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座铜像》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一座铜像》教学反思

《一座铜像》教学反思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的反思,更好地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推动教学改革
以《一座铜像》为例,探讨语文教学中的共性问题 ,为推动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教学内容概述
01
02
03
04
文本解读
通过对《一座铜像》的深入解 读,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主题 、情感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 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 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能力得 到锻炼,但部分学生的分析归 纳能力还需加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对历史文 化表现出浓厚兴趣,民族自豪 感和审美意识有所提升。
教学效果评估
课堂参与度
学生整体参与度较高,积极发言 、提问,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

知识掌握情况
课文内容
学生们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等有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用自己的 语言进行复述和概括。
学生能力提升情况
阅读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的阅读 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能够较 快地浏览课文,抓住主要信息。
理解能力
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能力也有了 明显的提高,能够较为准确地理
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80%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铜像 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和象征意 义。
100%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讨论和案例分析,培 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
80%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培 养民族自豪感和审美意识。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知识与技能
通过课堂讲解和图片展示,学 生对铜像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 点有了初步了解,但部分学生 对象征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

《一座铜像》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座铜像》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一座铜像》教学设计(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比利时人民把小英雄的雕像看作是独立精神的象征的原因。

3、学习小英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比利时人民为什么把小英雄的雕像看作是独立精神的象征。

2、学习小英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座铜像、也许是说明文)2、课题有什么特点?(数+量+名),还学过见过哪些文题是这样的?3、预习前接触这个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铜像?什么样?在哪里?)4、利用书上插图看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

(1)解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小孩子尿尿,外国小孩子。

)(2)再疑:这可是不雅的行为,违背了“七不准”呀。

为什么比利时人还特别喜欢这座铜像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辨别词语。

(小黑板)三、理清层次,自选形式。

1、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从列小标题,画课文结构图、加标点符号、用一个字等形式中自选一种。

2、指名板书显示,解说,教师小结。

四、自读感悟,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己在读课文时发现了什么,重点引导理解“这座铜像的奇特。

把“身高半米”与“全身赤裸”联系起来,思考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学习第四、五自然段:男女生分读两个故事。

(大同小异。

第二种传说流传更为广泛,这里介绍得也比较详细。

)读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小英雄机智勇敢,对他产生敬佩)指导学生自读自学,完成课后题1和2。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默读,思考有什么新的感受和体会。

(“有……有……还有”说明捐赠的人广泛,衣服各异;对襟衣服是我国民族特色的服装,送对襟衣服表达了中国人对比利时人的友好,对小英雄的喜爱。

)朗读指导并引导练读。

你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

自古英雄出少年。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座铜像》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座铜像》教案

一座铜像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自学生字。

复习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重点理解“急中生智、瞻仰”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内容,了解小于连面对险情不慌张,解救布鲁塞尔城的经过,知道比利时人民为于连塑像的原因。

颂扬小英雄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3、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尝试运用合理的方法理解“干涸、迸跳、急中生智、瞻仰”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于连面对险情不慌张,解救布鲁塞尔城的经过,知道比利时人民为他塑像的原因。

教学难点:在学习重点段落的过程中,体会小于连面对险情急中生智,用小便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时表现出的机智、勇敢。

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出示图片)简介布鲁塞尔名胜布鲁塞尔是比利时的首都,凡是去那里游览的人一定会去瞻仰一座铜像。

(板书课题,齐读)2.学习第1小节,了解铜像的样子。

复述第一节过渡: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小英雄于连的铜像,那么,比利时人民为什么要为小于连塑一座铜像,它又是怎么成为一名小英雄的呢?二、整体感知1.按提示自学课文2.交流自学成果(1)正确朗读词语和句子(2)理解词语(3)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当时,小于连急中生智,。

三、深入学习1.带着问题认真读第二节,边读边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当时的情况是很危险的?交流,板书串讲板书2.指导朗读引读,体会心情,读出感情,说话训练师:正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出示句子)小于连——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小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了。

理解“急中生智”。

比利时人民感谢小于连,为了纪念他就塑造了这座铜像。

四、尝试复述如果你是布鲁塞尔城的一名小导游,能为游客讲故事吗?根据提示,讲故事。

出示:各位游客,欢迎来到布鲁塞尔!这就是小英雄于连的铜像。

欢庆胜利……经过院子……急中生智……塑造铜像自由准备,指名交流五、学习小结师:回去之后,请你将比利时小英雄于连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好吗?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一座铜像》教案(三年级上册)

