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必备:常见通假字、古今异义词锦集及写作技巧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考语⽂⽂⾔⽂知识点总结归纳 不积跬步,⽆以⾄千⾥;不积⼩流,⽆以成江海。

对于考试⽽⾔,每天进步⼀点点,基础扎实⼀点点,通过考试就会更容易⼀点点。

⽆忧考⽹为您提供⾼考语⽂⽂⾔⽂易错知识点,通过复习,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运⽤,考试时会更得⼼应⼿。

接下来是⼩编为⼤家整理的⾼考语⽂⽂⾔⽂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家喜欢! ⾼考语⽂⽂⾔⽂知识点总结归纳⼀ ⼀、⽂⾔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海) (2)⼩知不及⼤知(通“智”,智慧) (3)此⼩⼤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后反(通“⼜”;通“返”,往返) (5)⽽徵⼀国(通“耐”,能) (6)御六⽓之辩(通“变”,变化)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古义:⾷饱之状今义:副词,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匹之 古义:⼀般⼈今义:多数⼈,⼤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草⽊今义:头发 (5)⼩年不及⼤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3.⼀词多义 (1辩此⼩⼤之辩也(通“辨”,区别) ⽽御六⽓之不辩(通“变”,变化) (2)知之⼆⾍⼜何知(动词,知道) ⼩知不及⼤知(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息者也(名词,⽓息,这⾥指风) ⽣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息) 4.词类活⽤ (1)名词⽤作动词。

⽽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南为(往南飞) (2)使动⽤法。

德合⼀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徵⼀国者(使……信任) 三、⽂⾔句式 1.判断句 (1)此⼩⼤之辩也(“也”表⽰判断语⽓)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判断语⽓)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判断语⽓)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宋荣⼦)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 (3)众⼈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匹之,(众⼈)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南为(奚以为,表⽰疑问语⽓)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疑问语⽓) (3)彼且奚适也(“奚”,表⽰疑问语⽓) 4.倒装句 (1)⽽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考语⽂⽂⾔⽂知识点总结归纳⼆ 【例2】母徐⾐其⼥⾐,袖利刃⾏向池呼鱼。

(完整word版)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完整word版)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劝学【通假字】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敕使之然也:敕通煤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词类活用】子博学而口参省乎己:口,名词作状语,每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地上、在地下. 用心一也:一,数词做动词,专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作动词,走得快.【古今异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杳.今义为“加入”.;博学: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渊博的人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特殊句式】判断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虽有槁暴,不好挺者,糅使之然也.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状语后置句: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师说【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初等教育学校(4)吾从而师之古义:从,跟从:而,连词.今义:连词.(5)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1)名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郑子.师,以……为师(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2、形容词作名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2)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3、名词作形容词(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4、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之(1)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5)代词,他.作师说以贻之(6)代词,这,这一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郑子之徒/(7)动词,往,到…去,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3、传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占代解释经书的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4、而(1)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2)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3)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4)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5)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己归去来兮辞【通假字】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句意是,为什么不放心任其自然地死或生呢?)【古今异义词】于时风波未静(风波,指战乱。

2017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

2017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

2017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文言实词精说一、文言实词要紧出题点: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

古今异义: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词连用,正好是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词语,貌似现代汉语中双音词,容易造成错觉,使人望文生义,把他们看成一具双音词,造成误解。

1、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孔雀东南飞》2、璧有瑕,请指示王(指出来给……看)《鸿门宴》3、至于成立九岁不好(成人自立,别能行走)《陈情表》4、而世之奇伟瑰怪很之观(别平时、别普通)《石钟山记》5、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一丈见方)《项脊轩志》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同音代替的方法写成的不字,有三种事情:一是同音通假,如“以”通“已”;二是双声通假(两个字声母相同),如“胡”通“河”;三是叠韵通假(两个字韵母相同)如“属”通“嘱”等。

这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我们在课本中常见的通假字表现形式为“×通×”(或“×同×”)。

通假字与本字一定是音同或音近的,联系上下文字意思说别通时,可思考该字为通假字。

值得注意的是,通假字是约定俗成的,别能随意指定某字为通假字。

高考文言文高频通假字: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别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倍:通“背”,背叛,不记得。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别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别:同“否”;别。

副词。

“或师焉,或别焉。

”别:同“否”;吗。

疑咨询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别”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高考语文提分必看复音虚词古今异义词常见通假字文言虚词练习文言实词语文答题兵法大全名句默写

