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检验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砂石试验作业指导书

砂石试验作业指导书

砂石试验作业指导书1000字砂石试验是土工学中的一个基本实验,其目的是测定砂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为您提供砂石试验的作业指导书,帮助您了解砂石试验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步骤。

一、试验设备和材料1. 滤网分析器:分为8个不同孔径的筛网,分别编号从18至200号。

采用滤网分析器是因为砂石粒度分布直接影响工程设计及施工效果,通过筛选可以确定砂石的颗粒大小范围。

2. 毛管压汞仪:用于测定砂石的孔隙率和渗透性,毛管压汞仪精度高,测定过程简单且快速。

3. 石头试验机:用于测定石头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质,用于评估石头的强度和稳定性。

4. 其他材料:砂石样品、试验水、石灰等试验辅助材料。

二、试验方法和操作步骤1. 砂石的粒度分布测定将砂石样品按重量比例放入滤网分析器,并进行振动筛分,筛出不同的粒度级别。

然后称量每个筛网中筛出的砂石重量,并计算各筛网的筛分率和累计筛分率。

通过计算得到粒度分布曲线,以此评估砂石的工程特性。

2. 砂石的孔隙率测定将砂石样品放入毛管压汞仪中,加入试验水并施以压力。

当试验水通过砂石样品的孔隙时,毛管压汞仪记录下压力值并计算孔隙率。

该指标能够反映砂石内部的孔隙结构,以此评估其渗透性和排水能力。

3. 石头的抗压强度测定将石头样品放入石头试验机中,施以垂直于石头方向的压力,并记录下石头破坏时的压力值。

通过将样品重复压缩多次,计算出石头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质。

石头的抗压强度大小是评估其力学性能的重要参数,可以为石材的选用和设计提供依据。

4. 报告撰写和分析根据试验得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撰写砂石试验报告。

该报告应包括试验目的、设备和材料、试验方法和操作步骤、试验结果和分析,以及结论和建议等方面的内容。

根据分析报告,对砂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工程特性参数进行评价和分析,以此为砂石的选用和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以上是砂石试验的操作步骤和方法,通过实测数据和分析,评估砂石的工程特性,以此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砂子实验作业指导书

砂子实验作业指导书
⑵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
指导书编号
操作者
实验员
页数
2/6
序号
项目
内容
5
试验方法
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公称直径为5.00mm的方孔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10min;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由大到小的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至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是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只筛,并和下一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依次进行,直至所有的筛全部筛完为止(当试样含泥量超过5%时,应先将试样水洗,然后烘干至恒重,再进行筛分;无摇筛机时,可改用手筛)
⑷倒出容量瓶中的水和试样将瓶的内外壁洗净,再向瓶内加入与上部水温相差不超过2℃的冷开水,至瓶颈刻度线,塞紧瓶塞,擦干容量瓶外壁水分秤质量(m2)
⑸在砂的表观密度试验过程中应测量并控制水的温度,试验的各项称量可在5-25℃的温度范围内进行。从试样加水静止的最后2h起直至试验结束其温度差不超过2℃
⑹表观密度计算,精确至10kg/m3
⑶砂的含泥量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ωc=(m0–m1)/ m0x 100
式中ωc—砂的含泥量(%);
m0—试验前的烘干试样质量(g)
m1—试验后的烘干试样质量(g)
以两个试样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当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5%时,应重新取试样进行试验
指导书编号
操作者
实验员
页数
5/6
序号
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砂。当采用Ⅰ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当采用Ⅲ区砂时,应适当降低砂率
指导书编号
操作者
实验员
页数
序号
项目
内容
6

砂石试验作业指导书

砂石试验作业指导书

砂石试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范实验室试验人员对砂、石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试验的标准化操作方法。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对砼及制品中用砂、石的质量检验。

3编制依据3.1 GB/T14684-2001《建筑用砂》3.2 GB/T14685-2001《建筑用碎石、卵石》3.3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4 试验条件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5℃~30℃。

5 项目概述5.1.1天然砂----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粒径在5mm以下的岩石颗粒。

5.1.2含泥量-----粒径小于80µm颗粒的含量。

5.1.3泥块含量-----砂中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µm颗粒的含量;粗骨料中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mm的颗粒含量。

5.1.4坚固性----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5.1.5轻物质----砂中相对密度小于2000kg/m3的物质。

• 5.1.6碱活性集料----能与水泥或混凝土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的集料。

5.1.7表观密度-----集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5.1.8紧密密度-----集料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

5.1.9堆积密度-----集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5.2.1卵石:也称砾石指岩石风化破碎后,•在湖、海、河等天然水域中形成和堆积的,粒径大于5mm的岩石碎块,外形浑圆少凌角。

