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合集下载

2024年全国高考历史大纲全解析

2024年全国高考历史大纲全解析

2024年全国高考历史大纲全解析高考,作为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考试,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其中,历史学科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历史思维和综合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024 年全国高考历史大纲的出台,为广大考生和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下面,我们就来对 2024 年全国高考历史大纲进行一次全面的解析。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2024 年高考历史大纲明确了考试的目标在于考查考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历史思维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并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和分析现实问题。

在知识方面,考生需要掌握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等方面的重要史实、概念和理论。

同时,还要了解历史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学术动态。

在能力方面,大纲强调了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提取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考生要能够读懂各种历史文献和资料,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最后以清晰、准确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二、考试内容1、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部分依然是高考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夏商周的更替到明清时期的社会发展,考生需要掌握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例如,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宋元时期的商业繁荣以及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等。

2、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涵盖了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进程。

重点包括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成就等。

考生要理解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认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3、世界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主要涉及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古代罗马等文明的发展历程。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文明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文化特色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大学公共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册教案

大学公共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全册教案

大学公共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 掌握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以及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概况。

2. 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过程和结果。

3.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民族危机的凸显。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历史背景,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法:分析鸦片战争期间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历史背景。

2. 讲解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3. 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鸦片战争的理解和看法。

5.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阅读相关资料,加深对鸦片战争的理解。

3. 思考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

大学公共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二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原因和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掌握洋务运动的兴起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3. 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二、教学内容1.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背景、原因和过程。

2.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对清朝政权、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洋务运动的兴起: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原因和过程,洋务运动的兴起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2. 讲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3. 分析洋务运动的兴起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结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发展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晚期,经历了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国共内战、抗日战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最终走向新中国的成立。

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革,也形成了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首先,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国家主权受到了严重侵犯,国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同时,中国的封建社会结构也导致了国家的内部动荡和社会的不稳定。

这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成为了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背景。

其次,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奋斗。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抗日战争,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无数仁人志士和爱国者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惜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

他们的奋斗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了近现代中国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再次,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也离不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融和碰撞。

在这一时期,中国接触了西方的文化和思想,启蒙思想、资本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等纷纷传入中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文化交融和碰撞,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文化动力。

最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综上所述,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是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历史,是中国文化交融碰撞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历史。

2023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整理

2023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整理

2023成人高考政治知识点整理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人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

2023年的成人高考即将到来,为了帮助广大学子更好地备考,本文将重点整理政治学科的相关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的决定作用的同时,重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任务、动力和前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近代列强侵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重要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统治。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以及爱自己的国家。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宪法与法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形势:当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和发展趋势。

国内政策:我国的内政和外交政策,包括“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等重大战略。

国际关系: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合作。

以上是2023年成人高考政治学科的主要知识点整理。

希望对广大学子有所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

高考历史近现代史题目大纲解读

高考历史近现代史题目大纲解读

高考历史近现代史题目大纲解读高考历史中,近现代史部分一直是重点考查的内容。

对于考生来说,深入理解近现代史题目大纲,把握其核心要点和命题规律,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近现代史的时间跨度较大,涵盖了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直至当今的历史进程。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和转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政治方面,中国从封建帝制逐渐走向民主共和。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是中国人民为寻求民族独立和政治改革而进行的不懈努力。

经济方面,近现代中国从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向近代工业经济转型。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一系列的经济建设,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文化方面,从传统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到西方文化的传入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化,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高考近现代史题目大纲往往围绕这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发展脉络展开。

例如,可能会考查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让考生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以及民族危机的加深。

对于洋务运动,可能会要求考生阐述其主要内容、目的以及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用。

对于辛亥革命,考点可能包括革命的爆发原因、主要领导者的思想和行动、革命的成果以及局限性等。

通过对这些考点的考查,能够检验考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深度和分析能力。

在分析近现代史题目时,考生需要具备清晰的时间线索和历史逻辑。

要能够将各个历史事件和发展阶段相互联系起来,理解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

例如,在分析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时,要考虑到当时的政治环境、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国内市场的需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同时,还要能够将中国的近现代史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理解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4年安徽高考 政治范围

2024年安徽高考 政治范围

2024年安徽高考政治范围:
2024年安徽高考政治的考试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时事政治:主要考察考生对当前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了解和分析,包括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观点。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考察考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掌握,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内容。

