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复习检测1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虚词汇总练习(共18个,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虚词汇总练习(共18个,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虚词汇总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一)而(1)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5)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6)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7)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劝学》)( )(9)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 (二)何(1)是诚何心哉(《齐桓晋文之事》)(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5)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蜀道难》)( ) (三)乎(1)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2)郁乎苍苍(《赤壁赋》)(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5)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6)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7)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 )(四)乃(1)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 )(2)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信陵君窃符救赵》)( )(3)夫我乃行也,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5)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 )(6)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7)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五)其(1)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离骚》)( )(3)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 )(4)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6)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7)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屈原列传》)( )(8)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9)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庄子》)( )(10)其可忽乎(《谏太宗十思疏》)( )(11)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 )(12)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六)且(1)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2)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孔雀东南飞并序》)( )(3)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孔雀东南飞并序》)(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烛之武退秦师》)( )(6)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7)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白马篇》)( )(七)若(1)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石钟山记》)( )(2)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项脊轩志》)( )(3)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烛之武退秦师》)( )(八)所(1)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汉书》)( )(2)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4)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6)燕王,吾所立(《伶官传序》)( )(九)为(1)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4)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史记·货殖列传序》)( )(5)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十)焉(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 )(2)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3)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5)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6)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并序》)( )(7)吴之民方痛心焉(《五人墓碑记》)( )(十一)也(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 )(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 )(十二)以(1)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登泰山记》)( )(3)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4)具以沛公言报项王(《鸿门宴》)( )(5)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6)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 )(7)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8)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9)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10)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11)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12)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 (十三)因解释下列各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训练(而、何、乎、乃、其、且)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训练(而、何、乎、乃、其、且)有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训练(一)——而、何、乎、乃、其、且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其”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其意常在沛公也D.吾其还也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其”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3.下列句中加点虚词“乎”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飘飘乎如遗世独立C.知不可乎骤得D.郁乎苍苍4.下列句中“其”字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A.距其院东五里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5.对下列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其:代词,它的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其:代词,它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都是代词,它的D.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

其:代词,它的6.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而:连词,表转折B.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乃:副词,才C.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而:连词,表顺承D.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且:表转折连词,却7.下列句中的“而”与例句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荆轲和而歌A.又前而为歌B.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C.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8.下列句中加点虚词“而”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序八州而朝同列知明而行无过矣B.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文言虚词练习100题(含答案解析)精选全文

文言虚词练习100题(含答案解析)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文言虚词练习100题(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焉】未知生,焉死?A、【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B、【兼词】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C、【代词】相当于“之”D、【代词】哪里、怎么E、【句末语气词】“了”、“啊”、“呢”F、表停顿语气G、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答案:D解析: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2.【而】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表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接着”“并且”,有时也可不译B、【表转折】“却”“但是”C、【表假设】“如果”“假如”D、【表修饰】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E、【表因果】“因而”“所以”F、【表目的】G、【通假字】通“尔”,译为“你”“你的”H、【通假字】通“如”,译为“如同”“好像”答案:A解析:(表并列)螃蟹有六条腿,两个蟹钳,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3.【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A、【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B、【兼词】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C、【代词】相当于“之”D、【代词】哪里、怎么E、【句末语气词】“了”、“啊”、“呢”F、表停顿语气G、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答案:F解析:不知道文句,不能解决疑惑,有的人向老师学习,有的人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

4.【而已】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

A、【表限止】相当于“罢了”B、“才”“方才”C、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D、“不久”“一会儿”答案:A解析:过了会儿摇头、跺脚的人,就有了数十个。

5.【而】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A、【表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接着”“并且”,有时也可不译B、【表转折】“却”“但是”C、【表假设】“如果”“假如”D、【表修饰】即连接状语。