《一座铜像》教案(三年级上册)

《一座铜像》教案(三年级上册)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老师,经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则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列是我收集收拾的《一座铜像》教案〔三年级上册〕,供大家参考借鉴,盼望可以帮忙到有须要的伴侣。

《一座铜像》教案〔三年级上册〕1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内容,从而体会到贝多芬怜悯劳动人民,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熟读课文。

3、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并抄下来。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贝多芬在一种特定的环境中谱写了《月光曲》,以及《月光曲》的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知道贝多芬是一位怜悯和酷爱劳动人民的宏大的音乐家。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引出文中的主要人物。

导语:在一个偶然的时机,宏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即兴创作了闻名的《月光曲》,你们谁能把你了解的贝多芬的资料介绍给大家?〔学生沟通贝多芬的生平和作品〕二、检查预习状况1、出示生字,指名读组词语读。

莱茵幽券蜡瞎陌盲键粼缕恬汹录2、学生相互提醒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券:〔下边是刀不是力〕恬:〔不念〕蜡烛:这两个字的偏旁不相同。

幽的笔顺是:3、解词:〔学生相互质疑、解疑〕幽静:幽雅沉寂。

课文中形容小路很僻静,很清静。

生疏:陌生,不熟识。

清幽:凄清而幽静。

微波粼粼:水清亮的形状。

4、指名读课文,想一想,《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中创作出来的?三、默读课文,把课文中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找出来,多读读,把自己的感触容易批注下来,同时画出自己的疑问。

1、学生自立默读,完成批注。

2、在小组中质疑、解疑,记下在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3、在全班沟通时提出问题,相互解答。

四、练习出示练习要求: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像幽静的小路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这样的词语,抄下来。

微弱的烛光十六七岁的姑娘清幽的月光微波粼粼的海面上轻纱似的微云雪亮的浪花恬静的脸上大大的眼睛波涛涌汹的大海美好的琴声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一座铜像_沪教版-精选教学文档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一座铜像_沪教版-精选教学文档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迸跳”、“干涸”、“急中生智”、“瞻仰”。
2、照样子写词语;照样子用“凡是……都……”说一句话。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于连所面临的情况的危急。
相关链接
介绍故事“八女投江”。
第一课时
课件内容
教学过程
导入学习
媒体出示于连图片
一、导入课文
1、师:五百多年前,比利时有个小男孩叫于连,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塑造了这一座铜像。
(1)开小火车读生字
注意:“塑”读准平舌音,“迸”、“侵”不要读错。“瞻”是翘舌音。
(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下“言”的第一横写在横中线。
(3)理解词语
迸跳:(联系上下文)本文指火星边向外便溅出,便向前跳跃。
干涸(联系上下文):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急中生智(联系课文内容):危感情朗读,领悟中心。
(1)读全文,思考:学习了课文以后,你觉得小于连可爱吗?比利时人民为什么要塑造铜像纪念他?
(2)学生讨论。
(3)师总结:因为于连勇敢、机智地拯救了全城的老百姓,人们为他塑造铜像,就是歌颂小英雄,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拓展作业
媒体出示句子:
直到今天,凡是到比利时游览的人,都要去瞻仰这座铜像。
媒体出示小结归纳:
学习了课文以后,你觉得小于连可爱吗?比利时人民为什么要塑造铜像纪念他?
因为于连勇敢、机智地拯救了全城的老百姓,人们为他塑造铜像,就是歌颂小英雄,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三、复习巩固。
1、请学生根据三个问题,模拟解说员,向前来瞻仰铜像的游人们描述一下这座铜像及它背后的感人故事。
①学生轻声准备
(3)收集一个小英雄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座铜像》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座铜像》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座铜像》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座铜像》原文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有一座半米高的男孩铜像。

小男孩卷卷的头发,翘翘的鼻子,光着身子,正在撒尿,真是又淘气又得意。

这就是比利时小英雄于连的塑像。

五百多年前,外国侵略者攻打比利时。

比利时人民奋起抗击,最终赶走了侵略者。

布鲁塞尔市人民在中心广场庆祝成功,不到十岁的小于连也连蹦带跳地向中心广场跑去。

当经过一个小院子时,他突然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接着,发觉院子里有几颗夺目的火星迸跳着。

