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小学偏远山村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分析及建议

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分析及建议

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分析及建议
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分析及建议
1.引言
●介绍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背景和目的
●引出本文将要分析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
2.政策目标及原则
●解释“就近入学”政策的目标
●政策中的原则,如公平、公正、公开等
3.政策影响分析
3.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分析目前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现象
●归纳造成不均的原因和影响
3.2 学生入学难问题
●讨论“就近入学”政策导致的学生入学难问题
●分析原因,如学生流动性、学区划分等
3.3 家庭负担加重
●说明家长因为“就近入学”政策而面临的负担增加情况
●分析影响,如为孩子购房、搬迁等
3.4 教育质量差异
●讨论“就近入学”政策对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
●分析原因和可能的改进措施
4.建议和改进措施
4.1 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提出部门应加大教育资源投入和分配的力度
●探讨如何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利用
4.2 完善学校划片制度
●提出建立科学合理的学区划分方法
●探讨如何平衡学生入学的公平性和家长的意愿
4.3 引导家长理性选择
●提倡家长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而非一味追求名校
●探讨如何加强家长教育和指导
4.4 提高教育质量
●提出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措施
●探讨如何改进评价体系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5.结论
●总结对“就近入学”政策的分析和建议
●强调、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附件:
●政策文件或相关研究报告
法律名词及注释:
●在文中出现的法律名词并加以注释,如《义务教育法》、学区划分等。

义务教育背景下对就近入学政策的思考

义务教育背景下对就近入学政策的思考

义务教育背景下对就近入学政策的思考在中国,义务教育是国家的教育基本政策之一,目的是为每个孩子提供基本的教育权利。

就近入学政策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推动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保障每个学生能够在离家较近的学校接受教育。

就近入学政策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思路的探索。

就近入学政策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基本的教育。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就近入学政策并没有真正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公平。

因为学生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家庭条件等因素,决定了他们能够获得的教育资源的差异。

在城市中,富裕地区的学校往往具有更好的师资力量、更完善的教育设施和更优质的教育服务,而贫困地区的学校则面临着严重的教育资源匮乏和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这导致了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学生的教育机会不平等的问题依然存在。

就近入学政策还存在着学区房等问题。

由于好学校学生多、教育资源丰富,导致房价上升,学区房的问题愈发突出。

这使得通过购买学区房才有机会让孩子进入好学校,而这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不公平的待遇。

学区房也导致了校际之间的资源差距加大,好学校变得更好,差学校变得更差。

这进一步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问题,使得教育公平的目标难以实现。

就近入学政策还可能带来其他一些负面影响。

学生就近入学会导致孩子之间的社会背景相似度较高,缺少了多样性和交流的机会。

学生可能会面临就业困难和社会压力的问题,因为他们只能局限在自己所在的社区就业,而离家较近的学校往往位于经济发展较慢的地区。

就近入学政策在义务教育背景下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要加大对教育资源不均衡地区的投入,保障学生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要推动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学区房对入学政策的影响,通过提高学校自身的教育质量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入读。

沙河镇偏远山村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报告

沙河镇偏远山村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报告

沙河镇偏远山村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调研报告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小学一、问题的提出这些年,国家对农村教育的调整,如撤点并校,以及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民生”工程,如“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等,辐射到了中国乡村最偏远的角落。

很多山村孩子都不能在家校3公里距离的范围内就近入学,他们因路程较远或交通不便不得不住校上学,很多父母都外出务工,家里只剩下年迈的祖父母来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监护人每周只能有两天时间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教育孩子的时间太少。

还有部分父母因孩子太小只得租用学校附近民房来专门照管孩子上学。

为此,我们对沙河镇山村孩子就近入学难问题进行了一些了解和调查。

二、调查内容及结果(一)、沙河镇偏远山村的界定沙河镇位于广元市朝天区之南,与利州区接邻,全镇辖九村和场镇机关单位。

全镇仅有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沙河镇小学)和一个村小(白虎村小)教学点,除南华村外其余村组离学校都超过3公里,都属于偏远山村。

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制定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义务教育实施和规划统计指标问题的几点意见》规定,学生就近入学的范围是指3公里以内,地方教育局可以当地生源状况和教育资源情况进行统筹分配。

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家校距离在7—11公里的偏远山村主要是唐家村三组、桃园村四组、秦岭村四组、岳家村四组、三湾村七组、金鳌村二组、白虎村六组、望云村五组,共八个村组。

(二)、全镇人口及儿童数量情况沙河镇户籍和常驻人口8335人,0-17周岁儿童1644人,占总人口数的19.7%。

各村儿童数量分别为:南华村(含场镇机关)254人,唐家村172人,桃园村180人,秦岭村129人,岳家村100人,三湾村186人,金鳌村115人,白虎村197人,望云村311人。

