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结构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主要涉及地球运动、地球动力学、地壳构造和地形地貌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是地理学的基础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对第四章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梳理,并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解析。
一、地球运动
1.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周期为24小时。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交替、时间差异等。
2.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为365.25天。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
二、地球动力学
1.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分为若干板块,板块之间相互运动、碰撞,形成地表的构造地貌。
2.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板块构造的基础,分为造山运动和地壳运动。
造山运动使地壳发生褶皱、隆起,形成山脉;地壳运动使地壳发生断裂、下沉,形成盆地。
三、地形地貌
1.山地:山地是地球表面最基本的地形地貌,主要由造山运动形成。
2.平原:平原是地势较低、地形平坦的地貌类型,主要由河流沉积和地壳运动形成。
3.丘陵:丘陵地形地貌起伏较小,地势较低,主要由地壳运动形成。
4.盆地:盆地是地势较低、四周高中间低的地貌类型,主要由地壳断裂和
河流沉积形成。
四、知识点应用实例及解析
1.地球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航海、航空、地震预警等。
2.板块构造学说在资源勘探和灾害预防方面的应用:通过研究板块运动规律,寻找矿产资源、预测地震等。
3.地形地貌对气候、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山地气候、平原农业、盆地生态环境等。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气12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积累和固结成岩(1)风化作用:在水、温度与生物等的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常常发生崩解或裂开,形成很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
为其他外力作用创建条件。
(2)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使坡面趋于裂开。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凹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悬崖等(3)搬运作用:为积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4)积累作用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渐渐沉积,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
流水积累:形成冲击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风力积累:形成新月形沙丘冰川积累:形成冰碛地貌、冰蚀湖等 海浪积累:形成沙滩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1)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
是在地球内部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
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2)沉积岩:是袒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吹、雨打、日晒以与生物作用下,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
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
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沉积岩的特点: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3)变质岩:各种已经生成的岩石,在肯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如大理岩、板岩等2、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其次节1、做快的状况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不完整的要补完整)2、最科学的依据是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
褶皱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一1.陆地资源:人类直接从陆地自然环境中获取的,并用于生产与生活的物质与能量。
分类:矿产资源非可再生、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可再生资源。
特点:1陆地自然资源是有限的①总量巨大,但可利用部分有限②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自然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③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和范围是有限的2陆地资源的利用潜力是无限的①提高资源的利用率②扩大资源的利用的领域和范围。
3陆地资源有一定的分布规律①土地、水、生物资源受各地水热条件的影响,有地带性②矿产资源的分布受地质作用的制约。
4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
人类对资源利用必须预先就对其环境及资源整体可能产生的影响作出全面的评估,综合平衡,防止和减少人类开发可能造成的破坏,并促使环境及各种资源正常发展2.能源资源:陆地资源中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动力的资源。
分类:按开发利用状况分常规能源:在现阶段和科学技术条件下,已经被人类大规模广泛应用,而且利用技术比较成熟的能源资源。
如:矿物能煤、石油、天然气,水能和生物能。
新能源:目前由于技术经济水平的限制,还未被广泛应用的能源资源。
如:太阳能、地热能、核能。
技巧1:雨林破坏对当地环境的直接影响1大量直接降雨使淋溶作用增加2加速的径流导致土壤侵蚀技巧2:植被对当地环境的直接影响1树林覆盖使土壤免受暴雨冲刷和烈日曝晒2不断形成的枯枝落叶调节进入土壤的水分和供给养分。
技巧3:我国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1加强国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
①我国国土资源总量大、类型多②数量、质量以及地区分布不均③各地资源的结构不一④选择优势资源和资源的优势地区,给予相应的扶持政策2摸清各类资源的储量。
①加强地质勘探②加强深部找矿③加强非金属矿的勘探和开发,特别要重视那些销路好,销量大、产值高的非金属矿的开发3强化资源加工环节,提高资源附加值。
4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
