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完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完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地理知识和研究方法为目标的一门学科。
其主要目标是:1、掌握地理知识和基本概念。
2、认识地球的内部和外部结构及其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不同自然地貌的形成。
3、了解人类在地球上的分布和活动,掌握城市和农村人口的分布和生活方式,认识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应对策略。
4、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贸易、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一定的实证研究方法,培养实际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5、了解地球和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地理人文素质,能够积极参与地球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二、课程内容1、自然地理环境(1)地球内部和地表形态:了解地球内部岩石圈和地球外部的水、气层等及其形成和变化;认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类型和形成原因。
(2)气候变化:掌握气候的基本概念,了解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3)自然灾害:认识各种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影响,了解预防和救援措施。
2、人类地理环境(1)人口与城市:了解全球人口的分布,掌握城市和农村人口的规模和分布,了解城市化进程和城市问题。
(2)资源与环境:了解自然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开发,认识环境问题的类型和影响。
3、经济地理环境(1)国际贸易: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与趋势,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
(2)产业结构:了解全球各地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认识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和手段。
(3)环境保护:掌握环境保护的目的、意义和策略,了解环境保护的实施和效果。
三、课程要求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理知识和基本概念,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和各种地貌形态的形成;了解人类地理环境和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了解国际贸易、产业结构和环境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运用地图和计算机等工具进行科学研究。
2、思维能力和方法具备批判性和分析性思维,具备较强的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备保护地球生态和环境的意识,具备国际视野和责任感,具备全球公民的意识和素质。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
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教学大纲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使其具备以下能力和知识:1. 掌握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 理解地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3. 分析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
5. 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念。
二、教学内容1. 单元一:地球与地球科学- 地球的结构和成分- 地球的运动和变化- 地球的环境与资源2. 单元二: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 城市化的发展与影响- 城市规划与管理3. 单元三:区域发展与经济地理- 区域发展与区域差异- 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地理特点- 经济区域协调发展4. 单元四:自然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自然灾害与预防措施-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5. 单元五: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地球观测与遥感技术- 电子地图与地理定位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 讲授与示范: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和概念。
2. 探究与实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和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4. 多媒体技术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效果。
四、考核与评价本教学大纲将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与评价,其中包括但不限于:1. 课堂参与和作业表现2. 小组探究活动成果展示3. 个人或小组项目报告4. 期末考试或综合测评五、教材选用本教学大纲适用于《高中地理教材》(出版社待定),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辅助教材。
以上即为《高中地理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和教学要求,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坚实的地理知识基础。
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
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的认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地球科学素养、地理信息技术素养、地理思维素养和地理实践素养。
本文将围绕这些核心素养,设计一堂高中地理课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解地球系统的构成和运行规律,掌握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地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三、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了“地球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作为主题,通过对地球气候系统的认识,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变化的影响,培养他们对地球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1. 地球气候系统的构成和运行规律:通过PPT展示、实物模型等形式,介绍地球气候系统的构成要素,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圈和生物圈,讲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2. 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措施:通过案例分析、视频资料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让他们了解国际社会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和实施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地理信息技术在气候变化研究中的应用:通过展示卫星遥感图像、气象数据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气候变化研究和预测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通过提出问题、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形式,引入地球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的主题,唤起学生的兴趣。
3. 讨论与互动环节:设置小组讨论题目,让学生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看法,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呈现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的影响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就此展开讨论和分析。
202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计划
2023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计划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计划1一、教学目标:本学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学期,关系到20231年高考的成败,关系到本届毕业生的前途,所以本学期教学工作绝不能懈怠,必须尽全力保质保量完成,确保2023届高考圆满成功。
为此特制定本期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以2023年高考说明地理科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法指导,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专题测试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重在抓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
三、教学内容分析:高三地理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中学教学计划的要求,注意地理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且要照顾到同其他学科的配合。
初中地理的内容,主要是地球、地图的初步知识,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
高一必修课以系统地理知识为基本内容,以人地关系为线索,阐明地球的宇宙环境,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以及资源、能源、农业、工业、人口、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地理环境的基本面貌和特征;人类应如何合理利用环境和保护环境,趋利避害,使地理环境向着更有利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方向发展。
