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18年修正)
土地承包法
【1】承包地应用于农业用途,不能用于盖房子(属于非农建设)。
----【依据1】《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八条:“农村土地承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
”----【依据2】《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七条:“承包方承担下列义务:(一)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依据3】《土地管理法》第四条规定:“……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前款所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2】盖房子只能用宅基地,要到乡镇及县级人民政府办理相关手续。
----【依据1】《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第四十四条:“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本条第二款、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3】违规建筑不会给予补偿。
----【依据】《土地承包法》第六十条:“承包方违法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十七条承包方承担下列义务:(一)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二)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公布日期】2018.12.29•【分类】审议意见正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二次审议。
会后,法制工作委员会在中国人大网全文公布草案二次审议稿征求社会公众意见。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座谈会,听取中央有关部门、专家学者的意见。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还到广东等地进行调研,并就草案与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交换意见。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于11月30日召开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各方面意见,对草案进行了审议,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12月17日,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召开会议,再次进行审议。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认为,为了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维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对农村土地承包法进行修改是必要的,草案经过两次审议修改,已经比较成熟。
同时,提出以下主要修改意见:一、关于保护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益。
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有关中央文件中强调,农户内家庭成员依法平等享有承包土地的各项权益,表明妇女享有同样的土地承包权益,对此,应当在法律中反映这一内容。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经研究,建议采纳上述意见,增加相应规定。
二、关于承包地登记的费用。
现行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除按规定收取证书工本费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二次审议稿删除了这一规定。
《民法典》关于农村土地经营的法律规定及实务思考
新西部 NEW WEST 2021年第4期当前,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和流转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等。
由于这些法律法规本身存在一些逻辑混乱和模糊不清等问题,加之农村土地承包制实施数十年以来,社会经济环境不断发展变化,立法者对其进行了多次修订。
与此同时,以上述法律法规为依据进行土地流转的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承包人和土地经营者在实践中面临着有法难依的一系列困难。
比如,发包方遭遇延迟支付或其他违约情况时,一方面应得收益难以得到及时保障,另一方面又面临单方有效解除合同的障碍。
土地经营者遭遇第三人侵权时,需请求承包人支持主张;发生土地经营权纠纷,举证复杂,拿不出类似物权登记公示方式的简易证据。
由于土地经营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长期得不到有效保障,纠纷频发、主体间利益失衡、土地经营权未充分放活,[1]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中央形成了关于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置”解决方针,并在2018年修订《农村土地承包法》时将该方针落实到法律层面。
而《民法典》的出台,则将“三权分置”的政策上升到法典高度的基本法律规定。
《民法典》生效后,《物权法》将同时废止,不过《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依然有效。
《民法典》关于农村土地经营的新规定,结合新近修改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和其他继续有效的相关法律规定共同适用,有望解决先前在农村土地经营方面法律规定本身的诸多问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民法典》涉及农村土地经营的主要法律规定《民法典》规范了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置”,“三权”即土地集体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权。
国家所有、实行承包经营的农用地,参照适用法典中有关集体所有土地承包经营方面的规定(第343条)。
1、关于土地集体所有权的主要法律规定《民法典》第261条规定了应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决定事项的范围。
就集体所有的土地,土地承包方案、将土地发包给本集体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之间承包地的调整等事项,应依照法定程序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决定。
2019年到了,新版《农村土地承包法》来了!