其中偏远山村儿童总数1390人,占全镇儿童总数的84.5%。

(三)、适龄儿童入学现状1、入学率:义务教育阶段6-17周岁儿童共有1288人,其中已完成义务教育412人,在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876人。

对偏远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偏远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偏远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分析以习水县天鹅海军希望小学为例2011年7月18日到2011年8月3日,我们在天鹅海军希望小学进行为期半月的支教行动,天鹅海军希望小学坐落在习水县东皇镇西北十公里左右,地势起伏,地形闭塞,属于典型的喀什特地貌。

天鹅海军希望小学有八位民办老师,年龄在40岁以上,其中的郭老师曾经教过我的社会,郭老师很“凶”,但有很搞笑,。

那是一次偶然的机会郭老师来学校打印一个镇里各个小学的统考成绩单,我顺便也看了看,其中平均分及格的就只有两科,其他的平均分都是在二十几分到五十几分这个段。

这个结果深深震撼了我的内心,我也是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里走出来的,家人虽没上什么学,但都希望孩子能多点书。

为什么天鹅海军希望小学的成绩会这么低?孩子的任务是学习,但他们为什么分会这么低?种种疑问困扰了我,于是,通过访问校内同学,同时查阅学校的历史资料,访问了校长和老师,基本了解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发现近些年农村教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和城市有较大差距,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师资力量的分配不合理和教学方式落后等,都需要改进,才能更好的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目前,中国农村的教育的确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很多地方虽说没有实行严格的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的提倡无疑给应试教育制度敲了一个警钟。

或许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以前大不一样的社会。

我们也看到农村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设施的进步,但也不要忽视了当代中国农村教育的种种弊端。

首先,由于中国农村比较贫困比较落后,而如今受教育的开支更是不在话下。

用长辈们的话来说: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不像我们这样贫穷,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它送出来。

这是基本上所有农村人心中的想法。

避免自己的孩子和自己过同样的生活,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劳动赚取更多的金钱来供自己的子女读书。

所以双亲都外出打工,而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抚养,这就造成了留守儿童。

而据最近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将近2000万,当中有84.6%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4%由亲戚代管,有少数甚至是独自一人生活。

“就近入学”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就近入学”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就近入学”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作者:梁娜妹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09期摘要:当前“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遇到了重重挑战并且暴露了政策自身在起点,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等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此,文章主要对“就近入学”政策存在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反思,在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缩小校际差距等方面提出相关策略,旨在促进“就近入学”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更好实施。

关键词: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资源配置;教育公平在我国,择校现象愈演愈烈,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和盲区,文章从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进行了论述,以期丰富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的理论和分析视角,保证“就近入学”政策的完善和顺利实施。

一、“就近入学”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一)在起点上遭遇教育不公平的挑战“就近入学”政策出台的初衷之一就是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公平,但是事实是这一初衷是建立在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教学质量优劣分化的国情之上的。

因此在未来这一现状未能出现实质性改变的一个时期,“就近入学”政策必然遭遇理论公平与现实不公平、长期公平与短期不公平、目标公平与结果不公平的矛盾冲突。

[1](二)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政策异化的威胁按照户口就近入学一般是“就近入学”政策在实际运作时所遵循的原则,但也能同时兼顾按实际居住地就近入学,而这一原则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以户口择校和以房择校现象愈演愈烈,而这种现象一方面加重了一般家庭的负担,另一个方面却也给一些特权家庭打开了方便之门,从而产生了新的不公平,违背了“就近入学”政策的初衷。

(三)实施的结果面临着违背教育规律的风险遵从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的基本要求,学生有权利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校并接受相应的教育,只有赋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才能满足其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而“就近入学”政策的严格执行必然会限制学生的自主选择的权利,使学生的自身发展受限,也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教育目标也难以很好的实现。

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分析及建议

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分析及建议

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政策分析及建议【摘要】为了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我国颁布并实施了“就近入学”政策,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导致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择校现象依然存在,部分学者对就近入学政策也有不同的看法,争议颇多。

本文利用最优化方法论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来分析就近入学政策,认为就近入学政策是全局最优的,同时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当前就近入学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权利义务博弈论一、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这就规定了地方人民政府的义务,必须为适龄儿童提供就近入学的教育机会,但并未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必须就近入学,不能择校。

有学者针对该规定提出就近入学对受教育主体来说,是权利而非义务。

由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通过缴纳赞助费、购买学区房等方式择校的现象依然很严重。

二、就近入学权利与义务的争论就近入学政策规定对适龄儿童、少年是权利还是义务呢?关于这一问题,教育界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一种观点认为,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是一种可选择享用的权利而非必须履行的义务。

[1] 持该观点的人认为,家庭、学生享有受教育的优先选择权,拥有择校的自由和权利,而提供就近入学的机会是政府应尽的责任。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