【文言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08课时文言虚词限时测试含解析1

【文言文】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08课时文言虚词限时测试含解析1

【关键字】文言文第二章文言文阅读第八课时文言虚词(时间:45分钟,分数:30分)(说明:①虚词考点题目必做,其他题目酌情完成。

②只计虚词题目分数,每小题5分。

)1.(2016届山东寿光现代高三上10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穆宁,怀州河内人也。

父元休,以文学著。

撰《洪范外传》十篇,开元中献之。

玄宗赐帛,授偃师县丞、安阳令。

宁清慎刚正,重交游,以气节自任。

少以明经调授盐山尉。

是时,安禄山始叛,伪署刘道玄为景城守,宁唱义起兵,斩道玄首。

传檄郡邑,多有应者。

贼将史思明来寇郡,宁以摄东光令将兵御之。

思明遣使说诱,宁立斩之。

郡惧贼怨深,恐后大兵至,夺宁兵及摄县。

初,宁佐采访使巡按,尝过平原.与太守颜真卿密揣禄山必叛。

至是,真卿亦唱义,举郡兵以拒禄山。

会间使持书遗真卿日:“夫子为君乎?”更无他词。

真卿得书大喜,因奏署大理评事、河北采访支使。

宁以长子属母弟曰:“惟尔所适,苟不乏嗣,吾无累矣。

”因往平原,谓真卿日:“先人有嗣矣!古所谓死有轻于鸿毛者,宁是也。

愿佐公以定危难。

”真卿深然之。

其后,宁计或不行,真卿迫蹙,弃郡,夜渡河而南,见肃宗于凤翔。

帝问拒贼之状,真卿日:“臣不用穆宁之言,功业不成。

”帝奇之,发驿召宁,将以右职待之。

会真卿以抗直失旨,事遂止。

上元二年,累官至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使。

副元帅李光弼以饷运不继而愠,或恶宁者,诬谮于光弼,光弼扬言欲杀宁。

宁直抵徐州见光弼,喻以大义,不为挠折。

光弼深重之,宁得行其职。

广德初,加库部郎中。

是时河运不通,漕挽由汉、沔自商山达京师,选镇夏口者,诏以宁为鄂州刺史、鄂岳沔都团练使。

时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贪不奉法,设防戍以税商贾,又纵兵士剽劫,行人殆绝。

与宁夹淮为理,惮宁威名,寇盗辄止。

沔州别驾薛彦伟坐事忤旨,宁杖之致死。

宁坐贬虔州司马,重贬昭州平集尉。

宁强毅,不能事权贵。

执政者以为不附已,且惮其难制,故处之散位。

宁默默不得志,且曰:“时不我容,我不时殉,则非吾之进也,在于退乎!”辞病居家,请告几十旬者数矣。

高三常见文言虚词检测题

高三常见文言虚词检测题

高三常见文言虚词检测题文言虚词检测(一)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图穷而匕见:2、庄宗受而藏之:3、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4、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6、徐而察之:7、既而儿醒,大啼:8、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9、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10、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1二螯,否则,何以胜?故冯婉贞曰:“诸君而2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3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而4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

三思而6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而7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8。

文言虚词检测(二)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2、大王来何操:3、其间旦暮闻何物:4、徐公何能及君也: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6、今日之事何如:7、何以哉:8、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豫州今欲何至C.其间旦暮闻何物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三、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何2可胜道也哉?然其妻如此言者,何3也?其所据何4为?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

可见,情之误,何5其大也!然何6人能忘情耶?何7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何8如?文言虚词检测(三)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1、儿寒乎?欲食乎:2、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文言虚词讲练一课件

