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致因理论——两类危险源(正式版)

合集下载

危险(源)因素辨识

危险(源)因素辨识

危险(源)因素辨识一、危险源定义与分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理解与实施中,把危险源定义为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的根源或状态。

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多样,这在辨识上给我们增加了难度,因此有必要对危险源进行分类。

安全科学理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1、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2、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⑴物的故障;⑵人的失误;⑶环境因素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另外,还可以进行如下分类,例如:——机械类、电器类、辐射类、物质类、火灾与爆炸类;——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里和生理性、行为性、其他。

二、从实际出发辨识危险源危险源辨识是指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险源并确定每个危险源特性的过程。

由此产生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只有把组织内所有危险源一个不少的识别出来,才算辨识结束;另一种意见认为要结合组织实际进行辨识。

实际上,安全从来就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

安全与否,要对照风险的接受程度来判断。

当风险的严重程度是合理的,在经济、身体、心理上是可接受的,即可认为处在安全状态,反之,则形成不安全状态。

因此,危险源的数量与组织的性质、规模、所适用的设备等因素有关,还与危险源辨识人员的心理素质、安全意识、工作环境有关。

实际上,对一些微小危险源的遗漏和给予不同的评价是正常的。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

1、基本概念
第十五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 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 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 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 的。
1、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几类常见事故
伤亡事故: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的 影响,突然使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使某些器官 失去正常机能,以及导致负伤人员立即中断工 作的一切事故。伤亡事故分为轻伤事故、重伤 事故、死亡事故和重大死亡事故。
工伤事故:指工人、职员、个人雇工在工作时 间、工作场合内,因工作原因所遭受的人身伤 亡的突发性伤害事故;除此之外,广义的工伤 事故还包括罹患职业病。
不安全 状态
伤亡 事故
损坏 事故
无伤 害事

对人 对物
2、事故致因理论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解读 理论核心——分析研究现场失误背后的原因
1、基本概念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成果——事故分类标 准
1坠落、滚落;2摔倒、翻到;3碰撞;4飞溅、 落下;5坍塌、倒塌;6轧伤;7切伤、擦伤; 8踩伤;9淹溺、10接触高、低温物;11接触 有毒有害物质;12触电;13爆炸;14火灾; 15道路交通事故;16其它交通事故;17行动 不当; 18 破裂; 19其它。
事件与事故
1、基本概念
一个不期望的过程,可能导致不期望的结 果发生,也可能不期望结果不至发生。前 一种我们称事故,后一种我们叫险兆。
事故情形下的过程称事件,结果称事故;
险兆情况下的过程和结果都称为事件。
1、基本概念
危险与事故
危险——是导致人员伤亡或疾病,或导致系统、 设备、社会财富损失、损坏或环境破坏的任何 真实或潜在的条件。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一、安全生产人类自诞生起就离不开生产和安全这两大基本需要,以往安全研究的范围通常限于劳动保护领域中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属狭义安全的范畴。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安全科学技术学科的创立及研究领域的发展,安全科学技术所研究的问题已不再仅局限于生产过程中的狭义安全,而是包括生产、生活、以及人类的一切可能活动领域、场所中的所有安全问题——广义的安全。

二、事故致因理论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因素是事故的致因因素。

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以海因里希因果连续论为代表的早期事故致因理论;以能量意外释放论为代表的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现代系统安全理论。

(一)早期事故致因理论该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事故发生可能在某一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在事故因果连锁论中,以事故为中心,事故的原因概括三个层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

(二)能量意外释放论调查伤亡事故原因发现,大多数伤亡事故都是因为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正常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引起的,并且这种过量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

(三)现代系统安全理论系统安全认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防止事故就是消除、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兹(H.H.Woods)对许多工厂里的伤亡事故数据中的事故发生次数按不同的统计分布进行了统计检验。

结果发现,工人中的某些人较其他人更容易发生事故。

从这种现象出发,后来法默 (F armer)等人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

所谓事故频发倾向(Accident Pronene ss),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安全生产普及知识(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生产普及知识(事故致因理论)