5.2.2碎石:指岩体爆破后经人工破碎或卵石经人工破碎筛分而成的粒径大于5mm的岩石碎块。

5.2.3针状颗粒:指石子的颗粒长度大于平均粒径的2.4倍。

5.2.4片状颗粒:指石子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的0.4倍。

5.2.5含泥量:指粒径小于80µm的岩屑,淤泥与粒土的总和。

5.2.6泥块含量:指水浸后粒径大于2.5mm的块状粒土。

5.2.7坚固性:指石子自然风化和其它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砂石干密实度含水量含泥量测量测定作业指导书

砂石干密实度含水量含泥量测量测定作业指导书

砂(石)干密实度、含水量、含泥量测量测定作业指导书YLCS—ZW—19—A[操作步骤]一、砂(石)干密度的测定用火炉或电炉炒干样品。

取烘(炒)干的试样五份,用平锹或铁勺将试样徐徐装入容量筒内,使筒口上部试样呈锥体状,用板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后称量,并按下式计算砂(石)子的干密度ρ1=g2-g1/V式中:g2—砂(石)样和容量筒的总重量(kg);g2—砂(石)样重量(kg)V—容量筒的容积(L)石子容量规格按表1选取。

以3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每次试验要另取试样。

石子粒径与容量筒规格表1二、砂(石)含水率试验(炒干法)向干净炒盘中加入试样(砂子为500g,石子按表2规定),置于电炉(或火炉)上,用小铲不断地翻拌,至试样表面全部干燥后,切断电流,再继续翻拌1分钟,待冷却后称量试样与炒盘的重量,并按下式计算其含水率W:W=g2-g1/g3-g1×100%式中g1—容器的重量;g2—湿试样与容器的重量g3—干试样与容器的重量。

石子含水率试样重量三、砂(石)含水率试验(浸泡法)(一)、仪器天平—最大称量1kg,微量0.5g;量筒—容量1000ml(二)、准备工作对同一产地、同一规格的砂子,事先测定其比重,操作方法如下:取砂(石)样约10kg,混合均匀,用四分法选出其中两份,每份约重1kg;将其中一份砂(石)样,按常规方法用烘箱测定其含水率p,与此同时,将另一份砂(石)样准确称重1000g,投入已装有500ml水的量筒中,读出其总体积V(ml):按下式计算砂的比重ρQ=1000/v-p(1500-v)-500以上试验须重复2—3次,取平均值。

(三)、含水率的现场测定。

在量筒中先装入500ml清水,再准确称取砂样1000g,投入量筒,读出其总体积V(ml),按下式计算含水率Q:Q=p o(v-500)-1000/p o(1500-v)×100%四、砂(石)含泥量试验(干法)将烘(炒)干的砂(石)样(砂子为500g,石子为5000g)置于金属筒中,注入清水至高出砂(石)面20cm,浸泡2h,用搅拌棒拌匀。

建筑用砂、石质量检验作业指导

建筑用砂、石质量检验作业指导

1、技术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201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砂浆、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3、抽样方法和数量每验收批取样方法,3.1从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应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石子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3.2从皮带运输机上取样时,应在皮带运输机机尾的出料处用接料器定时抽取砂4份,石子8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3.3从火车、汽车、货船上取样时,应从不同部位和深度抽取大致相等的砂8份,石子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除筛分析外,当其余检验项目存在不合格时,应加倍取样进行复验,当复验仍有一项不满足标准时,应按不合格品处理。

4、仪器设备与环境条件天平、摇筛机、试验筛、烘箱(105±5)℃、浅盘、标准筛、磅秤、温度计、直尺、容量筒、漏斗、吹风机、玻璃棒、软硬毛刷、干燥器、铝制料勺、虹吸管等。

5、(砂质量检测的试验方法)5.1颗粒级配(筛分析)——砂5.1.1 仪器设备a)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10.0mm、5.0mm、2.50mm、1.25mm、630μm、315μm、160μm的方孔筛各一只,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筛框直径300mm或200mm;b)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c)摇筛机;d)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e)浅盘、硬、软毛刷等。

5.1.2 用于筛分析的试样,其颗粒的公称粒径不应大于10.0mm.试验前应先将来样通过公称直径10.0mm的方孔筛,并计算筛余。

称取经缩分后样品不少于550g两份;分别装入两个浅盘,在(105±5)℃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冷却至室温备用。

5.1.3 称取试样500g(特细砂可称取250g),精确至1g,将试样倒入按孔大小从上到下组分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砂检验作业指导书

砂检验作业指导书

砂检验作业指导书本作业指导书依据JGJ52—2006编制。

适合本公司对砂子的常检项目。

一、验收批本公司以汽车运输进厂,故以同产地、同规格和同一进场1000t为验收批,不足亦按一批论。

每批砂检验其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

对于禁止使用海砂。

二、取样1、在堆料上取样,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共8份,石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2、除筛分析外,若其余检验项目存在不合格时,应重新取样。