2023届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文言虚词讲练一课件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六国论》) 他们的)、
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并序》) 渠(问渠那得清
如许)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属、辈、 尔辈、汝辈、尔曹、若属:你们 侪、类、 吾辈、吾曹、吾侪、吾属:我们 徒(亡命之徒)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之属、之徒、之伦:这一类人、这些人
一 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与用法
复习文言虚词,我们首先要准确把握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其次要 掌握有关虚词的推断方法。这里的文言虚词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 念,因为有部分文言词语既有虚词性质,又有实词性质,其意义 也包含虚指意义和实指意义两方面。我们在掌握文言虚词的意义 和用法时,尤其是掌握常考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时,要 “虚”“实”并重,打牢坚实的基础。
素(素善留侯张良)
经常、时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陈情 常、平 表》) 素、一向 素与副张胜相知。(《苏武传》)
全句的虚词。既、方、会
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
的虚词。
分结构助词、时态助词、语气助词等。
之、所;将、且;也、乎、与
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 用在句末,表感叹语气。
答的虚词。呜呼、嗟乎
1.代词 (1)人称代词
①第一 人称
吾、予、 余、我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离骚》)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短歌行》)
高考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焉、也、以、因、与、则、者、之。
题点必备知识
文言虚词的分类
虚词类型
概念
词类特点
代词 连词

“文言文实词、虚词”配套检测

“文言文实词、虚词”配套检测

“文言文实词、虚词”配套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贺若敦,代人也。

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

西魏大统三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赐爵当亭县公。

敦少有气干,善骑射。

统之谋执迅也,.虑事不果,沉吟者久之.。

敦时年十七,乃进策曰:“愿思全身远害,不得有所顾念也。

”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

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

统大悦,谓左右僚属曰:“我少从军旅”战阵非一。

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

”明年,从河内公独孤信于洛阳,被围。

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

乃言于.太祖。

异.之,授都督。

(节选自《周书•贺若敦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一(2)虑事不果—(3)愿思全身远害(4)异之,授都督参考答案:(1)拘捕(2)担心(3)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4)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执刺史田迅以州降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B.①沉吟者久之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C.①统乃流涕从之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①乃言于太祖②不拘于时,学于余解析:选BA项,①介词,率领;②连词,表目的,用来。

B项,二者都是衬音节助词,无实义。

C项,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竟然。

D项,①介词,向;②介词,表被动。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

译文:第11页共11页(2)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

译文:参考答案:(1)当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人张世显暗中赶来袭击贺若统,贺若敦挺身而出与贼人交战,亲手斩杀七八个贼人,贼人才退走。

[注意:潜,暗中;手,名词作状语,亲手;“敦挺身赴战”为省略句,应为“敦挺身(与之)赴战”](2)像这孩子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我还没有见过,他不仅能光耀我家的门庭,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
1、地方,处所 2、(拜访)的人 3、处所 4、(听到)的事 5、表原因 6、用来……的 7、表原因
(1)介词用法 (2)助词用法
(1)介词。 ①替、给。② 对、向。③为了、为着。④因为、由于。(wèi) ⑤当,在,到了 ⑥被(wéi)。(2)语气助词: (wéi) 呢。用在疑问句末,表反问或感叹。
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
第二人称代词,你
副词,只有
副词,竟然
副词,才
副词,就是
第二人称代词,你的
副词,竟然
牛刀小试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杳不知其所之也。
1.作助词
01
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信陵君窃符救赵》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与动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事、物,译为:…的(人、事、地方、情况) 【所以1】表动作行为的方法、凭借或依据等,相当于“用来……的(方法、东西)”。
①(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 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五人墓碑记》)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③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祭妹文》)
⑶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用法与“与”相同。 可译为:与、跟、同、对、和(带领、率领)
1、动词,充当 2、动词,是 3、动词,演奏 4、动词,写 5、动词,治理 6、动词,成为 7、介词,替;动词,制定 8、动词,修筑 9、动词,是 10、动词,认为
1、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3、臣请为王言乐 4、不足为外人道也 5、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 6、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7、为仲卿母所遣 8、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9、匈奴未灭,臣何以家为?

