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5课《我看》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5课《我看》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5课《我看》教案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我看》这一课时,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和问题。首先,学生在理解文章主题思想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将观察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联系起来。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把握不够准确,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种写作手法还不够熟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4.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习题等环节,提升捕捉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强化学生写作表达能力,借鉴课文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实践,培养清晰、有逻辑的表达能力。
6.激发学生探究精神,鼓励拓展阅读,丰富知识储备,提升综合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课文《我看》的主题思想,认识作者的观点态度,领悟文章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8.拓展阅读:推荐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我看》一文,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风格,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成语、俗语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对文章主题、背景的探讨,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和解读文本。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我看》这篇文章的基本概念。文章通过观察自然景观,引发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这种写作手法是……(详细解释概念)。它对于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的一个具体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作者如何从观察自然景观中提炼出人生哲理,以及这种写作方法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4.文章分析:探讨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观点态度,以及文章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

穆旦《我看》公开课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穆旦《我看》公开课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穆旦《我看》公开课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前延伸:流利地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一、教学目标1、赏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

2、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第2 课我爱这土地中我们温习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等爱国诗句;第3课乡愁我们温习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乡书何处达,归雁入胡天”等思乡的诗句;这节课中写景的部分我们又能回忆起什么诗句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

诗人通过写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穆旦的《我看》(二)整体感知1、学生试读(读音、停顿、感情明亮欢快)2、老师范读3、学生齐读(思考主要内容:诗人通过描写春风荡漾、飞鸟凌空、凝望大地的自然风景,表达出对于闲适生活的追求,最终达到自然与生命的融合。

)4、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出生于天津。

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

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主要译作有俄国普希金的作品《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英国雪莱的《云雀》《雪莱抒情诗选》,英国拜伦的《唐璜》《拜伦抒情诗选》,英国《布莱克诗选》《济慈诗选》。

(三)小组讨论1、概括每节的主要内容春风荡漾图;飞鸟凌空、凝望大地;历史与生命;对生活的愿望与追求在“春风”与“青草”间用“揉”的动作来衔接,用拟人的手法突出春风的软;水本应荡起水波涟漪,风应当荡起草的绿潮,远水与绿潮的意象相融合突出了青草的辽阔飞鸟被“吸入”了晴空里,突出天空深远深邃的特点;诗人当时是在云南,也就是红土高原,天上流云映有阳光和地上红土的颜色,于是便有红晕;地上深红的红土,在阳光的普照与飘过碧绿天空的流云的呼应下,仿佛沉醉了一般。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我看》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我看》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我看》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我看》的主旨,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学习现代诗歌的阅读和分析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诗歌朗诵、情感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情感共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兴趣,培养他们对个体视角和多元价值的认识。

教学重点:诗歌中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描写及其所蕴含的情感和思考。

学生对观察者视角下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体会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引导学生将观察与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相结合,进行深入思考。

作者简介:穆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

教学准备:《我看》课文PPT课件,包含穆旦的生平简介、《我看》的文学特点和相关文学背景。

与观察主题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图片、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作业本、笔、诗歌朗诵卡片、小组讨论记录表、“我的观察视角”写作卡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5分钟)1. 展示自然和社会的图片或视频,简要介绍观察在认识世界中的重要性。

2. 通过视觉资料,激发学生对《我看》的兴趣和好奇心。

课文学习(20分钟)1. 作者介绍:详细介绍穆旦的生平和《我看》的创作背景,为理解诗歌内容提供背景。

2. 朗读诗歌:请几名学生分段朗读诗歌,注意语调和情感表达。

3. 生字新词:解释文中的重要词汇,确保学生理解并能正确使用。

4. 内容理解: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讨论穆旦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描写。

深入探讨(15分钟)1. 诗歌手法:分析诗歌中的文学手法,如使用比喻、象征等,举例说明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2. 观察与思考:讨论观察在个人情感体验和社会认识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互动活动(20分钟)1. 诗歌朗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诗歌中的一个部分进行朗诵,体验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5课《我看》教案 (1)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部编版)第5课《我看》教案 (1)

第5课我看【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把握诗歌内容。

2.学习诗歌整齐的段落句式、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时政的思索而引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诗歌整齐的段落句式、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之情,以及对时政的思索而引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情境导入】同学们,穆旦于40年代出版了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穆旦的著名诗篇《我看》。

【新课解读】一、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朗读提示及要求:1.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掌握重点词语。

3.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明确:1.字音字形丰润.(rùn)沉醉.(zuì)凝.望(nínɡ)忧戚.(qī)枉.然(wǎnɡ) 勃.发(bó)摇曳.(yè)飘逸.(yì)漫.游(màn)2.掌握词语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凝望:注目远望。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摇曳:摇荡,晃动。

