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颅底外科
颞骨解剖
•
•
Kumar根据临床需要对颅底外面进行分区,
沿左右翼突内侧板根部与枕 骨大孔外侧缘作一连线,两 线之间的区域为颅底外面 中线区,两线外侧的区域即 为颅底外面外侧区。 再从翼突内侧板根部到下颌 窝作一加线,可将颅底外面 外侧区分为前部的颞下窝 区和后部的颞骨岩区。
颅底分区的意义在于了解肿瘤或其 他病变的侵犯范围,便于在影像学检查 中准确定位,增加手术和其他治疗的针 对性和安全性,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
下颌神经
从卵圆孔出颅,在咽鼓管与腭帆张肌的前外方和翼外肌的 深面分为前外侧和后内侧两个主干
前外侧干较细,主管运动,其分支包括颞深神经、咬肌神经及颊 神经,其中颊神经属于感觉神经,走行于翼外肌上、下头之间。 后内侧干较粗,主管感觉,其分支包括耳颞神经、下牙槽神经及舌 神经,舌神经从后内侧干发出平均约11.4 mm处有鼓索神经加入。
• • •
咽鼓管区
位于鼻咽区外侧,为 咽鼓管骨部及腭 帆张肌、腭帆提 肌附着处。 前为翼突基部构成 的舟状窝。
神经血管区
• • 居咽鼓管区后方。 内含颈内动脉管外口、 颈静脉孔、茎乳孔及 舌下神经孔。 穿行此区的神经血管 有颈内动脉、颈内静 脉、面神经、舌咽神 经、迷走神经、副神 经及舌下神经。
棘孔
位于卵圆孔后外方,有 脑膜中动脉和中静脉 通过。一侧棘孔可成 双或缺失。无棘孔时, 脑膜中动脉改自眼动 脉发出。
破裂孔
由蝶骨大翼后缘、蝶骨体侧缘、 枕骨基底部前外侧缘和岩骨 尖共同围成一个不规则孔。 在CT片上呈三角形占82%,方形 占11%,椭圆形占7%。 孔内有咽升动脉的脑膜支通过,颈 内动脉亦从其邻近进入颅内。 破裂孔距鼻咽部的咽隐窝约1 cm,鼻咽癌时,癌组织可以经破 裂孔向颅内蔓延,侵犯脑神经, 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
侧颅底解剖(1)PPT课件
➢ 眼静脉 ➢ 脑膜中动脉的眶支 ➢ 来自海绵丛的交感神经 ➢ 进入节状神经节之前的交感根与感觉根
病变累及此裂可以出现眼球固定等一系列症状 和体征,临床上称为眶上裂综合征
2021/1/25
-
8
圆孔
在成人圆孔是一长 4mm的管道。上颌神 经从颅中窝经圆孔至 翼鄂窝。其颅内段(三 叉神经节至圆孔)右侧 长10mm(4~15.1mm), 左侧长10mm(5.4~ 16.0mm)。
2021/1/25
-
17
岩骨前区
在三叉神经节的下方, 岩浅大神经过下岩蝶 韧带,并与交感神经 纤维(岩深神经〕混 合。两神经混合后, 进如翼管,形成翼管 神经。翼管神经向前 至翼腭窝里的翼腭神 经节。
2021/1/25
-
18
岩骨前区
弓状隆起在成人只有50 %可显见,有20%已难 以辨认。
弓状隆起是颞上进路至 内听道十分有用的标志。 弓状隆起下方乃是前半 规管。磨除岩骨表面部 分骨壁可隐约透现前半 规管管腔。其色蓝谓之 “蓝线”。
-
10
棘孔
棘孔位于卵圆孔后外侧,卵 圆孔和棘孔前缘的距离为 2.6mm
棘孔是一短骨管,管长右侧 为 7.3mm(6~14mm),左侧为 7.4mm(4~13mm)
一侧棘孔可成双或缺失
其内为脑膜中动脉,无棘孔 时,脑膜中动脉改自眼动脉 发出。
2021/1/25
-
11
韦萨留斯(Vesalius)孔
侧颅底解剖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概述
侧 颅 底 是 指 在 颅 底 下 面沿眶下裂和岩枕裂 各作一延长线,向内 交角于鼻咽顶,向外 分别指向颧骨和乳突 后缘,两线之间的三 角形区域称为侧颅底。
颅底常见手术入路详解
后外侧入路
暴露解剖结构: 侧中脑、脑桥、脊髓、
单侧3-12颅神经、
椎基底动脉、
乙状窦、横窦、
大脑半球、海绵窦后部。
后外侧入路
优点: 广泛显露岩斜坡区; 减少脑牵拉; 可扩展暴露程度。
缺点: 有损伤静脉窦的危险。
2 经迷路入路
经迷路入路
到达区域: 桥小脑角
到达区域: 斜坡 颞下窝
经上颌入路
优点:
同时暴露斜坡、 翼腭窝和颞下窝;
缺点:
有菌手术通道; 术后面部瘢痕和畸形;
硬膜外入路无需开颅。 牙齿脱落。
4 经颅入路(经基底及扩大的经基底进路)
经颅入路
到达区域: 前颅窝 额窦 斜坡
经颅入路
暴露解剖结构: 前颅窝、筛窦、 蝶窦、上鼻咽、 视神经管、视交叉、 终板、硬膜内颈动脉、 嗅神经、垂体和斜坡。
经颈入路
到达区域: 颈动脉三角 下颌后区 岩骨底 斜坡下1/2
经颈入路
暴露解剖结构: 颈动脉、颈內静脉、 面神经、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副神经、 舌下神经、 交感干、颈上神经节、 椎动脉、上颈椎、岩 骨底。
经颈入路
优点: 硬膜外入路;
缺点: 手术野深;
到达区域: 蝶鞍 鞍旁
第三脑室
眶颧弓和经基底入路
暴露解剖结构: 视神经、视交叉、 垂体柄及垂体、 颈内动脉、终板、 丘脑下部、单侧海绵 窦、脑脚间窝、 基底动脉、双侧动眼 神经、蝶窦。
眶颧弓和经基底入路
颅底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和风险
术中大出血
