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教案
《电磁学》教案

电磁学笔记物理081 李庆波 08103118第一章 真空中的静电场1.物质结构理论 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物体带电的过程 摩擦起电 ; 感应起电电量 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用Q 或q 表示,单位:库仑(用C 表示)电子和质子各带电量 e =1.6×1910-库仑, 1库仑的电量相当于6.25×1810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量电荷是量子化的 一个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只能是电子电量eq =ne (n =0,±1,±2)“夸克”被认为带的电荷是e 的分数倍 2.电荷守恒定律大量实验表明: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任何物理过程中电荷的代数和总是守恒的,这个结论叫电荷守恒定律。
它不仅在一切宏观过程中成立,而且在一切微观过程中也是成立的,它是物理学中的普适守恒定律之一。
3.库仑定律1875年英国物理学家库仑从实验上总结出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后人称之为库仑定律,它表明真空中带电量为q 1和q 2的两个点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它们所带电量q 1和q 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r 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F= k rq q 221式中q 1和q 2分别表示两个点电荷的电量,r 为两个点电荷之间的距离,k 是比例系数。
在真空中k =8.99×109C mN22-,为了使表达式既能表示力的大小又能表示力的方(1)通常令 k =1/4πε。
则ε。
=1/4πk=8.85⨯1012-C 2N 1-m 2-,ε。
称之为真空的介电常数(或称为电容率)这样库仑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可称F =4πε1rq q 221该式称为库仑定律的有理化形式。
F =4πε1rq q 221r 。
式中r 。
表示施力电荷指向受力电荷方向的单位矢量第二节 电场强度1. 电场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一种特殊的物质来作用的,这种特殊的物质就叫电场。
大学物理电磁学实验教案

一、实验名称电磁感应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2. 掌握电磁感应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4. 提高学生对电磁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实验原理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当闭合回路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方向与磁通量变化率的方向相反。
四、实验仪器1. 电磁感应实验装置;2. 交流电源;3. 电流表;4. 电压表;5. 电流计;6. 电阻箱;7. 导线;8. 绝缘棒;9. 秒表;10. 计算器。
五、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装置,确保电路连接正确;2. 打开交流电源,调节电流大小,使电流计显示适当数值;3. 用绝缘棒将导线插入电磁感应实验装置的磁场中,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4. 改变导线的插入深度,记录不同深度下的电流计指针偏转角度;5. 改变交流电源的频率,重复步骤3和4,记录不同频率下的电流计指针偏转角度;6.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计算不同深度和频率下的感应电动势;7.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
六、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电路连接正确,避免短路;2. 操作电磁感应实验装置时,注意安全,避免触电;3. 实验数据记录要准确,避免误差;4.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电流计指针的偏转,以便及时调整实验参数。
七、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原理及仪器;2.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3. 实验数据及分析;4. 实验结果及结论;5.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对电磁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物理电磁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如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2)掌握电磁学的基本定律,如库仑定律、高斯定理、安培环路定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3)了解电磁学的应用领域,如电磁波、电磁场等。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电磁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电磁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静电场(1)库仑定律;(2)电场强度;(3)电场线;(4)电势;(5)电场力的功;(6)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2. 恒定磁场(1)毕奥-萨伐尔定律;(2)磁场强度;(3)磁感应强度;(4)安培环路定理;(5)磁通量;(6)磁场力的功。
3. 电磁感应(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电磁感应现象;(3)自感与互感;(4)楞次定律。
4. 电磁场(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2)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3)电磁波的性质与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理论;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电磁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案例分析法:分析电磁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案例;4.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证电磁学的基本原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静电场(1)介绍库仑定律,讲解点电荷的电场强度;(2)讲解电场线、电势、电场力的功等概念;(3)讲解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
3. 讲解恒定磁场(1)介绍毕奥-萨伐尔定律,讲解电流元的磁场强度;(2)讲解磁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安培环路定理等概念;(3)讲解磁通量、磁场力的功等概念。
4. 讲解电磁感应(1)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讲解电磁感应现象;(2)讲解自感与互感、楞次定律等概念。
5. 讲解电磁场(1)介绍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讲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2)讲解电磁波的性质与应用。
电磁学实验教案模板范文