文言虚词复习专项练习含答案

文言虚词复习专项练习含答案

文言虚词复习专项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___一、课内巩固在下列各题中,分别选出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均为单选题;1.例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A.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B.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例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余闻而.愈悲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3.例句: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B.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C.徐公何.能及君也 D.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4.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 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C.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 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5.例句:度我至军中,公乃.入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6.例句:秦王恐其.破壁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C.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7.例句:且行千里,其.谁不知A.其.若是,孰能御之 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C.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D.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8.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A.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示赵弱且.怯也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9.例句: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A.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B.更若.役,复若赋C.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D.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10.例句:某所.,而母立于兹A.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B.臣所.过屠者朱亥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夜则以兵围所.寓舍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11.例句:吾所以..A.臣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B.吾所以C.师者,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传道受业解惑也 D.所以12.例句: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A.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B.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C.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D.吾属今为.之虏矣13.例句:臣请为.王言乐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如姬为.公子泣C.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D.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14.例句: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A.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D.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15.例句:余闻之也.久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C.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D.古之人不余欺也.16.例句:操当以.肃还付乡党A.秋以.为期 B.久之,能以.足音辨人C.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7.例句:不赂者以.赂者丧A.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B.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18.例句: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于今无会因. D.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19.例句:君幸于.赵王A.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B.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C.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D.业精于勤、荒于.嬉20.例句: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A.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B.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C.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21.例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A.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此则.寡人之过也22.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A.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3.例句: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太后盛气而揖之.C.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 D.作师说以贻之.24.例句: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D.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25.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B.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C.顷之.,烟炎张天 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二、课外拓展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26-27题;武帝欲杀乳母,乳母告急于东方朔,朔曰:“帝忍而愎①,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②去,但屡顾我,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今已大,岂念汝乳哺时恩耶”帝怆然,遂舍之;注释:①愎:执拗;②临:临刑;26.与例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乳母告急于.东方朔;A.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B.赵氏求救于.齐;C.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D.业精于勤,荒于.嬉;27.与例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我当设奇以.激之;A.以.乱易整,不武; B.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C.将帅二三子以.蕃; D.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28-29题;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而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缟为冠也,而越人徒跣剪发,游不用之国,欲无穷得乎”28.选出与“而徙于越”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缟为冠也,而.越人徒跣剪发; B.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C.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D.吾尝终日而.思矣;29.选出与“或谓之曰:‘子必穷’”中的“或”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或.曰:“此鹳鹤也;” B.或.师焉,或否焉;C.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D.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0-32题;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文信侯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吾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甘罗曰:“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 君其试臣,何遽叱臣乎”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行有日,甘罗请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也;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30.对下列句子中的“而”字解释不确切的一项是A.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表承接,有因果联系的意思;B.而.不肯行——表转折,相当于“却”;C.我自行之而.不肯——表转折,相当于“却”;D.七岁为而.为孔子师——表承接,相当于“就”;31.下列各组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之:①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其:①君其.试臣,何遽叱臣乎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C.以:①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②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D.于:①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与②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32.对下面三个句子的语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君侯何不快甚也②汝安能行之也③何遽叱臣乎A.三句都是反问语气B.①是询问,②③是反问C.①②是询问,③是反问 D.三句都是询问语气;文言虚词复习专项练习参考答案1.C例:表转折,却;A表并列,B表承接,C表转折,D表修饰2.B例:表承接,就;A表递进,并且;B表承接,就;C表因果,因而;D通“尔”,你3.D例:为什么;A什么;B通“呵”,喝问;C怎么;D为什么4.A例:介词,对于;A介词,对于;B助词,舒缓语气;C助词,呢;D助词,舒缓语气5.B例:连词,才;A副词,竟然;B连词,才;C表判断,就是;D代词,你的6.A例:代词,他;A代词,他;B代词,这;C副词,一定;D代词,自己7.D例:副词,难道;A代词,它;B副词,一定;C副词,大概;D副词,难道8.D例:副词,将要;A连词,尚且;B连词,并且;C副词,暂且;D副词,将要9.B例:代词,你;A连词,如果;B代词,你;C代词,这;D动词,像10.C例:名词,地方,处所;ABD都是代词,所字结构;C名词,地方,处所11.C例:用来……的;ABD都是“……的原因”,C用来……的12.A例:动词,以为;A动词,以为;B动词,作为;C动词,成为;D介词,被13.C例:介词,向;A介词,被;B介词,替;C介词,向;D助词,呢14.C例:代词,它<他>;A代词,哪里;B助词,啊;C代词,他<它>;D助词,啊15.C例:句中舒缓语气;A表判断语气;B表商量语气;C句中舒缓语气;D表陈述语气16.A例句:介词,把;A介词,把;B介词,凭借;C介词,因为;D连词,表并列,又17.B例:介词,因为;A动词,认为;B介词,因为;C连词,表修饰,而;D连词,用来18.D例:连词,因为;A介词,凭借;B介词,通过;C名词,缘由;D连词,因为19.B例:介词,被;A介词,到;B介词,被;C介词,比;D介词,在20.B例:介词,跟,同;A动词,赞同;B介词,同;C连词,和;D动词,结交21.D例:副词,就是;A连词,表承接,那么;B连词,就;C连词,却;D副词,就是22.A例:助词,定后标志;A助词,定后标志;B代词,……的人,CD都是助词,表提顿23.C例:代词,我;A代词,这;B代词,他;C代词,我;D代词,他24.C例:助词,“取独”;A助词,提宾标志;B助词,的;C助词,“取独”;D代词,它25.D例:助词,定后标志;A代词,它;B动词,到;C音节助词;D助词,定后标志26.B例:介词,向;A介词,在;B介词,向;C介词,比;D介词,由于27.C例:连词,表目的,来;A介词,用;B介词,因为;C连词,来;D介词,凭28.B例:连词,表承接;A表转折;B表承接;C代词,你;D表修饰29.C例:代词,有的;ABD的用法与例句同;C连词,表选择,或者30.C表递进,可译为“尚且”31.DA都是动词,到、去;B都是副词,表希望;C都是介词,把;D①介词,被②介词,到32.B。