依靠科学,加强综合勘探和综合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的利用率。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笔记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笔记
第四章介绍了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组成:大气层和海洋。
它们在地球上的存在和变化制约着全球的气候及地表的环境变化,也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体的发展与进化。
第一,大气层组成。
大气层是由气体构成的,气体包括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乙炔、氩气和其他气体。
它们中氮气占大气层总量的78%,氧气20%,二氧化碳0.04%,乙炔0.91%,氩气0.05%,其他气体占比剩余的部分。
大气层中的这些气体的层状结构是不同的,它们的分布也不同。
氮气主要分布在大气层的低层,氧气和二氧化碳主要分布在大气层的中层,乙炔和氩气主要分布在大气层的高层。
第二,大气层作用。
大气层对地球上的生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它能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外界的紫外线和有害物质的侵害,另一方面它能维持地球上气候的稳定,保证地表能有适宜的温度。
大气层还能作为人类及物种交流的桥梁,它提供了人类飞行所需要的气体和气压。
第三,海洋组成和作用。
海洋是地球上储存量最大的水资源,它们以水分和无机盐类、有机物质、矿物质和其他物质的混合物构成。
海洋的变化会影响全球的气候,改变地表的环境,并且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此外,海洋还是地球上许多物种的家园,是人类的粮食来源,还能催化多种有害物质的分解,参与控制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医疗救治及其他服务等。
以上就是关于高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的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上最重要的物质组成:大气层和海洋。
当我们充分了解它们的结构、作用,以及它们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意义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的家园。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思维导图和知识梳理
第四章地貌【拓展延伸】地质作用1.概念: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3.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1)风化——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或砂粒堆积在原地。
例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2)侵蚀——水、空气、冰川等在运动状态下也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3)搬运——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可以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4)堆积——在搬运作用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4.1.1喀斯特地貌(1)概念: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的形态各异的地貌。
(溶蚀作用、淀积作用)(2)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①岩石:可溶性岩石;岩石有孔隙裂隙(透水性好)②水:溶蚀力大(二氧化碳、有机物、无机酸含量多);流动性强(降水多、地面坡度大、岩石裂隙大)③高温多雨溶蚀作用沉积作用(3)我国喀斯特地貌的地理分布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4)喀斯特地貌的代表形态及成因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和地下的形态各不相同,其成因也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类型形态成因地面喀斯特地貌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残丘溶蚀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溶水洞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悬挂洞顶,上粗下细)、石笋(由洞底向上,基部粗、顶端细)、石柱(上下两头粗、中间细)、钙华(由于Ca(HCO3)2中CO2逸出,导致CaCO3沉积而成)淀积(5)喀斯特地貌对自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1)有利影响:①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②防空、储藏的最佳选择地(喀斯特洞穴内冬暖夏凉)③特色农业:坝子④地下水储量丰富,水质优良。
第四章地貌知识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2、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剧烈。
①云贵高原在地质时期是一片热带浅海,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②地壳抬升,海水退缩,形成了高原;③在流水的侵蚀(化学溶蚀)与沉积(化学沉积)作用下,云贵高原形成了众多喀斯特地貌。
5、喀斯特地貌类型及特征(1)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沟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称为溶沟。
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流水的溶蚀作用洼地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被称为坝子,为重要农业区。
峰丛在极厚的可溶性岩石区域,水流切割出连绵不绝的群峰,如果山与山之间基座相连,则被称为峰丛。
峰林当峰丛进一步溶蚀,基座被切开,山与山之间变得相对独立散布,则被称作峰林。
孤峰峰林进一步发展,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称为孤峰,状若石笋,形态各异。
(2)地下喀斯特地貌 6、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残丘地表山峰经长期溶蚀作用残留的低矮山丘。
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洞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地下洞穴,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地下暗河由地下水汇集,或地表水沿地下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河道石钟乳、石幔(或)石帘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的岩体,按形态不同可分为石钟乳、石幔或石帘。
