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力-优质教案
弹力-优质教案
第二节弹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的形变(2)会用简单器材显示微小形变(3)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弹力的方向(4)能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弹力与形变的关系,知道胡克定律2.过程与方法(1)经历将微小形变放大实验过程,初步体味放大法在物理学的应用,尝试设计实验方案显示钢丝的微小形变(2)通过探究自绕弹簧的弹性限度,知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存在限度(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走访调查或网上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不同劲度的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和工程技术中的不同用途,感受物理与实际生活、生产密切相关(2)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二、重点与难点弹力的产生与弹力大小与方向三、教学过程(一)观察实验1、观察用弹簧拉静止的小车小车:由静止→运动弹簧:被拉长2、水平支起竹片,竹片上放置砝码,观察砝码和竹片竹片:发生弯曲砝码:处于静止状态3、观察用弹性钢片推放置在桌面上的物体钢片:发生弯曲物体:被推开(二)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三)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显然受力物体之所以受到了弹力,是由于与之相接触的施力物体发生了形变所产生的.弹力产生的条件:1.直接接触 2.产生形变(四)显示微小形变的两个实验1、教材第6页图1-102、教材第7页图1-15讨论:该实验在设计思想中运用了什么方法?放大法.(五)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形变消失,弹力随之消失.拉伸形变(压缩形变)对于弯曲形变都是如此扭转形变(六)弹力的方向例1、教材第7页图1-12例2、教材第7页图1-13结论:通常所说的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例3:教材第7页图1-14结论:通常所说的拉力也是弹力,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四、课堂小结弹力概念相互接触弹力产生条件发生形变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方向:绳的拉力方向。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弹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弹力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三节《弹力》。
详细内容包括:什么是弹力;弹力的产生原因;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弹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弹力的概念,了解弹力的产生原因。
2. 观察并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能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弹力的产生原因及弹力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弹力的概念,观察生活中的弹力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弹簧、橡皮筋、气球、皮球、尺子等。
2. 学具:每人一个气球、一个皮球、一根橡皮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演示弹簧拉伸和恢复的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弹簧的变化。
2. 讲解弹力的概念:弹力是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后,形状发生变化,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力。
3. 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撤去外力后,分子间距离恢复,产生弹力。
4. 举例讲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弹簧、橡皮筋、气球、皮球等。
5. 随堂练习:请幼儿用气球、皮球和橡皮筋进行实验,观察弹力的产生。
6. 例题讲解:如何用弹力知识解释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六、板书设计1. 弹力概念2. 弹力产生原因3. 生活中的弹力现象4. 弹力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里或幼儿园里的弹力现象,记录下来。
2. 答案:如弹簧门、弹跳球、橡皮筋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弹力的概念和产生原因,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探索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分享发现,增强幼儿对弹力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情景引入的细节4.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5. 作业设计的生活化与实际应用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践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置弹力的产生原因是教学的难点,因为涉及物理学中分子间作用力的抽象概念,这对于幼儿园大班幼儿来说是难以理解的。
《弹力》教学设计【优秀9篇】
《弹力》教学设计【优秀9篇】弹力篇一一、说教材(一)教材的特点分析形变与弹力的知识跟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习它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节的特点之一是: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直接使学生参与到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体验学物理的乐趣。
特点之二是:先研究比较常见的各种形变,后研究与形变有关的弹力,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特点之三是:基础概念多,演示实验多,再加上学生的探究实验,故容量较大,需仔细安排,做到时间分配合理,条理清晰。
(二)教学目标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理念,我设计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形变、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
⑴知道什么是弹力,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
⑴知道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会确定它们的方向。
⑴知道形变与弹力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
