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_研究综述
论政府职能转变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500字_1
论政府职能转变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500字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社会和国家政治体制均有变革,政府的职能转变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尤其引起社会各界乃至国际上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政府职能转变的诸多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同时借鉴发达国家政府改革的经验,对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政府职能;管理体制;职能转变;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有益于引导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更为科学,有益于适应发展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有益于机构改革成果的巩固,更有益于政府职责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科学履行。
由于影响因素诸多,政府职能的转变尚未达到预期,所以研究政府的职能转变与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的对策就显得更为迫切。
1 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进展及存在问题分析1.1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果首先,转变了政府管理经济方式,推进投资、税收、土地、粮食流通等方面的改革,改革成果在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中的表现较为明显。
其次,大力推进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规范政府的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上更进一步。
再次,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疏导机制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等,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能力明显增强。
1.2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经济社会非线性发展和公共行政事务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导致职能转变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政府各部门的职能存在交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各自职责有待明确;政府的某些职能有待加强及健全;政府在某些职能承担上错位。
另外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成熟,政府的职能也应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否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1.3政府职能转变是当前我国政府改革的重中之重我国三十年的改革主要是侧重在经济领域中进行。
但是,我国的改革不是单一的经济改革,而是与市场经济目标相适应的体制,而是全社会、各领域的制度安排,政府改革的效果影响着我国未来改革的成败。
政府职能转变(文献综述)
政府职能转变——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文献综述:丛慧波认为,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做到以下几点:建立政府公共服务和产品供给的公民导向制度;摸索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制度;公共财政体制的结构调整;公共保障机制的建立与优化;建立政务公开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1]刘志辉认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路径是:①树立新的意识。
要树立人本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法治意识。
②转变政府职能。
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③建立新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2]贾博在认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路径是:①转变观念、重视服务。
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转变观念:一是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变;二是从权力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变;三是从主体中心主义向客体中心主义转变;四是从效率中心主义向成本中心主义转移。
②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
要从制度层面规范政府财政支出的范围。
其一,加强人大对政府财政预算和决算的监督,让政府预算走进阳关地带。
其二,要加大投资体制改革的力度。
③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一是需要更新观念,二是需要将政务信息公开纳入法制化轨道。
④加快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步伐。
[3] 肖向前认为,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做到:在政府行政功能上,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在政府行政规则上,建设法治型政府;在政府行政机制上,建设创新型政府;在行政运作上,建设责任型政府;在政府行政程序上,建设阳光政府;在政府行政技术手段上,建设电子型政府。
[4]裴蓓认为建设服务型政府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更新政府行政理念。
更新政府行政理念,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履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重要前提。
一是要树立以民为本的理念;二是要树立责任理念;三是要树立“公共管理”理念。
第二,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体制和机制。
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体制和机制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础。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二是优化政府组织机构,三是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四是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第三,变革政府管理模式。
变革政府管理模式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关键。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
(三)转变政府职能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 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必然要求
在领导干部反腐倡廉工作中、在征地拆迁 重大民生的问题上、在环境保护、食品安全问 题上都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缺失和问题,政 府管理方式也比较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政府行政执行力和公信力。
(四)转变政府职能是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的必然要求
一、转变政府职能的重大意义
(一)转变政府职能是适应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决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 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二)转变政府职能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政治职能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社会管理职
能
经济调节
市场监管
政府职能
社会管理
公共服务
13
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
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 理、环境保护等职责。
启示
1.权限分开
2.公共服务地位的改变
3.增添了新要素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政府职责和作用的界定
基金项目。
谢谢大家!
