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学案设计

合集下载

降水导学案

降水导学案

降水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2、掌握阅读“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学情分析:对于等高线这一类抽象概念,有的学生始终理解不了,这对于理解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的概念较难,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较差,读图分析时不能要求太高。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分层次教学一、自主学习1、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等,统称为降水。

2、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______和______;空气温度______使水汽凝结出来。

3、类型:有______、地形雨、______、三种。

4、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______,单位______。

5、分布:降水分布____。

受纬度影响,____多,____少。

受地形影响:迎风坡____、背风坡___。

6、降水最多的地方之一是______、有世界“_____”之称。

原因是位于喜马拉雅山南侧的迎风坡,多______雨。

二、合作探究1、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冷藏的饮料后,容器表面会形成大量的水珠。

结合降水的条件,说说这是为什么。

2、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讨论:(1)图上有哪些重要的纬线,这些纬线附近的降水有怎样的规律?(2)赤道附近降水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附近降水多在多少毫米以下?由赤道到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2、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讨论:(1)图上有哪些重要的纬线,这些纬线附近的降水有怎样的规律?(2)赤道附近降水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附近降水多在多少毫米以下?由赤道到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三、拓展延伸1.如果你是天堂伞的市场部经理,要到国外开辟新市场,哪些国家或地区会作为你的目标,说说你的思路?四、当堂检测同步练习41页。

降水设计课程设计

降水设计课程设计

降水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降水的概念、类型、形成原因和分布规律;掌握降水量、降水强度等基本气象指标;了解人类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观测和记录降水情况;通过数据分析,研究降水规律;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处理降水数据。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目标的实现,学生将全面了解降水现象,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与方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降水的基本概念:降水的定义、类型及其形成过程。

2.降水的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测定方法、降水强度的观测技巧。

3.降水的分布规律:全球降水的分布特征、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

4.降水与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降水的影响、降水与水资源的关系。

5.降水规律的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以下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降水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学生针对降水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降水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降水规律。

4.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降水观测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降水学》等相关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降水领域的书籍,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flash动画等,形象生动地展示降水现象。

4.实验设备:购置必要的降水观测设备,如雨量计、蒸发皿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

降水高中地理优质教学设计一等奖三

降水高中地理优质教学设计一等奖三

降水高中地理优质教学设计一等奖三7、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本人这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降水与降水的分布”,按照教学的目标要求,分为2课时。

本堂课为本节的第2课时,主要有以下两大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自学、讨论、读图、绘图等活动设计,增强学生的观察、操作、实践能力,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讨论降水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让感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对地理学科产生强烈的兴趣。

(2)通过探究性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3)通过自学、讨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为实现教学目标,本人从复习巩固知识入手,通过绘图、读图引入新课,从现象开始到原因分析,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索知识,解决问题,最后联系生产生活,使知识得以拓展延伸,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增强。

上完这堂课,感觉还是比较成功,学生的表现很好,对知识的掌握也不错,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其中,最大优点我想就是对学生的“亲和力”,一直以来,本人坚持走近学生,观察学生,用眼神与学生交流,感觉他们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

还有就是,对学生装及时的表扬与肯定,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但是,上完这堂课,也感觉到有些需要提高的地方。

首先是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的表达,觉得有些地方还可以再锤炼锤炼,更精准一些。

其次是练习题的设置方面,可以不仅局限于课本,而是有一些重点题型的分析会更好,比如增加一道“地形雨”的相关课堂练习,那就更完美了!8、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反思由于作业前置,让学生提前进行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课时的预习,并且从作业批改中能够看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对于内容的理解和接受并没有太大的难度,关键是再现和学以致用的熟练程度,以及纠正和强调个别细节上出现的错误。