2.过程与方法观察演示实验,把看到的现象与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经历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把亲自探究出的规律与平时对弹力的认识相结合,体会物理规律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由于大量的力学现象中都要对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其方向进行判断,并且要明确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产生弹力及方向如何?而且弹簧所产生的弹力贯穿知识的前后,因此我把重点内容确定为:⑴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其方向的判断。
⑴探究弹簧弹力的规律。
●由于学生对微小形变难于确定而且对其是否产生弹力及其方向不好判断,因此我把探究微小形变的方法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教法:物理教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
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观察──分析──猜想──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程理念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常见形变,巧用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氛围中总结出本节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物理《弹力》教案范文模板
物理《弹力》教案范文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原因。
2. 让学生掌握弹力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弹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2. 弹力的计算方法3. 弹力在实际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弹力的概念、产生原因、计算方法。
2. 难点:弹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弹力的产生原因。
2. 使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弹力在实际中的应用。
3.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弹力的定义、产生原因和计算方法。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让学生加深对弹力的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弹力在实际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6.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弹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评价学生对弹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弹力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弹力知识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2. 课件:弹力的定义、产生原因、计算方法及实际应用3. 视频资料:弹力现象的演示4. 练习题:针对弹力的计算和应用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周:讲解弹力的定义和产生原因2. 第2周:讲解弹力的计算方法3. 第3周:分析弹力在实际中的应用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2.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有助于学生对弹力的认识。
3.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公平,是否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十、课后作业设计1.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弹力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2. 根据弹力的计算方法,计算一个弹簧的弹力。
3.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弹力知识解决一个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理解弹力的概念:让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弹力的定义,并能够解释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 弹力高中物理教案(优秀4篇)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弹力高中物理教案(优秀4篇)弹力是高中物理重要的知识点之一,为了加深您对于高中物理弹力教案的写作认知,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4篇弹力高中物理教案,欢迎您的阅读与参考。
高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篇一环节一:新课导入回顾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
从而引出本节新课弹簧弹力大小的探究环节二:规律建立提出问题:弹簧形变时的弹力跟它发生的形变有什么关系?并且做出引导,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系统静止时,弹簧的弹力等于所悬挂钩码的重力,弹簧的长度及伸长量可由刻度尺测出。
向学生提问:1.如何测量弹簧的形变量x?2.如何测量弹簧弹力F的大小?3.如何描绘F-x关系较简洁直观?学生讨论,并得到实验方法:将弹簧上端固定在铁架台的支架上,下端挂上钩码静止时,弹力大小等于重物受的重力,以此测量弹力的大小F,从固定于竖直支架上的刻度尺上测出悬挂重物时弹簧的伸长量x(或总长度)。
说明注意事项:1.本实验要求定量测量,因此要尽可能的减小实验误差,标尺要竖直且紧靠指针以减小读数带来的误差,每次改变悬挂钩码个数后,要待系统稳定后在读数;2.说明书中以说明弹簧的弹性限度,注意不要超过它的弹性限度。
学生实验并列表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巡视,并展示表格的参考格式(可以有多种)根据数学知识,以弹簧弹力为纵轴,弹簧伸长量为横轴建立坐标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描点连线,找到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
展示学生所化图像,并说一说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环节三:规律的深化给出胡克定律的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是,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称正比,即:F=kx。
1.k为劲度系数,大小有弹簧本身的性质决定,单位:牛顿每米(N/m)。
2.适用范围:在弹簧劲度系数以内。
环节四:规律的应用提出问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开放式地讨论1.从形变与弹力知识去思考,撑杆跳高运动员跳得这么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跳水运动员在空中滞空时间主要由哪方面决定?环节五:小结作业总结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一、力 弹力教案(最新10篇)
