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

合集下载

市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做法与几点启示

市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做法与几点启示

市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做法与几点启示市城乡统筹发展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推动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的背景下,市城乡统筹发展被视为解决城乡矛盾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做法,并提出几点启示。

一、加强城乡规划的整合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城乡规划的整合。

传统城区的快速扩张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而农村地区的发展又面临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

因此,在市城乡统筹发展中,需要将城乡规划纳入统一的体系,加强城市扩张和农村发展的协调性。

在制定城乡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农村耕地保护、城乡环境整治等问题,确保城镇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二、促进城乡基础设施的均衡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的不平衡是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市城乡统筹发展中,需要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同时,还要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升级力度,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应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在城乡之间建立畅通的交通网络,促进资源和人员的流动。

三、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城乡产业融合是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城市产业结构以大型制造业为主,而农村地区则以农业为主导。

在市城乡统筹发展中,要推动城市和农村的产业结构融合,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互补。

例如,可以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农村旅游等新兴产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可以推动城市企业走入农村,帮助农民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制度存在一些弊端,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市城乡统筹发展中,应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流转和集约利用。

通过确权登记、流转市场等措施,使农村土地具有更高的流动性,提高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益,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引言城乡一体化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措施,以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

应加强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方面的建设。

通过提升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和服务水平,实现城乡之间的便捷交通,促进资源要素的流动。

同时,完善水利设施,确保农田灌溉和农产品输送的顺畅。

加强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程度,从而实现城乡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互通。

二、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也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领域。

应推进农村产业的升级,实现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采取措施,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同时,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旅游业发展,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增值,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之一。

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加强农村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此外,加强农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

四、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制度改革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

应加强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推动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

同时,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五、加强城乡社会事务统筹管理城乡社会事务统筹管理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应加强城乡社会事务的统筹管理,提高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心得体会2011第四期处干班陈有功关于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党中央的领导集体,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我感到,要着力在“四个转化”上下功夫……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要转化为科学的思维方法,首先,要把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

既通俗易懂,又博大精深,只有深钻细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才能把握这一理论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转化为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变成我们的自觉行动。

其次,要善于对科学发展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概括,上升为理性认识。

综合、分析、思考的过程就是加深理论转化的过程。

我们要善于对具体工作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总结,只有这样,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才能得到较快提高。

科学发展观不仅源于实践,更是对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升华。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新的一系列变化,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我们更加迫切需要科学发展观作指导。

当前首要的就是要始终坚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对工作进行精心谋划,对制度进行完善修改,自觉转化为抓落实的思路,转化为抓落实的办法和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上级的决策部署,正确的态度就是要结合实际,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

但是,实践中也有一部分同志,不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而是满足于一般号召和原则要求。

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和谐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和谐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和谐发展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近年来,**省**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产业兴旺、城乡秀美、文化繁荣、民生殷实、社会和谐、走势强劲”的富民强市目标,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和谐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促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

坚持社会事业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就要求把发展社会事业摆在突出位置,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努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使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岳阳市围绕促进教育公平,从调整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入手,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妥善解决城市低收入者及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上学问题;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200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文化产业基地;着力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卫生保健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培训乡村医生,进一步增强农村卫生服务能力。

着力改善民生,促进人际关系和谐融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是统筹协调利益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改善民生是促进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必须坚持富民为本、利民为大、安民为要,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深入开展为民办实事活动。

岳阳市每年都要集中人力财力,为群众解决一批实际问题,并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以创新推动创业,以创业推动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把加强社会保障作为改善民生的大事要事来抓,建立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惠及全市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岳阳市大力实施以“生态岳阳”为主题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如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如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如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关乎着社会的公平正义、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以及人民的幸福生活。

然而,当前我国城乡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居民收入水平等方面。

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首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

基础设施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撑,包括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方面。

在交通方面,要加大对农村公路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性和通行质量,让农产品能够更便捷地运输出去,城市的商品和服务能够更顺畅地进入农村。

水利设施的完善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保障农业灌溉用水,提高农业抗灾能力。

电力和通信设施的改善则能够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

其次,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是关键。

农村产业的发展不能孤立进行,要与城市产业相互衔接、融合。

一方面,要依托农村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提高农业的附加值。

比如,一些农村地区可以发展有机农产品种植,打造自己的品牌,通过电商平台拓展销售渠道。

另一方面,要引导城市的产业向农村延伸,鼓励企业在农村投资建厂,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制造业等,增加农村的就业机会和农民的收入。

