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消化道出血常用治疗药物
2023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指南》正式发布
2023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
血治疗指南》正式发布
概述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指导,以帮助医生和临床工作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主要内容
指南中包含以下主要内容:
1. 疾病概述:介绍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定义、病因、发病机制等基本信息。
2. 诊断标准:列出了确诊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所需
满足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等。
3. 治疗原则:介绍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总
体原则,包括急救措施、止血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等。
4. 具体治疗方案:提供了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的具体治疗方案,
包括内镜止血、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
5. 并发症预防和处理:建议了预防和处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
消化道出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再出血、感染和器官功能损害等。
重要性和应用
本指南的发布对于临床医生和临床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提高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具有指导作用。
医生可以根据指南中的建议制定更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总结
2023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指南》的发布将为医生和临床工作者提供关于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案和管理策略。
这将有助于提高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以上是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指南》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紧急处置与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紧急处置与护理概述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如果处置不及时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
1、消化管:口腔→ 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肛门(1)食管:食管在第6颈椎高度起于咽,穿过膈后续于胃贲门。
可分三段:颈段、胸段和腹段。
第一狭窄:食管的起始处,相当于第6颈椎体下缘水平,距中切牙约15cm;第二狭窄:食管在左主支气管的后方与其交叉处,相当于第4、5胸椎体之间水平,距中切牙约25cm;第三狭窄:食管通过膈的食管裂孔处,相当于第10胸椎水平,距中切牙约40cm。
狭窄部是食管异物易滞留和食管癌的好发部位。
(2)胃胃位于上腹部,介于食管和十二指肠之间。
胃与食管结合部称为贲门,与十二指肠结合部称为幽门,皆有括约肌控制内容物流向。
介于贲门与幽门间的胃右侧称为胃小弯,左侧为胃大弯。
胃小弯和胃大弯平均分成三等份的连线将胃分成三个区:自上而下依次为贲门胃底区( U,Upper)、胃体区( M ,Middle)和胃窦幽门区( L,Lower)胃腺有以下主要分泌细胞:①壁细胞:主要分泌盐酸和抗贫血因子,是维持胃pH的主要分泌细胞。
②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和凝乳酶原。
③黏液细胞:主要分泌含碱性因子的黏液贲门腺分布在贲门,主要分泌黏液。
幽门腺主要分布在胃窦和幽门区,除了含有主细胞外,还含有: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嗜银细胞和其他内分泌细胞可分泌组胺、5-羟色胺和其他多肽类激素。
(3)十二指肠十二指肠介于胃和空肠之间,起于胃幽门,止于十二指肠悬韧带,长约25cm,呈C形环绕胰腺头部,是小肠中最为固定的部分。
十二指肠由近至远分为四部分:①球部:长约4~5cm,属腹膜间位组织,较活动,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
生长抑素与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高子然黄健能欧敏戴璞蒋世芳罗燕英(通讯作者)
生长抑素与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高子然黄健能欧敏戴璞蒋世芳罗燕英(通讯作者)发布时间:2023-06-14T06:42:15.48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3年6月6期作者:高子然黄健能欧敏戴璞蒋世芳罗燕英(通讯作者)[导读] 目的:针对给予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长抑素与奥曲肽进行治疗的情况进行研讨。
方法:选用2021年8月~2022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各42例的两组。
对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观察组给予奥曲肽,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与临床效果。
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概率差别不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更佳(P<0.05)。
结论:给予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奥曲肽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广西桂林 541002摘要:目的:针对给予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长抑素与奥曲肽进行治疗的情况进行研讨。
方法:选用2021年8月~2022年10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4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各42例的两组。
对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观察组给予奥曲肽,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与临床效果。
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概率差别不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更佳(P<0.05)。
结论:给予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奥曲肽可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生长抑素;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中肝硬化患者并不少见,该疾病的影响不局限于肝脏,其会波及患者多个脏器。
