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案-中国近现代史上课后练习答案-新人教 最新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新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后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新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钱穆在论述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时说:“农民骚动主因,必由于吏治之不良,再促成之于饥荒。

在官逼民变的实况下,回忆到民族的旧恨,这是清中叶以后变乱的共通现象。

”由此可见,他认为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 )A.清王朝的腐朽统治B.自然灾害的严重C.英国的鸦片输入D.农民生活的困境,可知钱穆认为,在导致农民运动的诸多原因中,一切都是由“吏治之不良”引起的。

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师行间道,疾趋燕都,无贪攻城夺地糜时日。

”太平天国实施上述原则的军事行动是( )A.金田起义B.永安北上C.北伐D.西征,即攻克。

太平天国以进攻京师为直接目标的军事行动是北伐,故选C项。

3.史学界有人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只能是农民小生产者的幻想”。

该观点的主要依据是《天朝田亩制度》( )A.是农民阶级提出的革命纲领B.要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并平均财富C.要将所有土地平均分给农民D.力求满足广大农民对平等平均的渴望和要求,但又要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实行财产的公有制,因此,其土地分配原则与财产分配原则是互相矛盾的,只能是一种空想。

故选B项。

4.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

太平天国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A.平均分配土地B.产品上缴国库C.建立某某政治D.兴办学校教育,土地是生存的根本。

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5.“‘天父’‘天兄’自相残杀,神话开始受到质疑,信念开始破灭,太平天国的基础开始动摇,预示着以后的失败。

”上述评价针对的是太平天国的( )A.封王建制B.定都天京C.孤军北伐D.天京变乱,它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使拜上帝教失去了原有的号召力和组织力,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6.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不可避免地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太平天国运动的下列举措最能反映新的时代特色的是( )A.主X平均分配土地B.建立圣库制度C.承担起反侵略任务D.发动西征东征,它承担起反对外来侵略的历史任务,这是以前中国任何农民战争都未曾有过的现象。

中国近代史课后习题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课后习题及答案

历史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帝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1、积极作用:(1)政治:①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明清以来的“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中国一步步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潮流之中。

②加速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瓦解(2)经济:①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一些企业家试图以“实业救国”,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发展起来。

③中国的经济逐渐融入世界(3)思想文化:帝国主义的入侵唤醒了一部分中国人,他们为救国图存开始奋斗,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蓬勃发展。

(4)科技:电报、电话、电影等传入中国。

2、消极作用:(1)政治: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并强迫中国政府与之订立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种种特权,从而使一个独立的中国逐渐沦为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2)经济: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①帝国主义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一切重要的通商口岸,并把许多通商口岸划出一部分土地作为它们直接管理的租界。

它们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对外贸易,控制了中国的交通事业。

因此它们便能够大量地倾销它们的商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工业品的市场,同时又使中国的农业生产服从于帝国主义的需要。

②在经济上中国逐步地形成了对帝国主义资本的依附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

③资本主义国家一定程度上压制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逐渐陷入困境。

(3)思想文化:①西方思想文化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冲击。

②圆明园等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被帝国主义摧毁(4)对人民:大量中国人民惨遭杀害,是历史的巨大灾难。

2、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更大的贪梦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详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详解第一章进入近代后中华民族的磨难与抗争1.为什么说鸦片战斗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斗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主要是由于:(1)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鸦片战斗前,中国是一个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鸦片战斗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开头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社会主要冲突发生了变化。

鸦片战斗前中国的主要冲突是农夫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冲突。

鸦片战斗后,社会主要冲突变得简洁化,主要有两对,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冲突;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冲突。

而且,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深化,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冲突,成为各种社会冲突中最主要的冲突。

(3)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战前,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农夫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战后,增加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夫反封建斗争转为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4)中国的进展方向发生了变化。

鸦片战斗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特殊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进展,假如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斗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行能获得真正的进展,中国也就不行能进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5)中国的社会阶级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社会主要是两大阶级:地主阶级和农夫阶级;战后,消逝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总之,鸦片战斗是中国患病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慢慢开头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因此,鸦片战斗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从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上给中国带来了多方面的危害。

