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_GB50015-2010(附条文说明,详细版)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_GB50015-2010(附条文说明,详细版)

XXXX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浙江省杭州市波克酒店给排水设计专业班级:建环 102 学生姓名: XX 学号: XXXXXXXXX一、选题的背景、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商务、度假、旅游等活动使我国城市酒店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现代星级酒店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和对外窗口,其酒店形象和服务水平都从侧面反映出这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特质。

因此,现代星级酒店建筑设计不仅要注重建筑外形的气质塑造,还应致力于其良好的内在功能品质及酒店文化性与异质性的挖掘。

作为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除了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外,还要强调供水安全可靠性的同时,尽可能地采取节能意义的措施和设计,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水电浪费。

结合当前水资源缺乏的严峻形势,立足建筑给排水,提出一些建议,以减少水资源的隐形浪费,实现节约用水。

还必须考虑到给排水系统的噪声控制,结合新工艺和自身的工作经验在舒适性和经济性间寻求平衡点将室内给排水噪声减到最低,树立整体环境意识,努力为人们营造一个安静和舒适的室内环境。

同时,酒店的功能复杂,失火可能性大,失火后蔓延迅速,人员疏散及扑救困难。

为此,必须设置安全可靠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满足各类消防的要求,而且也是酒店质量审核中的重中之重。

因此,酒店室内给排水、消防给水工程在设计方面,都比一般室内给排水工程、消防给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该毕业设计,提高资料检索、文献阅读、设计计算、绘制图纸、编写设计说明的能力;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独立工作能力,综合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同时达到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也是以后从事相关工作的最初尝试。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改善,人们对室内噪声越来越重视。

据调查,在发达国家,人们在室内滞留的时间已占全天的90%,因此对室内噪声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给排水专业常用设计规范

给排水专业常用设计规范

给排水专业常用设计规范导言: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是一个重要环节。

给排水专业常用的设计规范是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给排水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满足安全、卫生和环保要求。

本文将介绍给排水专业常用的设计规范,帮助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345-2010)是国家发布的给排水工程建设和验收的统一规范。

2.《建筑给水和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19)是国家发布的建筑给排水设计的统一规范,包括了建筑物的给水、排水和雨水利用等方面的设计要求。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图集》是根据国家相关规范编制的给排水设计标准图集,包括了各种给排水设备的布置、管道系统的设计等内容。

二、给水系统设计规范1.给水系统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人员数量和用水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布置。

水源的选择和供水管道的设计要满足正常用水压力和水量需要,并考虑消防用水和应急用水的需求。

2.给水管道的材质选择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常见的给水管道材料包括钢管、铸铁管、塑料管等。

管道的铺设要满足施工方便、使用安全和维修方便的要求。

3.室内给水设备的选购和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包括水表、水泵、水箱等。

水泵的选型应根据建筑物的用水需求和水压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4.给水系统的设计还要考虑冷热水管道的隔热、消声、防腐等要求,以保证给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排水系统设计规范1.排水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使用功能和人员数量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布置。

排水管道的设计要考虑到排水流量、排水管道的坡度、沟槽的控制等问题。

2.排水管道的材质选择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常见的排水管道材料包括铸铁管、钢管、塑料管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管材,保证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3.室内排水设备的选购和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包括下水口、地漏、马桶、洗手盆等。

室内排水设备的布局要合理,防止出现死角和堵塞等问题。

最新给排水设计标准规范

最新给排水设计标准规范

最新给排水设计标准规范在制定最新的给排水设计标准规范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方面:1. 引言本规范旨在指导给排水系统的设计,确保其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各类民用及工业建筑。

2. 术语和定义明确定义给排水设计中使用的专业术语,如给水系统、排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

3. 设计原则- 安全性:确保系统设计满足防洪、防漏、防污染等安全要求。

- 经济性: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力求成本效益最大化。

- 可持续性:采用节水、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

4. 设计参数- 给水系统:包括水压、流量、水质等参数的确定。

- 排水系统:涉及污水排放量、排放速度、管道尺寸等。

- 雨水系统: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的设计参数。

5. 系统组成- 给水系统:水源、水泵、管道、阀门、计量设备等。

- 排水系统:污水收集、输送、处理和排放设施。

- 雨水系统:收集设施、储存设施、利用设施等。

6. 设计要求- 管道材料和接口:选择耐腐蚀、耐久性强的材料,确保接口严密。

- 管道布置:合理规划管道走向,避免交叉和冲突。

- 设备选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性能稳定、能耗低的设备。

7. 施工与验收- 施工规范:明确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

- 验收标准:设定验收时的各项指标和测试方法。

8. 维护与管理- 定期检查:制定给排水系统的定期检查计划。

- 故障处理:提供常见故障的诊断和处理方法。

- 系统升级:指导系统升级改造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9. 附录包括相关法规、标准、计算公式、参考案例等。