####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和实验分析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电磁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 教学内容1. 实验名称:探究电磁感应现象2. 实验器材:直流电源、螺线管、铁芯、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开关、导线、小灯泡、实验板等。
####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电磁现象,如手机充电、家用电器等,引发学生对电磁学的兴趣。
- 提问:什么是电磁感应?它有什么应用?二、实验原理- 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即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或磁场变化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 强调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
三、实验步骤1. 组装电路:按照实验板上的电路图,将直流电源、螺线管、铁芯、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开关、导线、小灯泡等连接好。
2. 观察实验现象:- 滑动变阻器调节电流,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
- 在螺线管中插入铁芯,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
- 闭合开关,用手快速拉动导线,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变化。
3. 记录数据:记录不同条件下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度和灯泡亮度。
四、数据分析- 分析不同条件下电流表指针的变化和灯泡亮度,探究电磁感应现象。
- 讨论影响电磁感应现象的因素,如导体运动速度、磁场强度等。
五、实验总结- 总结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 强调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分析的重要性。
####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和数据分析,评价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程度。
- 关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 教学反思- 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实验误差、操作不当等,并提出改进措施。
- 考虑如何将电磁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教学资源- 电磁学实验器材、实验指导书、相关视频和文献资料。
#### 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拓展实验,如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大学物理电子教案

教案标题:大学物理——电磁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理解电磁现象的本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电磁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 静电场(1)静电荷、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容等基本概念。
(2)高斯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等基本定律。
(3)静电场的能量、静电平衡、电场线等知识点。
2. 稳恒磁场(1)磁场、磁感应强度、磁场方向、磁通量等基本概念。
(2)安培环路定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基本定律。
(3)磁场的能量、磁通量守恒、磁介质等知识点。
3. 电磁感应(1)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等基本概念。
(2)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基本定律。
(3)电磁感应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4. 交流电(1)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如周期、频率、角频率等。
(2)交流电的合成与分解、有效值、瞬时值、相位等知识点。
(3)交流电路的基本定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4)电阻、电感、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5. 麦克斯韦方程组(1)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基本内容。
(2)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反射、折射等知识点。
(3)电磁波的能量、动量、辐射压等特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定律和公式,阐述电磁学的基本原理。
2. 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电磁现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电磁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练习法:布置课后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电磁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电磁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的电磁学教材。
2. 实验设备:具备电磁学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科普文章、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
高中物理电磁学教案

高中物理电磁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电磁学中的重要公式。
3. 能够应用电磁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1. 电磁学的基本概念。
2. 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
3. 麦克斯韦方程组。
教学难点:
1. 应用电磁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提问或讲解引入电磁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授课(30分钟)
1. 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2. 应用库仑定律和洛伦兹力定律解释电场和磁场的相互作用。
3.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含义和应用。
三、示范实验(15分钟)
老师进行电磁学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电场和磁场的产生与相互作用,并引导学生做实验记录。
四、讨论与深化(10分钟)
学生就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展开讨论,深化对电磁学知识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习题,加深学生对电磁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六、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复习和巩固教学内容。
教学评价:
1. 学生对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所了解。
2. 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电磁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学生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理解达到一定水平。
注意事项:
1.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主动思考和提问。
3. 课堂教学要注重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物理电磁学讲课教案

高中物理电磁学讲课教案课题:电磁学教材:高中物理教材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理解电磁感应、洛伦兹力等重要概念;3. 能够运用电磁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2. 洛伦兹力的作用;3. 电磁学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电磁感应的计算方法;2. 洛伦兹力的方向判断;3. 电磁学知识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用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当一个磁铁靠近一个线圈时,线圈内会产生电流。
这是如何发生的呢?这个现象和我们学习过的电磁学有什么关系?二、讲解电磁感应(15分钟)1. 介绍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2. 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3. 计算绕线圈的感应电动势;4. 实验演示电磁感应的实验现象。
三、探讨洛伦兹力(15分钟)1. 介绍洛伦兹力的概念和作用;2. 讨论洛伦兹力的方向和大小;3. 计算洛伦兹力的大小;4. 实验观察洛伦兹力的实验现象。
四、应用实例(15分钟)老师设计一个实际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比如,一根导体穿过磁场时会受到什么影响?如何判断洛伦兹力的方向?学生进行讨论并给出答案。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重点知识点。
展望下节课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电磁学知识。
六、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内容,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并在下节课上进行讨论。
教学结束。
备注:根据具体情况可以调整教学内容和安排,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掌握电磁学知识。
大学电磁学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 掌握电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电磁波的传播规律。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 电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电磁波的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1. 电磁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电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电磁波的传播规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介绍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引导学生思考电磁学在科技发展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1. 电磁学基本概念:- 电荷、电场、电势- 磁场、磁感应强度、磁通量- 电磁感应、电磁波2. 电磁学基本定律:- 库仑定律- 高斯定律-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安培环路定理三、课堂练习1. 计算电场强度和电势差。
2. 计算磁场强度和磁通量。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电磁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电磁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 引导学生思考电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电磁波的传播规律。
二、讲授新课1. 电磁场的基本性质:- 电场线的性质- 磁场线的性质- 电磁场的叠加原理2. 电磁波的传播规律:- 电磁波的产生-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电磁波的折射、反射、衍射三、课堂练习1. 分析电磁场的性质。
2. 计算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电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电磁波的传播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课堂表现,了解学生对电磁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电磁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电磁学知识的掌握。
大学电磁学教案精品课程