[2] 义务教育阶段应严格地执行就近入学政策,禁止择校入学行为,这样才能够维护社会公正,保障适龄儿童平等受教育的机会和入学权利。

笔者认为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是权利也是义务,特别是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环境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可支配的财富日益增加,人们对其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要求不断高涨。

如果强调就近入学是权利而非义务,那么必然导致择校的合法化,择校必然影响其他本该享受就近入学教育资源的学生,最后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不仅不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而且还会恶化教育公平性的发展趋势。

义务教育背景下对就近入学政策的思考

义务教育背景下对就近入学政策的思考

义务教育背景下对就近入学政策的思考【摘要】现行就近入学政策存在的问题包括学校教育资源不均衡、学生入学公平性受质疑等。

就近入学政策的背景意义在于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减轻家长和学生的压力。

就近入学政策对学生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学校资源集中、学校择校风气盛行。

一些家长认为就近入学政策限制了他们的选择权,但也有家长认为这有助于减少跑校现象。

学校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值得关注,应调整就近入学政策并重视学校资源均衡分配。

建议优化就近入学政策、完善资源配置机制和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学校资源均衡分配,实现教育公平。

【关键词】就近入学政策、义务教育、学生影响、家长看法、教育资源不均衡、调整建议、资源均衡分配、优化政策、资源配置机制、教育公平。

1. 引言1.1 现行就近入学政策存在的问题就近入学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校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由于学校所处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学校间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一些发达地区,学校资源丰富,教学条件优越;而在偏远地区或贫困地区,却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等问题。

这种不均衡的教育资源分配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未来发展。

就近入学政策也存在着导致学生之间竞争激烈的问题。

在一些热门学校或者重点学校,由于就近入学政策的限制,导致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

这种竞争不仅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也容易导致学生和家长为了争取入学机会而采取不正当手段,甚至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

现行就近入学政策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及时调整政策措施,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提高教育公平。

1.2 就近入学政策的背景意义就近入学政策作为义务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旨在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学校发展环境,提高学生入学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其背景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就近入学政策有利于减少学生和家长为求就学而选择的花费和精力。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学生入学问题成为家长和学生关注的焦点,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能够减少学生因交通、住宿等问题而选择学校的困扰,减轻其负担。

入学难调查报告范文

入学难调查报告范文

入学难调查报告范文根据最近的调查显示,入学难一直是学生和家长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之一、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将对入学难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来缓解这一问题。

一、入学难的主要原因1.学校招生规模限制:许多优质学校拥有有限的招生名额,致使竞争非常激烈。

这导致许多学生无法被录取。

2.教育资源不均衡:许多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导致学生们面临较大的入学难度。

3.升学压力大:随着社会对大学学历的需求增加,升学压力也随之增加。

这导致学生和家长们竞相争夺名额,进一步加剧了入学难的现象。

二、入学难带来的问题1.教育不公平: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够有机会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这使得教育的公平性受到威胁。

2.心理压力:许多学生为了进入理想的学校而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最终无法达成目标,这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三、缓解入学难的措施1.增加学校招生名额:政府可以增加对学校的拨款,以扩大学校的规模,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机会。

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以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

3.建立多元化的选拔机制:不只依靠一次高考成绩来录取学生,可以引入多元化的选拔机制,如面试、综合素质评价等。

4.加强职业教育:为那些无法进入传统学校的学生提供职业教育的机会,以满足社会对各个行业人才的需求。

5.推广远程教育:通过网络技术,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到各个地区,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未来建议1.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引导,减少过度的升学压力,鼓励学生发展多元化的兴趣爱好。

2.持续监测和研究入学难的状况,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应政策。

3.提高家庭和学生对多元化教育机会的认知,帮助他们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待入学问题。

总结起来,入学难不仅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也对学生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增加招生名额、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多元化的选拔机制等措施,我们可以逐步缓解入学难的问题,为更多学生提供获得良好教育的机会。

我县边远山村学前儿童就学问题调查思考001

我县边远山村学前儿童就学问题调查思考001

我县边远山村学龄前儿童就学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为全面了解我县边远偏僻山村学龄前儿童就学状况、存在问题,探寻解决边远偏僻山村学龄前儿童就学问题的措施办法,促进学龄前儿童就学,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县妇联组织人员深入开展边远山村学龄前儿童就学情况调研活动。

6月初以来,县妇联调研组人员深入步云、蛟洋、泮境、白砂、珊瑚、官庄等乡镇、村进行走访、调查;组织乡镇妇联全面开展学龄前儿童就学情况调查统计;走访了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及边远山村部分进城就学儿童家长,广泛征求了解解决边远山村学龄前儿童就学问题的建议意见。

现将调查了解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1、全县学龄前儿童入学情况。

我县历来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

教育部门扎实抓好义务教育,普及高中教育的同时,大力发展幼教事业。

注重激活民间资本,整合社会资源,吸引民间力量投资创办幼儿园,形成了“以公办为主,公办和民办共同发展”的幼儿教育办学体系,有力推进了我县城市和农村学前三年幼儿教育事业发展。