10. 结语本规范为给排水设计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提高给排水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给排水设计标准规范应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技术发展和实际需求进行制定。

最新建筑给排水标准规范

最新建筑给排水标准规范

最新建筑给排水标准规范在建筑领域,给排水系统是保证建筑正常使用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建筑给排水的标准规范也在不断更新。

以下是最新建筑给排水标准规范的概述:1. 设计原则- 遵循经济、安全、环保、节能的原则。

- 考虑建筑功能、规模、地理位置等因素,合理布局给排水系统。

2. 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应确保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 采用可靠的供水方式,如市政供水、自备水源等。

- 给水管道应采用耐腐蚀、无毒、卫生的材料。

3. 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应确保顺畅排放,防止堵塞和回流。

- 采用合理的排水坡度和管道布局,以减少管道堵塞的风险。

- 排水管道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和机械强度。

4. 雨水收集与利用- 鼓励采用雨水收集系统,以减少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

- 雨水收集系统应设计合理,确保收集的雨水可以安全、卫生地使用。

5. 污水处理与回用- 新建建筑应考虑污水处理和回用设施,以节约水资源。

- 污水处理设施应符合环保要求,确保处理后的水质满足回用标准。

6. 节能与环保- 给排水系统设计应考虑节能措施,如采用节水器具、优化系统运行等。

- 鼓励使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

7. 安全与健康- 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安全标准,防止水污染和疾病传播。

- 定期对给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8. 智能化管理- 鼓励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给排水系统的远程监控和自动控制。

- 智能化系统应具备故障报警、能耗分析等功能,提高管理效率。

9. 法规与标准- 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规与标准。

- 定期更新和学习最新的给排水标准规范,以适应技术发展和政策变化。

10. 结语建筑给排水标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建筑的功能性、安全性和环保性至关重要。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这些规范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建筑从业者和相关管理部门应密切关注规范的更新,确保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始终符合最新的标准要求。

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专篇

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专篇

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专篇1.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2)《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4)《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2014《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2016《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2.给水系统水源取自城市自来水,市政给水管网供至本地块的给水压力为0.20Mpa。

给水采用分区给水,地下室及地上1、2层生活给水由城市水压直接供水,充分利用城市给水管网压力;采用集中热水系统的公寓和宿舍最低处用水点压力不大于0.55MPa,其它建筑确保每个分区的最大压力不超过0.35MPa,各给水分区底部水压超过0.20Mpa的设支管减压阀减压限流,避免因超压引起的用水浪费。

3.节能措施(1)本工程的生活给水加压泵均采用高效节能产品,应按设计要求配置,并按设计和相关技术要求正确进行安装调试,不得降低泵组性能并在高效段内运行。

(2)集中热水系统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并采用节能加热产品;热水储存容器和热水管道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局部热水供应点采用即热式电热水器制备热水,避免热水储存和输送造成的热量损失。

保温材料采用闭孔泡沫橡塑制品:管道保温厚度30mm;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储热水箱采用泡沫橡塑制品保温。

(3)游泳池水恒温加热采用除湿热泵和空气源热泵机组加热以尽量利用废热和自然能源。

4.节水措施建筑内所配置的生活用水器具均应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其产品的技术性能应符合国家城镇建设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2014的要求,不应选用违反强制性技术标准条文规定的生活用水器具,卫生间洁具采用带水封蹲式大便器(配感应式自闭式冲洗阀),带水箱坐便器、水箱容积不大于4L,壁挂式小便器(配感应式冲洗阀并自带存水弯),台式洗脸盆(公共建筑卫生间洗脸盆配感应式陶瓷阀芯混合龙头、其中公寓洗脸盆配陶瓷阀手动混合龙头和成品污水盆,淋浴器采用全铜镀铬成品淋浴器。