课程名称:电磁学适用对象:物理、电子、通信等相关专业本科生教学目标:1. 使学生全面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电磁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基本理论。
2. 电磁场方程的推导与应用。
3. 电磁波的产生、传播与特性。
教学难点:1. 电磁场方程的推导。
2. 电磁波在复杂介质中的传播。
3. 电磁波在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一、第一章:电磁场基本概念1. 电磁场的定义及性质。
2. 矢量分析。
3. 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及电位移、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二、第二章:静电场1. 静电场的电荷分布。
2. 静电场方程的推导。
3. 静电场的边值问题。
三、第三章:恒定磁场1. 恒定磁场的产生。
2. 磁场强度及磁感应强度的概念。
3. 恒定磁场方程的推导。
四、第四章:电磁感应1. 电磁感应现象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2. 电磁感应的动生电动势。
3. 电磁感应的应用。
五、第五章:时变电磁场1. 时变电磁场的产生。
2. 电磁场方程的推导。
3. 电磁波的传播。
六、第六章:平面电磁波1. 平面电磁波的基本特性。
2. 平面电磁波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3. 平面电磁波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
七、第七章:导行电磁波1. 导行电磁波的产生。
2. 导行电磁波的传输特性。
3. 导行电磁波的应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1. 采用课堂讲授、习题课、实验课等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 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电磁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对电磁学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第一章电磁场基本概念第3-4周:第二章静电场第5-6周:第三章恒定磁场第7-8周:第四章电磁感应第9-10周:第五章时变电磁场第11-12周:第六章平面电磁波第13-14周:第七章导行电磁波本教案旨在为学生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电磁学知识体系,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大学物理电磁学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安培环路定律等。
2. 学会使用交变磁场实验仪和测试仪,掌握电磁感应法测交变磁场的方法。
3. 通过对载流圆形线圈和亥姆霍兹线圈的磁场分布的测量,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通有交变电流的线圈周围会产生交变的磁场。
若已知探测线圈的匝数、截面积,把它放在通有交变电流的线圈周围,探测线圈中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通过对感应电动势的测量,就可以探测出磁场的分布。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FB201型交变磁场实验仪2. FB201型交变磁场测试仪3. 载流圆形线圈和亥姆霍兹线圈4. 探测线圈5. 电压表6. 电流表7. 数据处理软件四、实验步骤1. 连接实验设备,开启交变磁场实验仪和测试仪。
2. 将载流圆形线圈和亥姆霍兹线圈分别放置在实验仪上,调整线圈位置,使线圈中心轴线与实验仪的测量区域对齐。
3. 将探测线圈放置在载流圆形线圈和亥姆霍兹线圈的中心轴线上,确保探测线圈与线圈中心轴线重合。
4. 调节交变磁场实验仪的电流输出,使线圈中的电流达到预定值。
5. 使用测试仪测量探测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记录数据。
6. 改变探测线圈的位置,重复步骤5,直至覆盖整个线圈中心轴线。
7. 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算磁场的分布。
8. 重复以上步骤,使用亥姆霍兹线圈进行实验。
五、实验数据处理1.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E与磁感应强度B、探测线圈匝数N、探测线圈面积A和探测线圈与磁场中心轴线的距离x之间的关系为:E = -N(dB/dx)2. 根据测量得到的感应电动势数据,计算磁感应强度B。
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确保实验设备正常运行。
2. 测量数据时要准确,避免误差。
3. 实验结束后,及时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七、实验报告要求1. 描述实验设备、仪器和实验步骤。
2.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磁场分布图。
3. 讨论实验结果,如磁场分布的特点、误差来源等。
初中电磁现象教案