如果按照常规型教学,让学生展示,很容易陷入核对答案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多新鲜感的重复,甚至会不经意引发学生浮躁的态度,觉得展示可有可无,因为学生拿到已经批改过的作业,或自己重新思考过,或参照别人的作业,正确答案只需复查一遍,大多数学生应该清楚,但不一定记得住,或者会很快复述,或者说出来龙去路……所以,为了避免对教材的单纯性重复,也为了促进学生进一步学以致用,提高解决问题速度,充分把握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在展示中内化学习内容、明确思路,从而保证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初中降水教案设计

初中降水教案设计

初中降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降水的概念、类型及形成过程;(2)掌握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及注意事项;(3)能够运用雨量器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制作简易雨量器;(2)运用雨量器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3)分析降水量数据,了解降水的分布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天气现象观测的兴趣;(2)养成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3)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降水的概念、类型及形成过程;(2)测量降水量的方法及注意事项;(3)运用雨量器进行降水量的测量和记录。

2. 教学难点:(1)降水量的测量方法;(2)降水量数据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材料准备:(1)雨量器制作材料: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2)喷壶;(3)降水量记录表。

2. 环境准备:室内或室外开阔场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吗?降水有哪些类型呢?(2)总结:降水是天空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云层落到地面的现象。

降水类型有雨、雪、冰雹等。

2. 探究降水形成过程:(1)提问:降水是如何形成的呢?(2)总结:降水形成的过程包括水汽凝结、云层生长、水滴或冰晶增大、降水四个阶段。

3. 学习测量降水量:(1)讲解雨量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示范雨量器的制作过程;(3)学生分组制作雨量器,并进行展示。

4. 降水量测量实践:(1)模拟降雨,让学生使用雨量器进行降水量的测量;(2)学生记录测量数据,填写降水量记录表;(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测量误差。

5. 降水量数据分析:(1)让学生汇报测量结果,讨论降水量的分布规律;(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降水量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的关系;(3)总结:降水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季节性。

6. 总结与反思:(1)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2)总结: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3)教师强调环保意识,提醒学生关注气候变化。

初中降水教案大全设计

初中降水教案大全设计

初中降水教案大全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类型及形成原因。

2. 学会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3. 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观测的兴趣和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1. 降水类型的认识。

2. 雨量器的使用方法及降水量的测量。

教学难点:1. 雨量器的正确使用。

2. 降水量的准确测量。

教学准备:1. 雨量器、刻度尺、剪刀、纸带、胶带纸、喷壶等实验材料。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吗?2.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降水是指从云层中落下的水滴或冰晶,包括雨、雪、冰雹等。

二、探究降水类型(15分钟)1. 提问:降水有哪些类型呢?它们是如何形成的?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降水类型包括雨、雪、冰雹等,形成原因与空气湿度、温度、气压等因素有关。

三、学习雨量器的使用(20分钟)1. 出示雨量器,介绍其结构及作用。

2. 分组讨论:如何正确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3.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各组汇报操作成果,教师总结:雨量器使用时,要将其水平放置在开阔地面,降水过程中及时测量降水量,读数时保持视线与雨量器水平。

第二课时:一、复习降水类型及雨量器使用(5分钟)1. 复习降水类型的定义及形成原因。

2. 复习雨量器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二、降水量的测量(20分钟)1. 提问:如何准确测量降水量?2.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测量降水量时,要确保雨量器水平放置,降水过程中及时测量,读数时保持视线与雨量器水平。

四、实践操作(20分钟)1. 学生在教室内模拟降雨,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

3.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分享实践经验。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降水类型的认识及雨量器的正确使用。

初一地理降水教学设计

初一地理降水教学设计

初一地理降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在地理学中的重要性;2. 掌握降水的分类和形成原因;3. 学会使用图表和图像分析降水情况;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

二、教学内容1. 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 降水的形成原因;3. 降水的测量和分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降水的重要性和分类;2. 掌握降水的形成原因和测量方法;3. 分辨降水类型和分析降水分布。

四、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结合示范;2. 小组合作学习;3. 实地观察和实验。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降水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降水是什么?它在地理学中的作用是什么?二、概念介绍(10分钟)1. 定义降水:指大气中水的凝结体或液态水从大气中落到地面的现象。