飘逸:漂浮,飘散。

3.这首诗写的是云南蒙自的春天留给诗人的印象和体验,诗中既有对春天美景的赞美:“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等给作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又有对当时时政的思索,从而引起的不安情绪,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诗歌——探究内容精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然后小组合作探究。

1.诗歌中哪些诗句描写了蒙自春天的美丽?2.诗歌描写春天的美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这首诗的一、二节是平行的结构,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4.这首诗多次使用了“哦”一词,你了解其作用吗?学生读课文,思考,小组合作探究,明确答案。

1.诗歌的前两节的诗句描写了蒙自春天的美丽。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5课《我看》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5课《我看》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5课《我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看》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上第5课的一篇课文,是我国著名诗人艾青的作品。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诗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同时,他们也面临着课业压力大、学习任务重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我看》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我看》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启发式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诗歌鉴赏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诗歌鉴赏:让学生欣赏其他类似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意象:阳光、绿树、花潮、飞鸟情感:热爱生活、追求美好八. 说教学评价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

人教版语文九上(2018部编版)《我看》教案

人教版语文九上(2018部编版)《我看》教案
5.教学难点:
a.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及其运用。
b.学生对文章观点的理解和把握。
本教案以《我看》一文为载体,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与鉴赏:通过分析《我看》一文,培养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升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学生能够理解并评价课文的语言特色、艺术手法和结构布局。
-学生能够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思维发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论据和论证方法,进行合理的推理和论证。
b.学生通过朗读、复述、讨论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学生能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对事物的独特见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b.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教学重点:
a.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式。
b.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结构、观点表达和写作方法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观察和思考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观察和思考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课文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认识,促进文化传承和理解。
-学生能够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元素,并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5 我看》【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5 我看》【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5 我看》【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与写作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重点: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学习诗人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方法。

难点: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生命的真谛。

教学方法:情感朗读法、品读联想法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今天我们要接触的这位诗人与大作家金庸有着不小的关联,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生抢答)对,就是穆旦。

穆旦原名查良铮,金庸原名查良镛,他们都是浙江海宁人,属同一家族,他们是平辈。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穆旦的《我看》,一起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歌,感受诗人的内心吧!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生于天津,祖籍浙。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看》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看》教案

5我看配套教课设计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朗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掌握作者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学会推测诗歌语言的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培育热爱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感情。

教课要点:朗诵诗歌,品尝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中包含的感情。

教课难点:在频频朗读中领会诗歌的境界,培育热爱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感情。

教法学法:朗读法,研读推测法教课课时:二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今日,我们来学习伟大的诗人穆旦的一首诗——《我看》。

二、展现学习目标1.品尝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中包含的感情。

2.在频频朗读中领会诗歌的境界,培育热爱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感情。

(难点)三、作者简介穆旦 (1918—1977),原名查良铮,原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

从前留学美国,“九叶诗派”诗人。

主要作品有《赞叹》《诗八首》。

四、背景资料“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 9 位诗人的合集第一版于1981 年 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派别却活跃于20 世纪 40 年月后期的公民党统治区的诗坛。

九叶诗派重申“忠实于时代的察看和感觉,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五、检查预习读准字音丰润 (rùn)陶醉(zuì)忧戚(qī )勃发(bó)俊逸(yì )遨游(màn)流盼(pàn)摇摆(yè )徒然(wǎng )依据拼音写出汉字níng(凝)望 yǒng(咏)赞流 pàn(盼)màn(漫)游解说词语1.忧戚:伤心烦忧。

戚,伤心。

2.徒然:白白地。

3.俊逸:飘荡,飘散。

4.流盼:转动眼光观看。

盼,看视。

6.坦荡:宽广平坦;形容心地贞洁,胸怀宽畅。

六、指导朗诵我看穆旦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静静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或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坦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心陶醉了凝视它的大地。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5课《我看》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第5课《我看》教案

《我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穆旦的生平和诗歌风格。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浸润其中的情感。

3.感受作者澎湃的激情和卓越的精神境界,从中受到热爱和追求生命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1.领悟主要意象的内涵,感受诗人笔下生命的蓬勃和自在。

2.体会诗歌运用反复修辞手法的妙处和音韵和谐的韵律美。

教法与学法:教法:1.诵读法:诗歌不厌百回读,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悉心揣摩诗歌内容和韵律美。