颅底区域血管和神经丰富,操作不慎 可能导致血管破裂或神经损伤。
颅底手术涉及大血管,一旦出血难以 控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脑脊液漏
术中损伤硬脑膜或蛛网膜,导致脑脊 液漏,可能引发颅内感染。
术后并发症风险
01
02
03
感染
术后切口感染、颅内感染 等,可能加重患者病情。
颅内压增高
术后脑组织水肿、脑脊液 循环障碍等,可能导致颅 内压增高,危及患者生命 。
多学科协作模式探索
神经外科与耳鼻喉科、口腔科等跨学科合作
针对复杂颅底诊疗)模式
整合各相关学科优势,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诊疗方案。
远程医疗协作
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学科专家之间的远程协作,提高颅底手术的诊疗水 平。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系建设
颅底手术在神经外科 中的应用和风险
2024-01-16
目录
• 颅底手术概述 • 颅底手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 颅底手术风险分析 • 降低颅底手术风险的策略 • 颅底手术未来发展趋势
01
颅底手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颅底手术是指通过开颅或经鼻蝶等入 路,对颅底病变进行切除或修复的一 类神经外科手术。
脑积水分流术
针对脑积水患者,通过手术建立脑脊液分流通道,以减轻颅内压增高和改善脑功能。
脑室腹腔分流术
将脑脊液引流至腹腔内吸收,以降低颅内压并改善脑脊液循环。
神经功能重建与修复
颅神经修复术
针对颅神经损伤患者,通过手术进行神经修复或移植,以恢复或部分恢复神经功能。
脑深部电刺激术(DBS)
针对部分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癫痫等,通过手术植入电极刺激脑深部核团,以调节神 经环路活动并改善症状。
侧颅底外科的现状与未来
侧颅底外科的现状与未来吴皓【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卷),期】2014(020)006【总页数】4页(P471-474)【作者】吴皓【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耳科学研究所,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R764侧颅底外科属于神经外科与耳科的交叉学科。
最早关于侧颅底外科的探索集中在听神经瘤手术领域。
100年前,Cushing和 Dandy开展了枕下径路听神经瘤切除的研究,当时尚无侧颅底外科的概念,更确切的定义应为听神经瘤外科。
学者们对侧颅底疾病的兴趣来自于对颈静脉球体瘤的认识,1945年,Rosenwasser[1]描述了1例位于颞骨下部侵犯中耳和乳突的血管丰富肿瘤,病理类似颈动脉体瘤,这是目前所知最早对颈静脉球体瘤的确切报道。
20世纪60年代,House等[2]提出迷路径路和颅中窝径路听神经瘤切除术,耳科医师才真正介入侧颅底肿瘤的治疗。
House对于侧颅底外科的贡献在于开展了各型以颞骨为中心的侧颅底手术径路,并将手术死亡率降低至5%以下,使侧颅底范围不再是手术禁区,因此House被称为“耳神经及侧颅底外科之父”。
1977年,Fisch[3]阐述了关于颞下窝径路切除大型颞骨和侧颅底肿瘤的手术方法,使完全切除大型侧颅底肿瘤成为可能,开创了侧颅底外科的新时代。
1 侧颅底概念及分区1984 年,来自荷兰的解剖学家 Huijzer[4]完整阐述了侧颅底的范围,即在颅底下面沿眶下裂和岩枕裂各作一延长线,向内交角于鼻咽顶,向外分别指向颧骨和乳突后缘,两线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称为侧颅底。
并对其进行分区,将侧颅底分为6区,分别为鼻咽区、咽鼓管区、神经血管区、听区、关节区和颞下区。
该分区法设计合理,符合解剖,简单易懂,一直沿用至今,仍是公认的侧颅底分区标准。
2 侧颅底外科常见疾病侧颅底外科主要诊治对象包括该区域的各种肿瘤、颅神经根病变等,常见良性肿瘤如听神经瘤、脑膜瘤、颈静脉球体瘤、血管瘤及神经纤维瘤等,常见恶性肿瘤如颞骨恶性肿瘤、脊索瘤、颅咽管瘤及复发的鼻咽癌等。
面神经实时监测在侧颅底外科手术中的初步应用
刺 激 电 极 对 神 经 作 探 测 ,通 过 调 整 刺 激 电 流 及 刺 激 部 位 ,
可 探 测 面 神 经 的 走 行 及 判 断 是 否 损 伤 . 或 判 断 面 神 经 损 甚 伤 的预后 。
瘤 切 除 术 2例 , 状 窦 后 进 路 听 神 经 瘤 切 除 术 2例 ; 伤 乙 外 性 面 瘫 3例 . 颅 中窝 一 突 进 路 面 神 经 全 程 减 压 术 ; 氏 行 乳 贝
R so s 统 行 面 神经 监 测 。分 别 于 额 肌 、 轮 匝 肌 、 epne系 眼 口轮
匝肌 放 置 四 导 成 对 记 录 针 电 极 . 以监 测 术 中 面 神 经 电 活
l 资料 与 方 法
11 一 般 资 料 .