一、力弹力教案(最新10篇)力弹力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实验,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2、通过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关系,领悟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通过观察和对比,认识弹簧秤的构造及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学会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3、知道国际单位制力的单位。
重点:认识弹性、弹力、弹性势能。
难点:理解弹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教具:弹簧、钩码(3个)、橡皮筋、橡皮泥、铁丝、充满气的气球、塑料直尺等。
教学内容:一、学生活动1:探究弹性学生通过竞技比赛,使用扩胸器、握力器、健身棍,说出手的感觉,引出弹性形变和弹力。
二、学生活动2:探究物体形变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学生设计实验:1、架高塑料尺,施加向下的压力。
2、(1)给弹簧施加不同的`拉力;(2)给弹簧施加不同的压力。
3、弹簧秤上挂1个、2个、3个钩码,示数的变化情况。
总结:一定范围内,物体所受外力越大,形变也越大。
说明:弹簧秤也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
三、学生活动3:交流、讨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1、了解构成,使用注意点;2、知道力的单位,读出手边弹簧秤的分度值和量程;3、弹簧测力计的校“0”4、使用弹簧秤测自己的头发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四、认识弹性势能通过教师举例引入,结合多媒体资源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能使其他的物体工作,即具有弹性势能。
学生举例、讨论五、学生归纳、总结六、课堂检测:《补充习题》26页~28页七、作业布置:1、3w 第一题2、《学习指导》相关练习高中物理弹力教案篇二教材分析:《弹力》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是高中力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是高中学生在本教材学习中的一个大难点。
就地位而言,学好弹力既可以巩固加深对力的理解,同时又可以为学好摩擦力做好铺垫,所以无论是从知识本身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知识的外延来看弹力在本章中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从知识角度:通过对初中内容的学习,学生目前对形变和弹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不够深入;知道支持力、压力、拉力都是弹力,但是不能够概括其产生的原因,不能确定弹力的方向;从思维发展特点角度: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思想上、心理上还不太成熟,思维的敏捷度还不够高,并且大部分停留在初中的形象思维上;从能力角度: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类比、概括、组织语言表达物理定义的能力。
高中物理弹力的教案
高中物理弹力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弹力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弹簧及弹簧力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弹簧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
1. 弹力的定义和特点;
2. 弹簧的弹性和弹簧力的计算。
教学难点:
1. 弹力及其产生的物理原理;
2. 弹簧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 实验材料:弹性绳、吊钩、砝码等;
2. 课件资料:弹力相关理论知识;
3. 实验解析:弹簧拉力实验图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一根弹性绳或弹簧,引出弹力的定义和特点,激发学生对弹力的兴趣。
二、理论讲解
1. 弹力的定义和特点;
2. 弹簧的弹性及其特征;
3. 弹簧力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三、实验演示
1. 弹簧拉力实验,测量不同重量对弹簧的拉伸长度和拉力;
2. 绘制实验数据图表,分析拉力与拉伸长度的关系。
四、实验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图表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探讨弹簧的力学性质和弹力的产生原理。
五、课堂练习
教师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运用弹簧公式计算力的大小和弹簧的伸长量。
六、课堂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弹簧应用问题,分享计算方法和结果。
七、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弹簧力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八、课后作业
布置弹簧力的习题作业,巩固学生对弹簧公式的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弹力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弹簧力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弹簧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和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弹力 优秀教学案
弹力【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器材准备】教师演示用:弹簧、直尺、弹簧秤、拉力器、气球、钩码(10个)学生实验用:学生4人一组、橡皮筋、橡皮泥、弹簧、直尺、粗导线、测力计、铜块各一个、钩码一组【学习过程】复习检测: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自学指导一:弹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下面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一侧面出发进行实验。
要求:①用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弹簧、橡皮筋、橡皮泥、粗导线、直尺五种器材来做实验;②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注意分析这些现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相互交流。
交流后,自学课本“弹力”部分的内容,独立完成后交流答案。
1.什么叫弹性?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弹性?2.什么叫做塑性?根据生活经验,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塑性?3.什么叫做弹力?弹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4.弹力的大小与有关。
5.一根弹簧能无限制拉伸吗?观看桌面上的弹簧测力计,你认为该怎样保护它?自学指导二:弹簧测力计自学课本弹簧测力计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测力计?2.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测力计叫,观察其结构,并尝试用不同大小的力拉动弹簧测力计,你能说出它的测力原理吗?下面进行实验探究。