高考语文提分必看复音虚词古今异义词常见通假字文言虚词练习文言实词语文答题兵法大全名句默写

高考语文提分必看:容易误解的文言实词100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误:喜欢正:吝啬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误:按照正:审理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误:拜见正:授予官职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误:报告正:回复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误:轻视正:边境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误:城墙正:军营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

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误:免除正:(被)授职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误:依次正:临时驻扎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误:完毕正:通“猝”,突然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误:高兴正:通“促”,赶快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误:安置正:问候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误:借给正:宽恕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误:捉拿正:及,达到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误:恩德正:感激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误:上去正:当即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第3节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考向一通假字“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之意。

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它的分类如下:通假字辨识“3方法”正确辨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一是靠对常用通假字的牢固掌握,二是靠对句子整体意思的把握。

一般来说,若某个文言实词按照它字面的意思解释不通时,它就很有可能是通假字。

考生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辨识通假字。

1.字音分析法有一部分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上相似,这是辨识通假字的途径之一。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中的“亡”,通“无”,这是双声通假;“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中的“从”,通“纵”,这是叠韵通假;“列缺霹雳”(《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列”,通“裂”,这是同音通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中的“生”,通“性”,这是变音通假。

2.字形分析法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旁,考生可以用增加、更换、取消形旁的方法去辨识通假字,找出本字,从而正确理解该通假字的意思。

(1)增加形旁,找出本字。

在形声字的声旁本身与形声字通假的情况下,考生可以用给声旁增加形旁的方式找出本字。

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共”,通“供”,意思是“供给”;“皆为龙虎,成五采”(《鸿门宴》)中的“采”,通“彩”,意思是“光彩,色彩”。

(2)更换形旁,找出本字。

在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互相替换而形成通假的情况下,考生可以用给通假字更换形旁的方式找出本字。

如“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荆轲刺秦王》)中的“振”,通“震”,意思是“惧怕”;“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中的“还”,通“环”,意思是“环绕”。

(3)取消形旁,找出本字。

在形声字代替声旁字形成通假的情况下,考生可以把通假字的形旁取消,从而找出本字。

如“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庭”,通“廷”,意思是“朝廷”。

高考文言文知识清单(古今异义+通假字+固定句式)-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北京专用)

高考文言文知识清单(古今异义+通假字+固定句式)-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北京专用)

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记背手册04(古今异义+通假字+固定句式)清单一高考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1.卑鄙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见识浅薄。

常用作谦辞。

今义:品质恶劣。

例.先帝不以臣卑部,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2.北面古义:面朝北(称臣)。

今义:四个主要方向之一。

例.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3.便利古义:便,就;利,吉利。

今义:使用方便,容易达到目的。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孔雀东南飞》)4.便宜古义:①有利和应该做的事。

②方便。

读biàn yí。

今义:物品价格低。

读p ián yi。

①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②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林黛玉进贾府》)5.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6.不避古义:不次于,不少于。

今义:不躲开。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论贵粟疏》)7.不过古义:不超过。

今义:转折连词。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赤壁之战》)8.不好古义:不美。

今义:坏。

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西门豹治邺》)9.不行古义:不去,没有成行。

今义:不可以;不好;不中用。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

(《廉颇蔺相如列传》)10.成立古义:长大成人。

今义:(组织、机构等)开始存在;(理论、意见等)站得住脚。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祭十二郎文》)11.初一古义:刚刚开始。

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12.春秋古义:①年龄。

②一年。

③书名。

今义:①春季、秋季。

②时代名称。

①春秋三十有三。

(《谭嗣同》)②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③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报任安书》)13.从而古义:从,跟随;而,而且。

今义:连词。

高考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复习(简单实用)

高考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复习(简单实用)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卡通风工作总结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1
.




2
.





3
.


多Leabharlann 义4.偏




5
.