高二地理主要介绍部分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如人口地理、城市形态和地域结构、文化地理、旅游地理及政治地理等内容。
高三地理选修课是在高一系统地理的基础上,着重讲授环境保护和海洋地理的相关内容,初中和高中地理必修三以区域地理知识为基本内容,有利于学生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计划2一、学生基本情况通过综合分析我校地理考试成绩,为了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水平,搞好复习,提高地理教学实效性,特制订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本学期必须紧抓地理教材、地理课程标准、注重双基教学,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和生活。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及策略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及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引导学生知识的应用性,并且通过创设问题的形式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及任务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及策略,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新的课程改革不仅在教学内容上给高中地理教学以较大的触动,认为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得到学科教学内容,体验课程,感悟课程,即教师和学生在共同体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更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给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地理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以问题情境为基础的数学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
教师应从学生的心智状态出发,抓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时可能产生的疑难,或是学生原有的认识与新授知识冲突,或由于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产生障碍,从而设计问题情境,在学生与问题之间构建一座桥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启发学生提问。
例如,在必修人文地理部分,如果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显然是很枯燥的。
因此,在课堂上也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分析实例时学习、巩固理论知识,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比如在讲完《城市与城市化》这一章以后,就让学生运用本章知识来对自己家乡所在的地级市进行分析,这样既能使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巩固知识的效果,又能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增长学生的见识。
而在必修自然地理部分,创设情境同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讲完《地球的运动》这一节以后,让学生写一篇科幻文章,主题是“假如黄赤交角突然变得很大或很小,我们会怎样”,学生就必须充分思考黄赤交角对地球和人类的意义了,这样学生对黄赤交角的理解就会非常深刻。
二、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进行课堂提问设计(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设计提问这种提问的设计,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认真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量收集学生在日常活动中可能接触到的社会、经济、科学和生活中的各种信息,结合某节课教学目的的要求,设计出为课堂教学服务,且能使这些感性和零散的知识提高到理性知识的提问。
(完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完整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本篇文章将围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展开,从课程目标、内容框架、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进一步加深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理解。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
该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了解地球表层环境及其动态变化,具备利用地理方法和技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基于这一目标,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地理知识,了解世界地理文化,认识人与地关系,掌握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框架。
该标准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地理基本知识、地理基本技能、地理学科核心理念、地理综合实践活动。
地理基本知识包括地球和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表层、地球的人口与城市、地球的资源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地理基本技能包括地图阅读与制作、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地理测量与实地实习等技能的学习。
地理学科核心理念强调人地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考能力。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则关注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应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实地考察、情境模拟等。
教师应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开展实验研究和实地调查,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地理实践活动。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地理学习和地理实践,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地图制作和数据分析等。
总结一下,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该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了解世界地理文化,认识人与地关系,具备利用地理方法和技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实验研究和实地调查,提倡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地理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地理必选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地理必选教学目标及要求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地理学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掌握中国和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地理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运用地理学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内在逻辑,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2.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案例分析、探究等,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地理信息系统等,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4. 教学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5. 教师素质:地理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以适应地理教育的需要。
三、教学实施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地理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强化地理思维训练:地理学是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为全面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地理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推进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要积极推进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了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一、转变角色、构建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而课堂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
教师良好的情绪和美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心理状态的开端。
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可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知识的欲望,才能给学生一个无拘无束的表现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心情状态,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辩。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渠道。
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过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质疑,建立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从而积极主动思维,敢于标新立异,打破陈规。