初中电磁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电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和电磁铁的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了解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磁场的方向和强度。
2. 电磁感应:通过法拉第实验,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强度。
3. 电磁铁: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原理,掌握如何制作和应用电磁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和电磁铁的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在规律,电磁铁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电磁现象,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电磁现象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互相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述指南针的原理,引发学生对电磁现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电流的磁效应:(1)介绍奥斯特实验,让学生了解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2)演示奥斯特实验,让学生观察磁场的方向和强度。
(3)引导学生探讨电流磁效应的内在规律。
3. 电磁感应:(1)介绍法拉第实验,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
(2)演示法拉第实验,让学生观察感应电流的方向和强度。
(3)引导学生探讨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在规律。
4. 电磁铁:(1)介绍电磁铁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电磁铁的制作方法。
(2)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电磁铁,并观察其吸引铁磁物质的现象。
(3)讨论电磁铁的应用和优缺点。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和电磁铁的原理及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掌握了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和电磁铁的原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电磁现象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高中物理电磁学课教案

高中物理电磁学课教案一. 课程简介A. 课程背景和目标B. 电磁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介绍C. 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培养二. 教学内容A. 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电磁学的起源和发展2. 电荷与电场3. 电场与电势B. 电场的性质和计算1. 高斯定律2. 电势能和电势差3. 静电场的能量C. 电流和磁场的相互作用1. 电流的基本概念2. 安培定律和电磁感应3. 线圈与磁场D. 磁场的性质和计算1. 磁通量和磁感应强度2. 磁场与运动电荷的相互作用3. 磁场中的电流和洛伦兹力三. 教学方法和手段A. 知识结构的渐进式建立1. 知识的递进和连贯性2. 先易后难的教学顺序B.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1. 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操作要点2. 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应用C. 学生参与和互动的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2. 课堂演示和学生报告3. 提问和回答的互动环节四. 教学评价和反馈A. 合理的评价方式和标准1. 知识掌握的测试和考试2. 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的评估B. 反馈和指导的效果1. 鼓励和奖励学生的优异表现2.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C. 建立良好师生沟通的机制1. 个别辅导和问题解答2. 家长与教师的联系五. 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A. 教材和参考书目的选择B. 多媒体教学和实验仪器的应用C. 阅读材料和网上资源的推荐六. 教学计划和安排A. 授课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分配B. 实验教学和小组活动的安排C. 作业和考试时间的合理规划七. 课堂管理和纪律要求A.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B. 学生安全和实验室管理的要求C. 纪律教育和惩罚机制八. 难点和重点A. 难点的预测和应对B. 重点的强化和巩固九. 教学过程设计A. 知识点的引入和提醒B.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C. 学习目标的实现和巩固十. 总结与展望A. 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总结B. 学生反馈和评估的总结C. 今后改进和完善的展望通过以上的教案设计,我们能够实现高中物理电磁学课程的全面指导。
《电磁学》教案

《电磁学》教案一、课程名称:电磁学二、总学时:72学时三、适用对象:物理专业四、任课教师:五、修订时间:2010-6-17六、教学目的与任务电磁学是物理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现代电子技术等方面的应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1)全面系统地掌握电磁运动的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2)具有独立分析、处理和讲授中学物理电磁学课程的能力;(3)了解电磁学的发展概况、实际应用和最新成就;(4)进一步提高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科学素质。
七、教学的基本要求:(1)本教案是根据教育部1991年颁布的物理专业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结合当前全国和我校的实际而制定的。
(2)对于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除按系上修订的将交流电一章放在电工学以外,其余章节全部讲授。
一般不能随意增减变更,确有特殊情况,也必须经过校、系批准,方可变动。
(3)教学中,严格地按照教案的设计,将讲授课、习题课和课堂演示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八、教学的基本方式:电磁学是物理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因此其教学方式应以课堂讲授为主,但同时必须注意将习题课、辅导答疑课、实验课及课堂演示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九、教材及参考书目(1)赵凯华等.电磁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2)自编讲义.电磁学(3)梁绍荣等.普通物理学——电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4)梁灿彬等.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5)陈鹏万.电磁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6)贾起民.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美]E.M.珀塞尔.电磁学(伯克利物理教程),科学出版社.1979.(8)[美]D.哈里德等.物理学基础(中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9)[俄]C.福里斯等. 普通物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65.(10)[日]汤川秀树等.经典物理学(第五章).科学出版社.1986.十、教学内容(分章节编写)绪论(一)目的要求:(1)了解电磁学的研究对象、发展简史和知识体系。
2024年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教案,随意下载,教学设计

