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漆检测标准

合集下载

油漆光泽度检测标准

油漆光泽度检测标准

油漆光泽度检测标准油漆光泽度是指油漆表面所反射的光线的强度和方向,是评价油漆表面光泽度的重要参数。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油漆光泽度的检测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和遵守油漆光泽度检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一、检测原理。

油漆光泽度的检测原理主要是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当光线照射到油漆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吸收,一部分光经过表面的反射和折射后返回,形成反射光。

通过测量反射光的强度和方向,可以得到油漆光泽度的参数。

二、检测方法。

1. 视觉比较法,利用人眼对不同光泽度的油漆进行目测比较,根据视觉判断油漆的光泽度。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但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不够准确。

2. 光泽度计测量法,使用专业的光泽度计进行测量,通过测量仪器的读数来确定油漆的光泽度。

这种方法准确性高,但需要专业设备和操作人员,成本较高。

三、检测标准。

油漆光泽度的检测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个层面。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具有强制性的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油漆光泽度检测。

行业标准是指由行业协会或组织制定的,适用于某一特定行业的油漆光泽度检测。

企业标准是指由企业自行制定的,适用于企业内部的油漆光泽度检测。

四、检测要求。

1. 检测环境,油漆光泽度的检测应在干燥、清洁、无尘的环境中进行,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检测设备,应选择合适的光泽度计进行检测,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检测操作,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光泽度计的使用方法,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检测。

4. 检测周期,根据产品的要求和生产工艺确定油漆光泽度的检测周期,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五、检测记录。

对油漆光泽度的检测结果应当进行记录和归档,包括检测时间、检测人员、检测设备、检测方法、检测数值等信息,以备日后查阅和分析。

六、检测评定。

根据检测结果和相应的标准要求,对油漆光泽度进行评定,确定产品的合格和不合格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车身油漆检验技术条件(3版)

车身油漆检验技术条件(3版)

车身油漆检验技术条件(3版)引言车身油漆是新车制造过程中的必要工艺,它能够为汽车提供保护、美化和增加价值的作用。

因此,对车身油漆的性能、质量和工艺有一个标准化的检验体系非常重要。

本文旨在总结车身油漆的检验技术条件(3版),从而帮助检验人员更好地判定汽车油漆的合格性。

一、检验技术条件1.1 检验项车身油漆的检验主要考核以下项目:1.颜色:检查油漆颜色是否与车身统一。

颜色变化不能超过色差5%2.亮度:使用亮度计测定车身各部位亮度,应在85%以上。

3.光泽度:采用针对横向和纵向的20度几何角反射测量仪或60度几何角反射测量仪进行检测,孔径应为9mm以上。

车身油漆的光泽度应在85%以上。

4.附着性:使用胶带进行检验,贴上去后迅速撕下,检查漆膜是否撕下或有裂纹现象。

5.硬度:使用铅笔做硬度测试,检查漆膜是否被刮伤。

6.耐污性:使用带有污渍的棉布,擦拭油漆表面,检查是否会划伤或起泡。

1.2 检验仪器车身油漆的检验需要使用专业仪器,包括:1.色差计:检测颜色差异。

2.亮度计:测定车身各部位亮度。

3.反射测量仪:测光泽度。

4.胶带:用于附着性测试。

5.铅笔:用于硬度测试。

6.污渍棉布:用于耐污性测试。

二、检验流程2.1 样品准备取车身各部位标准色板与待检车辆做对照,在同一光线下进行检测。

2.2 检验步骤1.颜色检验:取3个样品进行检测,按顺序放在色差计上,检测色差值是否在标准范围内。

2.亮度检验:使用亮度计进行测量,注意在同一光线下检测各部位的亮度。

3.光泽度检验:使用反射测量仪进行测量,注意测量角度,避免误差。

4.附着性检验:使用胶带进行测试,贴上胶带后,迅速撕下,检查油漆漆膜是否撕下或有裂纹现象。

5.硬度检验:使用铅笔进行测试,检查油漆表面是否有刮痕。

6.耐污性检验:使用带有污渍的棉布擦拭,检查是否会产生划痕或泡沫。

2.3 结果判定根据检测结果,依据《车身油漆检验技术条件》标准确定车身油漆是否合格,记录检测因素的数据,判断是否符合标准。

油漆成分检测标准

油漆成分检测标准

油漆成分检测标准一、成分含量检测1.目的:确保油漆产品符合规定的配方要求,保证产品质量和性能。

2.检测方法: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油漆中的各个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检测仪器: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

4.注意事项:成分含量检测需在标准环境下进行,避免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二、粘度检测1.目的:判断油漆的粘稠度是否符合工艺要求,以保证涂装效果。

2.检测方法:采用粘度计进行测量,常用的粘度计有旋转粘度计和落球粘度计等。

3.检测仪器:旋转粘度计、落球粘度计等。

4.注意事项:粘度检测需在恒温条件下进行,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三、固体含量检测1.目的:确定油漆中不挥发物的含量,反映油漆的成膜物质多少。

2.检测方法:将油漆涂在已知质量的滤纸上,经过干燥后称重,计算差值。

3.检测仪器:电子天平、烘箱等。

4.注意事项:固体含量检测需在标准环境下进行,避免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四、酸碱度检测1.目的:判断油漆的酸碱性质,以保证产品性能和涂装效果。

2.检测方法:采用酸碱指示剂或pH计进行测量。

3.检测仪器:酸碱指示剂或pH计。

4.注意事项:酸碱度检测需在标准环境下进行,避免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五、细度检测1.目的:判断油漆中颜料和填料的颗粒大小,以反映涂膜的平整度和光泽度。

2.检测方法:采用刮板细度计或离心细度计进行测量。

3.检测仪器:刮板细度计或离心细度计。

4.注意事项:细度检测需在标准环境下进行,避免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油漆喷涂产品检验标准

油漆喷涂产品检验标准

油漆喷涂产品检验标准产品外观检验标准一、目的该标准旨在定义喷粉、油漆产品的外观要求,并确立允收/拒收标准。

二、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公司外购和自制的所有喷粉和油漆产品。

三、表面定义1.A级面:常见表面,如面板、机箱上表面和直接向客户提供的零件等;2.B级面:不经常见到的表面,如机箱侧面和后面等;3.C级面:只有在移动或打开时才能看到的表面,如机箱底面、内部零件表面等。

四、检测条件1.检测时必须在40w荧光灯下进行,并与产品使用时的环境相仿;2.检测过程中不能使用放大镜,检测表面和人眼呈45°角;3.A级面在检测时需移动,以获得最大反光效果;4.B级面和C级面在检测时不移动,如示意图所示。

五、外观标准1.允收总则1.1 所有等级面应喷涂完好,且满足颜色、光泽度、厚度、附着力等方面的要求;1.2 喷涂表面允许补漆,但补漆后的表面应符合下列允收表中A级面、B级面和C级面的允收标准;1.3 缺陷允收定义了1250平方毫米区域内各类缺陷的最大允收数量。

对于大于1250平方毫米的零件表面,缺陷允收数量与之成正比例。

同时,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缺陷不能相连。

2.缺陷定义2.1 杂质:喷涂表面的外来物;2.2 凹痕:基本材料压痕造成的喷涂面局部凹陷;2.3 掉漆:局部表面喷涂物的缺失;2.4 刮痕:浅底的沟槽;2.5 橘皮:喷涂因涂料附着力差而导致起皱;2.6 流挂:喷涂涂料过多且不均匀使表面产生的流痕;2.7 气泡:表面有气泡或无附着力的喷涂区域;2.8 污迹:由于基本材料缺陷或不干净而导致零件喷涂表面有污迹或颜色不规则。