动 , 骨 柄 及 肩 部 皮 下 各 放 置 参 考 针 电 极 一 条 , 善 固 定 胸 妥
面神经一 舌下神经 吻合 和 l例贝 氏面瘫 术后恢复 至Ⅲ级 。【 结论 】侧 颅底外科 手术中使用 面神经监测可 提高面神经保 全率 ,
面神经肌 电图 E MG 刺 激 电 流 阈 值 的 大 小 可 为 面 神 经 大 致 走 向 、 能 状 况 提 供 参 考 。 功 关 键 词 :面 神 经 监 测 : 颅 底 外 科 手 术 侧
维普资讯
第 2 8卷 第 3 S期
20 0 7正
中 山 大 学 学 报( 学 科 学 版) 医
Vo . 8 1 No 3 2 IS
6月
J U NA FS N Y T S NUN V RST ( DIALS I N E ) O R LO U A —E I E IYME C CE C S
颅 中窝 一 路 进 路 岩 尖 胆 脂 瘤 切 除 术 2例 ; 尼 埃 病 2例 , 迷 梅
侧颅底手术过程中脑及颅神经功能保护
侧颅底手术过程中脑及颅神经功能保护高志强【摘要】手术是绝大部分侧颅底病变的首选治疗方式.因侧颅底解剖结构复杂,毗邻脑及重要血管神经,手术容易致死或致残,限制了该部位手术的实施.脑、后组颅神经、面神经、听力功能是该部位手术保护的重点,恰当处理功能保留和切除病变的关系、良好的外科操作技能以及合理使用介入、导航等新的辅助技术是侧颅底手术中实现器官功能保护的关键.【期刊名称】《协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7(008)006【总页数】4页(P342-345)【关键词】侧颅底外科;脑;颅神经;颈内动脉;脑脊液【作者】高志强【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2侧颅底作为曾经的“手术禁区”,近年来正在被逐步攻克。
基于解剖学、生理学及器械设备的快速发展,侧颅底外科已逐渐超越彻底切除肿瘤、挽救生命的基本要求,开始更加关注减少出血、保全颅神经功能,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 6]。
维护生命是医学的基本目的,对于脑功能的保护是制定侧颅底手术方案时需考虑的首要问题。
侧颅底外科手术多在脑膜外进行,与脑功能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脑脊液漏、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颅内静脉窦的处理。
脑脊液漏的处理由于侧颅底肿瘤常与脑膜黏连,术中损伤或因需切除部分脑膜会导致脑脊液漏,不恰当的处理会引起颅内感染,严重时致残或致命。
由于侧颅底手术环境复杂,病变范围内大部颅底骨质被去除,采用游离脂肪等组织充填,自身愈合能力和抗感染能力在术后相当长时间内较弱,故侧颅底手术发生的脑脊液漏较其他开颅手术有较多不同,手术过程中一旦发生脑脊液漏或预计可能发生脑脊液漏,即应高度重视。
脑脊液漏的处理主要包括两方面:(1)术中如何尽量避免硬脑膜缺损;(2)术中发生硬脑膜缺损后如何修复。
硬脑膜为双层膜,外层为骨膜层,内层为较外层厚而坚韧的脑膜层。
硬脑膜是大脑的重要保护屏障,具有顽强的生物阻隔能力,一些良性肿瘤,甚至破坏大部分颅底骨质时仍旧不能完全穿透硬脑膜,肿瘤与硬脑膜之间存在间隙。
颅底影像检查法技术指南
颅底影像检查法技术指南【导读】颅底解剖结构精细、复杂,颅底病变的部位和范围,单凭临床表现难以准确判断,包括X线检查、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影像检查法在颅底病变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常规X线检查头颅各种平片可显示颅骨的轮廓和骨破坏、缺损程度,为颅底某些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
常用体位包括正位、侧位和颅底位,也可以根据病度部位选择其他投照位置,如汤氏位、视神经孔位、斯氏位等。
头颅摄片必须两侧对比良好,曝光适度。
正位:显示头颅大小和形状,额部、额窦、蝶骨翼、眼眶、鼻腔、筛窦、岩骨及内耳道等。
侧位:显示颅骨厚度、密度、颅缝、钙化斑和蝶鞍等。
颅底位:显示下颌骨、岩骨、蝶骨、斜坡、颈静脉孔、圆孔、棘孔和枕骨大孔等。
二、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omPUtedtomography,CT)扫描分为普通扫描、增强扫描、脑池和脑室造影检查等。
颅底病变的CT扫描多用轴位和冠状位。
轴位检查时,患者仰卧,以听眦线或眶耳线为基线,为使每层图像两侧对称,听眦线应在同一平面。
扫描时向头侧作平行连续扫描,层厚多为2~5mm,范围包括前、中、后颅凹(图7-4-1)。
冠状位扫描时,患者平卧或仰卧,头后伸呈颈顶位或顶须位,层面与听眦线垂直,多用l~1.5πιm薄层扫描,对于显示前颅底、鞍区与中颅凹的病变有独到好处,有助于了解病变与骨质的关系和向上扩张的情况。
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原发病灶多在眼、耳、鼻、咽等器官,为了了解原发病灶向颅底侵犯的情况,常用冠状位扫描,可以清楚显示筛板、嗅沟,蝶鞍、海绵窦、视交叉等。
当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间X线的吸收没有或仅有少许差别时,可用注射造影剂的方法,作造影增强扫描。
对脑肿瘤、脑脓肿、脑外伤等的诊断常作增强扫描。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动态螺旋CT,可快速连续扫描成像,多平面成像和三维重建,配合血管造影技术,能更直观、立体、清晰地反映颅底解剖结构,在颅底疾病的诊疗上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微创外科技术在侧颅底手术中的应用
的共 同通道 , 因此 强调 : 内手术 的操 作就 是从 颅
一
个 脑 池移行到 另一个 脑池 目前 内窥镜 可 以
达 到 并进 行 手 术操 作 的脑 池 主要 有桥 小脑池 、