据教育部门调查统计,2008-2009年学年,全县有幼儿园(班、教学点)209个,其中教育部门办78个(学前班40个),社会力量办54个、与小学复式72个,村办5个,在园幼儿12084人,全县3-5周岁儿童入园率达89.66%,比2000年增加13.76个百分点,比2005年增加3.63个百分点。

学前一年儿童入学率达99%。

全县有幼儿教师543人,其中:公立教师103人,占18.97%;招聘教师20人,占3.68%;代课教师420人,占77.35%。

2、边远山村情况。

为进一步了解边远山村情况,调查组人员先后到了蛟洋乡丰年村、步云乡古炉村、白砂镇扶福村、泮境乡元康村及珊瑚乡彩坑村等进行走访了解。

综合以上了解情况,地处边远山村的行政村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边远山村均未设臵幼儿园(班、教学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及《人口计生法》深入贯彻落实,我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保持在6‰以下,人口出生率在10‰左右,边远山村的人口相对较少,每年出生的人口就更少。

义务教育背景下对就近入学政策的思考

义务教育背景下对就近入学政策的思考

义务教育背景下对就近入学政策的思考义务教育是我国基本教育的基石,旨在保障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基本的教育。

就近入学政策作为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指学生就近安排入学,减少因学校距离而带来的学生和家庭的负担,提高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在义务教育背景下,对就近入学政策进行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有助于保障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我国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城市的优质学校集中在一些热门地区,导致城乡教育资源差距较大。

就近入学政策可以通过在不同地区建设优质学校,或者对学生进行分流,使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地分布在各个地区,提高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就近入学政策减轻了学生和家庭的负担。

一些家庭为了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需要付出较大的经济和时间成本,甚至可能因此分离家庭。

而就近入学政策能够让学生就近入学,减少了学生和家庭的负担,提高了学生可以接受教育的机会。

就近入学也能够减少学生的交通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品质。

就近入学政策有助于促进社会融合和平等发展。

一些学校因为各种原因,形成了不同的社会群体聚集的现象,导致不同学校之间存在着差异化的教育质量。

而就近入学政策能够打破这种分隔现象,让不同社会群体的孩子有机会在同一所学校学习,促进了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就近入学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考虑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

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需要兼顾学生和家庭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城乡结合部,特别是一些发展较快的地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的政策,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和建设,以满足不同地区的需求,保证学生能够就近入学。

义务教育背景下,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对于保障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减轻学生和家庭的负担、促进社会融合和平等发展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就近入学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保障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

最新:关于农村幼儿上学难问题成因的调查报告

最新:关于农村幼儿上学难问题成因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幼儿上学难问题成因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和意义当前我们国家正在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工作,竭力拉近城乡差距,提高农村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力求实现城市和乡村的共同发展。

一直以来,教育都被放在发展的首要考虑因素上,只有落实好教育工作才能够提升人口素质,让他们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家乡和祖国。

但是目前,由于观念落后和资源缺乏等原因,农村幼儿依然存在上学难的问题。

笔者希望通过调查找出当前农村幼儿上学难问题的成因,并针对显露出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帮助农村幼儿能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健康成长。

二、调查过程调查时间:2021年月日至月日调查地点:xx村调查方法:本调查综合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收集信息。

调查过程中以走访的形式向区域内村民发放问卷并统计结果,同时采取访谈的方式征求村民意见。

最后通过数据统计和事例分析得出结论。

三、调查结果分析(一)农村幼儿上学问题现状1.村民对于幼儿入学的态度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孩子应该接受教育,但是在幼儿是否应该入园学习这个问题上存在不同意见。

一部分村民认为孩子早些进入幼儿园接受系统教育有助于他们的成长,这一部分村民占了整体的32%,还有32%的村民表示理解理解幼儿教育行为,但没有太大必要。

此外有12%的村民表认为孩子太小,学不到什么东西,跟在自己身边最安心。

另外24%的村民则处于希望幼儿接受教育但是又对当地幼儿教育机构不放心的犹豫状态。

2.当地幼儿教学点的建设现状根据访谈我们了解到,由于乡村当中发展重心向城镇迁移,因此许多有条件的群众也搬去了城镇当中,乡村里人员稀少,因此各种基本的设施都很缺乏,尤其是学校。

一位家长告诉我们,许多从前的乡村学校早已经荒废,乡村的孩子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去镇上的学校读书。

而虽然有一些民办的或者个人经营的幼儿教育机构,但是由于规模较小或者地址不合适等原因,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造成幼儿上学的难题。

此外,一些现有的学校中,被聘用的教师素质并不高,只会写简单的唱歌跳舞,教育水平并不出众,让家长不能放心。

农村偏远地区一年级新生学习困难的现状分析

农村偏远地区一年级新生学习困难的现状分析

农村偏远地区一年级新生学习困难的现状分析作者:任秋容来源:《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6年第07期从一个懵懂的幼儿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需要一个过程,进入这个过程的第一步,就是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作为教育者要迅速使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孩子一个角色转换,花上很多心思,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更难教。