给排水设计规范

给排水设计规范

给排水设计规范给排水设计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在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应遵循以下原则:1.给排水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2.给排水设计应有效排除排水管道内污物及污水和污物的排放;3.给排水设计要符合节能减排要求;4.给排水设计应能及时达到要求;5.给排水设计应考虑事故影响因素;6.给排水设计如果涉及管道系统布置,应考虑安装难易程度和有效性;7.及时实施维护工作,保证设施的正常使用;二、给排水设施的设计要求1.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应考虑采用合理的结构,使用简单、可靠的施工方式;2.给排水系统的管道和弯头连接处,应采用耐磨、防腐蚀、耐压的材料;3.考虑排水管道的布局应方便检查和维修;4.考虑排水管道的净化设施,如污水池、排污检查口、排水井等;5.排水管道应选用预制件、塑料件等,以减少施工过程涉水量,有效降低施工污染;6.给排水管线应应用耐腐蚀、耐高温、耐摩擦的材料;7.给排水设施的管道配置应考虑工程的结构,管道下设维护口;8.给排水设施的连接应采用安装简便的方式;9.优先选择采用模板和模具施工,减少施工过程涉水量及现场污染;10.排水管道连接宜在现场组装;11.应考虑排水管线的施工手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污水、垃圾等污染物;12.给排水设施定期进行检查,并及时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

三、给排水设施的操作建议1.给排水管道的使用应符合操作规程,避免不正当运行;2.给排水设施的管道应使用专用清洁剂加以清洗,定期检查排水池、排水井等设施;3.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全;4.应按规定进行维护保养,及时发现运行异常;5.由于工程设施复杂,应按规定及时进行夜晚和紧急维护;6.定期对设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损坏;7.应注意施工中安全环保,避免污染环境。

以上就是关于《给排水设计规范》的内容,以确保工程的正确设计和正确的使用,我们应注意满足上述原则和要求,特别是重点关注安全和环保等工作,确保给排水系统能正常安全正常运行。

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

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

浅析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关键词】建筑给排水;给排水设计;节能建筑给排水与人们的生活环境、身心健康息息相关,在环境问题日趋恶化的今天,如何降低能源负荷、减少环境污染成为各个领域不可忽视的目标。

高技术含量的给排水设计在给予人们良好生活质量的同时,能有效节能,减少环境污染,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给水节能设计建筑给排水的节能设计主要从建筑给水设计中体现,供水方式和设备的选用直接影响能耗的高低,除了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外,还应根据从业经验,对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节能考虑。

1.1供水方式及水压确定充分利用市政水压,尽量选择最节能的供水方式。

如果项目条件允许,可选择高位水箱供水和管网叠压供水的方式,这两种形式在常用的供水系统中比较节能节水,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水泵也在高效段运行,并且高位水箱供水安全、稳定、节水。

设计前应准确地掌握项目所在位置的市政水压、水量资料,不仅能准确地选择供水方式及系统,还能避免施工时因水压水量与设计时假定值不符造成供水系统和供水设备的调整。

1.2供水分区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市政压力供水,高层建筑供水分区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宜大于0.45mpa,水压大于0.35mpa的配水横管宜设减压或调压设施;不需设减压阀层宜为0.15mpa~0.35mpa,需设减压阀层阀后设定压力宜为0.15mpa;卫生器具本身正常使用的最佳水压宜为0.20~0.30mpa。

分区减压阀的设置,从节能考虑,尽量不串联设置,推荐支管减压作为节能节水的重要措施。

合理的分区不仅能够保证用户在用水过程中的舒适性,还能有效地减少水泵的扬程,达到节能目的。

1.3卫生器具、管材、仪表卫生器具均应采用节水型器具,技术性能应符合《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的要求。

公共卫生间应采用非接触水嘴和便器冲洗阀(感应式、脚踏式等)。

采用新型管材,减少漏水可能,同时减少阻力损耗及热损失,达到节能节水目的。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ode for design of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GB 50015-2003(2009年版)主编部门: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 0 0 3 年 9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409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的公告现批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 2. 3A、3. 2. 4、3. 2. 4A、3. 2. 4C、3. 2. 5、3. 2. 5A、3. 2. 5B、3. 2. 5C、3. 2. 6、3. 2. 10、3. 9. 14、3. 9. 18A、3. 9. 20A、3. 9. 24、4. 2. 6、4. 3. 3A、4. 3. 4、4. 3. 6、4. 3. 6A、4. 5. 10A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局部修订的条文及具体内容,将刊登在我部有关网站和近期出版的《工程建设标准化》刊物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日修订说明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7]第125号)的要求,本规范由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进行修订而成。

本规范局部修订,遵照建标[1994]第219号《关于印发<工程建设标准局部修订管理办法>的通知》的要求,在广泛征求原规范颁布后在工程建设中执行情况和对原规范局部修订的建议,以及对个别条文涉及的技术参数进行测试、产品调研等工作的基础上,经有关部门.共同审查定稿。

本次局部修订主要内容:1.调整生活饮用水管道防回流污染措施的适用条件,补充由生活饮用水及生活、生产合用管道供给回流污染高危场所和设备的防回流污染要求。

建筑给排水规范(给水)