2024年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教案,随意,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物理校本课程第四章《电磁学》,详细内容包括:磁场的基础概念、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现象以及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磁场的基础知识,理解磁场的性质和磁感线的分布。
2. 使学生了解电流的磁效应,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场的基础知识、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现象。
难点:磁感线的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电流表、导线、电源、铁钉、指南针等。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用磁铁吸引铁钉,引导学生思考磁铁为什么能吸引铁钉。
2. 知识讲解:(1) 磁场:介绍磁场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磁感线的分布。
(2) 电流的磁效应:演示电流表指针偏转实验,引导学生探讨电流产生磁场的原理。
(3) 电磁感应: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解释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磁场概念:磁场是磁体周围的空间,对磁性物质产生磁力作用。
磁感线:表示磁场的方向和强度。
2. 电流的磁效应原理:电流通过导线时,周围会产生磁场。
3. 电磁感应定义:磁场变化时,在导体中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应用:发电机、变压器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解释磁铁吸引铁钉的原理。
(2) 画出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分布。
(3) 举例说明电磁感应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磁场和电磁感应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 研究电磁波的传播和应用。
(2) 探讨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和优势。
大学物理教案电磁学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XXX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电磁场的描述方法。
2. 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基本内容,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3. 熟悉电磁场在实际应用中的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1. 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麦克斯韦方程组及其应用。
3.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规律。
教学难点:1.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理解和应用。
2.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如电场、磁场、电势等。
2. 引入电磁场的基本性质,如电场强度、磁场强度、电势差等。
二、电磁场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 介绍电场、磁场、电势的定义和性质。
2. 讲解电场强度、磁场强度、电势差的计算公式。
3. 通过实例讲解电磁场的应用。
三、麦克斯韦方程组1. 介绍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基本内容。
2. 分析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物理意义。
3. 讲解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四、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规律1. 介绍电磁波的产生原理。
2. 讲解电磁波的传播规律,如波速、波长、频率等。
3. 通过实例讲解电磁波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强调麦克斯韦方程组和电磁波的重要性。
3.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结合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电磁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如多媒体教学、实验演示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4.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电磁学梁灿彬第四版教案

电磁学梁灿彬第四版教案标题:电磁学梁灿彬第四版教案教案目标:1. 着重介绍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磁学的实际应用。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供相关实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内容:1. 教学导入:a. 引入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b. 回顾电场和磁场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2. 理论知识讲解:a. 介绍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电磁感应、安培环路定理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
b. 解释电磁学和其他物理学科的联系,如力学、光学等。
c. 对电流、电容和电阻等相关概念进行详细讲解,并介绍其在电磁学中的应用。
3. 实验教学与实例分析:a. 设计合适的实验项目,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b. 分析真实世界中的电磁学应用实例,结合实例讲解电磁学原理,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4. 知识扩展与拓展学习:a. 探讨电磁学在当代科技发展中的前沿应用,如电磁波通信、电磁辐射的应用等。
b.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参加竞赛或进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拓展。
5. 学习评估与总结:a. 设计适当的学习评估方式,如小测验、作业和课堂参与等,以检验学生对电磁学知识的掌握。
b. 总结课程内容,梳理重点和难点,并为之后相关学习做出引导和建议。
教案特点:1. 结合理论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并加深对电磁学的理解。
2.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注重实验教学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电磁学的实验技能。
4. 探讨电磁学在当代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对科技进步的认识。
希望以上教案建议和指导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祝您教学顺利!。
理论实验的电磁学教案

理论实验的电磁学教案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电磁学理论,通过实验探索电磁场的基本性质和规律。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磁学的知识。
第一部分:实验前导入(约300字)实验名称:磁场的探索与测量导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引起学生对磁场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当我们在家中使用电吹风时,为什么可以感受到吹风机周围的热风?当我们在家中使用电磁炉时,为什么只有特定的金属锅能够加热?这些现象与磁场有关。
第二部分:实验目的与原理(约500字)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生将探索磁场的基本性质,学习如何测量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并了解电磁场的产生和影响。
实验原理:1. 磁场的定义:磁场是一种物理现象,指的是磁力的作用范围。
磁场可以由电流通过导线、磁体等产生。
2. 磁场的强度:磁场的强度可以通过磁场力线的密度来描述,磁场力线越密集,表示磁场越强。
3. 磁场的方向:磁场的方向可以通过磁针的指向来判断。
磁针指向磁场力线的方向,即指向磁场的南极。
4. 磁场的影响:磁场可以对磁性材料产生力的作用,使其受到吸引或排斥;磁场可以通过导线感生电流。
第三部分:实验步骤(约400字)实验器材:1. 磁铁:一块长条形磁铁2. 磁针:一个磁针3. 导线:一根导线4. 电池:一个电池5. 灯泡:一个灯泡实验步骤:1. 将磁铁水平放置在桌面上,用磁针靠近磁铁的两端。
观察磁针的指向并记录。
2. 将磁针放在磁铁的一侧并静止,观察磁针的指向并记录。
3. 在磁铁的两端依次放置磁针,观察磁针的指向并记录。
4. 将导线绕在磁铁上,接通电池,用磁针靠近磁铁和导线的部位,观察磁针的指向并记录。
5. 将灯泡与导线连接,接通电池,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
第四部分:实验讨论与总结(约300字)实验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磁铁的两端分别会吸引或排斥磁针,磁针的指向与地球磁场的指向大致相同。
2. 在磁铁的边缘放置磁针会使其与磁铁成平行方向,表明磁铁在边缘处的磁场强度较弱。
《电磁学实验教案》

