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决定理论的基本内容
Ch6 利率决定理论_货币银行学
![Ch6 利率决定理论_货币银行学](https://img.taocdn.com/s3/m/95eef9243169a4517723a3c4.png)
I I (r )
古典利率理论:储蓄供给和投资需求决定了利率水平
iff : when r r * has S (r ) I (r ) r * is equilibrium interestrate
S S (r ) Md Ms Bd Bs S (r ) Bd I I (r ) I S I (r ) Bs Bd Bs I (r ) Bd
6.5 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利率
流动性偏好理论关注货币供给对利率的影响 6.5.1 流动性需求: • 货币需求:M/p=f(Y, i)
6.5.2 均衡利率:货币 需求和供给相等时的 利率
6.5 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利率
6.5 流动性偏好理论和利率
LP 理论是分析投资者行为和政府政策对经济和金融影响的一个 工具,它描述了中央银行如何影响短期利率
• 名义利率是以实际支付的货币数量计算的利率水平。 • 实际利率是即使不存在通货膨胀和风险的情况下借入者被 要求支付的利率水平。实际利率是纯粹的放弃一段时间货 币使用权所需的回报,由于时间具有价值,长期的资金出 让所得到的回报应高于短期资金出让所得到的回报。长期 利率也应高于短期利率。
6.3 古典利率决定理论
6.1 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 1. 利率是决定储蓄 向投资转化规模 的关键因素 2. 利率影响了储蓄 和信贷资源的分 配 3. 影响货币需求和 供给的主要因素 4. 一个重要的确定 其他金融工具的 价格的基准 (benchmark) 5. 一个重要的货币 政策工具或指标
6.2 利率的概念
• 利息是资金借入者向借出者支付的对后者一段 时间内出借一定数量资金的补偿。补偿的比率 就是利率
•
一些批评:
– 关于公众如何形成预期的模型不可信。 – 零交易成本假设不现实。 – 决策信息过于简单,难以认为基于这些信息的 决策是理性的行为。
利率决定的八种理论解读
![利率决定的八种理论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fd2e6d3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e.png)
利率决定的八种理论解读在经济学中,利率是指借贷资金时所支付的利息费用,是货币的时间价值体现。
利率的高低对经济发展和个人财务状况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利率决定的八种理论进行解读。
一、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理论认为,利率的水平直接影响人们对持有货币的需求。
当利率上升时,持有货币的成本增加,人们更倾向于将货币转化为其他投资工具,这就减少了对货币的需求,进而推动利率下降。
当利率下降时,持有货币的成本降低,人们更倾向于持有货币,这就增加了对货币的需求,进而推动利率上升。
二、投资需求理论投资需求理论认为,利率的水平与投资需求呈反向关系。
当利率上升时,投资的成本增加,企业和个人更倾向于减少投资,从而减少了对资金的需求,进而推动利率下降。
当利率下降时,投资的成本降低,企业和个人更倾向于增加投资,从而增加了对资金的需求,进而推动利率上升。
三、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理论认为,通货膨胀会导致利率上升。
当通货膨胀预期加剧时,人们对于未来的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预期会增加,因此要求更高的利率来抵消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而推动利率上升。
四、货币供求理论货币供求理论认为,利率的水平由货币的供求决定。
当货币供应增加时,货币供大于求,利率下降;当货币供应减少时,货币供小于求,利率上升。
五、信贷市场理论信贷市场理论认为,利率的水平取决于信贷市场的供求关系。
当信贷市场供应增加时,借款人增多,利率下降;当信贷市场供应减少时,借款者减少,利率上升。
六、流动性偏好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利率的水平由人们对资产流动性的偏好所决定。
当人们更倾向于持有流动性较高的资产时,他们对于持有货币的需求减少,进而推动利率上升。
相反,当人们更倾向于持有流动性较低的资产时,他们对于持有货币的需求增加,进而推动利率下降。
七、风险溢价理论风险溢价理论认为,利率的水平与借贷风险溢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当风险溢价上升时,借款人需要支付更高的利率以补偿风险,从而推动利率上升。
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决定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eea6972172ded630b1cb6c2.png)
Loanable Capital Model
(一)债券市场及其均衡
3、可贷资金模型、利率与债券市场均衡 (1)投资者对债券的需求即可贷资金的供给,
债券需求曲线描述了利率与可贷资金供给之间的关系 (2)发行者对债券的供给即可贷资金的需求,
