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说课设计 第十一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课稿+反思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十一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了解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的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做好铺垫。

(2)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增加课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和尊重科学、应用科学的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教学难点:盐的化学性质。

教与学互动设计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导语]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生活中最常见的盐—食盐,它是盐中的一种,这节课我们在一起来学习另外几种常见的盐。

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预习导学1、阅读教材P70~71,填写下表物质名称主要成分或俗名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纯碱、苏打小苏打化学式颜色、状态2、比较碳酸钙(CaCO3)、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的化学式有何相似之处?3、完成下列各组化学方程式(先独立后组互阅)Ⅰ组Ⅱ组(1)Fe+CuSO4=______+______ (4) Na2CO3 + HCl =______+______+______(2)Zn+______= ZnCl2 + Cu (5)NaHCO3 + HCl =______+______+______(3)Zn+ CuSO4=______+______ (6)CaCO3 +______= CaCl2+______+______ Ⅲ组Ⅳ组(7)Ca(OH)2+ Na2CO3 =______ + NaOH (10)CaCl2 +Na2CO3 =CaCO3↓+______(8)NaOH +CuSO4=______ + ______ (11)______+CuSO4= BaSO4↓ + CuCl2(9)FeCl3+ NaOH =______+______↓(12)AgNO3+ NaCl =______ +AgCl↓通过预习,你对本节课内容有何疑问?二、交流探究1.按教材设定步骤完成[实验11——1]①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将结果填写在教材设定的表格中。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4)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盐的性质和鉴别方法。
(5)课堂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巩固学生的记忆。
3.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别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化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掌握生活中常见盐的定义、分类、性质和用途,并能运用化学式表示和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2.难点:理解不同类别盐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盐的鉴别方法。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活中常见盐的性质、用途和鉴别方法。
(2)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1)盐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盐的提炼和加工过程。
(3)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如何科学食用盐。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学生完成作业时,要求字迹清晰,书写规范,确保作业质量。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树立化学服务于生活的观念。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增强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认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科学知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4.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11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11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
-你选择的盐属于哪一类盐?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哪些?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与这种盐相关的现象吗?请举例说明。
2.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题目涉及盐的性质、分类、应用等方面,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
-实验技能的培养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
3.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盐相关现象,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关键,也是教学的难点。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为什么食盐可以防腐?”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盐的性质和应用。
3.教师简要回顾已学的离子、分子基本概念,为新知识的传授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盐的化学性质,如酸碱中和反应、盐的水解等。
-盐的定义:由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的分类:碳酸盐、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化学知识。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通过了解盐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案设计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成分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了解并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了解并掌握碳酸盐的检验方法;4、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温习上节课学过的盐,引入新盐——碳酸盐的学习;2、通过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理解并掌握碳酸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通过比较实验现象,对比学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4、通过实验分析,掌握碳酸盐的检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2、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碳酸盐的性质;2、理解并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发生条件。

(二)教学难点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方法。

[演示课件]碳酸盐的验证方法。

成了CO2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黑板练习]4、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与碱的反应)[课件演示][实验演示]请学生演示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与氢氧化钙的反应,请学生写出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小结]碳酸钠、碳酸氢钠可以与碱反应。

[实验演示]学生丙演示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5、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与盐的反应)[课件演示][实验演示]演示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和氯化钙的反应[小结]碳酸钠可以与盐反应[回答]6、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受热分解)[课件演示][讲授]我们知道碳酸钙受热会分解为?请大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碳酸氢钠受热也会分解,并且分解为碳酸钠,化学方程式是:[回答]1、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8、复分解反应[课件演示]演示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与稀盐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一单元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第十一单元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盐的种类及其性质;2.掌握常见盐的制备方法;3.掌握常见盐的用途。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粉笔、实验用具及化学试剂;2.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引发学生对盐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使用过什么样的盐?有什么不同的种类?它们是如何制备的?”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步骤二:学习常见盐的种类及其性质(30分钟)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实验现象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常见盐的种类及其性质。

教师可以使用盐酸、硫酸、硝酸等化学试剂进行实验,观察其与金属、碳酸氢盐等反应,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盐的性质差异,并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盐的性质,如溶解性、熔点、化学性质等,并与化学式进行对应,帮助学生建立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思维。

