的地方](https://img.taocdn.com/s3/m/b1eb4ec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17.png)
《童年》中令人感到困惑的地方童年是每个人生命中的一段宝贵时光,充满了无数美好的回忆和成长的故事。
然而,回首童年事物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令人感到困惑的地方。
本文将探讨《童年》中令人困惑的地方,并试图寻找答案。
童年,是我们最初接触到世界的时光。
作者在《童年》中描述了许多童年时光中的美好事物,如奶奶姥姥的呵护、各种各样的游戏和玩具、天真无邪的笑容等等。
这些描写使人们感受到童年的美好和纯真。
然而,在书中,也存在一些令人困惑的地方,下面我们将一一分析。
首先,让人困惑的是作者对于时间流逝的描绘。
在《童年》中,作者描绘了一些童年时光的片段,但却没有明确的时间线索。
例如,作者在书中描述了夏天的味道、冬天的回忆,却没有提及具体的年份或季节的变迁。
这使人们难以准确地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时间流逝的变化。
虽然这种模糊的描写也许是为了强调童年时光的片段性和非线性,但却给读者带来了一些困扰。
其次,令人困惑的是作者对于自我认知的探讨。
在《童年》中,作者试图回忆和探讨自己童年时的思绪和情感。
然而,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困惑和矛盾。
作者有时候对自己的感受有一种清晰的认知,并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给读者;但有时候,作者又感到迷茫和困惑,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绪和情感。
这种对于自我认知的矛盾和困惑,使人们对于作者的真实感受产生了怀疑。
此外,在《童年》中,作者对于家庭关系的描绘也让人感到困惑。
作者描述了与祖父母、父母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但却没有明确交代这些关系的具体内涵。
例如,作者没有提到父母是如何教育自己、兄弟姐妹之间是如何相处的。
这使读者难以理解童年时作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因此,读者很难完整地了解到作者的成长过程和家庭背景。
最后,让人困惑的是《童年》中的象征意义。
在书中,作者使用了一些象征性的描写,如小桥、小船等,以突出童年时光的无忧和幸福。
然而,这些象征性的描写并没有得到足够的解释,使读者对于其意义产生了疑惑。
这些象征意义的含糊不清,使得读者难以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主题。
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困惑](https://img.taocdn.com/s3/m/d640e45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0.png)
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困惑童年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期之一,而书籍阅读对于童年时期的孩子们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然而,在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困惑和挑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些困惑,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一、阅读兴趣引导困惑孩子们对于阅读的兴趣程度各异,有些孩子对书籍充满热情,而有些孩子却对阅读缺乏兴趣。
这给整本书阅读教学带来了困惑,毕竟,如果孩子们没有兴趣,他们就不会乐意去读完一本书。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和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创造愉快的阅读环境: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角落,促使孩子们静心阅读。
可以放置一些有趣的书籍和阅读材料,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2. 多样化书籍选择: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年龄和阅读水平,提供丰富多样的书籍选择。
可以引导他们从不同的题材和文体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3. 鼓励分享和展示:给予孩子们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机会,可以组织阅读分享会或者比赛,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和动力。
二、阅读理解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困惑整本书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孩子们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然而,如何引导孩子们从书中获取有效信息,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理解,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方法:1. 提问和讨论:通过提出问题和组织讨论,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表达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可以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逐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2. 角色扮演和创意表达:通过让孩子们扮演书中的角色或者进行创作活动,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3. 组织阅读小组:鼓励孩子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和合作,促进彼此之间的思维碰撞,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书中的内容。