同时,要加强城乡之间的产业协作,形成产业链的互补和协同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再者,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是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农村在这些方面与城市存在着较大差距。

在教育方面,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促进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医疗方面,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推进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体化。

文化方面,要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完善城乡要素市场也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

统筹规划:四个“坚持”统筹城乡

统筹规划:四个“坚持”统筹城乡

近年来,兖州市初步⾛出了⼀条以⼯业化、城市化带动城乡现代化的发展路⼦。

去年,全市农民⼈均纯收⼊达到6408元,同⽐增长15%,先后被评为全国粮⾷⽣产先进县标兵、全国绿⾊⼩康县、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先进市,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现代化⽰范市和农业部部长联系点。

具体⼯作中做到了“四个坚持”。

坚持以⼯促农,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着⼒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我们积极探索⼯业⽀持农业、城乡统筹发展的路⼦。

⼀是以⼯业反哺农业。

利⽤⼯业经济发展所积聚的财⼒,持续加⼤反哺农业⼒度,每年通过各种渠道⽀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都在1亿元以上,转移农村劳动⼒13万⼈,劳务收⼊占到农民⼈均纯收⼊的⼀半以上。

⼆是以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

按照企业建基地、带农户的模式,⼤⼒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6家,其中销售收⼊过亿元的10家,全市80%的农产品和70%的农户进⼊产业化经营。

华龙、⽩象等5家企业年产⽅便⾯50亿包,年转化⼩麦80万吨,带动兖州及周边优质⼩麦基地200多万亩,使兖州优质⼩麦价格⽐其他地区每⽄⾼出⼀⾓钱,⼀项就增收3000多万元。

重点龙头企业绿源公司形成了年加⼯6000万只⾁鸭的⽣产规模,带动标准化规模养鸭户5000多户,被北京全聚德、南京桂花鸭确定为定点供应商。

三是以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农业。

培植了⼤丰、国丰等农机制造企业,⼤丰机械成为全国收割机龙头企业。

去年全市农机⽣产总量达到2万台,农机总动⼒达到54万千⽡,60万亩耕地全部实现了灌溉节⽔化、耕作机械化、农⽥林化,实现了两季作物秸秆还⽥,粮⾷⽣产多年保持全国⽔平。

坚持以城带乡,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体化 我们投⼊1.8亿元实施了35条220多公⾥的农村公路改造,规划启动了总投资1.2亿元的城乡⼀体化供⽔⼯程。

将全市401个⾏政村规划为200—300个新型村居,结合⼯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集约化的需要,探索了五种村庄规划建设模式:⼀是以企带村、村企合⼀。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交通网络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方面的改善,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水平。

同时,要加强城乡交通网络的建设,缩小城乡交通的差距,提高农村地区的交通便利度,方便农民出行和农产品流通。

二、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措施之一。

要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

此外,还要积极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要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质的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大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改善农村教育设施条件,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同时,要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增加农村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数量,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保障农民的健康权益。

四、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提高农村治安水平农村社会治理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

要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党组织和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推动农村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完善。

同时,要加强农村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加强农村治安防控,提高农村治安水平,为农民提供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

要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交通网络;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提高农村治安水平。

只有全面推进这些措施,才能够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六大措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环节。

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城乡区域协调,需要采取以下六项措施:一、积极开展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统筹。

完善城镇规划,引导合理分布人口和经济资源,实现城乡间信息和社会资源的协调利用。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推动退耕还林还草、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产业用地集约化,打造城乡间共生共赢的发展格局。

二、加强城市和乡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建设。

以城乡协调发展为出发点,建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医疗等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提供更好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促进城乡间知识和技术的传承和转化。

三、推动产业扶贫和乡村产业振兴。

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休闲农业、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等发展,增强农民增收致富能力。

促进农产品加工和流通,扩大乡村就业,防止农民流失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四、鼓励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资源环境保护。

以城镇化为重心,鼓励城市吸纳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就业,解决城乡户籍制度不平等的问题。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可持续性。

五、完善交通运输和信息通信网络。

加速城乡交通网络建设,打通城乡间的物流、信息、资金流通渠道,促进城乡间更加平衡的发展。

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广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间新一轮工业革命和信息化融合。