步骤三:学习常见盐的制备方法(4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盐的制备方法,包括酸与碱的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氯化物的反应等。

并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解释制备过程。

2.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的制备方法,如氯化钠的制备可通过氯气与氢气的化学反应得到等。

并鼓励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实验操作,亲自制备盐进行实践。

步骤四:学习常见盐的用途(30分钟)1.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张表格,列出常见盐的名称及其用途。

学生根据教材和其他资源进行查找补充,并填写表格。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示所查找到的信息,并进行简要的介绍。

教师在学生介绍的过程中及时纠正和补充,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讨论。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1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互相测试对方的学习成果。

同时,教师给予学生的个性化评价和鼓励,激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进一步探索。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2)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2)

课题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课型新授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器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了解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理解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过程方法1、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的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做好铺垫。

2、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增加课外知识。

情感态度1、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和尊重科学、应用科学的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复分解反应及条件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及发生条件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食盐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属于哪类物质?在化学上是怎样给盐这类物质定义的?一、学习几种常见的盐情境引入:生活中还有许多盐类物质正在为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服务。

大家看一组图片,图片中涉及到的物质均为盐类物质。

投影展示图片:华表、大理石柱子、钙片(标明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纯碱(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小苏打、胃药(碳酸氢钠)、蓝矾、高锰酸钾等。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几种常见的盐:结合教师所给表格,学习教材72—73页的相关回答问题。

了解盐在生活中用途广泛。

观看图片对图片所涉及到的物品和其主要组成有所了解。

结合表格自主学习,通过对所提问题的回答让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盐,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给出学生总体印象—盐在生活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

由熟悉的图片引出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几种物质,可以激发学生学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

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化学式主要用途组成上的共同点引导学生总结归纳:1、完成表格中内容的正确填写。

明确他们都属于盐类物质。

2、补充: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虽然是盐但溶液显碱性),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溶液也显碱性),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并完成表格中需要补充的内容。

归纳、总结。

学生活动习的兴趣本段知识简单但比较琐碎,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填写表格,可以将这些知识系统化,同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运用对比法学习的意识。

九年级化学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

2.鉴别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盐。

3.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的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4.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增加课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进而体会到“化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教学资源分析]本课题安排在酸碱相关内容之后,合乎学生接受知识的逻辑。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盐开始,介绍两类重要的盐—氯化钠和碳酸盐。

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可分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部分先从生活常识着手,主要介绍食盐的性质、用途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根据分布情况提出得到粗盐的方法,并要求学生探究粗盐提纯。

第二部分从图片展示开始,介绍碳酸盐在生活中的用途,并以回忆二氧化碳制法的手法引入正题,以比较碳酸盐和酸、碱反应寻找规律得出复分解反应,比较自然。

[教学策略分析]1.采用体验式和探究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从生活常识深入课堂,真正体验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于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如果直接让学生自己探究的话,肯定达不到预期的目的,采用设问讨论、小组统一意见后探究、出现问题、播放正确操作录像、及时交流、解决疑问的效果较好。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材中的演示实验课让学生上台演示,体现学生的主动性。

4.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不一定要求学生知道得透彻,可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完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常见的盐的性质用途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教学准备]图片:1. 美丽的桂林山水——让学生感受到碳酸盐能构成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学生学习碳酸盐的兴趣;2.天安门华表、豪华酒店的地面、美丽的珊瑚、贝壳等——让学生感悟到碳酸钙的不溶性质与自然界的关系;3.松软可口的面包、苏打饼干,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等——让学生感受到不同的碳酸盐溶解性的差异,使学生领悟物质的用途取决于它的性质;4.大理石雕塑60年的变化的对比——让学生从自然现象体会到碳酸盐在生活中的变化具有普遍性,重点感悟化学腐蚀——酸腐蚀。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
3.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4.小组合作,选择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盐,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其性质(如溶解性、腐蚀性等),并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结论。
5.深入了解一种工业用途的盐(如硫酸铜、氯化钠等),调查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小论文,探讨其作用和意义。
6.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搜集有关盐的趣味知识,以手抄报的形式展示,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课堂所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作业完成过程中,注意查阅资料、请教他人,培养自主高作业质量。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改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3.实验教学,培养技能:
-指导学生进行盐的提取、检验及制备实验,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变化的奇妙,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4.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结合生活实例,解释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盐的调味、纯碱的清洁作用等。
-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环境的思想观念,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养成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良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了解了物质的性质、变化等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生活中常见的盐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盐的化学性质、分类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说课稿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会布置一些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家中完成。这些习题将涵盖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并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性的学习活动,如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家庭实验等,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一些巩固练习和实践活动。首先,我会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习题,以检验他们对盐的概念、分类和性质的理解。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疑问。此外,我还会安排一个实验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盐的制备实验,以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法、实验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实验教学法可以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这些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主要是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和学习需求,以及化学学科的特性。
(二)媒体资源
为了辅助教学,我将使用多媒体课件、实验仪器、化学试剂等资源。多媒体课件可以提供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信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化学知识;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可以用于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和实验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互动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多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环节。例如,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问他们相关的问题,以促进他们的思考和理解;在小组合作学习环节,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以促进他们的合作和交流。此外,我还会设置一些小组竞赛和游戏,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说课设计 第十一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课稿+反思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说课设计 第十一单元《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课稿+反思