肝硬化会伴有较多并发症,给患者心理造成较大压力。
患者门静脉高压后会造成上消化出血,即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十分危险,由于其会大量出血,故极易造成患者死亡[1]。
现阶段临床通常使用生长抑素与奥曲肽进行治疗,但二者效果与并发症率有所差别,基于此,本文针对给予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生长抑素与奥曲肽进行治疗的情况进行研讨,现情况如下。
202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
2024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01概念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根据出血的病因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急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如果处置不及时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
02常见病因及机制1、消化性溃疡是上消化道出血中最为常见的病因,约占所有病因的50%,当溃疡侵及周围或深处的血管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出血,轻者表现为黑便,重者表现为呕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较胃溃疡更易发生。
2、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为门静脉高压的主要临床表现,主要是由肝硬化引起。
门脉高压导致的门静脉与体循环之间的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开放。
胃内酸性反流物侵蚀食管黏膜;以及粗硬食物或饮酒等因素引起曲张静脉发生破裂出血,而成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致死原因。
3.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常见原因为应激状态如严重创伤、手术、多器官衰竭等,药物(如非苗体抗炎药)、乙醇、物理因素等造成的胃黏膜糜烂、出血。
多数胃黏膜糜烂和出血可以自行愈合及止血。
4、胃癌上消化道出血是胃癌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常常在早期就会出现,可以表现为呕血、黑便、便潜血阳性。
胃癌多数情况下伴有慢性、少量出血,但当癌组织糜烂或溃疡侵蚀血管时可引起大出血。
对于有上消化道出血且年龄偏大的中老年人,特别是伴有慢性贫血的胃病患者应警惕胃癌的可能性。
5、其他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①食管疾病,如食管贲门黏膜撕裂伤、食管癌、食管损伤、食管炎、食管憩室炎、主动脉瘤破入食管等;②胃十二指肠疾病,如息肉、胃间质瘤、门脉高压性胃病、血管瘤、吻合口溃疡、十二指肠憩室等;③胆道出血,如胆管或胆囊结石,胆道蛔虫病,胆囊或胆管癌,胆道术后损伤,肝癌、肝脓肿或肝血管瘤破入胆道;④胰腺疾病累及十二指肠,如胰腺癌或急性胰腺炎并发脓肿溃破。
03、临床表现1、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黑便与呕血: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病症,其特征性表现为黑便与呕血。
2023年急性消化道溃疡出血诊疗指南(精选干货)
2023年急性消化道溃疡出血诊疗指南(精选干货)急性消化道溃疡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准确的诊疗来降低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本指南提供了一些精选的干货,帮助医生和健康专业人士进行诊断和治疗。
病因与诊断- 消化道溃疡出血常见病因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使用、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应激等。
- 患者常出现上腹疼痛、呕血、黑便等症状。
胃镜检查是常规首选方法进行诊断。
急性出血控制- 对于活动性出血患者,优先进行内镜止血治疗。
内镜下可采用多种止血措施,如电凝、黏膜使用、血管组织粘合剂等。
- 若内镜治疗无效,可考虑应用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进行止血。
治疗与管理- 对于非活动性出血患者,应加强给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以预防溃疡再出血。
- 患者需忌烟、忌酒,并且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 进行碱化胃液治疗,以降低胃酸对胃黏膜的伤害。
并发症与预后- 急性消化道溃疡出血的常见并发症包括溃疡再出血、穿孔和梗阻等。
及时有效的治疗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患者治疗后应定期复查,随访及时纠正诱因,预防再次发作。
以上仅为本指南的精选干货,详细的诊疗方案和管理措施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在诊断和治疗中,请确保按照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操作和判断。
请注意,本文档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诊断和治疗请咨询专业医生。
> 注:本指南的内容仅适用于2023年,未来有可能根据新的研究和指南进行更新。
请关注最新的医学信息。
参考文献1. 章伟. 消化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处理[J]. 实用医学杂志, 2019, 36(13): 2147-2148.2. 杨小川, 焦继涛. 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内镜、内科、外科治疗进展[J].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 16(02): 132-139.。
2023版《急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最新诊疗方案》发布
2023版《急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最新诊疗方案》发布前言急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由于上消化道疾病(如胃、十二指肠、食管等)引起的急性出血,而非由血管病变所致。
此类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等特点,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我国急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水平,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我们组织专家编写了2023版《急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最新诊疗方案》。
诊疗方案1. 诊断1.1 病史询问: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发病原因、病程、伴随症状等。
1.2 体格检查:全面体检,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腹部体征等。
1.3 辅助检查:1.3.1 血常规:了解患者血红蛋白、白细胞等指标。
1.3.2 尿常规:观察患者尿中红细胞、蛋白质等指标。
1.3.3 便常规:观察患者粪便性质、隐血等指标。
1.3.4 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检查:评估患者全身状况。