导读:2018年12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在京闭幕。
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决定,新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常言道:“土地是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
土地、房屋涉及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权益,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普遍认为,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充分考虑到当前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土地流转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等大量涌现的一些新形势,进一步加强了对农民合法权益的保护。
那么,本次修改后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了哪些惠及农民朋友的亮点呢?本文,在明律师就其中最重要的3个亮点做一些说明。
亮点一:保护进城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朋友选择进城务工、到城市居住生活。
但是经济形势和生活情况都在不断变化中,并不一定进了城就能保证完全稳定、完全融入当地的生活。
很多农民朋友需要在城乡之间频繁往返,或者在必要时返乡,其土地承包经营权依然需要法律保护。
所以,此次将第二十六条修改为第二十七条,第二款、第三款修改为:“国家保护进城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农户进城落户的条件。
”“承包期内,承包农户进城落户的,引导支持其按照自愿有偿原则依法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将承包地交回发包方,也可以鼓励其流转土地经营权。
”这样的修改使发包方不再有直接收回进城落户农民承包地的权利,而是要引导支持承包农户在自愿有偿的原则下,把自己的承包经营权转让给同村农户,或是交回承包地,还可以将土地经营权流转给他人。
(原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第三款为“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小城镇落户的,应当按照承包方的意愿,保留其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允许其依法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迁入设区的市,转为非农业户口的,应当将承包的耕地和草地交回发包方。
承包方不交回的,发包方可以收回承包的耕地和草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释义:第四十三条
第四⼗三条承包⽅对其在承包地上投⼊⽽提⾼⼟地⽣产能⼒的,⼟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流转时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释义】本条是关于⼟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时,对承包⼟地上的投⼊进⾏补偿的规定。
实⾏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项基本政策,也是我国农村的⼀项基本经济制度。
农村改⾰以来,全国普遍实⾏了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极⼤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产积极性,1993年国家将这⼀制度写⼊宪法。
同年,党中央提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以后,再延长30年不变。
全国各地农村先后进⾏了延长⼟地承包期⼯作。
截⾄2000年底,全国已有98%左右的村组基本完成了延包⼯作,延包后的⼟地承包期基本都是30年,有的甚⾄是50年。
⼟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的政策,使农民吃了定⼼丸,为了提⾼⼟地的⽣产能⼒,增加收⼊,许多农民加⼤了对⼟地的投⼊。
为了适应⼟地流转,避免⼀些农户担⼼⾃⼰投到⼟地上的财⼒、物⼒会因⼟地的流转受损,因⽽在经营⼟地时精于算计,能省则省,不该省的也省,影响了农业⽣产⼒的提⾼。
科学表明,农业⽣产⼒的提⾼并⾮⼀朝⼀⼣可以完成,就提⾼地⼒⽽⾔,⼀块贫瘠的⼟地往往需要⼏年深翻细耕、合理施农家肥才能变得肥沃。
在农业⽣产中,如果没有长期经营的观念,就会出现掠夺性经营等短期⾏为,在潜移默化之中削弱⼟地的农业⽣产能⼒。
为此,有必要解除农户的后顾之忧,凡在承包地上做出的投⼊,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时,都可以要求给予补偿。
对承包地的投⼊,包括为增加地⼒进⾏⼟壤改良,为⽅便灌溉⽽修渠、打井、安置喷灌设施,为种植蔬菜搭建⼤棚等。
对承包地的投⼊补偿多少,以什么⽅式补偿可以由流转双⽅协商确定。
对承包地投⼊的补偿应当与其投⼊的价值相当,投⼊⽅不应漫天要价,接受承包地的⼀⽅也不应恶意压价,要公平合理,正确处理⼟地流转中的补偿问题。
解读《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修正案播音稿
解读《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修正案播音稿【主持】:观众朋友大家好,您正在收看的是由塔城地区依法治地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我台联合推出的法治讲谈栏目,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2018年的10月22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继续审议。
草案拟明确对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保护,明确土地经营权可流转。
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本期节目,我们一起来解读一下《农村土地承包法》的修正案。
【字幕+解说】:2017年11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第一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
2018年10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第二次审议了修正案(草案)。
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第三次审议后通过了修正案。
电视机前观众朋友大家好,修正案重点围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后继续延长,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维护进城务工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保护妇女土地权益等重大问题作了修改。
今天,我就修改后的土地承包法与大家一起进行学习。
【主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农村取得了一些新进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特别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出了一些新的部署,要求对农村土地承包法进行修改。
那么,为什么要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2002年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对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维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
实践证明,农村土地承包法确立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符合国情的。
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解说+找一些资料对应画面】:从宏观层面看,国家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加速推进,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但在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动上,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出新挑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农业生产,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依法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的权利。
第三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行使和终止,适用本法。
第四条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五条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继承。
第六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出租、抵押、继承,应当依法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手续。
第七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出租、抵押、继承,不得超过土地承包期限。