石钟乳是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石帘是岩溶水沿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有弯曲的流纹,形如布幔。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思维导图
必修一全册思维导图
第一章行星地球天体
相互吸引
相瓦绕转
结构特征—
—
丄
普通性宇宙中的地球
运动特征迪球在宇宙中的位鹫
—>[特殊性
生命存在条件
太阳辐射影响 -------------- ---------- -外部圈层_ 丸阳地球2一~1圏层结构
L _
太阳活动1
诂丫动
—内部圏层
方向
地理意义卜一
背地表水平运」
跡物体的解
赤道平面
遠度—
地理意义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冋归运动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香与五带
]正午木阳髙度的变优
第二章地球的大气
WMMW 卜十帝飆MW
辦
「・
1
SB阪询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水循环
生物循环生产功徽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糊JB与議量的交怏
地理要素问相互作用产生新功链
跑挥姿素的变化会梓—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坏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摘要:一、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聚落类型及分布特点2.不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三、青藏铁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四、地表形态的塑造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别及影响2.外力作用的地貌举例3.山岳的形成及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正文: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地理必修一第四章主要涉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青藏铁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以及地表形态的塑造等方面的知识。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聚落是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聚落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在不同的地形条件下,聚落的规模、分布特点等都有所不同。
1.聚落类型及分布特点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人数比较多。
南方丘陵地区,村落规模一般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人数少。
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多呈带状。
2.不同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地、平原、丘陵等地形条件下聚落的分布特点。
例如,山地地区聚落多分布在山谷地带,平原地区聚落多呈团聚型,丘陵地区聚落分布相对分散。
二、青藏铁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青藏铁路建设的社会经济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快西部开发,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
2.有利于民族团结,维持我国西部边疆的政治和社会稳定。
3.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三、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受到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
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外力作用主要指风、水、冰等自然力量对地表形态的改变。
1.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区别及影响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塑造了地表形态的骨架。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知识点1内力作用1 •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 .表现形式:主要表现为________ 、岩浆活动和 _______ ■乍用。
3•影响: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________ 。
4.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知识点2外力作用1. 概念: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2 •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 _______ 。
3. 表现形式⑴ 风化作用⑵ 侵蚀作用⑶ 搬运作用⑷ 堆积作用举例说明:以下地貌和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海蚀柱、海蚀崖:_______ ; 冰斗和角峰:________ ; 沙滩:____________ :新月形沙丘:_______ ; 黄土高原地貌:________ ;风蚀柱、风蚀蘑菇:_______ ;冲积扇(洪积扇):__________ 等等。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知识点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类岩石:岩浆岩、、沉积岩。
2. 物质循环过程(1)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A、B 、C 岩浆。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循环环节:①外力作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重熔再生、④__________ < 技巧点拨:(1) ____________ 关键是判断岩浆和岩浆岩。
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直接冷却凝固而成,即只有一个箭头的就是___ 。
(2) ______ 是岩石转化的“起点”,也是三类岩石的“归宿”,即有三个箭头指向。
高中地理知识结构图(必修一二三)
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必修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必修3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