1.3.5 胃镜检查:疑诊患者应尽早进行胃镜检查,以确定出血部位和病因。
1.3.6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CT等,有助于了解腹部器官状况。
1.3.7 必要时进行动脉造影、核磁共振等检查。
2. 治疗2.1 保守治疗:2.1.1 禁食、补液、纠正贫血和电解质紊乱。
2.1.2 药物治疗:如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等。
2.1.3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2.2 内镜治疗:2.2.1 急诊胃镜:疑诊患者应尽早进行胃镜检查,必要时进行止血治疗。
2.2.2 内镜下止血方法:如注射硬化剂、套扎、电凝等。
2.3 外科治疗:2.3.1 手术指征:保守治疗无效或出血量大、伴有休克症状的患者。
2.3.2 手术方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胃大部切除术、十二指肠切除术等。
2.4 介入治疗:2.4.1 动脉栓塞:适用于出血量大、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2.4.2 支架植入:如食管支架、胃肠道支架等。
3. 随访与预后3.1 患者出院后需定期随访,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奥美拉唑注射液治疗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摘要】目的针对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析奥美拉唑注射液使用的效果和临床安全性,从而给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带来药物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在2020年7月到2022年7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进行研究,随机把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在对照组中,治疗方案为西咪替丁注射液0.4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使用静脉滴注方式,每6 h一次。
在观察组中,治疗方案为奥美拉唑钠40mg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使用静脉滴注方式,每12 h一次。
在进行连续三天治疗之后,统计并分析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结果在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针对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奥美拉唑注射液有着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奥美拉唑注射液;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医疗急症,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囊跟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临床工作中大多数(80%-90%)是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多为上消化道病变所致,其中以消化性溃疡最为常见。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大量出血,甚至会失血性休克死亡,对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要提高抢救效果,首先必须要控制好患者的出血。
在当前,随着消化镜技术发展,各种抑酸药物使用,患者的出血发病率不断降低。
在本研究中,主要是分析奥美拉唑注射液应用的效果和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消化内科在2020年7月到2022年7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进行研究,患者均黑便或是呕血住院,对患者实施胃镜检查,确诊是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
在检查下,能够看到病灶喷血或者是新鲜血结痂。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把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
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摘要:目的:在实际针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探讨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药物的效果。
方法:选择2022年8月至 2023年7月接诊的6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常规剂量,观察组在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的时候采用大剂量。
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整体更高。
结论: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过程中,通过应用大剂量的奥美拉唑药物,能使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在较大幅度上得到提升。
关键词:不同剂量;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在医院的消化内科,消化性溃疡是接诊概率较高的一类问题,导致此类问题的出现多数情况下和胃酸分泌过多以及细菌感染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多数患者在发病之后都会表现为反酸、烧心以及上腹痛等,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来说,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整体较高。
此类疾病不仅具有病情凶险的特点,而且患者疾病的发展速度整体较快,在疾病控制不及时的情况之下,还会在较大程度上威胁患者的健康。
现阶段,临床上针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中,奥美拉唑是最为常用的药物,这种药物能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缓解胃酸给上消化道黏膜带来的损伤,对黏膜糜烂以及溃疡的愈合能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对于上消化出血患者的止血也具有辅助的作用。
但是,患者在用药剂量不同的情况之下,治疗效果也会体现出相应的差异性。
对此,文章就结合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实际特点,探讨了应用不同剂量奥美拉唑药物过程中患者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参与研究的患者共计62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包含的患者例数均为31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3例,患者年龄34~72岁,平均年龄(43.3 ± 3.1)岁,观察数中,男17例,女14例,患者年龄35至75岁,平均年龄(43.5 ± 2.9)岁。
2023版《急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正式发布
