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合集下载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 通过欣赏课文,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悲剧意义,感悟爱情与命运的冲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梁山伯与祝英台》2. 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梁祝传说、越剧、民间艺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

2.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民间艺术特色。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背景知识和相关艺术形式。

2.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越剧、民间艺术等,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魅力。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课文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文化背景知识介绍:讲解梁祝传说、越剧、民间艺术等相关知识。

4. 欣赏与讨论:组织学生欣赏越剧、民间艺术等,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拓展: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思考爱情与命运的冲突,拓展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欣赏能力:通过学生对越剧、民间艺术等的欣赏和分析,评估其审美能力。

4. 思考与感悟: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和口头报告,了解学生对爱情与命运冲突的思考和感悟。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梁山伯与祝英台》原文。

2. 影像资料: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片段、相关民间艺术图片等。

3. 参考书籍: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传说、越剧艺术的研究书籍。

4. 网络资源:相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网络文章、论坛讨论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文讲解与分析:2课时。

2. 文化背景知识介绍:1课时。

3. 欣赏与讨论:2课时。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引言:《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也是中国戏曲史上非常著名的剧目之一。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旨在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爱情故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根据教学设计的步骤,逐步介绍如何进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教学活动。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我们首先需要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

在学习《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过程中,我们的教学目标包括:1. 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及其中蕴含的爱情主题;2. 掌握该剧的人物、唱段和曲调,培养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欣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演讲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4.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后,我们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设计相应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1. 背景介绍与观影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幻灯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背景知识,包括该剧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经典唱段等。

然后,组织学生观看相关的电影或戏剧版本,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2. 朗读与分析接下来,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分析。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针对剧中的关键场景逐句朗读,分析其中的语言表达、情感描写等。

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并合作完成剧中角色的台词分析,以加深对其中情感和思想的理解。

3. 角色扮演与表演为了提高学生的戏剧表演能力,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小剧场表演。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角色,并参照文本进行台词排练和表演。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同时培养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4. 情感导入与创作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和创造力,我们可以设计情感导入和创作活动。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场景或情节,并编写自己的小剧本。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案:主题:传统文化与人生道理的探讨目标:通过学习《梁山伯与祝英台》,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教学重点:1. 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情节及文化内涵;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3. 探讨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分析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并用现代的语言解释;2. 尝试将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运用到现代生活中。

教学准备:1.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文本;2. 板书:主题和目标;3. 听力材料:电影《梁祝》片段。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话题(5分钟)将板书《传统文化与人生道理的探讨》,引导学生讨论传统文化对人生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Step 2:学习故事(15分钟)1. 分发《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文本,让学生阅读故事并理解其中的情节;2. 播放电影《梁祝》片段,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多角度感受故事;3. 整理情节,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Step 3: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20分钟)1. 分组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并总结出其中的人生道理;2.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全班共同分析并讨论。

Step 4:现代生活中的应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2. 分组讨论并列举现代生活中可以应用这些道理的例子;3. 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全班共同分析并讨论。

Step 5:小结与展望(5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展望下一节课的主题。

教学资源:1.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文本;2. 电影《梁祝》片段;3. 板书《传统文化与人生道理的探讨》。

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学生分享等形式进行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人生道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秀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秀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秀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秀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秀教案1教学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目标与简析1、通过欣赏此曲,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2、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录音机、多媒体、小提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设问:大家听说过哪些传说?有没有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2、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1、作品介绍介绍作品、作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为下面的欣赏做铺垫。

讲授:协奏曲的特点。

2、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分段欣赏)A、介绍作品的曲式结构。

B、按照板书曲式结构图,分段欣赏爱情主题、梁祝共读共玩、英台抗婚以及化蝶的主旋律。

并回答:每一个片段所表达的情感?c、教师演奏爱情主题D、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所表达的音乐思想。

小结:这首乐曲通过独奏小提琴与乐团的配合演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可歌可泣的传说故事。

并将中国戏曲的元素融入了西洋音乐中,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梁祝》赞颂了人类真挚的情感,批判了统治阶级的无情。