2. 降水的分类:包括雨、雪、冰雹和霜等。

三、降水的形成原因(20分钟)1. 热带气旋:介绍热带气旋对降水的影响和产生的原因。

2. 锋面降水:解释锋面降水的产生原因和对降水分布的影响。

3. 地形降水:讲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和形成的原因。

四、降水的测量和分布(30分钟)1. 降水的测量方法:介绍雨量计和气象卫星等工具的使用,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测量方法。

2. 降水的分布特点:通过地图和图表展示不同地区的降水情况,并引导学生分析降水分布的原因。

五、实地观察和实验(25分钟)1. 实地观察:带领学生到校园内或附近的公园等地方进行降水观察,鼓励学生记录观察到的降水现象和类型。

2. 实验: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如雨滴的形成和降水量的测量等,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和探究降水的原理。

六、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将继续学习降水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六、教学资源1. PPT或投影仪;2. 降水相关图片;3. 地图和图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情况;2. 学生笔记:收集学生的笔记,并对其整理和评价;3. 实地观察记录:检查学生的实地观察记录,评估其对降水的观察能力。

降水学案公开课版

降水学案公开课版

4.2.2降水导学案 NO.16班级:姓名:小组评价【学习目标】1.熟记降水形成条件及其类型和降水量的观测,提高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能力。

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掌握通过图文结合总结降水分布规律的方法。

3.培养细致缜密的思维习惯;全力以赴,激情投入。

【重点难点】1.降水形成条件及其类型。

2.降水分布的地区规律。

【自学导航】降水的定义:大气中降落到地表的雨、雪和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水的形成条件、测定和类型:1.降水的形成条件①;②。

2. 降水量的测量工具是,使用的单位为3.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常常将气候资料用、和等直观的方式加以表示。

气候的两大要素是和。

【合作探究】1、降水的类型:(1):盛夏时刻或在热带地区近地面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引起空气强烈对流,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多发生在赤道地区。

(2):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产生的降水。

(举例:印度的乞拉朋齐)(3):冷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的降水,是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形式。

2、世界降水的分布:(1).等降水量线:把降水量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读75页图4-14,完成下列表格)(3)我们生活的地区年降水量是多少?3、读下列两幅气候资料的坐标图,回答问题昆明乌兰巴托(1)乌兰巴托最高气温出现在月,约为,最低气温出现在月,约为,年温差为。

昆明最高气温出现在月,约为,最低气温出现在月,约为,年温差为。

(2)乌兰巴托年降水量约为昆明年降水量约为(3)乌兰巴托和昆明的气候主要有哪些差别?人们常说昆明“四季如春”,请结合图4-16说明这句话的含义。

【当堂检测】1.“地形雨”多形成于:()A.沿海平原 B.内陆高原 C.迎海风的山坡 D.背风山坡2.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 A.储水瓶 B.储水筒 C.雨量器 D.量杯3.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加 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C.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D.温带地区降水最多4.下列条件中,形成降水机会多的情况应该是()①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气流②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气流③从地面上升到空气中的气流④从空中下沉到地面的气流A.②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5.地球上降水最少的大洲是()A.亚洲 B.北美洲 C.南极洲 D.非洲6.潍坊地区主要的降水类型是()A.地形雨 B.台风雨 C.对流雨 D.锋面雨7.关于降水的时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 B.全球各地夏季降水多C.沿海地区一定降水多 D.大陆内部地区降水多8.下列地区中,年降水量最大的是()A.赤道地区B.撒哈拉沙漠地区C.亚洲东部D.温带地区大陆内部课后反思:。

地理降水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地理降水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降水的定义和类型。

(2)掌握影响降水的因素,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地形等。

(3)学会使用气象图表分析降水的时空分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气象图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感受自然环境中降水的多样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珍惜水资源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降水的类型和影响因素。

2. 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1. 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