2023版《急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正式发布背景急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症,需要迅速而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
为了标准化诊治过程,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2023版《急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正式发布。
目的该指南的目的是提供给临床医生一份权威、准确的指导报告,以指导急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该指南基于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旨在促进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
内容该指南涵盖了以下方面:1. 诊断- 医学史和体格检查- 实验室检测- 影像学检查- 内镜检查2. 分级- 根据出血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稳定性,将患者分为不同的分级,以指导治疗决策。
3. 初步处理- 预防和处理呼吸、心脏和循环的问题- 快速建立静脉通路- 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支持性治疗4. 补充疗法- 急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治疗- 血管活性药物的选择和使用5. 内镜治疗- 血管曲张的定位和识别- 内镜下止血的方法和技巧6. 大出血的处理- 急性大出血的应对策略,包括内镜下止血、介入放射学治疗、手术治疗等。
7. 术后管理和预防复发- 血管曲张的再发风险评估- 雷射治疗与硬化剂治疗的应用- 患者术后的护理和随访8. 临床路径和团队合作- 制定临床路径以指导治疗- 医疗团队合作和协作的重要性结论2023版《急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包含了最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权威的指导。
我们希望通过该指南的发布,能够提高急性非血管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复发率。
该指南将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泮托拉唑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经验交流132泮托拉唑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韦水明 (贵州省榕江县中医院,贵州凯里 557200)摘要:目的 分析泮托拉唑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以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
对照组接受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
比较两组止血时间、输血量、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输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生理职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情感职能评分和活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泮托拉唑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以有效缩短止血时间、减少输血量,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促进患者较快康复,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泮托拉唑;白眉蛇毒血凝酶在临床中,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胃肠疾病,其危害程度与出血量、出血部位有密切关联,有效的止血干预可以控制患者病情的发展,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预后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1]。
目前,药物治疗是该疾病治疗的常用手段。
以往常用泮托拉唑药物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止血效果,但是整体疗效不佳。
近几年,白眉蛇毒血凝酶逐渐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治疗效果较好。
有研究指出,泮托拉唑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总有效率极高,且安全性也较高[2]。
本研究旨在分析泮托拉唑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22年3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
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3~60岁;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4~59岁。
全新发布:2023版《上消化道急性非血管曲张出血诊治新指南》
全新发布:2023版《上消化道急性非血管曲张出血诊治新指南》前言上消化道急性非血管曲张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其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为了提高我国上消化道急性非血管曲张出血的诊治水平,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我们组织专家编写了2023版《上消化道急性非血管曲张出血诊治新指南》。
本指南在总结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上消化道急性非血管曲张出血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和建议。
我们希望本指南能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为提高我国上消化道急性非血管曲张出血的诊疗水平作出贡献。
目录1. 概述2. 病因与风险因素3. 临床表现与诊断4. 鉴别诊断5. 治疗原则与方法6. 特殊情况的处理7. 预防与康复8. 总结与展望1. 概述上消化道急性非血管曲张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胆道等部位的非血管源性出血,不包括因血管病变(如食管静脉曲张、胃黏膜下血管病变等)引起的出血。
本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2. 病因与风险因素(1)病因:上消化道急性非血管曲张出血的病因包括溃疡病、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胆道出血等。
(2)风险因素:包括酒精中毒、药物滥用(如非甾体抗炎药、抗凝药物等)、消化道感染、胃酸分泌过多、慢性肝病、凝血功能障碍等。
3. 临床表现与诊断(1)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突发性上腹部疼痛、呕血、黑便等,严重者可见休克症状。
(2)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主要包括血液学检查、胃镜检查、CT扫描、磁共振成像等。
4. 鉴别诊断需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诊断:(1)下消化道出血:如结肠炎、结肠癌等。
(2)血管源性出血:如食管静脉曲张、胃黏膜下血管病变等。
(3)其他病因的急性上腹痛:如急性心肌梗死、胆道结石等。