分别在大弹簧上挂1个、2 个、3个、4个200克的钩码,并记下指针没挂钩码时及挂一次钩码时的位置,最后测量每次弹簧的长度及伸长的长度。
并将结分析表格数据,你的结论为:3.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注意哪些问题?自学指导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给你手中的弹簧测力计写一份使用说明书。
并和你的同学交流。
2.你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待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______N。
初中物理《弹力》教案
初中物理《弹力》教案【篇一:初中物理《弹力》教案】1【篇二:《弹力》教案】第二节弹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科学道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难点:自制弹簧测力计●教具: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日常生活中,用力压尺子,尺子发生形变,撤去压力后恢复原状,把橡皮筋拉长,橡皮筋变长,松手后,橡皮筋恢复原状。
引入“弹性”概念二.新课教学(一)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性形变: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
(二)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不能恢复原状。
(三)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常说的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等,实质就是弹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四)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实验:自制弹簧测力计。
弹簧的一端挂在木板上,另一端挂不同重力的钩码,分别作标记。
提问:为什么弹簧称的刻度是均匀的?(五)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的事项:(1)所测的力不能超出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2)认清分度值;(3)使用前调整指针对准零刻线;(4)测力计测重力时不能倾斜放置。
三.小结四.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 2、3、4五.教学反思:【篇三: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弹力》的教学设计】《弹力》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高一新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跨越阶段的特点,本节教材在文字叙述上非常简洁并配有大量的插图。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弹力的概念,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
2.掌握胡克定律,能运用胡克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弹力的概念,弹力产生的条件,胡克定律。
2.难点:弹力的方向判断,胡克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张弹簧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弹簧在受到拉力时的变化。
(2)引导学生思考:弹簧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是由于什么原因?2.弹力的概念(1)讲解弹力的定义: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的抵抗变形的力。
(2)引导学生举例说明弹力在生活中常见的应用。
3.弹力产生的条件(1)讲解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发生弹性变形。
(2)展示弹性变形的实例,如弹簧、橡皮筋等。
4.弹力的方向(1)讲解弹力方向的一般规律:弹力方向总是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
(2)展示实例,让学生判断弹力方向。
5.胡克定律(1)讲解胡克定律:在弹性范围内,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量成正比。
(2)引导学生推导胡克定律的公式:F=kx,其中F为弹力,k为劲度系数,x为形变量。
6.胡克定律的应用(1)讲解胡克定律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如测量力的大小、测量劲度系数等。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运用胡克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7.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胡克定律解决一道实际问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实例展示、实验设计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弹力的概念、产生条件、方向和胡克定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较高,教学效果良好。
五、教学延伸1.开展物理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验证胡克定律。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探讨弹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弹性力学,了解弹性力学在工程、科研等领域的应用。
4.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创新能力。
高中物理教案- 弹力-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弹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他们的方向。
3、通过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理解胡克定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4、了解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在实际问题中通过对比,分类等方法能够确定弹力的方向2、培养学生从实际中抽化理想模型的能力。
3、思考并应用实验中的放大法(三)德育目标:1、在实验中,培养其观察能力,结合实际的求实精神。
2、引导观察生活中物理现象,体会物理问题来源于对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研究,又能服务于生活。
二、教学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的方向,胡克定律及应用。
三、教学难点:1、弹力产生的条件2、弹力方向的确定四、教学方法:实验演示、讨论答疑、学生实验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利用砸核桃神器演示砸核桃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出核桃被砸碎受到的力即为要探究的弹力。
(二)新课讲授教师活动:观察砸核桃的第一步,拉伸弹簧,使弹簧发生形变,给出形变的定义,并引导学生使实验盘中的物体发生形变,体会形变,思考物体不同形变的特点。
提出问题:尽自己的可能让物体发生形变,并找一找,你觉得哪个物体的形变与众不同呢学生活动:动手实验,感受不同物体的形变。
教师活动:提问,让不同的小组说说自己的观点。