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 定》,把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 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 。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 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政府职能转变调研报告
政府职能转变调研报告政府职能转变调研报告一、前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已经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我国也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如政府职能单一、行政效率低下、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政府职能转变就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
本文旨在对政府职能转变进行调研,探讨其意义、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在政府职能和职责范围内,通过理念、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创新,从单一保障公共安全为主的职能向以公共服务为主的职能转变。
这个转变的理由在于,单纯以维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不能体现政府的公正、公平、高效服务。
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优化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借鉴先进国家的政府职能理念和管理经验,推行政府职能转变,能够更好地协调资源分配,加快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政府部门从传统的行政管理转变为更为细致、精细的公共服务提供者,为人民提供更高效的公共服务。
二、减轻国家负担,提高财政效益随着转变后,国家更多的采取委托、购买等市场化方式,将原本由政府机构承担的公益服务委托给社会力量提供,降低了政府机构的财政负担,减轻财政的压力,更有效地节约国家资源,提高财政效益。
三、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强化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依法行政,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政府的信息化建设,追求政策制定、公共服务和决策的科学、政治与技术创新,实现政府治理的现代化。
三、政府职能现状分析政府职能转变是要从行政机关实际出发,从中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行政职能进行转变。
通过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现状的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行政职能单一我国目前行政职能偏重于保障公共安全,公共服务水平不高。
行政职能单一一度成为限制政府职能转变的突破口,它削弱了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变的动力,而对于公共利益服务的投入也较为有限。
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文献综述
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文献综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级行政管理专业,陈安刚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既有经济、社会的变革.也有国家政治体制的变革,尤其是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由改革前的管制型政府向今天的服务型政府转变。
从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正式提出转变政府职能至今已有20多年时间,我国政府职能也经过了多次转变,其成就和问题同样明显。
而现代意义上的政府是集责任、服务、回应性于一体的有限政府,这与我国当前正在建设的服务型政府理念是一致的。
本文主要通过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进行阐述,并结合国外政府职能的改革,对我国今后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以及更好地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相关建议,并对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进行思考。
关键词:政府职能,政府职能转变,撒切尔政府改革,服务型政府,前言: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重要的角色,正如1997年世界银行的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政府正在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
政府职能是国家职能的一部分,有时也称行政职能,政府职能。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进步,政府的职责和功能越来越多,政府职能转变也成了大势所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有的转变已经实现,有的转变正在进行中。
同样,在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许多问题。
下面我们就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有关内容做出探讨。
正文:专题一:政府职能简介一、政府职能的含义在关于政府职能含义上,萨缪尔森关于政府职能的概括颇具代表性,他认为“市场和政府这两个部分都是必不可缺的,没有政府和没有市场的的经济都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经济”。
在他看来,政府职能可归结为效率、平等和稳定三个方面。
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布坎南在谈到政府职能时,认为“显然必须建立合法的框架,为财产和契约提供保护,需要保证货币价值一定程度上的可预测性及维持竞争市场的运行”。
近十年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综述
近十年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综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从经济领域拓展到政治领域,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机构改革,二是职能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是否到位关系到机构改革能否取得成功。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针对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存在政府与市场的定位不明确、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较为薄弱、相应的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建议,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不断优化行政效率。
标签:政府职能转变;政府与市场;公共服务党的十八大将简政放权作为改革的重点,加快明晰政府在各项事业中的职权范围,继续全面深化政府职能转变,说明现阶段改革还未完成。
政府职能转变从1984年开始提出并实施至今已历经三十年,但仍是目前的焦点问题,一方面是前期的改革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不同发展时期,政府所面临的难题不同,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也不同。
政府职能的发挥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对于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明晰并不断改进。
一、近十年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的成果近十年来,对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了显著地成果:第一:研究视角多元化。
对于政府职能转变这一议题,不同学科背景的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对政府职能转变进行不同层面的解读。
例如:对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张旭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分析了政府与市场之争,并指出政府职能转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政府职能转变需要全方位的调整,而不是只要求政府放权;〔1〕第二:目标趋于一致性。
对于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的政府职能的目标,理论界讨论最多的主要集中在:“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等,从表面看起来学者的观点不同,但是根据政府职能的定位来看,都表现在要求限制政府的职权,明确政府的职责。
第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进展。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继续深入简政放权的突破口,为了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和适应国际贸易规则,国务院进行了几次较大规模的审批改革和地方清理并取得了显著地成果。