三、整本书阅读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困惑在学校教学中,整本书阅读往往与其他学科紧密相关。
然而,如何将整本书阅读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使其具有更好的教育效果,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建议:1. 主题式教学:通过选取一些主题,将整本书阅读与其他学科进行关联。
2014.3.27_. 《童年》.doc
![2014.3.27_. 《童年》.doc](https://img.taocdn.com/s3/m/c03fed3c5a8102d276a22f6d.png)
课时:1 主备人:授课时间:2014 年 3 月27 日星期四课题《童年》交流(四)授课人课型大阅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师指导《童年》五——七章有关内容的交流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小组合作、展示汇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交流读书心得、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形成适合于自己的读书方法重点了解《童年》五、六、七章内容,交流读书心得教(学)具、资料难点培养习惯,形成方法《童年》及笔记关键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学情学生经过阅读,对小说有一定的了解,事先布置了交流内容,学生应该有话可说环节时间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一、第一节课学生默读《童年》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1、要求:做好批注,出好相关问答题,准备好交流的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2、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回指导答疑二、小组汇报展示……教师指导归纳检测。
第五章可分上、下两篇:一、外婆和外祖父各自讲述自己的苦难身世。
两人都是早年丧父的孤儿,都曾跟着母亲沿街乞讨,后来也都凭着聪明能干、吃苦耐劳而自立,最后共同挣到目前这种小康家境;二、占更多篇幅的是外祖父教“我”识字和给“我”讲述自己的人生体念和生活哲理。
他对“我”的好奇心有问必答,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透彻明了。
第六章写大舅米哈伊尔为了争夺家产带领流氓冲击、攻打外祖父家的暴行。
这不仅深刻地揭露了这个逆子的凶恶嘴脸和丑恶行径,也客观地暴露了千千万万小市民家庭的尖锐矛盾。
在这次父子短兵相接的“战斗”中,阿廖沙“我”担任了火线侦察兵的角色,写得有声有色,相当精彩,可以推出一篇标题为“我注视街上的敌情”的优美散文。
这次“战斗”中善良的外婆由于劝架被醉酒的逆子的钢棍打到了手臂,造成了骨折。
第七章也可以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主要写外婆和外祖父各自学生默读5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交流体会10分不同的两个上帝。
外婆的上帝慈悲为怀,赐福人类,主宰一切,洞察万物,外祖父的上帝专横跋扈,法力无边,严厉残酷,人人害怕。
这种对比通过生动的文学描写展现出来,丝毫没有概念化的说教,写得十分精彩,耐人寻味。
童年针对提10个问题
![童年针对提10个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f86a46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0.png)
好的,以下是一些关于《童年》的问题:
1.《童年》是哪位著名作家的作品?
2.《童年》是自传体小说吗?
3.《童年》中的主人公是谁?
4.在《童年》中,主人公经历了哪些主要事件?
5.《童年》中描述了什么样的家庭关系和社会环境?
6.《童年》中的教育观念和现代有什么不同?
7.《童年》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方式对今天的社会有什么启示?
8.《童年》中有没有反映当时社会问题的情节或人物?
9.《童年》的叙事风格和语言特点是什么?
10.《童年》对其他作家或文学作品有哪些影响?
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童年》这部作品。
高尔基《童年》的常识问题
![高尔基《童年》的常识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7ffcfec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a.png)
高尔基《童年》的常识问题《童年》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另有《在人间》、《我的大学》)。
小说讲述阿廖沙三岁到十岁的童年生活。
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如片断(2)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阅读感受: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1.阿廖沙:听外祖母讲故事,还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过阿廖沙以力量和帮助,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2.外祖母: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他听。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胸怀宽大、善于忍让3.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4.“我”::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相应练习:1、《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3、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作品中,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格里戈里),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情)”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4、(高尔基)被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的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童年》教案分析整理