学生回答1:橡皮泥,因为发生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了学生回答2:玻璃瓶,因为不好判断有没有发生形变。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1的回答,指明按照发生形变后能否恢复原状,可以把形变分为两类: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
并指明弹性形变也有一定的弹性限度。
根据学生2的回答,引导学生思考“像玻璃瓶这样坚硬的物体受力时,有没有发生形变有的话,微小形变如何显示出来”利用“激光在平面镜的反射”实验验证微小形变的存在,并指明“放大法”这种实验方法在物理学中的重要应用。
初中物理弹力优秀教案
初中物理弹力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弹力的概念,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
2.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并能正确使用。
3. 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1.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 弹力的产生条件。
教学难点:1. 自制弹簧测力计。
教学准备:1. 弹簧、纸条、刻度尺、木板等教具。
2. 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与弹力相关的问题,比如拉弹簧玩具、拉伸橡皮筋等。
这些现象都与弹力有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弹力的相关知识。
二、新课教学1. 弹力概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称为弹力。
2. 弹力产生条件:物体必须发生弹性形变;物体之间必须有直接接触。
3. 弹性与塑性的区别: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称为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称为塑性。
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将测力计的挂钩与被测物体连接。
(3)测量时,保持测力计与被测物体平行,避免弹簧与外壳摩擦。
(4)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四、实验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一台弹簧测力计。
2. 学生根据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进行实验操作。
3.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五、课堂小结1. 弹力的概念和产生条件。
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六、作业布置1. 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2.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与弹力相关的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弹力的概念,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弹力的含义。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实验,让学生掌握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弹力》教学设计(精选8篇)
《弹力》教学设计《弹力》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弹力》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弹力》教学设计篇1【目的】通过本课教学,在初中对弹力已有认识的基础上,进—步深化对弹力的来由、性质、效果的认识,并学习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观察——思考——归纳”科学方法。
【教学用具】钢锯条、弹簧、泡沫塑料块、铜皮、面团、白纸、墨水瓶(灌满红墨水)、通过橡皮塞插有细玻璃管的椭圆形玻璃瓶(见图1)、激光光源、平面镜及支架(两套)、物理小车、橡皮筋、小螺旋桨、小球、挂图1:显示桌而微小形变装置示意图(见图2)、挂图2:比较重力与弹力(见表1)。
表1比较重力与弹力【设计思想】针对高一新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跨越阶段的特点,本节教材在文字叙述上非常简洁并配有大量的插图。
内容直观、感性,较易为学生接受,加上学生们在初中对弹力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与理论基础,若只是照本宣科,教学会很空泛。
教师觉得“没戏可唱”,学生则有“炒冷饭”之感。
其实,对于学生,高中物理不仅因在知识内容上加深、拓宽而造成台阶,还因抽象思维、科学方法上要求提高而使不少学生倍感困难。
所以帮助高一学生在初始阶段跨好初、高中台阶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教会他们学习物理的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知识内容学生较为熟悉、易学易懂的特点,我们可将教学重心放在对物理学研究方法的传授上,使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分析与归纳。
基于此,本教案根据教材要求,设置了3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以“提出问题——实验与观察——分析与归纳——总结与结论”为认知程序,引导学生既研究物理规律,又掌握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全课设计了12个演示实验供学生观察与研究;全课以“方法”为根茎,知识为枝叶,板书设计亦突出“方法”的脉络,使原本平淡的课堂教学变得充实、饱满、有声有色。
《弹力》的教案设计
《弹力》的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弹力》年级:初中学科:体育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弹力”这一体育概念的含义。
2. 了解身体某些部位具有弹力的原因。
3. 学习并练习一些能够增强身体弹力的运动。
4. 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和身体协调能力。
二、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观看一段视频介绍“弹力”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你们认为什么是弹力?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具有弹力?2. 理论讲解(10分钟)教师结合图示和文字,详细讲解身体具有弹力的原因,如肌肉弹力、关节弹力等。
同时,讲解身体弹力的重要性和对运动技能的影响。
3. 实践操作(30分钟)3.1. 暖身运动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系列的简单暖身运动,如慢跑、摆臂、摇头、转腰等,以准备接下来的活动。
3.2. 弹力练习(1)教师示范一些能够增强身体弹力的运动,如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等。
同时,向学生解释每个动作的重要性和对弹力的训练效果。
(2)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由一个学生担任教练,其他学生进行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并及时纠正动作错误。
4. 温故知新(15分钟)教师通过问答、小组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复习刚才的学习内容。