小于连赶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枯的深沟里“吱吱”地燃烧着。

他沿着深沟往前跑,发觉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

这可怎么办呢?扯掉导火线吧,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手又够不着;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近处没有水;喊人吧,来不及了。

小于连急中生智,撒了泡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了。

布鲁塞尔城保住了,城里的老百姓得救了。

比利时人民感谢小于连,为了纪念他,就塑造了这座铜像。

五百多年来,这座铜像始终立在布鲁塞尔。

直到今日,但凡到比利时巡游的人,都要去看看这座铜像。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座铜像》教案教学目标:1、熟悉本课生字。

能运用已知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通过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逬跳”、“干枯”、“急中生智”、“瞻仰”等词的意思。

学习并照样子积存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小男孩于连立铜像的缘由。

3、能照样子写词语;能照样子能用“但凡……都……”说一句话。

4、知道于连是比利时的小英雄。

颂扬小英雄喜爱祖国、机灵、英勇的优秀品质。

5、能介绍一个看到过的雕塑,或者讲一个小英雄的故事。

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重点词的意思,并照样子写词。

2、通过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中心,知道比利时人民塑造雕像的缘由。

教学工具:多媒体工具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提醒课题。

1、幻灯出示图片。

师:五百多年前,比利时有个小男孩叫于连,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塑造了这一座铜像。

三年级上册《一座铜像》教学设计方案

三年级上册《一座铜像》教学设计方案

三年级上册《一座铜像》教学设计方案三年级上册《一座铜像》教学设计方案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生字8个“塞、尿、迸、涸、库、屹、览、瞻”;查字典理解“干涸、瞻仰”,联系上下文理解“急中生智”等词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节。

通过对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了解比利时人民为小男孩于连立铜像的原因,感受小英雄机智、勇敢。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概括第3节的节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媒体示图)2、简介布鲁塞尔(媒体示图)指导读准“布鲁塞尔”。

3、出示铜像图,交流感受(1)出示铜像的图片,出示课题(板书:铜像)(2)交流看到铜像后的感受4、学习“瞻仰”,质疑(1)出示:凡是到比利时游览的人,都要去瞻仰这座铜像。

(2)借助字典理解“瞻仰”●读准词语●了解“瞻”的意思瞻:往前或往上看。

●板书“瞻仰”,指导“瞻”的书写●理解词意(恭敬地看。

)(3)在语境中理解词意●对照铜像质疑(出示第一节)(引导从样子和年龄两方面质疑)小结:是啊,为什么大家会对这个正在撒尿的小男孩如此尊敬呢?而且(读句)凡是……都要……●板书:凡是……都要……“都要去”说明大家无一例外地(读句)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了解了这座铜像背后的故事之后,大家就会明白了。

5、板书课题,齐读二、明确学习要求1、了解铭牌2、明确学习要求三、重点学习第3节,学习概括节意,感受小英雄的机智、勇敢1、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1)交流故事故事发生的时间师:故事发生在(500多年前),也就是16世纪初(板书)。

铭牌上首先就要把故事发生的时间交代清楚。

(2)交流故事发生的背景●自读课文,说说故事发生时的情况师: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自己读读课文,用书上的句子说一说。

●根据回答板书:赶跑,欢庆●借助板书用一句话复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哪一小节具体介绍了小于连的英雄事迹?3、了解记事文章的叙述顺序(1)指名3人分工和老师配合读第3小节,仔细听好老师的话和小朋友读的内容。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一座铜像》原文及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一座铜像》原文及教案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一座铜像》原文及教案五百多年前,外国侵略者攻打比利时。

比利时人民奋起抗击,终于赶走了侵略者。

布鲁塞尔市人民在中心广场欢庆胜利,不到十岁的小于连也连蹦带跳地向中心广场跑去。

当经过一个小院子时,他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接着,发现院子里有几颗夺目的火星迸跳着。

小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吱吱”地燃烧着。

他沿着深沟往前跑,发现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

这可怎么办呢?扯掉导火线吧,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手又够不着;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近处没有水;喊人吧,来不及了。

小于连急中生智,撒了泡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了。

布鲁塞尔城保住了,城里的老百姓得救了。

比利时人民感谢小于连,为了纪念他,就塑造了这座铜像。

五百多年来,这座铜像一直立在布鲁塞尔。

直到今天,凡是到比利时游览的人,都要去看看这座铜像。

1、自学生字,读懂课文内容。

2、感受小于连的勇敢、机智和可爱。

3、学习评价人物。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与故事相关的资料或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看图引入,质疑激趣1、出示画有铜像的挂图。