5. 治疗原则与方法(1)治疗原则:急性期以止血、纠正休克、预防再次出血为主,慢性期以病因治疗、控制症状、预防再次出血为主。
2023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
2023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疗指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发生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部位的消化道出血。
由于其症状突然、出血量大、病情危重,因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2023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疗指南进行详细阐述。
一、诊断标准1. 主要症状及体征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包括呕血、黑便、鲜红色便血和贫血等。
体检时可触及腹痛、腹塌等症状。
2. 诊断方法(1)放射学检查:包括胃肠道X线检查、CT血管造影和射血流动力学检查等。
(2)内镜检查:包括上消化道内镜、腹腔镜和直肠十二指肠镜检查等。
3. 诊断依据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结合放射学或内镜检查结果,可以做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二、治疗原则1. 确定病情严重程度根据出血的程度和患者的一般状况,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程度。
轻度出血可自行止血,中度出血需要介入治疗,重度出血需要紧急手术。
2. 控制出血(1)一般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禁食、忌烟酒、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2)药物治疗:口服或静脉注射药物,如止血药物、负压吸引等。
(3)内镜治疗:通过内镜介入止血,如电凝、激光光凝、血管内注射等。
3. 预防并发症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可能伴发休克、贫血等并发症,要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红蛋白水平稳定。
三、注意事项1. 术前准备若经过评估后决定进行手术治疗,需要准备术前检查,确保患者身体状况适合手术。
2. 术中操作术中要注意操作规范,尽量减少创伤,掌握合适的止血方法,并及时处理手术中出现的并发症。
3. 术后处理手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术后效果,按照术后护理要求进行处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四、常见问题解答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是什么?常见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克罗恩病等。
2.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有哪些可能的并发症?可能的并发症包括休克、贫血、感染等。
3.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措施
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措施1、意识评估:首先判断意识,意识障碍既提示严重失血,也是误吸的高危因素。
2、防止窒息:严密监测病情变化,患者应卧位休息,保持安静,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血液阻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
3、循环评估:监测心率、血压、尿量及末梢灌注情况。
4、积极抗休克:尽快补充血容量是最主要的措施,可选择生理盐水、林格氏液、右旋糖、羟乙基淀粉、或其它血浆代用品,进行迅速扩容。
5、止血措施:条件允许时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1、冰盐水洗胃法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对胃黏膜损伤引起的出血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
口服去甲肾上腺素可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酸,可以刺激α肾上腺素能受体,使胃肠道出血小动脉强烈收缩而达到止血目的,同时内脏小动脉广泛收缩,内脏血液量减少,门静脉压力下降,有利于止血。
方法:通过胃管吸净胃内容物后注入4℃的冰生理盐水灌洗至洗出液清亮,吸净后注入150ml含去甲肾上腺素8~12mg的生理盐水,停留30min 后吸出,每1~2h重复1次。
胃管内注入者,注入前抽尽胃液,注入后夹管0.5~1小时,再吸引。
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血管作用强烈,应激性溃疡或急性出血性胃炎应慎用。
2、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成功的关键在于放管位置要准确,充气要足。
胃囊充气200~300ml,食管囊压力维持在30~40mmHg,牵拉固定要确切,定时放气和抽吸胃内容物和食管囊上方的分泌物。
止血后放气留管观察一天,总插管时间3~5天,以短些为好。
3、胃镜止血局部喷撒凝血酶、孟氏液、组织黏合剂;局部注射止血法使用的药物包括15%~20%高张盐水、无水酒精、1%乙氧硬化醇、5%鱼肝油酸钠等;凝固止血法,常用YAG激光、微波、热探头和高频电凝;机械止血法:使用Hemoclip钳夹、球囊压迫或结扎法。
4、药物止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常用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抑酸药物、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血管升压素及其类似物、止血及凝血药物,根据不同类型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奥美拉唑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奥美拉唑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随机于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抽选102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为调查对象,遵循青黄小球法分入两组,即A组(n=51,法莫替丁)和B组(n=51,奥美拉唑)。
评价两组应用效果。
结果相较于A 组,B组治疗后的腹痛缓解、止血、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
B组的治疗效果98.04%,明显大于A组86.27%(P<0.05)。
结论奥美拉唑治疗ANVUGIB的效果理想,能缩短止血时间,尽快缓解临床症状,促使患者尽快出院。
治疗效果较高,且安全可靠,临床推广意义较高。
【关键词】奥美拉唑;非静脉曲张性;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应用效果ANVUGIB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危重程度高,致病因素众多,病死率高达6%-10%。
有调查显示[1],ANVUGIB的年发病率约为50-150/10万,目前已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
患者以黑便、呕血为主要症状,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征象。
治疗此病时,以抑制胃酸分泌为主,目的在于迅速止血,降低患者病死风险[2]。