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今后化学的继续学习,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综合素养也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说目标依据课标、教材内容,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理解复分解反应,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一些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2、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

2、学会运用分类、比较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出反应规律,形成“复分解反应的概念”,通过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体会“复分解反应的条件”、“酸碱盐的溶解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复分解反应的学习,增强了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初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网络,感受到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深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三、说学情《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化学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化学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这一要求,本课题的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1)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本课题所需的知识基础,如:盐的组成特点及常见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溶解性等,学生已经具备。

但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的情况看,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基础不扎实、知识不系统、应用不灵活,再加上我校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这些因素都直接制约着学生今后化学学习的提高与发展。

因此,本课教学,应采取巩固完善、系统提高、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在回忆、比较、归纳等过程中形成有关复分解反应内容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形象感悟和系统归纳是学好本课题的重要方法。

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感悟;采用不同的习题练习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发生条件进行巩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归纳与综合应用能力,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系统建构能力。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图片和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盐的性质和用途。
2.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a.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已知的盐的种类、性质和用途。
b.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盐的溶解性,观察实验现象,总结规律。
4.学生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教师应设计梯度性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生活中常见盐的种类、化学性质、用途及其化学式的书写。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下册(人.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如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钙等,并理解它们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学会使用化学式表示盐,并能正确书写常见盐的化学式。
3.掌握盐的溶解性规律,能够预测不同盐在水中溶解的情况。
4.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盐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溶解性等。
c.学生尝试书写常见盐的化学式,教师给予指导,纠正错误。
3.实践应用,解决问题:
a.设计与盐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b.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盐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溶解性等,并记录实验结果。
4.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a.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在课堂开始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实物,如食盐、硫酸铜晶体、碳酸钙等,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盐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接着,教师简要介绍这些盐的名称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兴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2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2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关于盐的第一个知识点,它承接了上册有关物质分类的知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化学打下基础。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盐的定义、分类、性质以及在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盐的基本概念,掌握盐的分类和性质,培养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物质分类的基本知识,对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盐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此外,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盐的认识多停留在使用层面,对其背后的化学原理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盐的化学本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能正确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盐;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2.难点:盐的化学本质的理解,生活中常见盐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运用实验演示法,直观展示盐的性质;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盐在生活中的应用;4.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实验器材、生活用品(如食盐、纯碱等);2.素材:相关案例、实验视频等;3.学具:笔记本、实验记录本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册所学物质分类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知道物质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PPT,介绍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2.针对盐的分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盐可以分为碳酸盐、硫酸盐等?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操练(15分钟)1.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盐的性质,如溶解性、酸碱性等;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锻炼动手能力;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目标通过资料收集和实验探究,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初步学会粗盐提纯和鉴定碳酸根离子的方法;能判断复分解反应的类型及发生条件。

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了解我国科学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从而激发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

重点和难点重点:粗盐的提纯、对碳酸盐的特性的认识、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形成。

难点: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判断。

实验准备①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 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

②[实验11-1]与[实验11-2]: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

③增加的演示实验: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

④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课时安排共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初步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盐课前准备学生多渠道收集四方面的资料:①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高锰酸钾、碳酸钙等实物。

②食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③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等几种常见的盐,在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的用途。