观察人物,说说这个小男孩在干什么,他给你什么印象?2、质疑。

他是谁?为什么要撒尿?为什么要给他塑像……3、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初步弄清质疑的问题。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读准生字字音。

(2)结合上下文理解生词,组内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

教师相机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4、再读课文,找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指导读书,深入感悟1、指导学习第1段。

(1)带着问题读书:这是一座怎样的铜像?(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这座铜像的?(3)有感情地朗读第1段,读出对小于连的喜爱。

2、指导学习第2~3段。

(1)自由读第2~3段。

边读边想,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

从哪些地方看出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2)默读第2~3段,边默读边勾画出相关的句子:小于连面对危急情况心里想些什么?他又是怎么做的?(3)谈谈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座铜像》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座铜像》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座铜像》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一座铜像》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课文的主旨,了解铜像背后的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进行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读写,并掌握它们的用法,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3.培养学生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会学生运用描写、抒情等手法进行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情感态度。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难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强调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学情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语文课程充满兴趣,好奇心强,善于模仿,想象力丰富。通过前两年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汉字知识和阅读技巧,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还有待提高。在本章节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对《一座铜像》这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利用多媒体、实物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讨论,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2.教学过程设想:
-导入阶段: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铜像的实物和背景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读阶段: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导他们关注铜像背后的历史故事。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座铜像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座铜像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座铜像》
课程背景
本节课是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主要讲述的是“雕塑艺术”这一主题,通过阅读《一座铜像》这篇课文,让孩子们了解到雕塑的历史发展和雕塑艺术的魅力。

教学目标
1.了解铜像这一雕塑艺术形式;
2.学会描述铜像的外表和内在含义;
3.能够感受到雕塑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4.培养孩子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能够正确描述铜像的外在形态特征;
2.能够发掘并理解铜像背后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
1.课文《一座铜像》;
2.PPT课件;
3.课堂展示铜像实物。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1)播放雕塑艺术的图片,导入课文主题。

(2)引导学生看图猜测和分享雕塑。

课文阅读
(1)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2)回答问题。

问题一:铜像为什么倒下了?
问题二:胡适老师最初为什么想制作这个铜像?
(3)深入阅读,描述铜像的外在形态和内在含义。

(4)导入新单词:“雕像”。

创作环节
让学生们发挥创意,自己设计一座雕像,并分享他们设计的理念与灵感来源。

总结和作业布置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感想,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文章,介绍自己喜欢的雕塑作品,并体会到了哪些美的意境。

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铜像的外在和内在特征;
2.学生对雕塑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悟;
3.学生在创作环节中展示出了自己的创意和审美情趣;
4.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座铜像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座铜像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一座铜像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一座铜像的由来和背后的故事;2.理解课文中的相关词汇和句子;3.掌握课文中的阅读技巧,例如预测、总结、归纳等;4.实践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口头交流和写作。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分析课文中的词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故事情境进行常规推理;•对故事背景进行文化解释。

教学难点•呈现故事中的各种文化元素;•引导学生理解文化背景和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教材:《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座铜像》;•媒体设备:投影仪和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座铜像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它的设计和形式进行观察和描述;2.鼓励学生猜测铜像背后的含义和故事情节,让学生参考课文对其进行推测。

阅读教案(25分钟)1.教师通过投影仪呈现教案,先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案,了解铜像背后的故事;2.讲解教案中的文化元素,例如皇宫、祭祀、升天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元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3.讲解教案中的相关词汇,例如法驾、灵魂、神碑等。

阅读课文(30分钟)1.学生带着教案重新阅读课文,注意理解段落的意义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2.学生完成课文的注释和笔记(例如生僻字汇、难懂句子等),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3.学生合作,进行课文中重要词汇的讨论和解释。

文学欣赏(15分钟)1.学生口头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2.教师引导学生扩展对课文的解释和描述,参考相关文学作品和文化事件,提升学生学术素养和文化修养。