![《童年》教案分析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8e35399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bf.png)
《童年》教案分析整理第一篇:《童年》教案分析整理《童年》教案分析整理第一童年教学目标1《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犹如四幅精致多彩的画图,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在聆听《童年的回忆》时边听边看图形谱,从中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3流畅地唱好《摇啊摇》、《小酒窝》,有感情地背唱这两首歌曲,并进行即兴表演。
教学内容聆听《童年的回忆》教学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将听觉与视觉合二为一,从图形谱中了解旋律进行的状态。
从而感受童年生活的甜美与欢快。
2边听音乐,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从中感受音乐进行速度的快慢与欢快甜美情绪的关系。
3从小白兔、乌龟的行走速度对比中讲解速度记号的“快”与“慢”,从人的一般行走的速度,与兔、龟比较,引出“中速”的解说。
4再听音乐,由学生自己完成音乐的排序号及填空(速度、情绪)的书面作业。
聆听《我们多么幸福》教学基本要求1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对歌曲《我们多么幸福》的理解,应把全歌用幻灯投影(或抄在小黑板上)展示在学生面前。
2教师简单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3复听时,可以要求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4请同学们谈谈对歌曲的感受,教师可适时提示:流畅的三拍子曲调,你想像当年的同学们在什么场景中?歌曲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景?生活在21世纪的你感到幸福吗?编创与活动再次聆听时,要求学生:当你听到歌曲高潮时用动作或打击乐表示。
希望学生独立思考,认真聆听,切勿人云亦云。
听辨练习活动1这个练习为下节学习“3、、6”音高作听觉铺垫。
2本练习是二年级听辨音高的复习与提高。
3不要求学生唱唱名,而是用lu进行听辨模唱,以提高学生对音高的听辨记忆。
4教师可在“3、、6”三个音中作两个音的旋律音程听辨训练,如:3;3;6;6;36;63等。
表演《摇啊摇》教学基本要求1边看书上的插图,边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情景。
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童年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困惑](https://img.taocdn.com/s3/m/58dcd141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1.png)
未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缺乏多媒体教学资 源
传统教学方法占据 主导地位
教师技术水平有限
学生对多媒体教学 资源的需求未得到 满足
教学评价不够 科学
评价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缺乏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 评价方式过于简单,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内容过于注重知识记忆,忽视能力培养 评价过程缺乏互动和反馈,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与。
难以激发兴趣: 单纯的讲授式 教学难以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 难以激发学生 对学习的兴趣。
难以培养能力: 讲授式教学注 重知识的传授, 难以培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 实践能力等综
合能力。
难以应对变化: 讲授式教学难 以应对变化, 无法根据学生 的需求和学习 情况及时调整
教学方法。
缺乏互动和参与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 课堂氛围沉闷,缺乏活力 学生参与度低,缺乏积极性 教学效果不明显,缺乏有效性
内容与教学目标不匹配
教学内容过于 简单,无法满 足教学目标的
要求
教学内容过于 复杂,超出了 学生的接受能
力
教学内容与教 学目标不相关, 无法达成教学
目标
教学内容缺乏 趣味性,无法 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教学方法单一
过于依赖讲授式教学
缺乏互动性: 讲授式教学以 教师为中心, 学生被动接受 知识,缺乏有 效的互动和参
童年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书阅读教 学设计的困惑
汇报人:XXX
目录
01 教学目标不明确
02 教学内容选择不当
03 教学方法单一
04 教学评价不够科学
05 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不足
教学目标不明 确