我们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议论,现在的一年级孩子好难教,看起来特别聪明的孩子,就是不上路,始终教不会。

而且现在的孩子还有一个问题,他们跟随父母走南闯北,看起来见识很广,可一回到教室,进行正规的教育学习,就不是那么回事了,特别难管,坐不住,心静不下来。

是孩子太笨,不爱学习,还是老师操之过急。

经过我的观察与分析,认为现在一年级新生不好教归根结底是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一、成长环境的影响农村的孩子,本来应该生活在地道的农村——自己的家乡,可由于时下的打工潮,让那些原本在家的年轻人,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现状,纷纷离家外出,背井离乡,他们大都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一技之长,都是靠下苦力为生。

没有一个固定的居所,更不可能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

一部分有老人的就让老人带孩子,让孩子过早的成为留守儿童,一部分自己带着,让幼小的孩子跟随父母颠沛流离,为了孩子的安全,他们不得不把孩子关起来,或者跟着上工地,让他们像野孩子一样,一点不“驯顺”,孩子得不到童年的快乐,更谈不上智力的开发。

等到了上学的年纪,交到学校,由学校帮助他们完成这个角色的转换,承担这个责任。

在这个环境里,他们的很难适应这种生活,他们有的胆小、有的太野、有的不知道这是干什么。

就拿我班上一个叫周兴渝的同学为例,他胆小,不爱说话,老师问一个问题,一般撬不开嘴,成绩就更别说了。

我和家长联系了解情况,家长说,这个孩子在外地出,由于家长打工地点不固定,孩子没有受过正规的学前教育,他现在的状态就跟学前班差不多。

一方面要完成教学任务,一方面还得教他最基本的规矩,学生学习起来就非常困难,跟不上节奏,长期下去,孩子就变成了学习上的差生,老师天天找他“麻烦”,学习便成了他的负担,学习没了兴趣,也没了自信。

义务教育背景下对就近入学政策的思考

义务教育背景下对就近入学政策的思考

义务教育背景下对就近入学政策的思考义务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孩子受教育的必经阶段。

而就近入学政策是保障每个孩子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的一个重要举措。

就近入学政策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义务教育的背景出发,对就近入学政策进行思考,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义务教育的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提供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是每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教育阶段,是国家对每个孩子的教育权利的承诺和保障。

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是国家教育政策的重要目标,也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在义务教育的背景下,就近入学政策被提出并实施,其初衷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就近接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通过就近入学政策,可以降低家长和学生的入学成本,提高学生的学习便利性,增强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合作,促进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充分利用。

就近入学政策在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就近入学政策存在的问题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地区经济条件不同,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存在不均衡的现象。

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教学资源等方面都比较充足,而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则存在师资短缺、教学条件差等问题。

这就导致了就近入学政策在不同地区的具体实施效果不同,有的地方就近入学政策容易落实,有的地方就很难实施,甚至影响了一些孩子的入学权益。

2. 教育资源优势学校过度集中在一些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由于教育资源的优势学校过度集中,导致了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较高,吸引了大量学生和家长,形成了“择校热”。

这就造成了一些普通学校的入学率较低,而优势学校的入学竞争激烈,使得就近入学政策在这些地区的效果不明显。

3. 学区内学校竞争激烈在一些城市和地区,由于学区内学校竞争激烈,使得家长为了孩子就学的问题而煞费苦心,一些学校甚至出现了虚假招生信息、择校陋习等问题。

对“就近入学”政策的反思

对“就近入学”政策的反思

对“就近入学”政策的反思[摘要]《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这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重重困难。

至今择校现象依然存在,而且仍然颇具影响。

为此,必须反思就近入学政策的合理性、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并且可以考虑将择校合理合法化,使就近入学与择校协调发展。

[关键词]就近入学教育公平择校一、就近入学政策——对教育公平的保障为保障我国义务教育的正常实施,早在1986年,国家在《义务教育法》第九条就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适当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这一规定,明确了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权利,明确了地方各级政府保障其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权利的义务和责任。

就近入学的政策目标就是为每一个儿童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确保教育的公平原则。

但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如同经济建设一样,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当时国家鼓励建设一批省、市、乡重点中小学,以提高全民的义务教育质量。

这种政策上的倾斜的确促进了当时基础教育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政策却表现出很多负面作用,教育资源的分配失衡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这种矛盾表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是择校现象成风,并且引发了许多负面现象,如高额择校费、教育腐败等,由此演变为严重的社会不公和教育不平等的问题。