六、加强城乡居民素质提升和文化交流。

营造积极向上的城乡文化氛围,以及勇于创新、勤劳致富的乡村文化建设。

推进城乡人才交流,加强城市和农村间的文化理解和交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和文化互动。

以上六项措施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的关键措施,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手段。

同时,需要在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城乡居民的积极性,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健康有序地推进。

规划方案中的城乡统筹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

规划方案中的城乡统筹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

规划方案中的城乡统筹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经济繁荣和生活便利,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城乡统筹规划成为了当下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探讨规划方案中的城乡统筹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协调之道。

城乡统筹规划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将城市与农村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乡统筹规划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规划方案中,城乡统筹规划应当贯穿始终,成为城乡发展的总体目标。

首先,城乡统筹规划需要注重土地利用的合理布局。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城乡统筹规划应当通过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城市建设用地和农村建设用地的范围,避免过度扩张和过度开发。

同时,要注重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保持农村的生态特色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城乡统筹规划需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均衡投资。

基础设施是城乡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目前存在着城市基础设施过度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

城乡统筹规划应当通过合理的投资布局,确保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

同时,要注重提升农村基础设施的质量,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再次,城乡统筹规划需要注重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公共服务是城乡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存在着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过剩、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的问题。

城乡统筹规划应当通过合理的布局和投资,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使城乡居民享受到公平、便捷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最后,城乡统筹规划需要注重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

产业结构是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目前存在着城市产业过度集中、农村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

城乡统筹规划应当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促进城乡产业的互补发展。

同时,要注重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升农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实施城乡统筹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注重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协同作用。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9.01.26•【文号】国发[2009]3号•【施行日期】2009.01.26•【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重庆市是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设立直辖市以来,重庆市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努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要成就,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老工业基地改造振兴任务繁重,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

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市改革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赋予重庆市新的使命。

加快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是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提供示范的需要,是形成沿海与内陆联动开发开放新格局的需要,是保障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

在当前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尤其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将解决当前困难与谋求长期发展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发展活力,着力解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公平、医疗卫生、居民住房、库区移民、扶贫开发等重要民生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重庆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努力把重庆市改革发展推向新阶段。

为此,提出以下意见:一、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加快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着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快推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做好库区移民和扶贫开发工作,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新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坚持城乡统筹 促进协调发展

坚持城乡统筹 促进协调发展
势、 挑战、 新 新机 遇 的正 确 把 握 , 出 了 统 筹 城 乡发 展 的新 思 路 。 提 为 一 个 整 体 , 筹 谋 划 、 合 研 究 , 过体 制 改 革 和 政 策调 整 , 统 综 通 协 ( ) 筹城 乡发 展 是 全 面建 设 小康 社 会 的 内在要 求 三 统
维普资讯




OR THEKN CO No MY I● I一 E
坚持城 乡统筹 促进协调发展
安 建峰
( 共秦 皇 岛 市 委党 校 中 秦 皇岛 0 60 ) 60 1
摘 要 : 的十 六 大《 党 报告 》 出 :统筹城 乡经济社会 发展 , 指 “ 建设 现代 农业 , 展农 村 经济 , 加农 民收入 , 发 增 是全 面建设 小康 社 会 的重 大任务 ” 统筹 城 乡经济社 会发展 , 。 建设现 代农 业 , 发展农 村经 济 , 增加农 民收 入 , 解决“ 是 三农 ” 问题 , 实现 九亿农 民奔 小康的核 心 问题 。树 立和 落 实科 学的发展 观 , 筹城 乡经 济社 会发展 , 统 关键 是要 建立 城 乡一 体化 的协 调发 展 机制 , 决长 期制 解
约 经济社 会发 展 的城 乡二元 结构 问题 。 文在把 握城 乡统 筹的基 本 内涵 、 大意义的基 础 上 , 本 重 明确 了“ 以农 民增收 为 中心任 务 , 工 业化 、 城镇 化 为根 本途 径 , 市场机 制 为基 本 手段 , 党和政府 为统 筹主体 ” 发展 思路 , 出了业、 社会 保 障 、 行政 管理 等五 大体 系的 对策 建议 关键 词 : 乡统筹 协 调发 展 内涵 发展 思路 对 策建议 城