④氯化钠、碳酸钙在自然界的存在情况,我境内的碳酸钙的含量如何?人们是怎样从自然界中获取氯化钠、碳酸钙的?创设情境多媒体投影播放电影《盐》(节选),让学生在轻音乐声中,观赏美丽的风光,了解盐的历史,初知盐的用途等。

学生活动1.交换观察、交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常见盐的实物,简述其外观及性质;交流课外阅读或网上查找的文字、图片等信息资料。

2.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相互交流情况。

(教师作必要的补充,给予恰当的点评)4.集体交流:各组代表汇报交流整理后的资料。

(学生可以补充、修正;教师给予提示、补充、点评)教师指导1.多媒体投影:投影出整理的完整资料表。

(学生对照此表补充、完善自己的资料表,也可以提出疑问)2.简要说明、释疑,评价学生学习状况。

2019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生活中常见的盐..复分解反应和盐的化学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生活中常见的盐..复分解反应和盐的化学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第2课时复分解反应和盐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复分解反应,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2)归纳盐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1)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和信息收集能力。

(2)通过比较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学习概括、分类、演绎等科学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归纳盐的化学性质。

难点:归纳复分解反应及条件。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仪器【教具准备】仪器: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塞子、药匙、滴管、火柴、鸡蛋皮药品:硫酸、碳酸钾、碳酸氢钠、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硝酸钡、氢氧化钠、酚酞。

【授课教案】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投影侯德榜的图片引出碳酸钠的用途图片;学生总结碳酸钠的用途。

投影某县天然地下画廊的相关图片引出碳酸钙的用途,学生总结碳酸钙的用途。

投影面包和泡打粉的图片引出碳酸氢钠的用途,学生总结回答。

思考回答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复习旧知盐与碱的反应【教师引入】要想验证一种物质中是否含有C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

【学生总结】C的检验方法:取少量物质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

【实验验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鸡蛋壳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的实验。

【成果展示】鸡蛋壳中含碳酸根离子,猜想其成分可能是碳酸钙。

【教师点拨】以上共同探讨了盐与酸的反应,那么盐能否与碱反应呢?【探究实验】学生分组进行以下两个实验①向碳酸钠溶液滴入澄清石灰水,②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并填写下表。

展示实验成果小组合作,观察现象【成果展示】1、实验现象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教学。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1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优质教案(12)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1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优质教案(12)

课题1 生活中常见地盐(第二课时)一、教学设计思路:(一)基本理念:①让学生以轻松愉快地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地化学世界。

积极探究化学奥秘,形成持续学习化学地兴趣。

②从学生已有地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地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地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地密切关系。

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地一些简单地实际问题。

③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终身学习地意识和能力。

(二)设计思想本课题与人类地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对酸、碱、盐之间发生地复分解反应地总结。

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地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地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

本课时主要了解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地组成及其在生活中地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地检验方法,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地条件。

本课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地盐: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碳酸根离子地检验。

本课时如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更好,用视频资料介绍学生熟悉地物质─石笋和钟乳石地形成,用丰富地表现形式保证学生地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学习中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地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通过实验,注意培养学生地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地紧密联系。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地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体现合作性学习和师生互动地教学方式。

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地三维目标统一。

如果可能,最后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地心情上网查询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地侯德榜先生地事迹,将化学知识地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

二、教案设计:(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地组成及在生活中地用途2、掌握碳酸根离子地检验方法。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设计
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3.重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难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盐的知识,形成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设想
1.创设生活情境,引入课题:以生活中的盐为例,如食盐、碱面等,让学生了解盐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如食盐、碱面等,让学生思考这些常见的盐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盐有什么共同点吗?它们在化学上有什么特性?”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展示不同种类的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学生在实验探究方面的兴趣和操作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提高实践能力。
3.学生在团队合作学习中的交流与协作能力,引导他们学会倾听、表达、讨论和总结。
4.学生对生活中盐的实例的关注程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提高学习效果。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题,涵盖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如盐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4.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使其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总结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定义、分类、性质和用途。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案(2)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案(2)

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2课时)教学目标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石灰石、大理石是主要的矿藏资源;了解碳酸钙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掌握碳酸盐的检验方法;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

③使学生感受化学在生活中的存在,激发学生热爱化学,热爱生活。

重点和难点探究碳酸钙的存在和检验碳酸盐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自制课件,有关石灰石、大理石的资料收集,准备相关实验药品与仪器学生:有关含碳酸钙物质的收集教学设计一、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组织学生交流信息,对学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积极地评并予以小结。

