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食品科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初探
![食品科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3c7000284b35eefdc8d333ab.png)
更好地理 解生化的理论知 识, 而 且可 以培
养学生的科研 意识 , 加 强 学 生 的 动 手 能 力
( 2 ) 采用 多元 化 的 实验 教 学模 式 实 验 教 学 同 样 可 以 开 展 多媒 体 视 频 辅
续 学 习中分 析 解 决 实际 问题 的 能 力。 改 进实 关 实 验 等 课 程 。 因此 生 物 化 学 实 验 内 容 在 和 分析 问题 与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 2: !
创 新 教 育
Sc i e nc e an d Tec hn ol ogY I nn ov at i on He r a l d
食 品科学专业 生物化学 实验课程教学初探 ① ②
梁盈 林亲录’ ( 1 . 中南林业科技 大学食 品科学 与工程学院 湖南长 沙 4 1 0 0 0 4 ; 2 . 华 南理工 大学淀粉与植物 蛋白深加工教 育部 工程研 究中心 广东广州 5 1 0 6 3 0 ) 摘 要 : 针对食品科 学专业本科生物化学实验课 程教学进行探 索和改革 。 从实验 课程的安排、 教 学内容 的筛选以及 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 科学调整, 建 立并规 范了 实验 课程教 学考核及评价 方法, 提 高了《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 学质量和水平, 培 养了 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另 一方 面 , 由 于实 验 教学 学 时 有 限 , 学
实 际应 用 相 关 同时 与 理 论 讲 授 衔 接 紧 密 的 力以 及 独 立 工作 能 力的 培 养 。 实 验 教学 中,
关键词 : 食品 科 学 生物 化 学 实验 教 学
中图分类号 : T S 2
食品科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初探
![食品科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1e2da918866fb84ae45c8d62.png)
食品科学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初探摘要:针对食品科学专业本科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进行探索和改革。
从实验课程的安排、教学内容的筛选以及实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调整,建立并规范了实验课程教学考核及评价方法,提高了《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食品科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应用于食品生产、加工、保藏与食品安全检测等技术的重要基础课程。
实验教学是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系列基础和综合性实验教学,加深食品专业的学生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技术,将生物化学理论和食品科学知识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在食品专业后续学习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改进实验课程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将生物化学理论知识贯穿到食品科学的前沿研究中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熟悉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在所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1 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安排对于食品科学专业的学生而言,生物化学实验还无法设立成为一门独立课程,理论课程的学时通常比实验课程的学时多出三倍多,那么实验课程只能选择理论课程的部分内容来安排。
这就要求尽量选择与实际应用相关同时与理论讲授衔接紧密的内容来设置实验课程,如在讲授完脂类代谢的基础知识,应及时安排“油脂酸价的测定”实验,既便于学生理解脂肪分解代谢的知识,又有助于学生了解鉴别油脂及油料作用的新鲜程度;又比如讲授完氨基酸的理化性质后应安排“氨基酸的纸层析”实验,既能让学生深刻记忆不同氨基酸的颜色反应,又便于学生掌握对混合氨基酸也的分离与鉴定。
这样的安排在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上都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2 生物化学实验内容的筛选生物化学实验课着眼于实验操作的能力训练和培养,我校食品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开设在本科二年级上学期,首先要调整教学计划,以往的实验课只4个实验(共12个学时),调整后的实验课程计划有8个实验(共32个学时),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比例从4:1调整至3:2,涵盖了生物化学中从大分子结构、性质到代谢及调节的大部分内容,是理论教学环节上一个有利的补充。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fea90f5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c2.png)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一、引言生物化学作为食品类专业的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食品原料、加工工艺和食品营养成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视。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本文将探讨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1.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传统的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我们需要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项目和实践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食品成分分析实验、食品加工实践、食品安全检测等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2.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食品行业中,团队合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在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小组实验和项目研究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和项目。
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食品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应该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可以通过设计创新创业项目、组织科技创新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了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下是我们的一些教学实践案例。
1.设计实验项目2.组织实践教学我们通过组织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食品加工和制作,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食品加工实践课程中,我们组织学生亲自制作各类食品,如奶酪、酸奶、果酱等,让他们学会掌握相关的加工工艺和操作技能。
3.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我们组织了食品科技创新竞赛,让学生提出创新创意,设计相关的食品加工方案和产品,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食品专业《生物化学》卓越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食品专业《生物化学》卓越课程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0cd53b0db52acfc789ebc925.png)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70bce3d8b9f3f90f76c61bcc.png)
农产 品加工 ( 学刊)
Ac a d e mi c Pe r i o d i c a l o f F a r m P r o d u c t s Pr o c e s s i n g
No . 8 Au g .