具体分析如下:(1)经济上沦为资本-帝国主义的附庸。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八单元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后习题:第八单元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八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笔记中记载:夜幕降临,“一枚炸弹在沈阳郊外的南满铁路路段爆炸……至翌日凌晨三点四十分,沈阳城墙被攻破,该城被占领”。

材料描述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淞沪会战“沈阳郊外的南满铁路路段爆炸”可知是1931年发生在沈阳的九一八事变,故A项正确;西安事变发生在西安,卢沟桥事变发生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外,淞沪会战发生在上海,故B、C、D 三项错误。

2.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革命军、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纷纷痛击日军。

这表明()A.民族矛盾的解决已成为共识B.军队力量是抗日战争之本C.反法西斯东方战场拉开序幕D.日军速战速决阴谋的破产,之后,东北人民革命军等抗日武装纷纷痛击日军,说明反法西斯东方战场已经拉开序幕,C项符合题意。

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A项排除;抗战取胜之本在于发动广大民众,B项排除;淞沪会战中中国军队毙伤日军四万余人,使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D项排除。

3.宋美龄对张学良的评价非常正面,曾说(在西安事变中)“他(张学良)不要地盘不要权,为什么呢?他舍得自己的生命”。

宋美龄对张学良如此评价的依据主要是西安事变()A.消除了国共两党的矛盾B.说明了张学良坚守三民主义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反映出张学良坚持民族立场,但并没有消除国共两党的矛盾,故A项错误;“他(张学良)不要地盘不要权,为什么呢?他舍得自己的生命”反映张学良坚持一致对外的民族立场,没有涉及张学良坚守三民主义,故B项错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他(张学良)不要地盘不要权,为什么呢?他舍得自己的生命”反映张学良坚持民族立场,故D项正确。

4.“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之始祖轩辕黄帝之陵。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后习题: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必修上册课后习题: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1.下图是某学生的学习笔记。

该“学习内容”最适合的主题应是()A.十四年抗战的开始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C.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D.抗日战争取得最终的胜利,这是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故A 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是在1937年,抗战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10月以后,抗日战争最终胜利是在1945年8月,故B、C、D三项错误。

2.下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的流亡路线图(局部)。

图中东北大学迁到北平的原因是()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D.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形势所迫,东北大学流亡到北平是在1931年9月,与九一八事变有直接的关系,故D项正确。

3.有位同学在研究抗日战争史时,看到这样一段史料:“有些官兵愤怒而沉痛地说:‘东北军应到白山黑水之间与日寇拼个你死我活,怎能在周秦汉唐的故地与红军自相残杀!’”史料中的“白山黑水之间”和“周秦汉唐的故地”分别是指()A.东北地区中原地区B.华南地区陕西C.东北地区陕西D.华北地区中原地区,此时期东北三省沦陷(白山黑水之间),东北军应蒋介石要求在陕西(周秦汉唐的故地)“剿共”,故C项正确。

4.(2020·北京平谷期末)如图反映的事件和平解决标志着()A.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B.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C.全面抗战的开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张杨对蒋兵谏”可知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故选B项;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是“一二·九运动”,排除A项;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排除C项;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D项。

5.一二·九运动的口号“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所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运动的进行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D.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九运动发生在1935年,此时日本侵华形势日益严峻,故D项正确;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是在1919年,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时间是1924—1927年,故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在1937年,故C项错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一篇: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题答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思之窗】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包括参定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有时可废立商王。

本课测评:分封,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分封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镇守疆土,保卫王室。

诸侯对周王承担纳贡和朝聘的义务,并随周王参与出征、祭祀、吊丧庆贺等事项。

周王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是诸侯们的共同主子,自称为上天之子,故又称天子。

诸侯是周王的臣属,必须服从于周王的命令。

特点是层层分封,带有宗族统治的色彩。

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进行分封。

嫡长子与分封下去的众子有双重关系,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又是君臣关系。

特点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和规定等级秩序。

【学习延伸】(略)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学思之窗】:原因:秦始皇认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排场过大,有损皇帝的权威。

反映了: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②事无巨细,皇帝独裁;③秦始皇猜忌、残暴的个性。

(此问答案具有开放性,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本课测评:西周分封制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的,受封的诸侯爵位世袭,拥有领地,可以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征派赋役,具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甚至危及中央政权。