3.缺陷允收表缺陷类型A级面B级面C级面杂质不允收≤3个,直径≤1毫米,高度≤0.25毫米,两个缺陷距允收离≥50毫米≤3个,直径≤1毫米,高度≤0.25毫米,两个缺陷距允收离≥50毫米凹陷不允收不允收允收掉漆不允收不允收允许补漆,但不得露底刮痕不允收不允收不允收橘皮不允收不允收不允收流挂不允收不允收不允收气泡不允收不允收不允收污迹不允收不允收不允收。

油漆检测标准

油漆检测标准

制定:品管部审核:批准:油漆测试方法:1 附着力测试:测试标准:选择10m/m区域,百格刀划1mm2方格100个,使用3M600(20mm)附着牢固并90度迅速拉起。

判定标准:不允许10%脱落,允许5%脱落。

2 耐磨测试:测试标准:1mm厚,1cm长棉布,加1000g力,行程30cm,摩擦500次。

判定标准:不允许退色,脱落,水泡。

3 铅笔硬度:测试标准:选择2H硬度铅笔,加1kgf,延45o方向,行程6-7mm。

判定标准:不允许有划伤痕迹。

4.涂装后,产品表面不允许有流挂、桔皮、起皱、针孔、气泡、咬底、漏喷等现象。

5.色泽 --- 除指定色板上下限外,不可掺杂色与脱落目测6 光泽 --- 按设计指定并不可有不均现象目测7 油渍、污渍 --- 不可有目测喷涂件的检验规范:喷涂检验标准1 目的明确公司产品的表面喷涂质量标准,以使生产和检验有章可循。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的喷涂产品检验。

3 外观标准3.1等级面划分标准:A 级面:装配后经常看到的外表面,如QH-1200B/1200A/1200C的后背,小太阳的吸风罩和包圈,QH-1200B的面板的四周侧面,常人可视顶面与不需弯腰可视底面。

B 级面:不经常看到,但在一定条件下能看到的面。

如打开后看到的内附件、加强筋、QH-1200F的左右档板内侧面等。

C 级面:一般看不到,或只有在装配过程中才能看到的面。

如底板与底座的接触面等。

3.2 检验条件a 目测距离:A级面为300mm,B等级面为500mm;C等级面为1000 mm。

3.3 检验标准按光源标准要求区分产品的等级面,所有等级面涂膜应无基材露底、剥离等缺陷,所有表面应无划痕、起泡、起皱、针孔,积粉等不良等现象。

在眼睛距离等级面的标准处,以3m/min速度扫描检查。

备注:黑色粗线方框内的数值为判定标准,如“2”表示在规定的条件下,不允许超过2处。

5 性能标准5.1 喷涂色板制作A、在烘烤时,每一炉均需制作2件色板,以备性能测试需要。

实木家具油漆检验标准

实木家具油漆检验标准

实木家具油漆检验标准一、引言。

实木家具在现代家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油漆作为实木家具的重要表面处理工艺,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家具的外观和使用寿命。

因此,建立科学的实木家具油漆检验标准对于保障家具质量、提升产品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外观检验。

1.色泽,实木家具油漆的色泽应均匀、明亮,无色差和色斑。

2.光泽,应具有一定的光泽,不应出现泛白、发灰等现象。

3.平整度,油漆表面应平整光滑,无凹凸不平、麻点、气泡等缺陷。

4.附着力,使用剥离试验仪进行附着力测试,油漆应牢固附着在木材表面,无脱落现象。

三、物理性能检验。

1.硬度,使用硬度计对油漆表面进行硬度测试,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耐磨性,进行耐磨试验,油漆表面应具有一定的耐磨性,不易产生磨损和划痕。

3.耐污染性,进行污染试验,油漆表面应具有一定的耐污染性,易清洁、不易沾染污渍。

四、化学性能检验。

1.耐酸碱性,进行酸碱性试验,油漆应具有一定的耐酸碱性,不易受酸碱腐蚀。

2.耐腐蚀性,进行腐蚀试验,油漆应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不易受化学物质侵蚀。

3.环保性,进行有害物质含量检测,油漆应符合环保标准,不含有害物质。

五、其他检验。

1.干燥时间,测试油漆的干燥时间,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包装检验,检验家具包装是否完好,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

六、结论。

建立科学的实木家具油漆检验标准,有利于规范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对于消费者而言也能提供更加安全、环保的家具产品。

同时,企业也能通过严格执行检验标准,提升产品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好评。

七、参考文献。

1.《实木家具油漆检验标准制定与质量控制》。

2.《实木家具油漆质量检验技术规范》。

3.《家具油漆检验技术要求》。

以上就是实木家具油漆检验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相关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油漆产品性能检验标准

油漆产品性能检验标准
光泽仪
7
色差
用产品平面对准色差仪测色孔不可漏光,点击确定后读数,银粉之涂料:△E≦1.0;△L≦±0.7;△a≦±0.5;△b色差仪
8
膜厚
在被测产品上选择一块没有瑕疵的平面区域并擦拭干净,面积大于2cm2,将膜厚测试仪探头垂直接触于被测面进行测量。
15um±3um,
防指纹
人造指纹液浸泡(涂抹)产品,待其干燥后放置在40℃RH95%的环境中48小时
无脱落
无裂开
无起泡
脱落
裂开
起泡
13
防油测试A
用甲醇(99%)擦干净产品表面以后,用手霜(kanebosericeous或者xaonivea系列)、玻璃清洁剂、橄榄油、逐一抹在产品表面,然后放在室温下5分钟,再用纯棉布在300g/cm2的力度下来回擦拭30次
无脱落
无裂开
无起泡
甲醇
手霜
橄榄油
脱落
裂开
起泡
14
防油测试B
用甲醇(99%)擦干净产品表面以后,用手霜(kanebosericeous或者xaonivea系列)、玻璃清洁剂、橄榄油、逐一抹在产品表面,然后放在室温下5分钟,然后清洁干净,最后放在40℃RH95%的溶器里240小时
无脱落
无裂开
无起泡
甲醇
手霜
橄榄油
脱落
裂开
起泡
干燥条件:65°±5°×30分钟,静置72H后进行检测性能
序号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检验标准
检验设备
缺点描述
1
喷涂外观
手喷除油后铝镁片目视外观
无外观不良
目视
不光滑
有瑕疵
2
耐酒精(醇)
在压力是1000g /cm2的条件下用沾有95%以上乙醇的纯棉布或棉花棒往返擦拭20次

聚氨酯面漆检测标准

聚氨酯面漆检测标准

聚氨酯面漆检测标准一、外观检验1. 观察油漆的颜色、光泽度、均匀度等外观质量指标,应符合产品说明书和施工要求。

2. 表面应无明显杂质、颗粒、气泡等缺陷,涂膜应平整光滑,无明显不平整现象。

3. 包装桶内油漆量应足够,应无泄漏、分层等现象。

二、物理性能测试1. 粘度:采用涂-4杯粘度计测量,聚氨酯面漆的粘度应在适宜的范围内,以保证良好的施工性能和成膜效果。

2. 细度:采用刮板细度计进行测量,聚氨酯面漆的细度应符合产品说明书和施工要求。

3. 硬度:采用硬度计进行测量,聚氨酯面漆的硬度应符合产品说明书和施工要求。

4. 耐冲击性:采用冲击试验器进行测量,聚氨酯面漆的耐冲击性应符合产品说明书和施工要求。

5. 耐磨性:采用摩擦试验器进行测量,聚氨酯面漆的耐磨性应符合产品说明书和施工要求。

三、化学性能测试1. 耐水性: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测试,聚氨酯面漆在水中浸泡一定时间后,应无明显变化和脱落现象。