( ) 筹 城 乡发展 的 原 则 一 统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提出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旨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对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就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生活水平。

同时,要注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提高劳动者的待遇和福利,营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创新驱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创新驱动,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源泉,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提供更多科研经费和政策支持,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和政策支持,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推动技术的转化和应用。

三、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强调绿色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保护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政府应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推动工业生产的绿色转型,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同时,要加强生态保护,加大对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建设力度,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可持续发展。

四、城乡统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城乡统筹,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目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要加强城市建设和规划,提高城市化水平,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

坚持统筹兼顾 促进和谐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 促进和谐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和谐发展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坚持统筹兼顾是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路径。

统筹兼顾的理念强调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只追求某一方面的利益,而是要注重各方面的平衡和协调,使各种利益在统一发展中共同实现。

只有在坚持统筹兼顾的基础上,才能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首先,坚持统筹兼顾能够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经济发展中,只有统筹考虑市场需求、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社会的协调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关注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并在政策制定和社会管理中给予他们适当的关怀和支持。

只有通过统筹兼顾,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

其次,坚持统筹兼顾能够促进城乡的统一发展。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城市的快速发展往往伴随着农村地区的相对落后,这种发展模式使城乡之间的差距日益加大。

为了推动城乡的统一发展,就需要在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上做好统筹兼顾。

比如,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只有通过统筹兼顾,才能促进城乡发展的平衡和协调,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

再次,坚持统筹兼顾能够促进不同群体的共同发展。

现代社会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群体,如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等。

在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偏袒某一群体,而是要关注各个群体的利益和需求。

通过制定公平合理的政策,给予弱势群体适当的关爱和支持,消除各种不平等现象,从而促进不同群体的共同发展。

只有通过统筹兼顾,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坚持统筹兼顾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统筹兼顾,能够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推动城乡的统一发展,促进不同群体的共同发展。

只有以这种方式来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坚持统筹兼顾是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原则,其意义和影响深远。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下面是一些思路和举措可以用来实现这个目标:1.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交通、通信、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差距。

同时,注重发展农村公共设施,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2.推动农业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科技支持和农村金融服务等手段,推动农业向高效、可持续、现代化方向发展。

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3.促进人才流动和交流:建立健全城乡劳动力市场,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吸引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

加强城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农村人才素质。

4.加强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能够更加灵活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

5.加强城乡规划和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市和农村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布局,避免城市过度扩张和农村空心化。

加强城乡规划和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城乡规划管理水平。

6.促进文化、教育和信息交流:加强城乡文化交流,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升农民文化素质。

推动数字化农业和信息技术在农村的广泛应用,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7.支持农村产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就业增长。

8.强化政府协调和管理: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合力。

建立健全多级政府协同治理体系,推动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这些思路和举措可以在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实施,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重要的是要注重全面考虑城乡差距、资源禀赋、环境保护等因素,积极创新机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城乡发展日益不均衡,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

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是保障全体城乡居民共同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全体农民和城市居民共同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体制机制。

其目的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一、从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现在社会保障体系偏重于城市,城市居民享受着各种社会保障福利,而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机构并不完善,农民的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依然存在很大不足。

因此,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将是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的重点之一。

通过加强财政投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保险和救助等的资金比例,构建农民健康保险和养老保险体系,建立全国性、统一参保的农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提高农民社会保障保险待遇,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二、从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的薄弱是滞碍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原因。

如何提供高质量、多样化、可及性强的公共服务设施,已成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

因此,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是实现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的首要任务。

政府应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增加资金投入,营造宽松环境,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公共服务设施领域。

同时,建立智库,推出专项政策,注重需求导向和供给侧改革,努力构建现代、完善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三、从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面当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且留给农民的产权保护不足。

因此,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建立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的关键所在。

一个有效的途径是积极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打破农民土地难以流转造成的经营效率低和投入效益不高的困局。

政府应该注重农民经济合作社的发展,推动农业领域多元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保障农民收入提高。

同时,加强全社会居民收入分配政策上的协调,确保城乡居民的基础收入一致,并定期调整调节、增加税源,保障中小收入者的收入增长。

城乡统筹发展的措施

城乡统筹发展的措施

城乡统筹发展的措施引言城乡统筹发展是指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协调、平衡和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