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必修1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必修2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必修2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貌 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常见地貌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其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2.分布:喀斯特地貌在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类型形态成因5.①地形: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地表崎岖不平②地质条件: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断层),多地质灾害③水文:地表水缺乏,多地下暗河④土壤:土层薄,土壤贫瘠,植被少⑤旅游资源丰富6.射电望远镜的选址问题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炎热多雨,夏季降水集中;地貌:群山深处,喀斯特地貌发育,形如“巨碗”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
②存在较多的弧形漏斗,天坑,洼地,可利用天然地形,减少工程量。
③喀斯特地貌岩石透水性较好,有利于排水,底部裂隙多,可以避免雨季淹没射电望远镜,比较安全。
二、河流地貌1.河流地貌的概况⑴概念:河流作用于地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⑵成因分类:①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不断冲刷地表,将地表物质带走(搬运作用),使得一部分地表物质减少(侵蚀作用),形成的侵蚀地貌。
②河流堆积地貌: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的堆积地貌。
2.常见的河流地貌⑴河流侵蚀地貌:类型河流位置形成形态河曲:地势平坦地区,呈“S”形弯曲的河道牛轭湖: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的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
3.河湾的侵蚀与堆积规律凹岸侵蚀,凸岸对接;凹岸港口,凸岸居民点,三、风沙地貌1.概念: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
2.成因:干旱的地区,地表多沙漠和戈壁,风大而频繁,风及其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天长日久,形成风蚀地貌;当风速较弱,其携带的沙粒便会沉积下来,形成风积地貌。
3.分布: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可以看到风沙地貌。
4.类型地貌形成过程地貌特点风蚀柱垂直节理发育的厚层岩石经过长期的风蚀作用后形成柱状柱状岩石风蚀蘑菇接近地面处风中含沙、小石块的量较多,磨蚀强烈顶部岩石较大,底部较小雅丹地貌极干旱区的干涸的河、湖底,常因干旱裂开,风沿裂隙吹蚀,裂隙越来越大,原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槽沟,槽沟之间为鳍形垄脊,形成雅丹地貌由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分布;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风向一致,沟槽内常有沙子堆积①常见类型:新月形沙丘。
高中地理 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四章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的定义
自然灾害又称自然灾害性灾难,是指由天文、地质、大气、水文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对人类社会造成或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等方面的损失的现象。
2.自然灾害的分类
(1)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等;
(2)气象灾害:包括台风、龙卷风、暴雨等;
(3)水文灾害:包括洪水、干旱、泥石流等。
3.我国的自然灾害
(1)地质灾害方面:我国是地震、喀斯特、泉奥等灾害分布最集中、破坏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2)气象灾害方面:我国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雪灾、寒潮、旱灾等。
(3)水文灾害方面:我国也是世界上水灾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较为严重。
4.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经济方面: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2)社会方面:影响社会稳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3)生态方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5.自然灾害的预测和防范
(1)预测方法:重点是对天气、地震等方面进行预测。
(2)防范措施: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别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人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 地貌 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知识点总结山区⑵河流堆积地貌:形成形态河流流经平原区,沉积物质较多,河床宽阔,河谷平缓河流中央沉积物质逐渐堆积形成河滩河流两侧沉积物质逐渐堆积,形成河岸河流中央沉积物质逐渐堆积形成洲⑶河流地貌的演化过程及其成因:类型形态成因侵蚀地貌V形谷、崩塌谷、峡谷岩性、构造、气候、水文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堆积地貌河滩、河岸、洲河流搬运物质的能力和沉积物质的大小、形状、密度等因素的影响3.河流地貌的影响①水文:河流地貌影响水文条件,如河流的长度、坡度、宽度、深度、流速、流量等。
②地质:河流地貌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如河流地貌与地质构造、岩性、地貌类型等有关。
③生态:河流地貌影响着水生生物的栖息和繁衍,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④经济:河流地貌的特征对水利、交通、旅游等方面的开发和利用有着重要的影响。
4.黄河地貌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我国母亲河之一,其流域面积约75万平方公里,流经九个省份。
黄河地貌主要由黄土高原和黄河平原组成。
黄土高原地貌分布在黄河上游,是我国最大的黄土高原,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和气候作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貌类型,如丘陵、峡谷、峰林、盆地等。
黄河平原地貌分布在黄河下游,是我国最大的平原,由于黄河泥沙的沉积作用,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貌类型,如河滩、河岸、洲、滩涂等。
黄河地貌对于我国的经济、文化和历史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包括河谷和河流堆积地貌。
河谷通常表现为中下游加强、河谷拓宽、凹岸侵蚀较强、弯曲、宽阔、浅深不一、剖面呈“U”形的形态。
而河流堆积地貌则包括山前冲积扇、平原和三角河口段。
其中山前冲积扇顶端到扇低,地势逐渐降低,沉积物颗粒由粗变细,形成由谷口为顶点呈扇形的地貌。
平原则是在中下游河流挟带的泥沙大量堆积而成,颗粒较细,地势平坦宽广。
而三角河口段则是由入海或入湖处的水的顶托作用,泥沙淤积形成的地貌。