三、看谱学唱《梁祝》主题1、教师给学生发放《梁祝》爱情主题简谱。

2、学生根据教师弹奏,进行视唱、模唱。

3、学生展示。

四、课堂小结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梁山伯与祝英台》优秀教案2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本课教学内容1、运用绚丽多彩、抒情动人、神奇的中国民间越剧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情简单导入课堂,增强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2、涉及两个名词解释⑴曲式⑵协奏曲;涉及乐曲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图式;对交响乐有一个初步认识,学好必要有关音乐知识,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3、用故事中三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情节----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贯穿音乐欣赏中,让学生由难到易掌握音乐中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这三个部分,降低学生欣赏音乐难度,在轻松愉悦中体验音乐。

(二)本课地位和作用1、地位《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和多方面艺术技巧的探索过程,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

2、作用在国内外演出均引起良好反映,以其中华民族鲜明的风格特点,得到国际公认。

外国音乐家称之为“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曾改编为高胡协奏曲、清唱剧、舞剧,外国舞蹈家将它改编为美丽动人的冰上舞蹈。

《梁祝》已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国际乐坛的“彩蝶”。

(三)、教材重点、难点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唱音乐片断为本节课重点;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二、说大纲音乐教学大纲要求的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审美观念。

要突出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欣赏中外优秀具代表性作品,开阔学生音乐视野,选择重视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弘扬祖国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掌握什么是曲式和协奏曲2、掌握奏鸣曲结构特点(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和感受音乐作品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创新能力。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风格交响乐,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学法、教法教会学生以下学法:1、创设良好问题情景,让学生获得知识。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

人音版八年级下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民间爱情故事的音乐魅力。

2.通过欣赏和分析,使学生掌握小提琴协奏曲的基本特点。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感受音乐的魅力。

2.教学难点:分析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播放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故事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教师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乐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组成部分。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乐曲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演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了解其他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关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使学生深入了解了这一民间爱情故事的音乐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演奏,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播放故事相关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对故事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新课导入1.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三、乐曲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乐曲的结构,分析乐曲的组成部分。

四、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乐曲中的一个片段进行演奏。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演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现乐曲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被誉为“东方罗密欧与朱丽叶”。

本课程旨在通过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民间传说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情节及人物形象,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爱情,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故事背景东晋时期,祝英台女扮男装,前往杭州求学。

途中结识了梁山伯,两人结为莫逆之交。

在求学期间,梁山伯对祝英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但祝英台始终未露真实身份。

2.2 情节发展祝英台回家后,托人告知梁山伯自己的真实身份,并邀请他前来提亲。

梁山伯欣然前往,却发现祝英台已被父亲许配给别人。

梁山伯悲痛欲绝,病倒身亡。

2.3 结局祝英台得知梁山伯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

她请求父亲将自己葬在梁山伯的墓旁。

在祝英台和梁山伯的墓前,两人在阴间重逢,终于结为夫妻。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梁山伯梁山伯是一个诚实、善良、痴情的青年。

他对祝英台的爱情忠贞不渝,即使面临重重困难,也坚定地相信两人的感情。

3.2 祝英台祝英台是一个聪明、勇敢、执着的女性。

她女扮男装求学,展示了古代女性追求知识的决心。

在面对家庭压力和世俗观念时,她坚定地捍卫自己的爱情。

第四章:艺术特色4.1 故事情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充满了戏剧性。

它以爱情为主线,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伦理观念。

4.2 人物形象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具有代表性。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了永恒的爱情象征。

4.3 文学价值《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古代爱情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爱情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教案内容和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谈论学生对中国古代爱情故事的了解和喜爱程度。

2. 提问:有没有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故事背景和情节: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识、相知、相爱以及最终的悲剧结局。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梁山伯的才情、祝英台的聪明和勇敢等。

3. 探讨故事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忠诚、孝顺、爱情等。

三、阅读活动(20分钟)1.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故事的一部分,并记录下关键事件和情节。