对不合格项,进行加倍复验。

当复验任何一项不满足标准要求时,按不合格品处理。

3、每一试验项目所需砂的最少取样数量见下表须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样品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也可用同一组样品进行多项不同的试验。

4、每组样品应妥善包装,以避免细集料散失及遭受污染,并应附有卡片标明样品名称、取样的时间、产地、规格、样品所代表的验收批的重量或体积数、要求检验的项目及取样方法等。

三、样品的缩分砂采用人工四分法缩分:将所取每组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

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至相等的四份,取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需的量为止。

砂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及含水率检验所用的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

四、砂的筛分析试验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普通混凝土用砂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

1、仪器1.1、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 10.0mm、5.0mm、2.50mm、1.25mm、630um、315 um、160 um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筛框为300mm或200mm。

其产品质量要求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GB/T6003.1和《金属穿孔试验筛》GB/T6003.2的规定;1.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1.3、摇筛机;1.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1.5、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建筑砂作业指导书

建筑砂作业指导书
6.6.2结果计算及数据处理:
砂的含水率(标准法)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
式中: ——砂的含水率(%);
——容器质量(g);
——未烘干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总质量(g)。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7.在检测过程中发生异常现象时的处理办法:
首次检测超过标准要求时,应重新取样、重新试验。对异常数据应检查整个测试过程是否有不当之处,查明原因,重新对该值进行检测。
6.3.3紧密密度试验步骤:
取试样一份,分两层装入容量筒。装完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钢筋。将筒按住,左右交替颠击地面25下,然后再装入第二层;底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筋的方向应与第一层放方向垂直);两层装完并颠实后,加样直至试样超出容量筒筒口,然后用直尺将多余的试样沿筒口中心线向两个相反方向刮平,称其重量(m2)。
每组样品的所取试样不得少于每项试样所需砂的最少取样数量,每组样品应妥善包装,防止污染,并附样品编号。
5.2检测仪具检测前的检查:
5.2.1计量仪器是否在检定期内;
作业指导书
章节号
3.1
版本
2
3.1建筑用砂
页次
2/7
5.2.2电源是否接好;
5.2.3仪具是否符合要求运转正常。
5.3检测环境:
5.3.1室内通风、明亮、干净、整洁;
⑵计算累计筛余(该筛的分计筛余与筛孔大于该筛的各筛的分计筛余之和),精确至0.1%。
⑶根据各筛次试验累计筛余的平均值,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分布情况,精确至1%。
⑷砂的细度模数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01:
b.称取各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1g),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量和底盘中剩余量之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量相比,相差不得超过1%。

砂石检验作业指导书

砂石检验作业指导书

1.概述1.1为了确保砂石的检验工作能够准确、规范、高效的开展,特制定本细则。

1.2本细则规定的砂石性能检测包括:砂料筛分析及细度模数、砂料表观密度、砂料表观密度(李氏比重瓶法)、砂料含水率、砂料堆积密度、砂料紧密密度及空隙率、砂料含泥量、砂料泥块含量、砂料吸水率、砂料坚固性、砂料压碎指标、机制砂石粉含量(亚甲蓝实验MB值)、砂贝壳含量、卵石或碎石颗粒级配(筛分析)、卵石或碎石表观密度、卵石或碎石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及空隙率、卵石或碎石吸水率、卵石或碎石含水率、卵石或碎石含泥量、卵石或碎石泥块含量、卵石或碎石针片状颗粒含量、卵石或碎石压碎指标、岩石抗压强度、卵石或碎石坚固性。

1.3本细则规定了适用范围、试验方法及步骤。

2.依据2.1《建设用砂》GB/T14684-20112.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2.3《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3.适用范围3.1本细则适用于建设工程中天然砂、人工砂、混合砂和碎石、卵石(除水工建筑物)的基本性能检测。

4.砂试验方法及步骤4.1砂料筛分析、细度模数4.1.1试验步骤4.1.1.1按规定取样,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1.1.2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4.1.1.3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

4.1.1.4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试样在各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式(1)计算出的量,超过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处理。

G=A×d1/2/200 (1)式中:G——在一个筛上的筛余量,g;A——筛孔面积,mm2;D——筛孔尺寸,mm。

11-1砂、石常规检验作业指导书

11-1砂、石常规检验作业指导书

1.0来样验收、登记、编号:为了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具有代表性,每次试验都需有一定数量的取样;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小于下表所规定的取样数量;须作几项试验时,如能保证试样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的试验。

1.1每项试验所需最少取样数量:2.0筛分析试验:2.1试验目的:测定砂的颗粒级配及粗细程度,为设砼配合比时选择砂率作试验。

2.2仪器设备:2.2.1筛:包括孔径为10mm、5mm、2.5mm的园孔筛和孔径为1.25mm、0.6mm、0.315mm、0.16mm的方孔筛,以及筛底、筛盖各一只;2.2.2托盘天平:称量1kg,感量1g;2.2.3摇筛机;2.2.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