《电磁学实验教案》一、引言1. 目的:通过电磁学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2. 适用对象:高中物理课程学生。
3. 教学时长:每课时45分钟。
二、实验原理1. 库仑定律: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沿着两个点电荷的连线上。
2. 电场强度:在某一点电场中,放入一个检验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与其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3. 磁场强度:在某一点磁场中,放入一个检验电流元所受到的磁场力与其电流元长度的乘积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磁场强度。
三、实验器材与步骤1. 实验器材:(1)静电发生器(2)验电器(3)电荷量计(4)电流表(5)磁场计(6)铁磁物质(如铁屑、铁粉等)(7)导线(8)绝缘材料2. 实验步骤:(1)连接静电发生器与验电器,调节静电发生器,使验电器带电。
(2)使用电荷量计测量验电器带电量。
(3)将电流表与磁场计连接,调节电流表,使电流通过磁场计。
(4)使用磁场计测量电流所在位置的磁场强度。
(5)在电流周围放置铁磁物质,观察铁磁物质的排列情况,分析磁场分布。
四、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静电发生器和验电器时,应保持手部干燥,避免发生电击。
2. 测量电荷量时,确保验电器与电荷量计接触良好,避免误差。
3. 调节电流表时,注意电流强度不宜过大,以免损坏磁场计。
4. 放置铁磁物质时,尽量使其表面与电流所在平面平行,以减小误差。
2. 实验拓展:(1)探讨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研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3)深入了解麦克斯韦方程组,掌握电磁场问题的求解方法。
六、实验数据分析1. 数据收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电荷量、电流强度、磁场强度等。
2. 数据分析:学生应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库仑力、电场强度、磁场力等,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的符合程度。
3. 误差分析:学生应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如仪器误差、操作误差等,并学会如何减小误差。
高中教案物理电磁学