2. 合作讨论:小组成员分享各自阅读的内容,共同完整故事情节,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四、讨论与思考(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会成为中国古代爱情传说中的经典之作?2. 小组讨论:学生自由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文化内涵,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写作任务(20分钟)1. 写作指导:要求学生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写作时间: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在一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分享与评价: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六、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学生可以选择朗读自己的作品或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并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教案扩展:1. 观看电影或戏剧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并进行讨论。

2. 邀请专家或文化爱好者来校进行讲座或讲解,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传统爱情观。

3. 组织学生进行小剧场表演,重新演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并进行展示。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 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案标题:《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爱情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并引发学生的兴趣。

2.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这个故事的了解程度。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发《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梗概,让学生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2. 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答案。

3. 整理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和讨论。

三、文学鉴赏(15分钟)1. 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文学价值。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故事中的某个情节或人物进行深入探讨,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3. 整合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全班分享和讨论。

四、口头表达(15分钟)1.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情节,扮演其中的角色并进行对话表演。

2. 每个小组表演完毕后,其他组进行评价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3. 引导学生思考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对于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是否更深入。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总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文学价值。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估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收获和表现。

3. 教师进行课堂评价,提出建议和指导,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教案扩展:1. 鼓励学生阅读完整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进行更深入的文学分析和评论。

2. 组织学生进行创作,可以写一篇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读后感或者改编故事的小说。

3. 进行相关的艺术活动,比如学生可以创作一幅插画,表达对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理解和感受。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名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

2.掌握音乐戏曲唱腔之一的昆曲,了解昆曲的唱腔技巧和表演艺术。

3.欣赏昆曲《梁祝》,了解唐诗水平美的表现手法。

4.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及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我们采用昆曲《梁祝》作为主要音乐教学内容。

在交替教学的同时,通过昆曲《梁祝》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宋代古典文学名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问题启发和情境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发挥思维的作用。

2.多媒体教学法。

利用影音、图像和文字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鼓励学生通过多传感器感知来了解昆曲《梁祝》。

3.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询问,并将学生在课堂上的想法和感受写在教学记录上,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一、启动新知识1.问:有没有听说过《梁祝》这个故事?2.教师简单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把学生引入课程。

二、学习一:昆曲简介1.通过多媒体展现昆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昆曲特点和表演艺术。

2.利用图表化的方式展示昆曲音乐结构和基本唱腔技巧,让学生了解唱腔和演唱的技巧和要求。

三、学习二:昆曲《梁祝》的唱腔和表演1.教师简要讲解昆曲《梁祝》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唱腔并能更好地欣赏和表演。

2.教师利用CD播放唱腔,指导学生唱跟唱,然后让学生独唱。

3.教师讲解昆曲表演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并组织学生进行讲解和展示。

四、学习三:欣赏昆曲《梁祝》1.教师播放音乐CD,组织学生一起感受音乐,通过视频展现贴近生活的场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梁祝》故事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和唱腔,并指导学生听懂唐诗水平美的表现手法,比如:“鸣弦泪川短长池”等。

五、巩固知识1.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梁山伯与祝英台》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学设计【引言】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篇目之一。

通过研读梁山伯与祝英台,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能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与资源的搭配,既准确传达故事的情节和主题,又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2.运用文学常识解读和分析故事中的人物与事件;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4.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与主题;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与事件;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环节1.通过展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2.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背景和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阅读与理解1.指导学生阅读故事文本,重点理解故事情节与主题;2.让学生讨论并总结每个章节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的发展过程;3.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梁山伯、祝英台等人物,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与情感。

三、文学分析1.指导学生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爱情,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2.组织学生进行情感写作,让学生自由表达对里面人物的感受,并用文学常识分析其中的原因。

四、艺术欣赏1.播放相关的梁祝音乐、舞蹈等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2.组织学生进行创意表演,让学生自由发挥,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以自己的方式呈现。

五、写作与表达1.引导学生根据故事主题和自己的理解,完成一篇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心得体会;2.组织学生进行作文分享,相互评价和交流,提高写作水平。