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综述
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综述摘要:入世以后,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府的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适应社会急速的变化,政府应该从自身的职能入手作出相应积极的转变,更好地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
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从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研究内容和转变方式入手简述了中国政府职能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全球化电子政务综述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作用、功能的转换与发展变化。
政府是公共权利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随着社会公共事务的增加,公共权力异化现象的日益增多,随着政府职能的专业化,政府对公共产品供给的垄断以及对资源配置的偏狭等现象的出现,政府规模出现了周而复始的恶性膨胀。
当前,由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入世”接轨的要求,我国政府职能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如政府职能的“越位”、“错位”、“缺位”需要纠正,所以有必要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作出研究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李平在他的文章《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的改善》中谈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政府职能的内容也相应发生变化”。
20世纪90年代国际行政改革的主题之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各国政府职能呈扩张趋势,政府的规模和职责扩大,工业国尤其明显,全世界各国政府的规模及其管辖事物范围都在极度扩张。
中国政府职能转变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
①我国政府结构在计划经济体制及落后的管理手段条件下,基本实行的是直线职能金字塔式的科层体制,不利于信息的畅通,不利于信息共享,政府职能的交叉、重叠、相似等都可能造成数据冗长,信息失真,成本上涨,资源浪费,影响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中国现行体制的根本弊端在于宪法对各级政府行为缺乏直接效力,甚至发生政府不遵守宪法的行为,从而出现政府法制和政令不统一,部门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难以形成统一的市场经济秩序。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和重点
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意义和重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
本文将从核心意义和重点两个方面,探讨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加速,传统政府职能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亟待进行调整和优化。
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实现政府职能的精简化、市场化和法治化,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2. 提高政府执行效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提高政府执行效率,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现在的政府机构繁多、职能交叉、重复劳动严重,导致政府执行效率低下,群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不高。
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优化政府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推动政府服务向群众需求更加贴近,提升政府整体治理能力。
3. 促进政府自身治理能力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提升政府自身治理能力的关键环节。
政府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其能力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理效果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不完善、部门之间协同性不足、职能之间重叠等问题。
通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以构建现代化的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协调能力,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 推进管理体制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推进管理体制创新。
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是推动政府改革的核心动力,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路径。
需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行政管理人才,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激发政府工作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政府管理的现代化、专业化和法治化。
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综述
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综述摘要:为了适应社会急速的变化,政府应该从自身的职能入手作出相应积极的转变更好地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
本文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从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研究内容和转变方式入手简述了中国政府职能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目标综述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能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
而对于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国内外经济学界的观点林林总总,本节从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内容、目标模式、条件、障碍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上,存在“入世需要论”、“全球化竞争需要论”、“体制改革需要论”和“和谐社会构建需要论”等。
“入世需要论”强调入世对政府的挑战需要政府职能的相应转变。
如陈淮(2005)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以及应对“入世”挑战中所面临的一个迫切之需求是“改政府”——政府转变职能。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四项,即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调控经济运行、维护经济运行秩序及承担转轨成本与建立完善社保体系。
“全球化竞争需要论”主要是从全球化引起的竞争需要考虑政府职能的转变。
黄维民(2004)指出,全球化将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新时代。
为了适应这一历史进程,我国政府已经把全球化作为在确定或调整其职能时,不容忽视的时空背景。
在当前,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是指在全球化背景下,各级行政部门为适应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一客观条件的变化,在两个职能的重心、社会管理职能的性质、内容和改造职能方式上的转变,从而为中国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深层次的组织基础和法制保障。
“体制改革需要论”强调政府经济职能与经济发展的对应性。
如杨学渊(2001)所强调的那样,转变政府职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缓慢的原因有认识的原因,有利益关系上的原因,也有体制的原因。
转变的动力有三大来源:一是自上对下的行政强制力,二是来自系统外的权力督促力,三是自下对上的民主推动力。
政治体制改革论文职能转变论文:关于十二五规划“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分析
政治体制改革论文职能转变论文:关于十二五规划“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政府职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关键环节。
因此政府部门必须找准角色,积极履行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全力打造新型服务型政府。