秦朝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按地域划分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没有封地,必须服从中央。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学习延伸:原因:①看问题的立场和角度不同。

②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历史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有变化。

看法:①长城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长城的修建对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农业经济和文化,有积极的作用。

中国近代史课后参考答案

中国近代史课后参考答案

中国近代史课后参考答案中国近代史课后参考答案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也是中国发展和变革的关键时期。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对中国社会和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回顾中国近代史,并提供一些课后参考答案。

一、晚清时期晚清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社会和政治环境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内部的动荡不安。

对于晚清时期的问题,参考答案可能包括:1. 外国列强的侵略:参考答案可以指出,晚清时期中国面临了英国、法国、德国等列强的侵略,导致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受到了严重损失。

2. 内部动荡:参考答案可以提到,晚清时期中国内部出现了一系列的动乱和起义,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这些动荡使得晚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的政治革命。

对于辛亥革命的问题,参考答案可以包括:1. 辛亥革命的背景:参考答案可以指出,辛亥革命是在晚清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外国侵略和内部动荡之后爆发的,它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的彻底改革。

2. 辛亥革命的意义:参考答案可以提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三、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五四运动的问题,参考答案可以包括:1. 五四运动的背景:参考答案可以指出,五四运动是在中国面临外国列强的压迫和内部政治腐败的背景下爆发的,它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和政治体制的质疑和反思。

2. 五四运动的影响:参考答案可以提到,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的思想启蒙和文化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新的道路。

四、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艰苦卓越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重要篇章。

对于抗日战争的问题,参考答案可以包括:1. 抗日战争的背景:参考答案可以指出,抗日战争是中国面临日本侵略的时候爆发的,它标志着中国人民抵抗外国侵略的决心和勇气。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历史(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课后篇巩固提升一、选择题1.宣统皇帝的退位诏书写道:“……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这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份皇帝诏书。

这份诏书宣告了()A.中华民国的诞生B.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C.辛亥革命彻底胜利D.反封建革命任务完成“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可知,清朝皇室不得不承认共和制,最后一位皇帝的退位,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故B项正确。

2.“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更变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

”这里的“迥然不同”主要在于此次革命()A.推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B.实现了民族独立与富强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终结了封建主义的传统“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更变迥然不同”可知材料肯定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故C项正确。

3.(2020·河南洛阳测试)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从1911年10月政党活动公开后,到1913年底,号称党、会、团、社的新兴团体共达682个,其中基本具备近代政党性质的团体就有312个。

这反映出()A.中国出现政党政治局面B.辛亥革命推动民主进程C.中国政局陷入混乱状态D.政党决定中国政治走向,政党政治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政党行使国家政权的形式,并非单纯指新兴团体的增多,故A项错误;由题目中的时间“1911年10月”“1913年底”可知,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进程,各种新兴团体的兴起是民主化的表现,故B项正确;C项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题意描述的是新兴团体的不断增多,并未描述政党与中国政治走向的关系,故D项错误。

4.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结合袁世凯当上临时大总统的背景分析,目的是防止袁世凯的独裁,可见立法服从于政治的需要,故A项正确。

[精品]新高考历史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史近代中国及答案

[精品]新高考历史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专题史近代中国及答案

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指导思想: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史观,以史为鉴,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原则:纵横比较,点线面体;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高中历史二轮复习注意问题:一、横向:阶段特征的整合横向整合即以纵向时间为依据,将教材内容中交叉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勾勒出横向的链式结构,在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它不是对教材知识的简单罗列和重复,而是注重历史知识之间的关联性。

横向整合,首先要正确划分历史分期①按照时间的标准,人类历史可以划分为三阶段(古代、近代、现代),史界通行的三个阶段的划分是:中国古代史从远古时期到1840年,近代史从1840年到1949年,现代史从1949年至今;世界古代史从远古时期到1640年,近代史从1640年到1917年,现代史从1917年至今。

②按照生产关系的标准,人类历史可以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③按照生产力的标准,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耕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

然后根据历史阶段划分,从政治、经济、文等方面归纳相应阶段的具体史实,分析各方面特征,最后归纳历史阶段特征。

要特别关注中外历史上几个社会转型和巨变时期: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后、辛亥革命前后、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世界的16—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一战后、二战后、20世纪八九十年代。