缺乏具体、可操作的目标
教学目标过于笼统,缺乏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不匹配,导致教学重点不突出 教学目标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针对性 教学目标未能与实际教学过程相结合,缺乏实用性
《童年》中令人感到困惑的地方 -回复
![《童年》中令人感到困惑的地方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86b74122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9.png)
《童年》中令人感到困惑的地方-回复“童年”是俄国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出版于1913年。
这部小说以作者童年时期的经历为背景,描绘了一个贫困家庭的生活,以及孩子们在艰苦环境中的成长。
然而,这部小说也存在一些令人感到困惑的地方,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和解读。
第一个令人困惑的地方是小说中描写的主人公阿廖沙在童年时期的性格和行为。
阿廖沙是一个聪明而敏捷的孩子,但却有着狡猾和顽皮的一面。
在小说中,他常常偷袭老师和同学,用小技巧来捉弄别人。
这样的行为与他智慧和善良的形象不相符合,使人不禁感到困惑。
然而,我们可以从文中一些细节中找到解释。
首先,阿廖沙生长在一个极端贫困的环境中,他的家人缺乏基本的生活品和教育资源。
这样的环境给了他一种特殊的成长经历,他通过聪明才智和勇敢的性格来保护自己,并寻找生活的快乐。
他的行为可以被视为在这样特殊环境下孩子们常常采用的应对方式。
其次,阿廖沙的行为也与他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理解密切相关。
在小说中,他经常思考一些深刻的问题,如工人的苦难、农民的贫困以及社会的不公正性。
这些思考使他对社会中强者和弱者的关系有着敏锐的观察、理解和反省。
他采取一些行动来揭示现实的荒谬和让他感到不公平的地方,以此来彰显他的抗争精神和对社会的反抗。
第二个令人困惑的地方是小说中对于阿廖沙的父亲的描写。
在小说中,阿廖沙的父亲懒散无为,对阿廖沙和他的家人漠不关心。
这样的形象与一般的父亲形象明显不符,使人产生疑问和困惑。
然而,这种描写背后可能有更深层次的东西。
阿廖沙的父亲代表了一种社会中常见的人物角色,即受压迫和绝望的无助者。
他所代表的是一个被社会剥夺了尊严和生存机会的贫困人群,他们不愿付出努力,对未来没有希望。
他们的存在告诉我们社会的不公平性和苦难的普遍性。
通过这样的描写,高尔基试图引起读者对社会中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关心,进而促使人们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反省。
他用这样的方式揭示了贫困家庭的悲剧,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孩子的心路历程。
《童年》-问题整治清单[1].doc
![《童年》-问题整治清单[1].doc](https://img.taocdn.com/s3/m/00786656bd64783e08122b5c.png)
1.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包括哪几部?2.谁鼓励高尔基把童年的经历写出来的?3.高尔基在《童年》中记叙了哪些内容?4.《童年》中的优秀优秀人物对阿廖沙的成长有哪些良好影响?5.阿廖沙为什么会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6.“小茨冈”在外祖父家是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过着怎样的生活?他因为什么事而死去?7.阿廖沙的两个舅舅总因为什么而吵架?8.外祖父在阿瘳沙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9.外祖父的染坊失火了,据外祖父推测是谁放的火?救火之后是谁死去?10.外祖父教了“我”什么?给“我”讲了什么?11.祖母给我讲了什么?12.默默工作的戈里格里最后结果如何?13.外祖父的房客“好事情”在我眼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4.外祖父的另一位房彼得伯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5.举例说说作者眼中“野蛮的俄罗斯生活中这些铅一样沉重的丑事”?16.举例说说“我”童年认识的祖国无数优秀人物中的一个。
试题答案1.《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2.列宁3.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
4.使高尔基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5.阿廖沙三岁在阿斯特拉罕患霍乱,他父亲马克西姆看护他,不幸染病身亡。
阿廖沙只好随母亲回到外祖父家。
6.小茨冈是外祖母的养子,他在家里是主要劳动力,替阿廖沙挨打。
他因替舅舅米哈伊尔背石十字架而被压死。
他是一个快乐、积极向上、懂事的孩子,他处处替外祖母着想。
7.他们想瓜分外祖父的财产,母亲的陪嫁。
8.外祖母在阿廖沙眼中,高大慈祥,能干甚至是天使。
9.是舅舅米哈伊尔,舅母纳塔利亚因难产而死去。
10.教我识字,给我讲俄法战争的故事。
11.外祖母给我讲上帝的故事,朗读诗歌。
12.流落街头,沦落为乞丐。
13.祖国无数优秀人物之一。
14.抢劫教堂15.后父欧打母亲。
16.外祖父的房客“好事情”。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2f9041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b.png)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精选1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童年》交流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比喻句的含义。
2、通过反复朗读诗歌和句子分析,感悟童年的珍贵与美好,体会诗作抒发的对童年的无限依恋之情,以及对成长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点:感悟童年的美好与作者告别童年的依恋心情。