2. 耐碱性: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测试,聚氨酯面漆在碱性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后,应无明显变化和脱落现象。

3. 耐酸性: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测试,聚氨酯面漆在酸性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后,应无明显变化和脱落现象。

4. 耐溶剂性: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测试,聚氨酯面漆在有机溶剂中浸泡一定时间后,应无明显变化和脱落现象。

四、环境适应性测试1. 耐候性: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测试,聚氨酯面漆在自然环境下经过一定时间的风吹日晒后,应无明显变化和脱落现象。

2. 耐高温性: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测试,聚氨酯面漆在高温环境下放置一定时间后,应无明显变化和脱落现象。

3. 耐低温性: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测试,聚氨酯面漆在低温环境下放置一定时间后,应无明显变化和脱落现象。

五、安全性能测试1. 闪点:采用闪点试验器进行测量,聚氨酯面漆的闪点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以确保使用安全。

2. 气味:采用人工嗅觉法进行测量,聚氨酯面漆的气味应符合产品说明书和施工要求,以确保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油漆检测标准

油漆检测标准

油漆检测标准油漆作为一种常见的涂料材料,在建筑、家具、汽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油漆涂料的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对油漆的检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油漆检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对油漆的质量检测有更全面的了解。

首先,油漆的外观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外观检测主要包括观察油漆的颜色、光泽、平整度等方面。

在颜色方面,油漆应该符合相应的色号和色差要求,不能出现色差过大的情况。

光泽度则是指油漆表面的反光性能,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

此外,油漆表面应该平整光滑,不能出现起泡、流坠、裂纹等缺陷。

其次,油漆的附着力是另一个重要的检测指标。

油漆的附着力是指油漆膜与基材之间的结合程度,直接影响着油漆的使用寿命和防腐蚀性能。

通常采用划格法、粘结拉伸法等方法进行测试,以评估油漆膜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

除此之外,油漆的硬度、耐磨性、耐候性等性能也是需要进行检测的重要指标。

硬度是指油漆膜的抗刮擦性能,耐磨性是指油漆膜在受到摩擦磨损时的性能,而耐候性则是指油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抗老化能力。

这些性能的检测可以通过硬度计、摩擦试验机、人工气候箱等设备进行评定。

最后,油漆的环保性能也是需要进行检测的重要内容。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油漆产品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油漆产品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排放量等指标成为了检测的重点内容。

这些指标的检测需要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以确保油漆产品的环保性能符合要求。

总的来说,油漆的检测标准涉及到外观、附着力、性能和环保性能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全面的检测,才能确保油漆产品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从而保障使用者的权益和环境的健康。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油漆检测标准内容能够对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在使用油漆产品时更加重视其质量和环保性能。

家具油漆检验标准

家具油漆检验标准

家具油漆检验标准1. 目的本标准规定了家具油漆的检验项目、方法、判定标准及检验规则,以确保家具产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规定要求。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家具产品的油漆质量检验,包括木制家具、金属家具、玻璃家具等。

3. 检验项目3.1 外观检验:检查油漆表面是否光滑、无明显颗粒、气泡、流挂等缺陷。

3.2 颜色检验:核对油漆颜色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无明显色差。

3.3 光泽度检验:检测油漆表面光泽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4 硬度检验:检查油漆表面硬度是否达到规定要求。

3.5 耐冲击试验:测试油漆表面承受冲击的能力。

3.6 耐摩擦试验:测试油漆表面耐摩擦的能力。

3.7 耐化学腐蚀试验:测试油漆表面耐化学腐蚀的能力。

3.8 耐候性试验:测试油漆表面耐候性能,包括抗紫外线、抗潮湿等能力。

4. 检验方法及判定标准4.1 外观检验:目视观察,要求表面光滑、颜色均匀、无气泡、流挂等缺陷。

如有不符合要求的缺陷,判定为不合格。

4.2 颜色检验:目视观察,要求无明显色差。

如有明显色差,判定为不合格。

4.3 光泽度检验:使用光泽度计进行测量,要求达到标准要求的光泽度值。

如未达到要求,判定为不合格。

4.4 硬度检验:使用硬度计进行测量,要求达到规定的硬度值。

如未达到要求,判定为不合格。

4.5 耐冲击试验: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冲击试验,要求油漆表面无裂纹、脱落等现象。

如有不符合要求的缺陷,判定为不合格。

4.6 耐摩擦试验:在规定条件下进行摩擦试验,要求油漆表面无磨损、掉漆等现象。

如有不符合要求的缺陷,判定为不合格。

4.7 耐化学腐蚀试验:在规定条件下进行化学腐蚀试验,要求油漆表面无腐蚀、变色等现象。

如有不符合要求的缺陷,判定为不合格。

4.8 耐候性试验:在规定条件下进行耐候性试验,要求油漆表面无开裂、脱落等现象。

如有不符合要求的缺陷,判定为不合格。

5. 检验规则5.1 每批次产品应进行出厂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5.2 对于关键控制项(如硬度、光泽度等),应进行抽样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油漆检测标准

油漆检测标准

油漆检测标准一、引言。

油漆是一种常见的涂料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汽车等领域。

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油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外观和性能,因此对油漆的检测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油漆检测的相关标准及其重要性。

二、油漆检测标准。

1.外观检测。

外观是油漆产品的第一印象,对产品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外观检测包括颜色、光泽度、平整度等指标的检测。

颜色的一致性和准确度是外观检测的重点内容之一,通常采用色差仪进行检测。

光泽度和平整度则需要借助专业仪器进行测量,以确保产品的外观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物理性能检测。

物理性能是评价油漆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包括附着力、硬度、耐磨性等。

附着力是油漆与基材之间的结合程度,通常采用划格法或拉伸法进行检测。

硬度和耐磨性则需要通过硬度计和磨损试验机等设备进行测试,以评估产品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3.化学成分检测。

油漆产品的化学成分直接关系到其环保性和安全性。

化学成分检测主要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的检测。

VOCs是油漆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的环保性。

重金属则是油漆中的有害成分,需要严格控制其含量,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4.环境适应性检测。

油漆产品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稳定性是其重要特性之一。

环境适应性检测包括耐候性、耐腐蚀性等指标的检测。

耐候性是指产品在日晒、雨淋等自然环境条件下的性能稳定性,通常采用人工气候箱进行模拟测试。

耐腐蚀性则是指产品在酸碱、盐雾等腐蚀性介质中的表现,需要借助专业设备进行测试。

三、油漆检测标准的重要性。

油漆产品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涂料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产品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

严格执行油漆检测标准,可以有效保障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符合标准的油漆产品也能够有效保护用户的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四、结论。

油漆检测标准是保障油漆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涉及外观、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环境适应性等多个方面。

油漆检验标准

油漆检验标准

油漆检验标准油漆是一种常用的涂料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汽车等领域。

为了确保油漆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油漆检验标准,以便对油漆进行质量检验和评定。

本文将介绍油漆检验标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油漆的外观检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外观检验包括油漆的色泽、光泽、平整度等方面。