2.3试样制备:先将来样筛去大于10mm的颗粒,计算筛余百分率,然后在潮湿状态下拌匀,并缩分至每份不少于550g的试样两份,烘干至恒重后备用。

2.4试验步骤2.5结果计算:2.5.1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重量的百分率(至0.1%)。

2.5.2累计筛余百分率:该号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与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上的分计筛百分率之和(精确至0.1%)2.5.3按下列计算细度模数:(β2+β3+β4+β5+β6)-5β1υf= 100-β1式中:B1、B2、B3、B4、B5、B6分别为5、2.5、1.25、0.63、0.315、0.16各号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如两次试验所得的细度模数之差大于0.2,则应重新取样作试验。

根据0.63 mm筛上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确定该批砂或该试样属于哪一区的砂,根据细度模数确定该批砂或该试样属于粗、中、细砂中的哪种。

如细度模数小于1.5,则应按BJG19—56《特细砂混凝土配制及应用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试验;以筛分试验为例,试样为250g,还需增加一个孔径为0.08mm的筛,并按下式计算平均粒径:∑aD=1/230.171a390 +++a01.37a211a1式中:a0,a1,a2,a3分别为0.08、0.16、0.315、0.63,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a=a0+a1+a2+a33.0含泥量试验:3.1试验目的:确定砂中的含泥量,以确定其适宜配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范围。

作业指导书--砂子试验

作业指导书--砂子试验
V=g1-g2(2.8.4/2
式中V———容量筒的容积,L;
g1———容量筒及玻璃板总质量,kg;
g2———容量筒、玻璃板及水总质量,kg。
(3)孔隙率按公式(2.8.4/3)计算(准确至1%):
(2.8.4/3)
式中V0———空隙率,即砂样中空隙率体积占砂样总体积的百分率,%;
0———砂样的堆积密度,kg/m3;
(2.2.4/1)
式中 ————干砂表观密度,kg/m3;
G1————烘干砂质量,g;
G2————烘干砂样,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G3————水及容量瓶总质量,g。
(2)饱和面干砂表观密度按公式(2.2.4/2)计算(准确至10kg/m3):
黑龙江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第五分站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HHSL/SC-2009
黑龙江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第五分站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HHSL/SC-2009
第1版第0次修改
砂子检验作业指导书
第1页共14页
砂料的颗粒级配试验
1、目的及适用范围
本试验用于测定砂料颗粒级配,以评定砂料品质和进行施工质量控制。
2、仪器设备
(1)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2)筛:砂料标准筛一套,孔形为方孔,孔径(公称直径)为10mm、5mm、1.25mm、0.63mm、0.315mm、0.16mm,以及底盘和盖。
(4)漏斗:如图2.8.2所示。
(5)直尺、浅搪瓷盘等。
3、试验步骤
(1)用浅盘装砂样10kg,在温度105℃±5℃的烘箱中烘至质量恒定,取出并冷却至室温,分成大致相等两份备用。
注:试样烘干后如有结块,应在试验前先捏碎。
(2)称出空容量筒质量。

检砂作业指导书

检砂作业指导书
8、检砂好后,上平台检查着地平稳性,然后,将产品内外灰尘、木渣用气吹干净有搬运工交涂装。
9、作业结束,把工具放回工具柜,将作业场地清理干净,并填好《制程工序流程卡》。
二、质量/公差要求
1、产品无腐烂、虫孔、断裂、崩缺等现象,木颜色接近,木纹方向一致,含水率≤12%,浅颜色透木纹类产品变蓝、烤黑不用,深颜色半透明木纹类产品轻微变蓝、烤黑可用,但不能做正面。
制表:周芬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6.1、位差度:门与框架,门与门相邻表面的间隙偏差≤1mm;抽屉面与框架相邻面间的距离
6.2、分缝(内嵌式):
A、双合门:门与框架上下留缝3mm;门与框架左右留缝1-2mm;门与门中间留缝3-5mm。
B、单门:门与框架上下留缝3mm;上门铰的一边留缝1-2mm;开关的一边留缝3mm。
C、抽屉:抽屉头面与框架上下留缝3mm,下留缝1-2mm;抽屉头面与框架左右留缝2mm;抽屉
2、产品的结构符合图纸或标准样,角度正确,外形整体尺寸允许公差±5mm,表面处理符合客户要求。
3、榫结合处合缝严密,缝隙不超过0.2mm,面板接缝≤1mm,外溢胶水擦干净。
4、产品要牢固,无松动、脱落及漏钉、穿钉、组立破裂、碰划伤及断榫等现象。
5、产品着地平稳性≤2mm。
6、组立成品允许尺寸公差为:
11、修补要自然,不能有明显补痕。
12、深颜色半透明类、全覆盖涂饰类、涂饰哑光面之类,允许轻微少量划痕。
13雕刻花形端正,对称部位对称,立体感强;线槽的深度、宽度、弧度与标准样一致,要顺畅自然;铲平要平,不可有刀痕、崩缺,雕刻槽不能粗糙。
14、车木线要一致,凹凸台阶均匀,对称部位对称,车削线条清晰表面不得有崩缺、刀痕和砂痕现象。