小 脑 延 髓 池 和 基 底 池 等 。① 桥 小 脑 池 : 有 小 内
脑 前 下动脉 、 内听动脉 、 岩上 静脉 、 听神经 、 面 三
82: 66~ 157 15 2
88
2 Tb ra ta. l l0r ol 1 9 3 3 1 3 8 5 o sGJe 10 - i e a c , 9 7} 3: 8 ~ 8
2 Ha i e e l O r l Di 1 9 5 21 ~ 21 3 kk n n I t a l a s, 9; : O 9 7
随 着 影 像 技 术 的进 步 、 识 水平 的提 高 、 认 手 术 技 巧 的 发 展 , l 来 外 科 技 术 已 经 深 化 到 近 o年 了微 创 外 科 阶 段 。 创 外 科 ( nmal v sv 微 mii l i a [ yn e s r ey, S) 倡 最 大 限 度 减 少 正 常 组 织 及 u gr MI 提 功 能 的 破 坏 , 大 可 能 安 全 准 确 和 有 效 地 去 除 最 病 变 。 微 刨 外 科 技 术 包 括 神 经 导 航 技 术
叉 神 经 , 经 乙状 窦 后 入 路 / 迷 路 入 路 探 查 可 经 岩 静 脉 大 部 在 三 叉 神 经 外 侧 , 岩 上 窦 会 合 部 与 约 在 旁 正 中 2 rm 处 , 小 脑 外 侧 边 约 2mm。 C a 距 7 岩 静 脉 脆 弱 , 窥 镜 操 作 时 需 要 重 点 保 护 。② 内 外侧 小脑 延 髓池 : 有椎 动 脉 、 脑 后 下 动脉 、 内 小 岩下 静脉 和 第 Ⅸ、 下 动 脉 和 第 1 2颈 神 经 。 、 ④
耳内镜侧颅底外科的现状和未来
杨仕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擅长人工耳蜗植入、听神经瘤手术、镫骨手术,耳显微耳神经侧颅底外科,耳聋耳鸣诊治。
现任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全军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主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听觉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候任主委,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副会长。
《中华耳科学杂志》和《Journal of Otology 》总编。
Acta Oto-Laryngologica 副主编,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副总编。
国家973首席科学家,柳叶刀全球听力委员会中国首席专家。
主持完成国家973、863等国家军队重大重点项目17项。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和省部级一二等奖共4项。
发表论文251篇,SCI 论文112篇。
入选全军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北京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医学科学家奖、首届国之名医等荣誉称号。
荣立二等功1次。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刊首专稿·耳内镜侧颅底外科的现状和未来杨仕明*侯昭晖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100853)【摘要】作为颅底外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侧颅底外科领域与耳外科和神经外科联系紧密,成为众多交叉学科中合作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
内镜技术在近20年内的快速发展,让其在显微镜占统治地位的侧颅底外科中拥有了一席之地。
随着内镜技术和理念的不断成熟,内镜在侧颅底外科中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更好地发挥内镜的优势、优化手术流程、选择手术适应症是众多学者热议和研究的话题。
【关键词】内镜技术;侧颅底外科;手术入路【中图分类号】R7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922(2019)03-280-4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of Endoscopic Lateral Skull Base SurgeryYANG Shiming *,HOU Zhaohui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PLA General Hospital,Beijing100853,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YANG ShimingEmail:yangsm301@【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branch of skull base surgery,lateral skull base surgery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otolo-gy and neurosurgery,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examples of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ndoscopic techniques in the past 20years has earned a place for itself in lateral skull base