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包括中国革命史、建设
史、改革史等方面的内容。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察考生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了解和掌握,包
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法律常识等方面的内容。

6.经济与社会:主要考察考生对当前经济和社会现象的理解和分析,包括经济学、社
会学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观点。

2024年全国高考历史大纲详解

2024年全国高考历史大纲详解

2024年全国高考历史大纲详解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每年都备受关注。

而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4 年全国高考历史大纲的出台,为广大考生和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详细解读这份大纲。

首先,从考试目标和要求来看,2024 年高考历史大纲强调了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这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

唯物史观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认识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时空观念则需要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对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分析和理解。

史料实证强调学生能够对历史资料进行搜集、整理、辨析和运用,以得出合理的历史结论。

历史解释要求学生能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客观、准确的解释和评价。

家国情怀则培养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考试内容方面,大纲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等多个领域。

中国古代史部分,重点考查了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演变。

例如,先秦时期的分封制、井田制,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等。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突出了近代中国的屈辱与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和阶段。

世界史部分,包括古代世界文明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扩张、两次世界大战以及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等。

对于知识点的考查,大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事实和概念,更注重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因果关系和影响的理解。

例如,在考查工业革命时,不仅要了解工业革命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影响,还要分析其对社会结构、政治制度和文化观念的深远改变。

同时,大纲也强调了对历史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培养学生的宏观历史视野。

题型方面,2024 年高考历史大纲依然包括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等。

成人高考历史考试内容

成人高考历史考试内容

成人高考历史考试内容
成人高考历史考试内容
历史是一门广为人知的学科,是人们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
的基础之一。

成人高考历史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对历史的了解和综合分
析能力。

以下将按照不同考试科目分别介绍内容。

一、中华近现代史纲要
该科目是成人高考历史考试的基础科目,共有50道选择题,覆盖了明
朝末年至今的历史,其中重点是中华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历史。

该科目强调考生对历史的整体把握和对历史事件的综合理解能力。

二、中国古代史
该科目共有25道选择题和2道简答题,主要内容包括夏朝至隋唐时期
的历史,其中古代史中的三皇五帝、周朝、秦朝和汉朝是其中的重点。

该科目需要考生对古代历史有较好的把握,包括对不同时期的社会制度、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三、世界史
该科目共有25道选择题和2道简答题,主要内容包括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等不同地区的历史,强调考生对全球历史的整体把握和对历
史事件的综合理解能力。

其中重点是欧洲的文艺复兴、美洲的哥伦布
和亚洲的文化发展等。

四、中国近现代史
该科目共有25道选择题和2道简答题,主要内容包括清朝末年至二战
后的中国历史。

该科目强调考生对历史的综合分析能力,对文化革命、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是重点。

以上为成人高考历史考试内容的介绍,希望各位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加
强对中华民族历史的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从而在考场上取得优异的
成绩。

成人高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试卷

成人高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核试卷
7.奥运会
8.嫦娥三号
9.全球化
10.脱贫攻坚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道路。
2.五四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为新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对中国共产党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D.保持社会稳定
15.下列哪些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A.实现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人民幸福
D.社会和谐
16. “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目标有()。
A.促进经济合作
B.加强文化交流
C.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D.增进沿线国家友好关系
17.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采取的措施有()。
A.实施节能减排
B.加强环境保护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A
3. A
4. A
5. A
6. B
7. B
8. B
9. A
10. B
11. B
12. B
13. B
14. A
15. A
16. A
17. A
18. A
19. A
20. A
二、多选题
1. ABD
2. ABC
3. ABD
4. ABCD
5. ABC
6. AB
7. ABCD
8.中国的_______探测器在2013年12月成功软着陆月球,这是中国第一次在月球表面实现软着陆。

2023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解读

2023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解读

2023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解读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考政治考试日益临近,2023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也随之发布。

考生们要在备考中对考试大纲进行深入解读,以更好地应对考试的挑战。

本文将对2023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进行解读,帮助考生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重点内容。

一、考试内容概述2023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明确了考试的总体要求和考试内容。

考试总体要求是要求考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解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备正确的政治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经济学基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五大模块。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政治考试的重点,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晚清中国的国家命运、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其后的国家建设等。

考生应熟练掌握这些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同时也要具备对历史事件进行价值判断与分析的能力。

三、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模块是考查考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法律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宪法和法律意识、公民道德教育等。