一 、基 本 概 念
1、安全 • 安全是不存在能够导致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状 态。 • 然而这种状态实际上是没有的。自古以来,’哪 里有生产活动,哪里就存在危险——危及人身健 康和财产损失——的因素。例如;,下井采煤, 有冒顶、水淹、瓦斯爆炸等危害;在化工生产中, 有化学品中毒、化学危险品着火、爆炸、化学灼 伤等危害;
安全与危险的辩证关系二
• • • • • 这种转化和发展要靠生产的发展, 靠安全科学技术的进步, 靠经济的投人 更重要的是靠人们安全意识。 当系统呈现危险状态时,迫使人们分析事 故原因,研究采取安全防范和控制事故的 措施。许多新的生产方法、新工艺、新技 术、新材料往往是在分析、研究事故之后 产生的。
• 安全原理:伤亡事故发生及预防原 理 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伤 亡事故发生的理论体系
安全原理概要
• 一、基本概念 安全、危险、事故、事故后果、本质安全、固有危 险度
• 二、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频发倾向论 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 轨迹交 叉理论 能量意外释放论 两类危险源 • 三、事故控制原理 技术 管理 教育
一 、基 本 概 念
• 5、固有危险度 指一个生产生产系统,由于自身功能的需 要必须具备某些设备和物料,这些设备和 物料失控时可能造成灾害的严重程度。 (1)设备、物料本身具有的致害能力 (2)生产系统中拥有该种设备、物料的容量
二、事故致因理论
• 从事故的定义和特性可知,事故是违背人的意志而发生的意 外事件,而且事故具有明显的因果性和规律性。 • 因而,要想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进而预防和控制事故,就 必须在千变万化、各种各样的事故中发现共性的东西,把其 抽象出来,即把感性的认识与积累的经验升华到理论的水平 ,反过来指导实践, • 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事故控制的最有效的方案;否则,只会 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跟在各类层出不穷、形式各异 的事故后面疲于奔命。 • 这类阐明事故为什么会发生,是怎样发生事故的,以及如何 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被称为事故致因理论,或事故发生及 预防理论。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

15,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把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看作是现场失误,现场失误是由于管理失误,管理失误是由于管理体系方面的问题。管理体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和发挥管理机能方面。
五、论述题
1,论述海因里希工业安全理论的科学性和局限性。
答: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理论阐述了事故发生的因果连锁论,作为事故发生原因的人的因素与物的因素之间的关系问题,事故发生频率与伤害严重度之间关系问题,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事故预防工作与企业其他管理机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基本责任,以及安全与生产之间的关系等工业安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数十年来,该理论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广大事故预防工作者的赞同,作为他们从事事故预防工作的理论基础。尽管随着时代的前进,人们认识的深化,许多新观点、新理论相继问世,但是该理论中的许多内容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现今的事故预防工作中产生重大影响。
3,亚当斯认为,管理体系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的( C )方面。
A,计划、指挥、协调 B,计划、组织、指挥 C,目标、组织、机能 D,目标、责任、机能
4,在事故统计分析时把物的因素进一步区分为( B )。
A,机械和物质 B,起因物和加害物 C,机械和物体 D,设备与环境
四、回答问题
1,人为什么会产生不安全行为?
不正确的态度,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身体状况不佳,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良的物理环境
2,怎样防止不安全行为?
3E原则。
3,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1)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间接原因是人的缺点,基本原因是遗传和环境。
危险源及危险性,没有绝对安全,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不可靠是不安全的原因,“内在的安全”而不是“附加上的安全”。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

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家A.怀特海德曾经 制用了一组骨牌,共13张,第一张最小。长 9.53mm,宽4.76mm,厚1.19mm,还不如小手指甲 大.以后每张体扩大1.5倍,这个数据是按照一张骨 牌倒下时能推倒一张1.5倍体积的骨牌而选定的. 最大的第13张长61mm,宽30.5mm,厚7.6mm,牌 面大小接近于扑克牌,厚度相当于扑克牌的20倍. 把这套骨牌按适当间距排好,轻轻推倒第一张,必 然会波及到第13张.第13张骨牌倒下时释放的能 量比第一张牌倒下时整整要扩大20多亿倍.因为 多米诺骨牌效应的能量是按指数形式增长的.若 推倒第一张骨牌要用0.024微焦,倒下的第13张 骨牌释放的能量达到51焦。可见多米诺骨牌效应 产生的能量的确令人瞠目
第二节 海因里希工业安全理论
重点: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基本观点 难点: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多米诺骨牌体 系的理解 一、概述 1931年 美国的海因里希提出工业安全理论
第二节 海因里希工业安全理论
(1)工业生产过程中人员伤亡往往是处于一系 列因果连锁之末端的事故的结果,而事故常常起 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和)机械、物质(统称物的 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产生的 原因。 (3)由于不安全行为而受到伤害的人,几乎重 复了300次以上没有造成伤害的同样事故。换言 之,人员在受到伤害之前,已经数百次面临来自 物的方面的危险。
第一节 概述
3、管理的原因 管理的原因即管理的缺陷。
管理的缺陷是事故的间接原因,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得以存在的条件。
第一节 概述
4、环境的原因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起事故的物质基础,是事故的直 接原因,指: (1)自然环境的异常 (2)生产环境不良
无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环境的恶劣 状态都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事故致因理论一、解释名词、概念1,事故致因理论:阐述什么是事故、事故为什么发生、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以及怎样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