城乡统筹发展旨在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差距,促进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为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探讨城乡统筹发展的措施,并分析它们对城乡发展的影响。

措施一:优化城乡规划优化城乡规划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第一步。

城乡规划包括城市规划和农村规划两方面。

在城市方面,可以通过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用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土地浪费。

在农村方面,可以通过划定农村建设用地和农田保护红线,保护农田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此外,还可以合理规划城乡交通网络,提高交通便捷度,促进城乡交流和互动。

措施二: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

农村经济发展可以通过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加快农村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动力。

此外,可以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村人民生活条件。

措施三: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土地制度方面,可以通过推进土地承包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民土地财产权保护,提高土地的流转和集约利用。

此外,还可以完善农村土地收益权转化机制,让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

同时,要加强农村土地资源保护和管理,防止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和破坏。

措施四: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教育方面,可以建设和完善农村学校和农村教育设施,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在医疗方面,可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在社会保障方面,可以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供更多农村社会保障服务。

在文化方面,可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结论城乡统筹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方式和途径首先,要加强城乡规划的统筹。

城乡规划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要制定全面的城乡规划,合理划定城乡边界,明确城乡功能区划,使城乡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保持一致。

同时,要加强城乡规划的协调机制,提高城乡规划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确保城乡规划的实施。

其次,要推进农村与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村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推动农村产权制度,确保农村土地有效供给,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农村新兴产业,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要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力和效益。

第三,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城乡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是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瓶颈之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公共设施网络,提高农村道路、供水、用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

同时,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增加城市吸引力,引导农民进城就业、创业。

第四,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是保障城乡居民权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完善城乡社会保险制度,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整合,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提高农村居民养老、医疗、失业、住房等方面的保障水平。

同时,要加强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第五,要加大对农村人才培养和教育资源投入。

农村人才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要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农村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农民素质提升。

此外,还要加强对农村青年、妇女、儿童等群体的培养和关注,提供更多的教育、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

最后,要加强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加强城市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空气、水质等环境质量。

在农村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同时,要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推动城乡生态建设。

坚持统筹兼顾 促进协调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 促进协调发展

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紧迫现实意义。

同时,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和持久的技术支撑,加快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格局,努力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把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有机统一起来,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必须坚持内外协调,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努力促进我国发展和各国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

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带来了经济总量的大幅度增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众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就业压力大,群众生活水平亟待提高,在经济腾飞的起步阶段,追求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每年保持一定经济总量的增加,有利于提供必要的就业岗位,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要看到,经济发展不仅应注重量的增加,更应注重的是结构改善、质量提高、效益增加,是质和量的统一。

研究表明,单纯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总量不能反映所付出的人力、财力、物力和环境的代价,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成果分配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如果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甚至不惜以盲目建设、资源的大量消耗、降低效益等为代价,换取经济总量的增加,是不可取的。

因此,必须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规划方案的城乡统筹与协同发展策略

规划方案的城乡统筹与协同发展策略

规划方案的城乡统筹与协同发展策略城乡统筹与协同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凸显,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难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城乡统筹规划的意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协同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城乡统筹规划的意义不言而喻。

城乡统筹规划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充分考虑城市与农村的相互关系和依赖性,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协同发展。

它的意义在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平衡,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城市与农村的互利共赢。

同时,城乡统筹规划还有助于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如农村劳动力外流、农村土地闲置等,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城乡统筹规划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城乡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一些地方,城市和农村规划往往是分开制定的,缺乏整体性和协同性。

其次,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

城市发展迅速,而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公共服务不均衡。

再次,城乡间的资源配置不合理。

城市过度依赖农村地区的资源,导致农村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

最后,城乡间的人口流动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导致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短缺,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城乡统筹协同发展策略。

首先,要加强城乡规划的整体性和协同性。

在制定城市和农村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城乡的相互关系和依赖性,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其次,要推动城乡发展的均衡和充分。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同时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服务能力。

再次,要优化城乡间的资源配置。

合理利用农村地区的资源,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减少对农村资源的过度消耗。

最后,要加强城乡间的人口流动管理。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建议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建议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建议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乡发展差距和区域协调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并实现区域协调,以下是几点建议。

一、加强政策引导和规划协调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明确的政策引导和整体规划,以调动各方积极性。