2.联想法:诗歌由“看”到“思”,画面鲜活而富有意义,学习时,我们要幻化为诗人本人,在他的文字的引导下,联想他当时的感受,从而真正理解诗意诗情。

学法:1.圈点勾画法: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在圈点勾画中突显要点和疑难。

2.自主朗读、合作探究法:由个体的“读文——悟情”到集体的“意象——情感”这一学习途径,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他们在朗读、分析、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片、文字资料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1.熟读诗歌,扫除文字和朗读障碍。

2.查阅作者资料,对穆旦的生平和诗风进行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探究新课教学目标: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在分析诗的过程中教师讲解得太多,因而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引起注意。

关于问题的设计也大有学问,设计的问题是否切合该诗;是否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打开了思考的窗口?问题不能太宽泛,让人不知从何说起。

课文中间部分处理得还是有点快,以致整堂课的节奏快了,主体部分结尾处没有过渡好,结尾有点突兀。

另外,为了更好地了解诗人及其作品,也可推荐学生看穆旦的其他诗,比如《冬》,通过与《我看》比较,谈谈自己的感受。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教学反思1.部编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一、教学目标1.诵读全诗,领悟诗的意境。

2.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3.学习和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二、教学重点:领悟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对大自然与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掌握自主品读诗歌的能力,了解诗歌的多种色彩。

四、教学课时:1课时五、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语言: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笼罩着漫天黑暗,遭受着践踏和苦难,诗人们或为之扼腕叹息,或为之慷慨激昂,或为之嘶哑歌唱……又或者,会发出另一种声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倾听诗人穆旦的声音。

【设计意图】同为1938创作的诗歌,却与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在诗境上有所差异。

艾青与穆旦分别作为“七月诗派“和“九叶诗派”的代表人物,两首诗也恰巧体现出两种诗派的差别,在比较阅读的同时,也可借此让学生对诗派有所认识。

(二)诗歌感受及层次划分教师语言:既然是倾听诗人的声音,便要以你最认真的态度和最有效的方式来理解穆旦的话,下面请同学们用最喜欢的方式诵读这首诗,并且完成任务:【课件出示】①诗歌整体给你怎样的感受?②诗歌可以如何划分层次?学生活动:朗读,完成任务。

明确:①浪漫的、闲淡的、荡漾的……②1~2节:美好的、令人沉醉的春日图景;3~5节:议论与抒情,抒发憧憬与深情。

教师语言:请在这两个部分中,任选你喜欢的一部分尝试进行朗诵,可以在课本上标注好重音、停连和语气,然后与大家分享你的朗诵。

学生活动:朗诵,分享。

明确:(示例)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柔和地)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悠长地)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回味地)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充满生机地)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第5课《我看》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5课《我看》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5课《我看》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第5课《我看》教案,选自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本课内容包括:课文《我看》的阅读与赏析,重点词汇、句式的学习,以及作者情感态度的解读。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阅读课文《我看》,理解并掌握生词、短语、特殊句式等基础知识。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运用所学的词汇、句式时仍然显得有些拘谨,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练习,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问题时,有时会偏离主题,讨论一些与教学内容关联性不强的问题。为了提高讨论的效率,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以及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对于难点部分,如意象的理解,我会通过对比、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观察自然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词汇、句式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所学的诗歌表达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九(上)《我看》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九(上)《我看》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九(上)《我看》精品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 教材分析《我看》是一篇描写自然景物的精美散文,作者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看》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体会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执着,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并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但同时,他们对于如何准确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如何深入体会文章的内涵,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

此外,由于现代学生的生活环境与作者所描述的自然景物存在一定的差距,学生可能对某些描写春天的词语和句子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2.难点: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执着。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和欣赏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通过欣赏和分析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课文:《我看》的文本和相关的参考资料。

2.准备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感受散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5课《我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5课《我看》教学设计

5 我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穆旦,诵读全诗,领悟诗的意象、意境、主旨。

2.过程与方法:集中诵读与自悟,理解重要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重点难点1.了解穆旦,诵读全诗,领悟诗的意象、意境、主旨。

(重点)2.集中诵读与自悟,理解重要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3.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赞美之情。

(重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

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伟大的诗人穆旦的一首诗——《我看》。

二、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笔名梁真。

浙江海宁人,生于天津。

祖籍浙江海宁。

读中学时开始写诗,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1937年发表第一篇诗作《野兽》。

诗人、翻译家。

早年留学美国,“九叶诗派”诗人。

主要作品有《赞美》《诗八首》。

2.背景资料“九叶诗派”因《九叶集》而得名,这本9位诗人的合集出版于1981年7月,但九叶诗派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流派却活跃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国民党统治区的诗坛。