建筑给排水规范(给水)

1 总则1.0.1 为保证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质量,使设计符合安全、卫生、适用、经济等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区、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亦适用于工业建筑生活给水排水和厂房屋面雨水排水设计。

但设计下列工程时,还应按现行的有关专门规范或规定执行:1 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和胀缩土等地区的建筑物;2 抗震设防烈度超过9度的建筑物;3 矿泉水疗、人防建筑;4 工业生产给水排水;5 建筑中水和雨水利用。

1.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应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还应为施工安装、操作管理、维修检测以及安全保护等提供便利条件。

1.0.4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3 给水3. 1 用水定额和水压3.1.1 小区给水设计用水量,应根据下列用水量确定:1 居民生活用水量;2 公共建筑用水量;3 绿化用水量;4 水景、娱乐设施用水量;5 道路、广场用水量;6 公用设施用水量;7 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8 消防用水量。

注:消防用水量仅用于校核管网计算,不计入正常用水量。

3.1.2 居住小区的居民生活用水量,应按小区人口和本规范表3.1.9规定的住宅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经计算确定。

3.1.3 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建筑用水量,应按其使用性质、规模采用本规范表3.1.10中的用水定额经计算确定。

3.1.4 绿化浇灌用水定额应根据气候条件、植物种类、土壤理化性状、浇灌方式和管理制度等因素综合确定。

当无相关资料时,小区绿化浇灌用水定额可按浇灌面积1.0L/m2·d~3.0L/m2·d计算,干旱地区可酌情增加。

公共游泳池、水上游乐池和水景用水量可按本规范第3.9.17、3.9.18、3.11.2条的规定确定。

3.1.5 小区道路、广场的浇洒用水定额可按浇洒面积2.0L/m2·d~3.0L/m2·d计算。

3.1.6 小区消防用水量和水压及火灾延续时间,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确定。

给排水设计规范

给排水设计规范

给排水设计规范导言给排水系统是建筑物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负责将污水排出、将清水引入建筑物,并确保给水正常供应、排水畅通无阻。

因此,在设计给排水系统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可靠和经济。

一、设计准则1.1 确定设计目标在设计给排水系统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一些关键的设计目标。

包括可靠性、安全性、节能性以及维护便捷等。

只有明确了设计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设计工作。

1.2 合理选择管道材料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管道材料包括铸铁管、塑料管和不锈钢管等。

在选择管道材料时,需要考虑管道的运行环境、使用寿命以及维护成本等因素。

1.3 确保排水速度和排气能力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需要确保排水速度和排气能力。

排水速度过慢会导致排水不畅,排水速度过快则可能产生负压现象。

同样,排气能力不足会导致管道内部积气,影响正常使用。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合理选择管道的直径和梯度,以确保排水速度和排气能力的要求。

1.4 合理设置检查孔和排气装置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需要合理设置检查孔和排气装置。

检查孔可以方便检修和清理管道,排气装置可以有效排除管道中的积气。

合理设置检查孔和排气装置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二、设计要点2.1 保持水密性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需要保持系统的水密性。

水密性是指管道系统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渗漏和漏水现象。

为了保持水密性,应采用合适的连接方式,并对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

2.2 防止冷凝现象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需要注意防止冷凝现象的发生。

冷凝现象是指管道内部发生过冷,导致水汽凝结成水滴。

冷凝现象不仅会增加水压,还可能产生噪音和霉菌等问题。

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合理选择绝热措施,以防止冷凝现象的发生。

2.3 考虑消防水源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消防水源的设置。

消防水源是建筑物中灭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确保消防水源与普通给水系统可以正常分开使用,以保证消防用水的安全、可靠。

建筑给排水规范(给水)

建筑给排水规范(给水)

1 总则1.0.1 为保证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质量,使设计符合安全、卫生、适用、经济等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区、民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亦适用于工业建筑生活给水排水和厂房屋面雨水排水设计。

但设计下列工程时,还应按现行的有关专门规范或规定执行:1 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和胀缩土等地区的建筑物;2 抗震设防烈度超过9度的建筑物;3 矿泉水疗、人防建筑;4 工业生产给水排水;5 建筑中水和雨水利用。

1.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应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还应为施工安装、操作管理、维修检测以及安全保护等提供便利条件。

1.0.4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3 给水3. 1 用水定额和水压3.1.1 小区给水设计用水量,应根据下列用水量确定:1 居民生活用水量;2 公共建筑用水量;3 绿化用水量;4 水景、娱乐设施用水量;5 道路、广场用水量;6 公用设施用水量;7 未预见用水量及管网漏失水量;8 消防用水量。