1 . 1 . 2 自编校本 教材
1 . 1 优化教学内容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 院食 品与 营养工程学 院设有食品加工技术 、食品生物技术 、食 品营养与 检测 、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 、食品贮运与 营销等不 同 的食 品类专业 ,它们 的培养 目标不尽相 同 ,为了更 好地服务于各专业人才培养 ,在食 品生 物化学精 品 课 程建设过程 中,结合各专业 的特点 ,认 真研究教 学内容 ,分析职业 岗位 的知识和技能构 成 ,合理整 合课程教学 内容。 1 . 1 . 1 制订 课程 标 准与 学 习指 南 在企业调研 、充分论证基础上形成 人才培养方 案 ,依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制订该 门课 程各专 业 的课程标准 ;同时 ,对不 同年级 、不同入学条件 的学生 ( 如高考统招 、自主招生、注册入学等) ,课
Ab s t r a c t :T h e c o u /  ̄ e s t a n d a r d s h o u l d t a k e p e r s o n n e l t r a i n i n g s c h e me a s b a s i s .I n t h e p r o c e s s o f f o o d b i o c h e mi s t r y c o u r s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t h r o u g h o p t i mi z a t i o n c o n t e n t o f c o u r s e s ,t h e c l Ss a r o o m e d i t i n g t e a c h i n g ma t e i r a l ,r e f o r mi n g w a y nd a me ho t d t e a c h i n g ,c a r r y i n g o u t s e c o n d, r e f o m i r n g s y s t e m o f Ss a e s s me n t ,i mp r o v i n g t e a c h i n g b o d y o v e r a l q u a l i t y ,a n d t a k i n g w e b s i t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s e i r o u s l y ,f a i r l y g o o d e f e c t i s g o t . T h e p r o b l e m i n t h e c o u r s e b u i l d i n g i s d i s c u s s e d . Ke y W o l  ̄ d s "f o o d b i o c h e mi s t r y ;c o u r s e c o n s t uc r t i o n; p r a c t i c e nd a e x p l o r a t i o n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8d79844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7.png)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作为食品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食品成分、生化反应和食品加工工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就业市场的需求。
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备受关注,其强调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在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已逐渐向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
通过设置真实的案例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而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实际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基于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在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通过分析和研究能力导向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在生物化学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发展全面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1. 探讨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 设计并实施符合能力导向理念的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3. 通过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学生在能力导向教学下的学习表现和成长情况;4. 进行效果评估,分析能力导向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成效的影响;5. 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挑战,并提出改进措施,以不断优化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希望能为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提升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2. 正文2.1 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是针对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进行的探索和实践。
本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食品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食品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5772dd0e195f312b3069a543.png)
食品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作者:王会刘政吴汉东来源:《文化产业》2016年第04期摘要: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根据食品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对实验项目,实验准备工作与课前预习,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写作,考核方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强化了学生实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综合能力生物化学是一门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奥秘的学科,其理论比较抽象,代谢反应错综复杂且相互联系,学生普遍反映生物化学是一门难学的课程。
食品专业主要是以化学知识为背景,研究食品加工、营养、安全、代谢等方面内容的学科。
生物化学课程作为食品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具有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生物化学是食品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生物化学课程在食品专业学生的理论学习体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学生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为了适应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本文从生物化学课程的实验项目,实验教学体系的实验准备工作与课前预习,实验操作与实验报告写作,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的阐述,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优化实验项目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涉及内容广泛,由于实验课时有限,应选择有代表性、实用性较强的验证性实验,如:酶的性质,蛋白质的纯化等实验。
