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乡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推进策略
乡村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及破解对策
乡村治理面临的现实问题及破解对策乡村治理是指对乡村地区进行管理和管控的一种形式。
然而,在中国,乡村治理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如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社会治安不稳定、人才流失等。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合作,制定富有创新性的对策来解决。
一、基础设施薄弱很多乡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比城市滞后较大,光缆、电力、自来水等也不够完善,导致这些地区的交通、通信、饮用水等方面的需求都不能满足。
针对这一问题,应当优先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的建设,光缆、电力、自来水等的铺设。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对于相关问题的指导、支持和管制工作,以使得区域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实现转变,从而让乡村地区能够经济发展起来。
二、经济发展滞后从整体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乡村地区的发展滞后城市较大,经济结构单一,职业道路狭窄,难以拥有一个稳定的、可持续性的经济体系。
这也是导致农民在增加全年收入的过程中得不到稳定的帮助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消除这些隐患,政府应完善农村土地政策、农业支持政策以及相关资金政策,同时重点扶持乡村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加大农民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培训,进一步开放农村市场和各类拓展市场,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以此刺激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社会治安不稳定社会治安问题在乡村的发展过程中相当严重。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缺乏的地方往往易造成社会治安状况的恶化,给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等方面带来极大的威胁。
要想保障居民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增强当地的社会安全意识,需要加强乡村安保力量。
乡村安保力量的增加应当采取多种多样的保障措施,包括公安警力和社区治安巡逻队的配置和培训,设立“信誉承诺”监督体系和先进科技的推广,在此基础上形成覆盖全域、网格化、群防群治的安全保障体系,提高乡村地区居民自我保障和抵抗能力。
四、人才流失由于基础设施缺乏和经济发展滞后等长期未解决的问题,许多有才华和领导才能的年轻人都选择去城市发展,从而导致乡村地区的人才流失。
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考和建议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各区域在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这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实现更加公平、高效、可持续的区域发展格局,完善区域政策至关重要。
一、当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当前,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产业结构较为优化,创新能力强,而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在经济总量、人均收入等方面相对滞后。
产业结构布局不均衡。
一些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而另一些地区仍依赖传统产业,产业转型升级面临困难。
基础设施建设差距较大。
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在不同区域的覆盖程度和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配置效率。
公共服务水平不均衡。
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居民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的不均等。
二、区域政策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区域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通过政策倾斜和激励措施,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发展相对滞后的区域流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制定差异化的产业政策,支持各区域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加强区域间产业的协作与互补,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促进区域公平竞争。
为不同区域提供公平的发展环境,减少地区间的政策壁垒和市场分割,激发区域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缩小区域间公共服务差距。
三、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考在完善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注重区域差异。
不同区域在自然条件、经济基础、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区域政策应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各区域特点的发展策略。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摘要:一、引言1.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2.文章目的与结构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1.经济发展2.社会进步3.生态环境保护4.区域平衡发展三、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1.政策支持2.产业协同发展3.基础设施建设4.人才交流与培训四、我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与成果1.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协同发展2.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3.区域发展战略的推进五、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资源配置不均2.产业结构调整3.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4.政策体系完善六、结论1.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2.发展趋势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公平,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新时代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分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探讨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并总结我国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实践与成果,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1.经济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产业转移、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实现城乡产业链的整合,进一步激发城乡经济发展潜力。
2.社会进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实现城乡资源的共享与互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生态环境保护: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在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贯彻绿色低碳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区域平衡发展: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加强城乡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通过政策扶持、人才交流等手段,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逐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三、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途径1.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
2.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城乡产业链的整合,促进产业升级与转型,实现城乡经济共同发展。
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现状、挑战及策略。
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全球许多国家面临的重要议题,它涉及到资源分配、经济增长、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首先阐述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明确研究范围和目的。
随后,将分析当前我国城乡和区域发展的现状,包括城乡差距、区域不平衡等问题,并探讨这些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包括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本文将总结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二、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突出,制约了整体经济效率的提升和社会公平的实现。
