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第一章-什么是美ppt课件
(完整)叶朗美学原理
(完整)叶朗美学原理美学原理目录绪论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二、中国近百年美学发展的轮廓三、美学研究的对象四、美学的学科性质五、为什么要学习美学六、怎样学习美学绪论提要第一编审美活动第一章美是什么一、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二、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三、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四、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五、美在意象六、意向的分析七、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八、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的世界本章提要第二章美感的分析一、美感是体验(完整)叶朗美学原理二、审美态度三、美感与移情四、美感与快感五、美感与高峰体验六、美感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七、意识与无意识八、美感与宗教感九、美感的综合描述本章提要第三章美和美感的社会性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二、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三、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四、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本章提要第二编审美领域第四章自然美一、自然美的性质二、和自然美的性质有关的几个问题三、自然美的发现四、自然美的意蕴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意识本章提要第五章社会美一、社会生活如何成为美二、人物美三、日常生活的美四、民俗风情的美五、节庆狂欢六、休闲文化中的审美意味本章提要第六章艺术美一、对“什么是艺术”的几种回答二、艺术品呈现一个意象世界三、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四、艺术创造始终是一个意象生成的问题五、艺术作品的层次结构六、什么是意境七、关于“艺术的终结”的问题本章提要第七章科学美一、大师的论述:科学美的存在及性质二、科学美的几个理论问题三、追求科学美成为科学研究的一种动力四、达·芬奇的启示本章提要第八章技术美一、对技术美的追求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二、功能美三、功能美的美感与快感四、“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对大审美精神时代的一种描述本章提要第三编审美范畴第九章优美与崇高一、审美形态与审美范畴二、优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三、崇高的文化内涵四、崇高的审美特征五、高尚、圣洁的灵魂美六、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本章提要第十章悲剧与喜剧一、对悲剧的解释: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尼采二、悲剧的本质三、悲剧的美感四、中国的悲剧五、喜剧和喜剧的美感本章提要第十一章丑与荒诞一、丑在近代受到关注二、中国美学中的丑三、荒诞的文化内涵四、荒诞的审美特点五、荒诞感本章提要第十二章沉郁与飘逸一、沉郁的文化内涵二、沉郁的审美特征三、飘逸的文化内涵四、飘逸的审美特点本章提要第十三章空灵一、空灵的文化内涵二、空灵的静趣三、空灵的美感是一种形而上的愉悦本章提要第四编审美人生第十四章美育一、美育的人文内涵二、美育的功能三、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四、美育应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伴随人的一生五、美育在当今世界的紧迫性本章提要第十五章人生境界一、什么是人生境界二、人生境界的品位三、人生境界体现于人生的各个层面四、追求审美的人生本章提要主要参考书目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宗白华:《美学散步》张世英:《哲学导论》凌继尧:《西方美学史》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美学原理》完整教学课件
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自然美、社会美 、艺术美等各个领域的美,以及审美 意识、审美心理、审美标准等问题。
美学发展历程及流派
西方美学发展历程
从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美学思想,到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 时期的美学理论,再到19世纪以来的现代美学流派。
中国美学发展历程
从先秦时期的美学思想,到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时 期的美学理论,再到近现代以来的中西美学交流与融合。
03