经过实验教学总结,为强化实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使其适应进一步的学习及工作需要,应对实验内容进行整合。
提高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增设了天然活性物质黄酮的提取、纯化及抗氧化特性研究等综合性实验。
综合性实验涵盖了柱层析技术、凝胶电泳技术、蛋白质检测、酶活力检测等实验技能训练。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渐进深化,使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内容更加充实和具有实用性[1]。
食品生物化学实训报告
![食品生物化学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788cca3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e4.png)
一、实训目的本次食品生物化学实训旨在使学生了解食品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食品生物化学的基本实验技术,加深对食品科学知识的理解,为今后的食品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时间与地点实训时间:2023年3月15日至2023年3月31日实训地点:XXX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室三、实训内容1. 食品成分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食品中主要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
(2)实验原理:利用各种分离技术,如纸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对食品中的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等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
(3)实验过程:①提取:分别提取样品中的蛋白质、糖类、脂类和维生素。
②分离:利用纸层析、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提取的成分进行分离。
③鉴定:根据分离得到的成分,利用比色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鉴定方法进行鉴定。
2. 食品酶活性测定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食品酶活性测定的原理和方法,了解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2)实验原理:酶催化反应具有专一性,在一定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与酶活性呈正相关。
(3)实验过程:①制备酶溶液:提取样品中的酶,并对其进行纯化。
②酶活性测定:利用比色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方法测定酶活性。
3. 食品微生物发酵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掌握微生物发酵实验技术。
(2)实验原理: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通过发酵作用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如酒精、醋酸、乳酸等。
(3)实验过程:①菌种培养:选择合适的菌种,进行活化、扩大培养。
②发酵:将活化后的菌种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控制发酵条件,如温度、pH值等。
③产物提取:发酵结束后,提取发酵产物。
4. 食品添加剂分析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了解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2)实验原理:利用各种分析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等,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食品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
![食品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ea3f4db76a20029bd642d29.png)
3 归 纳 总 结 法 .
根 据章 节特 点使 用不 同的教 学 方法
教 师采用 的教 学方法恰 当与否 ,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生 物化学内容繁 多 , 抽象难学 , 教学 中应根据课程各章节特点 , 针对不同的教学 目标 、教学 内容 ,采用不 同的教学方法 。 1 .形象 比喻法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b64e06b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bd.png)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食品行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高校食品类专业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传统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往往存在着内容过于理论化、脱离实际应用等问题,难以满足行业需求。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能力导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解决问题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种教育理念为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希望通过对教育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和学生能力评价等方面的探讨,为提升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1.2 研究意义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正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实践能力培养而提出的。
在食品类专业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生物化学知识和实践技能,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食品行业需求。
研究表明,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通过能力导向的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中引入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索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模式,通过对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和学生能力评价等方面的实践探索,进一步完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具备实践能力。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有效性,通过对教学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和评价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
食品生物化学理论课案例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食品生物化学理论课案例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2a60852fbcd126fff7050bf9.png)
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的重要基石。 其研究 内容庞 杂, 不仅涵盖生物化学 的一些基本 内容 , 而且还包括食 品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
一
理和考评体系。
报, 2 0 1 0 —1 2 —2 8 ( O 2 ) .