砂石试验作业指导书

砂石试验作业指导书

砂石试验作业指导书编号:HM-ZY/JZ-02版本:A/0分发号:1适用范围适用于混凝土用天然砂、人工砂、混合砂和碎石、卵石的材料试验。

2试验前准备2.1材料2.1.1砂、石必须按《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规定取样、试验。

2.2试验设备2.2.1砂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10.0mm、5.0mm、2.5mm、1.25mm、630µm、315µm、160µm的方孔筛及筛底筛盖各一只,公称直径分别为1.25mm及80µm方孔筛各一只,筛框直径为300mm或200mm,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GB/T6003.1)和《金属穿孔板试验筛》(GB/T6003.2)的要求。

2.2.2石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100.0mm、80.0mm、63.0mm、50.0mm、40.0mm、31.5mm、25.0mm、20.0mm、16.0mm、10.0mm、5.00mm、2.50mm的方孔筛及筛底筛盖各一只,公称直径分别为1.25mm及80µm方孔筛各一只,筛框直径为300mm,质量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穿孔板试验筛》(GB/T6003.2)的要求。

2.2.3针状规准仪和片状规准仪或游标卡尺。

2.2.4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称量5000g,感量5g,称量20kg,感量2g。

2.2.5摇筛机: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规定。

2.2.6烘箱:温度控制范围(105±5℃)。

2.2.7浅盘和硬、软毛刷,10L瓷盘和水桶。

3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3.1工艺流程3.1.1砂的筛分析试验取样→缩分→烘干→过筛→称量→套筛排序→筛分→逐级称量→计算3.1.2砂的含水率(标准法)取样→称量→烘干→复称→计算3.1.3砂的含泥量试验(标准法)取样→缩分→烘干→称量→浸泡→套筛排序→筛洗→烘干→称量→计算3.1.4砂的泥块含量试验取样→缩分→烘干→过筛→称量→浸泡→筛洗→烘干→称量→计算3.1.5碎石或卵石的筛分析试验取样→缩分→烘干→称量→套筛排序→筛分→逐级称量→计算3.1.6碎石或卵石的含水率取样→称量→烘干→复称→计算3.1.7碎石或卵石的含泥量试验取样→缩分→烘干→称量→浸泡→套筛排序→筛洗→烘干→称量→计算3.1.8碎石或卵石的泥块含量试验取样→缩分→烘干→过筛→称量→浸泡→筛洗→烘干→称量→计算3.1.9碎石或卵石中针状和片状颗粒的总含量试验取样→缩分→称量→套筛排序→筛分→逐级逐粒鉴定→称量→计算3.2技术要求3.2.1砂、石必须按《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规定,进行人工四分法缩分取样、各项试验。

砂石试验作业指导书

砂石试验作业指导书

砂石试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规范实验室试验人员对砂、石检验的工作程序,实现试验的标准化操作方法。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实验室对砼及制品中用砂、石的质量检验。

3编制依据3.1 GB/T14684-2001《建筑用砂》3.2 GB/T14685-2001《建筑用碎石、卵石》3.3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4 试验条件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15℃~30℃。

5 项目概述5.1.1天然砂----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粒径在5mm以下的岩石颗粒。

5.1.2含泥量-----粒径小于80µm颗粒的含量。

5.1.3泥块含量-----砂中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µm颗粒的含量;粗骨料中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mm的颗粒含量。

5.1.4坚固性----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5.1.5轻物质----砂中相对密度小于2000kg/m3的物质。

• 5.1.6碱活性集料----能与水泥或混凝土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的集料。

5.1.7表观密度-----集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5.1.8紧密密度-----集料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

5.1.9堆积密度-----集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5.2.1卵石:也称砾石指岩石风化破碎后,•在湖、海、河等天然水域中形成和堆积的,粒径大于5mm的岩石碎块,外形浑圆少凌角。

5.2.2碎石:指岩体爆破后经人工破碎或卵石经人工破碎筛分而成的粒径大于5mm的岩石碎块。

5.2.3针状颗粒:指石子的颗粒长度大于平均粒径的2.4倍。

5.2.4片状颗粒:指石子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的0.4倍。

5.2.5含泥量:指粒径小于80µm的岩屑,淤泥与粒土的总和。

5.2.6泥块含量:指水浸后粒径大于2.5mm的块状粒土。

5.2.7坚固性:指石子自然风化和其它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砂石检验作业指导书