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职能转变;市场经济;效率本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一篇——《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四十六章明确提出,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强调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有深刻意义的,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政府部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用的深刻认识与高度重视,因此本文从管理学、经济学以及财政学角度对此作以分析。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依据和原因1.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着许多局限性或缺陷,因而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不能实现预期社会经济目标。
为了弥补自由市场经济有效需求的不足,客服经济危机,政府职能部门必须加快职能转变,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而且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时间不长经验不足,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很多地方还存在不足,这就更需要政府履行好市场维护者和监管者的作用。
2.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特别是加入wto以后,要求政府机构更加精简,人员更加精干,决策更加科学,对经济发展形势和趋势有更加准确、及时的判断和把握,政策更具透明,信息更加完整和及时,服务程序更规范,服务效率更高,我国一些旧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形势,政府职能转变相对滞后,有必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3.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益激烈,金融海啸波及全球,如何应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贸易,如何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保护本国经济,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转变思想深化体制改革。
4.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样也是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的时期,要正确地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理顺各种关系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5.建立服务型政府符合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结果,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总结范文
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总结范文我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在XX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大力简政放权,优化机构设置,理顺职责关系,严控人员编制,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改革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我市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一是调研准备阶段。
安庆市布置机构改革任务后,我市编办就根据政府机构改革的总体安排,组织力量、深入卫生、计生、市场、文化、科技、规划、体育等需要改革部门,开展机构改革的前期调研工作,广泛听取意见。
并向兄弟县学习经验,交流看法。
二是拟定方案阶段。
我办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我市政府机构改革初步方案,经充分论证、反复修改,分别提交市编委会、市委常委会审议。
三是方案报批阶段。
编办拿出的《XX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经市委、市政府通过后报安庆市政府批准,在批准的过程中,我办经常向安庆市编办汇报请示,不断根据安庆市的要求将方案修改完善,并及时向XX市委、市政府汇报。
四是组织实施阶段。
XX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经安庆市政府批复同意后,及时印发了《XX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并向市委常委会通报了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和前期工作情况。
市委胡书记高度重视机构改革工作,及时召开常委会调整了改革部门的领导班子。
同时我市还拟订了“三定方案”制订办法,文件下发后,各部门迅速行动,认真做好“三定”工作。
改革后我市政府工作部门24个(不含监察局),其中有4个涉改部门,班子成员全部调整到位,人员分流整合到位,“三定”规定已全部完成。
二、主要做法本次政府机构改革,坚持以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XX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和经安庆市政府批准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全面落实各项改革任务。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把握机构改革的方向性市委、市政府对本次政府机构改革高度重视。
关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困境和现状与对策思路的研究
关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困境和现状与对策思路的研究引言近年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改革的目标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透明度和责任感,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需要。
然而,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国行政管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现状。
本文旨在对这些困境和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路。
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困境1.1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自1994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但改革的进展却相对缓慢。
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缺乏重视,重心仍然放在经济发展上,导致改革难以实施。
另一方面,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涉及多个部门和利益集团,改革任务艰巨,各方面利益的协调往往难以达成一致,阻碍了改革的推进。
1.2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利益考量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和官员往往会考虑个人利益和政绩考核的问题,导致改革举措的实施受到一定的限制。
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可能担心改革可能会对自己的权力和地位造成影响,因此对改革持观望态度。
此外,由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常常需要调整和优化机构设置,可能会涉及到一部分人员的转岗、职位调整或者裁员等问题,这对一些官员来说是一种考验。
1.3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问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关乎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权力运行等重要问题,因此存在一些难点。
其中一个难点是如何合理划定政府职能边界,从而使各级政府的职责清晰明确、协调配合,避免各级政府之间的职责重叠和资源浪费。
另一个难点是如何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制度,实现权力运行的规范化、透明化并增强政府执行力。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2.1 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现状是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
以往,政府主要通过行政命令的方式来推动事务,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主要依靠政府的命令、指挥和强制力。
现如今,政府逐渐转变为市场管理者和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
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综述(合集5篇)