后现代主义与当代 艺术
介绍后现代主义和当代艺术的风 格特点、代表作品及社会文化意 义。
观众在艺术创作中角色定位
01
观众审美体验的主观 性
探讨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主观感 受和情感共鸣,以及这些主观因素对 审美体验的影响。
02
艺术作品的社会文化 背景
分析艺术作品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对 观众理解和欣赏作品的影响,以及观 众如何通过这些背景因素来解读作品 。
形式美法则在建筑、设计等领域应用
建筑领域
运用形式美法则创造和谐、统一且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建筑形象,如对称布局、 黄金分割等。
设计领域
遵循形式美法则进行设计,使作品具有美感、易读性和文化内涵,如标志设计 、广告设计等。
形式美法则在当代艺术创新中价值
拓展艺术表现空间
形式美法则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广阔的表现空 间,有助于创作出更具个性和创新性的作品 。
3
不同艺术门类差异
不同艺术门类中的审美观念也存在差异 。例如,绘画注重色彩、构图和造型的 表现,而音乐则注重旋律、节奏和声音 的美感。
03
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
艺术创作过程剖析
灵感来源与创意构思
01
探讨艺术家如何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以及如何将这些灵感转化
美学原理教学课件PPT
店面装修
通过空间布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饰和照明等元素, 营造出舒适、美观的购物环境。
05 美学发展与未来
当前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数字美学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美学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探讨数字艺术、数字设计、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审美体验和 美学价值。
环境美学
环境美学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审美关系,研究如何通过环境设计、环境保护等手段提升人们的审美体验和生活 质量。
培养审美能力
01
美学教育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审美能力,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欣赏
艺术作品和自然美。
提升生活质量
02
通过培养审美能力,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提高
生活质量。
促进文化交流
03
美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
流和理解。
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与哲学关系
美学与哲学密切相关,两者都探讨美的本质和审美体验。
艺术美原理
定义
艺术美是指艺术作品所表现的美感,它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和思想 情感的独特理解和创造。
特征
艺术美具有创造性、个性化和多样性,它能够激发人们的审美体验 和情感共鸣。
表现形式
艺术美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绘画、音乐、文学、戏剧等多种艺术形 式。
自然美原理
01
定义
特征
02
03
表现形式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感, 包括山川、河流、树木、花卉等 自然景观的美。
雕塑
通过形态、材质和空间等元素,塑造出具有 美感的立体艺术作品。
音乐
通过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创造出具有 美感的音乐作品。
文学
通过语言、结构和情节等元素,表达作者对 美的追求和感悟。
《美学原理》完整教学课件
我希望我们能生几个孩子,但是我们未能达成愿望。 我很像圣经中的撒拉,只是上帝并未赏赐我以奇迹。 也许上帝想我有了爱维莱特已经够了。 唉!爱维在两年前的四月中故去。安静地,含着微 笑,就和他生前一样。苹果树的花仍在盛开,大地 仍然充满了甜蜜的气息。而我则悄然若失,欲哭无 泪。当我弟弟来帮助我料理爱维的后事时,我发觉 他是那么体贴关心我,就和他往常的所作所为一样。 在银行中并没有给我存有很多钱,但有一张照顾我 余生全部生活费用的保险单。 就一个女人所诚心相爱的男人过世之后而论,我实 在是和别的女人一样的心满意足了。
2018/5/25
(四)积极性 审美最终能带来愉悦的情感享受,向上提升积极乐 观的生活态度。 例子:(1)化丑为美。 绘画中的丑。“事物本身原来使我们看到就起痛感 的,在经过忠实描绘后,在艺术作品中却可以使我 们看到就起快感,例如最讨人嫌的动物和死尸的形 象。原因就在于学习能使人得到最大的快感,这不 仅对于哲学家是如此。”——亚里斯多德 现实中的悲剧与舞台上的悲剧。
——乔治•葛里宾为美国旅行者保险公司创作的广告文案
2018/5/25
第二章 美的哲学 第一节 美的起源
一、“美”的字源学起源 (一)羊大为美 依据:汉· 许慎《说文解字》:“美,甘也, 从羊 从大 。 羊在 六 畜主 给 膳也 , 美与善同 意。” 意义:( 1 )美来源于实用,美善同源。( 2 ) 美感的起源包含了快感,美感离不开快感。