比如,问学生哪些动作是能够增强身体弹力的?5. 结束(5分钟)教师与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学生坚持练习,提高身体的弹力水平。
三、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表现,是否能够正确执行动作。
2. 针对理论讲解部分,可以设计一份简答题或选择题,考查学生对于弹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3. 对于实践操作的反馈,可以采用学生互评或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
四、教学资源1. 视频介绍《弹力》的概念。
2. 图示和文字材料,介绍身体弹力的原因和训练方法。
3. 暖身运动和弹力练习所需的器械和场地。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多参与体育运动,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的弹力。
2. 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比赛或活动,锻炼身体弹力的同时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弹力教学设计物理人教版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弹力教学设计——物理人教版引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科学,对学生来说,它是一门既有挑战性又有趣味性的学科。
在物理学中,弹力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弹簧、弹性体等许多实际应用。
本文将针对物理人教版中的弹力内容,设计一节有趣且富有挑战的弹力教学活动。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弹簧的基本原理和应用;2. 掌握弹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物理实验室;2. 弹簧、弹性体等实验器材;3. 物理课本、教学课件;4. 学生学习笔记。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从生活中引入弹力的概念,例如弹簧门簧、弹力球等,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弹力的探究欲望。
2. 知识讲解:结合物理人教版课本的教学内容,对弹力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弹簧的特性进行详细讲解。
通过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弹力的应用。
3.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一系列与弹力相关的实验操作,例如:(1)利用弹簧测量物体的弹性系数;(2)通过拉伸弹簧并测量变形长度,研究弹簧的弹性特性;(3)探究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力的关系。
4. 讨论与分析:在实验操作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并与弹力的概念进行对比和联系,帮助学生深化对弹力的理解。
5. 拓展应用:提供更多与弹力相关的实际应用,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物理原理。
例如,讲解运用弹力设计工具、弹簧振子的应用等。
6. 练习与巩固: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练习。
教师可以在下节课开始前对学生完成的练习进行批改和解析,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7. 小结: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复习。
四、教学评估:通过实验操作、课堂讨论和课后练习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可以采用问答、小组讨论和作业的方式进行考核。
五、教学拓展:1. 可以通过邀请相关专业人士给学生做主题演讲,让学生了解弹力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高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优秀8篇
高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总结计划、心得体会、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summary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优秀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高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优秀10篇)
高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物理弹力教学设计(优秀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弹力概念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弹力概念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弹力的概念和特性;2. 掌握弹力的计算方法;3. 能够利用弹力概念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点1. 弹力的概念和特性;2. 弹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弹力计算方法的应用;2. 弹簧的拉伸和压缩的弹力计算。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实验器材、弹簧、天平等。
五、教学过程【导入】1. 引入弹力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弹簧的拉伸和回复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弹簧能够具有拉伸和回复的能力。
【讲解】2. 通过实验和示意图,讲解弹簧的拉伸和压缩的弹力产生原理。
弹簧拉伸时,弹簧内部的弹性能量增加,产生弹力;当弹簧恢复原状时,弹簧内部的弹性能量减小,弹簧受到的反向弹力使其恢复原状。
同样的道理,当弹簧压缩时也会产生弹力。
3. 讲解弹力的计算方法。
根据胡克定律,弹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压缩)量成正比,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弹簧的硬度)成正比。
弹力的计算公式为 F = kx,其中 F 表示弹力,k 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x 表示弹簧的伸长或压缩量。
【实验】4. 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内容可以包括:测量弹簧的劲度系数、测量不同伸长量下的弹力等。
通过实验的过程,让学生巩固弹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拓展】5. 引导学生思考弹力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可以举例说明弹簧秤的原理、弹簧悬挂系统的设计等。
让学生了解到弹力不仅仅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而是具有实际应用的重要力学原理。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弹力的概念和特性,并掌握弹力的计算方法。
同时,在实验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七、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弹力的计算方法。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弹力的概念和特性,掌握弹力的计算方法。