一 通假字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 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 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 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 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二、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 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
造成古今异义的原因
06
名称说法发生 改变
05
词义强化或弱

04
感情色彩变化
03
( 三) 词 义
转移
02
( 二) 词 义
缩小
01
( 一) 词 义
扩大
( 一) 词 义 扩 大
01
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被包括在今 义之中。词义的扩大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
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
01
音同形似
音近形似
04
“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丁宁:同“叮咛”;嘱咐。动词。
03
02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音同形异。
01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 项王 。

高考语文常见通假字与古今异义词

高考语文常见通假字与古今异义词

高考语文常见通假字与古今异义词高考语文常见通假字1.双声通假通假字本字含义例句及例句出处亡无副词,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风放放逸,走失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左传僖公四年》没冒冒着没死以闻。

(《触龙说赵太后》)胡何为什幺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诗经伐檀》) 莫暮将近,晚莫春者,春服既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内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

(《史记鸿门宴》)2.叠韵通假通假字本字含义例句及例句出处景影像影子一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详佯假装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史记屈原列传》)还旋回环,掉转居十日,扁鹊见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识志记住汝识之乎?(《石钟山记》)见现出现,呈现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从纵合纵: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邪耶表疑问语气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属嘱劝,请举酒属客。

(《赤壁赋》)说脱脱身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诗经卫风氓》) 泮畔边,岸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诗经卫风氓》)卒猝仓促五万兵难卒合。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奉捧用两手托着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党倘倘若,偶然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天论》)3. 同音通假通假字本字含义例句及例句出处案按审察,察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颁斑头发花白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暴曝暴露,显露忠义暴于朝廷。

(《五人墓碑记》)倍。

高考语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整理

高考语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整理

高考语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考语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整理常见通假字1.双声通假通假字本字含义例句及例句出处亡无副词,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风放放逸,走失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左传·僖公四年》没冒冒着没死以闻。

(《触龙说赵太后》)胡何为什么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诗经·伐檀》)莫暮将近,晚莫春者,春服既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内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

(《史记·鸿门宴》)2.叠韵通假通假字本字含义例句及例句出处景影像影子一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详佯假装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史记·屈原列传》)还旋回环,掉转居十日,扁鹊见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识志记住汝识之乎?(《石钟山记》)见现出现,呈现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从纵合纵: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邪耶表疑问语气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属嘱劝,请举酒属客。

(《赤壁赋》)说脱脱身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诗经·卫风·氓》)泮畔边,岸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诗经·卫风·氓》)卒猝仓促五万兵难卒合。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奉捧用两手托着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党倘倘若,偶然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天论》)3.同音通假通假字本字含义例句及例句出处案按审察,察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颁斑头发花白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暴曝暴露,显露忠义暴于朝廷。

(《五人墓碑记》)倍背背叛,违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高考语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整理

高考语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整理

高考语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高考语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整理常见通假字1.双声通假通假字本字含义例句及例句出处亡无副词,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风放放逸,走失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左传·僖公四年》没冒冒着没死以闻。

(《触龙说赵太后》)胡何为什么胡瞻尔庭有县特兮?(《诗经·伐檀》)莫暮将近,晚莫春者,春服既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内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

(《史记·鸿门宴》)2.叠韵通假通假字本字含义例句及例句出处景影像影子一样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详佯假装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史记·屈原列传》)还旋回环,掉转居十日,扁鹊见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识志记住汝识之乎?(《石钟山记》)见现出现,呈现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从纵合纵: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邪耶表疑问语气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属嘱劝,请举酒属客。

(《赤壁赋》)说脱脱身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诗经·卫风·氓》)泮畔边,岸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诗经·卫风·氓》)卒猝仓促五万兵难卒合。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奉捧用两手托着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党倘倘若,偶然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见。

(《天论》)3.同音通假通假字本字含义例句及例句出处案按审察,察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颁斑头发花白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暴曝暴露,显露忠义暴于朝廷。