债券供给曲线描述了利率与可贷资金需求之间的关系 (3)可贷资金供求曲线的交点E为均衡点,对应的利率为均衡利率
2、债券供给曲线位移及影响因素 (1)预期有利可图的机会:
经济扩张阶段→投资机会↑→Ld↑→Bs↑→供给曲线右移 经济衰退阶段→投资机会↓→Ld↓→Bs↓→供给曲线左移 (2)预期通货膨胀率(πe): πe↑→实际利率r(r=i-πe )↓→Ld↑→Bs↑→供给曲线右移 πe↓→实际利率r↑→Ld↓→Bs↓→供给曲线左移
Loanable Capital Model
(二)供求曲线的位移及其影响因素
1、债券需求曲线位移及影响因素
(1)财富量(W): 经济扩张阶段→国民收入Y↑→W↑→Bd↑→需求曲线右移 经济衰退阶段→国民收入Y↓→W↓→Bd↓→需求曲线左移
(2)风 险(R): 债券价格易变性↑→R↑→Bd↓→需求曲线左移 债券价格易变性↓→R↓→Bd↑→需求曲线右移
(2)经济周期波动 经济扩张阶段→国民收入Y↑→W↑→Bd↑→需求曲线右移 经济扩张阶段→投资机会↑→Ld↑→Bs↑→供给曲线右移 均衡点由E变为F,利率水平由i0上升为i1 结论:利率在经济扩张阶段上升,在经济衰退阶段下降
(3)流动性(L): 债券市场流动性L↑→Bd↑→需求曲线右移 债券市场流动性L↓→Bd↓→需求曲线左移
(4)预期报酬率(Re): 预期未来利率上升ie↑→Re↓→Bd↓→需求曲线左移 预期未来利率下降ie↓→Re↑→Bd↑→需求曲线右移
利率决定的八种理论
![利率决定的八种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b04b9d44028915f804dc250.png)
案例1 1992年索罗斯成功狙击英镑
在1990年,英国决定加入西欧国家创立的新货币体系——欧 洲汇率体系(简称ERM)。索罗斯认为英国犯了一个决定性 的错误。因为欧洲汇率体系将使西欧各国的货币不再盯住黄 金或美元,而是相互钉住;每一种货币只允许在一定的汇率 范围内浮动,一旦超出了规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各成员国的 中央银行就有责任通过买卖本国货币进行市场干预,使该国 货币汇率稳定到规定的范围之内;在规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内, 成员国的货币可以相对于其他成员国的货币进行浮动,而以 德国马克为核心 。 特别是在1992年2月7日,欧盟12个成员国签订了《马斯特 里赫特条约》。这一条约使一些欧洲货币如英镑、意大利里 拉等显然被高估了英国经济日益衰退,英国政府需要贬值英 镑,刺激出口,但英国政府却受到欧洲汇率体系的限制,必 须勉力维持英镑对马克的汇价。英国政府的高利率政策受到 许多金融专家的质疑,国内的商界领袖也强烈要求降低利率。
形 成
牺
报
生产费用 牲
节 欲
构 成
价值
酬
形 成
形 式
利润
2016/4/9
金统学院-贺思辉 shhe@
19
利率决定的八种理论 ——(4)时差利息论 代表人物:奥地利经济学家欧根· 冯· 庞巴维克(Eugen Von Bohm-Bawerk,1851-1914)以人的主观评价 与时间因素来解释利息。他认为人们对于“现在财 货”的评价通常大于对于“未来财货”的评价,这 种由于对现在和未来两个时间的主观评价的不同而 带来的价值上的差异就是“时差”。时差的存在, 要求未来财货的所有者必须向现在财货的所有者支 付相对于价值时差的“贴水”,这个贴水就是利息。 这种时差理论不仅适用于借贷利息,也适用于其他 的各种经济租金的解释(如:利润、地租)
利率的决定理论
![利率的决定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3c9074df01dc281e53af028.png)
利率的决定理论
第二章
第一节
利率的决定理论
古典利率理论 第二节 可贷资金理论 第三节 凯恩斯利率理论
本章小结
第一节 古典利率理论
它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经 济学家所认为的,利率为储蓄与投资所决定的 理论。主要理论基础是: 一、庞巴维克的时差偏好与迂回生产理论 二、马歇尔的等待说与资本收益说 三、维克塞尔的自然利率学说 四、费雪的时间偏好与投资机会说
一、可贷资金供给与需求的构成
利率是使用借贷资金的代价,影响借贷资金供求水平
的因素就是利率变动的原因。 可贷资金的供给主要来自储蓄,如商业银行的信用创 造和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 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投资和窖藏货币两部分。 上述变量中,除了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是中央银 行根据经济发展需要自行决定(属“外生变量”)外,其 他因素都要受利率的影响。如储蓄和商业银行的信用 创造都与利率同方向变动;而投资与窖藏则与利率成 反方向变动。因此,借贷资金的供给与利率成正函数 关系,而借贷资金的需求则与利率成反函数关系,两 者的均衡决定利率水平。
四、费雪的时间偏好与投资机会说
费雪:现代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货币金融理论家。 基本观点:
(1)利息产生于现在物品与将来物品交换的贴水,它 是由主观因素(即社会公众对现在物品的时间偏好)和客 观因素(即可能的投资机会)。 (2)在选择投资机会时,企业家首先要考虑利率, 其次要考虑利润率。 (3)在货币与证券市场上,公众的时间偏好决定着 资本的供给,而企业家对投资机会的选择则决定着资 本的需求。利率决定于社会公众的时间偏好和企业家 对投资机会选择的一致。
i0
O I,S