第八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出租、抵押、继承,不得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第九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出租、抵押、继承,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土地利用政策的规定。
第十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出租、抵押、继承,应当依法办理土地权属的变更手续。
第十一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出租、抵押、继承,应当依法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手续。
第十二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出租、抵押、继承,应当依法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出租、抵押、继承,应当依法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手续。
第十四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出租、抵押、继承,应当依法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出租、抵押、继承,应当依法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手续。
第十六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出租、抵押、继承,应当依法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手续。
第十七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出租、抵押、继承,应当依法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手续。
第十八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出租、抵押、继承,应当依法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手续。
第十九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出租、抵押、继承,应当依法办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登记手续。
第二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第二十条农民依法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二十一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土地利用政策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实行耕地的特殊农业管理制度,维护农民的承包经营权和土地经营秩序,增加农民的收入,保障粮食安全,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土地承包是指农民按照国家规定将土地流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者农民个体经济组织,由这些组织统一经营管理,农民继续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经营方式。
第三条土地承包实行统一认定、有序流转、有利耕者有利益的原则。
第四条土地承包以及土地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循平等自愿、等价有偿、互利互助、公平竞争的原则,不得滋生买卖土地经营权、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行为。
第二章承包土地的范围第五条本法所称的承包土地是指集体所有的农村土地。
第六条承包土地的范围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划定。
第三章承包期限和经营权第七条承包期限不得少于三十年,不得多于七十年。
第八条承包期限届满后,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继续承包。
第九条承包期限届满后,在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的前提下,承包权可以通过续期、流转、继承等形式继续享有。
第十条承包权流转应当依法办理,经县级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批准,由农村土地经营管理部门备案,并向农村集体所有。
第四章承包权的保护第十一条农民有权从事土地承包经营活动,并依法取得经营所必需的包括兴修水利等土地承包经营权利。
第十二条因国家需要征用承包土地的,应当根据土地征收法的规定实行征收,并依法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十三条切实保护土地承包农户的知情权、参与权,及时向农民公告重大决策事项。
第十四条禁止非农民参与土地承包经营和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五章承包权的终止第十五条承包期限届满后,承包权自动终止,承包土地由原农户归农民集体所有。
第十六条农户的死亡、丧失劳动能力、丧失经营能力等情况,经有关方面依法认定后,承包权终止,并依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农户个别承包权的继承或向他人流转。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十七条农村土地经营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承包土地的管理和监督中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不作为,给农民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土地权益保护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土地权益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下简称《土地承包法》)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该法律自颁布以来,在保护土地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土地承包法》的土地权益保护规定。
一、土地承包权的保护《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了土地承包权的保护范围和保护方式。
根据法律规定,土地承包权是农民的合法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犯。
农民持有土地承包权可以享有承包地的流转、抵押、转让等权益,并且有权选择种植方式和经营形式。
这一规定保障了农民在土地承包中的合法权益,确保了农民的土地权益不受侵害。
二、土地承包期限的延长《土地承包法》还规定了土地承包期限的延长制度。
根据法律规定,土地承包期限可以续期,确保农民长期稳定地使用承包地。
土地承包期限的延长为农民提供了更稳定的土地使用权,使农民能够更好地进行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
三、农民的补偿和利益分享《土地承包法》明确规定,当农民土地承包权被侵犯或者损失时,农民有权获得补偿。
补偿范围包括土地承包金、土地流转费用、承包地上非农建设补偿等。
此外,农民还有权享受农田水利、农田利用等项目的利益分享。
这些规定确保了农民在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为农民创造了更多的经济利益。
四、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为了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同时鼓励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土地承包法》规范了土地流转市场。
法律规定,土地流转应当遵循自愿、公开、平等、有偿、有期限的原则,明确了土地流转的各项程序和约束条件。
这一规定确保了土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了农民的土地权益,也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五、土地权益保护的监督和投诉渠道为了确保土地权益的有效保护,《土地承包法》规定了土地权益保护的监督和投诉渠道。
根据法律规定,各级农村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承包权的监督,及时处理农民的投诉和举报。
对于侵犯农民土地承包权的行为,相关部门要依法进行查处,并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农村土地的管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依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针对的对象是对耕地实行承包的农民及其承包地。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制度。
农民依法有权占有、经营、流转、承包土地,土地所有权属于全民所有,得到法律保护。
第四条国家对耕地实行保护政策,划定耕地保护红线,保护耕地不减少。
第五条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流转,但非农建设用地除外。
第六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应当依法登记。
第七条土地承包的流转不得侵犯耕地的保护红线,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第八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有关规定,由国务院规定。
第九条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实行“三级管理、两级分红”的农村经济责任制度。
第十条国家支持和鼓励农民个体经济和其他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参与农村经济建设。