高三年级文言虚词过关检测

高三年级文言虚词过关检测

高三年级文言虚词过关检测班级姓名一、选择题(答案写在第3页的表格内。

共54分,每题3分)1.下列句中的“且”字按连词和副词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③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④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⑤县官且顺群臣⑥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⑦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⑧且夫天下非小弱也..A.④⑤⑦/①②③⑥⑧B.③④⑦/①②⑤⑧C.②③⑤⑦/①④⑥⑧D.①③④/②⑤⑥⑦⑧2.找出与“若毒之乎”中的“若”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B.且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

..C.更若役,复若赋。

D.此非若所知也。

..3.下列句中“所”字用法分类正确的是( )①而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②几为巡徼所陵迫死③载舟覆舟,所宜深慎...④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⑤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⑥师之所为,郑必知之⑦我所以为此....者……⑧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⑨顾计不如所出耳⑩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A.①②⑦/③④⑧/⑥⑨⑩/⑤B.①⑦/④⑧/②③⑥⑨/⑤⑩C.①⑦/②④⑧/③⑥⑨/⑤⑩D.①②④⑦⑧/③⑤⑥⑨⑩4、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故以羊易之.A.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B.令寡人不能,将师二三子夫妇以蕃..C.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D.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5、下列句子中的“其”,作连词的一项是()A.且行千里,其谁不知B.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C.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D.其若是,孰能御之..6、下列句子加点的“然”字与例句中“然”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然已不下二十余人.A.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B.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C.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D.举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7、与例句中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A.蒙故业,因遗策B.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C.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D.伍子胥乃因公子光以求见吴王..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苦而不平. 1A.豫州今欲何至B.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C.何其衰也D.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①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③无苗时采,则实而沉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A.①③不同,②④相同B.①④不同,②③相同C.①④不同,②③不同D.①③相同,②④不同10.下列句中的“也”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D.其出人也远矣..11.下边句子中的“何”作疑问副词的一项是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B.春者何?岁之始也..C.嫂何前倨而后卑也D.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2—14题。