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出台相应政策,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并加强与地方的沟通与协商,共同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在规划中要合理划定城市扩张的范围,确保农村经济和农民利益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以弥补城乡发展差距。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修建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支持和保障,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三、推进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升级农业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环节,需要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推进农业产业升级。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和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农民转移就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旅游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

四、促进人才流动和人力资源开发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促进人才流动和人力资源开发。

政府要采取措施,吸引和鼓励高素质人才到农村工作和创业,支持农民就业,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升农民的就业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养和引导,推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

五、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府要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同时,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和水资源管理,保护好农田和水资源,实现农业生态化发展。

另外,要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鼓励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六、加强组织领导和社会参与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社会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

我省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解决“三农”问题为出发点,以县域经济为抓手,大力推进“三个转变”,加快工业化,推进城镇化,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为此,必须把握以下原则: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任务;坚持以工业化、城镇化为根本途径;坚持以市场机制为基本手段;坚持以党和政府为统筹主体。

统筹城乡发展不仅需要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路,更需要构建新的制度框架。

具体讲,重点要构建“五个体系”。

一要构建适度倾斜的收入分配体系;二要构建联动互促的产业发展体系;三要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体系;四要构建公正平等的社会保障体系;五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体系。

——选自省委副书记陶武先在研究班上的讲稿《坚持城乡统筹促进协调发展》牟绪珩(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统筹城乡发展要解决现实问题。

一是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同时对土地征用制度进行改革,保护农民的权益。

二是重视解决负担不公的问题,减少城乡差别,维护社会公平。

三是重视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认真清理拖欠农民工资,加强生产安全保护。

四是县域经济要重视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撑,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体,对这些企业要给予更多重视和政策上的扶持。

杜光辉(南充市市长):统筹城乡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南充市70%以上人口是农民,“三农”问题不解决,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要受影响。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要大力构建县域经济的产业支撑体系,认真研究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推进农村劳务开发,要在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多元推进,实现城乡互动。

吴果行(省交通厅厅长):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结合我们自身的工作,交通厅将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增加农村公路的投入,2004年拟增加到5.25亿元,是2002年的10倍;二是继续做好“绿色通道”的工作,让农副产品免费快捷通行;三是拟在2004年补助农村建设小码头320个;四是新建农村车站241个;五是拟对边远乡村班车进行扶持,新增通乡班车120个,新增通村班车1668个。

谢维勤(省财政厅副厅长):统筹城乡发展要深化农村发展,今年中央出台许多改革措施,对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民增收有重要意义。

当前一是要落实好粮食直补的政策,二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要尽快把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得到实惠。

黄忠鑫(省供销社主任):当前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就农业讲农业,而是要从城乡结合上创新发展思路。

要发展小城镇,推进工业化,促进城市经济拉动农村发展;农业生产要逐步走专业化,规模化路子,发展带状经济、块状经济;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龙头企业,带领千家万户农民闯市场。

张胜明(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要把食品工业作为城乡经济共同的支撑点和结合点,加快食品工业发展。

建议恢复省政府饮料食品领导小组,加大政策扶持和招商引资力度,使食品工业成为一大优势产业,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统筹区域经济建设全面小康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不同区域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之间互补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形成合理分工和有序竞争的合力,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我们统筹区域发展,要抓住三个环节。

一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二是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合理规划区域布局;三是必须切实加强宏观调控,既要保持比较发达的地区快速发展的势头,又要扶持发展滞后地区加快发展。

在具体路径选择上,要大力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搞好人力资源开发,培育壮大区域发展中心,注重县域经济发展,加大区域开放合作力度。

——选自省委副书记、副省长蒋巨峰在研究班上的讲稿《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杨安明(巴中市委书记):实现巴中经济可持续发展,一要整合资源:针对“老少边穷”现状,坚持区域发展;打开门户,积极建设秦巴协作区;确立抓手,大力发展城镇办企业、绿化经济、旅游经济三大经济。

二要整合力量:抓民办职教,提高劳动力素质;引进人才,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优秀管理者,解决带头人的问题。

三要解决突出问题:如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老区工作难度大等问题,要认真思考、深入探讨、学习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大力促进巴中的经济发展。

于伟(乐山市委书记):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县产业结构趋同,毫无突出的特色和优势。