契诃夫认为:“就教学工作的效果来看,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
”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活生生的师生情感交流过程。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二、创设问题、主动探究,促成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特别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
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发现。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学生成绩好﹑有的成绩差,究其原因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问题。
高中地理教室规章制度
高中地理教室规章制度第一部分:教室管理规定1. 教室利用时间教室开放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的上午8:00至下午5:00。
学生不能在非上课时间占用教室,除非经老师同意。
2. 教室卫生保持教室的卫生是每位学生的责任。
每次课下,学生需要将教室打扫干净,包括桌椅、黑板擦、地板等。
垃圾应放入指定的垃圾桶内。
3. 使用教室设备学生需要妥善使用教室设备,包括投影仪、黑板、桌椅等。
使用完毕后应将设备归位,并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4. 保护教室设施学生不能随意涂鸦、刻字或破坏教室设施。
如有发现破坏行为,需要立即向老师或管理人员报告。
5. 教室安全学生在教室内应保持安静,不得进行打闹、乱扔物品等危险行为。
在发现教室内存在安全隐患时,需立即向老师或管理人员报告。
第二部分:教室秩序规定1. 上课纪律学生在上课期间应认真听讲,不得随意交头接耳、讲话或干扰他人学习。
迟到早退将会被记录并进行处罚。
2. 课间休息学生在课间休息期间应保持秩序,不得在教室内大声喧哗、奔跑或打闹。
吃东西应在指定的休息区域进行。
3. 课外活动学生需要经过老师同意方可在非上课时间进行课外活动,如小组讨论、自习等。
在活动过程中需保持安静,不得影响其他学生。
4. 教室物品学生在教室内不得私自占用他人物品,不得擅自调换桌椅位置。
借用他人物品需经过允许。
第三部分:教室惩戒规定1. 违规处理违反教室规章制度的学生将接受相应的处罚,包括口头警告、书面检讨、扣分、留校察看等。
严重者将被报告给学校领导进行处理。
2. 补偿责任对于因个人行为造成教室设备损坏的学生,需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如属恶意破坏,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3. 恶劣行为对于严重干扰教室秩序的学生,将被立即删除教室,并被通报给学校领导和家长,做出相应的处理。
总结:地理教室规章制度是为了维护教室秩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设立的。
学生应保持良好的自律意识,遵守规定,共同打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认真遵守规定,为学习和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9版)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9版)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综合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全球视野。
以人为本,强调地理学科的人文关怀和服务社会的功能;综合发展,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促进学科交叉和融合;可持续发展,关注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全球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全球意识和全球竞争力。
二、课程目标与要求一)课程目标地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知识和地理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具备从地理视角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课程要求地理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和素养:1.掌握地理学科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地球系统、地球环境和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的关系;2.具备人地协调观,能够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3.具备综合思维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4.具备区域认知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的区域差异和联系;5.具备地理实践能力,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参与社会实践和环境保护活动;6.具备跨文化交流和国际化视野,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地域的差异,具有全球意识和全球竞争力。
三、课程内容与安排一)课程内容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包括地球与地球环境、人口与城市、资源与环境、经济与区域、全球问题与治理等五个模块。
其中,地球与地球环境模块是基础模块,其他四个模块是应用模块,既反映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又体现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和社会功能。
二)课程安排高中地理课程总学时为160学时,分为基础课程和拓展课程两部分。
基础课程为120学时,主要包括地球与地球环境、人口与城市、资源与环境三个模块;拓展课程为40学时,主要包括经济与区域、全球问题与治理两个模块,可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
高中地理课程纲要
高中地理课程纲要一、引言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根据高中地理课程的特点和要求,提出一份高中地理课程纲要,旨在明确课程目标、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为高中地理教育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提高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地域意识、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地图阅读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地调查和实践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课程内容根据高中地理学科的基本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课程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地球与地理基础知识地球的结构与属性地球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自然地理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水资源与水循环土地资源与利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护人文地理人口与城市发展农业与农村发展工业与城市发展区域发展与全球化地理技术和实践地图与地图技术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实地调查与地理实践活动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以下是常用的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通过提问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与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展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
实验和实地调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和实地调查,让学生亲自感受和观察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地理信息和数据,提供直观的图像和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信息技术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数据分析和地理模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
五、评估方式在评估方面,应采用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地理学习的情况和能力。
上海市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上海市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依据“上海市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旨在指导高中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
教学任务包括: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现象的产生与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对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等现代地理观念的认识,以及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教学对象为上海市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提高地理学科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将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如地球的运动、气候的形成、地貌的类型等;(2)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状况,学会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特点;(3)运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培养学生的空间分析、地理信息处理和地理绘图能力;(4)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城乡规划等;(5)了解我国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多媒体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5)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3)通过地理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地关系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4)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5)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具备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与理解能力。