(《五人墓碑记》)倍背背叛,违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常见文言通假字古今异义

常见文言通假字古今异义

常见文言通假字常见文言通假字(一)1.案:通“按”,审察,察看。

动词。

例: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衡:通“横”,与“纵”相对。

形容词。

例:外连横而斗诸侯。

3.暴:通“曝”,晒。

动词。

例: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辩:通“辨”,区别。

动词。

例:此小大之辩也。

5. 辩:通“变”,变化。

动词。

例:而御六气之辩。

6.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7.不:通“否”,不。

副词。

例:或师焉,或不焉。

8.雠:通“仇”,仇敌,仇人。

名词。

例: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9.从:通“纵”,合纵,联合抗秦。

动词。

例: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10.而:通“尔”,你。

人称代词。

例:某所,而母立于兹。

11.父:通“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名词。

例: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12.见:通“现”,暴露,露出来。

动词。

例:图穷而匕首见。

13.景:通“影”,影子。

名词。

例: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14.闵:通“悯”,可忧息的事。

动词。

夙遭闵凶。

15.距:通“拒”,把守。

动词。

“例:距关,毋内诸侯。

16.没:通“殁”,死。

动词。

例:始皇既没。

17.倔:通“崛”,崛起,兴起。

动词。

例:而倔起阡陌之中。

18.旃:通“毡”,毯子。

名词。

例: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19.见:通“现”,显现。

动词。

例: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20. 涂:通“途”,道路。

名词。

例: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常见文言通假字(二)1.离:通“罹”,遭遇。

动词。

例:“离骚”者,犹离忧也。

2.缪:通“穆”,温和,恭敬。

例句中为姓。

例: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3.内:通“纳”,接纳。

动词。

例:距关,毋内诸侯。

4.取:通“娶”,把女子接过来成亲。

动词。

例: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5.孰:通“熟”,仔细。

形容词。

例: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6.说:通“悦”,愉快。

形容词。

例:秦王不说。

,7.庭:同通“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常考必考通假字汇总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常考必考通假字汇总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常考必考通假字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常考必考通假字汇总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为了帮助更多人学习文言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常考必考通假字汇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常考必考通假字 1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雠:同仇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动词。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

动词。

一夜飞度镜湖月而:通尔你。

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反:同返返回。

动词。

人穷则反本。

奉:同捧两手托着。

动词。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

名词。

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

动词。

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名词。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

疑问代词。

蹈死不顾,亦易故哉?衡:通横与纵相对,外连横而斗诸侯。

华: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

名词。

混黄华叶衰。

皇:通惶恐俱,惊慌。

形容词。

赢得仓皇北顾。

皇:通惶恐惧,惊慌。

形容词。

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出门看火伴。

简:同拣挑选。

动词。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高考文言文常见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整理精校打印版

高考文言文常见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整理精校打印版

一、高考常见文言文通假字整理◇案:通“按”,察看。

例:召有司案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颁:通“斑”,黑白相间。

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倍:通“背”。

例: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辩:①通“辨”,区别。

例:此小大之辩也《逍遥游》②通“变”,变化。

例: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采:通“彩”,彩色。

例:皆为龙虎,成五采《鸿门宴》◇卒:通“猝”,匆忙。

例: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趣:通“促”,催促。

例: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丁宁:通“叮咛”。

例: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而:通“尔”,你,你们。

例:字而幼孩《种树郭橐驼传》◇反:通“返”。

例:日影反照,室始洞然《项脊轩志》◇伏:通“服”,心服。

例: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项羽之死》◇不:通“否”。

例:可与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共:通“供”例: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何:通“呵”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盖:通“盍”,何,怎样。

例: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驩:通“欢”。

例:请毕今日之驩《苏武传》◇还:通“环”,绕。

例: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距:通“拒”。

例: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倔:通“崛”例:倔起阡陌之中《过秦论》◇决:通“诀”,诀别。

例:与武决去《苏武传》◇扣:通“叩”,询问。

例: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大铁椎传》◇离:通“罹”,遭遇。

例:“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敛:通“殓”。

例:敛不凭其棺《祭十二郎文》◇缪:通“缭”。

例: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列:通“裂”。

例:列缺霹雳《梦游天姥吟留别》◇闵:通“悯”。

例:夙遭闵凶《陈情表》◇冥:通“溟”。

例:北冥有鱼《逍遥游》◇莫:通“暮”。

例:莫春者,春服既成《侍坐章》◇缪:通“穆”。

例: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内:通“纳”,使进入。

例: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而:通“能”,能力。

例:而征一国者《逍遥游》◇泮:通“畔”。

高中文言文的通假字和技巧

高中文言文的通假字和技巧

高中文言文的通假字和技巧在高中学习文言文时,通假字和一些阅读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文言文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很多字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但在文言文中仍然经常出现。

因此,了解通假字和技巧可以辅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一、通假字通假字是指在文言文中,一个字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发音和意思,这些发音和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完全一致。

掌握通假字有助于我们理解古文的真正含义,下面是一些常用的通假字。

1、辞• 泽: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只有“泽”一种读音和意思,但在文言文中,除了“泽”还有一种读音“辞”,表示富足、丰厚之意。