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综述(合集5篇)第一篇: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综述行政体制改革研究综述摘要: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走过的历程,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在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中央地方关系重塑、政府与企业、社会和市场关系调整、行政决策和监管体制创新与完善等领域所取得的积极进展和主要成效加以概括综合,继而对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尚未解决且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加以研究探讨,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路径选关键词:行政体制改革改革开放研究综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先后进行了六次大规模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改革不断深入且取得了明显成效。
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行政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改革的艰巨性、风险性加大,改革的环境更为复杂。
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1.1政府机构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政府机构改革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且易于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已经顺利完成了五次政府机构改革。
在这些改革中,1998年开始的第四次机构改革成效尤为突出:通过大幅精简政府机构及其人员编制数量,国务院部委从原有的40个减至29个,部门内设机构精简了1/4,移交给企业地方社会中介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的职能达到200多项,公务员数量从3.2万人减至1.6万人,同时,调整和撤销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直接管理经济的专业部门,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基本适应的政府组织体系。
1.2政府职能转变稳步推进转变政府职能是行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核心任务。
1988年开始的第二次机构改革,首次提出应该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转变政府职能;1993年开始的第三次改革,提出应该按照“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目标要求,将政府职能转向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1998年开始的第四次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应该集中在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个方面;2003年开始的第五次改革和当前正在进行的第六次国务院“大部制”改革,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明确提出政府职能转变应该集中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个方面,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中国的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
中国的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是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不断推进体制改革,以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国的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首要任务。
政府逐步放开市场,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实行市场经济。
这一改革带来的最明显的变化之一是国有企业改革,政府逐步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改革企业所有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政府职能从过去的“大包大揽”转变为服务型的政府,更注重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
二、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中国的体制改革还包括政府机构改革。
政府机构改革旨在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服务效率。
政府职能从过去的简单行政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建立了一系列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政府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政府取消和简化了大量的行政审批事项,减少了企业和个人的行政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权力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的建设,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效能。
三、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的体制改革还包括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旨在提高社会安全和社会管理水平。
政府注重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社会参与化。
为了提高社会管理的效果,政府逐步建立了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治理体系,推动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此外,政府还加强了社会公共服务的建设,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提高了民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四、生态文明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政府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和资源保护,提高了生态环境的质量。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加强环境监管、加强生态文明理念普及和推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方法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着力转变政府职能。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自1988年在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提出转变政府职能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重要进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
但同时要看到,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仍然不到位,各级政府仍然管了一些不该管的事情,而应该由政府管的一些事情,政府还没有很好地担负起责任,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比较薄弱,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别比较大。
“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刻不容缓。
政府职能转变是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核心,而推进职能转移、推进职能下放、推进职能整合、推进职能加强,是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的“四位一体”的总体部署,缺一不可。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要求1.政府职能转变要有正确的目标取向。
正确的目标取向是政府职能转变成功的首要前提。
2.政府职能转变要立足全局,统筹兼顾。
政府职能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因素构成的整体,政府职能转变的操作必须兼顾这种整体性。
3.政府职能转变要把握好速度和幅度。
政府职能转变的速度和幅度的把握,与政府职能转变方式的选择有关。
这取决于以下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社会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二是社会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承受能力。
更新观念,变管制政府为服务政府(二)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式1.从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
间接管理是通过运用价格、财政、税收、信贷、工资、利润等经济杠杆来实现对经济活动的调控。
2.从个别、静态管理到一般、动态管理。
从个别管理到一般管理是与国际接轨的一种做法,是行政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
3.从命令式管理到服务式管理。
马克思说:“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
”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从本质上讲是国家还权于社会的过程。