注:消防用水量仅用于校核管网计算,不计入正常用水量。

3.1.2 居住小区的居民生活用水量,应按小区人口和本规范表3.1.9规定的住宅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经计算确定。

3.1.3 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建筑用水量,应按其使用性质、规模采用本规范表3.1.10中的用水定额经计算确定。

3.1.4 绿化浇灌用水定额应根据气候条件、植物种类、土壤理化性状、浇灌方式和管理制度等因素综合确定。

当无相关资料时,小区绿化浇灌用水定额可按浇灌面积1.0L/m2·d~3.0L/m2·d计算,干旱地区可酌情增加。

公共游泳池、水上游乐池和水景用水量可按本规范第3.9.17、3.9.18、3.11.2条的规定确定。

3.1.5 小区道路、广场的浇洒用水定额可按浇洒面积2.0L/m2·d~3.0L/m2·d计算。

3.1.6 小区消防用水量和水压及火灾延续时间,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确定。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24附条文说明详细版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24附条文说明详细版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24附条文说明详细版附条文一:通则该条文主要介绍了设计依据、设计要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和设计所涉及的相应要求。

设计依据包括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设计任务书等;设计要求包括安全、经济、可行性等;设计原则包括合理性、可操作性、可靠性等。

此外,还要求设计应满足规范中的所有规定。

附条文二:导则该条文主要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介绍了给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导则,包括合理分区与布置、防火要求、综合施工等。

此外,还对各种给排水系统设计中常见的特殊要求进行了说明。

附条文三:给水系统设计该条文主要介绍了给水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要求和设计基本内容。

设计原则包括按需供水、水质和水压要求等;设计要求包括主要管道与设施的尺寸和材料选择等;设计基本内容包括给水系统的分区和供水方案的选择。

附条文四:排水系统设计该条文主要介绍了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要求和设计基本内容。

设计原则包括按需排水、防止污水回流等;设计要求包括管道和设施的尺寸和材料选择等;设计基本内容包括排水系统的分区和排水方案的选择。

附条文五:雨水系统设计该条文主要介绍了雨水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要求和设计基本内容。

设计原则包括合理利用雨水、减缓降雨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冲击等;设计要求包括雨水系统的分区和排水要求等;设计基本内容包括雨水系统的布置和建议的设施选型。

附条文六:污水处理系统设计该条文主要介绍了污水处理系统设计的原则、设计要求和设计基本内容。

设计原则包括合理利用污水资源、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等;设计要求包括污水处理系统的尺寸和处理工艺的选择等;设计基本内容包括污水处理系统的分区和处理工艺的设计。

附条文七:环保要求该条文主要介绍了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环保要求。

包括节能、节水、减少污染、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的要求。

此外,还对系统运行中需要考虑的环境保护因素进行了说明。

附条文八:消防给水设计该条文主要介绍了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给水管道和设施的尺寸、消防水泵选型、消防水箱容量等。

学校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规范

学校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规范

学校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规范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所,其建筑的给排水系统设计至关重要。

一个合理、高效、安全的给排水系统不仅能够满足学校日常的用水需求,还能保障师生的健康和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学校建筑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规范。

一、给水系统设计1、用水量计算学校的用水量应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域和使用人数进行准确计算。

例如,教学区、宿舍区、食堂、体育馆等区域的用水量各不相同。

对于教学区,主要考虑师生的日常饮用、洗手和卫生间用水;宿舍区则要考虑洗漱、沐浴和卫生间用水;食堂则需考虑烹饪、清洗餐具和厨房清洁用水等。

同时,还应考虑学校可能举办的大型活动等特殊情况的用水量。

2、水质要求学校给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为保证水质安全,可采取设置过滤、消毒等处理设备的措施。

特别是对于直接饮用水,如在教学楼、宿舍等区域设置的饮水机,应采用更严格的过滤和消毒技术,确保水质纯净、无害。

3、给水方式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建筑高度,选择合适的给水方式。

常见的有市政直接供水、水箱供水和变频调速供水等。

对于多层建筑,市政压力能够满足要求的,可采用市政直接供水;对于高层建筑或用水量较大且不均匀的区域,可采用水箱供水结合变频调速泵的方式,以保证稳定的水压和水量。

4、管道布置给水管道应尽量布置在隐蔽的位置,避免影响建筑的美观和使用。

在教学楼、宿舍等人员密集的区域,管道应避免穿越教室、宿舍内部,可布置在走廊、楼梯间等公共区域。

同时,要考虑管道的保温、防腐和防漏措施,以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二、排水系统设计1、排水体制学校建筑一般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即生活污水和雨水分别排放。