色泽应该均匀一致,光泽应该适中,不能过于暗淡或者过于亮眼,平整度则要求表面平整无明显凹凸。

其次,油漆的附着力也是需要检验的重要指标之一。

附着力是指油漆与基材之间的结合力,直接关系到油漆的使用寿命和效果。

通常采用划格法、十字划格法等方法来进行检验,确保油漆能够牢固地附着在基材表面。

另外,油漆的耐候性也是需要重点检验的内容之一。

耐候性是指油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耐久性能,包括耐光性、耐水性、耐腐蚀性等。

通过模拟自然环境的实验,检验油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以评定其耐候性。

此外,油漆的干燥时间和硬度也是需要进行检验的关键指标。

干燥时间直接关系到油漆的施工效率和使用周期,而硬度则关系到油漆的耐磨性和耐久性。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测试,可以准确评定油漆的干燥时间和硬度指标。

最后,油漆的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也是需要检验的重要内容。

VOC是一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害的化学物质,严格控制油漆中VOC的含量,对于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都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油漆检验标准涉及到油漆的外观、附着力、耐候性、干燥时间和硬度、VOC含量等多个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验,才能保证油漆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油漆的检验报告

油漆的检验报告

引言概述:油漆的检验报告是一份关于油漆质量和性能的专业评估报告,通过对油漆样品的实验室检测和分析来获取详细的测试结果。

本文将在正文中对油漆的五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包括外观检验、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环境适应性和安全性能。

正文内容:一、外观检验:1.光泽度测试:通过利用光泽计来测量油漆样品的光泽度,以确定其光泽程度,包括高光、半光和哑光等。

2.色彩检测:使用色差计对油漆样品进行颜色测定,以评估其与标准色彩之间的差异。

3.涂层厚度测试:使用厚度测量仪来测定油漆样品的涂层厚度,以保证其符合设计要求。

二、物理性能:1.硬度测试:通过使用硬度计测量油漆样品的硬度,包括铅笔硬度和洛氏硬度等,以评估其抗划伤和耐磨性能。

2.粘附力测试:利用剥离试验来测定油漆样品的粘附力,以确定其涂层与基材之间的粘附强度。

3.耐冲击性测试:采用冲击试验机对油漆样品进行冲击测试,以评估其抗冲击性和耐久性能。

4.干燥时间测试:通过测定油漆样品的干燥时间,以确定其施工效率和干燥性能。

5.耐候性测试:使用人工气候箱对油漆样品进行暴露测试,以评估其抗紫外线、抗氧化和耐老化性能。

三、化学性能:1.挥发性有机物(VOC)含量测试:通过使用气相色谱仪对油漆样品中的VOC含量进行分析,以确保其符合环保标准。

2.干燥时间测试:通过观察油漆样品在常温下的干燥时间,以评估其挥发性和干燥性能。

3.pH值测试:通过测量油漆样品的pH值,以评估其酸碱性能,对于特定应用场合的要求,如防腐涂料。

4.可流平性测试:借助流平性板进行可流平性测试,以评估油漆样品的流平性能和涂装效果。

四、环境适应性:1.温度变化测试:通过将油漆样品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观察其颜色、光泽和涂层附着力的变化,以评估其适应不同温度环境的能力。

2.湿度变化测试:通过将油漆样品置于不同湿度条件下,观察其颜色变化、起泡和脱落情况,以评估其对湿度变化的适应性。

五、安全性能:1.可燃性测试:通过对油漆样品进行易燃性测试,以评估其火灾危险性。

产品油漆测试标准

产品油漆测试标准

产品油漆测试标准产品油漆测试标准一、引言油漆作为一种常用的涂料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汽车等行业。

为了确保油漆的质量和稳定性,需要进行各项测试。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品油漆测试的标准和方法。

二、测试项目1. 外观外观是评价油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应使用光,观察油漆的光泽、平整度、颜色是否一致,是否有气孔、裂纹、起泡等缺陷。

2. 干燥时间油漆的干燥时间直接影响后续施工工序的展开。

在规定的温度条件下,测量油漆的干燥时间,并进行记录。

3. 粘结力油漆与基材的粘结力是评价油漆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使用划格法、剪切法等方法测试油漆与基材之间的粘结力。

4. 耐水性油漆的耐水性是指油漆在受潮水和湿气等条件下能否保持正常的使用性能。

4.1. 水浸法将油漆样品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油漆的变化情况,包括色泽、附着力等。

4.2. 湿热实验将油漆样品放置在恒定的高温高湿环境中,观察油漆的变化情况。

5. 耐火性油漆的耐火性是指油漆在受火灾侵袭时,能否阻止火势蔓延或产生有毒烟雾。

5.1. 示烟点用火焰接触油漆的表面,观察是否能产生明显的烟雾。

5.2. 简易燃烧试验将油漆样品接触明火,观察是否会燃烧,并检测产生的烟雾是否有毒。

6. 耐腐蚀性油漆的耐腐蚀性是指油漆在受化学物质腐蚀时,能否保持原有的性能。

6.1. 盐雾试验将油漆样品放置在盐雾环境中,观察一定时间后油漆是否出现起泡、剥落等情况。

6.2. 酸碱腐蚀试验将油漆样品浸泡在酸碱溶液中,观察一定时间后油漆的变化情况。

7. 硬度油漆的硬度是指油漆表面能否抵抗划痕和压痕等行为。

7.1. 铅笔硬度试验使用不同硬度的铅笔在油漆表面划痕,观察是否会留下划痕,并记录所使用的铅笔硬度。

7.2. 巴氏硬度试验使用巴氏硬度计测量油漆表面的硬度。

8. 抗冲击性油漆的抗冲击性是指油漆能否抵抗外界物体撞击而不产生剥落、裂纹等。

8.1. 自由落锤试验使用一定质量的自由落锤在油漆表面进行撞击试验,观察油漆是否有裂纹、剥落等情况。

油漆厚度检测标准

油漆厚度检测标准

油漆厚度检测标准一、定义油漆厚度检测是指在操作过程和检验过程中,根据实测油漆的尺寸,与制定的检测标准和检测要求,采用特定的仪器和仪表,进行油漆厚度的测定和记录。

二、检测标准1.基础标准:根据01 GB/T1765-1979《拉丝钢板和钢丝模压件厚度检验技术条件》中规定的技术检验要求,以实测油漆厚度为准,采用内置检测仪、视觉检测等方法,进行油漆厚度的检测。

2.表面漆膜厚度测量标准:油漆厚度用内置检测仪可检测到0.05mm,检测精度为±0.01mm,油漆厚度不应超出本文件中的规定,另外还可采用视觉检测方法,或者采用其他方法,比较检测和解释检测结果3.检测标准:油漆厚度应满足多种规定,操作过程中油漆厚度的安全标准:无涂层最小厚度不低于100um,单层厚度不低于150um,双层厚度不低于200um,三层厚度不低于300um;《JB/T7853-2011》中的厚度检测标准:单层涂装厚度 not lower than 130um;双层涂装厚度not lower than 190um;三层涂装厚度not lower than 250 um;国家标准《Q/XF1-2011》要求:单层厚度 not lower than 150um;双层厚度 not lower than200 um;三层厚度 not lower than 300 um。