2. 降水的时空分布图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降水的类型、影响因素及时空分布》2. 气象图表:《我国主要城市的年降水量分布图》、《世界降水的分布图》3. 地形图:《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4. 小组讨论记录表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吗?请举例说明。

2. 引导学生思考:降水有哪些类型?降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二、讲授新课1. 降水的类型:(1)讲解降水的定义,举例说明。

(2)介绍常见的降水类型,如雨、雪、雾、霜等。

(3)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现象。

2. 影响降水的因素:(1)地理位置:讲解纬度、海陆位置对降水的影响。

(2)气候类型:介绍不同气候类型下的降水特点。

(3)地形:讲解山脉对降水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

3. 降水的时空分布:(1)展示《我国主要城市的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展示《世界降水的分布图》,比较我国与世界降水的差异。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观察《我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分析山脉对降水的影响。

2. 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某地区的降水特点。

四、小组展示1. 各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点评。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降水》学案设计

《降水》学案设计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 气候复杂,季风显著(第二课时)东西干湿的差异 学与教一体化设计学习目标1. 掌握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技能,知道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2. 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范围,准确理解不同的干湿地区对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3. 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理解,所以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知识准备1. 温习知识:(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 上网搜索:我国各地的民居、农业、饮食、民俗、传统交通工具3. 了解广州的降水情况二、我要学:探究与突破知识点1: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探究知识形成降水是气候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我国各地的降水是怎样的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请看“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1)图中的曲线叫 线,也就是同一条线上的各地年降水量 (相同,不同)(2)图中画出了5条年等降水量线,分别是 mm 、 mm 、 mm 、 mm 和mm 年等降水量线。

用红色笔在图中,描出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观察这些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完成下列连线:1600mm 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一月0℃等温线)800mm 在400mm 年等降水量以西,自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400mm 东段大致经过大兴安岭,然后向西南方向延伸至青藏高原南部边缘(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一线)200mm 位于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边缘50mm 位于东南沿海,经台湾、海南、福建、广东等地区(4)由上,我们发现1600mm 、800mm 、400mm 和200mm 年等降水量线大致自 方向向方向延伸。

下面哪个箭头能反映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 )(5)用文字表述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6)根据我国年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可发现多数年等降水量线并不与纬线平行,说明A C D B我国降水分布差异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大,不大);而从我国年等降水量线数值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变化,说明我国降水空间分布明显位置的影响。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降水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降水

初中地理优秀教案降水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的概念、类型及形成原因。

2. 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降水类型的判断技巧。

3. 能够运用地图和图表等资料,分析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4.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1. 降水的概念和类型。

2. 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降水类型的判断技巧。

3.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1. 降水类型的形成原因。

2. 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和降水类型的判断技巧。

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地图和图表。

3. 实验器材(如雨量器、塑料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降水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降水问题。

2. 提问:什么是降水?降水有哪些类型?二、讲解降水(10分钟)1. 讲解降水的概念: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冰晶,从云层落到地面的现象。

2. 讲解降水类型:根据降水形成的原因和特点,降水可分为雨、雪、冰雹、雨夹雪等类型。

3. 分析降水类型的形成原因:雨是由水蒸气凝结成水滴形成的;雪是由水蒸气凝结成冰晶形成的;冰雹是由冰晶在云层中碰撞凝结成冰球,下落时遇到暖气流融化成水滴形成的;雨夹雪是由雨和雪同时形成的。

三、降水量的测量(10分钟)1. 讲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使用雨量器进行测量。

2. 演示雨量器的使用方法:将雨量器放置在开阔地面,确保雨量器轴心与地面垂直,测量结束后将雨水倒入量杯中,读取降水量。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降水量,记录数据。

四、降水类型的判断(10分钟)1. 讲解降水类型的判断技巧:根据降水形成的原因和特点,结合观察到的降水现象,判断降水类型。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验中测量的降水量数据,判断降水类型。

五、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10分钟)1. 利用地图和图表展示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