2018/5/25
例子(二):西方早期美学思想 1.美等于真。 ( 1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是美的本体。 “整个的 天是一个和谐、一个数目。——黄金分割律 2.和谐为美。 ( 1 )毕达哥拉斯。 “音乐是对立因素的和谐的统 一,把杂多导致统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2)赫拉克利特。 “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 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艺术也是这 样造成和谐的。”——希腊人体艺术
美学原理PPT课件:美的本质及特征
10
3.主客观统一说
以朱光潜为代表。美不仅在物,亦不仅在心,它在心 与物的关系上面。
4.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说
以李泽厚为代表。美是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属性、形 象、规律。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11
第三节 美是一种价值
1.美的美学含义
三种主要含义(李泽厚):审美对象、审美性质 (素质)、美的本质(根源)
•同 窗 共 读 整 三 载
•促 膝 并 肩 两 无 猜
• 十 八 相 送 情 切切
•谁 知 一 别 在 楼 台
•楼 台 一 别 恨 如 海
•泪 染 双 翅
•身 化 彩 蝶
•翩 翩 花 丛 来
•历 尽 磨 难 真 情 在
天长 地 久 不 分 开
22
23
24
•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事物一旦成为审美 对象,它就不再是简单的物质实体,而 是转换成了一种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 观相互渗透而铸成的一种独特“意象”。 美国著名美学家苏姗·朗格将之称为“幻 象”,这是有道理的。
32
2、模糊性
• 模糊性是指对象形象变化不定、内涵丰富、意义 多解、朦胧、含混。又称丰富性。
• 模糊性的形成有两个原因: • 一是由于对象形式的复杂多变和含混。
《题西林壁》(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3
• 二来自于对象内在含义的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含蓄、朦胧、多 解。
13
第四节 审美活动中的审美对象
• 现实世界的事物纷繁多样,只有美的对象才能引 起人的美感。
• 审美对象应具备的条件:
(一)物象性与意味性的统一
14
美学原理第2版PPT1
故放笔为之,或收千里于咫尺,或图一隅为巨嶂,或写暮霭,或状雨景,或咏春朝 之明媚,或吟西山之秋爽:阴晴昼晦,随时而异;冲淡恬适,沉郁慷慨,因情而变。 画面之不同,结构之多方,乃为不得不至之结果。《环流仙馆》与 《虚白山衔璧月 明》, 《宋画多晦冥》与 《三百八滩》, 《鳞鳞低蹙》与 《绝涧寒流》,莫不 一轻一重,一浓一淡,一犷一纤,遥遥相对,宛如两极。
第四节 美学的学科特点与学习美学的方法
本节重点:
美学的人文学科特点:理论性与批评性相结合,体验性与阐释性相交汇,学科 性与跨学科性相交汇。 这一学科特点规定学习美学的方法: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相结合,审美体验与 理性阐释相交汇,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相融通。
一、美学的学科特点及学习美学的方法论要求 二、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相结合 三、审美体验与理性阐释相交汇 四、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相融通
本节小结
美学是一门在概念、判断和推理方式中把握形 象、具体和体验的人文学科。
美学的对象是人类生活的自由、完整、感性和 共生性形象即自由共生象。
美学是研究人类生活的自由、完整、感性和共 生性形象即自由共生象的人文学科。
美学的基本问题是在现实性与自由性、零散性 与完整性、理性与感性、概念性与形象性的关 联域中考察人类生活的自由、完整、感性和共 生性形象的生成、维护和发展的问题。
(一)清末民初美学 (二)“五四”年代美学 (三)抗战年代美学 (四)国家整合年代美学 (五)文化启蒙年代美学 (六)文化建设年代美学
中国现代美学的开创期, 主要代表人物有王韬、 黄遵宪、梁启超、王国
维和蔡元培
在时代背景下,美学建设被视为国家文化 拯救及民族整合的手段。
抗战年代美学标志着中国现代美学走向学 理化建设,主要代表人物有 朱光潜 、宗白华和蔡仪等
《美学原理》之美的哲学教学课件
• 希腊神话认为,羊是雄性生殖力、欲望的象 征。潘(pan)和萨提尔(satyr)为代表。
• 意义(1)美同两种生产,物与人的生产都有 关,因而与两种意义的善有关。(2)潘具有 双重象征意义,感性欲望与艺术冲动。艺术 的起源与美相仿。
• (四)女色之美、两性关系之美 • 依据:马叙伦认为美是“媄”、“媺”的转
• 例子:曹氏三人。
• 曹操。“诗歌中有霸气,而不必其王;有菩萨气, 而不必其佛” ——钟惺
• 曹丕。 “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习气,要其便 娟婉约,能移人情。”——沈德潜