九叶诗派强调“忠实于时代的观察和感受,也忠实于各自心中的诗艺”。

三、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2):写“我”所见,由近及远地描写了一幅美好而令人陶醉的大自然图景。

(第1节描绘了一幅春风荡漾图。

第2节描绘了飞鸟凌空、霞映大地的图景。

)第二部分(3~5):写“我”所思,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面前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激情洋溢而又不失理性。

(第3、4节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生命的思考。

第5节抒发了对生命的感悟与热爱。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教案(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教案(1)

风对青草的爱护之情。

这一切,给读者带来春天般的温暖。

(2)最后一句中“也许”二字,表明后面是联想之景。

诗人由眼前的青草,联想到远水,由风起草低,联想到风吹湖水的景象。

让我们在朗读诗歌时就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生命的涌动。

(3)诗歌第二节中诗人的视线由大地转向高空。

“吸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鸟”静静地滑翔在晴空中的情状由主动变成了被动,从侧面突出了晴空的深邃高远。

(4)后面这两句是神来之笔,更是云南红土高原春天风景的真实写照。

“流云”染上“红晕”,“大地”仿佛“沉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流云”“大地”以人的情感,将流云与大地交相辉映的景象描写得美丽动人,令人沉醉。

自然的美好都在这里了。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2.我思(品析3、4节内容)面对春天的夕阳美景,诗人开始抒情,回首往事,怀古抒今,引发了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思考人生的意义。

(1)第三节中“你”指谁?“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来看这两句诗,“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逝去的欢乐和忧戚为什么在大自然面前时“枉然”的?“枉然”意思是白白地,春花秋月,草长莺飞,四时序列,万物枯荣,并没有因为我们的欢乐和忧戚改变,对比突出出了大自然的广阔和“我”的渺小。

(2)后两句中,“寂静”一词,突出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特点,而“勃发”更是我思的意义,欢笑和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尽管我们渺小,但我们还是活的精彩。

在这两句中,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3)第四节,诗人的思绪又飞扬到“远古的哲人”。

“热望”“咏赞”表现了哲人对自然爱得真挚、热烈。

他们的生命虽然早已逝去,但他们留下的对大自然的吟咏赞美一直在时间的长河里飘逸。

(4)诗人说“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生命的静流”真的是“静”吗?显然不是,这生命看似“静”,年年如此,周而复始,实际上是“飘逸”的,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断丰盈、繁衍,这才有了诗人笔下“丰润的生命”。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我看》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我看》这⾸诗是穆旦在昆明西南联⼤的⼤学时代所写。

其中充沛的激情、博⼤的胸怀,是他青春时代的⾊彩。

20岁,是⼈⽣的春天。

以下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第五课《我看》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凝练、准确的特点。

2、学习诗⼈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法。

过程与⽅法 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与写作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对⼤⾃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命的真谛。

学习重点 1、体会诗歌语⾔凝练、准确的特点。

2、学习诗⼈通过描绘景物表情达意的⽅法。

学习难点 体会诗⼈对⼤⾃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感受⽣命的真谛。

学法指导 朗读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导⼊:爱,是⼤⾃然的赐予;最终,爱⼜将回归于⼤⾃然之中。

这就是⼈类爱情的价值实现,这就是真正获得了⽣命“巨树永青”的⼈⽣之爱的归宿。

诗⼈穆旦在《我看》⼀诗中写到:“让我的呼吸与⾃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像季节燃起花朵⼜把它吹熄。

”将⼈的喜怒哀乐与⾃然万物融为⼀体,这是对⽣命的⼀种怎样的认识?今天就让我们⾛近诗⼈穆旦,去读⼀读这⾸诗吧! ⼆、助学资讯 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出⽣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和翻译家。

中学时即开始写诗著⽂。

1949年赴美国在芝加哥⼤学攻读⽂学,回国后在南开⼤学任教。

主要译著有《普希⾦抒情诗集》《欧根奥涅⾦》《雪莱抒情诗选》《拜伦诗选》等。

他的译诗韵律和谐,忠实传达了原著风格。

主要著作有: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等。

三、字词积累 1.读准字⾳。

红晕(yùn)凝望(níng)忧戚(qī) 枉然(wǎng)飘逸(yì)摇曳(yè) 2.理解词语。

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丰润:指丰茂滋润。

枉然:⽩⽩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光观看。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我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我看》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我看》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注:选入课本时,原诗中的O改成了“哦”。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丰润、红晕、翅翼”等词语。