从命令行政到服务行政的转变,是让公共权力真正地回归到为公众服务的本来性质、本来面目上来。
深化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深化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深化改革一直是推动国家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其中,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
本文将讨论深化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意义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从过去过多涉足市场经济领域,向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公平正义等基本职能转变的过程。
这一转变的意义在于:1.适应新形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政府职能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
政府应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引导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
2.提高治理效能:政府职能转变可以推动政府机构和管理方式的优化升级,提高治理效能。
政府应以公平、公正、高效为原则,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3.促进社会发展: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医疗、环境保护等公共服务的投入与监管,提高全民享有公共服务的水平,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二、政府职能转变的现状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1.优化行政管理: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加强行政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建设。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服务效能、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仍然存在待改进的问题,需要通过创新管理理念和手段,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2.加强监管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的监管职能显得尤为重要。
政府要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能力,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防范金融风险,确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3.完善法治环境:政府职能转变需要依法行政的保障。
政府要积极推进法治化建设,加强对政府行为的规范和监督,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建设,确保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效能性。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发展方向为了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1.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投入,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强化政府自身的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程中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程中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摘要:当前,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取得了显著进步,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但面对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和推进社会现代化发展等目标要求还存在不足,需要在新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中着力加以推进。
关键词:经济管理;职能转变;行政干预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有了深刻转变,从微观转向宏观,从直接干预转向间接调控,从行政依赖转向法治监管,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与建立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增强经济活力的发展要求相比,我国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还存在一定问题,亟待借助新一轮的政府改革实现根本的转变。
一、当前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存在的问题(一)政府对经济资源的控制依然突出,市场垄断依然较多一些市场领域的垄断程度依然较高,特别是竞争性领域也呈现不对称竞争局面。
近期,经济学家魏杰在接受《三联生活周刊》采访时指出,当前政府经济职能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政府主导型的经济体制”,他特别强调政府基本垄断了四大资源:第一是货币资源;第二垄断了物资资源,石油、煤炭、电力基本垄断;第三,垄断了物流,像航空、运输、铁路都是政府的;第四是垄断了信息,从电信到邮政都被垄断。
(二)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干预从显性变为隐性一些经济许可审批事项从表面上看随着行政审批的改革而取消,一些审批事项总量上看是减少的,但仔细观察,却是小项的归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审批事项和管制活动,被从经济管理部门下放或转交给其下设的事业单位或主管的行业协会,政府对市场和企业的干预控制从台前走向幕后。
(三)政府直接经济活动依然突出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是正确的,但不少地方政府在推进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时,采取了政府在前台直接活动的形式,直接介入市场活动。
以投资为代表的政府经济活动依然较多,不少地方政府热衷于大力招商引资,主要精力仍放在洽谈引进项目,争取税源等,这种行政化的经济行为仍比较严重。
(四)微观经济运行的行政干预过多仅以市场主体的市场准入环节为例,像行政许可、申报审批、营业执照、标准设立、场所选定等管制繁多,一些投资活动或项目建设还要经过各级政府、跨部门(包括垂直机构)的层层审批,公文旅行、公章叠加等现象在一些地方仍然常见。
论中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的转变
论中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的转变深化推进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
本文先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并从当前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
标签:政府;服务型政府;管理体制一、我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探索新的行政管理体制创造了条件,国际上相继出现了“新公共管理运动”等改革理论,中国这政府管理体制一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民主水平的提高,还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并进行相应改革。
根据政务院制定的《关于调整机构紧缩编制的决定(草案)》,进行第一次精简工作,并在1954年初步构建了中国的基本行政框架,1956年,重新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关系,先划分中央和各省、市的行政管理职权,再逐步划分省和县、县和乡的行政管理职权。
现在政府存在的较为严重的问题是没有限制部门权力利益化,这跟政府的职责划分利益划分不明确有直接关系,而且政府部门的监督也不是很到位,所以政府需要明确划分职能和利益,并实行相应的奖惩机制进行口常业务处理和相互监督。
中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大幅度改革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以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三个阶段。
阶段一:改革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模式(1978—1992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这一段时间内,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模式,国家管得较多,抑制了企业和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行政体制改革和创新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展了以简政放权为重点的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
这一阶段进行推进乡镇基层政权建设;撤销一些部门,推进政府工作人员专业化,探索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