因此,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城乡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对于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基本策略。
一方面,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产业层次、优化城市公共服务等方式,增强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为农村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农村发展潜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多元化、农民生活城镇化,让农村成为城市发展的有力支撑。
同时,城乡协调发展还需注重制度创新和机制完善。
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土地、资本、人才等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还要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居民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缩小城乡居民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
在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时,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城乡发展中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例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强城乡之间的交通和信息网络建设,提升城乡联系的紧密程度等。
推动城乡发展与区域协调的新方案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公共 服务制度,保障城乡居民 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 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贫 困地区倾斜。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 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 务水平。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 城乡居民公平享有社会保 障权益。
04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措施
建立区域合作机制
1 2 3
构建政府间合作框架
屏障。
强化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
加强政策引导
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措 施,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城 乡发展和区域协调领域。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社会 投资活力。
加强监管和评估
建立健全监管和评估机制,对政 策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
06
政策保障与组织实施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和完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城乡发展与 区域协调提供法制保障。
加强执法力度,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切实维护城乡发展与区域协调的秩序和公平 。
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
01 成立专门负责城乡发展与区域协调工作的领导机 构,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和升级
引导产业有序转移
根据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产业发展基础,引导产业向中西部 地区和东北地区等区域有序转移。
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支持传统产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进行改造升级,提高产 品质量和竞争力。
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鼓励创新型企业发展,支持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 长点。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数字化与产业融合
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与策略研究
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与策略研究区域协调发展是指不同地域之间相互协调、互补、共赢的发展模式,是促进区域发展均衡、加快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成为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实现路径与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现状与存在问题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形成了南北差异、东西差异、城乡差异等一系列问题。
截至2019年,中国省份之间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中北京、上海、天津等少数城市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0万元,而一些偏远地区的人均GDP不足3万元。
这种差距不仅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且也会带来各种安全风险,挑战着国家的和谐稳定。
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
一些先进产业集聚在东部沿海地区,体现出了区域溢出的规律性;而一些基础产业在内陆和边远地区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却因为市场规模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无法快速增长。
此外,还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这些问题既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阻碍着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
实现路径与策略为有效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实施方案。
首先,应该加强区域规划和政策协调,实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城市群建设为主引擎,加强对区域各市场主体的引导和扶持。
其次,要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发展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构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数字化经济体系,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
此外,还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方面,优化资源环境配置,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应该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着重发展新兴产业、创新型企业,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
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应该加快转型升级,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发挥城市群的辐射作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城乡协调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城乡一体化发展旨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居民的共同富裕。
本文将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义、现状和推进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义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
城乡差距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消除城乡之间的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其次,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农民是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再次,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城乡一体化发展可以促进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资源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
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
在发展过程中,城市发展迅速,而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城乡之间的差距依然较大。
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有待改善。