三、检测要求1.所有油漆检测应深入涂层底部,检测涂层覆盖能力。

2.反复检查重复涂装,确保各层涂层厚度符合要求;3.拉丝钢板、镀锌板涂装厚度不能低于30 μm,表面粗糙处可低于25μm;4.检测标准中的单位为μm,即毫米;5.检测结果应符合下面规定:重复涂装时层数不得少于规定,涂层厚度不应低于定值,表面粗糙度应符合要求。

6.如果涂层厚度不符合规定,应马上停止施工并采取补救措施,以确保施工质量。

四、安全注意事项1.油漆厚度测量应采用内置仪器,可用来测量涂层厚度;2.油漆厚度测量时应操作系统规定的安全措施;3.使用仪器前,应注意仔细核查仪器,确认仪器完好无损,符合安全要求;4.使用过程中,应确保检测仪正确安装,并关注仪器位置;5.检测报告中使用符号:√-表示油漆厚度合格;Χ-表示油漆厚度不合格。

油漆外观检验标准

油漆外观检验标准
油漆外观检验标准ZJ-QGZ/ZL063-2009
涂层外观质量检查标准
项目
A区
B区
C区
D区
检测方法
备注
优质
合格
优质
合格
优质
合格
优质
合格
色差
符合色差板
符合色差板
符合色差板
符合色差板
符合色差板
符合色差板
——
——
目测
颗粒点/个
(200mm*300mm)

d<2mm
<2个
无手感
无手感
<2个
d<2mm
<3个
d<2mm

≤4
——
——
目测
起皱/mm





轻微
——
——
目测
桔皮
隐约
可见
轻微
轻微
稍明显
轻微
稍明显
——
——
目测
杂漆、渗色、发花





——
——
——
目测
擦伤、划痕





不影响外观

不漏底
目测
打磨痕



0.5米处不明显
轻微
隐约可见
——
——
目测
补漆雾圈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不明显
不特别明显
不特别பைடு நூலகம்显
——
——
目测
轻微

——
目测
坑包
不允许

油漆检测标准

油漆检测标准

油漆检测标准油漆作为一种常见的涂料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汽车等各个领域。

为了确保油漆质量和使用效果,制定了一系列的油漆检测标准,以便对油漆进行质量检验和评定。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油漆检测标准及其相关内容。

1.外观检测。

外观是油漆产品的第一印象,也是用户最容易感知的部分。

因此,外观检测是油漆质量检验的重要环节之一。

外观检测主要包括油漆表面的平整度、光泽度、色泽等方面。

平整度是指油漆表面是否平整,有无凹凸不平的情况;光泽度是指油漆表面的反光能力,一般通过光泽度计进行检测;色泽是指油漆的颜色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存在色差等情况。

外观检测可以直观地反映油漆产品的质量状况,因此在油漆检测标准中占据重要地位。

2.附着力检测。

油漆的附着力是指油漆膜与基材之间的结合程度。

良好的附着力可以确保油漆膜不易剥落、起泡等情况,从而延长油漆的使用寿命。

附着力检测常用的方法有划格法、粘结剂法等。

划格法是通过在油漆表面划格,然后用胶带进行剥离,从而评定油漆膜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粘结剂法是将一层胶水涂在油漆表面,然后用力撕离,评定附着力的好坏。

附着力检测是保证油漆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3.耐候性检测。

油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自然环境的影响,如阳光、风雨、温度变化等。

因此,油漆产品的耐候性是其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耐候性检测主要包括耐光性、耐水性、耐热性等方面。

耐光性是指油漆产品在阳光照射下不易褪色、变黄等情况;耐水性是指油漆产品在潮湿环境下不易起泡、剥落等情况;耐热性是指油漆产品在高温环境下不易变形、开裂等情况。

耐候性检测可以评定油漆产品在各种自然环境下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表现。

4.环保性检测。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油漆产品的环保性也成为了重要的检测指标之一。

环保性检测主要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方面。

VOC是油漆产品中挥发性较强的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控制油漆产品中VOC的含量是保证油漆产品环保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涂料检测标准

涂料检测标准

涂料检测标准涂料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装饰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汽车等领域。

为了确保涂料的质量和性能,涂料的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涂料检测的标准和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涂料检测的重要性和具体操作方法。

一、涂料检测的标准。

1.外观检测标准。

外观是涂料产品的第一印象,因此外观检测是涂料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外观检测标准主要包括颜色、光泽、平整度等方面的要求。

对于不同类型的涂料,其外观检测标准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产品的要求进行调整。

2.物理性能检测标准。

物理性能是涂料产品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附着力、硬度、耐磨性等。

这些性能直接影响涂料的使用寿命和效果,因此物理性能检测标准是涂料检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化学性能检测标准。

化学性能是涂料产品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包括耐化学腐蚀性、耐候性、耐水性等。

这些性能直接关系到涂料产品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效果,因此化学性能检测标准也是涂料检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涂料检测的方法。

1.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是涂料检测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对涂料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可以得到涂料的各项性能指标。

实验室检测需要使用专业的仪器设备和严格的操作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现场检测。

除了实验室检测外,现场检测也是涂料检测的重要手段。

通过在施工现场对涂料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施工质量和涂料性能符合要求。

三、涂料检测的意义。

涂料检测的意义在于保障涂料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提高涂料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认可度。

通过严格的检测标准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涂料产品的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地位。