但在实践操作中,有些学生还存在操作不熟练的问题,下一次教学可以加强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八年级物理弹力优秀教案
八年级物理弹力优秀教案八年级物理弹力优秀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的科学原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3、在实验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1、弹力的引入,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2、探究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感悟弹力的概念,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分析归纳法:通过观察及实际使用测力计归纳出正确使用测力计的一般方法,并学会使用测力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演示用:弹簧、钢直尺、弹簧测力计、拉力器、气球、相同质量的钩码若干只等。
学生实验用:橡皮筋、橡皮泥、橡皮泥、面团、乒乓球、弹簧、长木板,钢直尺、钩码一组、弹簧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2分钟)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初步知识,请同学们思考下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学生: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师:给学生准备一个弹簧、一根橡皮筋、一块橡皮泥和一段铜丝。
分别请同学上来用力拉弹簧、橡皮筋,挤压橡皮泥和弯折铜丝。
松手后,观察他们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弹簧和橡皮筋松手后又恢复了原状;橡皮泥和铜丝松手后不能恢复原状。
教师:请同学们列举一些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类似现象。
学生甲:射箭时箭射出后弓会恢复原状;学生乙:跳水运动运在跳板上起跳后跳板会恢复原状;学生丙:面粉团可以捏成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它不能够恢复原状。
教师: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造成这些不同现象的原因吗?学了这节课之后你们就能够明白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弹力《弹力》是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以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
其重点是弹力产生的原因及弹力的方向,难点是常见的弹力方向的确定。
教材从物体的明显形变引入,继而通过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变”的过程中,用实例引出了形变、弹性形变和弹力的概念。
并通过研究形变来探究弹力产生的原因、弹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探究支持力、压力和绳子的拉力这几种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方向。
对于胡克定律的教学,要先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索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大小之间的关系”,这种先从感性认识出发,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实验检验并进行具体运用的研究办法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渗透。
1、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判定,胡克定律的内容及应用.2、难点: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各种弹簧、橡皮筋(泥)、钢尺、细钢丝、微小形变演示、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情景导入(课件展示)多媒体播放拉弓射箭、蹦极、跳水等情景:射箭蹦极水图3-2-1让学生试着回答以上动作的完成有什么共同特点.结论:都离不开物体的弹性作用.弹性物体对作用对象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弹力,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其方向的判定等系列问题.感知导入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分发一根细铁丝.让大家自己动手制作成一个小弹簧,然后轻轻地拉一拉或者压一压,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学总结:当手拉或压弹簧时,都要给弹簧一个力的作用,也就是说手都要受到弹簧的力的作用.那么,这又是什么力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呢?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呢?推进新课一、弹性形变和弹力实验演示1:压缩弹簧、海绵,用手弯曲竹片,我们能明显地观察到什么现象?结论:看到形状或体积改变,我们就把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情景设置:给学生提供不同的物体,教师引导学生使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设计意图: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明确两类形变)讨论交流:物体的形变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如弹簧的形变、竹片的形变等;另一种是物体在形变后,撤去外力物体也不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这种形变叫做非弹性形变.阅读(课件展示):凡物体受到外力而发生形状变化谓之“形变”.物体由于外因或内在缺陷,物质微粒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也可引起形态的变化.形变的种类有:1.纵向形变:杆的两端受到压力或拉力时,长度发生改变;2.体积形变:物体体积大小的改变;3.切变:物体两相对的表面受到在表面内的(切向)力偶作用时,两表面发生相对位移,称为切变;4.扭转:一圆柱状物体,两端各受方向相反的力矩作用而扭转,称扭转形变;5.弯曲:两端固定的钢筋,因负荷而弯曲,称弯曲形变.【实验探究】怎么才能够使物体发生形变呢?(分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讨论,不难得出结论)结论:物体间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学生实验:鼓励大家自己使劲拉课下制作好的小弹簧,拉到再不能伸长为止.现象:弹簧被拉直后不能恢复原长.结论: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外力作用后,物体就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弹性限度微观解释(设计意图:教师引导提高的过程)教师精讲:铁丝在被拉伸过程中,其形变与铜原子的引力范围有关.当铁丝被拉伸时,由于铁原子的引力,铁丝可以恢复到原来的长度,这属于弹性形变的范围;但是若继续拉铁丝,当铁原子间的距离拉得太大时,铁原子的引力不能使其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这时铁丝就无法恢复到原长甚至会断裂.问题设置: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什么用途呢?