第十一条土地流转应当经过必要的公示和听证,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完成。
第十二条土地承包权的流转应当遵循公平、自愿、有偿、有限的原则。
不得以强制手段进行土地流转。
第十三条土地承包权的流转应当依法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约定双方权利义务,并依法办理转让手续。
第十四条土地流转产生的税费、收益等问题,由土地流转双方通过协商确定。
第十五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守当地政府的土地利用规划,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农民合法权益。
第十六条土地承包权流转有关的纠纷,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以依法向人民政府提起诉讼。
第十七条鼓励农民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和劳动力入股合作社,组成社员经济组织。
第十八条国家实行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资金投入政策,用于农村土地的流转、改良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第十九条土地承包经营权通过土地流转取得的增加值,纳入集体经济分成。
第二章土地承包权的确立和变更第二十条土地承包权是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划定、确认和执行的农民个人或者家庭的土地承包权。
第二十一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对土地承包权依法确认。
土地承包合同法二十四条
《农村土地承包法》是为了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根据宪法规定制定的法律。
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2年8月29日通过,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决定》修正,土地承包法二十四条如下:第二十四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序,决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已经收到的土地承包经营收益。
承包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所得收益,享有合法权益。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或者村民委员会成员、受委托的经营者,不得截留、占用、挪用、私分、拖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收益。
以下为原第二十四条内容:第二十四条发包方和承包方应当订立承包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承包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内容:(一)发包方、承包方的名称,发包方负责人和承包方代表的姓名;(二)承包土地的名称、位置、数量、质量、用途;(三)承包期限和起止日期;(四)承包土地的互换、调整;(五)承包地的用途;(六)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七)违约责任。
承包合同自承包方签字或者盖章之日起生效。
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效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承包合同一般格式由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应当及时发放给承包方。
记载错误的,应当及时改正。
第二十四条是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分配的规定。
根据本条的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作为农村土地的发包方,有义务保障承包方切实享有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收益的权利。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民主议定程序,决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分配已经收到的土地承包经营收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全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家依法调整、使用、管理。
第二条国家实行土地承包制度。
第三条土地承包制度是指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取得土地利用权的制度。
第四条土地承包制度应维护国家统一,农村社会稳定,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农民利益,保护农村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经营性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二章承包土地的方式第五条组织和个人可以通过协议承包土地。
第六条土地承包协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经承包方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第七条土地承包协议应当明确约定的内容包括:(一)承包土地的用途、面积和地点;(二)承包期限;(三)承包方享有的权益;(四)承包方义务和责任;(五)违约责任;(六)其他约定事项。
第八条土地承包协议自双方签订之日起生效。
第九条土地承包协议期满,经承包方与土地承包方协商一致,可以续租。
第十条组织和个人承包土地,应当取得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者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
第十一条组织和个人不得用承包土地、分配的经营性土地建设道路、草场、灌溉设施等公共设施。
第十二条土壤污染和土地退化处理有关的费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有关组织和个人负责。
第十三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农民与企事业单位、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进行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和合作。
第三章承包土地的权益第十四条农民依法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权在承包地上实施管理、经营、转让或者置换权。
第十五条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为三十年。
第十六条承包期内,土地承包方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十七条承包期满,承包方与土地承包方可以协商确定续记、撤销、转让或者置换等。
第十八条土地承包期满后不再续期的,土地承包方享有优先承包权。
第十九条具备承包资格的继承人可以继承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二十条土地承包方应当按照约定合理利用土地,防止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现象的发生。
2019年新土地承包法
2019年新版《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18年修正)(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02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三号公布根据2009年8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八号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根据2018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七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家庭承包第一节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二节承包的原则和程序第三节承包期限和承包合同第四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和互换、转让第五节土地经营权第三章其他方式的承包第四章争议的解决和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维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第三条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
第四条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
承包地不得买卖。
第五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
第六条农村土地承包,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
承包中应当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侵害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七条农村土地承包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导读