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文言虚词》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文言虚词》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上学期复习《文言虚词》检测题(附答案解析)一、文言虚词检测题组(每题3分,共75分)1.下列各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吾尝终日而思矣”的“而”字相同的一项是()A. 犹且从师而.问焉。

B.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2.下列各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的“则”相同的一项是()[来源:学,科,网Z,X,X,K]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3.下列句中“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A.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B.不足为.外人道也C.公为.我献之 D.吾属今为.之虏矣4.下列句中加点的“且”与“犹且.从师而问焉”中的“且”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B.示赵弱且.怯也。

C.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D. 且.适南冥也5.下列句中加点字“焉”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犹且从师而问焉.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B. 且焉.置土石? 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C.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D.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下列句中加点的“乎”字用法和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B.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己后矣D. 知不可乎.骤得wzx8om)7.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与“关山度若.飞”相同的一项是()A.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B. 天若.有情天亦老C. 若.入前为寿D. 天涯若.比邻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相同的一项是 (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 是谁之.过与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18个文言虚词及翻译练习(教师卷)

18个文言虚词及翻译练习(教师卷)

18个文言虚词检测卷时量:60分钟总分100分(教师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4分)1.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1.C(①⑥转折连词,译为“然而,却”。

②④修饰连词③⑦顺承连词,译为“就,然后”⑤⑧递进连词,译为“并且,而且”。

)2.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2.D(A.疑问副词,译为“怎么”。

B疑问代词作宾语,译为“什么”。

C译为“什么”,作定语。

D疑问副词,译为“为什么”。

E副词,译为“多么”。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②曰:壮士,能复饮乎.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3.D(①表示比较,译为“比”。

②表疑问语气,译为“吗”。

③助词,表揣测语气,相当于“吧”。

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4.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4.ADG(A表顺承,译为“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针对训练(Word版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虚词”针对训练(Word版含答案)

文言虚词一、语段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3题。

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

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

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

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

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

诸葛亮寇天水,臻奏:“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

”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

还,复职,加光禄大夫。

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深。

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

诏曰:“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臻上疏曰:“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

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

”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

”臻曰:“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

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

”俭行,军遂不利。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乃.以臻为征蜀将军乃:(2)帝方隆意于.殿舍于:(3)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之:(4)非王者之事也.也: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乃以.臻为征蜀将军②不然,籍何以.至此B.①臻奏案之.②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C.①殿舍不成,吾所.留心②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D.①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加点的虚词。

(1)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

译文:(2)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

译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4~6题。

高郢,字公楚,其先渤海蓚人。

文言实词虚词检测(一)答案

文言实词虚词检测(一)答案

文言实词虚词检测(一)一、选择。

(2’×20)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谒:请。

B、范增数.目项王。

数:屡次。

C、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将要。

D、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财物。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孔:很。

B、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犹:尤其。

C、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不堪:不能胜任。

D、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辛苦。

萦:缠绕。

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A、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苹:苹果。

B、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次:第二。

C、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

D、苏子愀然..。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一:十分之一。

B、危.乎高哉!危:高。

C、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吮:吸。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云:云彩。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左迁:升官升职。

B、才能不及中人..。

中人:平常的人。

C、彼与彼年相若..也。

相若:相似。

D、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B)A、晚有儿息.。

气息.奄奄。

B、晋军.函陵。

沛公军.霸上。

C、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夜深.忽梦少年事。

D、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秦王还.柱而走。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不同的一组是(D)A、沛公欲王.关中。

大楚兴,陈胜王.。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D、是寡人之.过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B)A、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左.右.既前,斩荆轲。