为扭转这个局面,确保就近入学,出台的治理择校问题的有关政策经过了三个阶段,即治理义务教育择校高收费的政策实施阶段,素质教育政策视野下的“择校”治理阶段和现今以教育均衡思路禁止择校的政策考量阶段。

21世纪的中国,教育价值趋向于“效率与公平协调发展”,教育公平,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就涉及到义务教育的公平公正和均衡发展问题,如禁设重点学校以根治择校风。

二、就近入学政策存在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推行就近入学政策的目的是要保证教育的公平,但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却发现问题和矛盾层出不穷。

对偏远村小教育的两点思考

对偏远村小教育的两点思考

对偏远村小教育的两点思考对于偏远村小教育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在许多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资源匮乏等原因,当地的小学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不足和师资力量薄弱两个方面展开思考,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偏远村小教育问题的关注,并寻找解决办法。

一、教育资源不足在偏远地区的小学教育中,教育资源的不足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因为地理位置偏远、气候条件恶劣等原因,许多偏远村小校舍设施简陋,甚至有些严重缺乏基本的教学设施。

这使得孩子们在学习环境方面面临很大的困难,也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偏远村小的教学资源匮乏也是一个严重问题。

很多偏远地区的小学,由于经费不足、条件有限,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都十分欠缺。

很多学校甚至连基本的教学用书、图书馆、实验设备等都没有,这无疑会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障碍。

教师的队伍和师资力量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偏远地区,由于薪酬待遇低、工作环境恶劣等原因,很难招聘到优秀的教师。

在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学,教师的水平和教学质量都比较低下,这直接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面对这一情况,我们需要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偏远村小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政府需要增加对偏远地区小学教育的投入,加大对校舍建设、教学资源更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通过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合作的方式,共同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努力改善偏远地区小学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

也可以引入科技教育手段,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解决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二、师资力量薄弱除了教育资源不足外,偏远地区小学的师资力量薄弱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

由于偏远地区的限制和条件限制,很难吸引到高素质、优秀的教师前往从事教育工作。

很多教师不愿意到偏远地区任教,甚至有些地方存在教师缺乏的问题。

即使有些教师到了偏远地区教学,由于条件所限,常常缺乏教学动力和教学创新。

偏远地区的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教学质量不高、教学观念陈旧等问题,这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山区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文档

山区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文档

山区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在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进程中,农村教育是决定“三农问题”能否得以顺利解决的关键之一,而小学教育作为农村教育中的基本根基,其是否能顺利发展更是关系到农村教育的全面实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小学教育也逐步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然而,对于农村的边远山区而言,小学教育中的“三农”症结始终存在,制约着义务教育范围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影响着教育公平理念的实现乃至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重视我国边远山区小学教育,发现其中的问题并予以及时解决成为我国必须关切的一个问题。

1、山区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就我国基础教育的实施状况而言,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山区。

这是因为,与发达的城市地区相比,山区教育存在自身发展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地理区位上的劣势以及经济发展中的弱势,这些因素的存在制约了整个山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就山区农村小学教育而言,更是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瓶颈,突出表现为山区农村小学教育发展中的学校办学难、教师质量低以及学生管教难的问题。

1.1学校“办学难”问题自我国推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办学体制改革以来,农、村三级办学,由)镇(村教育体制的改革主要内容是实行县、乡.“村负责办小学,乡镇负责办初中和,县负责办高中、完中、农职中、县师范、进修学校、示范性初中、实验小学以及其他教育事业”[1]。

初步形成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农民的学校农民办”的集中办学格局。

然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集中办学格局客观上造成了不同地区、城乡间、乡村间教育投资的差距。

对于山区农村的小学教育而言,由于地处深山区,人们居住较为分散,加上财力不足,教育经费分配不均等原因,导致山区学校办学条件相对滞后,基础设施陈旧,教学条件极为简陋。

在种种条件的制约下,很多山区小学只能办到三年级,而无法开设四、五、六年级的课程。

这就意味着,对于大部分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从四年级起就要到其他村或镇上去读书,路途稍远的学生就要住校。

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的现状与对策

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的现状与对策

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的现状与对策摘要: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领域。

本文分析了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师资不足、教学设施落后、教育质量低下、学生流失严重等,并从政策、资金、管理、培训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问题;对策一、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是指在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民族文化多样的山区地区开展的九年制义务教育。

根据2019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26个省(自治区)有偏远山区,其中有16个省(自治区)的偏远山区面积占全省(自治区)总面积的50%以上,有8个省(自治区)的偏远山区面积占全省(自治区)总面积的70%以上。

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涉及到约1.2亿名学生,占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到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也关系到我国实现教育公平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然而,由于历史、自然、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影响了教育质量和效益,制约了教育均衡和公平。

二、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师资不足师资是教育的生命线,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然而,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普遍面临着师资数量和质量不足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等原因,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导致了师资队伍数量上的不足。

根据2019年教育部数据,我国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在岗教师共计约260万人,占全国在岗教师总数的18.6%,而学生人数占比为32.7%,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失衡。