二、纵向:专题线索的整合按照内在知识的点联系,从纵向专题的角度清历史事件的发展线索,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例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按其演进线索整合为春秋战国—萌芽,秦朝—建立,西汉—巩固,隋唐—完善,北宋—强,元朝—健全,明清—顶峰;再由此升华整合政治文明的演进线索:从奴隶制时代的血缘政治、贵族政治(中国)和直接民主(希腊),到封建时代的官僚政治、专制政治、教权主义,到近代三、类比:中外历史的整合从全球史的视角,将历史事物置于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下,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是2013年山东卷的新视角之一。

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近现代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近现代史,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进而对当今社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下面将针对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进行解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1. 请简要介绍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是指从晚清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一系列重大社会变革。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这些变革的核心目标是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和民主化。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特点包括:借鉴西方科学技术和政治制度,推动现代化进程;倡导民主平等的思想,推动社会进步;启蒙思想的兴起,推动知识分子的崛起;反对封建礼教和压迫,争取人权和自由。

2.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运动。

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中国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河,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其次,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民开始认识到民主与科学的重要性,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动力。

此外,辛亥革命还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3. 请简要介绍中国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民主运动。

它起源于1919年北京学生的抗议活动,最终演变成全国范围的抗议运动。

五四运动的核心要求是废除不平等条约和争取民族独立、民主与科学。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奠定了基础。

其次,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的文化与思想的革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此外,五四运动还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重要的社会背景和政治条件。

4. 请简要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政党之一。

人教版高三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单元质检八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教版高三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单元质检八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质检八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鸦片战争前,“外洋所产之大呢、羽毛、哔叽等类,并统统宝贵之器物,则专有闽广商舶,赴粤运销”。

战后,“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闽省并无赴粤之商,粤省亦鲜来闽之贾,且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

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B.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C.清政府对外政策的调整D.“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2.(2019河南郑州二模,28)洋务派在1865年以后开办的军事产业中,广泛实验雇佣劳动,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是根据技能崎岖而定,劳动强度固然很大,但加班作业,亦加给薪资。

这表明洋务企业( )A.注重保障工人权益B.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C.具有资本主义因素D.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3.(2019福建龙岩高中毕业班质检,29)1917年12月,北洋政府税务处宣布:“以后凡属手工所织之布,除仍照案由海关征收每百担出口正税银一两外,其应纳五十里内常关税项,准予一体宽免。

”这一规定旨在( )A.促进自然经济瓦解B.保护国货市场竞争力C.改善对外贸易环境D.推进民族工业近代化4.下图是1926—1936年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图(单位:百分比;轻工业有纤维、食品等;重工业有机器、金属等)。

由该图可以看出()A.经济结构趋于平衡B.外国加强了对华资本输出C.民族工业发展受挫D.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5.1951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购棉纱的决定》,规定“凡公私纱厂自纺部分的棉纱及自织的棉布,均由国营纱布公司统购”。

1953年10月,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验粮食的统购统销。

11月,作出《关于在全国实行计划收购油料的决定》。

这( )A.规范了私人资本主义经营的各种行为B.解决了广大人民基本生活资料的需要C.成为“一五”计划建设的重要举措D.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6.“一五”计划期间,钢铁厂、有色金属冶炼厂、化工企业,主要设在矿产资源丰富或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机械加工企业,主要设在原材料生产基地附近;国防工业企业,除有些造船厂外,重要设在后方地域。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答: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勾结中国封建势力,压迫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第二,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导致整个社会的日益贫困,广大农民处于破产的边缘,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答: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从中国内部因素来分析,正如毛泽东所说“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而前者则是更根本的原因。

因为正是由于社会制度的腐败,才使得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

教训是:建立完善可行的社会制度,并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防止制度和执政群体的腐败。

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包括作战能力在内的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稳步提高。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2、如何认识洋务运动的性质和失败的原因、教训?答:19世纪60年代初,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其性质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以前者支配后者。

洋务运动历时30多年,兴办了一些企业,建立了海军,但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使“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即在封建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维持封建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发展一些近代企业,为封建统治服务。