三、维克塞尔的自然利率学说
维克塞尔:现代瑞典著名经济学家、瑞典学派的创始
西方的利率决定理论
![西方的利率决定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91fc71176c66137ef06190f.png)
改革方向
利率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建立中央银行 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为中介,由市场 自由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 利率市场化是方向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步骤
放开同业拆借利率 放开国债发行和交易利率 放开直接金融工具的利率 调整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利率和再贴现利率, 形成基准利率 扩大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设定存款上限, 放开贷款利率 取消所有利率限制,全面放开利率
市场分割理论把市场分成长期和短期市场。 从资金需求方来看,需要短期资金的投资者发行短期证 券;需要长期资金的投资者,发行长期证券,并且这些 长短期证券之间是不能互相替代的,因此短期证券市场 与长期证券市场是彼此分割的。 从资金供给方来看,不同性质资金来源使不同的金融机 构限制在特定的期限内进行借贷,以致短期资金利率由 短期资金市场决定,长期利率由长期资金市场决定。 如果短期资金缺乏而长期资金较为充裕,短期利率将比 长期利率高;如果长期资金缺乏而短期资金充裕,则长 期利率大大高于短期利率
70年代末,改革开放政策开始推行,利率体制的改革 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到1995年7月1日为止,银行 存、贷款利率分别由1978年的1.05%和4.7 2%上升到10.98%改革上一度进展缓慢,虽然从1982年开始逐步实行 浮动利率的作法,但管制利率的格局至今没有变,真正 的利率决策部门或者说整个利率体系的主体仍然是中央 政府。可以说,现行利率管理体制并未随经济金融体制 改革的深化、市场调节比重的日益扩大而发生实质性的 主体易位,仍然属于一种国家控制型的高度集中统一的 利率管理体制。现行利率体系本质上仍然是以行政手段 为主的计划经济模式,虽然引进了市场调节手段,但所 占比重不大。这种计划利率与市场利率并存的"双轨"格 局近期内是难以改变的。
利率的形成与决定
![利率的形成与决定](https://img.taocdn.com/s3/m/29cf8df0700abb68a982fbdf.png)
这种周期性的变化图示如下:
资料:基准利率和贷款定价
违约及期限风险
价格领导模型:贷款利率=基准利率+加成部分(风险) 基准利率(无风险) =价格领导型银行对优质客户发放短期贷款的资金成 本+贷款经营管理成本+银行的预期利润
●货币政策和利率 例如:扩张的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 货币供﹥求 → 短期r↓ → I↑→ Y↑→ 货币需求↑→长期 r↑ ↘通货膨胀预期 → 长期 r↑
r= i - p ●通货膨胀预期和利率 ﹡预期通货膨胀 → 预期物价↑,纸币贬值 → 借方到期支付的本利和实际价值 ↓→ 借 贷资金需求↑
﹡预期通货膨胀 → 预期物价↑,纸币贬值 →储蓄↓ → 借贷资金供给↓ 预期通货膨胀,利率上升。
古典学派的利率决定过程如图所示:
I’ I r2 r0 r1 I’ S O S’ I S S’
当S﹥I时,利率下降,当S﹤I时,利率上升 当S=I时,利率达到均衡水平 I不变,S增加,均衡利率水平下降 S不变,I增加,均衡利率水平上升
自动调节经济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P127
﹡利率由货币供求共同决定,货币需求量 又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货币是一种特
投资者对于某一到期期限的债券有着强烈的 偏好,而通常情况下,长期债券相对于短期债券 的需求较少,因此其价格较低,利率较高。解释 了( 3 ):典型的收益率曲线是向上倾斜的,却 无法解释(1)(2)。
﹡偏好利率结构理论(流动性贴水/溢价理论) (上述两种理论的结合) 长期债券的利率应等于两项之和: ( 1 )长期债券到期之前预期短期债券利率的平 均值 (2)随债券供求状况变动而变动的流动性溢价
可贷资金理论的利率决定过程如图所示:
S
S M S
东财货币金融第二章之利息决定和影响因素
![东财货币金融第二章之利息决定和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59e845d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c.png)
一、利率决定理论(一)马克思利率理论利息是借贷双方约定作为一定时期内使用货币资本的代价。
1.平均利息率应该是大工业周期中利息率的平均数和资本贷出时间较长的投资部门中的利息率2.市场利息率是完全由供求关系直接决定的3.平均利润率提高时,生产逐渐扩张,对货币的需求增加,利息率增加;平均利润率下降时,生产逐渐收缩,对货币的需求逐渐减少,利息率下降。
(二)古典学派真实利率理论建立在萨伊法则和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认为工资和价格的自由变动,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充分就业状态下,储蓄与投资的真实数量是利率的函数。