另一方面,由于受到学历水平、专业结构、培训机会等因素的制约,偏远山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师资队伍质量也不高。

义务教育背景下对就近入学政策的思考

义务教育背景下对就近入学政策的思考

义务教育背景下对就近入学政策的思考义务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

就近入学政策是以强化学区观念为导向,让学生就近入学,降低了孩子上学的难度,减轻了家长的负担,也有利于疏解大城市的拥堵和减少孩子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然而,在实践中,人们也发现了很多问题,需要对就近入学政策进行思考和改进。

首先,就近入学政策实施不够均衡。

由于我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有些城市和地区的学校质量普遍较高,而另一些地区的学校则质量较差,这就导致在有些地区就近入学的政策难以落实。

同时,一些家长也利用就近入学的政策来获得更好的学习资源,这就使得学区划分成为一个门槛,有钱的家庭有钱的选择权,没钱的则难以接受这种政策。

其次,由于学校的数量和容量的限制,就近入学政策带来了学校的过度拥挤。

一些学校容量过小,难以承载大量学生,导致了教学设备和场地的短缺,影响了教学质量。

同时,由于学生的过多集中,也增加了学生在校期间的相关问题的发生率,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秩序和效果。

再次就近入学政策的执行标准并不一致。

一些地区的就近入学政策执行标准较为严格,且能够限制孩子在较远的地方入学。

而其他地区的执行标准则相对宽松,只要符合一定的规定,学生就可以进入较远的学校。

这样就导致了同样是就近入学政策,却因地区差异性,导致了执行标准上的不同,进而影响了孩子的接受教育的实际效果。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改善和完善就近入学政策。

首先,应该积极的提高教育的均衡性,一个学区内教学资源的保持均衡,避免某些地区资源加倍集中的现象。

同时,政府的投入也应该足够的大,保证教育资源的分配合理。

其次,应该合理建设学校和合理规划学区。

应该根据城市的规模和人口密度,合理分配学校的数量和容量,保证教育资源的供给充足,并且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而非短期的应急措施。

最后,应该明确就近入学政策的标准,确保其执行的均衡和公正性。

政策的执行标准应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并且对每个学生都一视同仁,保证了家庭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不会影响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

《2024年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研究——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双河乡学前教育现状调查》范文

《2024年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研究——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双河乡学前教育现状调查》范文

《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研究——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双河乡学前教育现状调查》篇一一、引言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未来的发展。

然而,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像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双河乡这样的地方,学前教育的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双河乡学前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双河乡学前教育现状双河乡位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地理位置较为偏远。

当地的学前教育主要依赖于公立幼儿园和少量的私立幼儿园。

然而,从整体上看,双河乡的学前教育仍存在以下问题:1. 设施资源不足:多数幼儿园的设施设备陈旧,无法满足孩子们的学习和成长需求。

同时,教室、活动室等空间有限,制约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2. 教师队伍薄弱: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优秀的教师资源难以流入。

当地幼儿园的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培训和教育背景。

3. 家长认知度低:部分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孩子过早接受教育会限制其发展。

这导致部分家庭对孩子的学前教育投入不足。

三、问题及原因分析针对双河乡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主要原因包括:1. 政策支持不足:虽然国家对农村教育投入不断加大,但由于地域差异,部分偏远地区的政策支持仍显不足。

2. 经济发展水平限制:双河乡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难以吸引优秀的教育资源。

同时,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也制约了学前教育的投入。

3. 教育观念落后:部分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认为孩子过早接受教育会对其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四、解决策略针对双河乡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1. 增加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偏远地区的教育投入。

同时,制定相关政策吸引优秀的教师资源流向农村地区。

2. 改善设施资源:政府和幼儿园应共同努力,改善设施设备,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河小学偏远山村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偏远山村适龄儿童
就近入学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苍溪县双河乡小学校高飞
人们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人们对优生优育的认识更加深入,以及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双河小学的学生生源也随之减少,为整合教育资源,集中管理,教育公平,在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划下,双河乡区域内就只保留了塔山村小一个一、二年级教学班,塔山、地灵、天灵、榨桠等幼儿园教学点。

其它村的小学教学点已陆续撤并到双河完小。

这场撤并也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如师资、现代教育资源等,但同时也给偏远的地灵、龙固、天寨、玉涧等村的学生带来了诸多隐患与不便之处,通过对双河乡区域内的实地调研,现归纳几点粗浅的分析。

一、基本情况
苍溪县双河乡小学校位于广元、阆中、巴中三市交界处,距苍溪县城110余公里,被称为是苍溪的“西藏”。

学校现座落于苍溪县双河乡场,学校共有20个教学班,2个学前教育班,在编教职工39人,其中初中班有6个,学生269人,小学部1 —6年级14个班,学生519人,幼儿班5个,学生200余人。