考生应从多角度理解和分析这些内容,既要了解其本义,更要明白其实际应用和社会价值。

四、形势与政策形势与政策模块是考查考生对中国国内外形势和政策的了解情况,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变革、外交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等。

考生要紧密结合时事热点,把所学知识与实际政策相结合,注重分析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五、经济学基础经济学基础模块主要考查考生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包括供给需求、市场调节、经济增长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考试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包括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等。

高考近现代史知识点与事件梳理

高考近现代史知识点与事件梳理

高考近现代史知识点与事件梳理近现代史是高考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到当今时代的诸多重要知识点和重大事件。

以下为大家进行详细的梳理。

一、中国近现代史1、鸦片战争(1840 1842 年)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林则徐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鸦片战争以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而告终。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1860 年)英法联军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给中国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太平天国运动(1851 1864 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后期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但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4、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90 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他们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等。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由于其本质是维护封建统治,最终以失败告终。

5、甲午中日战争(1894 1895 年)日本蓄意挑起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6、戊戌变法(1898 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通过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

但由于守旧势力的强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戊戌变法仅持续了103 天就失败了。

7、义和团运动(19 世纪末)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运动。

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24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结构考试形式:笔试考试时间:120分钟试题总数:5道总分:150分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简答题第二部分:知识范围1. 中国古代史- 先秦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时期- 隋唐时期- 五代十国时期- 宋辽金时期- 元明时期- 清朝时期2. 世界古代史- 旧石器时代- 古代文明与河流流域- 古埃及文明- 古希腊罗马文明- 古印度文明- 古巴比伦文明- 古代美洲文明3. 中国近现代史- 鸦片战争与鸦片贸易- 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建设4. 世界近现代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冷战与国际竞争- 联合国与世界大国关系- 欧洲一体化进程- 第三世界与南北问题- 当代国际社会与中国第三部分:考试要求1. 掌握历史知识点:要求考生熟悉中国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文化等,理解历史发展脉络和影响。

2. 运用历史思维:要求考生具备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问题、辨析事实和观点,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

3. 掌握历史研究方法:要求考生了解历史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历史分析和研究。

4. 培养历史文化意识:要求考生通过学习历史,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培养爱国情操和世界文化艺术素养。

5. 引导历史价值观念:要求考生反思历史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理解历史对于个人、国家和世界的意义。

第四部分:考试评分1. 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2. 多选题:每题4分,共计40分。

3. 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4. 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5. 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10分。

6. 答题纸整洁规范、说明准确完整、语句通顺得体、字迹清晰规范。

第五部分:备考建议1. 系统学习历史知识点:根据课本内容,系统学习中国和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人物、文化等。

2015年高教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编题库一

2015年高教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精编题库一

2015年高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精编题库一1.试述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P93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第一,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第二,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

长征结束后,随着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开始了。

第三,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尽管经过长征,红军由30万人减少到3万人左右,但是,这些保存下来的、经历了千锤百炼的骨干,是党和红军极为宝贵的精华。

第四,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它向沿途的人民群众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才能翻身得解放。

第五,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2. 筒述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

P59答:第一,新的时代条件: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第二,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起来。

中国工人阶级成为一支日益重要的社会力量。

第三,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3. 试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深刻启示。

P233答: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实践充分证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是完全正确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会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会议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会议(一)党的创建时期1 “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

(1)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斗争目的是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③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④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2)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二大”(1922,上海),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内容—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3 “三大”(1923),1923 年6 月,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二)土地革命时期1 八七会议(1927、8、7,汉口)(1)内容: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③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

(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 遵义会议(1935 贵州)(1)内容: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2)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三)抗日战争时期2.“七大”(1945,延安)(1)内容:①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报告,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成人高考政治内容

成人高考政治内容

成人高考政治内容成人高考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教育考试,其政治科目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时事政治。

下面将分别对这五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成人高考政治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考察考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包括物质与意识、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等基本原理。

要求考生能够运用这些原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成人高考政治考试的必考内容之一。

它主要考察考生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基本理论。

要求考生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分析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问题,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也是成人高考政治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基本史实、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等。

要求考生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成人高考政治考试的另一重要内容。

它主要考察考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包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法律基础知识、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

要求考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

五、时事政治时事政治是成人高考政治考试的最新内容之一。

它主要考察考生对当前国内外时事新闻的了解和把握,包括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重要政策等。

要求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时事问题,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2023