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利率水平的高低是投资和储蓄的交互作用。
(三)流动性偏好理论1. 凯恩斯通过货币供求关系分析利率的决定机制,利率是一种价格,是使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认为利息是牺牲流动性的报酬,利率是人们对流动性偏好的衡量。
假设人们用来储存财富的资产只有两种:货币和债券2. 具体来看,货币的供给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是外生的;货币需求来自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三者之和构成货币总需求,交易动机、预防动机都与国民收入呈正相关,投机动机与货币市场利率呈负相关(利率越低,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越强,持币投机动机越强)。
3. 变动情况:供给端央行影响货币供给曲线移动;需求端居民收入水平变动影响货币需求曲线移动。
4. 流动性陷阱区域:含义:当一定时期内,利率水平很低时,人们会将债券尽可能换为货币,货币需求弹性无限大,无论再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影响:最大程度的吸收流通中增加的货币量,因而货币供给增加不能再使利率下降,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再降低,利率失去了作为货币调节的工具的作用。
(四)可贷资金理论1. 综合考虑实际因素和货币因素对利率的影响,认为利率水平取决于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
2. 可贷资金的供给:个人储蓄、商业储蓄、政府预算盈余、货币供给增加、外国向本国的贷款公式:可贷资金的供给= 一段时期内储蓄流量加上货币供给量的变动3. 可贷资金的需求:家庭信贷、企业投资、政府预算赤字、外国向本国借款公式:可贷资金的需求= 一段时期内投资流量加上该期间内人们希望持有的货币余额二、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在可贷资金供求模型基础上分析,横轴可贷资金数量,纵轴利率水平经济领域:(一)企业平均利润率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必须高于利息率时,才会借入资金。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知识要点:利率决定理论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知识要点:利率决定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021e81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95.png)
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知识要点:利率决定理论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知识要点:利率决定理论导语:利率(Interest Rates)或称利息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支付的代价,亦是放款人延迟其消费,借给借款人所获得的回报。
那么利率决定理论的内容你知道吗?一、利率的风险结构债权工具的到期期限相同但利率却不相同的现象称为利率的风险结构。
到期期限相同的债权工具利率不同是由三个原因引起的:违约风险、流动性和所得税因素。
(1)违约风险:即债务人无法依约付息或偿还本金的风险,它影响着各类债权工具的利率水平。
①政府债券的违约风险最低,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相对较高。
②信用等级较高的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低于普通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
一般来说,债券违约风险越大,其利率越高。
(2)流动性流动性指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
它反映的是投资时间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①国债的流动性强于公司债券。
②期限较长的债券,流动性差。
流动性差的债券风险大,利率水平相对就高;流动性强的债券,利率低。
(3)所得税因素同等条件下,免税的债券利率低。
在我国国债是免税的,利率相对较低。
在美国市政债券违约风险高于国债,流动性低于国债,但其免税,所以长期以来市政债券利率低于国债利率。
违约风险越大、流动性越差、无免税债券的利率越高。
反之亦反。
二、利率的期限结构1.含义:债券的期限和收益率在某一既定时间存在的关系就称为利率的期限结构(假设具有相同的违约风险、流动性和所得税因素),表示这种关系的曲线通常称为收益曲线。
利率期限结构主要讨论金融产品到期时的收益与到期期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变化。
2.收益曲线的表现形态:正常的收益率曲线,即常态曲线,表现有价证券期限与利率正相关(教材P20图a)。
颠倒的收益率曲线,指有价证券期限与利率呈负相关相系(教材P20图b)。