2. 讲解我国降水分布的原因: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较少。

3. 分析我国降水分布的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降水》教案

《降水》教案

《降水》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雨是怎样形成的。

2.知道降水的表示方法和度量单位。

3.了解雨对人类活动和动物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实验探索+问题解决的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雨的形成,雨量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够掌握雨的形成过程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雨我们经常能看到,那我们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吗?新课讲解:一、降水1、降水的形成条件:空气的上升运动(冷却降温)--必要条件;充足的水汽(形成雨滴等)--基本条件。

2、降水量的观测:(1)度量单位:毫米(2)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3)常用雨量筒把雨水收集起来,观测时把贮水瓶中的雨水倒入雨量杯内,读出刻度即为降水量(说明:雪、冰雹待熔化后测量)。

降水是人类用水的主要来源。

水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

降水的不稳定会对人类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

二、雨对人类和生物的影响1、让学生从利和弊两方面考虑并给予适当评价。

2、播放雨灾害的视频:暴雨,冰雹雨的利处:灌溉农作物,利于植树造林,利于水库蓄水,能够减少空气中的灰尘,能够降低气温,可以补充地下水,可以补充河流水量利于发电和航运,可以为恋人制造浪漫气氛,可以隔绝嘈杂的世界营造安宁的环境,可以催眠,可以洗刷街道,可以留住贵客。

雨的弊端:多了会导致洪水~如果雨水里面酸性物质太多的话会变成酸雨,会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还会对作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当暴风雨来到大自然,暴风雨会把江河的水上涨,形成大灾难——洪水。

洪水会把庄稼淹死,给我们带来非常多的经济损失。

如果大洪水的话更厉害,会把楼房淹没,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

当洪水退了,给洪水冲走的一些垃圾就在地上,让我们要清理这些垃圾。

当雨水下的很大的时候,雨水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应为水淹的时候,我们出入就很不方便了,经常要乘船出入。

初中降水教案数学

初中降水教案数学

初中降水教案数学教学目标:1. 理解降水的概念及降水量的计量单位。

2. 掌握计算降水量的方法及降水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3. 能够运用降水量数据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降水量的计算方法。

2. 降水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难点:1. 降水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课件:降水问题相关图片、图表等。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 练习题:有关降水量计算和数据分析的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降水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2. 提问:你们知道降水量是如何计算的吗?降水量有哪些计量单位?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如降雨量、降雪量的计算。

2. 讲解降水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如绘制降水量柱状图、折线图等。

3. 通过实例讲解降水量数据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农业灌溉、城市排水等。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降水量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及数据分析方法。

2. 强调降水量数据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我国某地区一年的降水量柱状图,并分析降水量分布特点。

2.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利用降水量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降水量的计算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及实际应用,使学生掌握了降水问题相关知识。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练习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降水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上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降水》--教学设计

《降水》--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节降水河流镇中学吕契《降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讲了降水的变化和降水的分布两个方面内容。

本节教材是对天气知识的自然延伸,更是理解气候知识的基础,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及教学过程设计思路:降水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在,因此概念的学习并不是难点,学生会很容易接受。

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对录像、动画、图片等资料信息很感兴趣。

因此我在设计降水概念、主要形式、测量等内容时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在学生完成简单的信息查找之后,教师进一步借助多媒体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降水形式的图片,降水形成过程的视频片断,材料阅读等内容,目的是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享受,进而加深这些现象在学生心目中的印象及学生的兴趣的调动。

另外通过课堂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类比思想,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探究世界各地降水的分布规律,这部分知识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和有效的教学设计是可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

三、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知道降水量的测量仪器和表示单位。

2、能用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图,说明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3、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4、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五、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自主学习方法。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观看新闻,阳信发生多年未遇的强冰雹灾害,鸭梨受灾严重。

据初步统计,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2281公顷,鸭梨绝收面积2237公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5亿元。