四、结语。

涂料检测是涂料行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涂料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重视涂料检测工作,严格按照标准和方法进行操作,确保涂料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起来,涂料检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涂料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能检测标准1 附着力"漆膜附着力测定法"〔GB/T 1720-1979 〔1989 〕〕"色漆和清漆拉开法附着力试验"〔GB/T 5210-2006 〕〔ISO 4624:2002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GB/T 9286-1998 〕"用胶带试验测定附着力"〔ASTM D3359-2008 〕2 外观和透明度"清漆、清油及稀释剂外观和透明度测定法"〔GB/T 1721-2008 〕3 颜色"清漆、清油及稀释剂颜色测定法" 〔GB/T 1722-1992 〕"透明液体加氏颜色等级评定颜色第1 局部:目视法"〔GB/T 9281.1-2008 〕/ (ISO 4630-1:2004)"透明液体以铂- 钴等级评定颜色第1 局部:目视法"〔GB/T 9282.1-2008 〕/ (ISO 6271-1:2004)"透明液体的颜色〔铂钴法〕"〔ASTM D1209-2005 〕4 粘度"涂料粘度测定法"〔GB/T 1723-1993 〕"胶粘剂粘度的测定"〔GB/T 2794-1995 〕" 涂料黏度的测定斯托默黏度计法"〔GB/T 9269-2009 〕5 流出时间"色漆和清漆用流出杯测定流出时间"〔GB/T 6753.4-1998 〕6 细度"涂料细度测定法"〔GB/T 1724-1979 〔1989 〕〕"色漆、清漆和印刷油墨研磨细度的测定" 〔GB/T 6753.1-2007 〕〔ISO 1524:2000 〕7 不挥发物含量"色漆、清漆和塑料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 〔GB/T 1725-2007 〕/ 〔ISO 3251:2008 〕"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 2793-1995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5 〕8 遮盖力"涂料遮盖力测定法"〔GB/T 1726-1979 〔1989 〕〕9 枯燥时间"漆膜、腻子膜枯燥时间测定法"〔GB/T 1728-1979 〔1989 〕〕"涂料外表枯燥试验小玻璃球法"〔GB/T 6753.2-1986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6 〕10 摆杆硬度"色漆和清漆摆杆阻尼试验" 〔GB/T 1730-2007 〕"色漆和清漆摆杆阻尼试验"〔ISO 1522:2006 〕11 柔韧性"漆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31-1993 〕12 耐冲击性"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GB/T 1732-1993 〕"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 耐冲击性试验) 第1 局部:落锤试验( 大面积冲头) "〔GB/T 20624.1-2006 〕/ "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耐冲击性〕试验第1 局部:落锤试验〔大面积冲头〕"〔ISO 6272-1:2002 〕"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 耐冲击性试验) 第2 局部:落锤试验( 小面积冲头) "〔GB/T 20624.2-2006 〕/ "色漆和清漆快速变形〔耐冲击性〕试验第2 局部:落锤试验〔小面积冲头〕"〔ISO 6272-2:2002 〕"有机涂层抗快速变形〔冲击〕的试验"〔ASTMD2794-1993(2004) 〕13 耐水性"漆膜耐水性测定法"〔GB/T 1733-1993 〕"色漆和清漆耐水性的测定浸水法"〔GB/T 5209-1985 〕14 耐热性"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GB/T 1735-2009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6 〕15耐湿热性"漆膜耐湿热性测定法"〔GB/T 1740-2007 〕16 灰分"色漆和清漆颜料含量的测定第2 局部:灰化法"〔GB/T 1747.2-2008 〕(ISO 14680-2:2000)17 腻子膜柔韧性"腻子膜柔韧性测定法"〔GB/T 1748-1979 〔1989 〕〕18 稠度"厚漆、腻子稠度测定法"〔GB/T 1749-1979 〔1989 〕〕19 回粘性"漆膜回粘性测定法"〔GB/T 1762-1980 〔1989 〕〕20 耐磨性"色漆和清漆—耐磨性的测定—旋转橡胶砂轮法"〔GB/T 1768-2006 〕〔ISO 7784-2:1997 〕"涂料耐磨性测定落砂法"〔GB/T 23988-2009 〕"落砂法测定有机涂层耐磨性"〔ASTM D 968-2005 〕21 打磨性"涂膜、腻子膜打磨性测定法"〔GB/T 1770-2008 〕22 耐盐雾性"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GB/T 1771-2007 〕〔ASTM B117-2007 〕23人工老化" 色漆和清漆人工气候老化和人工辐射曝露滤过的氙弧辐射"〔GB/T 1865-2009 〕"色漆和清漆涂层的人工气候老化曝露曝露于荧光紫外线和水"〔GB/T 23987-2009 〕"机械工业产品用塑料、涂料、橡胶材料人工气候加速试验方法"〔GB/T 14522-2008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第三局部:荧光紫外灯"〔GB/T 16422.3-1997 〕"硫化橡胶人工气候老化〔荧光紫外灯〕试验方法"〔GB/T 16585-1996 〕"建筑防水材料老化试验方法"〔GB/T 18244-2000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方法——第三部:荧光UV 灯"〔ISO 4892-3:2006 〕"色漆和清漆涂层的人工老化——暴露于荧光紫外线和水"〔ISO 11507:2007 〕"非金属材料暴露用紫外荧光设备的操作"〔ASTM G154-2006 〕"汽车外饰材料加速暴露用紫外荧光凝露设备"〔SAE J2020-2003 〕24 邵氏硬度"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 邵氏硬度) "〔GB/T 2411-2008 〕25 耐干热性"家具外表漆膜耐干热性测定法"〔GB/T 4893.3-2005 〕26 闪点"闪点的测定快速平衡闭杯法" 〔GB/T 5208-2008 〕(ISO 3679:2004)27 耐砂浆性"铝合金建筑型材第5 局部氟碳漆喷涂型材"〔GB 5237.5-2008 中5.4.10 〕28 铅笔硬度"色漆和清漆铅笔法测定漆膜硬度" 〔GB/T 6739-2006 〕〔ISO 15184:1998 〕"用铅笔试验测定漆膜硬度"〔ASTM D3363-2005 〕29 弯曲试验"色漆和清漆弯曲试验〔圆柱轴〕" 〔GB/T 6742-2007 〕〔ISO 1519:2002 〕" 色漆和清漆弯曲试验( 锥形轴) "〔GB/T 11185-2009 〕30酸值"塑料用聚酯树脂、色漆和清漆用漆基局部酸值和总酸值的测定"〔GB/T 6743-2008 〕〔ISO 2114:2000 〕31 漆基皂化值"色漆和清漆用漆基皂化值的测定滴定法" 〔GB/T 6744-2008 〕〔ISO 3681:1996 〕32 密度"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GB/T 6750-2007 〕〔ISO 2811-1:1997 〕密度"液态胶粘剂密度的测定方法重量杯法"〔GB/T 13354-1992 〕密度"建筑密封材料试验方法第2 局部:密度的测定"〔GB/T 13477.2-2002 〕33 贮存稳定性"涂料贮存稳定性试验方法"〔GB/T 6753.3-1986 〕34 涂刷性"涂料产品的大面积刷涂试验"〔GB/T 6753.6-1986 〕35 全锌含量"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A 〕36 金属锌含量"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B 〕不挥发分中金属锌含量HG/T 3668-2000 "富锌底漆"中5.13 、"锌粉颜料和富锌涂料干漆膜中金属锌的含量的测定"〔ASTM D6580-2000 〕37 流挂性"色漆流挂性的测定"〔GB/T 9264-1988 〕38 耐洗刷性" 建筑涂料涂层耐洗刷性的测定"〔GB/T 9266-2009 〕39 最低成膜温度"涂料用乳液和涂料、塑料用聚合物分散体白点温度和最低成膜温度的测定"〔GB/T 9267-2008 〕/ "塑料聚合物分散体白点温度和最低成膜温度的测定" (ISO 2115 ∶1996)40 乳胶漆耐冻融性"乳胶漆耐冻融性的测定"〔GB/T 9268-2008 〕41 体积固体含量" 色漆和清漆通过测量干涂层密度来测定涂料的不挥发物体积百分率"〔GB/T 9272-2007 〕〔ISO 3233:1998 〕42 漆膜无印痕试验"漆膜无印痕试验"〔GB/T 