六、拓展学习1.引导学生研读其他版本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对比不同版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展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教学资源】1.《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文本;2.相关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3.梁祝音乐、舞蹈等相关艺术作品;4.仿写作文的范文和写作指导。

初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

初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

初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优秀一、教学目标1.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梗概,感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

2.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人物形象,体会他们的真挚情感。

3.领悟文学作品中的美好品质,培养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感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真挚情感。

三、教学难点1.深入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人物性格特点。

2.理解文学作品中的美好品质,培养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如《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等,让学生初步感知民间故事的魅力。

2.故事梗概(1)教师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梗概,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2)学生复述故事,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3.人物形象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人物形象,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中感受他们的性格特点。

4.真挚情感体会(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真挚情感,如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梁山伯与祝英台爱情悲剧的原因。

5.美好品质领悟(1)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文学作品中的美好品质,如忠诚、勇敢、善良等。

(2)学生举例说明这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表达对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喜爱。

7.作业布置(2)学生自主选择一部民间故事,进行阅读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魅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在分析人物形象和真挚情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领悟美好品质,培养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故事情节理解: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哪个情节最打动你?”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这个情节为何感人,以及它如何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
课题:《梁山伯与祝英台》
学科:音乐
年级:初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的一个故事情节,能够简单的叙述故事的梗概。

2. 学会唱这首经典民歌,能够用正确发声和正确的节奏进行演唱。

3. 能够体验这首歌曲中的激情,理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内涵。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通过提出一个问题,如“你听过梁祝这个故事吗?”,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新课的学习。

第二步:听歌
首先,让学生先听这首歌,让他们初步感受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节奏,同时学生可以观察歌曲中的歌词和意义。

第三步:学歌
对于初学者来说,教学歌曲应该从正确发声的方法开始,先划分好歌曲的节拍和节奏,在学会发音的基础上逐渐学习歌曲的整典和旋律。

第四步:抒情表达
通过发声和演唱,帮助学生感受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并鼓励学生尝试着自己去表达。

第五步:唱歌比赛
在教学结束前,对学生进行一次歌曲比赛,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赛,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经验和组织能力,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六步:总结
针对本次教学的反馈进行总结,让学生再次体会这首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并进一步掌握其节奏和技巧,以便在未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才能和能力。

教学反思
这次教学针对中级学生的音乐教学,注重了学生特定的爱好,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内涵。

同时,学生还通
过选手们的表演,展现了其中的技巧和技能。

综合以上,此次教学获得了学生的积极反响,促进了学生的艺术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提高,达到了预期目标。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典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传达的忠贞不渝的爱情观,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相识、相爱、分离、化蝶等主要情节。

2. 人物形象:分析梁山伯、祝英台、梁山伯的母亲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3. 修辞手法:比喻、象征等在故事中的运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掌握,人物形象的分析,修辞手法的理解。

2. 教学难点:修辞手法的运用,对故事所传达的爱情观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解读修辞手法。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3. 实践法:模仿故事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

2. 讲述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和修辞手法。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4. 分析故事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5. 总结故事所传达的爱情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6. 布置作业:模仿故事中的修辞手法,创作一个小故事或短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尤其是对修辞手法的运用。

3.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与其他民间故事的爱情主题,探讨其独特性。

2. 艺术欣赏:组织学生欣赏《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关的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故事文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原文或改编版本。

2. 参考资料:有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资料。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典四大民间故事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善与恶、忠诚与背叛等道德观念。

3. 让学生通过欣赏故事,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欣赏。

2. 故事中的道德观念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1. 故事中的古代文化和习俗的理解。

2. 故事中的道德观念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文本或视频资料。

2.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3. 教学卡片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故事梗概:概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3. 人物分析:分析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

4. 冲突与解决: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讨论善与恶、忠诚与背叛等道德观念。

5. 文化理解:讲解故事中的古代文化和习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景。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价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7.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讨论或表演活动,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欣赏。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学生能理解并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文化背景。