2、教师播放图片,并讲解:不仅如此,2016年上半年,我们见证了全球很多重大灾害,画面震撼,使人触目惊心。

雪崩袭击了法国阿尔卑斯山滑雪胜地;强风暴吹袭美国南部,引发龙卷风、强风、大雨等多种恶劣天气;山东省济南市兴济河原来一米多深河水已经全部干涸,河底龟裂如同蜘蛛网……这些现象都是由于异常的气候变化所造成的。

降水导学案

降水导学案

七年级地理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记住降水的概念,降水的季节变化。

2、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3、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降水的分布规律。

二、学习重点:降水的季节变化,绘制降水量柱状图,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降水的分布规律。

三、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阅读课外资料,利用地图和资料正确提取,加工信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导学过程:(一)降水与我们自学教材53、54页内容,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从大气中降落的、、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主要形式是。

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气象部门把降雨划分为、、、等不同的等级。

3、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单位是。

4、小组同学合作完成活动1、2题,了解降水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二)降水的季节变化自学55页内容。

降水的季节变化可从降水的柱状图上作直观判断,主要抓住两点:①全年各季节的降水是否均匀?②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根据上面提示,观察图3.19,回答:1、A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2、B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3、完成活动1题。

4、观察下列各降水量柱状图,了解世界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的不同类型。

新加坡,北京,伦敦,罗马,阿斯旺。

5、利用表3.2中的数据,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

三、降水的分布自学56页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1、通常用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活动1、2、3、4题,归纳世界4、受地形影响,通常情况下,山地的坡降水多,坡降水少。

如图,地降水多,地降水少。

五、达标检测:1、降水的主要形式是,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单位是。

2、通常用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

3、读图,完成下列要求:①此地的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月,月降水量最多大约是毫米。

②此地该年年降水量约为()A、680毫米B、1680毫米C、360毫米D、1300毫米4、下列有关降水的季节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年中降水集中于7月份左右,就说明该地的降水集中于夏季。

初中地理降水湘教版教案

初中地理降水湘教版教案

初中地理降水湘教版教案教案标题:初中地理降水湘教版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降水的概念和形成原因;2. 掌握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与降水相关的知识点;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降水现象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降水的概念和形成原因;2. 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与降水相关的知识点。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降水现象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实验器材:烧杯、水、冰块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降水视频,引起学生对降水的兴趣;2. 引导学生观察视频中的降水现象,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降水的概念和形成原因,解释降水与大气循环的关系;2. 介绍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与降水相关的知识点,如降水的分类、测量和分布等。

三、实验活动(20分钟)1. 将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冰块,观察冰块融化后是否会有水滴形成;2.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解释形成水滴的原因;3.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与降水的关系,进一步理解降水的形成原因。

四、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湖泊或河流进行研究;2. 引导学生利用教材和其他资源,了解所选湖泊或河流的降水情况,并制作海报展示;3.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论。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降水相关知识;2. 总结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和分类;3. 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在地的降水情况,写一篇短文,描述该地的降水特点和影响;2.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将作业本带到下节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降水的概念和形成原因,掌握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与降水相关的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 2 气候复杂,季风显著(第二课时)
东西干湿的差异 学与教一体化设计
学习目标
1. 掌握阅读和分析等降水量线分布图的技能,知道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2. 了解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划分范围,正确认识不同的干湿地区对生产和生活
有不同的影响
3. 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认识,因此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
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
知识准备
1. 温习知识:(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2. 上网搜索:我国各地的民居、农业、饮食、民俗、传统交通工具
3. 了解广州的降水情况
二、我要学:探究与突破
知识点1: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探究知识形成
降水是气候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我国各地的降水是怎样的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请看
“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1)图中的曲线叫 线,也就是
同一条线上的各地年降水量 (相同,
不同)
(2)图中画出了5条年等降水量线,分别
是 mm 、 mm 、 mm 、 mm 和 mm 年等降水量线。