砂石检验作业指导书

砂石检验作业指导书————————————————————————————————作者:————————————————————————————————日期:1.概述1.1为了确保砂石的检验工作能够准确、规范、高效的开展,特制定本细则。

1.2本细则规定的砂石性能检测包括:砂料筛分析及细度模数、砂料表观密度、砂料表观密度(李氏比重瓶法)、砂料含水率、砂料堆积密度、砂料紧密密度及空隙率、砂料含泥量、砂料泥块含量、砂料吸水率、砂料坚固性、砂料压碎指标、机制砂石粉含量(亚甲蓝实验MB值)、砂贝壳含量、卵石或碎石颗粒级配(筛分析)、卵石或碎石表观密度、卵石或碎石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及空隙率、卵石或碎石吸水率、卵石或碎石含水率、卵石或碎石含泥量、卵石或碎石泥块含量、卵石或碎石针片状颗粒含量、卵石或碎石压碎指标、岩石抗压强度、卵石或碎石坚固性。

1.3本细则规定了适用范围、试验方法及步骤。

2.依据2.1《建设用砂》GB/T14684-20112.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2.3《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3.适用范围3.1本细则适用于建设工程中天然砂、人工砂、混合砂和碎石、卵石(除水工建筑物)的基本性能检测。

4.砂试验方法及步骤4.1砂料筛分析、细度模数4.1.1试验步骤4.1.1.1按规定取样,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1.1.2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4.1.1.3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

4.1.1.4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试样在各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式(1)计算出的量,超过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处理。

砂石骨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砂石骨料试验作业指导书

砂石骨料试验作业指导书1.目的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对砂石骨料的试验检验操作作出规定,以保证混凝土骨料物理性能检测成果的正确性。

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正确可靠的基本数据和为顾客提供正确有效的检验成果。

2.使用范围适用于本中心及派出试验室所有混凝土骨料物理性能的检验。

3.职责3.1试验室负责人负责混凝土骨料物理性能检验的试验条件控制,负责各项检验过程、质量记录和检验成果的检查、监督。

3.2试验室质量负责人负责混凝土骨料物理性能检验工作安排,负责检验数据的校核和编写检验报告。

3.3试验室试验人员负责对检验样品进行检验、试验操作、填写原始记录、计算检验结果和整理检验成果,进行自检和互检并负责样品的留样和封存。

4.作业程序4.1批量4.1.1每批砂石骨料供货单位应提供产品合格证或质量检验报告。

用户单位应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验收。

用大型工具运输时,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

用小型工具运输时,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

不足上述数量者为一批论。

4.1.2每批砂至少应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和泥块含量检验。

如为海砂,还应检验其氯离子含量。

对重要工程或特殊工程应根据工程要求,增加检验项目。

如对其它指标的合格性有怀疑时,应予以检验。

每批卵石和碎石至少应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及针、片状颗粒含量检验。

对重要工程或特殊工程应根据工程要求增加检验项目。

如对其它指标的合格性有怀疑时,应予以检验。

如对其它指标的合格性有怀疑时,应予以检验。

每批砂石骨料当质量比较稳定、进料量又较大时,可定期检验。

4.1.3砂石骨料在运输时、装卸和堆放过程中,应防止离析和混入杂质,并应按产地、种类和规格分别堆放。

卵石和碎石堆放不宜超过5m,但对单粒级或最大粒径不超过20mm的连续粒级,堆放高度可以增加到10mm。

4.2取样4.2.1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

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得砂共8份,组成一个样品、卵石和碎石15份(再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五大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个样品。

砂检验作业指导书

砂检验作业指导书

砂检验作业指导书本作业指导书依据JGJ52—2006编制。

适合本公司对砂子的常检项目。

一、验收批本公司以汽车运输进厂,故以同产地、同规格和同一进场1000t为验收批,不足亦按一批论。

每批砂检验其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

对于禁止使用海砂。

二、取样1、在堆料上取样,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共8份,石16份组成各自一组样品。

2、除筛分析外,若其余检验项目存在不合格时,应重新取样。

对不合格项,进行加倍复验。

当复验任何一项不满足标准要求时,按不合格品处理。

3、每一试验项目所需砂的最少取样数量见下表须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样品经一项试验后不致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也可用同一组样品进行多项不同的试验。

4、每组样品应妥善包装,以避免细集料散失及遭受污染,并应附有卡片标明样品名称、取样的时间、产地、规格、样品所代表的验收批的重量或体积数、要求检验的项目及取样方法等。

三、样品的缩分砂采用人工四分法缩分:将所取每组样品置于平板上,在潮湿状态下拌和均匀,并堆成厚度约为20mm的“圆饼”。

然后沿互相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圆饼”分至相等的四份,取对角的两份重新拌匀,再堆成“圆饼”。