3. 学生能运用故事中的道德观念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故事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体验。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的中国古典民间故事,扩大学生的文化视野。

3. 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情节改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文本或视频资料。

2. 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资料。

3. 教学卡片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

4. 角色扮演道具和服装。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细节,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以下是一个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教学教案: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讲一个特别经典的故事,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吗?
生:知道!
师:那谁来说说你对他们的了解呀?
生:他们很相爱。

师:对,他们之间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那老师来给大家详细讲讲这个故事哈。

从前呢,祝英台女扮男装去求学,在那里遇到了梁山伯,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后来呀,祝英台要回家了,梁山伯去送她,这个时候祝英台给梁山伯暗示了自己其实是女孩子,大家猜猜她是怎么暗示的呀?
生:不知道。

师:她呀,一路上给梁山伯比划了很多东西,比如鸳鸯啊之类的,但是梁山伯没明白。

等祝英台回家后,她的家人要把她嫁给别人,祝英台就很着急,写信给梁山伯,梁山伯这才知道祝英台是女孩子,而且还喜欢他。

那同学们,你们觉得梁山伯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生:去找祝英台。

师:对呀,梁山伯赶紧就去找祝英台,但是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


他终于到了祝英台家的时候,却得知祝英台已经要嫁人了。

那同学们,你们觉得梁山伯会很难过吗?
生:会。

师:非常难过,最后梁山伯因为伤心过度去世了。

祝英台知道后也非常伤心,在出嫁那天,她路过梁山伯的坟墓,突然刮起了大风,坟墓裂开了,祝英台就跳了进去,然后呢,他们就变成了两只蝴蝶飞走了。

同学们,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感人呀?
生:是。

师:那大家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呢?
生:要勇敢追求爱情。

师:嗯,还有呢?
生:要珍惜友情。

师:对,大家说得都很好。

那今天咱们就讲到这里啦,大家回去可以再想想这个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引言: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这个故事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感动,也蕴含了深刻的教育意义。

本文将以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为基础,探讨如何将其应用于教育案例中,以促进学生的品格培养和情感教育。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唐代著名文学作品《长生殿》中的主人公,也是中国文化中一对著名的爱侣。

他们本是一对生活在不同社会阶层的男女青年,因为巧合结识,并渐生情愫。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导致了他们无法在一起的结局。

这个爱情故事中,承载了人们对真爱的向往和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反思。

第二部分:道德品质和人格培养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与道德品质和人格培养相关的教育主题。

首先,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一种高尚的情感。

梁山伯对祝英台的深情和祝英台对梁山伯的执着表达了对真挚爱情的追求。

教育案例中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并培养对真爱的尊重和追求。

其次,梁山伯和祝英台在遇到困难时都表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他们为了爱情放弃了各自的家庭和社会地位,并经历了重重困难。

这表明他们具备坚持不懈的品质,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案例。

第三,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还强调了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思考。

他们因为身份不同而面临着无法在一起的问题。

通过讨论这一点,可以引导学生反思社会的不平等待遇,并培养对正义与公平的关注。

第三部分:情感教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

首先,这个故事强调了对爱情的珍视与尊重。

无论是梁山伯还是祝英台,在故事中都表现出了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这为教育者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学习如何对待爱情,培养正确的恋爱观和婚姻观。

其次,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中感人的情感描写可以用来提高学生的情感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对他们在分别时的深情告别、思念和相忘的情节的描写,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最后,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培养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的良好素材。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爱情故事之一,也是一部脍炙人口的戏剧《牡丹亭》的主要情节。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强烈的爱情观念和人性的深度思考。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份教案,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故事,并通过讨论和阅读来加深对其中情感、人物和主题的理解。

教学目标:1. 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表达和主题。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爱情、命运和人性的思考和思辩能力。

教学准备:1. 电脑或投影仪。

2. 纸和铅笔。

3. 复印故事相关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PPT展示或者简短的讲解来向学生介绍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包括两人的相识、相爱和最终因命运而分离。