• 《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 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 不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
• 审美最终能带来愉悦的情感享受,向上提升积极乐 观的生活态度。
• 例子:(1)化丑为美。
• 绘画中的丑。“事物本身原来使我们看到就起痛感 的,在经过忠实描绘后,在艺术作品中却可以使我 们看到就起快感,例如最讨人嫌的动物和死尸的形 象。原因就在于学习能使人得到最大的快感,这不 仅对于哲学家是如此。”——亚里斯多德
• (2)唐代内部分期
• “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初唐也;金波 丽蟄鹊,玉绳低建章,盛唐也;天际识归舟, 云中辨江树,中唐也;鱼戏新荷动,鸟散余 花落,晚唐也。”——胡应麟
• 3.民族性
• 不同民族之间因为文化差异而形成在审美趣 味上的不同趋向,甚至冲突。
• 三、美与真善的关系
• (一)区别
• 真,指事物的规律、本质,体现为概念、范畴,需 要理性、逻辑把握。
• 现实中的悲剧与舞台上的悲剧。
• (2)马斯洛的需要层 次学说。自我保存、 社会交往、尊重与爱、 自我实现、审美。
1什么是美学?(1)PPT课件
怎样才能学好美学?
再有,学习美学应该博览众长,并具有批判意识。 要学好美学就不能仅仅只学美学,要对哲学、艺术
学、心理学都有所了解。这是由于美学的学科性质 所决定的。 美学流派繁多,各家各派的观点良莠不齐。这要求 我们具有批判意识,在充分了解各种观点主张的同 时,用那些真正具有价值的观点来充实我们的学习、 指导我们听说美学很难学,还有些枯燥?
美学曾经长期跟哲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 为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我们的专业 课程里它确实是比较抽象、比较枯燥的一门。
我们为何要学习“枯燥”的美学?
这是一门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给我们提供 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视角、方法和手段的 课程。
怎样才能学好美学?
最后,学习美学还要求具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们 学习美学知识,不是为了单纯记住某条经典理论, 也不应只为了背熟知识点去应付考试。说到底,美 学是一种审美的世界观、方法论,是指导我们审视 世界尤其是审视艺术世界的理论工具。因此,我们 学习美学,更重要的是学会利用美学的基本理论视 角和方法,去观照世界、观照人生、观照艺术品。
其三,主张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现实的 审美关系。这个主张强调美既不在客观事 物,也不在人的主体方面,而在人与现实 之间的审美关系上。
其四,主张美学是研究表现活动的科学。 这一主张的代表人为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 他认为,美就是直觉,就是表现。因此, 美学就是对表现(表象、幻想、直觉)的 研究。
首先从艺术形态角度来 看。不管是舞台上的演 唱还是歌手电视大奖赛, 都是一个视听艺术。所 谓视听艺术就要有听觉 和视觉两个方面的要素, 缺少了任何一方都是不 完整的。
如果,由我来回答:
其次从美学范畴来看。民歌在音乐上是肉声音乐, 诞生于古典时期。民歌的美属于古典美,古典美的 最核心要素就是和谐。也就是说,民歌的美学范畴 要求它既要有美的内容(声音、技巧),又要有与 之相对应的美的外在形式(歌手的长相、服装)。 从这个角度来说,唱得好、长相又俊美的歌手自然 是民歌这种美学形态更完满的表达者和实践者,因 此他们理所当然得分要高一些。
美学_美是什么_教学PPT
中国传统美学
中国传统美学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 芜没于空山矣。
——柳宗元《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草亭记》
中国传统美学
讨论:柳宗元这段话提出了什么思想? 自然景物(“清湍修竹”)要成为审美对象,要成 为“美”,必须要有人的审美活动,必须要有人的 意识去“发现”它,去“唤醒”它,去“照亮”它, 使它从实在物变成“意象”(一个完整的、有意蕴 的完整世界)。
美在意象
宗白华:美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
界。 “艺术境界主于美。所以一切美的光是 来自心灵的源泉。” “美”(艺术境界) 乃是人的心灵与世界的沟通,是万象在 人的自由自在的感觉里表现自己,是情 景交融而创造的一个独特的宇宙,是心 灵与自然完全合一的灵境。
意象的分析
意象的分析
“审美意象不是一种物理的实在,也不是一个抽象的 理念世界,而是一个完整的、充满意蕴、充满情趣的 感性世界,也就是中国美学所说的情景相融的世界。”
意象的分析
杜夫海纳:“美的对象首先刺激起感
性,使它陶醉。” “美是感性的完 善。”“它主要地是作为知觉的对象。 它在完满的感性中,获得自己完满的存 在、自己的价值的本原。”“审美对象 不是别的,只是灿烂的感性。规定审美 对象的那种形式就表现了感性的圆满性 与必然性,同时感性自身带有赋予它以 活力的意义,并立即献交出来。”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
什么东西是美的? 美是什么:美的“理念”(“理式”—本质)
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