河曲和牛轭湖河曲是指在地势平坦的地区,呈“S”形弯曲的河道。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4章水的运动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四章水的运动第一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 1 - 第二节洋流.................................................................................................................. - 5 - 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 ............................................................................................ - 11 -第一节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一、陆地水体1.主要类型:包括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
2.特点水量虽然只占全球水储量的3.47%,但是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
3.与自然环境关系(1)受自然环境制约: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分布。
(2)关系4.[案例探究]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泊 (1)形成原因:地壳断陷形成。
(2)地质状况:所在区域构造运动活跃、多地震温泉、目前仍在不断加深。
(3)水文状况:冬季封冻期长、蒸发量小、湖泊最深水体交换周期长。
1.实质: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水的交换和转化。
2.河流是连接其他水体的纽带 (1)河流与湖泊①河流中下游的湖泊——调节河流径流。
②山地的湖泊——可成为河流源头。
③内流区的许多河流最终注入湖泊。
(2)河流与地下水相互补给⎩⎨⎧丰水期:河流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 (3)河流与冰川、积雪补给水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夏季河流径流量大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河流会出现春汛[微思考]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都在夏季。
这种说法对吗? [提示] 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丰富,河流汛期在冬季。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结构图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结构图
平原多城市,原因:
地形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原因:
热带城市多在高原,原因:
世界城市多分布在中低纬度,尤其是沿海地区
气候盛行风区:
风向影响有大气污染的工业的布局季风区:
可知最小风频地区:自然条件影响城市沿河分布第河口(河流入海口)
四河流交汇处
章水(河流)水陆交通转运点
(水对城市的意义:①②)水运起点或终点
自湖岸
然
环矿产:
境影响走向:
影自然条件影响交通线影响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响影响运输方式:
人
类影响农业:
活①
动影响工业
②
气候变化影响人类活动(近代)
影响人类健康:
沿海低地淹没
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渍化
影响海平面、海岸带港口设备、海岸建筑受损
沿海水产养殖受影响
①
影响生态系统
②
概念:
标准:
产生原因:
自然灾害影响人类活动(寒潮)大雪、冰冻:
危害大风:
剧烈降温:
防治:
广义:
水资源组成狭义:
易利用水资源:
补给的循环性
水资源影响人类水资源特征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
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
水与农业:
水与生产生活水与工业:工业用水、厂址选择、水能、水运。
高中地理地理必修一 第四章知识点
高中地理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标题: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知识点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四章主要聚焦于地球的大气圈,这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
这一章的主题是“地球的大气圈”,它涵盖了大气圈的基本概念、组成、运动和气候形成等多个方面。
一、大气圈的基本概念大气圈是地球上空覆盖的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巨大圈层。
它分为五层,自下而上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和外层。
其中,对流层是地球表面上方的大气层,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大气层。
二、大气圈的组成大气圈主要由氮、氧、氩、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其中氮约占78%,氧约占21%,氩约占1%,二氧化碳及其他气体和微粒只占少量。
三、大气圈的运动大气圈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基本的是风。
风是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根据成因可以分为:季风、海风、山风等。
另外,大气圈还有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如对流运动、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等。
这些运动都与地球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四、气候形成气候形成是第四章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
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大气环流和海陆分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的主要驱动力,它造成了地球各地的温度差异,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第四章“地球的大气圈”是理解地理环境的核心内容之一。
掌握这一章的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气候变化、天气预报和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修二人文地理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所带来的。
2、人口数量的自然变化受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3、人口空间分布的疏密程度可用人口密度来表示,其计算公式为:人口密度=人口总数(P)÷土地面积(A),单位:人/平方千米或人/公顷。
4、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三股巨大的洪流,即人口增长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转变;人口迁移从高死亡率向低死亡率的地区迁入;人口分布从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率为0的地区向死亡率为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的地区,最终趋于相对稳定和平等的全球性分布。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_第四章知识点汇总