如何发展区域经济一直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就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姜保山(省民政厅厅长):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实事求是,突出地方特点,注意保持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在社会保障、社会发展等方面要加大政府投入。

单晨光(省地税局局长):区域发展面临很多实际问题,区域发展的核心是市场,市场的核心是资本,受趋利原则的影响,资本都向利润高的地方流动。

因此,区域发展关键是找准自己的特点、特色,利用自己的优势,加快发展。

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的关系。

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

人口数量多,人均资源偏低,仍然是我省基本省情;人多耕地少是我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最突出的矛盾;自然资源分布不协调和不合理利用,加剧了我省人与资源的矛盾;生态环境脆弱,人与环境矛盾依然尖锐;环境污染的问题仍较严重,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

从我省目前省情出发,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为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生态建设;必须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工作,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选自副省长陈文光在研究班上的讲稿《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杨国安(省科技厅厅长):现在有的地方只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而不注重控制人口、不注意保护自然和环境。

现在很多问题属世界性的问题,如大气污染、冰川雪线上升等,需要世界各国引起重视,加以解决。

作为科技工作者来说,我们既要为经济建设和发展服务,更要为社会发展服务,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寻求新的能源替代品,保护好自然,保护好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王在银(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要把发展经济、控制人口增长率、保护环境、资源合理配置一起抓,统筹协调发展。

人口增长率不能有效控制,人均GDP也难以增长提高。

在新时期,应继续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

要从人口安全的高度,以人为本,依法办事,改进工作方法,改善计划生育工作条件。

从人口素质、人口老龄化、人口就业、出生人口性别比和防治性病、艾滋病等问题方面加强研究探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李向志(达州市市长):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我们欠发达地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达州首先有个发展不足的问题,与省内很多地方比,是落后态势。

要按照“五个统筹”,做到科学发展,面临很多问题。

要做到合理开发,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首先要求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实事,我们也希望对欠发达地区要分类指导,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扶持、支持力度。

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为发展提供新动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我省比较优势,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加入世贸组织新形势,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不拘泥某种模式,坚持“适应就是最好的”、“没有模式就是模式”的理念,把大开发与大开放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抓住入世、西部大开发和国外资本及沿海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主动出击,加强与国内外的全面交流与合作。

在工作中,要注重抓好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

一是抓好扩大内需与增加外需的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努力扩大国内外需求;二是抓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结合,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三是抓好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的结合,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四是抓好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的结合,加强我省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选自副省长黄小祥在研究班上的讲稿《关于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葛红林(成都市市长):结合成都实际,我们感到对外开放不够,表现为国际化、市场化不够,成都与杭州、南昌比差距就较大。

我们不能跟西部城市比,要和发达地区比。

因此,我们在内部要经常讲差距,这样才有紧迫感。

政府部门不能单纯讲GDP,而要更注重财政收入、经济质量。

成都市通过引进INTEL公司的实践,对于我们树立政府形象、推进转变观念、适应国际规则、锻炼队伍,提高服务和竞争水平,都是一种考验和提升。

唐利民(省招商局局长):要通过制定目标,明确责任,认真考核,注重实效,建立激励机制,增强执行力,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四川产业门类齐全,应完善各项政策,使之配套,以进一步促进跨地区、跨行业的合作,以最低的成本,取得最佳的效益。

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在改善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企业在市场中主体作用。

王宋达(省侨联主席):扩大对外开放要进行科学规划,确定重点,明确方向,提出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工作重点。

为了帮助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带动我省优势产业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建议举办培训班,邀请境外人士来川讲课,增强企业走出去的信心。

秦琳(省对外友协会长):在对外开放中,对外友协将发挥行业优势,积极走出去、引进来,搞好劳务输出和智力引进;建立中介组织为外资、外商了解四川,适应中国市场提供服务;积极主动为四川企业开辟国外市场牵线搭桥,为四川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既是一个系统的战略目标,又是一个有序的发展进程。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用新的发展理念调整经济社会关系,用全新的机制整合经济社会资源,用改革开放的方法解决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用统一的规划引导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用配套的政策法规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用雄厚的产业基础支撑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要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夯实发展基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抓住发展重点,解决好社会发展滞后的突出问题;突破发展难点,解决好影响社会稳定的迫切问题;把握发展关键,强化政府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增强发展动力,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