再次,农村人口的流失问题较为严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和农村经济的衰退。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策略为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其次,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再次,加强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就业培训。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加强农民的就业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
中国的城乡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的城乡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是中国当前的两大发展战略。
城乡一体化指的是城市与农村发展协调,逐渐消弭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则强调各个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协同合作,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一、城乡一体化的意义与目标城乡一体化的意义在于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发展。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同时,农村地区面临着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是通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资源、资金、人才等要素在城乡间的流动和配置,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方式与策略1.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
建立健全城乡规划体系,统筹城市与农村的发展规划,协调城市与农村各项政策,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2. 打破户籍制度限制。
改革户籍制度,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落户城市。
同时,提供公共服务,解决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
3. 推动农业现代化。
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条件。
4. 加强农村社会建设。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对农民的基本社会保障,包括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保障。
鼓励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民参与社会事务的能力。
三、区域协调发展的策略与模式1. 建设发展引领区。
发展引领区是指在区域内选择一些具有优势产业和资源的城市或地区,通过政策和资源的倾斜,推动这些城市或地区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和带动点。
2.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发展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形成便捷的交通网络,促进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3. 促进资源要素配置。
通过政策的引导和配套措施,促进资源要素的流动和配置。
例如,引导人才向经济相对薄弱地区流动,推动资源要素的均衡配置。
4. 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环境问题的解决,提高区域间的环境质量。
四、城乡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挑战与对策1. 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农村产业发展的城乡协调与整合策略
农村产业发展的城乡协调与整合策略农村产业发展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实际推进中,如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产业整合成为关键问题。
本文将分为十个小节,对农村产业发展的城乡协调与整合策略进行探讨。
一、城乡协调发展的背景和意义当前,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发展差距愈发明显。
城乡协调发展既是城市与农村互动的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可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产业发展。
三、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通过增加农业品种的多样性,提高产业附加值,改善农产品质量,可以使农村产业发展更加协调。
四、加强城乡产业对接城乡产业对接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促进农村产业与城市产业的融合,打破城乡发展壁垒,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的互补发展。
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关键,通过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可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促进农村产业的整合与升级。
六、加强科技创新支撑科技创新对于农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加强农村科技创新的支撑,提升农业产业链的技术含量,可以提高农村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七、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是实现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挖掘和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八、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农村人才是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通过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农村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可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
九、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是推动农村产业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力度,改善金融服务水平,可以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和保障。
如何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如何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
良好的城乡环境不仅关乎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我国城乡环境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如环境污染、基础设施不均衡、管理体制不完善等。
因此,如何有效地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加强规划引领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基础和前提。
要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实现规划的全覆盖。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城乡的差异和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环境治理目标和策略。
对于城市,要注重优化功能布局,合理规划产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减少工业污染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加强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站等,提高城市环境承载能力。
对于农村,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好村庄的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
重点加强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要合理规划农村产业发展,避免盲目引进污染项目,保护好农村的生态环境。
二、加大资金投入资金是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城乡环境治理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方面。
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乡环境治理,通过PPP 模式等多种方式,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投资环境治理项目。
在资金使用上,要注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和审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真正用到环境治理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
三、完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
在城市,要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集中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提高城市环境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城市公共绿地、公园等生态空间的建设,增加城市的生态容量。
在农村,要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垃圾收集转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思考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发展差距日益凸显。
为了促进城乡发展的协调与均衡,实现城乡一体化,我们需要进行战略思考和探索。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策略。