综上所述 , 团学党支部作为发挥党组织功能性的新型 组织是对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和尝试 , 是在新形势下对大 学生党建工作创新 的积极回应 , 它的意义 、 地位和职能也 将会在不断地实践过程 中更加清晰, 更加完善 。它的出现 将加强基层 团学组织在调动学生党员积极性 、 推动班团组
【 探索与实践 】
食 品生物化学理论课 案例 式教 学 的探索 与实践
徐 田军 , 刘雪珠
( 浙江海洋学院 海洋科学学院, 浙江 舟山 3 1 6 0 0 0 )
摘要: 为 了提 高食品生物化学教 学质量 ,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 在本科 生食品生物化 学理论教 学的部分 内容采用案例 式教 学法。文章就案例式教学法的具体构建及 实施过程进行 了探讨。 关 键词 : 生 物化 学 ; 案 例 式教 学 ; 构建 ; 实施
生产工加工过程中与食 品营养 和感官质量有关 的化学及
题或提供解决思路 。 通过了解哪些食 品中存在有功能性低 聚糖 , 获悉天然功能性低 聚糖稀少 , 理解人工合成功能性 低聚糖的必要性及生化工艺途径 ; 通过了解功能性低聚糖
生物化学知识l 1 1 。那么如何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如此庞 的存在形式 , 使学生熟悉功能性低聚糖 的分子组成形式 主 杂 的知识 , 有主有次 , 有粗有细, 是食品生物化学教师 当前 要有低聚果糖 、 低聚木糖 、 低聚异麦芽糖等, 并在分析结构 亟待解决的问题。毋庸置疑 , 在教学中依据不同的教学 内 的基础上得到其与其他低聚糖的共性及特点 。 通过对 目 前 容选择适 当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必要的。案例式教学法 , 是 已知的功能性低聚糖的功能研究及应用领域资料 的收集 , 指在教学过程中 , 紧密结合教学 内容 , 联 系实际生活 中发 使学生不但获得详实的教学知识还对其潜在 的具大的应 生的典 型实例 , 以辅助说明或证 明教学 内容 , 引发学 生学 用前 景有 了更 实 际 的认 识 , 从 而 进一 步激 发 学生 对相 关 知 习、 思考兴趣 , 培养他们认识 、 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 识 的学 习热情 。 法[ 2 1 。本文拟就食 品生物化学 中与生活相关的知识点 内容 二、 饮食与代谢调节的案例构建与实施 采用案例式 的教学方法 , 通过设计案例及问题讨论 , 让学 新陈代谢一直是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难点 ,同时也是教 生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 , 以期达到提高教学效果 的目的。 学重点 , 多年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因各代谢错综复杂的反应 功能性低 聚糖功能的案例构建与实施 步骤而望而却步 , 教师虽然竭尽全力地试图向学生诠释代谢 低聚糖或称寡糖 ,是 由 2 ~ 1 0 个单糖通过糖苷键 连接 对于食品学科的重要性, 但这种强行灌输并没有收到良好的 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 功能性低聚糖本身不能被 教学效果。利用生活中的饮食习惯, 在探究其合理 陛的过程 机体消化吸收 , 但具有一定 的生理活性 。目前有关功能性 中理顺代谢之间的关系同学们不但能接受而且乐于接受。 低聚糖的功能及在食品中的应用没有统一及全面的认识 。 1 . 饮醋与乙酰 C o A的代谢调节。我国 自古有“ 醋能医 本教学 内容 的目的是为 了让学生理解功 能性低聚糖因何 治百病” 之说。近几年欧美、 日本、 东南亚一带也刮起 了一 种独特 的生理功能而成为一种重要 的功能性食品基料 。 构 股强劲的饮醋之风 ,把醋当做一种大众保健食品来推广 , 建如下案例 : 2 0 0 7年 1 月1 6日国家发改会公众 营养 中心 认为醋有降血压 、 降血脂 、 软化血管、 减肥等多种功能。基 推 出“ 公众营养改善 O L I — G O ” 项 目, 这个项 目主要是针对 于国内外对饮醋的热衷及醋被隆重推 出的保健效应都与 现 阶段我 国人 民大量存在微生态失衡 的状况 , 倡导食品和 糖 、 脂代谢有或近或远的关联 , 引导学生试图用糖 、 脂代谢 保健品行业在公众摄入的食物中加人益生元等, 改进公众 的知识去解释这些原理 : ( 1 ) 饮醋与减肥。( 2 ) 饮醋与血脂 营养健康 。 这个项 目中涉及到的益生元 的化学本质主要就 代谢的关系。经对相关材料的分析 , 同学们得出饮醋之所 是一些低聚糖 。 针对这个项 目引领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 ( 1 ) 以能达到减肥的效果主要是饮醋可促进体内三羧酸循环 哪些食品中含有功能性低聚糖 , 其分子组成是什么? ( 2 ) 功 ( T C A) 的顺利进行 , 使基础代谢加强 , 从而使体重下降。 这 能性低聚糖有哪些功能?( 3 ) 功能性低聚糖主要应用于食 发现使 同学们对体 内重要代谢 T C A有了很深印象。进 品行业的哪些领域。在开课前出示案例 , 要求学生学习教 步的探索发 现醋被 吸收后少量 的醋酸可在肝 脏 中与 材 内容及查 阅相关材料 , 然后组织小组进行讨论 , 以P P T C o A结合生成乙酰 C o A, 大部分的醋酸与草酰 乙酸反应合 的形式汇报讨论结果 , 并要求能较详实回答其他同学的问 成柠檬酸, 乙酰 C o A和柠檬酸都是 T C A的底物 , 它们 的增
食品生物化学实习心得5篇.doc
![食品生物化学实习心得5篇.doc](https://img.taocdn.com/s3/m/15110da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7.png)
食品生物化学实习心得5篇食品生物化学实习心得精选篇1生物化学中有许多原理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如果采用传统的直接讲授方法,学生必定会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若在教学中讲述一些有趣的见闻、运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及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使深奥的理论浅显化、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必然会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讲解呼吸链抑制剂鱼藤酮的抑制原理时,可以先讲古代日本渔民打鱼趣闻,他们用生长在海边的一种藤条状的植物在水中浸泡,鱼就会自然死亡,后来研究发现鱼的死亡是由于呼吸链被抑制,细胞缺氧而死亡,就把这种抑制剂称为鱼藤酮。
这样的讲解,使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知识点。
又如,在讲解三羧酸循环时,把循环过程比喻为操场,草酰乙酸比喻为运动员,乙酰辅酶A比喻为矿泉水,运动员沿着操场跑步,每跑一圈喝一瓶矿泉水,然后总结三羧酸循环的特点,每循环一圈,消耗一分子乙酰辅酶A,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可以使学生轻松地掌握这些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既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化解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逐步启发学生,引导探究,层层深入,直至学生能主动地领会和掌握知识技能的方法。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生化教学质量多媒体课件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素材,生动形象地展示课堂内容,再现传统教学难以表述的内容,具有将抽象理论形象化、平面板书立体化、信息摄取多元化、教育过程人性化等特点,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使图片和动画内容生动活泼,直观性强,可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抽象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想象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先将一些深奥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学生的感性知识,再通过教师的深入讲解,使之转化为学生的理性知识。
另外,在多媒体教学中注意表格的应用,图表的作用在于提纲挈领地列举事物,便于记忆。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79ca7fa7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8a.png)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在首先介绍了背景信息,即当前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研究意义。
在分别从能力导向教学理念、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实践案例分析和评价与展望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对教学理念的探讨和课程设计的具体实践,深入剖析了如何在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中实现能力培养的目标。