治疗期间,受疗效、副作用影响,不主张将止血药、生长抑素作为一线药物,以免造成止血药滥用。
奥美拉唑是常用治疗药物,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体内pH值,促使血小板聚集,止血效果较佳。
本文旨在探讨奥美拉唑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于我院2022年6月-2023年6月抽选102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为调查对象,遵循青黄小球法分入两组,即A组(n=51)和B组(n=51)。
A组中,男27例,女24例。
年龄:18-80岁,平均(49.28±6.03)岁。
B组中,男28例,女23例。
年龄:20-79岁,平均(49.41±5.78)岁。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药学作用评价
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药学作用评价【摘要】目的探讨艾司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药学作用评价。
方法在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选出50例为研究的对象,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吸氧、补液等),对照组患者此基础上接受奥美拉唑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艾司奥美拉唑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呕血停止时间、胃镜检查止血时间、大便转黄时间、潜血试验转阴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
结论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艾司奥美拉唑治疗,能够缩短止血的时间,提高治疗的效果,且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值得重视。
【关键词】艾司奥美拉唑;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药学作用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主要由胃黏膜受损引起,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异常分泌,从而损害胃壁。
一旦发病给患者带来了剧烈的腹痛和不适感,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1]。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为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及时止血。
药物治疗是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2],其中抑酸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质子泵抑制剂是最为常用的抑酸药物,而艾司奥美拉唑作为新一代的质子泵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治疗中。
本研究主要探索艾司奥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及药学作用评价。
1资料和方法1.1基础资料研究对象为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的50例消化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2:13,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0.72±3.38)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1:14,年龄22-67 岁,平均年龄(41.32±3.47)岁。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新进展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新进展摘要: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内外科较为常见的急症之一,该病的诱因具有多样化,病情比较复杂,临床治疗手段较多。
但是仍然经常会出现延误、误诊等情况,导致患者死亡。
为了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降低临床病死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临床关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治疗情况。
关键词: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进展上消化道出血系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有很多,肿瘤、血管畸形、机械损伤以及炎症等都有可能导致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引发出血,部分患者主要是因为邻近器官病变累及上消化道出血,也有的是患者全身性疾病所致[1]。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比较常见的是由于门静脉高压、消化性溃疡导致的急性胃黏膜病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其中十二指肠是比较常见的上消化道出血部位,其次吻合口、食管以及胃部也比较多见[2]。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已经控制在10%以下,但是该病的发病率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因此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情况。
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临床症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有多种,根据导致出血的病因可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和静脉曲张性出血两类。
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胃癌是最常见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
主要是由于上消化道相关病变所致,也有部分患者因为肝胰疾病所致。
由门脉高压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者门脉高压性胃部疾病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因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并不都是由于食管静脉或者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的患者是由于溃疡性疾病或者糜烂性疾病导致出血。
全身性疾病。
包括尿毒症、急性感染、血液病、结缔性组织病、血管性疾病以及其他的凝血机制障碍疾病。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是黑粪、呕血,如果患者是幽门以下部位出血,主要表现出黑粪,如出血量大,也可有呕血。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分析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对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的效果做出分析。