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当前,在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着交通不便、教育医疗水平低下等问题,这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公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二、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不完整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为了推动农村产业升级,我们应该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发展高效农业生产,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也应用于农村产业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三、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路径。
目前,农村土地流转仍然面临着种种问题,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有更多的土地使用权和流转权,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推动农村经济的腾飞。
四、加强农村人才培养与引进农村人才不足是农村发展的瓶颈之一。
要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对农村的人才培养与引进工作。
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农村人才。
另一方面,要鼓励城市人才到农村工作、创业,为农村带去新的思路和活力。
五、构建城乡统筹一体的民生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发展不能忽视民生保障问题。
要构建一个城乡统筹一体的民生保障体系,确保城乡居民享有公平、充实的社会保障。
这包括完善农村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机制,促进城乡居民的权益均等化。
六、加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为了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需要建立健全城乡协调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指导体系。
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规划,明确城乡发展定位和目标,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为城乡一体化提供有力支持。
论城乡协调发展策略的实现途径
论城乡协调发展策略的实现途径一、引言城乡协调发展是指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差距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城乡协调发展的实现途径。
二、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基础设施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通过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缩小城乡之间基础设施的差距,为农村提供更好的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
三、建立健全农业现代化体系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业灌溉水平,推广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农产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改革土地承包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使农民能够更好地流转土地、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加强土地管理,遏制乱占土地、乱建房屋等现象,保护土地资源,推进农村土地规划和利用的科学化、规范化。
五、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公共服务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使农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当的公共服务,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乡社会的和谐发展。
六、加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城乡协调发展需要有科学的规划和指导。
各级政府要制定城乡协调发展的规划,明确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和路径。
要加强对农村的规划和建设管理,推动城乡规划有机衔接、互为依存,形成有序的城乡空间格局,实现城市与农村的良性互动。
七、加强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财政的投入。
推进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问题与路径
推进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问题与路径【摘要】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是当前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问题和路径探讨入手,重点分析区域协调发展、农村产业升级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面对城乡发展存在的挑战,内蒙古需要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未来展望是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提出了加强政策支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建议。
内蒙古的城乡融合发展是国家发展大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内蒙古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关键词】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挑战、基础问题、路径、区域协调发展、农村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未来展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健康发展。
1. 引言1.1 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许多方面。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城乡之间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了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城乡融合发展可以促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和均衡配置,实现城乡间的互补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村是我国重要的生产力来源,发挥着农业生产和劳动力储备的重要作用。
城乡融合发展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的升级,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城乡融合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城乡融合发展可以促进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平衡提升,缩小城乡差距,减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2 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挑战在推进内蒙古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一个显著的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广阔,城市与乡村间存在发展差距,城市化进程不够均衡,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协调,城市化率相对较低,城市功能单一,农村产业结构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
城乡融合发展与高质量城乡关系的优化和协调策略
城乡融合发展与高质量城乡关系的优化和协调策略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凸显,城乡融合发展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因此,优化和协调城乡关系成为了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实现高质量城乡关系的优化和协调策略。
一、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城镇与农村的融合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整合,更是社会、文化和生态层面的协调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能够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增加城镇生活质量,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二、优化和协调城乡关系的策略1. 建立健全城乡规划体系。
合理规划城市和农村的布局,完善城市规划,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农田和农村开发的规划管理,实现城乡空间布局的协调和优化。
2. 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农村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条件,加大农村交通、信息网络的建设力度,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
3. 推进农村产业升级。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引导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实现农民稳定增收。
4.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与引进。