结合实践案例分析,突出了教学方法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并对未来教学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反思过去的教学探索,提出未来在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中应该重视的方向和问题,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能力导向教学、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实践案例、评价、展望、反思、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近年来,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趋势,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在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中引入能力导向教学理念,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目前我国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普遍存在教学内容较为抽象、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
有必要对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不断完善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水平,适应社会对食品类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提高。
1.2 研究意义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能力导向的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胜任各种复杂的食品生物化学问题。
通过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学习食品生物化学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能力导向的教学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构建起更加开放、灵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通过深入研究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还可以为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食品生物化学认知实习报告
![食品生物化学认知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8c9c0b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b.png)
食品生物化学认知实习报告食品生物化学是研究食品中生物大分子及其化学变化的学科,对于我们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食品生物化学知识对于深入理解和改进食品加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学期的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中,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认知实习,通过实验和实践,我对食品生物化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在实习的第一周,我们参观了学校的食品生物化学实验室。
实验室设备齐全,有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参观了实验室的各种设备,并了解了它们在食品生物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例如,高效液相色谱仪可以用于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气相色谱仪可以用于分析食品中的营养成分等。
通过参观,我对食品生物化学分析的方法和手段有了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在实习的第二周,我们进行了实验操作。
实验内容包括食品中蛋白质的提取、测定和分析,以及食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操作技巧。
例如,在蛋白质提取实验中,我们学会了使用盐析法、酸沉淀法等方法提取食品中的蛋白质,并使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在维生素C含量测定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碘量法,通过滴定实验测定了食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通过实验操作,我对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这次认知实习,我认识到食品生物化学在食品加工和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
食品生物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食品中生物大分子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从而改进食品加工工艺,提高食品质量。
例如,通过了解食品中蛋白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我们可以优化蛋白质的提取和加工工艺,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此外,食品生物化学分析方法也可以用于检测和监控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和有害物质,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总之,通过这次食品生物化学认知实习,我对食品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次实习不仅提高了我的实验操作能力,也增强了我对食品生物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5ea9f928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4.png)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引言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核心课程之一。
为提高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实现高水平教学目标,需要以能力为导向,通过教学探索与实践,推动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为探索方向,结合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相关理念和实践策略,以期为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课程目标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目标是通过对生物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其具备从事食品生产、研发和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
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核心,明确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包括:1.掌握生物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2.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食品生产加工中的实际问题;3.熟练掌握生物化学实验技能,进行食品成分分析和品质评价;4.具备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以上能力要求是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目标所在,也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教学内容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整合入手,通过重点内容选择和合理融合,构建符合能力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