第四章知识点汇总4.1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 聚落: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
聚落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2 分布特点:我国北方平原,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人数比较多;南方丘陵地区,村落规模一般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人数少;河网密度大的平原地区,村落多呈带状。
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的限制不断降低。
总之: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形,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少占好地,注意保护生态。
4.2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气候变化: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
地球气候变化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地质时期;历史时期;近现代时期2、各个时期的气候变化特征3 雪线:长年积雪的下界,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温度、降水量和地形等条件——温度、坡度与雪线高度正相关,降水量与雪线高度负相关。
冰盖:覆盖在各种地形上的巨厚冰体,气温越高,冰盖面积越小4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全球变暖)的影响:①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增加了自然资源的开发难度。
②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
③全球气候变化还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
将有1/3的动植物栖息地发生改变,大量物种灭绝。
④全球气候变化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气候变化对农业产量、作物品种、耕作方式、生产的稳定性等都产生影响⑤气候变化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扩大某些疫病的流行,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1 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及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必须同时具备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自然资源的特征: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2 分类: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除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外,其余均为可再生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
力
作
用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量)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断裂带、褶皱山脉
垂直运动⇒地势起伏、海陆变迁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地下、高温、高压
外
力
作
用
能量来源: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重力能)
表现形式
风化
物理风化(球状风化)
化学风化
侵蚀
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瀑布、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风力侵蚀地貌(风蚀洼地、风蚀蘑菇)
冰川侵蚀地貌(冰斗、角峰)
海水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柱)
搬运
堆积
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洪积扇、三角洲、河漫滩)
风力堆积地貌(新月形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形成)
海水堆积地貌(沙滩)
固结成岩
岩
石
圈
物
质
循
环
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
喷出岩(玄武岩)
侵入岩(花岗岩)
变质岩
大理岩←石灰岩(高温)
板岩←页岩(高压)
沉积岩
特征
含有化石
具有层理构造
类型:石灰岩、砾岩、砂岩、页岩
物质循环
示意图(略)
作用
重熔再生、冷却凝固
变质作用(高温、高压)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高一地理必修一总复习
课题:第四章知识结构
山地的形成山
地
的
类
型
褶皱山
褶皱⇐褶曲⇐
背斜
向斜
背斜、向斜判定
看形态
岩层向上弯曲→背斜
岩层向下弯曲→向斜
看岩层新老关系
中心老,两翼新⇒背斜
中心新,两翼老⇒向斜地貌形态判定
背斜山、向斜谷
背斜谷、向斜山
断块山
断层判定
岩层发生断裂
有明显位移
地貌
上升岩块⇒山岭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
下沉岩块⇒谷地或低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火山
岩浆活动与地貌
线状裂隙流出⇒熔岩高原(东非高原)
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火山
火山组成
火山口--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
火山锥--上陡下缓
地质构造与矿产分布、与生产活动的关系∆
山地对交通
运输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公路为主、铁路
线路分布:山间盆地、河谷地带
修建原则:沿等高线修建
河流地貌的发育河
流
地
貌
按成因分类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
发育初期--下蚀、溯源侵蚀--V型谷--上游
发育中期--下蚀↓,侧蚀↑
发育后期--侧蚀为主--槽型(U型)
河流堆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原⇐
冲积扇
洪积扇
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凸岸堆积(凹岸侵蚀)
三角洲⇐泥沙沉积⇐
坡度平缓
海水顶托
对
聚
落
分
布
的
影
响
聚落类型:乡村、→城市
聚落多分布在
冲积平原的原因
提供充足的生活、生产用水
交通便利,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聚落选址与自然灾害
平原低地--加高加固河堤--线状
山区--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地带--避开地质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