例如:“天下大为辞”意为天下大为丰厚富足。

2、间• 间: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一种读音和意思,但在文言文中有两种读音,“间”和“阐”,分别表示空隙和说明的意思。

例如:“微博饰晋间”意为轻薄的微言大约在陈述事实和说明意义之间。

3、类• 累: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只有一种读音和意思,但在文言文中有两种读音,“累”和“类”,分别表示负担和种类的意思。

例如:“晨兴夜寐,以务累功”意为清晨起床,直到深夜才休息,以便完成重要的工作。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通假字,掌握了这些通假字,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将会更加流畅自然。

二、阅读技巧1、首尾呼应法文言文往往注重结构和对称,这种对称往往体现在文章首尾。

因此,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采用首尾呼应法,较容易掌握作者的思路和重点。

例如:“夫古之采淫者,其志也,本于彼采妇人之便,以为己便也”这句话的前半句和后半句采用了呼应的方式,可见作者的话题是古代男子采取妇人的行为,责备他们的利己和不道德。

2、了解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文言文注重修辞和韵律,因此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修辞手法。

例如,借代和借喻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用于比喻事物和扩大表达的范围,如“月出于东山之上”、“华云之白露”。

3、注意上下文在阅读文言文时需要注意上下文,一些词汇和句子的含义可能需要结合上下文才能更好地理解。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高频文言文通假字(共100个)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高频文言文通假字(共100个)

高考高频文言文通假字1.案通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颁通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板通版:字版,雕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4.暴通曝:①晒。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 ②暴露,显露。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5.桮通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6.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7.被通披:①披散。

“屈原至于滨,被发行吟泽畔。

” ②穿上。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8.敝通弊:①困顿,失败。

“秦有余力而制其敝。

”②弊通敝,破旧,谦词。

“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

”9.辩通辨:差别。

“此小大之辩也。

”10.不通否:①副词,不。

“或师焉,或不焉。

”②疑问语气词,吗。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11.采通彩:色彩。

“须臾成五采。

”12.裁通才:时间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13.钞通抄:抄写。

动词。

“适中手自钞录。

”14.雠通仇:①仇敌,仇人。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②仇恨。

“仇雠敌战之国也。

”15.绌通黜:罢免官职。

动词。

“屈平既绌。

”16.从通纵:①合纵。

“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②与“横”相对。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7.道通导:引导。

动词。

“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

18.当:①通“挡”,抵挡。

动词。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②当通倘,如果。

“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9.得通德:感激。

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0.度通渡:渡过,越过。

“一夜飞度镜湖月。

”21.堕通隳:毁弃。

动词。

“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22.反通返:返回。

动词。

“人穷则反本。

”23.奉:①通俸,俸禄。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②通捧,捧着。

“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24.父通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名词。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25.盖通盍,相当于“何不”。

语文必修总复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语文必修总复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一、通假字(必修1~5)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 (“悦”,高兴) 8、使工以药淬火 (“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 9、日以尽矣 (“已”,已经)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凌”,凌辱)11、今日往而不反者(“返”,返回) 12、请辞决矣(“诀”,诀别)1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震”,震慑) 14、故振慑同上。

15、设九宾 (“傧”,傧相 , 迎宾赞礼的人) 16、图穷而匕首见 (“现”,出现)17、秦王还柱而走 (“环”,绕) 18、秦王方还柱走1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捧”) 20、秦武阳奉地图匣21、轲既取图奉之 22、以其所奉药囊提轲23、卒起不意 (“猝”,cù,仓促,突然) 24、卒惶急无以击轲25、卒惶急不知所为《鸿门宴》26、距关 (“拒”,把守) 27、毋内诸侯 (“纳”,接纳,使进来)28、张良出,要项伯 (“邀”,邀请) 29、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背”,违背,背叛)30、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早”,提早) 31、令将军与臣有郤( “隙”,嫌怨,隔阂)32、因击沛公于坐 (“座”,座位) 3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否”,如果不这样)必修二《诗经两首》34、匪来贸丝。

(“非”,不是。

) 35、于嗟鸠兮。

(“吁”,叹词。

)36、犹可说也。

(“脱”,解脱。

) 37、隰则有泮。

(“畔”,边、岸。

)38、岁亦莫止。

(“暮”) 39、彼尔维何。

(“”,花盛开的样子。

)《离骚》40、偭秦规矩而改错。

(“措”,措施。

) 41、忳郁邑余侘傺兮。

(“郁悒”,忧愁。

)42、何方圜之能周兮。

(“圆”) 43、延伫乎吾将反。

文言词语之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完整)