surgery,which is still dominated by microscopic operations.With the continuous perfection of endoscopic techniques and con-cepts,endoscopy now has played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lateral skull base surgery.However,how to fully ex-poit the advantages of endoscopic techniques,optimize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select surgical indications remain hot is-sues for future.【Key word 】Endoscopic Technique;Lateral Skull Base Surgery;Surgical Approach作者简介:杨仕明,主任医师、教授、博导、博士后导师,研究方向:耳科学、听觉医学*通讯作者:杨仕明,Email :yangsm301@DOI:10.3969/j.issn.1672-2922.2019.03.001侧颅底外科是介于耳外科和神经外科之间交叉的亚专科领域。
岩尖和侧颅底手术[耳显微外科(三十六)]
品会 降 低脑脊 液 的吸 收率 。 脑脊 液漏 的基 本 问 题 是 脑 膜 内脑 脊 液 的 集 收 失 控 。脑 脊液漏 可 分成损 伤性 和 自发性 两类 。损伤性 类 有急 性 和慢性 两种 。 自发性 类也 有 高压性 和 常压性 两
种 。高 压性脑 脊 液漏应 归 咎于 颅 内肿瘤 或脑 积水 。肿 瘤致 漏 的原 因可 能是 直 接 的 ( 坏 脑 膜 ) 也 可 能是 间 破 ,
接 的 ( 内高 压 ) 颅 。脑 积 水致 漏 的机 理有 阻 塞性和 交通
性两 种 。常压 性脑 脊 液 漏包 括 脑 膜 “ 灶 ” 萎 缩 、 局 性 先
天性 异 常和被 骨髓 腐蚀 3种 。所 谓 “ 灶性 ” 局 萎缩是 指 嗅区或 鞍 内脑 膜 裂孔造 成 的脑 脊 液漏 。 伤 口愈合 不 良可 形 成脑 脊 液 漏 的瘘 道 。外 伤 、 脑 膜瘤 切 除和 颅神 经 旁渗 漏 可 形 成 颅 底 的 多 发性 瘘 孔 ,
及 上颈 部皮 肤 的鳞癌或 基 底细胞 癌 常要作 侧颅 底及 该 区皮 肤 的广泛 切 除 , 至包 括 切 除部 分 脑 膜 在 内。附 甚 着乳 突和枕 基 区的肌 肉 , 胸锁 乳 突肌 、 方 肌 、 肌 、 如 斜 夹
最 长肌 和半棘 肌 等 , 常 属 手 术 清扫 范 围。如 此 广 泛 也 的组织 缺 失 , 不能单 靠 裂厚皮 片 的覆 盖来 解决 的 , 是 必
射 光科 密切 配合 才能得 到 可靠 的定 位 。 脑脊 液 漏 的病 理 生 理 学 特点 脑 脊液 由侧 、 三 第 和第 四脑 室 中 的脉 络 丛 产 生 , 后 从 侧 脑 室 经 M no 然 ur 氏孔进 入第 三脑 室 , 通 过 导 水 管进 人第 四脑 室 。 在 再 第 四 脑 室 的 内外 侧 , 别 经 过 Maede氏 孔 、uck 分 gni Lsha 孔 下行 至脊 髓周 围 , 行 达基 底 池 。脑 脊 液 循 环 在 最 上 后, 被上 矢 窦 旁 复 盖在 大脑 半 球 的蜘 网 膜 颗 粒 吸 收 。
颞骨侧颅底解剖与手术图谱_笔记
《颞骨侧颅底解剖与手术图谱》读书笔记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书籍简介 (3)2. 研究背景与目的 (4)二、颞骨侧颅底概述 (5)1. 颞骨侧颅底的解剖结构 (6)2. 颞骨侧颅底的重要性 (8)三、颞骨侧颅底的解剖学研究 (9)1. 颞骨的解剖结构 (10)2. 颞骨侧颅底的血液供应 (11)3. 颞骨侧颅底的神经分布 (12)4. 颞骨侧颅底的淋巴引流 (13)四、颞骨侧颅底的手术入路 (14)1. 经乳突手术入路 (15)2. 经迷路手术入路 (16)3. 经岩骨手术入路 (18)4. 经枕下乙状窦后手术入路 (19)五、颞骨侧颅底手术技巧与注意事项 (20)1. 手术前的准备与评估 (22)2. 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23)3. 手术后的处理与护理 (24)六、颞骨侧颅底手术实例分析 (25)1. 耳部肿瘤手术实例 (26)2. 听神经瘤手术实例 (28)3. 颞骨骨折手术实例 (29)七、总结与展望 (29)1. 颞骨侧颅底解剖与手术的研究成果与不足 (30)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1)一、内容简述颞骨侧颅底的解剖结构:详细描述了颞骨侧颅底的形态结构、邻近组织的关联及重要神经血管的分布。
这对于理解手术过程中的关键部位和潜在风险至关重要。
手术入路及操作技术:详细介绍了针对颞骨侧颅底疾病的手术入路选择,包括经典的手术路径和新近发展的微创手术技术。
也解释了手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及解决策略。
影像学资料与案例分析:书中展示了大量的影像学资料,包括CT、MRI等,结合真实的手术案例,为读者提供了直观的学习材料。
通过案例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际手术中的应用。
手术器械及操作技巧:介绍了手术中使用的器械和设备,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手术操作。
对于初学者来说,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他们熟悉手术流程,提高操作技巧。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重点阐述了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以及在出现并发症时如何妥善处理。