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雨水则通过雨水管道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或附近的水体。

2、污水排放量计算污水排放量应根据用水量和污水排放系数来确定。

不同的功能区域,污水排放系数也有所不同。

例如,宿舍区的污水排放系数相对较高,而教学区的则相对较低。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讲义(GB50015-2003 2009版)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讲义(GB50015-2003 2009版)


2.1.70管内流行时间 time of flow 雨水在管渠中流行的时间。简称流行时间。 2.1.71汇水面积 catchment area 雨水管渠汇集降雨的面积。 2.1.73满管压力流雨水排水系统 full pressure storm system 按满管压力流原理设计管道内雨水流量、压力等可 得到有效控制和平衡的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2.1.78径流系数 run-off coefficient 一定汇水面积的径流雨水量与降雨量的比值。 2.1.79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central hot water supply system 供给一幢(不含单幢别墅)或数幢建筑物所需热 水的系统。
表 3.1.10 序 号 建
宿舍、旅馆和公共建筑生活用水定额及小时变化系数 筑 物 名 称 单 位 最高日生活 用水定额(L) 小时变化 使用 系 数 时数(h) Kh 24 24 8~10 8~10 8~12 8~12 8~16 3.0~2.5 3.5~3.0 1.2~1.5 1.2~1.5 1.5~1.2 1.5~1.2 1.5~1.2




3.1.2 居住小区的居民生活用水量,应按小区人口和 表1.1.9的住宅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经计算确定。 3.1.3 居住小区内的公共建筑用水量,应按其使用性 质、规模,采用表1.1.10中的用水定额经计算确定。 3.1.4 绿化浇灌用水定额应根据气候条件、植物种类 、土壤理化性状、浇灌方式和制度等因素综合确定 。当无相关资料时,小区绿化浇灌用水定额可按浇 灌面积1.0~3.0L/m2·d计算,干旱地区可酌情增加。 公共游泳池、水上游乐池和水景用水量按规范3.9.17 、3.9.18、3.11.2条的规定确定。 3.1.5 小区道路、广场的浇洒用水定额可按浇洒面积 2.0~3.0L/m2·d计算。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_GB50015-2010(附条文说明,详细版)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_GB50015-2010(附条文说明,详细版)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及关键技术应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高,适应了社会经济生活和生产对建筑产品的质量、标准的不断提高的要求。

近几年来,我国建筑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技术创新,开发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建筑产品的各专业。

一些新的建筑思想和理念也在建筑工程设计的各专业中体现出来。

我国建筑给水排水技术在建筑技术的这种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进步,在技术的先进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及宜用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取得了很多新的技术成果和设计新思想。

适应了建筑产品的多功能化、宜人化发展的需求,同时在建筑节能、节水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技术上的创新性改进。

在建筑给水排水系统与建筑内、外部系统的对接和与相关专业技术的衔接上进行了设计理念的更新。

这些新技术新设计思想应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体现出来,提高技术设计水平,适应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

有的技术已用于工程实践中,并已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益。

本次规范的修订是为适应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技术的新的发展成果和新的建筑产品要求进行的。

加强了建筑给水排水技术严谨性和系统性,集成了目前我国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最新的技术和经验。

二○○九年十月二十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0年4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3.2.3A、3.2.4、3.2.4A、3.2.4C、3.2.5、3.2.5A、3.2.5B、3.2.5C、3.2.6、3.2.10、3.9.14、3.9.18A、3.9.20A、3.9.24、4.2.6、4.3.3A、4.3.4、4.3.6、4.3.6A、4.5.10A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规范条文修订历史回顾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历次修订情况:(1)《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1964开始试行;(2)《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TJ15-7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75,上海市城市建设局革命委员会主编。

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1目 录1 总则 (1)2 基本规定 (2)3 给水系统设计 (4)3.1 一般规定 (4)3.2 给水管网 (4)3.3 储水和增压设施 (6)3.4 节水措施 (7)3.5 优质饮用水 (7)4 排水系统设计 (10)4.1 一般规定 (10)4.2 卫生器具与水封 (10)4.3 生活排水管道 (10)4.4 生活排水设备与构筑物 (11)4.5 雨水系统 (12)5. 热水系统设计 (14)5.1 一般规定 (14)5.2 水量、水质、水温 (14)5.3 设备与管道 (15)6 游泳池及娱乐休闲设施水系统设计 (16)6.1 水质 (16)6.2 系统设置 (18)6.3 池水过滤、消毒及水质平衡 (18)6.4 安全防护 (18)27 非传统水源利用设计 (20)7.1 一般规定 (20)7.2 建筑中水 (20)7.3 雨水回用 (21)8 施工及验收 (22)8.1 一般规定 (22)8.2施工与安装 (22)8.3 调试与验收 (23)9运行维护 (24)9.1 一般规定 (24)9.2 水质监测 (24)9.3管道及附配件 (24)9.4设备运行维护 (24)9.5储水设施、设备间和构筑物 (25)附:起草说明 (26)31 总则1.0.1为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建设中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建筑给水排水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和监管必须遵守本规范。