1.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学内容首先要涵盖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代谢途径的基本原理和调控机制等方面的内容,着重培养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可以结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突出与食品生产加工相关的生物化学知识,如酶促反应、蛋白质水解、碳水化合物代谢等方面的内容,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a4cb978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1e.png)
3. 食品的营养价值:分析不同类型食品的营养成分及其在人体内的吸收、利用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食品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4. 食品安全与质量:探讨食品安全与质量的关键因素,包括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培养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认识和解决能力。
我们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我们认为,应该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不断改进评价方式,不断探索适合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能力导向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字数共353字】。
另一个案例可以是关于某种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学生需要通过对生物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例如通过调整温度、pH值或添加适当的酶等方式来改善产品的质量。
通过这些案例分析,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讨论结果对其能力和思维方式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案例分析,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更能符合学生的实陵需求,培养出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优秀专业人才。
3. 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应该具备分析和解决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能力。他们应该能够通过运用所学的食品生物化学知识,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评价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包括期末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讨论、小组项目等。通过这些评价方式,可以全面评估学生在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上内容共计210字】
关于食品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食品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b2c476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e.png)
关于食品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引言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食品专业学生需要掌握更深入的生物化学知识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因此,食品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通过对食品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探讨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生物化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将这两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
例如,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模拟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经验来理解生物化学原理,从而深刻理解生物化学知识。
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职业发展食品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紧密结合食品专业的发展趋势,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迎接未来职业挑战。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入与肉类、蔬菜、饮料等食品相关的化学知识,深入剖析食品生产和食品加工的现代化生产工艺。
通过这种方式,教学内容不再只是局限于传授基础理论知识,更具备发展前景和现实意义。
实践操作的重要性生物化学实验的操作技能是食品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实践操作训练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综合能力,让学生更加熟悉食品生产和检验的流程。
通过实验操作训练,学生可以获取更为直观的实验教学体验,也可以更好地体验整个操作流程中所需要具备的技术性和专业性,从而更好地加强职业实践能力。
误区分析与纠正在食品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误区。
例如,一些学生可能认为该课程只是一些基础化学知识的概述,他们对生物学及化学方面的理解以及知识应用能力都不足。
这种情况需要在教学中注重纠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化学知识的应用。
结语本文通过对食品专业生物化学教学的几点思考,讨论了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成果。
实际上,教学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尽可能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食品生产流程,清晰地透视化学和生物学理论在其中的应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食品生物化学实习报告
![食品生物化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70c9362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4.png)
一、实习目的与意义食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它涉及食品中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功能及其在食品加工和保藏过程中的变化。
通过本次实习,旨在使我深入了解食品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掌握食品中生物大分子的分析方法,提高我在食品加工、保藏和品质控制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6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实习地点:XX市食品科技研究所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验室参观与安全培训实习初期,我参观了实验室,了解了实验室的布局、设备以及实验流程。
同时,接受了实验室安全培训,学习了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2. 食品生物大分子样品的采集与制备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学习了食品生物大分子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方法。
包括样品的采集、保存、处理和提取等步骤。
3. 食品蛋白质的分离与鉴定通过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等方法,我学习了食品蛋白质的分离与鉴定技术。
通过对样品进行电泳分离,观察蛋白质条带,结合标准蛋白质分子量对照,鉴定食品中的蛋白质种类。
4. 食品酶活性测定我学习了常用的酶活性测定方法,如紫外分光光度法、化学比色法等。
通过测定食品中酶的活性,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酶的变化规律。
5. 食品多糖的提取与鉴定通过水提法、醇沉法等方法,我学习了食品多糖的提取与鉴定技术。
通过对样品进行提取、纯化、鉴定,了解食品中多糖的种类和含量。