一般来说,随着利率水平上升,长期收益与短期收益的差会越来越小,甚至变负。
也就是说,当平均利率水平较高时,收益曲线为水平的(有时甚至是向下倾斜的)(教材P20图b),当利率较低时,收益率曲线通常较陡(教材P20图a)。
凯恩斯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c9d7944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3d.png)
凯恩斯利率理论的主要内容凯恩斯利率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利率理论。
该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凯恩斯利率理论认为,利率是由货币供求关系决定的。
在凯恩斯看来,货币供求关系是决定利率水平的关键因素。
当货币供应增加或需求减少时,利率会下降;相反,当货币供应减少或需求增加时,利率会上升。
因此,凯恩斯认为,货币供求关系是影响利率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次,凯恩斯利率理论强调了利率对投资和储蓄的影响。
在凯恩斯看来,利率水平会直接影响投资和储蓄的决策。
当利率较低时,企业借贷成本较低,会增加投资活动;而个人储蓄的收益较低,可能减少储蓄。
相反,当利率较高时,企业借贷成本较高,可能减少投资;而个人储蓄的收益较高,可能增加储蓄。
因此,凯恩斯认为,利率水平对投资和储蓄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凯恩斯利率理论还强调了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在凯恩斯看来,利率水平会直接影响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当利率较低时,人们倾向于持有较多的货币,因为其他投资收益较低;而当利率较高时,人们倾向于持有较少的货币,因为其他投资收益较高。
因此,凯恩斯认为,利率水平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凯恩斯利率理论还强调了利率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
在凯恩斯看来,利率水平会直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
当利率较低时,企业借贷成本较低,可能增加投资,从而刺激总需求;而当利率较高时,企业借贷成本较高,可能减少投资,从而抑制总需求。
因此,凯恩斯认为,利率水平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凯恩斯利率理论主要包括了利率的决定因素、利率对投资和储蓄的影响、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以及利率对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影响。
这些内容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利率的运行机制和经济运行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我们制定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货币银行学课件 第九章 利率决定理论
![货币银行学课件 第九章 利率决定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40c4717866fb84ae45c8d7f.png)
i E
S
I S,I
古典利率理论
• 上图中,储蓄曲线S(i)和投资曲线I(i)的交点E,即 为均衡的利率及储蓄、投资水平。
• 按照这一理论,只要利率是灵活变动的,它就和 商品的价格一样,具有自动调节功能,使储蓄和投 资趋于一致。因此经济就不会出现长期的供求失衡, 它将自动趋于一致。
第二节 非古典利率决定理论
三、从债券的供求看
• 财富。财富增加对利率的影响取决于是哪类财富 的增加。 • 债券的风险。债券风险增加,债券的需求将减少, 所以利率将上升。
• 预期利率。当人们预期利率将上升时,债券购买 者为避免资本损失,将减少对债券的需求;而债券 的发行者则会希望赶在利率上升之前发行债券,从 而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这都会使当前的利率上 升。反之反是。
• 可贷资金的供给(LS)包括:1)储蓄S(i),它 随利率的上升而上升,并且是可贷资金的主要来源; 2)货币的供给的增加额ΔMs(i),它和利率是正相关 的;
• 当可贷资金市场达到均衡时,便可得到均衡的利 率水平(如下 L
可贷资金市场的均衡
•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可贷资金理论实际上 是试图在古典利率理论的框架内,将货币供求的变动 等货币因素对利率的影响考虑进来,以弥补古典利率 理论只关注储蓄、投资等实物因素的不足。所以它被 称为新古典利率理论。
• 1. 2. 3. •
庞巴维克认为利率水平取决于三个因素: 国家维持基金的总量 这种基金所赡养的工人人数 生产期延长的生产力程度。 如果国家维持基金越缺乏,需要雇佣的工 人人数越多,生产期进一步延长所得的剩 余收益越高,则利率也应越高,即储蓄和 投资的均衡决定借贷活动的利率水平。
二、马歇尔的利率决定理论