1.0.3本规范是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和监管的基本要求。

当工程中采用的设计方法、材料、构件、技术措施、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检验内容(方法)等与本规范的规定不一致,但经合规性评估符合本规范第2章的规定时,应允许使用。

1.0.4建筑工程中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与拆除,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是根据国家建筑标准进行制定和规范的,旨在保证建筑物的给水、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检验等各个环节符合标准要求,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行。

本文将从设计要求、设计原则、设备选型等方面对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进行详细介绍。

一、设计要求1.建筑物的给排水系统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满足安全、卫生和环保等方面的要求。

2.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用途、功能和人口密度等因素,合理确定给排水设备的容量和数量。

3.设计应充分考虑供水、排水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维护。

4.设计应采用现代化的设计方法和技术,确保给排水系统的可靠性、耐久性和节能性。

5.设计应尽量降低建筑物的给排水设备的噪音和振动,保证使用者的舒适性和安静环境。

二、设计原则1.给水系统的设计原则:满足用水需求、保证水质卫生、保证供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漏水损失、节约用水资源。

-存储设备和容器的设计应满足储水量和保压要求。

-管道的设计要考虑管径、材料和安装方式,以满足用水量和水质要求。

-给水系统的设计要合理选择水泵,确保供水的稳定和可靠。

2.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保证排水通畅、防止污染物逆流、降低噪音和振动、确保排水设备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排水管道的设计应考虑管径、坡度和材料的选用,保证排水通畅。

-排水系统应设置合理的检修口和消防设备,以方便维护和排水事故的应急处理。

-设计应注意排水噪音和振动的控制,采取隔音和减振措施。

-设计应合理选择排水设备,确保其可靠性和耐久性。

三、设备选型1.给水设备的选型:根据设计要求和用户需求,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泵、储水设备、水处理设备等。

2.排水设备的选型:根据设计要求和使用场所的特点,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排水管道材料、排水泵、检修口等。

3.设备的选型应满足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要求,并考虑设备的性能、质量和价格等因素。

四、其他设计要求1.施工图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并进行详细标注和说明。

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1目 录1 总则 (1)2 基本规定 (2)3 给水系统设计 (4)3.1 一般规定 (4)3.2 给水管网 (4)3.3 储水和增压设施 (6)3.4 节水措施 (7)3.5 优质饮用水 (7)4 排水系统设计 (10)4.1 一般规定 (10)4.2 卫生器具与水封 (10)4.3 生活排水管道 (10)4.4 生活排水设备与构筑物 (11)4.5 雨水系统 (12)5. 热水系统设计 (14)5.1 一般规定 (14)5.2 水量、水质、水温 (14)5.3 设备与管道 (15)6 游泳池及娱乐休闲设施水系统设计 (16)6.1 水质 (16)6.2 系统设置 (18)6.3 池水过滤、消毒及水质平衡 (18)6.4 安全防护 (18)27 非传统水源利用设计 (20)7.1 一般规定 (20)7.2 建筑中水 (20)7.3 雨水回用 (21)8 施工及验收 (22)8.1 一般规定 (22)8.2施工与安装 (22)8.3 调试与验收 (23)9运行维护 (24)9.1 一般规定 (24)9.2 水质监测 (24)9.3管道及附配件 (24)9.4设备运行维护 (24)9.5储水设施、设备间和构筑物 (25)附:起草说明 (26)31 总则1.0.1为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建设中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建筑给水排水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和监管必须遵守本规范。

1.0.3本规范是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和监管的基本要求。

当工程中采用的设计方法、材料、构件、技术措施、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检验内容(方法)等与本规范的规定不一致,但经合规性评估符合本规范第2章的规定时,应允许使用。