9273-1988 〕43 耐冷液性"家具外表耐冷液测定法"〔GB/T 4893.1-2005 〕44 耐液体介质性"色漆和清漆耐液体介质的测定"〔GB/T 9274-1988 〕45 耐碱性" 建筑涂料涂层耐碱性的测定"〔GB/T 9265-2009 〕"海港工程混凝土构造防腐蚀技术规"〔JTJ 275-2000 中附录C.1 〕46 耐油性"漆膜耐油性测定法"〔HG/T 3343-1985 〕47 绝缘漆耐油性"绝缘漆漆膜耐油性测定法"〔HG/T 3857-2006 〕48 巴克霍尔兹压痕试验"色漆和清漆巴克霍尔兹压痕试验"〔GB/T 9275-2008 〕/ 〔ISO 2815:2003 〕49 耐划痕性"色漆和清漆划痕试验" 〔GB/T 9279-2007 〕/ 〔ISO 1518:1992 〕50 耐码垛性"色漆和清漆耐码垛性试验" 〔GB/T 9280-2008 〕/ 〔ISO 4622:1992 〕51 漆基软化点"色漆和清漆用漆基软化点的测定环球法"〔GB/T 9284-1988 〕52 杯突试验"色漆和清漆杯突试验" 〔GB/T 9753-2007 〕/ 〔ISO 1520:2006 〕53 光泽"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之20 °、60 °85 °镜面光泽的测定" 〔GB/T 9754-2007 〕/ 〔ISO 2813:1994 〕54 铅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1 局部:铅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取光谱法和双硫腙分光光度法"〔GB/T 9758.1-1988 〕"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C 〕55 镉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4 局部:镉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取光谱法和极谱法"〔GB/T 9758.4-1988 〕"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E 〕56 六价铬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五局部:液体色漆的颜料局部或粉末状色漆中六价铬含量的测定二苯卡巴肼分光光度法"〔GB/T 9758.5-1988 〕"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五局部:液体色漆的颜料局部或粉末状色漆中六价铬含量的测定二苯卡巴肼分光光度法"〔ISO 3856.5:1984 〕57 铬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6 局部:色漆的液体局部中铬总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取光谱法"〔GB/T 9758.6-1988 〕58 汞含量"色漆和清漆"可溶性金属含量的测定〞第7 局部:色漆的颜料局部和水可稀释漆的液体局部的汞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取光谱法"〔GB/T 9758.7-1988 〕59 铁含量"锌粉"〔GB/T 6890-2000 中附录D 〕60 耐沾污性"建筑涂料涂层耐沾污性试验方法"〔GB/T 9780-2005 〕61 酸性盐雾试验"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GB/T 10125-1997 〕"人造环境中的腐蚀试验盐雾试验"〔ISO 9227:2006 〕62 船舶漆耐盐水性"船舶漆耐盐水性的测定盐水和热盐水浸泡法"〔GB/T 10834-2008 〕63 漆膜颜色"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一局部:原理"〔GB/T 11186.1-1989 〕、"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二局部:颜色测量"〔GB/T 11186.2-1989 〕、"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第三局部:色差计算"〔GB/T 11186.3-1989 〕"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视比色"〔GB/T 9761-2008 〕/ "色漆和清漆色漆的目视比色" (ISO 3668:1998)64 总铅含量"色漆和清漆总铅含量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13452.1-1992 〕65 漆膜厚度"色漆和清漆漆膜厚度的测定" 〔GB/T 13452.2-2008 〕/ (ISO 2808:2007)66 丝状腐蚀试验"色漆和清漆钢铁外表上涂膜的耐丝状腐蚀试验"〔GB/T 13452.4-2008 〕"色漆和清漆耐丝状腐蚀的测定第1 局部: 钢构造" (ISO 4623-1:2000)67 粉末涂料烘烤时质量损失"粉末涂料第7 局部:烘烤时质量损失的测定法"〔GB/T 21782.7-2008 〕/ 〔ISO 8130-7:1992 〕68 拉伸性能"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 528-1998 〕"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9 〕69 粘结强度"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7 、8 〕"海港工程混凝土构造防腐蚀技术规"〔JTJ 275-2000 中附录C.3 〕70 撕裂强度"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0 〕71 定伸时老化"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1 〕72 加热伸缩率"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2 〕73 低温柔性"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3 〕74 低温弯折性"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4 〕75 不透水性"建筑防水涂料试验方法"〔GB/T 16777-2008 中15 〕76 电阻率"石油罐导静电涂料电阻率测定法"〔GB/T 16906-1997 〕77 胶化时间"热固性粉末涂料在给定温度下胶化时间的测定"〔GB/T 16995-1997 〕78 二异氰酸酯单体含量" 色漆和清漆用漆基异氰酸酯树脂中二异氰酸酯单体的测定"〔GB/T 18446-2009 〕79 玻璃化温度"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2 局部: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GB/T 19466.2-2004 〕/ "塑料—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第 2 局部: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ISO 11357-2:1999 〕"色漆和清漆用漆基—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ISO 16805:2003 〕80 异氰酸酯基含量"聚氨酯预聚体中异氰酸酯基含量的测定"〔HG/T 2409-1992 〕81 脱漆剂脱漆效率"脱漆剂脱漆效率测定法"〔HG/T 2881-1997 〕82 催干剂催干性能"催干剂催干性能测定法" 〔HG/T 2882-1997 〕83 击穿强度"绝缘漆漆膜击穿强度测定法"〔HG/T 3330-1980 〔1985 〕〕84 体积电阻、外表电阻"绝缘漆漆膜体积电阻系数和外表电阻系数测定法"〔HG/T 3331-1978 〕85 电泳漆电导率"电泳漆电导率测定法"〔HG/T 3335-1977 〔1985 〕〕86 电泳漆泳透力"电泳漆泳透力测定法"〔HG/T 3336-1977 〔1985 〕〕"电泳漆泳透力测定法〔钢管法〕"〔HG/T 3339-1979 〔1985 〕〕87 吸水率"漆膜吸水率测定法"〔HG/T 3344-1985 〕88 绝缘漆吸水率"绝缘漆漆膜吸水率测定法"〔HG/T 3856-2006 〕89 水分"稀释剂、防潮剂水分测定法"〔HG/T 3858-2006 〕90 白化性"稀释剂、防潮剂白化性测定法"〔HG/T 3859-2006 〕91 挥发性"稀释剂、防潮剂挥发性测定法"〔HG/T 3860-2006 〕92 胶凝数"稀释剂、防潮剂胶凝数测定法"〔HG/T 3861-2006 〕93 涂层耐冻融循环性"建筑涂料涂层耐冻融循环性测定法"〔JG/T 25-1999 〕94 抗氯离子渗透性"海港工程混凝土构造防腐蚀技术规"〔JTJ 275-2000 中附录C.2 〕95 粒度分布"粉末涂料第13 局部:激光衍射法分析粒径分布"〔ISO 8130-13:2001 〕〔GB/T 21782.13-2009 〕96 流动性"粉末涂料第5 局部: 粉末/ 空气混合物流动特性的测定" (ISO 8130-5:1992)97 异氰酸酯单体含量"色漆和清漆用漆基—异氰酸酯树脂中单体二异氰酸酯的测定"〔ISO 10283:2007 〕98 VOC 含量"化学试剂气相色谱法通那么"〔GB/T 9722-2006 