2,事故频发倾向: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的倾向。

3,不安全行为: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4,比例1:29:300:根据事故统计,同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300起没有造成伤害,29起造成了轻微伤害,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

说明事故发生后严重伤害只是极少数,大量的情况不会造成伤害;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

5,3E原则:工程技术、教育、强制。

6,能量以外释放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如果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则将造成人员伤害;事故发生时人体能否受到伤害,以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如何,取决于作用于人体的能量的大小,能量的集中程度,人体接触能量的部位,能量作用的时间和频率等。

7,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程度。

8,“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9,本质安全:机械设备、物理环境等生产条件的安全称作本质安全。

10,两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11,变化的观点:由于管理者的计划错误或操作者的行为失误,没有适应生产过程中物的因素或人的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破坏了对能量的屏蔽或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12,P理论:本尼尔认为生产活动中扰动,即外界影响的变化,将作用于行为者。

当行为者能够适应扰动时,生产活动可以维持动态平衡。

如果行为者不能适应这种扰动,则自动动态平衡过程被破坏,开始事故过程。

事故类别及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事故类别及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但该户村民根本不知道,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既
随意燃放又随意堆放,请来燃放礼花弹的人又不够专业,
所以酿成这样的恶果。
19
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
周围堆放大量礼花弹 围观者、燃放者
20
易燃液体爆炸案例
浙江省温州市皮鞋厂大火 2002年3月23日12时50分,浙江省温州
15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基本特性
5、事故的突变性:
系统由安全状态转化为事故状态实 际上是一种突变现象。
6、事故的潜在性:
事故在未发生和造成损失之前,有 一个孕育发展过程,这就是事故的潜在性(事 故的发生是突然的,但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 是早就存在的,如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16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基本特性
2
事故致因理论
——基本概念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
危险物质 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得其具 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 重大事故 失的事故隐患。
隐患
3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影响因素
人——不安全行为(致因) 物——不安全状态(危险源) 环境——物质基础 管理—— 间接原因 事故处理
技术缺陷;劳动组织不合理;教育培训不够, 工作人员不懂操作技术知识或经验不足,缺乏 安全知识;人员选择和使用不当,生理或身体 有缺陷等
8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影响因素
事故处置情况: 1)对事故前的异常征兆是否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
反应; 2)一旦发生事故,是否能迅速地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事态恶化和扩大事故; 3)抢救措施和对负伤人员的急救措施是否妥善。
事故与危险、有害因素

事故致因理论——两类危险源

事故致因理论——两类危险源

事故原因理论——两类危险源1.一级危险源定义: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一级危险源。

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作为一级危险源来处理。

例如,带电的导体、奔驰的车辆等。

常见的一级危险源如下:产生、能源供应装置、设备;使人体或物体具有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能量载体;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一旦失去控制,可能导致能量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等;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一旦人体与物体接触,会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

2.二级危险源定义: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二级危险源。

从系统安全的角度来看,使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限制措施失效、破坏的原因因素,即二级危险源,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二级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一级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二级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3.危险和事故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一级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一级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二级危险源破坏对一级危险源的控制,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

二级危险源的出现是一级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在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一级危险源在事故发生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二级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