6. 食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分析利用核磁共振(NMR)、质谱(MS)等现代分析技术,我学习了食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分析。
通过对样品进行结构解析,了解食品中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构象。
四、实习成果与收获1. 实验技能的提升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食品生物大分子的采集、制备、分离、鉴定和分析等实验技能,为今后从事食品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理论知识的巩固在实习过程中,我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食品生物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巩固了相关理论知识。
3. 科研思维的培养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培养了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b5dcf20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e.png)
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通过引言部分介绍了背景情况。
在正文部分中,首先分析了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性,然后探讨了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接着介绍了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展示了教学模式的具体运用。
最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结论部分总结了能力导向教学的优势,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特点和实践经验,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能力导向教学、实践案例、教学效果评估、教学探索、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性、教学方法、教学实践、教学结论、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食品中的生物化学成分及其作用,为他们在食品行业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食品行业的不断发展和需求日益增长,培养具备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这样的专业课程要求教师采用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案例和问题解决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特点在于专注于食品相关的生物化学知识,如食品成分分析、营养物质代谢和防腐保鲜技术等。
本文将结合实践案例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估,探讨以能力为导向的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实践,从而探讨能力导向教学的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这一课程的深入探索和实践,为食品类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借鉴。
2. 正文2.1 专业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性专业生物化学课程在食品类专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食品的成分和结构,从而更好地理解食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
通过学习生物化学知识,学生可以分析食品中的各种成分,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有助于提高食品加工技术和产品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孔祥珍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14期孔祥珍(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122)摘要: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专业本科教育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
本文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以期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掌握生物化学的理论和知识,为今后从事食品科学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探索;实践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143-02课题来源:2011年和2013年江南大学本科校级教改项目(JGB2013074、JGA2011030)、“适应食品专业国际化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需求的《生物化学》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GA2013010)作者简介:孔祥珍(1980-),女(汉族),山西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植物蛋白科学与技术。
生物化学是探讨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学科,它以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性质和功能等静态问题为基础,研究各种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变化、相互转换以及该过程中涉及的能量转换等动态问题。
近年来,生物化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渗透到工业、农业、食品科学、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多种学科。
生物化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应用于食品加工、保藏技术的重要基础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承载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课程力求使学生熟练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和解释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并将其灵活应用到食品的营养健康、工艺设计与社会生产中。
从提高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方面,结合近些年来的生物化学教学经验和体会,对生物化学的课程教学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教学内容重点突出,与时共进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通过学习该门课程,为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就“教”而言,要把握重点,突出重点,并注重各章节内容的衔接及联系,能够让学生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生物化学涉及的知识点多,因此要把知识体系化。
整个生物化学的内容可分为静态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以及功能生物化学等方面。
教学过程中把握纲线,关键内容上注意细节。
如在静态生物化学的学习中,围绕几种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功能等方面以及小分子物质的结构、性质、功能等来学习,并注重前后内容的比较学习。
举个例子,在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中有α-螺旋;在讲到核酸化学中,脱氧核糖核酸DNA的二级结构也为右手双螺旋结构。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二者进行比较,指出它们的差异,避免学生混淆概念。
类似的例子,比如蛋白质的变性、核酸的变性以及引起这些生物大分子变性的因素,都可以前后联系,在对内容比较的基础上加深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
在动态生物化学的讲授中,先对糖代谢重点讲授,强调糖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途径、柠檬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糖异生途径等的重要性,途径中涉及的限速酶、还原性辅酶以及ATP或GTP的生成或消耗等这些关键知识一定要掌握,从每个反应着手确实了解掌握这些途径。
