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隶制城市社会型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奴隶社会时期的城市型制
纵观中国的传统建筑与城市,古代都城大都较为方正,城市中心在南北方向上多存在城市轴线,追求中轴对称。
中国古代素有很强的方位思想,而且方位是与权力和尊卑联系在一起的。“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吕氏春秋)。“择中”原则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早已存在,中国古代城市大量地出现南北方向中轴线,与“居中”、“居北”和“面南”的意识是有关联的。另一方面,在中国古代风水理论中,“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住宅、村镇、城市选址的基本原则。这样的空间已在宏观上产生出对称的空间形态,心理轴线已经形成。
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历史作为中国古代的城建指南,周礼《考工记》不仅总结了我国近千年奴隶社会营建都邑的经验,而且为建立中国独特的城市规划体系奠定了基础。奴隶社会的城主要取决于政治因素,故城的规划概念也重在“为君”。在此概念指引下,产生以人体各部位的主从关系来比喻大小都邑配置关系的“体性论”都邑建设体制。在规划制度方面,则出现了以宫为主体的“前朝后市”、 “左祖右社”之制,以及强调维护“君”的统治权威之种种尊卑有序的礼制规划制度。
《考工记·匠人》所载的王城规划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城为重城环套形制,据井田规划概念,将全城划分为面积相等之九分,按方位主次,分别布置不同性质的分区。
(2)宫城是全城规划结构的重心,故位于城中央。以宫城之南北中轴线,作为全盘规划结构的主轴线,此轴线南起王城之正南门,经外朝,穿宫城,过市,直达王城正北门。
(3)宫城前方为外朝,后面为市,宗庙、社稷则据主轴线对称设置在外朝之左右两侧,宫城与由外朝、祖、社所构成之宫前区,结合而为王城的宫廷区,此区是全城的中心区,也是规 划结构的主体。
(4)全城道路网及其他各区均环绕宫廷区,沿主轴线对称罗列,以突出宫廷区的核心地位和主轴线之主导作用。内道路采用经纬涂制,按一道三涂之制,由九经九纬构成南北及东西各三条主干道,环城还置有“环涂”,结合而为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网。城外置有“野涂”与城内道路网相衔接。
(5)宫城是按前朝后寝之制规划的,路门外为朝,内为寝。
(6)皇城内部的宫殿轴线延伸至宫城以外,并与城市道路轴线重合,使宫城的中轴线成为都城中轴线;宫殿、庙社、宫署、市场等重要建筑在中轴线上有序排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