交流汇报收集到有关信息二、碳酸钙的存在和检验1.碳酸钙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含有碳酸钙物质的展示2.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含碳酸钙物质的检验。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含碳酸钙的物质。

进行必要的讲解。

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得出正确的方法后,调控学生进行实验、记好结果及交流实验结果。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小组内进行讨论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总结出正确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派代表进行交流。

二、碳酸盐的检验:以小组为单位对每组的不同号药品进行实验,组织学生对未知物进行实验以及结果交流,用课件展示未知物的化学式,引导学生得出碳酸盐的概念。

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检验碳酸盐的方法;积极动脑归纳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教学方法:观看影象资料,交流讨论、实验探究、课堂讲解。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为了保护牙齿,我们每天都要使用?生:牙膏师:那么大家知道么?我们每天刷牙用的牙膏中含有一种配料与石灰石的成分是相同的,而且是以石灰石为原料制取的,大家猜一猜,这种配料是什么?生:碳酸钙师:对。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像碳酸钙这样生活中常见的盐,来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存在和用途。

课题2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师:碳酸钙在自然界中主要是以石灰石,大理石等形式存在,尤其是一些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都有它的影子,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游览一番山水图片碳酸钙不仅为我们创造了美丽的风景、奇观,还广泛用于建筑业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都是用汉百玉制的,汉白玉是大理石的一种,因此也含有碳酸钙师:除了刚才了解到的,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含有碳酸钙吗?大家把收集到的有关物质都拿上开展示一下生:实物投影展示(鸡蛋壳,钙片,口香糖等)师: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么多物质中都含有碳酸钙,其实自然界中还有很多物质中不含碳酸钙,你知道如何检验一种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钙么?将所提问题打在大屏幕上生:讨论,交流讨论结果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接触过碳酸钙,在哪里?生: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师:那么我们就请一位同学上来帮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学生板演也就是说物质中含碳酸概,我们加入少量稀盐酸,就会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

盐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盐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时选自人教版新课标第十一单元《盐、化学肥料》第一课题第二课时。

在前面二氧化碳制备、金属、酸碱化学性质等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盐,了解了盐的定义以及一些简单的盐的性质与用途,并且也对复分解反应有了初步认识,但还未系统学习盐的化学性质,也不能熟练的利用复分解反应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是否能发生反应。

本课时主要帮助学生详细学习盐的化学性质,特别是碳酸盐的性质,并进一步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其熟练应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盐的化学性质;2.进一步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3.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4.学会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并经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出实验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实验探究与归纳知识的能力,并认识生活中存在化学,化学存在于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盐的化学性质,碳酸盐的认识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教学难点:盐的化学性质,碳酸盐的认识及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间的反应是否能发生。

【教学准备】实验用品:碳酸钠、碳酸氢钠、稀盐酸、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硝酸银溶液、试管若干、单孔塞、胶头滴管【教法和学法】实验探究法、归纳法、演示法、问题讨论法、对比法【教学过程】教学基本思路:复习导课→新课讲授→实验探究→总结→新知应用与实践检验应也能产生类似的现象,原理是否也相同?【实验11-1】演示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

现象:固体溶解,产生大量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Na 2CO 3+2HCl=2NaCl+CO 2↑+H 2O Na 2HCO 3+HCl=NaCl+CO 2↑+H 2O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分析原理(写方程式)培养学生参与、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及分析原理的能力【提问】请大家讨论以上方程式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导】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思考、讨论 得出结论: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CO 2培养观察与分析能力 【总结】CO 32- 或HCO 3–检验方法 ①试剂: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②方法:先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知识的学习还是今后化学的继续学习,都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综合素养也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说目标依据课标、教材内容,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理解复分解反应,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一些常见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2、初步学会正确书写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

2、学会运用分类、比较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归纳,概括出反应规律,形成“复分解反应的概念”,通过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体会“复分解反应的条件”、“酸碱盐的溶解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对复分解反应的学习,增强了对基础知识的系统掌握和灵活应用能力,初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网络,感受到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性,深刻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三、说学情《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化学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化学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根据这一要求,本课题的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关注:(1)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本课题所需的知识基础,如:盐的组成特点及常见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的溶解性等,学生已经具备。