高中教案物理电磁学教学内容: 电磁学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基本知识。
3. 能够应用电磁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4.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电磁学知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讲授教学法: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电磁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感受电磁现象,提升实验能力。
3. 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电磁现象或实验,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2. 理论讲解:讲解电场、磁场、电磁感应等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实验操作:安排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电磁现象,提升实验能力。
4. 训练应用:通过例题和练习,训练学生应用电磁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结梳理:总结本节课内容,强化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1. 课本、教材2. 实验器材3. 电磁学相关视频、PPT等教学资源评估方法:1. 课堂表现评分2. 作业成绩评定3. 实验成绩评定4. 考试测验评定教学反馈:1. 定期进行教学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2. 根据学生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3. 鼓励学生提出建议,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教学延伸:1. 开展电磁学相关实践活动,如参观电磁场实验室或参加电磁学竞赛。
2. 鼓励学生进行电磁学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拓展知识面和思维能力。
教学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电磁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努力,加强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电磁学知识和技能。
祝愿大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大的成就!愿同学们在电磁学的世界里探索,探究、实践并创新,实现自我超越!。
初中电磁学授课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掌握电磁感应和电磁感应定律。
- 理解电磁感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根据具体章节内容进行调整)三、教学时间(根据课程安排确定,例如:2课时)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点、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回顾电学基础知识,引出电磁学的概念。
-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对电磁学的兴趣。
2. 讲授新课- 电磁感应现象: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释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 电磁感应定律:讲解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引导学生掌握楞次定律。
- 电磁感应的应用:介绍电磁感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3. 课堂练习- 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
4.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电磁感应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电磁感应知识,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实验探究- 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电磁感应现象。
-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 课堂讨论- 针对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 拓展延伸- 介绍电磁感应在科技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电磁感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课堂练习:通过习题练习,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探究: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学》教案授课教师富笑男职称副教授学历(学位)博士研究生(博士)授课班级06应用物理1、2班计划总学时72 授课学期2007-2008(1)使用教材《电磁学》赵凯华、陈熙谋,2006年12月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要求使学生能比较全面地认识电磁学的基本现象,系统地掌握电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电磁学问题的能力,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考核办法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占30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上课回答问题、小论文等)学时分配教学环节教学时数课程内容讲课习题课绪论第一章静电场恒定电流场16 2 第二章恒磁场12 2 第三章电磁感应 5 1 第四章电磁介质14 2 第五章电路7 1 第六章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电磁波电磁单位制8总复习 2参考资料1.《电磁学》梁灿彬等2004年5月高等教育出版社2.《电磁学》《伯克利物理学教程》第二卷,(美)E.M.珀塞尔著,南开大学物理系译,1979年6月,科学出版社3.《电磁学》,贾起民郑永令等2001年1月高等教育出版社4.《电磁学》,胡友秋,程福臻,刘之景编,1997年3月,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后记1.电磁学教学要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的需要:根据现代化的需要,把那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需要的电磁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给学生,使得学生扎实地学好,并注意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成果。
2.正确处理思想教育和基础知识的关系:电磁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因此,电磁学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通过实验和列举学生熟悉的、容易理解的电磁电现象分析总结出概念和规律的实质。
同时,在理论联系实际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理论联系实践中,还要介绍电磁学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电磁理论发展的前沿知识。
绪论教学基本要求:1.对电磁学研究的对象,发展史做简要介绍,使学生对电磁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发展过程、历史地位和作用等有一个基本的概括的了解,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
2.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并阐述其地位和作用。
第 1 次课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1了解电磁学的研究对象、发展简史和知识体系。
2 熟悉电磁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
主要内容1学时•电磁学研究的对象•电磁学发展简史•电磁学的内容及结构•电磁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参考书•考核方式重点难点重点:在于使学生对本课程与一个大概的了解。
难点: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1. 重要物理实验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电磁学发展史上一些重大发现和发明过程中的物理思想2. 介绍电磁学在实际技术中的应用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查找参考书。
2.通过上网查询电磁学发展史中的重要事件。
教学体会以选取库仑、毕奥-萨筏尔、安培、法拉第、麦克斯韦等前辈大师的工作为例,适当介绍提出问题、抓住要害、克服困难、寻找联系、揭示本质、作出发现的历史过程,向学生展现科学发展的生动过程及必由之路,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兴趣和主动性,旨在使学生在学习电磁学发展史的同时,也得到了科学素质的培养。