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培养出更多的农村骨干人才,鼓励城市人才到农村工作和创业,促进城乡人才资源的流动与交流。
5. 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养老、医疗、住房等保障,保护农民权益,提高城乡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水平,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三、城乡融合发展的案例以中国的丹东市为例,通过实施“一核、双城、多带”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该市通过加强城市规划,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建设质量,改善农村环境,实现了城市与乡村的良性互动。
同时,丹东市通过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反思及策略研究
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城乡一体化战略则可以概括为: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以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现阶段重点通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引导资源要素流向农村繁荣农村经济缓解二元结构最终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
目前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其进行反思并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一、我国城乡一体化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农业和非农业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异较大城乡之间的差距还表现在第一产业和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之上。
农村经济以农为主其他产业很不发达。
而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劳动生产率很低。
我们用就业人员的人均产值来代表劳动生产率利用 2005 年2009 年的数据进行粗略估算可以得出非农产业综合劳动生产率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呈现出不断缩小的趋势例如2005 年为 5.9:12009 年为5.3:1但前者依然是后者的五倍以上分别从第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比较来看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是第一产业的六倍以上2009 年为6.1:1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虽然低于第二产业的但也接近第一产业的五倍2009 年为4.7:1。
二城乡劳动力素质存在较大差异 1979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
受教育程度是衡量人力资本的最主要指标。
从以我国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由于农村优质人才大量流出城乡人力资本存在巨大差异。
2009 年为例农渔牧林业就业人员中小学及未上过学的就业人员比例高达 45.2远远高于住宿和餐饮业13.1、制造业14、批发零售业12.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6.3、房地产业8.8等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只占 0.45低于制造业8.6等更远远低于金融业59.7。
三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差距巨大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在总量和增长速度方面存在明显差距。
从总量上看2010 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为 241415 亿元而同期农村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城镇的六分之一仅为36725 亿元并且绝对值差距在不断扩大从增速上来看2010 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 24.5农村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速度为 19.7低于城镇近五个百分点。
新经济研究——城乡协调发展推进之策——中国城乡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推进策略
任 何相 关 的社 会保 障和 福利 制
度 ,只能靠 自己出钱 。
协调发展的进 一步推进。
城 乡割裂的社会保障 和福 利
制 度
构建 城 乡统一 的社 会保 障 和福利制度 , 是追 求社 会公平的
可以享受 ,农村户 口的则不能享 受。二是户籍制度 中对居 民户 口
着 眼长远 、逐 步推进
我 国城 乡分 割 ,时间跨 度 长 , 乡差异 巨大 , 城 涉及人 口 政 策、 财税政策、土地政 策等方方
面面 ,很难一时全部解决。尽 管 为 了推进城 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
在城 市 , 一切 公共设施 的建 设经 费和 开支均 由国家、 政府和全 民 单位 负担 。但在农村 , 民必须 农
这一战略的实施 , 造成我国城乡 差距的迅速扩大。一是在财税收
入上 ,加大农业和农村剩余向工
物权法草案对农民在处理 房屋及
其房屋下面的宅基地方面的权利
限制得过于严格 。
推 进城 乡协调发展 的 基本思路和原则
要 解决 长期 以来形 成 的城 乡差距 ,关键 在 于贯 彻落 实科 学 发展 观 ,从 根本 上 解决长 期
在 业人 口可 由其所 在单 位近乎
当前城 乡协调发 展中 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我国长期形成 的城乡割裂的
一
键 问题和 主 要矛 盾。我 国通 过
无偿地 提供住房。 总之 , 具有城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 险条例 》 市 户 口的 居 民可 以 享 受养 老 、
等法律法规将社会保障和福利制
城乡发展协调与平衡策略
城乡发展协调与平衡策略城乡发展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整体发展的关键环节。
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仅需要各自的独立规划和发展策略,更需要协调和平衡的发展策略,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乡发展协调与平衡的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资源配置的协调与平衡资源是城乡发展的基础,但由于城市和农村的地理和经济条件的差异,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了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为了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我们需要在资源配置上做到协调和平衡。
首先,要注重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民的生活品质,同时要加强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要加强城乡间的合作交流,促进资源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例如在农村发展中引入城市的新兴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产业结构的协调与平衡产业结构是决定城乡发展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农业仍是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但由于市场需求和科技创新的进步,农业产值占比逐渐下降,导致农民收入相对较低。
为了实现城乡产业结构的协调和平衡,我们需要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现代农业和农村特色产业。
同时,要加强农村和城市经济的互补性,推进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三、人才培养的协调与平衡人才是城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但目前我国在城市和农村的人才分布不均衡,造成了城乡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
为了实现城乡人才培养的协调和平衡,我们需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建设,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同时要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从事农业和乡村振兴工作。
此外,要建立城乡人才流动的桥梁和渠道,促进城乡之间的人才交流和合作,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
四、社会保障的协调与平衡社会保障是城乡居民的基本权益保障,也是城乡发展协调与平衡的重要一环。
当前,由于城市和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导致了城乡居民在就医、养老和教育等方面的差距。
城乡发展的协调与策略
城乡发展的协调与策略城乡发展是国家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在不同的地区和阶段,城乡发展的策略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下面,我们将从城市与农村发展的协调关系、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策略等方面来谈论城乡发展的协调与策略。
一、城市与农村发展的协调关系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但是城乡间的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
城市发展的加快需要依靠农村的支持,而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也需要依赖城市的发展。
所以在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强化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关系,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均衡发展。