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在一生中是否曾经有过类似的故事或者感受,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参与。

Step 2:阅读理解(20分钟)提供一篇阅读短文给学生,要求他们阅读后回答问题,以检验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细节把握能力。

问题可以包括:1. 两个主要人物是如何相遇的?2. 两个主要人物之间的爱情受到了哪些困难的挑战?3. 故事中的悲剧结局是如何发生的?Step 3:人物分析(20分钟)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和心理动机。

可以鼓励他们引用故事中的细节和对话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然后请几个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点和总结。

Step 4:情感表达与主题分析(20分钟)让学生重新观看或阅读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和对话,引导他们分析其中的情感表达和传递的主题。

学生可以在小组或独立的情况下思考以下问题:1. 故事中的爱情是如何被表达和描述的?2. 主要人物的爱情观和价值观在故事中如何体现和发展?3. 故事中传递的主题是什么?你同意故事中的观点吗?为什么?Step 5:拓展活动(2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选择一种形式(绘画、写作、表演等)来表达自己对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第一篇: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范文教具录音机、多媒体、钢琴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2、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

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

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

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

由于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

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感人致深的故事。

二、授新课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爱情故事,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如何将这个经典故事融入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呢?本教学设计将以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为内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了解故事背景、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提升学生的文学认知和鉴赏能力。

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 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背景和情节发展;- 掌握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形象;- 熟悉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1.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增强学生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1.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学作品的喜爱和关注;-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情观念。

2. 教学内容2.1 故事背景介绍- 梁山伯和祝英台的身份背景;- 两人初次相遇的情景。

2.2 人物形象剖析- 梁山伯的聪明才智和勇敢无畏;- 祝英台的聪明伶俐和善良热情。

2.3 情节发展与主题展示- 梁祝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 难舍难离的描写;- 悲剧结局的展示。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中,可以通过展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先容梁祝故事的大致情节,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3.2 教学重点呈现以小组形式,学生组织讨论,根据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结合课外阅读和互联网资源,展开深入研究和探索。

3.3 知识引入和拓展教师以问答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课堂引导,从而引入故事的背景和人物形象。

3.4 情节分析与讲解教师通过故事情节的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揭示故事所展示的主题和意义。

3.5 文学鉴赏活动通过朗读、写作、戏剧表演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文学鉴赏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4. 教学评估4.1 学生表现评估通过课堂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参与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4.2 学业评估可以布置小组或个人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撰写梁祝故事解析或心得体会,以及相关练习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
授课年级:八年级
授课课型:音乐鉴赏
授课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6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以及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聆听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能正确理解并感受该曲各乐段所表达的故事内容与感情。

2、学生能够辨别该曲中独奏乐器的音色。

3、通过聆听该曲,对比分析乐曲结构,得出协奏曲概念。

教学重点: 1、聆听各段,理解各段所表达故事内容,并辨别出独奏乐器。

2、聆听全曲,分析乐曲结构,理解协奏曲概念。

教学难点: 1、学生聆听《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获得情感体验。

教具准备:多媒体、黑板、钢琴、小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这件乐器叫什么名字吗?
生:......
师:嗯,同学们真是见多识广呀。

在上新课之前呢,由老师用这把小提琴给大家演奏一条旋律,同学们想听吗?
生:......
师:好的,但是请同学们听得时候注意老师演奏的这条旋律,尽量把它背下来。

同学们坐好,注意听了啊。

(演奏《梁山伯与祝英台》主题旋律)
师:有没有同学能够哼唱一下老师刚刚拉的旋律?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条旋律是哪首曲子中
师:嗯,这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接下来就是所发生的故事,草桥结拜。

同学们听一听。

(播放后部分音乐)请同学们注意有哪些乐器?
师:哪一位同学告诉老师,有那些乐器?
生:......
师:嗯,对了。

就是大提琴与小提琴,这一段乐曲呢吸取了戏曲音乐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由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呼应。