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客观属性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 和谐是以数的比例关系为基础的, “身体美确实存在于各部分之间 的比例对称。”“一切立体图形 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 中最美的是圆形。”
美学原理第01章 审美的本质ppt课件
正是由于社会实践使得原本独立于人类之外的自然界变成了“人化的自 然”或“属人的自然”; 正是由于社会实践促进了人的意识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从而产生出判断
客观世界是非美丑的审美能力。
因此社会实践是美产生的源泉。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创造美”。这 里的劳动就是指社会实践,它包括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以及社会变 革的一切社会活动,生产实践、社会变革实践,科技实践。
第一节 关于审美本质的探讨历程
一、西方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二、中国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一、西方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1.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谐” 2.柏拉图——“美的事物”与“美本身”问题的提出 3.亚里士多德——“美本身”体现为“美的事物”属性 4.普洛丁——“理式”实体的神学化
5.休谟——审美本质的主观化,相对化,甚至失去客观标准 6.康德——主体审美心理结构论 7.黑格尔——“理念的感性显现” 8.分析美学——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消解 根本问题并非表述审美本质的方式,而是是否还有能力追求审美经验所指向的
更高理想境界。
一、西方美学家论美
1、从社会物质属性探求美
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开始分离,社会上出现了专供人们欣赏的人工自然物、 文学艺术作品以及旅游休闲、度假等满足人的精神生活要求的产业。
美化生活
千手观音——艺术美
欣赏自然美
欣赏文学作品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精神生活要求。 特别是当物质生活的满足已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更注重精神需要的满
把坚贞的品格移到青松上; 把孤傲的品格移到青竹上; 把高洁的品格移到梅花上。
“岁寒三友”格外 美
由此获得双重美感: 松、竹、梅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美; 和人的移情作用所产生的社会美; 这就是移情现象。
美学原理——杨辛、甘霖1ppt课件
美实践规律,形成关于美的哲学思辨。 • 西方古典美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是和文艺实践有密切的关系。
古希腊的美学思想中,如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和亚里士多德 的《诗学》等,都是建立在以往文艺实践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古 希腊神话、史诗、雕刻和悲剧的发展与繁荣,就不可能有美学思 想的萌芽。这一方面说明美学有着自身发生发展的历史,同时也
5
美学原理——杨辛、甘霖
• 目前美学研究中所涉及的一些主要问题:
• 1、美的问题 • 美的普遍本质,即决定各种美的事物成为美的原因是什么?从哲
学基础上研究美究竟是主观还是客观,还是主客观统一的?美、 真、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关系问题?美是否有规律?美有无客观 标准?如何说明审美活动中的相对性问题?美的相对性和美的客 观标准如何统一等。 • 2、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 美感不同于科学认识、伦理道德认识的特点;美感与快感的联系 与区别;美感中各种心理因素如知觉、想象、情感和理性的关系 等。
• (2)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是社会美排除在外了。当然,黑格尔并 没有完全排除对自然美的研究,在他看来,自然美只是属于心灵 的美的反映。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理念是第一位的存在,社 会和自然是第二位的,精神决定并支配着物质存在。
4
美学原理——杨辛、甘霖
美学原理——杨辛、甘霖
• 一、什么是美学
• (一)什么是美学
• 美——美感——作为审美意识集中表现的艺术——长期实践基础 上形成的艺术理论——对审美和艺术进行一种形而上思考的美的 哲学——美学。
• 《左传》中关于“和”的概念,“和而不同”与早期美学思想。 • 中国古代的《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
美学原理(尔雅)
《美学原理》第一章什么是美学·古代的思想家对美与艺术问题所作的哲学探讨,对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与研究,就是美学思想的起源与萌芽。