在城乡发展的协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农民享有同城待遇,优化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以提高农民的福利。
(2)促进人口流动和资源配置。
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人口流动应该合理引导,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引导,实现城乡人口分布的合理布局。
同时,要加强资源配置,以保证城市和农村的资源互动和平衡发展。
(3)优化经济结构。
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和阶段,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方案,使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结构得以优化,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城市和乡村共同实现现代化,开展协同发展,促进城市与农村的融合。
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和策略有哪些呢?(1)加强城乡融合发展的规划和设计。
在城乡规划方面,应明确城市和农村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在城乡建设方面,强化城乡环境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加强城乡间配套设施的建设。
(2)发展都市型农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市型农业成了城乡融合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都市型农业不仅可以提供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还能通过直销方式提高农民的收入,实现城乡间的互利共赢。
(3)发展现代服务业。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现代服务业成了城市和农村的重要贡献产业。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城乡协调与产业转移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城乡协调与产业转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城乡协调与产业转移的重大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将以城乡协调和产业转移为主线,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农民生活的影响。
一、城乡协调的重要性城乡协调是指城市与农村之间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城乡协调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它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缓解农村贫困问题,促进农村和城市之间的资源流动和互动。
二、城乡协调的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城乡协调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其次,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还比较薄弱,教育、医疗等资源相对短缺。
再次,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交通、通信等方面的条件还不够便利。
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之间的平衡。
三、城乡协调的发展策略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交通、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同时,在城乡发展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农村的生态资源。
四、产业转移的背景与意义产业转移是指工业部门由发达地区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的过程。
产业转移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产业转移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农村就业率,增加农民收入。
另一方面,产业转移还可以带动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五、产业转移的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产业转移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传统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给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产业转移的效益下降,需要寻找新的发展路径。
六、产业转移的发展对策为了加强产业转移的管理和引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方面,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农村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乡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推进策略我国城乡呈现典型的二元结构特点,特别是在社会领域的二元割裂极为严重。
我国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而且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
随着城乡之间经济社会交流不断扩大,有不少制度改革使城乡二元结构有所松动。
所谓城乡协调发展,并不是使农业和工业这两个不同的产业形态同质化,也不是使农村和城市两个不同的景观趋同化,而是通过调整目前不合理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使城乡获得平等的生存与发展权利,藉此消灭传统城乡差别,特别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巨大差距,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资源产品市场化、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新模式。
当前城乡协调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割裂的一系列制度,有很多已经被相关法律法规固化下来,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并持续影响着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进一步推进。
(一)城乡割裂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是追求社会公平的内在要求。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在城乡之间差别巨大,成为是阻碍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和矛盾。
我国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将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直接与城市户口联系起来。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劳保待遇,也以病假、生育、退休、死亡等单项规定的形式逐步完善起来。
城市的集体企业,大都参照国营企业的办法实行劳保。
城市就业人员除享有劳保待遇外,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城市社会福利制度还保证了具有城市户口的居民可享有多种补贴,在业人口可由其所在单位近乎无偿地提供住房。
总之,具有城市户口的居民可以享受养老、失业、医疗、生育和工伤等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
而广大具有农村户口的农民,则不能享受任何相关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只能靠自己出钱。
(二)城乡割裂的财税制度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和城市优先发展的战略,并采取一系列抑农促工、强城弱乡的财税手段来保障这一战略的实施,造成我国城乡差距的迅速扩大。
一是在财税收入上,加大农业和农村剩余向工业和城市转移。
1952-1989年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国家从农业中获取了9716.75亿元。
加上农业税1215.86亿元,共达10932.61亿元。
二是在财政支出上,重点向工业和城市倾斜。
在城市,一切公共设施的建设经费和开支均由国家、政府和全民单位负担。
但在农村,农民必须自己出钱办中小学、办医疗、文化事业、道路、水电几乎农村中的一切公共设施。
这种城乡严重割裂的财税体制,严重制约着城乡协调发展。
(三)不对称的城乡土地制度城乡土地的不对称性,使农村无法与城市平等地分享由发展机遇带来的资源收益。
一是农民土地包括宅基地的使用权收益和附着物所有权收益很难流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的流动。
应当尝试对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边界进行界定,对征用土地用途进行严格限定,缩小国家强制性征地范围,以使其更符合现代市场经济的需要。
二是缺乏对农村强制征地的严格限制,而且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偏低。
现行的补偿标准配合广为施用的征地权利,而且征地后的土地增值收益大都流向了城市,已经导致社会的不满和政府对征地权的滥用。
三是农村土地承包法虽然为承包农民提供了更大的交易土地的自由,但没有提供以承包权进行抵押的法律基础。
四是与城市居民拥有的处分其房屋的权利相比,物权法草案对农民在处理房屋及其房屋下面的宅基地方面的权利限制的过于严格。
(四)城乡有别的户籍管理制度目前,我国户籍制度对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依附于户籍制度上的城乡有别的各种劳动就业、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等制度,这一系列的政策保障大部分都是政府应该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但实际却是拥有城市户口的可以享受,农村户口的则不能享受。
二是户籍制度中对居民户口身份迁转的严格限制。
根据政策规定,只有少数几种特殊情况才有资格申请将农村农业户口转为城市非农业户口并迁入城市享受相应待遇。
三是城乡有别的户口管理制度削弱了户籍制度在人口信息统计方面的功能。