高中地理课的教学教案5篇
高中地理课的教学教案5篇高中地理课的教学教案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列举事例、运用数据说明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部分同学能准确表述人和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2.使学生都能具有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并能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在生活中注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1.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做一个力所能及的大自然管理员。
教学难点运用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教法:创设情境、引导发现;学法:扮演角色、探索发现(课内外结合)。
教学媒体投影片、学生制作的简报。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习本章前几节内容后,教师将全班同学分成五组,其中四组选取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中的一类资源,搜集资料,办一期简报,以反映自然资源开采利用中的问题;一组编排反映环境问题的小话剧。
【导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发现这些与我们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资源都面临着很多问题。
现在我就请几位同学向大家介绍这些资源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请大家探讨一下会造成什么后果各小组代表展示简报,通过事例、数据、图片说明:(1)当前土地资源利用多,爱惜保护不够,造成耕地日益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2)用水量大量增加,水资源遭到污染,浪费水现象严重。
(3)对森林滥砍滥伐,使地球上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森林)失去调节作用,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
(4)对矿产资源乱采乱弃,即浪费矿产资源,又破坏环境。
【概括总结】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不能合理开采和利用,不仅使自然资源日益减少,导致资源短缺,而且还出现了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
我们来看一组资料,它会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出示投影片1】小资料:地球一天中的环境灾难。
【启发引导】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人类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能够永久健康地发展吗请同学们先观看一个小话剧《寂静的春天》。
话剧大意是:春暖花开时节,一群小鸟快乐地飞回久别的家乡。
高中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地理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地理教案1
高中地理教案2一知识目标二能力目标三情感目标高中地理教案3课标要求及解读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二过程和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教学策略整体教学思路课堂反馈小结高中地理教案4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过程1城市化的发展阶段2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高中地理教案5教学重难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学期教学计划3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学期教学计划3篇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学期教学计划篇1一、教学要求1.认真学习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地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落实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高中文科地理教学内容多:从目前高考的考纲的要求看高考内容涵盖了整个中学阶段的10本教材即初中的《中国地理》上下册《世界地理》上下册《高中地理》必修123册《高中地理》选修二海洋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三环境保护.从知识结构看包括了世界和中国的各区域地理和高中的系统地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1)就高二地理学科来说,学科主干知识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科中的基本概念、思想、基本原理和规律;二是地理图表的识读、分析与应用。
一方面要注重基础,不要讲得太深和太难,另一方面要突出主干知识,不必面面俱到,要大胆地处理教材,要把时间放在学科中的重点知识和基本原理、规律及其应用或者迁移上。
(2)初中地理主要是复习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着重复习各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区域差异。
教学过程中适当提高难度,复习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既要重抓基础,又要突出重点,适当补充热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复习初中世界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各大洲、各国的地理位置及优势特点,并能分析认识形成特色的原因。
复习初中中国地理知识,重点使学生认识我国地理总体特征和各自然区域的差异,并能分析认识各区存在差异的原因及影响。
通时结合世界热点地区复习重点地区地理。
区域地理复习的重点是学会区域定位,认识区域特征,比较区域差异,评价区域发展条件。
在此,该背的就要强求学生背。
如世界分区、世界主要8个国家的定位和地理特征以及中国分区地理就要采用这种方法复习。
在复习中,区域地理内容的掌握要超越初中地理的能力要求,与高中地理的相关知识点有机地渗透和结合。
(3)培养学生地理能力。
包括读图能力;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认识实际问题的能力;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等。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求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求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求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并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地理知识水平。
以下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要求:
1. 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地理学科是建立在丰富的基础知识之上的。
教师应该注重讲解地理概念、地理事实和地理原理,确保学生对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
2. 强调地理技能的培养:地理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技能,包括地图阅读、图表分析、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等。
教师应该通过实际操作和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
3.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地图、图片、视频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鼓励实践和互动: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和调研等实践活动,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开展地理应用与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应用与综合性实践活动,通过模拟和实际操作来提升学生的地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6. 分层次、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高中地理课程的内容丰富而广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逐步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地理知识结构。
7. 强化学习评价与反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促进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总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地理思维、技能和素质。
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地理学科水平,并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地理基础。
高中地理水平要求
高中地理水平要求
高中地理课标规定要达到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
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其主要途径。