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需的量为止。

砂的堆积密度和紧密密度及含水率检验所用的试样可不经缩分,在拌匀后直接进行试验。

四、砂的筛分析试验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普通混凝土用砂的颗粒级配及细度模数。

1、仪器1.1、试验筛——公称直径分别为 10.0mm、5.0mm、2.50mm、1.25mm、630um、315 um、160 um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筛框为300mm或200mm。

其产品质量要求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金属丝编织网试验筛》GB/T6003.1和《金属穿孔试验筛》GB/T6003.2的规定;1.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1.3、摇筛机;1.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1.5、浅盘和硬、软毛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砂石检验作业指导书1.概述1.1为了确保砂石的检验工作能够准确、规范、高效的开展,特制定本细则。

1.2本细则规定的砂石性能检测包括:砂料筛分析及细度模数、砂料表观密度、砂料表观密度(李氏比重瓶法)、砂料含水率、砂料堆积密度、砂料紧密密度及空隙率、砂料含泥量、砂料泥块含量、砂料吸水率、砂料坚固性、砂料压碎指标、机制砂石粉含量(亚甲蓝实验MB值)、砂贝壳含量、卵石或碎石颗粒级配(筛分析)、卵石或碎石表观密度、卵石或碎石堆积密度、紧密密度及空隙率、卵石或碎石吸水率、卵石或碎石含水率、卵石或碎石含泥量、卵石或碎石泥块含量、卵石或碎石针片状颗粒含量、卵石或碎石压碎指标、岩石抗压强度、卵石或碎石坚固性。

1.3本细则规定了适用范围、试验方法及步骤。

2.依据2.1《建设用砂》GB/T14684-20112.2《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2.3《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3.适用范围3.1本细则适用于建设工程中天然砂、人工砂、混合砂和碎石、卵石(除水工建筑物)的基本性能检测。

4.砂试验方法及步骤4.1砂料筛分析、细度模数4.1.1试验步骤4.1.1.1按规定取样,筛除大于9.50mm的颗粒,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1.1.2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1g。

将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筛底)上,然后进行筛分。

4.1.1.3将套筛置于摇筛机上,摇10min;取下套筛,按筛孔大小顺序再逐个用手筛,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0.1%为止。

4.1.1.4称出各号筛的筛余量,精确至1g,试样在各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按式(1)计算出的量,超过时应按下列方法之一处理。

G=A×d1/2/200 (1)式中:G——在一个筛上的筛余量,g;A——筛孔面积,mm2;文件控制编号实施日期共16页第3页精确至1g。

4.2.3倒出瓶内水和试样,洗净容量瓶,再向容量瓶内注入水至500 mL刻度处,塞紧瓶塞,擦干瓶外水分,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4.2.4结果计算与评定砂的表观密度按式(3)计算,精确至10kg/m3:ρ={M0/(M0+M2-M1)-αt}×ρ水(3)式中:ρ——表观密度,kg/m3;ρ水——1000,kg/m3;M0——烘干试样的质量,g;M1——试样,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M]——水及容量瓶的总质量,g;αt——考虑称量时的水温对水相对密度影响的修正系数。

4.2.5表观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如两次试验结果之差大于20kg/m3,须重新试验。

4.3砂料含水率(标准法)4.3.1由密封的样品中取各重约500g的试样两份,分别放入已知质量的干燥容器(m1)中称重,记下每盘试样与容器的总重(m2)。

将容器连同试样放入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称量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m3)。

4.3.2砂的含水率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ωwc = (m2 - m3)/ (m3 - m1)x 100式中ωwc—砂的含水率,%;m1—容器质量,g;m2—未烘干的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g;m3—烘干后的试样与容器的总质量,g;以上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4.4砂料堆积密度、砂料紧密密度及空隙率4.4.1按规定取样,用搪瓷盘取试样约1L,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4.75mm的颗粒,分为大至相等两份备用。

4.4.2松散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用漏斗或料勺将试样从容量筒中心上方50mm处徐徐倒入,让试样以自由落体落下,当容量筒上部试样呈堆体,且容量筒四周溢满时,即停止加料。

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试验过程应防止触动容量筒),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4.4.3紧密堆积密度:取试样一份分两次装入容量筒,装完第一层后,在筒底垫放一根直径为10mm的圆钢,将筒按住,左右交替击地面各25次。

然后装入第二层,第二层装满后用同样方法颠实(但筒底所垫钢棒的方向与第一层时的方向垂直)后,再加试样直至超过筒口,然后用直尺沿筒口中心线向两边刮平,称出试样和容量筒总质量,精确至1g。

4.4.4砂的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按式(4)计算,精确至10kg/m3:ρ1= (m2- m1)/V×1000 (4)式中:ρ1——松散或紧密堆积密度,kg/m3;m2——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kg;m1——容量筒质量,kg;V——容量筒的容积,L。