阶段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体制改革与探索(1993-2012)1992年,党的十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我国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加快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意义和现状
我国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加快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意义和现状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对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揭示了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基本方向和基本作用,回答了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转变政府职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总的原则应该是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近年来,各级十分重视政府职能转变,在构建“小政府,大服务”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一、加快政府行政职能转变的意义(一)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宗旨的重要举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是时代对党提出的重要课题。
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能否保持和巩固,关系到人民利益能否得到实现。
从我国的国家性质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权力主体,党是人民利益意志的代表者和实现的工具。
从党的性质看,立党为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私利,党的领导和执政,都是为了人民利益的更好实现。
判断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唯一标准,就是看人民的利益实现得怎么样。
党为人民服务的途径就是执政为民,政府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其行政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人民服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党的宗旨的实现程度。
因此,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是加强我们党执政能力,提高党执政水平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
(二)体现了社会主义政府价值观的基本要义新中国历次颁布的宪法均申明:我国是人民民主的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都是人民的公仆,决不允许点到这个主人和公仆之间的正确关系,这是国家宪法的精神,它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精神。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应以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政府施政的目标。
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宪法的规定,以人民公仆的身份,依法处理社会公共事务,为公民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切实做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好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SocialSciencesinYunnanNo.3通常,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政府功能的发挥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
一国的经济制度确定后,政府功能的发挥便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效果取决于政府的职能定位和机构设置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这就涉及到政府职能的转变问题。
一般而言,政府职能的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功能、手段、范围等方面的转换与发展。
一、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性与现实动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
政府职能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其变化发展蕴含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过程中,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得到解决,必须根据特定历史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及人民的愿望等因素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中国民、私营经济的崛起,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形成和扩大,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各种市场交易、自由迁徙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市场化组织和社会性组织规模的日益扩大,各个社会群体都一方面希望政府放弃对某些领域的人为限定和控制,另一方面又希望政府提供他们所迫切需要的公共服务。
”[1]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这标志着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已经成为党和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议题,其成效决定着整个改革大局的成败。
二、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总体认识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从198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研究综述束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3)摘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当前我国政府及理论界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推进政府职能切实转变。
”在第六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拉开序幕之际,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及其研究进行分析与梳理,有利于我们明确要求,厘清思路,选准路径,更好地实现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要求。
关键词:十七大报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大部门制中图分类号:D63;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691(2008)03—0031—05收稿日期:2007-11-08作者简介:束锦(1980~),男,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已进行了5次,当前以“大部制”为突破口的第六次行政体制改革正在拉开序幕。
学界普遍认为,20多年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在以下4个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一是经济管理职能得到初步转变。
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政企分开迈出较大步伐,政府部门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减少;加强了对市场的规范和监管功能。
二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进展。
“入世”前后,我国大规模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环节和内容,政府主要依靠行政审批进行管理的模式正在发生实质性的转变。
三是政府机构调整基本到位。
1998年和2003年的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了综合经济部门和执法监管部门,撤销了专业经济部门,中央政府组成部门减少,人员编制精简,各级地方政府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四是公共服务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按照市场化改革的要求,引入市场机制,开放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领域,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如在教育、医疗、交通及城市公用事业等公共服务领域,允许和鼓励各种社会主体,如私营企业,以各种形式参与投资建设或经营[2]。