洋务派企图以吸收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来达到巩固和维护中国封建统治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

因为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桎梏下发展起来的。

近现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近现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近现代史课后习题答案1.如何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因为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除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两大对抗阶级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阶级,资产阶级。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及其基本特点?答:社会性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基本特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控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封建势力日益衰退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由于近代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极大的不平衡。

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广大民众,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地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这种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关系:既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只有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其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局面,废除封建地主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才能达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从而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4)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4)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题目一:清末的民主改革尝试与失败清末的民主改革尝试主要集中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两个阶段。

1.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清朝自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采用西方技术和制度以加强国力,主要是为了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

洋务运动开始于道光朝,由魏源等人发起,成为洋务派。

洋务派致力于引进先进技术和制度,修建近代化设施,建立现代化的军事工业体系。

然而,洋务运动的结果并不理想。

一方面,洋务派在引进技术和制度时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系统思维,大多数洋务设施其实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另一方面,由于洋务派与守旧派之间的矛盾激化,清朝政府对洋务运动的支持逐渐减弱,导致洋务运动的衰落。

2.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指1898年庚子赔款结束后,清朝政府为了挽救危局而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的改革尝试,目的是要实现政治体制的变革,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以抵御列强的侵略。

然而,戊戌变法的改革被保守派力量所阻挠,事实上只持续了103天。

变法派所进行的改革措施被保守派解除,变法派遭到清政府的迫害和镇压,其中包括光绪帝的软禁和戊戌六君子的处决。

综上所述,清末的民主改革尝试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洋务派对技术和制度的盲目引进;清政府对改革的支持力度不足;保守派势力的阻挠和迫害。

题目二: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1. 辛亥革命的背景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标志性事件。

辛亥革命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外国列强的侵略:19世纪中后期,中国遭受了一系列的列强侵略,不仅领土被侵占,还割让了大片领土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国家主权造成了严重威胁。

•经济落后和社会矛盾:清朝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导致了国力衰退、商业落后、社会矛盾激化。

广义上,中国的社会矛盾集中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另一是封建统治和民族矛盾。

•改良与革命思潮的兴起:自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了一支反对清政府的新兴力量,他们或获得过西方学问,对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有所了解。

新中国史教案高考中国近现代史讲义

新中国史教案高考中国近现代史讲义

新中国史教案高考中国近现代史讲义一.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我国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二.分期:1.按社会性质划分为两大阶段:⑴.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1949.10~1956年底)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底~21世纪中叶)1.按历史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期:⑴.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949.10~1956年底)这一时期分为两个阶段:①.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恢复阶段:(1949.10~1952年)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恢复国民经济。

即实现全国大陆的解放,挽救濒于崩溃的经济;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追歼残敌,剿匪作战,和平解放西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展“三五反”运动,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统一财经,调整工商业,发展生产;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3~1956年底)这一阶段主要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一阶段主要工作: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召开一届人大制定宪法;⑵.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主要工作: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0年间,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成功与失败相伴,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在两大问题上一再发生错误,一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二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和速度问题。

⑶.文化大革命时期:文革十年动乱时期(1966.5~1976.10)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高中新教材人教版历史课后习题+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课后训练巩固提升一、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我们这些殖民地人民宣告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这体现“殖民地人民”的目的是()A.反抗封建压迫B.获得民族解放C.建立联邦制度D.实现三权分立,可知这些殖民地人民指的是被英国统治的北美殖民地的人民。

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北美人民进行了独立战争,获得了民族解放,故B项正确。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拉丁美洲人民面临的艰巨任务是()A.发展民族资本主义B.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C.清除殖民残余势力D.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世纪末20世纪初,在列强的军事和经济侵略下,拉丁美洲实际上沦为半殖民地,拉丁美洲人民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艰巨任务,故选B项。

3.导致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A.宗主国的殖民统治B.经济发展状况C.革命领导力量D.革命斗争形势,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统一市场出现,美利坚民族形成,这些使美国独立战争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民族独立的性质。

而拉丁美洲西属、葡属殖民地是其宗主国国王的私有财产,宗主国实行专制统治,并把榨取的大量财富运往国内,拉丁美洲革命前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和统一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未能发展起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带有反对封建专制的民族独立性质,故选B项。