以描述梁祝二人草桥结拜的情景,以及他们纯洁真挚的友情。

现在还是友情哈,还没有那么快发展到爱情。

②连接部
师:两人通过郊游认识过后呢,是你有情我有意啊,心中相当的欢喜,那么也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他们的开心吧。

(播放自由华彩部分)
师: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他们的欢乐了吗?
生:......
③副部
师:嗯,开心的时刻总是短暂的,到了去学校读书的日子了,本来梁兄还有点沮丧呢,万万没想到,梁兄与祝兄居然在同一所学校,就这样他们开始了他们的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播放音乐)
④结束部
师:他们一起度过了最美好的学生时光,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到了say goodbye的时候了,千言万语、有口难开、恋恋不舍、依依惜别......不说了,什么都不说了,就让彼此送一程吧。

(播放音乐)
3、展开部——抗婚
①英台抗婚
师:分别后,祝英台回到了家中。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祝英台也不小了,所以她的父母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呢,把他许配给了当地的土豪马文才,这祝英台回家后知道了可不得了啊,弄死不嫁,为什么?因为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梁山伯。

怎么办呢?反抗。

好的,接下来我们听一听反抗的场面有多激烈,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注意乐器的使用。

(播放音乐) 师:听完过后,想到了什么?
生:......
师:想到了祝英台的父母严厉的斥责祝英台,凶暴残忍的要将梁山伯与祝英台分开,是吧?面对这样的势力,祝英台抗争无效后,她一个弱女子只能选择屈服,但是她要求再见梁山伯一面。

②楼台会
边播放边引导
师:两人相见互相倾诉衷情,表露哀伤。

大提琴与小提琴走出对答的旋律,将梁山伯与祝英台二人互表衷肠、愤懑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③哭灵投坟
师:这梁山伯是重情重义之人啊,楼台会之后,回去了就一病不起,没多久就驾鹤西去了。

这祝英台知道后,肝肠寸断、悲愤欲绝。

(播放音乐)
这一段变化运用了京剧摇板和越剧嚣板中紧拉慢唱的手法,加上急促不安的鼓声,形象的渲染了在梁山伯坟前哭天喊地、悲痛欲绝的情绪。

师:小提琴单独奏出一段极为高亢的旋律,它犹如祝英台撕心裂肺的哭声。

哭着哭着,已经泣不成声了.....想想自己的梁兄已经离去,自己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想到这儿,祝英台纵身投坟,陪她的梁兄去了。

4、再现部——化蝶
师:祝英台投坟后,奇迹发生了,竟然从坟里飞出了两只蝴蝶,没错,他们化为了一对彩蝶在万花丛中比翼双飞、翩翩起舞。

他们在天上活着,在人们心中活着。

他们的故事将永远被人们传颂。

五、完整聆听:
(播放音乐)
师:相信同学们对整个故事已经有了深刻的了解,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整个故事吧。

问:同学们在听的时候,主要乐器是哪一件?
生:......
师:是什么在协同主要乐器演奏呢?
生:管弦乐队。

师:嗯,管弦乐队在协同小提琴演奏,小提琴作为一件独奏乐器,对吧?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独奏乐器呢?
生:有......
师:嗯,对了。

那么由一件独奏乐器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曲叫什么名字?知道吗?
生:......
师:对了就叫做协奏曲。

小提琴为主要乐器就叫做小提琴协奏曲,那么钢琴作为独奏乐器呢?生:钢琴协奏曲
师:嗯,非常好,这就是协奏曲,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嘛?
生:......
六、拓展与练习:
师: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人生不变的追求,同学们还记得这首曲子的“爱情主题”吗?(展示图片)
请同学们为这段主题旋律填上自己觉得适合的词,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一下。

七、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

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八、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一直在顺着我的思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整堂课的教学计划是完成了,但我忽略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使得整节课成了一言堂模式,学生参与度较少,这是我对《新课程标准》学习得不够深不够透彻的缘故。

《新课程标准》就是要改变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虽说音乐欣赏课以听为主,但是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欲望还是需要激发并保持的,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注意这一点,多与学生互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