3、认识区域差异,知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4、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基本技能;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图、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搜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和研究,做出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4、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全套)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全套)一、教学目标1. 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思维方法。
2. 了解地球的基本地理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结构,地球的运动和地球上的自然环境。
3. 理解地球上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 属于太阳系的一部分;-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
2. 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的变化。
3. 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大气环境;- 水环境;- 陆地环境。
4.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农业活动与自然环境;- 工业活动与自然环境;- 城市活动与自然环境。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地球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40分钟)1. 导入:通过观看地球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地球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入地球的概念:给出地球的定义和地球与太阳系的关系。
3. 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结构:介绍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以及地球的尺寸和地球由内核、地幔和地壳组成的结构。
4. 概念讲解:讲解地球的平均直径、周长、面积等概念。
5. 小结与作业布置:总结地球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特征,并布置学生自主研究地球的相关知识。
第二课时: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40分钟)1. 前导讨论:复前一节课地球的基本概念,引出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的话题。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讲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的概念,以及自转的影响。
3.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的变化:介绍地球的倾斜对季节的影响,以及不同季节的特点。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
5. 小结与作业布置:总结地球的运动与季节变化的内容,并布置学生完成相关练题。
第三课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40分钟)1. 课堂导入:通过观看影片和图片,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思考。
2. 大气环境:介绍大气环境的组成、分布和功能,以及不同层次的大气特点。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录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录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高中地理课程为载体,通过对地理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
具体包括:运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分析地理现象;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地域差异;掌握地理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地理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但对于复杂地理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个体差异,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概念、原理和规律,如地球运动、气候类型、地形地貌等;(2)学会运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分析地理现象,具备一定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3)能够描述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地域差异,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4)掌握地理研究方法,如野外考察、数据分析等,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3)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他们从地理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将地理知识与历史、生物、数学等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综合素养;(5)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网络、多媒体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环境的情感,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资源、环境观念,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3)通过地理学习,培养学生对家乡、国家、世界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4)培养学生具有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责任感,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5)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等特点。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在地理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要立足高中地理教学实际,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本质和价值,以其核心思想和独特视角,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认知和情感规律,让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学习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让学生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教学设计为了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深入解读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秉承多样化观念,灵活使用教材,积极使用多种资源,了解、理解、驾驭不同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要准确把握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结合单元和课时内容,对应落实核心素养的体现和培养路径。
教师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重点把握学生的前认知、元认知及最近发展区,兼顾分析学生人格等非智力因素。
教学目标设计要充分考虑在每节课中学生素养水平的达成等级,充分考量学生水平表现,推断目标达成度,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在等级划分时,须从两个向度思考:一个向度是情境,测评学生在不同情境状态下,能够做什么。
情境的设计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由简单到复杂,由良性结构到不良结构。
另一个向度是深广度,测评学生在一定情境状态下,能够怎样做。
深广度的设计依据核心素养的学科表现,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由易到难,由单一维度到多维度。
此外,教学目标设计还要重视地理学科本质的渗透,要注重培养学生空间思维与视角;要凸显综合思维和联系观念的培养;还应重视地理课程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如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人地协调观等。
(二)学习活动设计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等,提取单元和课时的大概念,在大概念的统领下,使教学内容结构化,设计系列学习主题。
依据教学目标确定学生应有的学习经验。
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经验。
可以参照“确定大概念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单元内容规划,并分配课时确定各课时核心问题与子问题情境创设教学评价”的流程设计教学。
学习活动设计,要基于大概念进行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
大概念是处于课程学习中心位置的观念、主题、理论、基本假设等,具有较强的统摄性、普适性、可迁移性,能将多种知识有意义地连接起来,是在不同环境中应用这些知识的关键。
地理教学目标已从过去由知识点的了解、理解与记忆,转变为现在核心素养下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培育,要求教师必须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即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课时转变为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系统,能够凸显地理核心素养的综合性。
要基于大概念,创设真实情境,设计紧密关联的问题链,恰当运用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学习方式,保证学生学习的深度参与。
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聚焦教学重难点;任务设置要合理明确;情境创设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材料工具提供要充分;时间分配要合理。
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活动设计要结构化、系列化,以形成有组织的经验。
核心问题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并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以及课程目标,并兼顾基础性、综合性以及适当的开放性。