4.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法国的革命,而是欧洲范围的革命。

这次革命不仅反映了它本身的要求,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世界的要求。

材料肯定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是()A.取得了民族独立,同时走上了民主政治的道路B.彻底摧毁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C.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D.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可知法国大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具有世界性影响,故C项符合题意。

5.恩格斯说:“(拿破仑走到哪里)那里的徭役劳役、代役租、对老爷的各种贡献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了。

高三历史教案-近现代的民族解放运动 最新

高三历史教案-近现代的民族解放运动 最新

近现代的民族解放运动一、主要内容近现代主要的民族解放运动有:美国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革命、1848年东南欧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一战后的亚非民族解放运动、本世纪30年代的民族解放运动、二战后第三世界的兴起。

二、基本线索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趋势是:从一个国家独立,发展到一个地区掀起独立运动,再到全球范围内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

按其发展趋势,大体可分为六个阶段。

(一)从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上半期。

西欧国家大肆进行殖民扩张活动,通过屠杀、掠夺、贩奴等方式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并进行了多次争夺殖民霸权的战争。

人民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

北美独立战争使美利坚民族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在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影响下,拉丁美洲爆发了独立革命。

拉美人民摆脱了西欧殖民统治而纷纷独立,奠定了拉丁美洲的政治格局。

这一时期,英法资本主义还处于童年埋藏,加之西欧殖民战争削弱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实力,因此,美洲民族解放运动基本上都取得了胜利。

(二)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使西方国家发展了巨大的生产力,同时也加剧了殖民扩张。

其殖民掠夺政策由直接抢劫财富、贩志奴隶变为商品输出、抢占原料产地,开拓海外市场。

这就使大批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遭受残酷的剥削和奴役,日益贫困落后,从而激起了广大被奴役国家和人民的反抗。

亚洲的革命风暴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性质,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起义把这次革命风暴推向了高潮,它沉重打击了内外反动势力。

同一时期的东南欧民族解放运动,成为1848年欧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西方列强加紧瓜分世界,输出资本,亚非拉各国遭受的殖民灾难更加深重,民族民主运动也广泛兴起。

亚洲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高潮。

亚洲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也就是亚洲觉醒时期。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学案18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学案: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学案18 Word版含答案

学案18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标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知识点一“开眼看世界”1.背景(1)英国鸦片走私船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

(2)清朝君臣对“岛夷”的情况一无所知。

2.表现(1)林则徐①成就: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

②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①成就:编撰出《海国图志》,这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②作用: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着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带动了关于世界知识的书籍的出版。

[思维点拨]1.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其根本目的并非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而是为了维护已经岌岌可危的封建统治。

2.“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提出,明确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标志着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始向西方学习,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蒙作用。

探究点: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及影响材料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魏源《海国图志》书影思考(1)材料反映了作者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2)如何评价这一思想?答案(1)①核心: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含义:主张利用外国先进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

(2)①“师夷”“款夷”的主张冲击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以及“鄙夷”的观念,促进了思想解放。

②“制夷”的主张彰显了爱国之心。

“开眼看世界”社会思潮的特点(1)阶级:主要是地主阶级抵抗派。

(2)核心: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3)不足:他们的思想没有付诸实践,影响也仅仅局限于部分知识分子中间。

近现代史课后答案

近现代史课后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上编综述部分: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3课辛亥革命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13课辛亥革命[学习目标]一、武昌起义1.背景(1)政治:《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普遍感到清政府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2)经济: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使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

(4)思想: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等人广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5)组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

(6)军事:同盟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影响最大的是黄花岗起义,清政府镇压保路运动导致湖北防务空虚,革命形势成熟。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占领武昌。

12日,占领武汉三镇。

判断正误辛亥革命之所以发生在20世纪初,是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激化密切相关的。

( √)概念阐释预备立宪晚清政府为抵制革命,笼络资产阶级上层,巩固自己的统治所采取的措施——政治上预备实行宪政的活动。

宪政指的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结果导致民主革命更加高涨。

二、中华民国成立1.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内容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③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2)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深化理解《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的目的中华民国采用的是责任内阁制而不是总统制。