但从学生学习过程中反映的情况看,还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基础不扎实、知识不系统、应用不灵活,再加上我校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这些因素都直接制约着学生今后化学学习的提高与发展。

因此,本课教学,应采取巩固完善、系统提高、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在回忆、比较、归纳等过程中形成有关复分解反应内容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2)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形象感悟和系统归纳是学好本课题的重要方法。

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提高对知识的理解感悟;采用不同的习题练习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发生条件进行巩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归纳与综合应用能力,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系统建构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本课题所需的知识是将已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延伸,所以,对基础知识应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交流回答,并给予相应的肯定评价,提高他们化学学习的自信心;对具有一定综合难度的问题,让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鼓励他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形成善于争鸣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他们合作交流、合作探究。

使各类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1、课题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图片,引出盐的组成特点及化学性质,分析归纳熟悉的酸与盐、碱与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特点,引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直观形象,突破重难点初三的学生,已具有了一些理解感悟能力,为了能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学习器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感悟度。

通过flash动画,动态展示复分解反应概念中“相互交换成分”是如何进行的,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加强对复分解反应实质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准确书写能力。

因此,我设计了两个环节来突破重难点:环节一,重点突破:理解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在学生熟练书写常见酸与盐、碱与盐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播放flash动画,动态演示复分解反应概念中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加强对复分解反应实质的理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准确书写能力。

环节二,难点突破:学生结合已有的学习体会归纳出酸与盐、Na2CO3与Ca(OH)2、酸与碱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通过合作探究实验:NaOH能与CuSO4或FeCl3反应、NaCl与AgNO3、Na2SO4与BaCl2都能发生反应,并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有这些已知反应的生成物特点,归纳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播放flash动画,从微观角度形象、动态地演示复分解反应发生所具备的条件,加深学生对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条件的判断,突破教学难点。

3、归纳总结通过书写常见盐的化学方程式与置换反应的特点的比较,总结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类型。

4、实验探究通过CuSO4与NaOH、FeCL3与NaOH、AgNO3与NaCl、Na2SO4与BaCl2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碱与盐、盐与盐发生反应有沉淀生成,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了感性认识,将感性认识转化成理论知识,突破难点。

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要“尊重客观事实”、“化学知识以实验为基础”的道理,提高学生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的认识。

5、拓展提高通过教学设计中的具体练习,在巩固复分解反应相关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系统与综合应用的能力,提高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准确书写能力。

习题的设计由易到难,体现了复分解反应知识的层次性和系统性,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渗透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五、本课教学设计对我的启示我认为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但是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也是师生相互教育的过程,更是教师自我教育反省的过程,在此才能发现自己的“弱点”,努力挖掘自己的“亮点”。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反思化学概念是抽象概括的知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单纯灌输,较少的考虑到学生的接受途径是否恰当。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贯彻新课程教学的理念,采用类比、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知过程中思维更加活跃,行为更加主动,获取知识的需求更加强烈。

许多问题,从小的方面讲,第一、没有注重学生书写方程式的练习;第二、没有规范学生化学式的书写和练习;第三、资料图片等信息较少,如缺少一些胃药图片、溶洞图片和侯德榜照片等。

大的方面讲,第一、这节课自认为虽然列碳酸盐的主要化学性质,但学生不能很好的去认识,可能会出现模糊理解。

这是想“求全”思想下导致的教学错误,因为学生没有很好的掌握。

也就是在知识的传授上既没有讲精细、讲到位,也没有讲全面。

第二、在碳酸盐(含CO3原子团)的检验这个重点上并没有突破,学生没有很好的归纳、总结和概括出检验的方法,也就并不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说课的基本步骤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依据《纲要》、课标的四性、新理念、新教法等理论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

这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

如:1、参与式2、讨论式3、互动式4、体验式5、研究性学习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三、说学法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出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

达到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主体部分: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

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五、说板书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

如果时间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

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

如: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等。

说课应遵循的四个原则一、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

2、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

3、教学目的的确定符号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4、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说课是说者向听者战士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

因此在说课活动小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时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

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

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一。

三、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任何活动的开展,考试大都有其鲜明的目的。

说课活动也不例外。

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

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

2、针对性强大。

3、准备充分。

4、评说准确。

四、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动之前的一种课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尤其是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

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为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