第四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Fra bibliotek互换、转让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 二、承包期内承包地的个别调整 三、承包期内承包地的自愿交回 四、妇女土地承包权益的保护 五、家庭承包权益的继承 六、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互换 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 八、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登记
第五节土地经营权
一、土地经营权的定义及相关权利 二、土地经营权的流转 三、土地经营权登记 四、工商资本取得土地经营权 五、土地经营权融资担保
八0 3 、 非 法 征 收、征用、 占用土地或 者贪污、挪 用土地征收、 征用补偿费 用的法律责 任
05
十、擅自改 变土地用途、 弃耕抛荒、 给土地造成 损害的法律 责任
1
一、关于二轮 承包的效力
2
二、限制预留 机动地
3 三、省级人大
常委会制定实 施办法
4 四、农村集体
经济组织成员 身份
5
五、法律实施 日期
经营情况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导读》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导读》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导读》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04
九、土地承 包双方当事 人合法权益 的保护
06
十一、土地 经营权流转 合法权益的 保护
05
十、土地经 营权的流转
十二、土地承 包经营中土地
资源的保护
十三、农村土 地承包中相关 部门职责的规 定
第二节承包的原则 和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讲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于2002年8月29日由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十三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农村土地承包法》全文约7000字,共有5章,65条,分为总则、家庭承包、其他方式的承包、争议的解决和法律责任、附则土地农村土地承包法用法律的形式对土地承包中涉及的重要问题作出规定,进一步稳定党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政策,对于保障亿万农民的根本权益,促进农业发展,保持农村稳定,具有深远意义。
土地承包法的主要精神就是稳定.规范.维权.发展四个重点.首先是稳定,这是法律的基础。
所谓稳定就是要长期坚持党的农村基本政策不动摇,长期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其次是规范,这是法律的重点。
无论是发包方,还是承包方;无论是村民委员会,还是各级政府,只要是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的主体行为都纳入了法律规范的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
第三是维权,这是法律的核心。
法律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是通过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特殊地位,并予以充分保护来实现的。
第四是发展,这是法律的最终目的。
稳定、规范、维权是发展的基础。
把土地承包期设定为30年以上,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多种方式依法流转,赋予其它承包方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权,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充分体现了立足于发展的目的。
以上四个方面,归根到底就是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依法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这是我们党的宗旨在农村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维护农民的物质利益,这既是制定法律的首要出发点,也是贯彻执行法律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一、农村土地承包法立法的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一条指出:为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土地承包法实施细则全文
土地承包法实施细则全文细则也称实施细则,是有关机关或部门为使下级机关或人员更好地贯彻执行某一法令、条例和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对其所做的详细的、具体的的解释和补充。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土地承包法实施细则全文,希望大家喜欢!土地承包法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维护流转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现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是规范土地流转的基础。
第三条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让其真正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流转四权统一的权利。
第四条在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农业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情况下,允许承包方在承包期内,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五条各种形式的土地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承包期。
第六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截留和扣缴,也不得以服务为由提取管理费。
第七条拓展二三产业,让分离土地的农民实现非农就业,并有稳定的工作岗位和收入来源,这是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前提条件。
第八条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维护其土地承包权益,获取土地流转收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根本利益。
第九条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逐步提高现代农业的集约化水平,促使更多的农民离开土地,运用减少农民的办法来富裕农民。
第二章土地流转原则第十条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
土地流转行为符合法律规定;承包方有权自主决定承包土地是否流转、流转对象和流转形式,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流转或者阻碍流转,其流转收益归农户所有。
第十一条坚持规模效益原则。
鼓励承包方联合与合作,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加大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规模效益。
第十二条坚持平等协商原则。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双方是平等的主体,其流转形式、价格、期限由双方协商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条文理解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条文理解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是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基本法律,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保障土地的稳定流转和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下面对该法的一些条文进行解读与适用。
1. 第一条: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对农民和其他农村承包经营者出让土地经营权并由他们依法承包经营土地的一种基本农业经营制度。
该条目确定了农村土地承包制度的基本性质和对象,即农民和其他农村承包经营者。
2. 第六条:农垦、农林牧渔企事业单位对土地应当与农民和其他农村承包经营者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或者租赁合同,并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租金。
该条目明确了农垦、农林牧渔企事业单位对土地的使用必须经过合同签订,并且约定了租金的支付方式。
3. 第九条:土地承包经营期满,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承包方可以续承包,承包期限为三十年。
该条目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期满后的续承包权,承包期限为三十年。
这就保证了农民的实际经营权。
4. 第十二条:农民有权依法自愿转让、出租、抵押、承包与延长承包合同期限土地承包经营权。
该条目赋予了农民自由转让、出租、抵押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让土地流转更加灵活。
5.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政府保护拆除土地上非农建设物时已发生的投资和其他合法权益。
该条目规定了在土地上存在非农建
设物的情况下,政府对已发生投资和其他合法权益的保护。
以上只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部分条文进行简要解读与适用。