颅底神经外科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颅底神经外科介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颅底神经外科是指专门处理颅底区域神经相关疾病的外科学科。
该领域涉及到对颅底区域的解剖结构、病变类型和治疗方法的深入研究。
颅底神经外科的手术技术通常需要高超的技术水平和精准的操作,以确保对患者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
这一领域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许多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和病变,如脑膜瘤、颅底血管畸形、颅底神经病变等。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颅底神经外科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地位日益重要,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和机会。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本文的章节大纲和内容安排。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会简要介绍颅底神经外科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颅底神经外科的定义、手术技术以及应用范围。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展望未来发展,以及用一些结束语来概括整篇文章。
文章结构清晰且逻辑性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文章内容。
1.3 目的本文旨在介绍颅底神经外科的定义、手术技术以及应用范围,使读者对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对颅底神经外科的介绍,读者可以了解到该领域在神经外科领域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为医学界和患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同时,本文也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颅底神经外科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2.正文2.1 颅底神经外科定义颅底神经外科是指一种专门研究和治疗颅底区域神经疾病的外科学科。
颅底是连接颅腔和颅外结构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许多重要神经的交叉点和分布区域。
颅底神经外科手术旨在通过微创手术技术,治疗颅底区域的疾病,包括颅底肿瘤、动脉瘤、颅底畸形和颅底神经疾病等。
颅底神经外科的发展得益于现代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如MRI、CT和血管造影等技术的应用使医生对颅底区域的解剖结构和病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手术技术方面,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恢复时间。
颅底神经外科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性的学科,更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侧颅底外科手术中面神经实时监测及护理
侧 颅 底 外 科 手 术 中面 神 经 实 时 监 测 及 护 理
陈尔 嘉 , 郑娅 启 , 许耀 东 , 黄敏仪
摘要 : 总结 4 4例 侧 颅 底 外科 手 术 中面 神 经 实 时监 测及 护理 , 认 为加 强护 理 干 预 是 手 术成 功 的 保 证 ; 手 术 护 士 应 熟 悉手 术 步 骤 , 掌 握
用 沙 袋 固 定 。然 后 协 助 医 生 用 Ⅱ型 安 尔 碘 分 别 消毒 病 人 术 侧 眼
1 . 1 一般资料
2 0 0 6 年 1 月一2 O 1 2年 1月 我 院 耳 鼻 喉 科 行 显
微镜下侧颅底外科 手术 4 4例 , 男 2 O例 , 女2 4例 ; 年龄 1 9岁 ~ 7 9岁 , 中位 年 龄 3 9岁 ; 颈 静 脉 孔 区 肿瘤 6例 ( 行 F i s e h进 路 颈 静 脉 孔 区肿 瘤 切 除术 ) , 岩 尖 胆 脂 瘤 6例 ( 行 颅 中 窝 进 路 岩 尖 胆 脂 瘤 切 除 术 4例 , 行 颅 中窝 一 迷 路 进 路 岩 尖 胆 脂 瘤 切 除 术 2例 ) , 梅 尼埃病 2 例( 行 迷 路 进 路 前 庭 神 经 切 断术 ) , 听 神 经 瘤 9例 ( 行 乙 状 窦 后 进 路 听神 经 瘤 切 除 术 3例 , 迷路 进路 听神 经瘤 切除 术 6 例) , 第 一 鳃 沟 瘘 管 3例 ( 行 颈外进 路第 一鳃沟 瘘管切 除术 ) , 颞 骨癌 1 O例 ( 行 颞 骨 外 侧 切 除 术 4例 , 行 颞 骨 次 全 切 除 术 6例 ) , 外 伤 性 面 瘫 7例 ( 行颅中窝一 乳 突 进 路 面神 经全 程 减 压 术 ) , 贝 氏 面 瘫 1例 ( 行 颅 中 窝一 乳突进路面神经全程减压 术) ; 术 中均 给 予 面神经实时监测 。 1 . 2 术 中 面 神 经 实 时 监 测 方 法 病 人 均 采 用 气 管 内插 管 静 脉 复合 全 身 麻 醉 , 使 用 Me d t r o n i c 公 司 生 产 的 NI M —R e s P o n s e监 测 系 统 行 面 神 经 实 时监 测 。