(一)什么是美学1735年,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
它体现了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和当前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方面,美学可以集中地研究美、美的各种形态以及美感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从审美上研究艺术,与艺术概论有所区别。
艺术是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集中表现,它是研究艺术的一般问题,即美学不是研究艺术的一般问题,而是研究艺术美的问题,研究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的问题。
艺术美是艺术的本质问题之一,研究艺术美的创造和欣赏,即是从美学上对艺术的研究。
*关于美的研究对象问题:1、鲍姆嘉通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美,就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
感性认识的完善:a、指寓杂多于整一,整体与部分协调一致b、意象的明晰生动。
他非常重视审美对象的个别性和具体形象性,他认为一个意象所包含的内容愈丰富,愈具体,也就愈明晰,因而也就愈完善,愈美。
2、黑格尔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艺术,艺术美。
自然美是心灵美即艺术美的反映形态。
3、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学的内容应该研究艺术反映生活中一切使人感兴趣的事物。
4、认为美学是研究审美心理学的。
(二)为什么学习美学·首先,是时代的需要。
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需要。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在各个生活领域中都提出美的要求,而且创造了许多具有我们时代特点的美好事物。
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上对生活和艺术中美的发展加以概括,以便更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其次,是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需要。
一件艺术品如果对群众的思想感情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便包含着一定的美学道理。
在文艺评论中就需要肯定其美学价值,这对艺术创作和欣赏都有指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美感、美和艺术—兼论朱光潜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 )
• 朱光潜:“对主观存在着迷信式的畏惧,把客观绝对 化起来,作一些老鼠钻牛角式的烦琐的推论”,从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美学研究引进了“死胡同”。
高尔太:《论美》
在明月之夜,静听着低沉的、仿佛被露水打湿了的秋虫的合唱, 我们会回忆起逝去的童年,觉得这鸣声真个‚如怨,如慕,如泣, 如诉‛的。其实,秋虫夜鸣,无非是因为夜底凉爽给它们带来了 活动的方便罢了。当它们在草叶的庇荫下兴奋地磨擦着自己的翅 膀的时候,是万万想不到自己的声音,会被涂上一层悲愁的色彩的。
一、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 《大希庇阿斯篇》把现实世界中美的事物、美的现象和 “美本身”分开:
‚什么东西是美的‛ vs
“美是什么‛
‚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事物 成其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个人,一个神,一 个动物,还是一门学问。‛——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从柏拉图以来的几千年中,西方学术界一直延续着对美 的本质的探讨和争论。
→ 对审美活动的研究
二、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本质的讨论
• 讨论的中心问题:
“美是什么”
→ “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美在物还是在心”
李泽厚对此问题的表述
“美学科学的哲学基本问题是认识论问题。‛ ( 《论美感、美和艺术—兼论朱光潜的唯心主义美 学思想》 ) ‚我们和朱光潜的美学观的争论,过去是现在也依 然是集中在这个问题上:美在心还是在物?美是主 观的还是客观的?是美感决定美呢,还是美决定美 感? ‛ ( 《美的客观性和社会性》 )
大讨论中的四种不同观点(四派):
美是客 观的 美是主 观的
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 统一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客观派”与“主观派”
(一) 蔡仪:美是客观的 ‚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 (二) 吕荧、高尔太:美是主观的 吕荧:“美是物在人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高尔太:“美底本质,就是自然之人化。‛ ‚在感觉过程中人化的对象是美的对象。‛