4.4.5空隙率按式(5)计算,精确至1%:V l=(1-ρl/ρ)×100% (5)V c=(1-ρc/ρ)×100% (5)式中:V l——堆积密度空隙率,%;V c——紧密密度空隙率,%;ρl——堆积密度,kg/m3;ρc——紧密密度,kg/m3;ρ——试样的表观密度,kg/m3。

4.4.6堆积密度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0kg/m3;空隙率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4.4.7容量筒的校准方法将室温为(20±2)℃的饮用水装满容量筒,用一玻璃板沿筒口推移,使其紧贴水面。

擦干筒外壁水分,然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1g。

容量筒容积按式(6)计算,精确至1mL:V= m′1- m′2(6)式中:V——容量筒容积,mL;m′1——容量筒、玻璃板和水的总质量,g;m′2——容量筒和玻璃板质量,g。

4.5砂料含泥量4.5.1仪器设备:鼓风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5±5)℃;天平:称量1000g,感量0.1g;方孔筛:孔径为75μm、及1.18mm的筛各一只;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搪瓷盘毛刷等。

4.5.2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5.3称取试样5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面约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h,然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使尘屑、淤泥和粘土与砂粒分离,把浑水缓缓倒入1.18mm及75μm的套筛上(1.18mm筛放在75μm 筛上面),滤去小于75μm的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过程中应小心防止砂粒流失。

4.5.4再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4.5.5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75μ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μm的颗粒,然后将两只筛的筛余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倒入搪瓷盘,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0.1g。

4.5.6结果计算与评定a)含泥量按式(7)计算,精确至0.1%:εc=(m0-m1)/ m0×100% (7)式中:εc——含泥量,%;m0——试验前烘干试样的质量,g;m1——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含泥量取两个试样的试验结果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4.6砂料泥块含量4.6.1按规定取样,并将试样缩分至约5000g,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小于1.18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

4.6.2称取试样200g,精确至0.1g。

将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面约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浸泡24h。

然后用手在水中碾碎泥块,再把试样放在600μm筛上,用水淘洗,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

4.6.3保留下来的试样小心地从筛中取出,装入浅盘后,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称出其质量,精确至0.1g。

4.6.4结果计算与评定4.6.4.1泥块含量按式(8)计算,精确至0.1%:Q b=(G1-G2)/ G1×100 (8)式中:Q b——泥块含量,%;G1——1.18mm筛筛余试样的质量,g;G2——试验后烘干试样的质量,g;4.6.4.2泥块含量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

4.7砂料吸水率4.7.1饱和面干试样的制备,是将样品在潮湿状态下用四分法缩分至1000g,拌匀后分成两份,分别装入浅盘或其它合适的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出试样表面20mm左右(水温控制在20℃±5℃)。

用玻璃棒连续搅拌5min,以排除气泡。

静置24h以后,细心地倒去试样上的水,并用吸管吸去余水。

再将试样在盘中摊开,用手提吹风机缓缓吹入暖风,并不断翻拌试样,使砂表面的水分在各部位均匀蒸发。

然后将试样松散地一次装满饱和面干试模中,捣25次(捣棒端面距试样表面不超过10mm,任其自由落下),捣完后,留下的空隙不用再装满,从垂直方向徐徐提起试模。

试样呈JGJ52-2006标准中图6.4.3(b),如不符合JGJ52-2006要求,调整到要求为止。

)烧杯中,于温度为(105±5)℃4.7.2立即称取饱和面干试样500克,放入已知质量(m1的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取干样与烧杯的总质量(m2)。

4.7.3吸水率(ωwa)应按下式计算,精确至0.1%:ωwa=[500-(m2-m1)]/(m2-m1)×100%4.7.4以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值,当两次结果之差大于0.2%时,应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4.8砂料坚固性4.8.1配制试验溶液:在1000mL蒸馏水中(温度30~50℃)加入无水硫酸钠300~350g,边加入边用玻璃捧搅拌使溶液饱和,冷却至20~25℃,保持48h,此溶液即为试验溶液,相对密度为1151~1174kg/m3。

4.8.2将缩分后的样品用水冲洗干净放在105±5℃下烘干到恒量。

冷却至室温备用。

4.8.3称取公称颗粒分别为315~630μm、630μm~1.25mm、1.25~2.50mm、2.50~5.00mm的试样各100g.若是特细砂,应筛去公称粒径160μm以下和2.50mm以上的颗粒,称取公称粒径分别为160~315μm、315~630μm、630μm~1.25mm、1.25~2.50mm 的试样各100g。

分别装入网篮并侵入盛有硫酸纳溶液的容器中,溶液体积应不少于试样总体积的5倍,上下升降25次,以排除试样中的汽泡,•然后静置于容器中,温度保持在20~25℃,浸泡20h,把网篮从溶液中取出,放在烘箱中于105±5℃下烘4h,至此完成了第一次试验,待试验冷却至20~25℃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第二次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