第一章静电场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电荷守恒定律2.要正确地理解库仑定律第 1 次课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明确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属性,阐明电荷的量子性及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是静电场的基本定律是静电场的基本定律,要掌握库仑定律的矢量表达形式,明确“点电荷”的概念和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
主要内容§1. 静电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1学时)§1.1两种电荷§1.2静电感应电荷守恒定律§1.3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1.4物质的电结构§1.5库仑定律重点难点重点:电荷守恒定律和库仑定律难点:库仑定律教学方法用课件的图片形象的讲解库仑定律,并用实际例子进一步加深库仑定律。
课后作业1.思考题1-1、3、42. 习题1-1、2、4、6教学体会多加一些思考题在授课当中,加深学生对定律的认识。
第一章真空中的静电场教学基本要求:1.明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场”进行的,由此定义出电场强度。
2.重点强调场强迭加原理基础上,学会运用微积分方法计算某些连续带电体的电场分布。
第 2 次课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明确场强是怎样引入的,切实掌握它的物理意义,明确场强是矢量,服从矢量迭加原理,熟练掌握场强有关计算方法。
主要内容§2. 电场电场强度(2学时)§2.1电场§2.2电场强度矢量§2.3电场线§2.4电场的迭加原理§2.5电荷的连续分布§2.6带电体在电场中受的力及其运动§2.7 场的概念重点难点重点:电场强度矢量和电场的迭加原理难点:运用微积分方法计算某些连续带电体的电场分布教学方法1.利用图片和动画形象的展示电场线,使学生很容易的接受此概念。
2.通过4个例题加深运用微积分方法计算连续带电体的电场分布,熟悉此类问题的一般解法。
课后作业习题1-9、11、12教学体会由例题加深电场迭加原理的认识。
第一章真空中的静电场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高斯定理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第 3 次课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掌握电通量的概念,深刻理解静电场的高斯定理内涵和外延,明确用它求解场强时的特定条件,会进行对称性分析,选择合适的高斯面,熟练掌握对称情况下用高斯定理求场强的方法。
主要内容§3 高斯定理(2学时)§3.1立体角§3.2电通量§3.3高斯定理的表述即证明§3.4球对称的电场§3.5轴对称的电场§3.6无限大带电平面的电场§3.7从高斯定理看电场线的性质重点难点重点:高斯定理的理解。
难点:高斯定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由大量的有代表性的例题可以使学生吃透高斯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课后作业习题1-13、17、19教学体会在学会应用高斯定理计算某些具有对称性的带电体的场强的同时,必须强调高斯定理本身所包含的物理意义。
第一章真空中的静电场教学基本要求:1. 深刻理解电势与电势差的概念,电场力作功与电势差的关系,掌握电势的定义方法。
2. 理解梯度的概念,理解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第 4 次课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明确电势是怎样引入的,掌握其定义及物理意义,掌握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掌握场强和电位的微分关系,已知电位分布能用它来求场强。
熟练掌握场强和电位基本计算方法。
主要内容§4 电势及其梯度(2学时)§4.1静电场力所做地功与路径无关§4.2电势与电势差§4.3电势的叠加原理§4.4等势面§4.5电势的梯度重点难点重点:电势的概念和电势的计算难点:电势梯度的概念。
教学方法由静电力作功的特点引入电位能概念,并定义电位。
应强调电位值的相对意义。
课后作业习题1-28、39教学体会电势的零点的选取问题是学生常不能正确把握的一个问题。
通过例题使学生在解题中能很好的掌握电势零点的选取。
第一章真空中的静电场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并能够熟练运用导体的静电平衡条件;2. 理解静电平衡导体上电荷分布的特点;第 5 次课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导体静电平衡条件为E内=0,明确由它和静电场的两个基本定理导出的静电平衡导体的几点基本性质。
②明确导体空腔的基本性质,了解静电屏蔽的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5 静电场中的导体(2学时)§5.1导体的平衡条件§5.2导体上的电荷分布§5.3导体壳(腔内无带电体情形)§5.4导体壳(腔内有带电体情形)重点难点重点:导体静电平衡的条件是导体内部场强必须处处为零,并能够相应地由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得到一系列的静电平衡性质。
难点:能够由导体的平衡条件分别用定义式和叠加原理求得某些带电导体的场强和电位分布。
教学方法课后作业习题1-46、49、50教学体会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说明静电屏蔽效应使学生给容易接受。
第一章真空中的静电场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自能和互能的概念;2. 掌握电荷间的以及连续电荷的相互作用能第 6 次课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1.掌握自能和互能的概念;2.使学生理解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能;3.由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推出连续电荷的相互作用能。
主要内容(2学时)§6 静电能§6.1 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能§6.2电荷连续分布情形的静电能§6.3电荷在外场中的能量重点难点重点: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能。
难点:静电能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从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能的概念和计算,推广到点电荷组的相互作用能,乃至电荷连续分布情况的静电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课后作业习题1-63教学体会讲清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业能是关键。
第一章真空中的静电场教学基本要求:1. 掌握电容的物理意义,并会计算电容器及电容器组的电容;2. 理解电容器储能的概念,并会计算电容器的储能;第7 次课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1.明确孤立导体的电容和电容器的电容的概念,掌握电容器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深刻理解电容器具有储存电荷和储存电能的本领。
3.将第一章出错的题订正,明确常出错的概念和定理等。
主要内容(2学时)§7 电容和电容器§7.1孤立导体的电容§7.2电容器及其电容§7.3点容器储能订正第一章的作业。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电容和电容器的概念的意义。
难点:掌握电容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从孤立导体的电容过渡到电容器的电容,从而明确电容的物理概念和计算方法。
课后作业习题1-57、59、62教学体会(1)讲清孤立导体电容的定义及其电容与q和U的关系;(2)讲清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及其电容与q和U A—U B的关系;(3)讲清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在通过定义会计算同心球面电容器、同轴柱面电容器电容的基础上,指明孤立导体球电容与球面电容器电容的关系;第一章真空中的静电场教学基本要求:1. 了解电流密度矢量、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电流的连续方程;2. 掌握导体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以及电流线的折射定理;3. 明确非静电力和电动势之间的关系;4 理解恒定电场对电流分布的调节作用第8 次课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1.掌握连续方程和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2.使学生深刻理解导体边界条件和折射定理;3.了解磁场的电动势和非静电力的关系。
主要内容(2学时)§9 恒定电流场§9.1电流密度矢量§9.2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9.3电流的连续方程§9.4两种导体分界面上的边界条件§9.5电流线在界面上的折射§9.6 非静电力与电动势§9.7 恒定电场对电流分布的调节作用重点难点重点: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和电流的连续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