安全学原理第2章事故致因理论2011

安全学原理第2章事故致因理论2011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防止事故的方法与企业生产管理、成本 管理及质量管理的方法类似。 企业领导者有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能力, 并且能把握进行事故预防工作的时机, 因而应该承担预防事故工作的责任。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专业安全人员及车间干部、班组长是预防事故 的关键,他们工作的好坏对能否做好事故预防 工作有影响。 除了人道主义动机之外,下面两种强有力的经 济因素也是促进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动力:
是一种“零——无穷大”事件,或称“稀少事
件”。 ②描述安全特征的两个参量 ——安全性与危险性具有互补关 系。即安全性=1-危害性,当安全性趋于极大值时,危害 性趋于最小值。反之亦然; ③人类从事的安全活动,总是希望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 安全。
第一节 概述 事故致因理论
什么是事故? 事故为什么发生? 事故是怎样发生的? 怎样防止事故发生?
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本来是电气设备防爆的一种类 型: 本质安全电路就是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 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 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 混合物的电路。 全部采用本质安全电路的电气设备称为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
本质安全
青岛贤司的《安全用语事典》: 操作人员在使用和操作电气装置或机械 设备等的时候,这种装置或设备无论从 结构方面,还是从性能、强度方面来看 均不存在危险性部件,称之为本质安全 注意:发生误操作或故障时也不会发生 事故的本质安全很难实现。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人员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
不正确的态度 缺乏知识或操作不熟练 身体状况不佳 物的不安全状态及不良的物理环境
这些原因 因素是采取预防不安全行为产生 措施的依据。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事故致因理论-两类危险源(最新版)

事故致因理论-两类危险源(最新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事故致因理论-两类危险源(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事故致因理论-两类危险源(最新版)1.第一类危险源定义: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作为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

例如,带电的导体、奔驰的车辆等。

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如下: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能量载体;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等;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

2.第二类危险源定义: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从系统安全的观点来考察,使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限制措施失效、破坏的原因因素,即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3.危险源与事故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

事故致因理论——两类危险源示范文本

事故致因理论——两类危险源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5950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事故致因理论——两类危险源示范文本事故致因理论——两类危险源示范文本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1.第一类危险源定义: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作为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

例如,带电的导体、奔驰的车辆等。

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如下: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能量载体;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等;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

2.第二类危险源定义: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从系统安全的观点来考察,使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限制措施失效、破坏的原因因素,即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3.危险源与事故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在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

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

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危险源识别、评价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对事故的防范能力和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力,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消除事故苗头,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总工程师负责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价的领导工作,并对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审核批准。

二、分公司安全科及项目部负责排查、识别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并实施和管理。

三、公司安全处负责组织危险源的识别、汇总、分析、评价和确定,各相关部门协助实施。

四、危险源识别范围:) 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b) 所使用的产品或服务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危险源。

c) 识别危险源应充分考虑常规、非常规两种活动状态和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态。

五、危险源识别方法危险源的识别采用现场排查法,由安全检查人员同其他相关人员在现场进行识别、观察。

六、风险评价采用LEC评估办法,它综合考虑各个环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人员暴露在这些环境的频率以及一旦发生事故所产生后果的严重性等三方面因素,采取“评分”的办法和对比的手段,根据总的危险分值简易评价作业环境的潜在危险性。

七、分公司安全科、项目部安全员根据本程序的规定组织有关人员对所辖场所的危险源进行评分评级,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实施控制。

八、重大危险源管理:1、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体系和识别监控小组,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

2、分公司、项目部分别制定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管理制度。

3、项目部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本项目有关人员对该施工工程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价,列出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确定监控时间和监控巡查时间。

国家建设部指出的七项分部分项工程必须全部列为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同时符合论证条件的工程必须提前申请专家论证审查。

4、公司、分公司和项目部分别建立重大危险源识别监控台帐。

项目部每月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每月分别向安全科、安全处上报一份台帐。

5、项目部对识别出的重大危险源要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措施及监控责任制度,报监理审核,总工程师审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TP-AR-L5950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事故致因理论——两类危险源(正式版)
事故致因理论——两类危险源(正式
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第一类危险源
定义: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
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
的能量载体作为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

例如,带电的
导体、奔驰的车辆等。

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如下:
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
所;
能量载体;
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强烈放热反应的化工装置等;
一旦失控可能发生能量突然释放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各种压力容器等;
危险物质,如各种有毒、有害、可燃烧爆炸的物质等;
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装置、设备、场所;
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意外释放的物体。

2.第二类危险源
定义: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从系统安全的观点来考察,使能量或危险物质的
约束、限制措施失效、破坏的原因因素,即第二类危险源,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类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3.危险源与事故
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没有第一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也就无所谓事故。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在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两类危险源相互依
存、相辅相成。

第一类危险源在事故发生时释放出的能量是导致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难易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两类危险源共同决定危险源的危险性。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