用红色笔在图中,描
出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
线。

(3)观察这些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完
成下列连线:
1600mm 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一月0℃等温线)
800mm 在400mm 年等降水量以西,自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
400mm 东段大致经过大兴安岭,然后向西南方向延伸至青藏高原南部边缘
(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一线)
200mm 位于西北内陆的塔里木盆地边缘
50mm 位于东南沿海,经台湾、海南、福建、广东等地区
(4)由上,我们发现1600mm 、800mm 、400mm 和200mm 年等降水量线大致自 方向向 方向延伸。

下面哪个箭头能反映我国的降水分布规律?( )
(5)用文字表述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6)根据我国年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可发现多数年等降水量线并不与纬线平行,说明A C D B
我国降水分布差异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大,不大);而从我国年等降水量线数值从东南
沿海向西北内陆的变化,说明我国降水空间分布明显位置的影响。

(7)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降水最少的地方在,说明影响
我国降水的因素除了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外,还有地形因素。

☆突破知识应用
1.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大体一致的等降水量线是()
A.1600 mm
B.800 mm
C.400 mm
D.200 mm
2.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A.从西向东逐渐减少
B.从北向南逐渐减少
C.由西南沿海向东北地区递减
D.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知识点2: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分布
☆探究知识形成
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一个地方气候的干湿程度,不同的干湿程度有不同的地表植被。

请同学们阅读“我国的干湿地区”图,看看我国有几个干湿区?这些干湿区的分布界线与年
等降水量线有什么关系?Array(1)我国有个干湿地区,分别
是区、区、
区和区。

(2)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约是
mm年等降水量线(一月℃等温
线,—一线),半湿润
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约是 mm
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
分界线约是 mm年等降水量线。

(3)一般来讲,年降水量在800mm以
上的地区是湿润气候;在800-400mm
之间是半湿润气候;在400-200mm之
间,则是半干旱气候;而降水量小于200mm,就是干旱气候。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我国的干
湿地区”图,看看我国降水量的分布和四大干湿区的分布是否完全对应?若不完全对应,想
一想为什么?
(提示:撒哈拉沙漠地区的年降水量约100mm,而南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只有50mm,结果撒哈拉地区沙漠广布,南极地区冰雪覆盖。


答:(完全、不完全)对应,因为影响干湿程度的因素除了降水量,还有()。

(4)由上发现,我们干湿区与降水量明显不对应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东北部有个湿润区,
是因为此处较高,气温较低,小;另一处是新疆北天山地区有个半干旱区,是因为此处较高,气温较低,小。

(5)结论:气候的湿润程度,取决于和的对比关系。

同时也说明,影响我国各地气候湿润程度差异的因素除了海陆位置,还有位置和。

☆突破知识应用
3.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1)我国共有四个干湿地区,是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的。

()
(2)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大致以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

()
(3)湿润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地区,我国北部没有湿润地区。

()
(4)青藏高原兼有四个干湿地区,说明高原上干湿状况的地区差异很大。

()
(5)位于最西北的新疆全部都在干旱区内。

()
4.学校所在的地区属于(干湿)区。

知识点3:降水对我国生活、生产方面的影响
☆探究知识形成
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气候的干湿程度直接影响到植被的生长,影响当地的农业类型。

我们一起来看看降水对我们生活、生产方面的重要影响。

完成下列连线:
(1)降水与建筑
甘肃夏河县的土墙平顶屋湿润地区
绍兴的砖墙斜顶房半湿润地区
吐鲁番的晾房半干旱地区
豫西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干旱地区
(2)降水与植被、农业类型
草原湿润区
森林半湿润区畜牧业
荒漠半干旱区耕作业
森林草原干旱区
(3)降水与耕地类型、作物类型及饮食
湿润区旱地小麦米饭
半湿润区水田水稻面食
思考:读图说出黄土高原处在哪几个干湿地区范围内?在黄土高原大面积发展种植业是否妥当?为什么?
答:黄土高原处于()和()范围内,(宜、不宜)大面积发展种植业,因为黄土(),容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