文言词语之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完整)

常见古今异义词一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地位低,见识浅
可以便宜从事
便宜:方便,适合
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不一定
从此道之吾军不过二十里 不过:不超过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不行:不能走路
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 部署:分部安排
布衣之交
布衣:平民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猖狂:狂放,不拘礼法
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文言实词之
——通假字
文言词语
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将学过的文言词语分类积累下来, 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 径。
一、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 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 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 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 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诡辩:骗人的话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果然:饱的样子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地方:土地方圆
东面而视
东面:脸朝东
常见古今异义词三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多谢:多多劝告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反复:扭转并恢复 反而:返回,从而
尊大人位居方面,必严帷薄之意 方面:独当一面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
方丈:一丈见方
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的变故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扁鹊望桓侯而还 (还,通“旋”)
举酒属客
(属,通“嘱”)
于嗟鸠兮,无与士耽 (于,通“吁”)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说,通“脱”)

2023届高考常考通假字汇总

2023届高考常考通假字汇总

高中文言语法知识精讲系列(4)通假字考点精讲通假字是文言文阅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有时对文言文的理解至关重要,经常是高考的考查内容,所以对通假字的辨识和掌握十分重要。

“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字形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一、基本分类分类定义语法特点类别示例古今字不同时期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使用的不同形体的字。

使用年代较早的是古字,使用年代比较晚的是今字今字是在古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古今字在字形和意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字形结构秦伯说.,与郑人盟(说—悦)从古到今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返)异体字字音、字义相同而字形不同的汉字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完全异体字淚—泪部分异体字覩—睹通假字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和本字必须音同或音近,以两者古音相通为依据“声旁字”代替“形声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坐—座)“形声字”代替“声旁字”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距关..,毋内诸侯(距—拒)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要.项伯(要—邀)二、方法指津正确辨识文言文中的通假字,一是靠对常用通假字的牢固掌握,二是靠对句子整体意思的把握。

一般来说,若某个文言实词按照它字面的意思解释不通时,它就很有可能是通假字。

考生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辨识通假字。

1.在语音中辨识有一部分通假字与本字在读音上相似,这是辨识通假字的途径之一。

如“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中的“亡”,通“无”,这是双声通假;“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过秦论》)中的“从”,通“纵”,这是叠韵通假;“列缺霹雳”(《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列”,通“裂”,这是同音通假;“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中的“生”,通“性”,这是变音通假。

2.在字形中把握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旁,考生可以用增加、更换、取消形旁的方法去辨识通假字,找方法内涵示例增加偏旁找出本字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本身与形声字通假的情况,我们可以给声旁增加偏旁的方式找出本字。

高中文言文的通假字和技巧

高中文言文的通假字和技巧

高中文言文的通假字和技巧下面这些文言文通假字,都是根据历年高考总结的高频通假字~~所谓高频,就是经常考到的那些,希望能帮助到那些不能很好理解文言文的同学们~~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快来学习学习吧!高中文言文的6个翻译技巧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如特殊名词:人名、地名等;以及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山、石等。

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

这些词大致分两类: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但要翻译的古代汉语词;另一类是古今异义的词。

补就是在翻译文言文省略句时,把原句中被省略的成分补充进去,如:主语、谓语、宾语等。

添就是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添加一些词语,译句才连贯通顺。

删就是删除原文有,而翻译句可略的字眼。

调就是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

高中语文超全文言文通假字汇总A案:同“按” ;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罢:通“疲” ;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 ; 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 ;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暴:同“曝” ;暴露,显露。

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 ;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披” ;顶。

动词。

“被明月兮珮宝璐。

”被:同“披” ;穿着。

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 ;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俾倪:同“睥睨” ;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辟:通“避” ;躲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必备:常见通假字、古今异义词锦集及写作技巧
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学习吧!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编辑的高考备考学习方法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新高三:读书那么多为啥还写不出好作文?
原因如下:
一、看的书和应该看的书不是同一种书
很大的原因就是读的书不一样。