在校学生中离学校最远的约13公里,为了方便学生就学,一到九年级学生学校提倡在校食宿。

二、偏远山村适龄儿童入学现状
1.适龄儿童总数,入学人数,入学比率
除双河村、天灵村一至二年级小学生28名适龄儿童目前能就近入学外,离双河场较远的国庆、龙寨、地灵等村的适龄儿童基本上在双河小学入学,塔山村、榨桠村、玉涧村的学生在塔山村小就近入学,天寨村、龙固村的大部分学生在龙山镇小就读,还有部分学生随父母打工在外就读。

适龄儿童都能读书上学,在双河小学就读的入学率为85.5%。

2.入学校点及学段
塔山教学点入学学段1-2年级,国庆、天灵、龙寨、地灵等村的一至九年级学生及塔山、玉涧、榨桠村3至9年级学生在双河小学校就读。

3.平均上学单程距离
距离学校单程距离平均4.3公里。

4.上学方式及各自所占比例;
85%左右的学生步行上学,15%左右的学生由家长骑摩托车接送。

三、偏远山村适龄儿童监护管理情况
苍溪县2013年春留守学生调查统计表
学段本





其中其中
单亲外出双亲外出隔代监护亲友监护
人比人比率% 人数比人比率%
1.留守儿童的数量及比例:留守儿童父母年平均回家次数:由于双河乡地处苍溪边缘地带,经济还欠发达,外出务工人员居多,父母双亲都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占到69.5%,父母年平均回家次数0.92次。

2.单亲家庭学生数量及比例:
单亲家庭孩子82人,占8.3%。

3.单亲留守儿童数量及比例:
单亲家庭留守儿童73人,占7.3%。

4.其他特殊儿童数量及比例(无父母照管,三残儿童等):父母只一方健在,无力照管,由祖父母或亲友照管孩子生数守学生


数率% 数率% 数

前班
211 187 43 20.4 144 68.2
139 65.9 5 2.4 小

519 438 68 13.1 370 71.3
357 68.8 13 2.5 初

269 235 49 18.2 186 69.1
169 62.8 17 6.3
5人,占0.5%。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1、家长“陪读”,加重人们的经济负担。

学生家长每年仅
租房费、生活费、交通费等一般都需10000元左右。

2、安全隐患大。

一是低年级的学生,上学较远,农村较
多家长骑摩托送学生上、放学,时常出现受伤现象;二是天寨村、龙固村的学生在上学路上必须经过河流,一到雷雨、冰雪季节,学生的人身安全就得不到保证,学校和家长对孩子的安危更是担惊受怕;三是现在农村养狗成风,有时还担心孩子在路上受到野狗的袭击,给教师、家长和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和压力。

诸多的不安全因素让学校和家长随时处在安全的紧张状态之中。

3、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差,学校要更多
的生活教师,既给学校增加经济负担,又增加管理、安全风险。

不少孩子的家长常年外出打工,孩子从小寄宿,得不到正常、有效的家庭教育和温暖,这对孩子的正常成长和身心健康十分不利。

4、学校资源紧缺,特别是学校用房紧张。

随着大量小学
生加入寄宿制,学校的用房是极度紧张,学生的优良生活环境也就得不到有效保障,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安全受到极大的
挑战。

五、对策与建议
1、制定科学撤并规划。

针对偏远山区农村小学撤并后产生
的“上学难”等一系列问题,相关部门是否可以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进行村村“合并”,不搞一个模式,上级在考虑教师定编时是否可以加大名额。

2、加大上级对农村学校的政策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能否在
布局调整政策和资金方面等方面用不平等的手段来实现平等的原则,对偏远山区农村学校或学生进行特殊照顾。

3、加大对山区学校的资金投入。

由于现在农村学校经费紧
张,条件艰苦,教师待遇低,有志之士不愿当教师,导致边远山区学校教师严重紧缺,师资不配套,教师老龄化。

建议各级政府能否出台优惠政策,提高山区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吸引有志之士到农村学校任教,以提高偏远山区学校的教学质量。

4、办好学校寄宿制,解决农村学生上学路途遥远的难题。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辖区内学校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努力提高提高辖区内学校寄宿制水平,造福一方人民。

5、统筹城乡交通运力,提供乘车便利,确保乘车安全。

“安全是教育的保障”,政府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改变农村客运现状,规范车辆管理,创新管理机制,逐步解决寄宿学生和远距离走读生往返学校的车辆问题,使他们的乘车既方便又安全。

一是交通、客运等部门应合理划定公交线路,适当增开农村公交班车,适当考虑学生乘车的需求。

二是统一管理现有车辆。

交警、交通等部门联合执法,对现有运送学生的车辆进行排查、申报、登记、
培训等,做到持证运载,管理到位。

三是政府出台财政补贴政策,对运载车辆进行适当补助,让学生优惠乘车,同时确保运营机制的长效运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