我国户籍管理制度是根据居民的城市户口或农村户口身份进行建立的,这样,在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方面,就不能很好的考虑城市的实际居住人口规模,造成城市特别是大城市的教育、医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特别是长期居住在当地而没有当地户口居民的需要。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原则要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差距,关键在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形成城乡之间不公平的制度因素,从根本上缩小和消除城乡差距。
(一)着眼长远、逐步推进我国城乡分割,时间跨度长,城乡差异巨大,涉及人口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等方方面面,很难一时全部解决。
尽管为了推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国家已经做出了几十年的努力,但是一直到目前为止,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城乡之间分割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对于我国来说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逐步推进。
(二)统筹考虑、重点突破造成我国城乡分割的原因很多,既有农业农村和工业城市相比自身就处于弱势地位的自然规律,更有我国长期以来城乡有别的体制性原因,特别是城乡有别的各种社会福利、公共服务、财政税收等一系列政策,使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农业和农村更是雪上加霜,造成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而且城乡差距拉大的幅度也不断加大。
因此,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当前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种种制约因素,重点解决其中的关键问题。
(三)以人为本、深化改革随着城乡差距的迅速拉大,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等方面出现了不少的缺位、错位现象,使得本来就在经济方面处于弱势的农民在获得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难度很大。
农民的医疗、养老只能依靠自己,不能获得政府在这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造成很多农民有病没钱医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很多。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要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深化改革,使城乡居民都能均等获得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和基本社会保障的机会。
(四)探索立法、规范运作我国城乡分割不仅历史长,涉及面广,而且还通过国家立法机构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城乡有别的相关政策,这样,就通过法律法规固化了城乡有别的体制,这也是造成我国城乡之间不能协调发展的根本原因。
因此,要通过相关程序,对影响城乡协调发展,有违社会公平的法律法规进行废除、修订或完善。
同时根据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实际需要,从构建城乡统一的发展环境出发,探索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这些法律法规来规范推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工作重点我国城乡严重割裂的二元结构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形成后,具有巨大的稳定性和惯性,很难一时全部打破和改变。
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应着眼于突破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兼顾,稳步推进,重点突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
(一)建立城乡均衡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框架尚在完善之中,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分阶段进行,集中财力优先安排。
1、义务教育体系建立城乡均衡的义务教育体系,关键是要建立稳定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渠道,减少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根本途径在于继续加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突出县级管理职能,提高省及中央政府的投入责任。
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原则,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
同时启动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
2、医疗卫生体系构建城乡均衡的医疗卫生体系,要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城市医疗保险为契机,积极推进城乡协调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全民统一的医疗卫生保险体系。
一是加大省及中央政府对农村卫生服务的财政支持,明确政府在乡镇卫生机构建设中的财政支出范围,加强政府对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的预算支出,缩小卫生服务的城乡差距。
二是建立与个人收入相联系的政策性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考虑到国家财政实力和个人支付能力,可以在既有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市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与个人收入相联系的交费机制,即在国家政策性投入为主的基础上,个人收入越高,交费越高。
三是建立全国可以自由流转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特别是要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医疗保险之间的流转机制,逐步推行全国统一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
3、养老保险体系随着城镇养老保险由企业养老保险到区域保险再到全国统一养老保险的演变,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开始走向社会化,这为推进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提供了契机。
目前,农村的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方式为“以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贴为辅”,城市的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方式则采取“国家、企业、个人”三三制原则。
从城乡协调发展和公平的角度考虑,今后应根据国家财政实力情况,逐步建立起全民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
一是在养老基金筹集上,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国家财政补助体系,来负责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采取小额度广覆盖的原则,居民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交纳不同的商业性养老保险。
二是要建立全国可以相互流转的养老保险体系,为营造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提供保障。
(二)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等在内的要素市场体系是推进城乡协调的主体内容。
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要清除生产要素流动壁垒,构建城乡统一大市场,实现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信息等。
1、金融市场建立城乡均衡的金融市场体系,关键是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强化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适应农村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一是要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高金融业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二是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针对农户生产规模小、抵押担保能力弱的实际,建立和完善以信用为基础的信贷经营机制,通过农户小额信贷和联户贷款等方式,不断增加对农户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是适当降低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发育、培养民间金融机构,并强化农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金融组织的支农责任。
四是积极发展农业保险。
结合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从特定品种入手,积极探索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办法和模式。
同时,加快发展面向“三农”的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商业保险。
2、劳动力市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就是把城乡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统筹安排。
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不仅要把扩大城镇就业、降低城镇失业率作为重要任务,而且要把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充分就业作为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