课堂练习(20分钟)1.学生通过阅读指导,进行相关练习(例如读后综合练习、阅读领域交际、生词列举、短文写作等);2.学生分组,进行情景对话和角色扮演,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1.继续完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和注释;2.编写一篇自由文,介绍自己心中的一座铜像,并描述它的历史和内涵;3.参考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中国古代的祭祀文化,写一篇小论文,对其进行探讨和阐述。

一座铜像 教案教学设计

一座铜像 教案教学设计

一座铜像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6个,理解:“迸跳干涸急中生智瞻仰”等词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于连塑像的原因。

3、照样子写词句,用“凡是……都……”说一句话。

4、知道于连是比利时小英雄,颂扬他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5、介绍一个看到过的塑像或讲一个小英雄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1、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塑像由来。

教学过程:一、导入。

示题、读题。

质疑二、整体了解。

1、自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解疑:※是怎样的塑像?(1)读第一节,指名读,齐读。

(2)用自己的话介绍塑像。

※为什么建塑像?(1)交流。

(2)出示:五百多年前,比利时小英雄于连发现,他,如今,他的塑像屹立在,接受人们瞻仰。

我觉得于连。

(3)理解词语:屹立急中生智瞻仰三、学习课文。

1、从什么地方看出于连急中生智?自读课文,用“”划出。

2、交流:(1)夺目的火星迸跳着理解:迸跳;夺目迸跳说明燃烧快、情况紧急。

(2)又长又粗干涸理解:干涸(3)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有可能毁了整个城市)3、这可怎么办呢?……来不及了(情况危急)4、指名朗读有关句子。

智:用小便浇灭了导火线上的火花。

四、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2、完成词句活动室。

3、齐读全文。

4、说说小英雄的故事。

蒋春。

小学语文精编《一座铜像》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精编《一座铜像》教学反思

《一座铜像》教学反思
《一座铜像》讲述了500年前,比利时小英雄于连发现敌人妄想通过点燃地下火药库炸毁布鲁塞尔市时,急中生智用自己小便把导火索浇灭,保住布鲁塞尔城的故事。

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和分析,结合本单元的训练目标: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同时,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我抓住重点词语“急中生智”,先让学生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读读第3小节,找出当时情况危急的语句:“他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发现院子里火花在夺目地迸跳着,只见又粗又长的导火索‘嗞嗞’地燃烧着……”通过这些语句和词语,通过指导朗读,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

让学生感受到巨大的危险正笼罩在整个城市的上空。

而于连面对危险又是那样的机智和勇敢。

引导学生找找小于连当时是怎样做得的句子,体会于连的机智、灵活。

因为,抓住了课文的中心词展开教学,从课文中去体会“急”“智”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取得教好的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座铜像》原文、教案及教学
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座铜像》原文
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有一座半米高的男孩铜像。

小男孩卷卷的头发,翘翘的鼻子,光着身子,正在撒尿,真是又调皮又可爱。

这就是比利时小英雄于连的塑像。

五百多年前,外国侵略者攻打比利时。

比利时人民奋起抗击,终于赶走了侵略者。

布鲁塞尔市人民在中心广场欢庆胜利,不到十岁的小于连也连蹦带跳地向中心广场跑去。

当经过一个小院子时,他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接着,发现院子里有几颗夺目的火星迸跳着。

小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吱吱”地燃烧着。

他沿着深沟往前跑,发现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

这可怎么办呢?扯掉导火线吧,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手又够不着;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近处没有水;喊人吧,来不及了。

小于连急中生智,撒了泡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了。

布鲁塞尔城保住了,城里的老百姓得救了。

比利时人民感谢小于连,为了纪念他,就塑造了这座铜像。

五百多年来,这座铜像一直立在布鲁塞尔。

直到今天,凡是到比利时游览的人,都要去看看这座铜像。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座铜像》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能运用已知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通过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逬跳”、“干涸”、“急中生智”、“瞻仰”等词的意思。

学习并照样子积累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小男孩于连立铜像的原因。

3、能照样子写词语;能照样子能用“凡是。

都。

”说一句话。

4、知道于连是比利时的小英雄。

颂扬小英雄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5、能介绍一个看到过的雕塑,或者讲一个小英雄的故事。

重点难点:
1、理解文中重点词的意思,并照样子写词。

2、通过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中心,知道比利时人民塑造雕像的原因。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幻灯出示图片。

师:五百多年前,比利时有个小男孩叫于连,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塑造了这一座铜像。

2、出示课题(集体读题)
3、你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这座铜像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