这一方面是对西方政治体制的仿效,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社会现实的需要。

在确定由袁世凯接任临时大总统的情况下,革命派试图利用责任内阁制,通过议会选举,由革命党控制议会和内阁,进而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上》课后练习答案
请同学们注意:
1、注意课本材料之间的联系和组合
2、同学们可以试着每一节可以给自己提一个问题(仅为一个),此问题能包含本节的重点内容,最后能做到脱离课本回顾知识并熟练回答此问题。

第一章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附一]第一节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C
二、1.不对。

2.①19世纪上半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他们的炮舰和走私船不断出现在中国东南海域,进行骚扰和侵略,鸦片战争的爆发正是这些侵略活动的进一步发展和必然结果。

②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居于出超地位,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掠夺财富,进而发动了对中国的武装进攻。

因此,这场战争,绝不是为了“维护”什么“商务”而引起的,完全是一场英国侵略中国的战争。

三、1.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处于入超地位。

2.英国的鸦片走私改变了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出超的地位,致使中国严重入超,白银大量外流。

英国资产阶级靠走私鸦片,发了横财。

英国也在中英贸易中成了出超国家。

[附一]第二节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A。

二、1.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见教材
对中国的危害性:①香港岛的被割占,不但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而且使它成为英国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基地。

②巨额的赔款,不仅是对中国人民的无耻掠夺,而且开创了侵略者对中国勒索赔款的恶例。

③五口的被迫开放,使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洞开,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

④协定关税的规定,使中国开始丧失了海关自主权,为外国侵略者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提供了有利条件。

2.在1840年至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抵挡不住英国的侵略,被迫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

如今,通过谈判,中英两国达成协议,1997年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洗刷了百年耻辱,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这个重大胜利,应当归功于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和邓小平同志关于“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英明、伟大。

附一:第三节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1.B。

2.D。

二、1.①通过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英、美、法等国在中国攫取了许多侵略权益。

②到了19世纪50年代,随着世界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它们已不满足于原来所取得的特权。

③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英法就加紧寻找借口,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其目的和性质与鸦片战争相同。

因此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2.①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②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四十万平方公
里的中国领土。

③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④通过《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了中国西北部七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⑤总共面积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附一:第四节阅读思考
1.武夷北苑农民,因通商之初,外商大量收购茶叶,在利益驱动之下,便大量争相种茶。

这个变化说明,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已经冲击着中国封建的自然经济,使之有瓦解之势。

2.因为掠夺性的开发,加上印度等处茶叶的竞争,以致“现在种茶之区,市疲山败”。

这说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带来的严重恶果。

3.不应因为有外来市场就盲目扩大生产;在扩大生产时要注意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附一:第五节练习题答案提示
一、1.A。

2.C。

二、主要内容:①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

②产品分配: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③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①《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它又只是一种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阅读与思考:
①《劝世良言》主张忍受苦难,放弃斗争;洪秀全号召人民反抗,进行反封建斗争。

②《劝世良言》认为信教者死后入天堂;洪秀全则认为要在人间建立天国。

附一:第六节练习参考答案一、1.C。

2.D。

二、1.主观原因:一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提不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的目的并不明确;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贪图享乐,特权思想膨胀。

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太平天国。

2.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新旧交替的年代,时代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义。

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任务,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化的企图;它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但它已不是单纯的、旧式农民战争了,而是“带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农民战争”。

如《资政新篇》的提出就是最好的说明。

为此,它对后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有深远影响;它是亚洲反殖民侵略的革命风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附一:第七节练习题答案提示一、1.A。

2.D。

二、1.①封建士大夫中的有识之士看到时代剧变,乾嘉考据之学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倡导实行社会变革。

②鸦片战败促使他们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面向世界,了解认识西方各国,萌发了新思想。

2.①林则徐、魏源等人的新思想,主要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②《资政新篇》不仅在科学技术方面主张学习西方,而且在政治制度方面也主张学习西方,提出效法西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它是近代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建设资本主义的救国方案。

三、①不正确。

②《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实行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公有制,实质上是一种空想,违背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规律。

③《资政新篇》主张保护私有财产,鼓励私人投资,用资本主义代替平均主义,比起《天朝田亩制度》是巨大的进步。

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