问题的基础性主要是指问题设计的起点要低,符合学生的学情以及认知水平;问题的综合性是指问题设计既要指向知识又要指向能力提升以及素养的深化与落实,同时还应该包括通过不同难度的问题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支撑充足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学生建构学科大概念。
同时,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开放性问题有助于增大课堂的弹性,增大课堂的生成空间。
学习活动设计,要选取适切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可以分为概念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原理性知识和开放性资源,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需要充分考虑以上知识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学习方式和活动形式。
概念性知识是依据相同地理特征组织而成的对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
以地理概念性知识为主的教学组织中,要重视对概念外延与本质的界定,并通过选择恰当的实例进行表述,同时还应对相近或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分析。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陆地表层系统地理事物和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以地理过程性知识为主的教学组织中,首先提供相关事件,并将过程简化,通过理想化的条件和简化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基本地理过程;然后通过真实情境,叠加要素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地理过程的复杂性。
地理原理是在大量地理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而得出的。
掌握地理原理对于学生理解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以地理原理性知识为主的教学组织中,要注意由简到繁的教学顺序,并列举足够的实例,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地理原理。
开放性地理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乡土资源、网络资源、有关部门数据(气象站、水文站、天文馆等)、学术期刊。
在对相关素材进行组织时需要把握开放性资源,一方面是对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弥补学生从书本上习得地理知识缺乏直观体验的缺陷;另一方面利于教师在教学内容广度与深度方面进行扩充和拓展。
学习活动设计,要合理选用教学媒体。
地理教学媒体是承载并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载体或工具,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活动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
传统地理教学媒体包含板图、挂图、图册等示意教具;地理标本、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
现代地理教学媒体包含电子白板、电影等视听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数字星球等系统媒体,还有AR、VR 等技术。
面对多样化的教学媒体,教师在进行选择与组合时,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媒体的使用是服务教学目标实现;需要重视过程,不能只注重演示结果;教学媒体的选择要多元化,避免过度依赖某一种教学媒体;要关注教学媒体出示的时机、方式与步骤,做到规范引导学生,同时不能过早或者过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教学评价设计紧扣教学目标,预设充分的表现证据。
评价先于教学设计,将评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强调建构与迁移、输入与输出、形成与表现的互动,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学习目标。
教师应精准了解学习目标达成状况,并对学习效果进行即时性评价。
可以采用表现性评价,通过学生在实际学习任务中的真实表现诊断其课堂参与状态、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
也可以适当采用纸笔测评方式,通过具有典型性的问题设计、检测训练等对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反馈。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采用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各种综合评价方式,及时掌握课堂教学情况。
教师要及时处理并科学运用测评结果,关注学生在测评中呈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教学调整,对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教学实施实施地理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不断调整和缩小地理教学设计与现实地理教学活动之间差距的过程。
(一)设置合理的教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狭义的教学环境特指班级内影响教学的全部条件,包括班级规模、座位模式、班级气氛、师生关系等。
地理课堂教学实施的环境,一是要形成融洽包容的班级气氛。
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欣赏,同时又能够形成开诚布公讨论问题的氛围,能够就具体问题进行真正深入的分析;二是要构建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更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同时能够更有效地思考,形成合作意识。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让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要把精力从专注于自己的讲授转换到精心组织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上,营造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氛围,提供思考、交流的时空,让学生有机会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提出质疑的积极性。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地参与教学对话、讨论交流,注重倾听学生的观点,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时做出必要的反馈,做好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改变课堂上教师一讲到底而学生没有话语权的做法。
(三)动态实施教学设计,重视课堂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教师要重视课堂实施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的基础上及时把握学生思维和学习体验的变化,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和创见等精彩瞬间,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为契机,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的教学过程或方法,动态地实施教学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创造性,将课堂“预设”和“生成”有机结合起来,使课堂始终处于动态生成的过程中。
(四)善于进行教学反思,基于反思不断提升教学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原始经验才能得到提炼与升华。
在实施教学之后,要积极开展教学反思,以研究者的眼光对自身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进行批判的、积极的反省和思考,对教学中自己的活动以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认真地观察和审视,对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探究,对积累的经验不断进行总结。
基于反思开展“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在行动中总结提炼发展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方法和策略,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从经验上升到规律,不断提升自身开展“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实施能力。
三、教学评估与改进教学评估与改进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课堂教学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
要坚持教学评一致性,保证评估内容的完整性,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多样化,兼顾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要把教学评估与改进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方式,教学评估的主体要以学科组教师为主,坚持单元整体评估与改进。
(一)教学方案评估依据课标,积极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的评价理念,注重评价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评价任务与学习任务的一致性,全面评估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学生学习效果评估依据高中地理学业质量标准,评估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探索开展思维结构评价,关注表现性评价,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利于调整后续的学习活动。
(三)教师实施过程评估通过评估分析教师在课堂上的操作与实施,促进教师审视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改进,提升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最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
(四)教师教学特色评估教学中师生交往是在师生个体的需要、动机、态度、兴趣、才能和行为特点的基础上进行的。
师生相处就是个性间的撞击,教师以自己的个性深刻地影响学生的个性。
提倡教师发挥自身特长,在教学方式、情感沟通等方面形成鲜明的个人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