另外,在每次上课之前,都对前一次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要回顾,通过和学生问答的方式,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把握程度,另一方面前后衔接,更好地服务于新内容的学习。
生物化学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围绕三羧酸循环展开各大物质代谢理论,理清各大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
比如,用于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的乙酰辅酶A和NADPH及如何调节脂肪酸的合成,就把脂代谢和糖代谢有机联系起来。
基础性并不意味着内容陈旧,科学研究的许多新成果不断出现。
每年度的教学内容中,都把国际国内的一些重大的最新的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结合来给学生讲授。
比如一些诺贝尔奖的成果等。
但讲授一定要注意方法,不应使学生觉得有些听天书的感觉。
尽量以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来讲授,做到因材施教,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问题式教学法在生物化学教学中,要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通过师生互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大家积极思考,而且能促使学生课后积极复习,从而更快地接受新知识。
问题式教学法有几种方法:(1 )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这可以通过课前布置问题来实现,这样在对基本内容有初步的了解之上还可以提高预习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2)每次上课前,对上次课讲授的一些知识点进行提问,可以是提问学生来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是老师自问自答,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在讲课过程中,由教师针对性地就本节讲课重点或上节主要知识点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提问。
如讲到糖代谢时,可以适时联系“糖尿病”、“胰岛素”等。
(4)讲课中可让学生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提问或回答时,教师要多鼓励。
无论哪种形式提问,一定要掌握好教学节奏,适时注意停顿,留有思考时间,便于教师通过学生表情了解学生反应,为后面讲解做准备。
此外,课堂中提出需要现场思考的,提问时有些根据内容预先设计好,有些要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灵活调整。
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化学是一门基础课,该学科与生产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如氨基酸的生产、药物作用等等涉及的知识及原理都与生物化学中的四大基础物质及其代谢的调节密不可分。
如生活中与生物化学有关的问题,如烫发的机理?生鸡蛋和熟鸡蛋哪个更容易被消化?为什么剧烈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重金属中毒后,为何可以喝牛奶自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实例引出知识点,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并非仅仅是空洞、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是可以作为实际应用的手段和武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生物化学与人类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课程讲授中,可以结合讲授内容穿插介绍一些应用生物化学知识解释人类有关疾病的发病机制、讨论治疗方案的实例。
这些案例既贴近教学又密切结合人类健康,避免了一味枯燥的理论。
如糖尿病患者为何会出现酮症中毒?何为痛风病?进行肝功能体检时为何指标中有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它们的活性作为临床上肝炎诊断的常规方法的依据等。
这样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已学的生物化学知识进行拓展,学会分析思考问题。
四、多方引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手段。
如果能将生物化学课上得充满趣味,使得学生建立学好生物化学的信心,积极主动地学习,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讲课过程中,可以适当穿插一些“诺贝尔奖”及其得主的故事。
在百余年来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发过程中,有39次奖项属于生物化学领域。
这一方面反映了20世纪以来化学与生命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解析生命现象的巨大贡献。
如讲到DNA双螺旋结构可以与J.D.Watson和F.H.C.Crick获得1962年诺贝尔医学奖联系。
以及维生素的发现,如1928年A.Windaus因在1907年研究了胆固醇和其他维生素的结构并合成了维生素D3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3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合成维生素C的W.V.Haworth和合成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的P.Karrer。
在讲述这些章节时,可以穿插维生素的发现过程。
这些事例不仅可以增加一些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深奥的原理,而且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杰出科学家的经验教训、人格力量、科学态度、奉献精神、团队意识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可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化作用。
此外,可以从各种渠道下载相关视频动画,利用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的动态或推理的全过程,利用图画形式将抽象的、理论的东西形象化,将空洞的、难以想象的内容具体化。
具体化的东西更容易加深学生的印象,不容易遗忘,而且更容易掌握所学的相关知识,可谓一举多得。
五、课程采用双语教学高校实行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人才的需要,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和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多,其重要性和迫切性也会日益显现。
我们对生物化学的部分课程采用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专业英语没学好,中文基础知识功底不扎实。
因此我们的双语教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分层次进行。
通过双语教学,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探索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教无定法,方法要为内容服务。
只有在课堂中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才能不断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学生应该永远是学习的主角,教师应该扮演引领者的角色,带领学生一起学习和进步,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提高,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加了师生友谊,有利于和谐课堂的建设。
参考文献:[1]王悦,彭蜀晋,周媛,张丹,游晓莉.百年诺贝尔化学奖与生物化学的发展[J].大学化学,2011,26(5):88-92.[2]刘小鸣,张秋香,梁丽,等. 食品专业《生物化学》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6):190.[3]尹红,黄诚.浅淡高校理工科食品专业实验教学与实践基地教学的结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5).[4]刘忆冬,童军茂,翟金兰,陈国刚.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科技资讯,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