古人在幼年的时候,靠“三、百、千”这样的启蒙读物,不仅扎实地掌握了汉字书写和应用方法,且对历史、地理、思想等方面的知识有了很全面的学习,这就是基本功。

所以旧时的学生从来就没有出现过“阅读障碍”。

阅读名著,才是真正的“读书”。

中外的经典与名著,都是众人、几代人甚至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且经受住了历史长河的检验,方能流传至今,所以,阅读名著,才是真正的“读书”。

所以,第一个问题出在,看的书,和应该看的书不是同一种书。

二、读得太浮,没有沉下去体验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请注意这个“破”字,读破的意思就是要把书读熟,要消化。

如果没有这个“破”字,只是读书万卷,恐怕杜甫也未必会成为下笔有神的诗圣。

语文学习一定要重积累,把真心喜欢的词句,一定要通过某种方式积累下来,最直白的方法就是摘录,但量绝不可太大,如果这一步没有做,就没有做到读转写的第一步骤,后面的基本都是失败,简言之:要动手。

比如,有的同学爱读动物书,读了一小时,茶歇的时候,和他聊聊,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哪个情节?这动物你为什么喜欢,因为长得可爱还是什么?哪句话是这么说的?给妈妈看看,哦,是这句啊,我建议你就把这一句话写一写,或者看了一篇童话,有很多拟人和比喻用得好,就让他说说,哪句最有想象力呀?读书,能这样仔细地咀嚼,那么你就能从中掌握写作的规律,文章中好的语言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

这样,读和写之间的渠道,不就畅通了吗?
三、积累书面语言,需要一个语言环境去学习
刚出生的孩子,不会讲话,只能哇哇叫。

后来他天天听爸爸妈妈讲话,听周围的人讲话,也就慢慢学会了讲话。

人不是天生就会讲话,人的语言,是从一个语言环境中渐渐学到的。

这是讲的口头语言,作文使用的书面语言也是这样,积累书面语言,同样需要到一个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吸收。

这个语言环境到哪里去找?一本本书、一篇篇文章向你敞开着。

但是,只是读一读、看一看还不行,记不住,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

这就需要做到熟读背诵。

文章背得多了,背得熟了,就会在规范的语言环境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病句便可以渐渐地少了,干瘪的语言便可以渐渐地丰满起来。

而且,在不知不觉之中,你会受到你所喜爱的那一类文章的熏陶,使你的作文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特点。

我们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作文的技法明白的“天花乱坠”,谋篇布局的技巧“铭记在心”,但看到了个东西,想表达自己的感情,却张口不能言,为何?没词儿呗。

同学们如能抓紧记忆的黄金时代,在大脑里储存一二百篇文情并茂的好文章(古文最好),就不愁肚里没词儿了。

四、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是重要原因
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和知识的营养,这也是多读而不善写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作文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对一个事物,认识透彻,感情充沛,知识丰富,材料充足,便能顺利地写出一篇好作文;反之,对这个事物既没认识,又无感情,知识贫乏,材料不足,是写不出作文的,即使憋出来了,也必定淡如白水,味同嚼蜡。

这说明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对于作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的思想和知识从哪里来呢?当然,主要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从实践中来。

但是,宇宙是那么广阔,历史是那么悠久,什么事都要事必躬亲是办不到的。

在读书的过程中,扩大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感情,再提笔作文,自然会是一篇言之有物、感情充沛的文章了。

把读书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熟练的写作能力,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沟通读和写之间的渠道是一个“慢功”,
不能操之过急。

只要在多读的过程中,注意消化吸收积累,给“写”打下坚实的基础,你就能达到一个多读而善写的境界。

五、任何人的兴趣都来自于自我感知和外在肯定
兴趣,或者任何人的兴趣都来自于两方面:自我的感知与外在的肯定。

像积累这样的事,如果没有很好的“输出口”让尝到甜头,积下来的用上了,但得不到好评,那很可能就没有兴趣了。

西方管这个叫“任务教学法”,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法。

任务只要适度,不引起反感,就是好的。

自己对文字、文学、文化本身的理解会不断深入,参与感和悟透感就会越来越强。

到了那个时候,你也就不再会为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而担心了。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观点,作文不光看的是你的文笔,更多关注的是你文章的视角和看问题的深度,所谓视角所谓深度,就是你这个人的思想,这是慢功夫,需要积累更需要沉淀。

多看,多听,多思考吧。

高考语文必备:常见通假字、古今异义词锦集
常见通假字
1.双声通假
2.叠韵通假
3.同音通假
4.形近通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