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具体的情况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失地农民补偿申请的指南
失地农民补偿申请的指南农村土地补偿政策概述:(一)对失去或退出宅基地的补偿,根据农民意愿进行补贴;(二)对退出承包地的补偿,试点中每亩补偿5万元;(三)对失地农民养老金补贴,需提供相关材料并按流程申请。
法律分析(一)对失去或退出宅基地的补偿对宅基地被征收的农民进行补偿合情合理,不过除此之外,不少地区也在试点探索对农民朋友自愿退出宅基地进行补偿,现在不少地区都在试点,各地的补偿标准不一,主要是取决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的高达几十万,少的几万元也有。
这部分补偿主要取决于农民的意愿,愿意退出,享受补贴,不愿意退出,也不勉强。
(二)对退出承包地的补偿不少农村人将户口迁出了农村,或者常年在外打工,但是在农村老家的地仍然在,为了使土地不至于荒废,发挥起作用,不少地区开始推行有偿退出承包地的政策,如果农村农户放弃和退出承包地,那么就会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不过此政策还在试点中,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补偿标准。
根据目前情况来看,标准是每亩补偿5万元,一亩折算666.67个平方(三)对失地农民养老金补贴所谓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是指国家为了保障依法被征地农民的养老而设立的一项保障制度。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主要有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两部分构成。
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申请材料及流程是什么?1、所需材料:土地二轮承包合同(名册、证书)复印件,征地协议复印件,本人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五张同底2寸彩照,《失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申报表》(一式四份)。
2、申请流程:符合要求的农民以小组为单位参加养老保险→村委会召开会议表决→公示7日→填写《申报表》及花名册并签字盖章,→上报人民政府、公安局、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复核并办理登记手续。
结语对于失去或退出宅基地的补偿,各地区正在试点并探索不同的补偿标准,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补偿金额有所差异,但主要取决于农民的意愿,愿意退出则享受补贴,不愿意退出也不会被勉强。
对于退出承包地的补偿,一些地区推行有偿退出承包地政策,农户放弃承包地将获得一定的经济补偿,目前补偿标准尚未统一,一般按每亩5万元计算。
0A1承包地百事通土地承包法是哪一年制定的,有几个版本
承包地百事通-001
问:土地承包法是哪一年制定的,有几个版本?
答:土地承包法有三个版本。
第一版土地承包法是在2002年制定。
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02年8月29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十三号主席令的形式,公布施行。
第二版土地承包法是2009年修正通过。
2009年8月27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八号,公布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执行。
现行适用的土地承包法是第三版,是在2018年12月29日修正通过,并于2019年1月1日开始正式在全国执行。
2018年12月29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七号,公布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决定》修正执行。
目前,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执行的,就是土地承包法的第三版,即新土地承包法或土地承包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18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2.29•【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七号•【施行日期】2019.01.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承包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2002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02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三号公布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家庭承包第一节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第二节承包的原则和程序第三节承包期限和承包合同第四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和互换、转让第五节土地经营权第三章其他方式的承包第四章争议的解决和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维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农村土地,是指农民集体所有和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
第三条国家实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
农村土地承包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方式,不宜采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农村土地,可以采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
第四条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
承包地不得买卖。
第五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和非法限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承包土地的权利。
第六条农村土地承包,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
承包中应当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剥夺、侵害妇女应当享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七条农村土地承包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
第八条国家保护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保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九条承包方承包土地后,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自己经营,也可以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其承包地的土地经营权,由他人经营。
第十条国家保护承包方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保护土地经营权人的合法权益,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十一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
国家鼓励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培肥地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第十二条国务院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分别依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负责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承包经营合同管理的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主管部门分别依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承包经营合同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承包经营合同管理。
第二章家庭承包第一节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第十三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发包。
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发包的,不得改变村内各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所有权。
国家所有依法由农民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由使用该土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发包。
第十四条发包方享有下列权利:(一)发包本集体所有的或者国家所有依法由本集体使用的农村土地;(二)监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三)制止承包方损害承包地和农业资源的行为;(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五条发包方承担下列义务:(一)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二)尊重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三)依照承包合同约定为承包方提供生产、技术、信息等服务;(四)执行县、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本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十六条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