B、因击沛公于坐.。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C、道.芷阳间行。

部编版七下(附七上)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下(附七上)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下(附七上)文言文虚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分册完全归纳习题(附答案)1.七下所有虚词汇总之一、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格式:名词性短语+之+名词定语+者。

如:夫君子之行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格式:主语+谓语+名词+之如:两狼之并驱如故3.音节助词。

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

如: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狼》)4.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

格式:名词+之+谓语动词/介词。

如:何陋之有5.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格式:名词+之+形容词。

如: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二、作动词,可译为“到”、“往”。

格式:之+地点名词。

“(某人)去某地”。

如:送孟浩然之广陵三、作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

格式:动词+之。

“之”作为前面动词的宾语。

如:曲肱而枕之2.代事,可译作“这件事”。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念天地之悠悠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但微颔之康肃笑而遣之徐以杓酌油沥之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沿河求之,不亦颠乎?”当求之于上流求之下流,固颠以上都作以我酌油知之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一老河兵闻之,以上作附:七上课本所有“之”水陆草木之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其反激之力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然则天下之事结构助词,的孔子云:何陋之有?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求闻之若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有闻而传之者曰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代事,可译作“这件事”。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夫君子之行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格式:名词性短语+之+名词定语+者。

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初二文言文虚词练习题

初二文言文虚词练习题

初二文言文虚词练习题【正文】一、文言文虚词练习题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

而文言文的学习中,了解和掌握虚词的使用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是几道初二文言文虚词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1. 下文中划线的词语是虚词的一项是:昔者先王之于天下也,暨辟土疆,阆苑修职;既定庙堂,万方为虑;庶将绥穆,盖四海之内,董翰表章。

A. 昔者B. 于C. 暨D. 既2. 下列词语中,属于虚词的是:A. 山川B. 美丽C. 之D. 於3. 在古文《史记·五帝本纪》的开头描述中,“黄帝者,少昊氏之苗裔也”的“,”属于以下哪种虚词?A. 句中虚词B. 句末虚词C. 连词D. 并列虚词4. 划线词语是虚词的句子是:A. 其初即有人的舞蹈,那舞蹈就是一种载体,表达各国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与道德观念。

B. 都说植物没有智慧,可是在这样一种局面下,它们表现出了与人类完全不同的智慧。

C. 古代诗人常用“屈原”、“杜牧”作为自己作品的署名,以此寄托自己对这两位古代诗人的崇敬之情。

D. 庄子告诉我们,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比追求物质生活更重要。

5. 以下句子中不属于虚词的一项是:A. 於是百姓有饥色,告于文王。

B. 悲歌可以当泣,迅雷可以脱穷。

C.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D. 子非三思而后行者乎?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虚词“以”表目的的一项是:A. 用心把握时机,以便能尽早参加比赛。