1.0.4建筑工程中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与拆除,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规范
篇一:浅谈建筑给排水的节能设计
浅谈建筑给排水的节能设计
摘要:本文针对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的现状,总结了我国建筑给排水设计发展的几个阶段,进而揭示不同阶段给排水设计理念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就当前建筑给排水节能的主要途径和措施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最后指出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节能设计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energy saving design of the building water supply situation, building water supply in China was summarized several development stages of design, and further reveals different stage design concept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changes. On the basis of 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e building water supply main ways and measures are summed up and summarized, 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at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ergy saving desig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endency.
Keywords: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Energy saving design
伴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把环保与节能意识看的越来越重要,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节水节能问题日益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与关注。

因此,在建筑项目工程建设中,设计人员及有关管理部门应在设计过程中统筹考虑,
全面规划,在强调供水安全可靠性的同时,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水电浪费,本文试对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节水节能问题进行探讨。

1、我国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历史沿革
我国建筑给排水自 1949 年建国以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1 房屋卫生技术设备阶段即初创阶段
自 1949 年至 1964《室内给水排水和热水供应设计规范》开始试行时为止。

其主要标志是我国开始设置给水排水专业,房屋卫生技术设备被确定为一门独立的专业课程。

第一代通过专业培养的建筑给排水专业技术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开始形成自己的专业队伍。

1.2 室内给排水阶段即反思阶段
自 1964 年至 1986 年《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被审批通过时为止。

其主要标志是通过工程实践,对以往机械搬用国外经验并造成失误进行了认真总结和
篇二:给排水工程中的节能设计
给排水工程中的节能设计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给排水节能的重要意义,介绍了目前给排水系统现状,并从几个方面具体介绍了节能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能
建筑节能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另一部分就是从供暖、供冷的热源、输送渠道及实现方式来节约能源。

建筑给排水的节能就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组成部
分。

建筑给排水节能的潜能很大,若能合理的设(来自: 小龙文档网: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规范)计给排水系统,注重实用功能和外观简洁的结合,利用可回收能源,充分利用太阳能及管网余压,充分使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可节约建筑给排水方面所需能量的50%左右。

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其节能效果性价比要远大于建筑保温的节能效果性价比,更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1.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的重要意义
(1)建筑给排水节能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发展。

当今水源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水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建筑从建材生产、建筑施工直到建筑物的使用,无时不在消耗着水源。

因此在建筑给排水中推广节能技术势在必行。

(2)建筑给排水节能是环境保护的需要提倡建筑给排水节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是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3)建筑给排水节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更加舒适的建筑生活环境。

而在当前水源十分紧张的状况下,节约建筑水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是建立在满足合理舒适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技术减少水耗,提高水源的使用效率,满足建筑给排水节能的要求。

2.建筑给排水系统现状
2.1加压贮水系统不合理
当前高层建筑消防加压系统大都是采取各号楼单独设置的方式,直接导致工程建设的费用和设备投资及运转的费用过高,
并且每座贮水池的消防贮水及定期换水,也会导致严重的水电浪费。

很多设计人员在设计给排水系统时,只为了能够通过设计规范,没有考虑系统在建设及后期运作时的成本,导致诸如给水方式选择的不合理、给水分区的划分不合理、水泵机组选择的不合理等问题,这都会造成水电资源的浪费。

2.2给水管道损坏严重
篇三: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几大措施要点分析
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几大措施要点分析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日益紧张。

在建筑领域,节能型建筑是未来社会建筑业的发展方向。

给排水的设计如何能达到节能也成为检验建筑物是否节能的标尺。

建筑给排水节能潜能很大。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除应制订有关节水节能的法律法规、加强日常管理和宣传教育、利用价格杠杆促进节水工作外,还应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建筑节水节能工作全面深入的开展。

本文就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措施的几个要点做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措施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各种建筑日益增加,对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各个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环境污染的问题。

而建筑在能源消耗中占据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建筑设计者应该要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与自然和谐统一。

如何在设计过程中实现合理用能和达到节能设计规范要求也是衡量设计师优秀与否的重要方面。

一、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的意义
水是生命之源,不仅关系国计民生,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能源危机进一步加剧,水资源日益紧
张,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水资源的保护、中水利用,以及污水治理。

在建筑领域,给排水的设计如何能达到节能也成为检验建筑物是否节能的标尺,因此做好给排水节能设计很有必要,是设计环节中的重要环节。

因此做好建筑给排水节能设计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建筑给排水设计措施的几个要点分析
1、推广使用优质管材、阀门
由于镀锌钢管容易生锈,会造成水质污染,长时间闲置后再使用时会有锈水放出导致浪费。

同时接头处如果锈蚀也会漏水渗水。

如果采用新型管材如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不锈钢管、铜管、PP-R管、PE管、PVC-U管等就能很好的解决此类浪费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