• 因此,利率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取决 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 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银行和非银行公 众共同决定的,它是利率的增函数。而货 币需求则是利率的反函数。当货币供给等 于货币需求时,就决定了均衡利率(如下 图所示)。
2010年中级经济师金融基础第二章辅导:利率决定理论
![2010年中级经济师金融基础第二章辅导:利率决定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0f68958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0.png)
利率决定理论(记住三个理论,理解其含义) (⼀)古典利率理论 这⼀理论也称真实利率理论,它建⽴在萨伊法则和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之上,认为⼯资和价格的⾃由伸缩可以⾃动地达到充分就业。
在充分就业的所得⽔准下,储蓄与投资的真实数量都是利率的函数。
这种理论认定,社会存在着⼀个单⼀的利率⽔平,使经济体系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这种单⼀利率不受任何货币数量变动的影响。
投资是对资⾦的需求,随利率上升⽽减少;储蓄是对资⾦的供给,随利率上升⽽增加,利率就是资⾦需求和供给相等时的价格。
⼀般情况下,利率越⾼,储蓄量越多,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另⼀⽅⾯,利率越低,投资越⼤,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
当储蓄⼤于投资时,利率会下降;当储蓄⼩于投资时,利率会上升。
该理论的隐含假定是,当实体经济部门的储蓄等于投资时,整个国民经济达到均衡状态,因此,该理论属于“纯实物分析”的框架。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 凯恩斯认为,货币供给(Ms)是外⽣变量,由中央银⾏直接控制。
因此,货币供给独⽴于利率的变动,在图上表现为⼀条垂线。
货币需求(L)则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其流动性偏好的动机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收⼊成正⽐,与利率⽆关。
投机动机形成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
⽤L1表⽰交易需求,⽤L2表⽰投机需求,则L1(Y)为收⼊Y 的递增函数,L2(i)为利率i的递减函数。
货币总需求可表述为: L = L1(Y)+ L2(i) 然⽽,当利率下降到某⼀⽔平时,市场就会产⽣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这样,货币的投机需求就会达到⽆穷⼤,这时,⽆论中央银⾏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相应的投机需求所吸收,从⽽使利率不能继续下降⽽“锁定”在这⼀⽔平,这就是所谓的“流动性陷阱”问题。
该理论的隐含假定是,当货币供求达到均衡时,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它认为,决定利率的所有因素均为货币因素,利率⽔平与实体经济部门没有任何关系。
第五章,利率决定理论
![第五章,利率决定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ff8f185af1ffc4fff47acaa.png)
本章教学内容 资产需求理论 基于债券市场供求分析的利率决定理论 基于货币供求分析的利率决定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
1.资产需求理论
资产是可以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财产,包括货币、债券、股票、 艺术品、土地、住宅,等等。
资产需求的决定因素 ——在面对是否购买某项资产或者在不同种类的资产中如何选择 之类的问题时,必须考虑下列因素:
影响财富的另一因素是公众的储蓄倾向。如果居民的储蓄增加, 财富增长,那么债券需求量也会随之提高,债券需求曲线向右移 动。反之则左移。
编辑版pppt
2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编辑版pppt
13
利率决定的流动性偏好理论框架
货币需求:取决于流动性偏好(会在货币需求理论模块详细介绍 ,目前先用机会成本的概念加以理解)。 货币具有最强流动性但没有收益,债券有收益但流动性稍差。当 利率r上升,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货币需求Md下降。利率和 货币需求存在反相关关系。
货币供给:取决于货币
当局政策的一个外生变量, r
因此在M—r坐标系中,货
币供给曲线 Ms是一条垂直
于横轴的直线。
r*
Ms
Md
当Md = Ms时,货币需求
0
与货币供给的均衡决定利率。
MsMd
编辑版pppt
14
流动性偏好理论中的均衡利率变动
讨论均衡利率的变动,就必须讨论货币需求的变动(货币需求曲 线的移动)和货币供给的变动(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 。
债券需求曲线Bs在“P-B”坐标图像中向上倾斜 注意:需求曲线Bs在“i-B”坐标图像中则向上倾斜
编辑版pppt