B. 以其父之名义,表示感谢感激之情。

C. 他以勇敢果断的行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赞赏。

D. 小明的父母以他的成绩来衡量他的学习进步。

二、参考答案及解析1. 答案:D。

划线词“既”出现在“既定庙堂”的意境中,表示已经、早已的意思,属于虚词之一。

2. 答案:C。

划线词“之”是表示所属关系的虚词,例如:“天之骄子”,表示天的骄傲之子。

3. 答案:B。

逗号“,”属于句末虚词,用于句子中起到连接作用。

4. 答案: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虚词复习检测(40×2.5=100分)班级姓名分数阅卷人1、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A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B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C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D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2、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余闻而愈悲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3、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A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B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C徐公何能及君也D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4、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B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C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D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5、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度我至军中,公乃.入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B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6、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秦王恐其.破壁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C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7、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且行千里,其.谁不知A其若是,孰能御之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C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D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8、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若属皆且.为所虏A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示赵弱且怯也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D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9、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A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B更若役,复若赋C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D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10、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某所.,而母立于兹A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B臣所过屠者朱亥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夜则以兵围所寓舍11、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A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B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2、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A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B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C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D吾属今为之虏矣13、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臣请为.王言乐A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如姬为公子泣C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D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14、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A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D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15、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余闻之也.久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B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C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D古之人不余欺也16、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操当以.肃还付乡党A秋以为期 B久之,能以足音辨人C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7、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不赂者以.赂者丧A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B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18、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于今无会因 D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19、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君幸于.赵王A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B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C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 D业精于勤、荒于嬉20、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A朝过夕改,君子与之 B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C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D与嬴而不助五国也21、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A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B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此则寡人之过也22、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A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B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3、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A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B太后盛气而揖之C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数存之 D作《师说》以贻之24、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B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C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25、选出与例句虚词用法意义相同的一句: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B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C顷之,烟炎张天D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26、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C. 若从君惠而免,三年将拜君赐。

D. 顷之,烟炎张天。

27、下列句子中的“其”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是()A.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B. 秦王恐其破璧C.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 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E.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8、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攻不克,围之.不继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 以.夭梅病梅为业求钱也以:连词,相当于:“来”C.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乃:副词,可译为“竟”D. 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或:连词,可译为“或者”29、下列句子中的“而”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 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C.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D.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30、比较下列各句中“乎”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②怀信傺,忽乎吾将行兮③旦余济乎江湘④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A. ①③相同,都是介词B. ①②相同,都用作词尾C. ④中两个“乎”用法不同,前一个是介词,后一个是副词D. ③④不同,③是助词,④是副词31、填入下列文字空白处的虚词,正确的一组是()平原君已定从__________归,归至_________ 赵,曰:“胜不敢复相士。

胜相士,多_________千人,寡_________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__________士;今_______于毛先生__________失之________。

……”A. 以于者者之则以也B. 而之者者之乃而也C. 而于者者之乃而也D. 而于之之 / 乃而哉32. 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令以责之里正②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④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⑤独是成氏子以蠹贫⑥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⑦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⑧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A. ①④⑥/②⑤⑦/③/⑧B. ①②⑥⑦/⑧/④⑤/③C. ①⑥/②⑦/④⑤/③⑧D. ①②⑥⑦/④⑤⑧/③33、下列句中“为”字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是()A.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C.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D. 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E. 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34. 对于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且:连词,表选择关系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也:副词,表示程度C.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则: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D. 其疾病而死,死而淹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已:副词,已经35. 下列各句中的“若”字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例: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A.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B. 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C. 若能以吴、越之地与中国抗衡D. 若夫淫雨霏霏……36. 下列八句中的“之”“其”全部用作人称代词的一组是()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③项王则受璧,置之座上。

④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⑤五人者,盖当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

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⑦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⑧会其怒,不敢献。

A. ③④⑥⑦B. ②③⑥⑧C. ③⑤⑦⑧D. ①④⑤⑧37. 下列句中的“则”与例句中“则”意义、用法相同的是()例句: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A. 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B. 复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C.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D.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8、下列句中加点的“而”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 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B.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C.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 蟹六跪而二螯39. 下列句中的“既”字的意义、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B. 既而得其尸于井C. 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D. 既来之,则安之40. 下列各句中的“且”字按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②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③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④不出,火且尽⑤河水清且涟漪⑥卿暂但还家,吾今且报府⑦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A. ①③⑤⑦/②④⑥B. ①②④⑥⑦/③⑤C. ①②④⑥/③⑤⑦D. ①③④⑤⑦/②⑥【试题答案】1、C2、B3、D4、A5、B6、A7、D8、D9、B 10、C11、C 12、A 13、C 14、C 15、C16、A 17、B 18、D 19、B 20、B21、D 22、A 23、C 24、C 25、D26、B 27. BE 28. A 29. C 30. B 31. C 32. B 33. B 34. C 35. A 36. B 37. A 38、CD 39. B 40.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