农户内家庭成员依法平等享有承包土地的各项权益。
第十七条承包方享有下列权利:(一)依法享有承包地使用、收益的权利,有权自主组织生产经营和处置产品;(二)依法互换、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三)依法流转土地经营权;(四)承包地被依法征收、征用、占用的,有权依法获得相应的补偿;(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八条承包方承担下列义务:(一)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未经依法批准不得用于非农建设;(二)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二节承包的原则和程序第十九条土地承包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按照规定统一组织承包时,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平等地行使承包土地的权利,也可以自愿放弃承包土地的权利;(二)民主协商,公平合理;(三)承包方案应当按照本法第十三条的规定,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四)承包程序合法。
第二十条土地承包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二)承包工作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订并公布承包方案;(三)依法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承包方案;(四)公开组织实施承包方案;(五)签订承包合同。
第三节承包期限和承包合同第二十一条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
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
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
前款规定的耕地承包期届满后再延长三十年,草地、林地承包期届满后依照前款规定相应延长。
第二十二条发包方应当与承包方签订书面承包合同。
承包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条款:(一)发包方、承包方的名称,发包方负责人和承包方代表的姓名、住所;(二)承包土地的名称、坐落、面积、质量等级;(三)承包期限和起止日期;(四)承包土地的用途;(五)发包方和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六)违约责任。
第二十三条承包合同自成立之日起生效。
承包方自承包合同生效时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二十四条国家对耕地、林地和草地等实行统一登记,登记机构应当向承包方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并登记造册,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权。
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或者林权证等证书应当将具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全部家庭成员列入。
登记机构除按规定收取证书工本费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
第二十五条承包合同生效后,发包方不得因承办人或者负责人的变动而变更或者解除,也不得因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立或者合并而变更或者解除。
第二十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利用职权干涉农村土地承包或者变更、解除承包合同。
第四节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护和互换、转让第二十七条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
国家保护进城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农户进城落户的条件。
承包期内,承包农户进城落户的,引导支持其按照自愿有偿原则依法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将承包地交回发包方,也可以鼓励其流转土地经营权。
承包期内,承包方交回承包地或者发包方依法收回承包地时,承包方对其在承包地上投入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有权获得相应的补偿。
第二十八条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
承包期内,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对个别农户之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适当调整的,必须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主管部门批准。
承包合同中约定不得调整的,按照其约定。
第二十九条下列土地应当用于调整承包土地或者承包给新增人口:(一)集体经济组织依法预留的机动地;(二)通过依法开垦等方式增加的;(三)发包方依法收回和承包方依法、自愿交回的。
第三十条承包期内,承包方可以自愿将承包地交回发包方。
承包方自愿交回承包地的,可以获得合理补偿,但是应当提前半年以书面形式通知发包方。
承包方在承包期内交回承包地的,在承包期内不得再要求承包土地。
第三十一条承包期内,妇女结婚,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妇女离婚或者丧偶,仍在原居住地生活或者不在原居住地生活但在新居住地未取得承包地的,发包方不得收回其原承包地。
第三十二条承包人应得的承包收益,依照继承法的规定继承。
林地承包的承包人死亡,其继承人可以在承包期内继续承包。
第三十三条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种或者各自需要,可以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互换,并向发包方备案。
第三十四条经发包方同意,承包方可以将全部或者部分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给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由该农户同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在该土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
第三十五条土地承包经营权互换、转让的,当事人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登记。
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五节土地经营权第三十六条承包方可以自主决定依法采取出租(转包)、入股或者其他方式向他人流转土地经营权,并向发包方备案。
第三十七条土地经营权人有权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占有农村土地,自主开展农业生产经营并取得收益。
第三十八条土地经营权流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自愿、有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者阻碍土地经营权流转;(二)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三)流转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四)受让方须有农业经营能力或者资质;(五)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
第三十九条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价款,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
流转的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
第四十条土地经营权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流转合同。
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一般包括以下条款:(一)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所;(二)流转土地的名称、坐落、面积、质量等级;(三)流转期限和起止日期;(四)流转土地的用途;(五)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六)流转价款及支付方式;(七)土地被依法征收、征用、占用时有关补偿费的归属;(八)违约责任。
承包方将土地交由他人代耕不超过一年的,可以不签订书面合同。
第四十一条土地经营权流转期限为五年以上的,当事人可以向登记机构申请土地经营权登记。
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第四十二条承包方不得单方解除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但受让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擅自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二)弃耕抛荒连续两年以上;(三)给土地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破坏土地生态环境;(四)其他严重违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