2006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将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存在的不足概括为:“政府及其部门仍然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仍然过多,政企不分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还在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甚至包办代替企业的招商引资和投资决策,经济管理方式方法亟待改变;一些政府部门权责脱节、有权无责,出了问题无人负责,有的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不高;一些该由政府管的事没有管或者没有管好,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体系不健全,公共服务比较薄弱。
”对此,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概括,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政府的“越位”、“缺位”与“错位”等“不到位”的问题上。
三、转变政府职能的总体目标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在转变政府职能的目标设定上,政府部门及理论界探讨较多的是“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除此之外还有“廉洁政府”、“效能政府”、“有限政府”等提法,以下对此进行简要梳理。
1.建设“服务型政府”21世纪初,国内逐渐有了关于“服务型政府”的实践和讨论。
2003年11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年会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理论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既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需求,又是中国共产党宗旨的体现,更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是政府转变职能的核心问题[3]。
2004年2月21日,温家宝总理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发表了《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2005年召开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时,“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正式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国家行政学院刘熙瑞教授早在2002年就较为精辟地指出:“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民主程序组建起来,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实现着服务职能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4]对于服务型政府的主要职能,高尚全教授认为:“一个服务是要为市场主体、为企业、为老百姓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这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
另外,政府要通过再分配的手段,来实现社会公平。
另一个服务是要为人民的生存发展创造条件,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比如教育、医疗、卫生各方面的条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来加强和谐社会的建设。
”[5]关于公共服务运行体系,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唐铁汉指出:“公共服务虽然是政府的职能,但公共服务的运行又不只是政府的行为,它涉及方方面面,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和发挥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一个以政府为主导、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相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支持的公共服务运行机制。
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要建立和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模式和公共服务体系。
”[6]2.建设“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在实践中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2004年6月28日国务院召开“全国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在会议上强调,要充分认识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他指出,建设法治政府,是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完备的法制来保障;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根本途径;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
2008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依法行政是一条宝贵经验,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强政府立法,规范行政执法,完善行政监督,建设法治政府,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对于建设法治政府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郭济指出,随着法制建设在中国的蓬勃发展,特别是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和写入宪法,必然要求国家行政管理实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他还提出了对依法行政的未来展望:依法行政需要理论研究的指导和支撑,需要深入探讨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的内涵、实现依法行政的体制和机制保障、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依法行政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公共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等基本理论问题,逐步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依法行政理论框架[7]。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主任曹康泰对法治政府的基本标志进行了探讨[8]。
他指出法治政府的基本标志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体制方面,政府职能转变基本到位,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基本形成。
法制方面,行政活动有法可依,制度建设反映客观规律并为大多数人所认同,法律、法规、规章明确具体、科学规范、切合实际并得到全面、正确实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违法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制裁,经济社会秩序得到有效维护。
机制方面,及时反映人民群众意愿、权利与责任真正统一的决策机制基本形成;高效、便捷、成本低廉的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基本建立,社会矛盾得到有效防范和化解;行政监督机制基本完善,监督效能显著提高。
观念方面,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和意识明显提高,对法律信仰和忠诚,全社会尊重、崇尚、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
3.建设“责任政府”人类历史发展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着一个无责任政府时期。
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欧美国家的有关学者开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在我国,较早研究责任政府的专著是王成栋的《政府责任论》和张贤明的《论政治责任———民主理论的一个视角》。
此后,由于2003年SARS危机及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理论界对于责任政府的探讨开始增多。
这一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著作是蒋劲松的《责任政府新论》及周亚越的《行政问责制研究》。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进行了相应的行政体制改革,行政问责制、绩效评估制等具体机制纷纷开始建立与完善,中国进入了责任政府建设的时代。
对于责任政府的理念,国家行政学院李军鹏指出:民主政府必然是责任政府,政府只有真正履行其责任时才是合法的。
责任政府既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理念,又是一种对政府公共管理进行民主控制的制度安排。
作为民主政治时代的一种基本价值理念,责任政府理念要求政府必须回应社会和民众的要求并加以满足,必须积极地履行其社会义务和职责;必须承担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
作为一种制度安排,责任政府意味着保证政府责任实现的责任控制机制,意味着强化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如立法监督、司法监督,等等[9]。
国家行政学院陈福今教授曾精辟地概括了一个责任政府所应具备的4个基本特征:首先,在人民与政府的关系上,应当实现从政府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转变、公民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