评论:
以上对美的本质的两类的看法的共同点是主客 二分的思维模式: 把主体和客体分成两个互相外在的东西,然后 以客观的态度对对象(这对象也可能是主体) 进行外在的描述性观测和研究。
20世纪西方美学思维模式的转变
主客二分:“主体—客体”的认识 ↓ 天人合一:“人—世界”的体验 代表人物:海德格尔,萨特 思维模式的转变对美学研究意义: 对美的本质的研究
‚美与美感虽然体现在人物双方,但是不可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美和美感,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超美感的美是不存在的。‛ ‚美产生于美感,产生以后,就立刻溶解在美感之中,扩大和丰 富了美感。‛
(三)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李泽厚: 蔡仪看到了美的客观性而忽视了美的社会性, 朱光潜看到了美的社会性而忽略了美的客观性
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说明美的本质: • 1. 从客观的精神本体来说明美的本质。
柏拉图:美是理念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 2. 从观赏者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 休谟:‚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 里,每一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如果你要在这圆上去找美,无论用感官还是用数学推理在这圆的 一切属性上去找美,你都是白费气力。‛
(《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对五十年代美学大讨论的重新审视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五 十年代美学大讨论的重新审视: 1,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的思维模式 2,照搬哲学领域的唯物论唯心论的斗争思路 • 反思的结果: 转向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现当代美学的沟通。
(四)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 美既不全在物,也不全在心,而在于心物的关系上。 • “物”(“物甲”)vs “物的形象”(“物乙”)
• ‚物本身的模样是自然形态的东西。物的形象是‘美’ 这一属性的本体,是艺术形态的东西。‛
(《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 “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 “美在意象”
“对于‘主观’的恐惧‛
我们凝望着星星,星星是无言的,冷漠的,按照大自然的律令运 动着,然而我们觉得星星美丽,因为它纯洁,冷静,深远。一只 山鹰在天空盘旋,无非是想寻找一些吃食罢了,但是我们觉得它 高傲、自由,‚背负苍天而莫之夭阏,搏扶摇而上者九万 里‛…… 实际上,纯洁,冷静,深远,高傲,自由……等等,与星星,与 老鹰无关,因为这是人的概念。星星和老鹰自身原始地存在着, 无所谓冷静,纯洁,深远,高傲,自由。它们是无情的,因为它 们没有意识,它们是自然。
高尔太:《论美》
• “对于那些远离家园的人们,杜鹃的啼血往往带有特别的魅力。 ‘一叫一回肠一断’,‘一闻一叹一沾衣’。因为这种悲哀的声 音,带着浓厚的人的色调。其所以带着浓厚的人的色调 ,是因为它 通过主体的心理感受(例如移情,或者自由联想……)被人化了。 如果不被人化,它不会感动听者。‛
• • • •
1. 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 来说明美的本质 2. 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 来说明美的本质
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说明美的本质:
•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 ‚身体美确实存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 亚里士多德:形式的关系结构(秩序、匀称、明确) • 博克:美是物体的一些特征而引起的(小、光滑、各部分见出变 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等等)
美学原理第一 章-什么是美
第一章 美是什么
• 一、柏拉图开始对“美”的讨论 • 二、20世纪50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的本质 的讨论 • 三、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 • 四、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纯粹主观的“美” • 五、美在意象 • 六、意象的分析 • 七、审美意象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 八、意象世界照亮一个真实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