〕"色漆和清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含量的测定差值法"〔GB/T 23985-2009 〕(ISO 11890-1:2007)"色漆和清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23986-2009 〕(ISO 11890-2:2006)"色漆和清漆低VOC 乳胶漆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罐VOC) 含量的测定"〔GB/T 23984-2009 〕〔ISO 17895:2005 〕99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色漆和清漆用漆基—凝胶渗透色谱(GPC) —第1 局部:四氢呋喃(THF) 作为洗脱剂"〔ISO 13885-1:2008 〕100 MEQ 值"色漆、清漆和清基水性涂料和漆基MEQ( 毫克当量) 值的测定"〔ISO 15880:2000 〕101 含水量"气相色谱法测水稀释性涂料含水量"〔ASTM D3792-2005 〕102 耐溶剂擦拭性"用溶剂擦拭法测定硅酸乙酯〔无机〕富锌底漆的耐MEK 擦拭性"〔ASTM D4752-2003 〕"采用溶剂擦拭法测定有机涂料耐溶剂擦拭性"〔ASTM D5402-2006 〕"涂料耐溶剂擦拭性测定法"〔GB/T 23989-2009 〕103 残留单体含量"毛细柱气相色谱法测定〔苯丙〕乳液中残留单体的含量"〔ASTM D4827-2003 〕104 T 弯"预涂漆试板涂层弯曲试验方法"〔ASTM D4145-83 〔2002 〕〕"卷材涂料试验方法第7 局部:弯曲时涂层抗开裂试验〔T 弯试验〕"〔DIN EN 13523-7-2001 〕105 抗石击性"试验方法标准涂层抗石击性"〔ASTM D 3170-03 〕" Erichsen 抗石击性测试仪规"〔VDA 621427 〕"外表涂层耐石击性试验"〔SAE J400-2002 〕106 涂料鉴定"红外光谱分析方法通那么"〔GB/T 6040-2002 〕107 金属元素含量"化学试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通那么"〔GB/T 9723-2007 〕108 化学元素含量"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通那么"〔GB/T 15337-2008 〕109 比照率"白色和浅色漆比照率的测定"〔GB/T 23981-2009 〕110 抗粘连性"木器涂料抗粘连性测定法"〔GB/T 23982-2009 〕111 耐黄变性"木器涂料耐黄变性测定法"〔GB/T 23983-2009 〕112 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含量"涂料中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23990-2009 〕113 可溶性有害元素含量"涂料中可溶性有害元素含量的测定"〔GB/T 23991-2009 〕114 氯代烃含量"涂料中氯代烃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23992-2009 〕115 甲醛含量"水性涂料中甲醛含量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T 23993-2009 〕116 施工性( 重涂适应性) GB/T 6748-2008 中5.14 ;GB/T 9755-2001 中5.4 ;HG/T 2592-94 中6.3 ;JG/T 3049-1998 中5.5 HG/T 3346-1999 中4.9117 初期枯燥抗裂性GB/T 9779-2005 中5.6 ;JG/T 24-2000 中6.8118 容器中状态GB 9755-2001 中5.3 ;HG/T 2594-94 中6.1 ;JG/T 3049-1998 中5.4 119 鲜映性GB/T 13492-92 中5.15 120 渗色性( 耐硝基漆性)GB/T 13493-92 中4.18 ;HG/T 2009-91 中4.9 ;HG/T 2576-94 中附录C ;HG/T 2594-94 中6.8 ;HG 2239-91 中4.11 ;HG/T 3354-1987 中3.9121 筛余物HG/T 2006-2006 中5.5122 溶剂可溶物中硝基HG/T 2277-92 中4.14 ;HG/T 2592-94 中6.12123 溶剂可溶物组成HG/T 2594-94 中附录C124 适用期HG/T 2661-95 中4.16 ;HG/T 2884-1997 中4.9 ;HG/T 3668-2000 中5.9 125 白度JC/T 423-91 中5.8126 耐干擦性JC/T 423-91 中5.12127 溶解性HG/T 3380-1987 中3.3128 混合性HG/T 2884-1997 中4.5129 透水性GB/T 9779-2005 中5.9130 苯酐含量HG/T 2453-93 中6.14 ;HG/T 2576-94 中附录D131 不粘胎枯燥时间GA/T 298-2001 中6.1.5132 玻璃珠撒布试验GA/T 298-2001 中6.1.13133 玻璃珠结实附着率GA/T 298-2001 中6.1.14134 环氧树脂检验HG/T 2884-1997 中4.13 ;HG/T 3668-2000 中5.14135 耐砂浆性HG/T 3792-2005 中5.19136 溶剂可溶物氟含量HG/T 3792-2005 中附录B137 树脂中PVDF 树脂含量HG/T 3793-2005 中附录A138 动态抗开裂性JG/T 157-2004 中附录B139 泳透力HG/T 3952-2007 中5.4.2.7140 L- 效果HG/T 3952-2007 中5.4.2.8141 Gel 分率HG/T 3952-2007 中5.4.3.12142 热稳定性"颜料在烘干型漆料中热稳定性的比较"〔GB/T 1711-1989 〕143 密度"颜料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GB/T 1713-2008 〕/ " 颜料和体质颜料通用试验方法第10 局部: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ISO 787-10:1993)144 水悬浮液pH 值"颜料水悬浮液pH 值的测定"〔GB/T 1717-1986 〕145 颜色"颜料颜色的比较"〔GB/T 1864-1989 〕146 水溶物"颜料水溶物测定冷萃取法"〔GB/T 5211.1-2003 〕"颜料水溶物测定热萃取法"〔GB/T 5211.2-2003 〕147 105 ℃挥发物"颜料在105 ℃挥发物的测定"〔GB/T 5211.3-1985 〕148 装填体积和表观密度"颜料装填体积和表观密度的测定"〔GB/T 5211.4-1985 〕149 颜料耐性"颜料耐性测定法"〔GB/T 5211.5-2008 〕150 水溶硫酸盐、氯化物和硝酸盐"颜料水溶硫酸盐、氯化物和硝酸盐的测定"〔GB/T 5211.11-2008 〕(ISO 787-13:2002) 151 水萃取液电阻率"颜料水萃取液电阻率的测定"〔GB/T 5211.12-2007 〕152 水萃取液酸碱度"颜料水萃取液酸碱度的测定"〔GB/T 5211.13-1986 〕153 筛余物"颜料筛余物的测定机械冲洗法"〔GB/T 5211.14-1988 〕"颜料筛余物的测定水法手工操作"〔GB/T 5211.18-1988 〕"颜料筛余物测定法"〔HG/T 3852-2006 〕154 吸油量"颜料吸油量的测定"〔GB/T 5211.15-1988 〕155 消色力"白色颜料消色力的比较"〔GB/T 5211.16-2007 〕〔ISO 787-17:2002 〕156 白色颜料比照率"白色颜料比照率〔遮盖力〕的比较"〔GB/T 5211.17-1988 〕157 遮盖力"颜料遮盖力测定法"〔HG/T 3851-2006 〕158 相对着色力和冲淡后颜色"着色颜料的相对着色力和冲淡色的测定目视比较法"〔GB/T 5211.19-1988 〕159 易分散程度"颜料易分散程度的比较振荡法"〔GB/T 9287-1988 〕160 相对着色力、相对散射力"着色颜料相对着色力和白色颜料相对散射力的测定光度计法"〔GB/T 13451.2-1992 〕161 干粉耐热性"颜料干粉耐热性测定法"〔HG/T 3853-2006 〕162 流动度"颜料流动度测定法"〔HG/T 3854-2006 〕163 二氧化钛含量GB/T 1706-2006 中7.1164 硫酸钡和总锌量GB/T 1707-1995 中5.1165 氧化锌含量GB/T 1707-1995 中5.2 、GB/T 3185-92 中5.1166 总铁含量GB/T 1863-2008 中8.1167 铬酸铅GB/T 1863-2008 中8.7168 总钙量GB/T 1863-2008 中8.8169 有机着色物存在GB/T 1863-2008 中8.9170 总铅含量GB/T 3184-2008 中6171 金属物含量GB/T 3185-92 中5.2172 氧化铅含量GB/T 3185-92 中5.3.1173 锰的氧化物含量GB/T 3185-92 中5.4.1174 氧化铜含量GB/T 3185-92 中5.5.1175 二氧化硅含量HG/T 3007-1999(2007) 中5.3 ;HG/T 3006-86(2007) 中2.2176 氧化钡含量HG/T 3007-1999(2007) 中5.1177 三氧化二硼含量HG/T 3007-1999(2007) 中5.2178 水可溶分HG/T 3007-1999(2007) 中5.4179 盐酸不溶物含量GB/T 3185-92 中5.6180 灼烧减量GB/T 3185-92 中5.7 ;HG/T 2248-91 中5.5 181 干粉白度182 油膜白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