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交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大连交通大学委员会文件

大交大委发[2011]9号

关于印发《大连交通大学“十二五”

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并校内各单位:

《大连交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经大连交通大学第四届五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校党委八届第183次常委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大连交通大学委员会

2011年3月23日

大连交通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根据学校现状,依据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特制订我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

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学校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最重要的工作,实施学科、学位点、创新团队、科研基地“四位一体”的学科建设模式,制定实施学科立项、学术带头人遴选、创新团队、基地、专项基金等规章制度及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内涵建设,形成了学科建设的长效机制。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实现零的突破,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使我校具备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备的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获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我校一级学科博士点实现零的突破,二级学科博士点由2个增加到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由3个增加到11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由19个增加到42个。新增2个工程硕士领域。实现省一级重点学科零的突破,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获批省一级重点学科,省二级重

点学科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11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加工工程学科获批辽宁省“学科提升计划”立项学科,正在冲击国家重点学科。超额完成“十一五”学科建设任务,使我校学科布局不断完善、学科优势与特色更加凸显。

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办学规模稳步发展,共培养全日制学生17078人,其中,研究生1287人,本科生12132人,专科生3659人。截止到2010年底,各类全日制在校生19163人,其中博士生94人,硕士生1054人,本科生15090人,专科2925人。

全面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200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五年制双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获批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这是我校第一个国家级本科人才培养项目;获批国家第一类特色专业4个;省级示范性专业5个;省级专业带头人5名;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名;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精品课19门;“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4部;省级精品教材6部;编写出版教材77部;完成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91项;获省部级以上教育教学成果奖

29项;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学生获各级各类科技竞赛奖378项,其中国家级奖44项,省级奖334项。增设5个本科专业和10个专业方向,现有4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和法学6个学科门类。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居辽宁省高校前列,学生就业质量也明显提高。

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培养质量明显提高。3篇硕士论文入选辽宁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辽宁省2007-2009年度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获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科技工作成果显著“十一五”期间,学校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能力不断提升,首次作为第一单位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连续3年保持在10项以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软科学项目实现零的突破,承担铁道部重点项目20项,在轨道交通装备优化设计与制造工艺领域形成突出优势。学校科研总量突破7亿元,科研总经费近2.5亿元。

“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获得各

级科技奖励25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8项。宋宝韫教授主持的“铜材连续挤压技术和设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兆文忠教授参加的“基于智能计算的产品概念设计与虚拟样机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十一五”期间,我校教师共发表论文3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 P、AC&AH、S SCI五大索引收录的论文636篇次,邱明辉教授和张志华教授的论文分别在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和Nature Nanotechnology 上发表。获得国家专利76项,出版学术专著16部。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学术交流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

科技平台建设成绩斐然围绕优势学科,充分整合全校资源,大力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新增市级以上科研机构18个。其中,新增国家级科研机构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1个,省级工程中心及重点实验室9个,省高校工程中心及重点实验室5个,市级工程中心2个。教育部连续挤压工程研究中心顺利通过教育部验收;新增省高校创新团队3个、大连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1个。获批建设省级大学科技园,完成项目洽谈、选址规划等工作,与旅顺口区政府正式签署共建《大

连交通大学科技园战略合作协议》。

产学研合作迈上新台阶大连交通大学有着产学研合作的历史传承和优势。“十一五“期间,学校结合轨道交通及复合型软件人才培养特色,通过人才机制创新,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跨地域、跨行业合作机制创新,与国内外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实践,走出了一条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之路。与国内27家知名企业、科研院所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与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多个产学研联合体;与俄罗斯、美国等国家的一些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的科技合作关系。特别是我校与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现代轨道交通研究院,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实现了我校国家级科研机构零的突破。产学研合作大大提升了我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应用型人才培养。通过双聘机制,学校形成了一支具有丰富工程背景的兼职教师队伍;合作企业成为教师与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获批“辽宁省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被评为“国家产学研合作先进单位”。

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大连交通大学新增同日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