方法:采用2022年2月-2023年8月这一时间段在本院诊治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例数62例,在随机抽样法方式下将患者划分成均为31例的两个组别,常规组患者使用兰索拉唑治疗,研究组使用泮托拉唑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治疗有效率、临床指标、不良反应三方面。
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临床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
结论:为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减少其不良反应,疗效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泮托拉唑;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性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复发率均较高,如果没有及时控制,会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该疾病会与多种并发症合并,最常见的即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以黑便、贫血、呕血等,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
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以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为主,具有显著抑酸效果,泮托拉唑是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受到临床广泛应用[2]。
基于此,本文对2022年2月-2023年8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62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泮托拉唑治疗的效果,详细步骤和疗效见以下内容。
1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采用2022年2月-2023年8月这一时间段中,在我院诊治的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例数为62例,经随机抽样法分组后,常规组31例,研究组31例。
在常规组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从22岁至64岁,平均年龄(45.35±11.46)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25±0.23)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上消化道出血常用治疗药物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的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和胰管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病变或内镜治疗后黏膜溃疡并发出血。
根据出血原因,可分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黏膜下血管因溃疡或糜烂损伤而破裂出血,约占80-90%)和静脉曲张性出血(门静脉压力过高导致侧支循环静脉曲张后破裂出血I
临床表现因出血部位、病因和出血速度不同而异。
呕血与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
药物种类
1.抑酸类:
质子泵抑制剂
临床应用:在明确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前,尽早经验性静脉给予大剂量PPI,以使
胃内pH值快速升高至>6,并与生长抑素合用,以赢得确诊及特
异性治疗的时间。
活动性出血停止或患者可以进食后,可考虑改为口服
PPI序贯治疗。
注意事项:
1)第一代PPI包括奥美拉嘎、兰索拉嘎、泮托拉嘎,第二代PPI有雷贝拉理、艾司奥美拉嘎、艾普拉嗖。
相比第一代PPI,第二代PPI起效更快、24小时持续抑酸效果更好,个体差异较少。
2)宜选择作用稳定、疗效较好、受细胞色素P450系统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较小的PPI,如艾司奥美拉嗖、雷贝拉哩、泮托拉理。
3)奥美拉理、泮托拉嘎、雷贝拉嘎、艾司奥美拉嘎主要经CYP2C19代谢,兰索拉嗖、艾普拉陛主要经CYP3A4代谢,有可能与影响这2种肝药酶或由其代谢的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
临床效果:起效快,几种静脉用PPI的疗效相当,止血效果显著优于H2受体拮抗剂。
可延长胃内pH>4的时间>16小时,双倍剂量可使胃内PH值>4的时间理15.6~20.4小时。
H2受体阻滞剂
临床应用:可作为PPI的备用药物用于低危出血患者,常用雷尼替丁或法莫替丁静脉注射,之后可序贯口服给药。
注意事项:
1)应激性黏膜病变并发消化道出血,剂量宜高于标准剂量,连用5~7天。
出血停止后继续应用至消化性溃疡灶愈合,疗程通常为4~6周。
2)长期使用后,大部分患者出现药物耐受,因此一般不用作长期维持治疗。
临床效果:疗效和治疗费用均低于PPI.
2.胃粘膜保护剂
常用药物:硫糖铝,可用于治疗和预防。
特点:
1)硫糖铝对胃内酸度影响小,并可吸附胃蛋白酶和胆汁酸,改善胃黏液-黏膜屏障和黏膜血流,可防治应激性黏膜病变,连续应用N2周。
2)硫糖铝在酸性环境中才发挥作用,所以不能与抗酸药、抑酸药同时服
用;餐前服用可增加与溃疡面的接触,因此疗效较好。
3.血管升压素及其类似物
临床应用:治疗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最常用的血管收缩剂。
疗程为2~5天,联合内镜治疗时,疗程<72小时。
血管加压素:心脏和外周血管缺血等不良反应较多,应加用硝酸酯类药物改善其安全性及有效性。
高剂量持续应用宜<24小时,出血一旦停止,宜逐渐减量。
三甘氨酰血管加压素:可有效控制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但不能降低此类患者的病死率。
4.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奥曲肽)
临床应用:为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性出血的首选药物。
疗程通常为2~5天,联合内镜治疗时,疗程通常<72小时。
生长抑素:特别适用于无法实施内镜治疗或止血失败者,或与内镜治疗合用;也适用于严重急性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急性糜烂性胃炎或出血性胃炎的急救经验性治疗。
静注后在1分钟内起效,15分钟内可达峰浓
度,有利于早期控制急性出血;半衰期为3分钟左右,因此需要持续性静滴。
奥曲肽:给药30分钟可达峰浓度,消除半衰期长达100分钟左右。
有研究报道,其止血率可达80~90%,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手术率,提高内镜治疗的成功率,并可预防早期再出血。
5.氨甲环酸
可减少患者输血和对手术治疗的需求,但未发现可降低死亡率。
6.抗菌药物
用药指征:适用于伴有感染或Child-Pugh分级高、酗酒等感染高风险的患者,尤其是晚期肝硬化、伴有糖尿病或肝癌的患者。
用药原则:首选第三代头抱菌素(常用头抱曲松、头抱嘎肪、头抱哌酮、头抱他碇),也可选用喋诺酮类抗菌药物(常用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疗程通常为5~7天。
在明确病因诊断之前,即可开始与PPL生长抑素联合应用。
7.其他
去甲肾上腺素8mg加入生理盐水IoomL,分次从胃管灌注或口服,可使胃肠黏
膜出血的小动脉收缩,并减少胃酸分泌,一般每隔0∙5h~1h灌注1次,重复3~4次仍无效者停用。
卡巴克络、酚磺乙胺、维生素K、凝血酶等,可根据病情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