术 者 分 别 于 病 人 额 肌 、 眼轮匝肌 、 口 轮 匝 肌 放 置 四导 成 对 记 录 针 电极 , 以 监 测 术 中 面 神 经 电 活 动 情 况, 放 置 参 考 针 电极 各 一 条 于 胸 骨 柄 及 肩 部 皮 下 , 将 针 电极 通 过 连接 盒与前置放大器相连 , 前 置 放 大 器 可 将 面 神 经 的微 电 位 放 大并 传 至 显 示 器 。术 中使 用 刺 激 电 极 对 面 神 经 进 行 探 测 , 通 过 调整 刺激电流大小及刺激 部位 , 可 探 及 面神 经 的走 行 方 向 及 判 断是 否有 损 伤 , 甚 至判断面神经损伤的预后情况 。 1 . 3 结果 术 后 随访 1年 ~ 7年 , 7例 颈 静 脉 孔 区 肿 瘤 病 人 6 例术前 、 术 后 均 无 面瘫 , 1例 术 前 Ⅳ 级 面 瘫 术 后 无 恢 复 。 岩 尖 胆 脂 瘤 病 人 6例 , 2例 术 前 、 术后 均无面瘫 , 1 例 术 前 Ⅱ级 面 瘫 , 术 后 3 个月完 全恢复 , 3例 术 前 Ⅳ 级 面 瘫 术 后 1年 恢 复 至 Ⅲ级 面 瘫 。2例 梅 尼 埃 病 病 人 术 前 均 无 面 瘫 , 行 迷 路 进 路 前 庭 神 经 切 断术后 1 例术后无 面瘫 , 1例 术 后 出现 Ⅲ级 面 瘫 , 术 后 3月 恢 复 至 I级 , 术 后 半 年 完 全 恢 复 。9例 听 神 经 瘤 病 人 术 前 、 术 后 6例 均无面瘫 , 2 例 术 后 出 现 Ⅲ级 面 瘫 , 半年后恢复 , 1 例 Ⅳ级 面 瘫 未 能 恢 复 。3例 第 一 鳃 沟 瘘 管 病 人 术 前 、 术 后 均 无 面 瘫 。 颞 骨 癌 病人 1 0例 , 5例 术 前 、 术 后均无面瘫 , 2例 术 前 V 级 面 瘫 , 术 中 行 面神经一 舌下神 经吻合 , 术 后 1年 恢 复 至 Ⅲ 级 , 3例 术 前 Ⅲ级 面
外侧颅底咽部解剖
血管关系
01
02
03
颈内动脉
颈内动脉是供应脑部和眼 部的主要血管,其在颅底 穿行时与咽部周围血管有 密切关系。
颈外动脉
颈外动脉分支供应咽部和 邻近结构,如甲状腺上动 脉、舌动脉等。
椎动脉
椎动脉在颅底穿行,供应 脑干和小脑,与咽部周围 血管存在交互。
淋巴关系
1 2
咽后淋巴结
位于咽后壁,引流咽部、鼻腔后部和口腔后部的 淋巴液。
结构特点
骨性结构
外侧颅底咽部由颞骨、蝶骨和枕骨等 构成,其中包含许多重要的孔道和裂 隙,如鼓室、乳突窦、颈动脉管等。
软组织结构
该区域覆盖有薄层的肌肉、筋膜和脂 肪组织,其中包含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结构,如面神经、迷走神经和颈内动 脉等。
功能与作用
听觉功能
平衡功能
外侧颅底咽部是中耳的主要组成部分,其 中包含鼓膜和听骨链等结构,能够将声音 从外耳传导到内耳,进而产生听觉。
该区域包含前庭器官,能够感知人体姿势 和运动状态,维持身体平衡。
保护作用
咽部功能
外侧颅底咽部对重要的脑神经和血管结构 起到保护作用,防止外界损伤对这些结构 的损害。
该区域与咽部相连,参与咽部的正常生理 功能,如吞咽、呼吸等。
02
外侧颅底解剖结构
颅骨结构
枕骨
01
位于颅骨的底部,构成颅底的大部分。枕骨内有枕骨大孔,是
咽部淋巴结是重要的免疫器官 之一,能够过滤和清除病原体, 防止感染扩散。
咽部淋巴结主要分布在咽后壁、 侧壁和下颌角等部位,按位置 可分为深淋巴结和浅淋巴结。
当咽部或邻近部位发生感染、 肿瘤等疾病时,淋巴结可能会 出现肿大、疼痛等症状。
咽部肌肉与韧带
咽部肌肉分为横纹肌和平滑肌两类, 具有维持咽部形态、完成吞咽、呕吐 等动作的作用。
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开展侧颅底教学改革探讨
zn f ugr.I eet er,wt ed vlp e t fter a d sbet。 ra po esh sb e o eo rey nrcn as i t ee m n e t ujcs get rg s a e n s y hh o o h le r
ma e i ig o i n e t n e h o o y o t r r n a a e h s a t l ic s e u r ci e o d n d a n s a d t ame t c n lg fl ea c a i b s .T i ri e d s u s s o r p a t f s r t a l l c c i to u i g vru l i lto tc n lg t ci i a t a h n o e om e c i g a d a h e g it a n d c n it a smu ain e h o o y o ln c r l e c i g t rf r t a h n n c i ̄n vru l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耳鼻咽喉. 头颈外科 ; 影像科 , h 3 0 0 福' 5 0 5 i
【 摘要】侧颅底位置深在 , : 解剖关 系复杂, 统手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亡率 高, 传 曾被认 为是手术禁 区。近年来
侧颅底肿瘤外科与听觉功能保护
侧颅底肿瘤外科与听觉功能保护
伊海金;韩东一;杨仕明
【期刊名称】《协和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7(008)006
【摘要】侧颅底区域上承颅脑,下接颈部,其间穿行重要的血管、神经、位听器官,解剖结构复杂.切除病变同时保留重要组织器官功能是侧颅底外科的基本原则,在神经医学、介入医学、面神经外科发展的基础上,颅底重要神经、血管的保护已经取得显著进步,致命并发症及其他神经功能缺失发生率已显著降低,而听觉功能保护目前尚不理想,如何进一步保护听觉功能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选择正确治疗方式、恰当的手术入路、内镜技术的应用、术中听觉电生理监测以及术中听觉功能重建等对于听觉功能保护非常重要.