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2023

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总结2023高考政治作为文科综合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2023年高考政治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1.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有内在的矛盾。

3.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政治经济学1. 商品和货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2.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科学社会主义1.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人民民主专政。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公有制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2. 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联合各阶层人民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3.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传统美德,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3. 法律基础:了解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基本法律知识,提高法治意识。

新中国史教案高考中国近现代史讲义

新中国史教案高考中国近现代史讲义

新中国史教案高考中国近现代史讲义一.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我国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二.分期:1.按社会性质划分为两大阶段:⑴.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1949.10~1956年底)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底~21世纪中叶)1.按历史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⑴.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10~1956年底)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①.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阶段:(1949.10~1952年)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恢复国民经济。

即实现全国大陆的解放,挽救濒于崩溃的经济;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追歼残敌,剿匪作战,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展“三五反”运动,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调整工商业,发展生产;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3~1956年底)这一阶段主要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一阶段主要工作: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召开一届人大制定宪法;⑵.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主要工作: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0年间,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成功与失败相伴,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在两大问题上一再发生错误,一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二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⑶.文化大革命时期:文革十年动乱时期(1966.5~1976.10)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一、中国近代史纲要重要问题整理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落后封闭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封建社会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二、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中国近代史纲要(1840-1949):中国一直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旧文化运动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39年编制了《四洲志》。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关天培、陈化成献身。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

1843年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纂了《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国家富强来抵御侵略。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进一步扩大领事裁判权,第一次是《五口通商口岸》)以及《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45年外国在我国开设第一家银行:英国丽如银行(又名:英国东方银行)。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颁《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杂:天京事变参与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被杀),翼王石达开率部出走阵亡。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去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对圆明园进行了连续12天的抢劫,放火烧毁了这座皇家园林,后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割让给英国,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给俄国。

1861年慈禧太后发动北京政变。

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中国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9世纪60-70(发展)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70年代洋务运动,其中行办新式学堂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冯桂芳是最早对行办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做出完整描述的人。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①代表人物:奕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②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③口号:自强求富;④洋务活动: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⑤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⑥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⑦评价: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881年俄国通过《改订伊犁条约》和5个勘界协定书,割去中国7万平方公里领土。

1884-1885年中法战争,1885年两国签订《中法新约》(但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1887年《中葡和好通商条约》: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旅顺大惨案,邓世昌阵亡,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达到高潮,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建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立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割让辽东半岛(后中国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赎回)、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厂。

刘永福和台湾人民抗击日本。

1895年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喊出了“救亡”的口号。

翻译的《天演论》的思想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将山东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1898年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废除八股,设立京师大学堂,办《民报》《湘报》。

《时务报》是维新派的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康有为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严复翻译《天演论》。

①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②主张:学习西方,进行变法,以挽救民族危机;③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变法失败);④失败原因:脱离群众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1899年11月法国强租广州湾,并要求清政府不得把云南、两广割让给他国,滇桂粤成了法国的势力范围。

英国将长江流域划入其势力范围。

日本将福建划为其势力范围。

1900年俄国入侵中国东北,海兰泡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施行新政(维护清政府的统治)(1906年废除科举)。

1903年章炳麟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歌颂革命,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痛帝揭清号革命。

1905年中国同盟会(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成立,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确定革命纲领,《民报》为机关报。

1911年黄兴举行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辛亥革命。

1912年清帝退位:封建帝制覆灭。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913年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

1915年5月袁世凯同意日本的“二十一条”要求。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迷信,这是新文化运动(①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②主张: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的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张勋(辫子军首领)拥废帝溥仪复辟失败。

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

(二)新民族主义革命(1919五四运动-1949新中国成立)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章钟祥、陆宗舆的职务。

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公开出版。

1920年11月创办的《共产党》标志着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旗帜在中国树立。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浙江萧山成立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反抗地主压迫。

1922年共产党领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决定加入共产国际。

1923年“二七惨案”:京汉铁路罢工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

1923年中共三大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做出正式的决定。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4年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

1925年孙中山逝世。

1925年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全国范围大革命的高潮,广东战争胜利。

1926年国民革命军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的出师北伐,以湖南为中心,农村掀起大革命。

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人胜利。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功“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国民党由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的革命联盟变成由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控制的政党。

1927年4月蒋介在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右倾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毛泽东提出:党要依靠人民和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标志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1927年8月湘贛边秋收起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