6
利率决定理论
![利率决定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7f76f1ee770bf78a6529546d.png)
2
课程铸就品质 服务感动学员图 1-2货币需求函数
3.流动偏好陷阱 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 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 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 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 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 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性陷阱。此 时,货币政策无效。 根据流动性陷阱理论,当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后,扩张性货币政策由于无法导致利率进一步下降因此 政策无效。然而当次贷危机之后,美国市场名义利率接近零下限(名义利率不能为负)的情况下,美联储 采取了以大量购买资产为主要特征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你认为在零利率下限处,非常规货币政策是如何发生作用的? (2)非常规货币政策是否意味着流动性陷阱理论是错误的?[中国人民大学 802 经济学综合 2015 研] 答: (1)非常规货币政策是与常规货币政策相对应而言。非常规货币政策是在没有降息空间或利率 的市场传递机制严重受阻的情形下,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的结构或膨胀资产负债表的规模直接向 市场注入流动性的行为,以保证在利率极低的情况下继续维持市场的流动性。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类型进 行如下划分:承诺效应、数量宽松、性质宽松、特别贷款和外汇宽松。 在零利率下限处,非常规货币政策是通过以下途径发生作用的: ①引导理论预期。根据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假说,长期利率取决于短期利率的预期,因此长期金融资 产的价格一部分取决于对短期利率的预期,利用这一点,美联储可以改变投资者对短期利率的预期来影响 资产价格和经济走势。在实践上,主要是货币当局做出政策承诺,比如承诺将长期维持低利率政策,增强 投资者信心,刺激经济。 ②改变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结构。例如中央银行从主要购买短期国债转而购买长期债券甚至股 票,这些在市场上的买卖会影响资产的相对价格,提高长期债券的价格,降低长期理论,而购买股票则是 中央银行直接向投资者提供流动性。 ③扩大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中央银行通过大量购买债券甚至股票直接向市场注入超额资金, 维持低利率和创造新的流动性。 (2)否。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 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当利率极低时,人们对 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常 规的货币政策无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利率是由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共同决定的,取决于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的均衡点。投资是利率的递减函数,利率提高,投资额下降;利率降低,投资额上升。储蓄是利率的递增函数,利率越高,储蓄额越大;利率越低,储蓄额越少。
2、凯恩斯的流动偏好利率理论:利率取决于货币的供求状况,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是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货币需求是内生变量,取决于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公众的流动性偏好动机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形成的交易需求与收入成正比,投机动机形成的投资需求与利率成反比。货币总需求等于交易需求与投机需求之和。
3、新古典学派的可贷资金理论:可贷资金理论是对古典利率理论的补充,也是为了批判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而提出的,理论认为,市场利率不是由投资与储蓄决定的,而是由可贷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的。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投资者的实际资金需求,它随利率的上升而下降;家庭和企业对货币需求量的增加。可贷资金的供给包括家庭、企业的实际储蓄,随利率的上升而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