教学难点:体会比喻句营造的诗歌意境。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童年说起)童年,是一幅迷人的画,勾勒出动人有趣的故事;童年,是一首婉转悠扬的短笛,奏出了纯洁美好的幻想;童年,是一束绚丽的茉莉,儿时的欢笑像茉莉散发出的醉人的芳香,朵朵洁白的花瓣就仿佛是一件件回忆。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朗读:划分节奏。
2、感知内容:通过刚才的朗读,相信同学们对这首诗有了自己的感悟,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在朗读中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1)学生交流(2)教师总结:回味童年的美好即将告别童年的依恋感受成长的快乐三、再读诗歌,品味语句。
(一)留住童年,是诗人想挽住如水的光阴,是诗人想珍藏如花的岁月,也是人的一种美好的心愿。
我们知道诗歌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请问本诗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来形容美好的童年的?(二)分析语句:(1)“摘下这片树叶,珍藏起一个不老的春天”(也就是珍藏起永远的春天)A、树叶:比喻,童年。
绿叶代表了大自然的春天,代表了生命中的春天,也就是童年。
B、春天:比喻,童年。
不老的春天,也就是永远的春天。
提问:形象地展现了童年无限的生机、活力。
童年就是那春枝上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树叶,珍藏起它,就珍藏起了“不老的春天”。
(比喻是因为两者之间有相似点: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人们对它的喜爱赞美永远不改变。
童年趣事问题清单模板
![童年趣事问题清单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89da6f5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7b.png)
童年趣事问题清单模板记忆中,童年有趣的事就象天上的星星一样,数也数不清。
随着时光的流逝,有的事渐渐淡忘了,而有的事印在脑海里却怎么也抹不掉。
今天我就写出其中一件事讲给大家听听吧!记得六岁那年,我在读幼儿大班。
某个星期天,我在客厅里玩耍,手拿塑料“金箍棒”学着孙大圣,一会儿站在登子上作“登高远眺”,一会儿扬起棒子学“棒打妖精”,一会又学起杨子荣端着木制冲锋枪“横扫千军”……妈妈在洗漱间闻得客厅里哇啦啦的吼声,问我在干啥。
我不敢吭声,只好收住阵,蹑手蹑脚地来到洗漱间,贼头贼脑地探头一瞧,只见妈妈在洗衣衣服,随着她手搓衣服,盆里便冒起许多透明的小泡泡。
在灯光的照射下五颜六色,好看极了。
我看了颇觉有趣,便用手去抓泡泡,左抓一下,右抓一下,可是,泡泡碰到手指就破灭了,哪怕是轻轻地抓,也会破灭,虽然我始终在努力地抓它也不行了。
我有点急了,转身一用力,脚下的洗衣盆翻了。
妈妈好气又好笑,我只好灰溜溜地跑开转眼又到一个星期天,我独自一人在家觉得很无聊,突然想起抓泡泡的事,兴致顿起。
想到妈妈是用热水冲泡白feng的,我便到厨房找来白feng,试着用热水冲泡,边冲边美滋滋地想着,马上就会有许多彩色小泡泡飘出来。
没有什么脏衣服要洗,我就将我的小手帕放入盆中搓,搓来搓去,可就是不飘小泡泡,手反而弄得粘呼呼的。
我不知是何原因,心中又急又气。
正在这时,妈妈回来了,问我怎么了,我便将事情向妈妈说了,妈妈不由得苦笑起来,用手指在我脑门上轻轻一点,“傻孩子,你拿的是烧菜用的淀feng,不是洗衣feng,怎么会有泡泡呢”?听罢,我恍然大悟,自己感觉也好笑,久久地愣着……童年时代是天真的,是快乐的,随着斗转星移,童年正渐渐离而而去,可童年时代的那些幼稚有趣的事儿,现在回想起来仍忍不住捧腹大笑。
上面的这件趣事,后来妈妈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做事,首先要将道理搞清楚,不能照着生搬硬套,否则就会弄出笑话来,甚至犯错误。
所以,此事至今令我难以忘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包括哪几部?
2.谁鼓励高尔基把童年的经历写出来的?
3.高尔基在《童年》中记叙了哪些内容?
4.《童年》中的优秀优秀人物对阿廖沙的成长有哪些良好影响?5.阿廖沙为什么会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
6.“小茨冈”在外祖父家是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过着怎样的生活?他因为什么事而死去?
7.阿廖沙的两个舅舅总因为什么而吵架?
8.外祖父在阿瘳沙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9.外祖父的染坊失火了,据外祖父推测是谁放的火?救火之后是谁死去?
10.外祖父教了“我”什么?给“我”讲了什么?
11.祖母给我讲了什么?
12.默默工作的戈里格里最后结果如何?
13.外祖父的房客“好事情”在我眼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4.外祖父的另一位房彼得伯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5.举例说说作者眼中“野蛮的俄罗斯生活中这些铅一样沉重的丑事”?
16.举例说说“我”童年认识的祖国无数优秀人物中的一个。
试题答案
1.《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列宁
3.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
4.使高尔基养成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性格,锻炼成坚强而善良的人。
5.阿廖沙三岁在阿斯特拉罕患霍乱,他父亲马克西姆看护他,不幸染病身亡。
阿廖沙只好随母亲回到外祖父家。
6.小茨冈是外祖母的养子,他在家里是主要劳动力,替阿廖沙挨打。
他因替舅舅米哈伊尔背石十字架而被压死。
他是一个快乐、积极向上、懂事的孩子,他处处替外祖母着想。
7.他们想瓜分外祖父的财产,母亲的陪嫁。
8.外祖母在阿廖沙眼中,高大慈祥,能干甚至是天使。
9.是舅舅米哈伊尔,舅母纳塔利亚因难产而死去。
10.教我识字,给我讲俄法战争的故事。
11.外祖母给我讲上帝的故事,朗读诗歌。
12.流落街头,沦落为乞丐。
13.祖国无数优秀人物之一。
14.抢劫教堂
15.后父欧打母亲。
16.外祖父的房客“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