引导学生举出弯弓射箭、撑杆起跳、拍打篮球、击打球等例子.师生交流讨论以上例子的本质.结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问题设置: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吗?此时教师可以在桌子上放一本书,借此提问桌子会发生形变吗?(学生可能回答不发生形变)演示实验2:教师向学生作显示微小形变装置的简单介绍.实验:入射光的位置不变,将光线经M、N两平面镜两次反射,射到一个刻度尺上,形成一光亮点.如图3-2-2,让一学生用力压桌面,同学们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会看到光点在刻度尺上移动.图3-2-2学生分析:桌面有了形变,使M、N平面镜的位置发生了微小的变化.总结:我们通常用眼看到一些物体发生形变,还有一些物体眼睛根本观察不到它的形变,比如一些比较坚硬的物体,但是这些物体都有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微小.所以,一切物体都在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形变.演示实验3:(课件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55页图3.2-2有机玻璃的形变.归纳:一块三角形有机玻璃压在另一块有机玻璃上,发生的形变很小,肉眼不能看出来.但是形变使有机玻璃内部不同部位的光学性质产生了差异,让特殊的光通过时,就完全可以看到这种差异.二、几种弹力事实上,只要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相互挤压,就一定能产生弹力的作用.可见,弹力的产生需两个条件:图3-2-3 图3-2-4学生活动:静止地放在倾斜木板上的书,书对木板有压力,木板对书有支持力.指导学生并画出力的示意图.如图3-2-4.结论: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的物体,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图3-2-5引导学生分析静止时悬绳对重物的拉力及方向.如图3-2-5.引导得出:悬挂物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拉紧悬绳,使重物、悬绳同时发生微小的形变.重物由于发生微小的形变,对悬绳产生竖直向下的弹力F1,这是物对绳的拉力;悬绳由于发生微小形变,对物产生竖直向上的弹力F2,这就是绳对物体的拉力.结论:拉力是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课堂训练(课件展示)画出下列各静止物体的弹力(接触面光滑).图3-2-6分析:弹力的方向总跟接触的面垂直,面与面接触,点与面接触,都是垂直于面;点与点的接触要找两接触点的公切面,弹力垂直于这个公切面指向被支持物.问题:像B图中,斜面与球间有无弹力?对小球状态进行分析:如果小球受到斜面弹力,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会静止,会向右运动,由此可判定小球不受斜面的弹力.这是判定相接触的物体间是否有弹力的基本方法,说明两接触物体接触但没有发生形变.分析完后,分别让学生画出弹力如图3-2-6.三、胡克定律下面我们大家设计一个实验,实验的目的是寻找与弹簧的弹力有关的因素.学生设计实验,然后分组实验.参考实验案例图3-2-7如图3-2-7所示,用悬挂钩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系统静止时,弹簧的弹力等于所悬挂钩码的总重;弹簧的长度及伸长量可由刻度尺测出.注意事项1.本实验要求定量测量,因此要尽可能减小实验误差.标尺要竖直且紧靠指针以减小读数带来的误差,每次改变悬挂钩码个数后,要待系统稳定后再读数.2.实验中所提供的米尺精确度为1 mm,应估读一位.3.弹簧组的说明书已说明每个弹簧的弹性限度,注意不要超过它的弹性限度使用.建议做法:1.选择器材:从弹簧组中选择一只弹簧(注意它的弹性限度)悬挂在铁架台的横杆上;实验桌上有200 g、50 g的钩码各一盒,选择50 g钩码来做这一实验.(想一想,为什么?)(参考答案:50 g的钩码质量比较小,容易调节,另外增加一个不会损坏弹簧)2.首先将实验装置调整妥当(如整个装置是否竖直平衡,标尺与弹簧的距离是否合适,标尺面与弹簧上的指针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是否便于读数等).3.读出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所指刻度.4.悬挂50 g钩码一个,待稳定后,读出弹簧上指针所指刻度并计算出弹簧的伸长量记入表格.5.逐个增加钩码,重复第4步,至少做5组数据.初态指针对应刻度(cm)弹簧弹力(N)指针所指刻度(cm)弹簧伸长量(cm)6.图象法处理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纸上,以弹簧弹力为纵轴,弹簧伸长量为横轴建立坐标系,如图3-2-8所示.描出5个特殊点,以寻找弹簧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图3-2-8拓展一步:常用的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有:计算法(求比值、求积、求和、求差等)和图象法两种.两者比较,图象法处理数据更为直观、更容易得出物理变化规律,且该种方法处理数据能更好地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通过以上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学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性体的弹力和弹性体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F=kx,其中k是劲度系数,单位N/m.例题有一根弹簧的长度是15 cm,在下面挂上0.5 kg的重物后长度变成了18 cm,求弹簧的劲度系数.课堂训练(课件展示)竖直悬挂的弹簧下端,挂一重为4 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2 cm;挂重为6 N的物体时弹簧长度为13 cm,则弹簧原长为cm,劲度系数为N/m.解析:弹簧上悬挂物体时弹簧要伸长,由胡克定律得知:弹簧上的拉力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即F=kx,其中k为劲度系数,x为弹簧伸长量,x在数值上等于伸长后总长度减去原长L0,即x=L-L0.改变悬挂重物的重力,伸长量变化,这样可以列出两个方程,通过方程组可求出弹簧原长和劲度系数.设弹簧的原长为L0,劲度系数为k,设挂G1=4 N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L1,挂G2=6 N的重物时弹簧的长度为L2,则L1=12 cm,L2=13 cm,由胡克定律得:G1=k(L1-L0)G2=k(L2-L0)代入数据解得:L0=10 cm,k=200 N/m即弹簧原长为10 cm,劲度系数为200 N/m.答案:10 200在弹力的教学过程中,有这样几个难点需要突破,一是任何相接触的物体间都可能有弹力,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并且有形变,但是有些物体的形变量很小,不容易观察到,就会使学生产生这样的疑问:这种情况下弹力到底有没有?例如物体放在桌面上,压力和支持力不通过形变来进行判断,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微小形变的演示,通过演示,使学生确信任何两个接触的物体间都可以有弹力.另外一个难点是弹力有无的判断,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假设判断的方法,不仅让学生知道判断的方法,更应该让学生学会这些方法的迁移,例如假设的判断方法,也可以用到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中去.一般弹力大小的判断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判断,而弹簧弹力的判断可以根据胡克定律进行判断,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胡克定律,在发现中锻炼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