2.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诗人的思路和全诗的主旨。

3.赏读诗歌,理解诗歌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难点: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过程】一、导入大家知道穆旦这位诗人吗?他是的现代主义诗人,写过很多优秀的诗歌。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我看》。

二、预习查评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课文诵读和字词掌握情况。

(1)字音丰润(rùn)红晕(yùn)揉过(róu)翅翼(yì)忧戚(qì)枉然(wng)勃发(bó)谐奏(xié)飘逸(yì)挽(wn)摇曳(yè)(2)词语释义丰润:本文指指丰茂滋润。

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1)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

现代主义诗人、翻译《穆旦诗集(1939~1945)》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优质教案.doc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我看》优质教案.doc

5我看课堂展示》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一年四季,最美的要数春天。

阳光明媚,万紫千红,生机盎然,给人以无限希望。

古往今來,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

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 •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笔名梁真。

浙江海宁人,生于天津。

诗人、翻译家。

(2)背景链接从1937年10月,穆旦开始听燕卜茹的《当代英诗》课,对叶芝、艾略特和奥登为代表的英国现代诗,有了精确的了解。

1938年6月创作了《我看》。

《我看》借鉴的是英国现代诗的“玄学思辨”,即一种思辨想象力。

是一种对自然意象和意境的感悟,对社会现代生活的思辨。

但这种思辨,又不同于纯理性的思辨,而是充满着肉体感觉和情感。

即所谓的“思想知觉化”。

2•生难字词⑴字音丰迥(run)汎醉(chen zui)礙望(ning)忧感(qi)枉然(wang)飘逸(piao yi)勃发(b6)摇曳(ye)• • • • •(2)词义【丰润】(肌肤等)丰满滋润。

【沉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忧戚】忧伤烦恼。

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飘逸】漂浮,飘散。

【流盼】转动目光观看。

盼,看视。

【摇曳】摇荡,晃动。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 •朗读指导(1)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2)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1)抽生读课文,读出一定的感情。

(2)齐读课文,揣摩每节的意思。

(3)教师小结:全文共五节,每节为一层。

三、合作採•无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1 • “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明确:春风吹拂,春草荡漾,仿佛春潮涌动,描绘出一幅绿油油的晚春图。

2•为什么说青草是丰润的?明确:因为草长得茂盛。

3・“悄悄揉过”说明什么?明确:说明风的轻柔。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5课我看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5课我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将观察和感悟应用到写作中”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写作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改进以下几点:
1.采用更直观、生动的方式讲解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设计更多个性化、有趣的实践活动。
3.提高课堂讨论的质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4.关注每个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学习中,有没有观察过周围的世界,发现过什么特别之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是如何观察世界并表达自己的感悟。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经验。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看》这首诗的意象美、修辞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观察和写作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理解《我看》的诗歌内容,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部编版九上教案<<我看>>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应该都喜欢春天吧,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2)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3)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要求。

3.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
明确:“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品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
明确:春风、青草。

表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2.画出第一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可用“以什么修辞或者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事物什么特点”的格式来表达)
明确:“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了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3.品读第二节,思考: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第二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紧承第一节的“向晚”。

意象:展翅的飞鸟、天边的流云和大地。

画面: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4.品读第三节,这一节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在作者笔下“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明确:“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

“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通过“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表现出来。

“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丰润”和“勃发”表现出来。

5.品读第四节,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明确: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例如诗歌、绘画。

6.品读第五节,思考: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明确:愿望: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

通过“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盼”“摇曳”表现出来。

7.请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忧戚”和“哀愁”?
明确: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时刻,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
虑。

目标导学三:把握中心,体会特色
1.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春天的大自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也抒发了作者因时
代而产生的欢乐和忧戚。

其一:用丰富的意象来隐喻和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以鲜明深邃的诗歌意象传达情感,阐述思想。

诗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谓是形、神兼备,形、情兼备,形、理兼备。

如:这首诗中的意象主要有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晴空、被夕阳染红的流云、沉醉了的大地。

其二: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ao韵;第二节押i韵;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又换韵为a韵;第四节又换韵为i;第五节又换韵为iu和i。

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其三: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第五节的“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第二节;“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

处处照应,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
使情感抒发得很强烈。

三、板书设计
我看
穆旦
所看:春天之景
所感: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
抚慰人的心灵
可取之处抓住诵读的环节,通过品读体会情感和诗的美。

抓住诗人所捕捉到的意象,层层展开,一步步欣赏这首诗。

不足之处穆旦的诗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对学生启发得不够,学生理解可能不够到位。

四、布置作业:
1、抄写本文生字词。

2、完成本课练习册上的习题。

3、课外拓展阅读穆旦的作品。

五、课后小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