【总页数】6页(P346-351)
【作者】伊海金;韩东一;杨仕明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102218;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10085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2
【相关文献】
1.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听觉功能保护 [J], 游超;舒凯;韩林;郭东生;陈旭;雷霆;李龄
2.侧颅底肿瘤[耳显微外科2007版(五十五)] [J], 王正敏
3.对侧使用助听器对人工耳蜗听觉功能康复效果研究 [J], 王抗震;张盼盼;朱淑丰;沈毅;张建;史文迪
4.后侧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附12例报告 [J], 杨占泉;赵小冬;吴跃晨;卜国铉
5.小脑桥脑角肿瘤外科术中听觉功能监测 [J], 刘斌;吴承远;李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听力筛查
对所有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检测,以求在出生三 个月内明确是否有听力障碍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意义
• 早期发现听力障碍能使聋而不哑 • 早期发现的可能性
高危家庭登录管理:仅能发现50%的患儿 常规体检:几乎不能在1岁内发现 父母识别:几乎不能在1岁内发现 新生儿筛查:有效方法
耳声发射法
快速脑干诱发电位法
耳部和全身检查 听功能检查
听功能检查
• 纯音听力测试 • 言语测听 • 鼓室图和声反射 • 听觉脑干反应 • 耳声发射
影像学评估
• 高清晰度CT • 颞骨解剖 • 骨性异常 • 骨折 • 传染性改变 • MRI: 桥小脑角 • 第八对颅神经 • 迷路
耳聋预防措施
•预防先天性耳聋
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耳声发射法
新生儿听力筛查策略
新生儿 出生
听力初筛
复筛
诊断性测定
一般随访
密切随访
医学干预
效果评估
老年性聋
• 听力渐进性下降 • 双侧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耳聋 • 无噪声接触史 • 言语识别率较纯音测听结果差
药物性聋
• 一些治疗药物或其它化学物质能引起内耳功能 损害,特别是内耳终器和听神经元,导致感音 神经性聋
• 双侧听力下降 • 开始于高频听力下降 • 可逆的 或进行性的 • 伴有耳鸣、头晕
噪声性聋
特征
• 由长时间暴露于噪声而引起 • 双侧对称性 • 高频区听力下降明显: 3-6kHz 区域 • 早期脱离噪声环境听力下降经常是可逆的 • 极重度听力下降少见
特发性突聋
• 3天或更短时间内发生损失在30dB或以上的感音神 经性聋
先天性耳聋
• 出生时就获得的耳聋,可发生在产前期、产期或围产期 • 原因
遗传因素:耳聋基因,约占50% 孕期因素:早期病毒感染、药物中毒、噪声 产期因素:黄疸、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产伤
耳聋基因 约占先天性耳聋的50% 常见的耳聋基因有三种 • GJB2基因 • SLC26A4(PDS)基因: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 • 线粒体基因1555G突变
• 通常为单侧发病 • 可伴有听力方面的其他症状:耳鸣、眩晕等 • 可能的病因: 病毒感染和内耳血供障碍
听神经瘤
• 典型症状:单侧渐进性听力下降、耳鸣
全身系统性或感染性疾病
• 肾脏疾病 • 糖尿病 • 脑膜炎 • 病毒感染
耳聋的诊断
详细的病史 年龄、发病时间、伴有症状等 耳毒性药物使用史、耳聋家族史、噪声接触史等
耳聋及其防治
概述
• 耳聋: 听力不同程度地下降 • 中国有2780万听力残疾人 • 耳聋发病率有增长趋势 • 聋哑
声音是如何被听到的
为什么听力非常重要?
• 认识世界的手段 • 语言发展的基础 • 分享情感、享受生活 • 重要社交工具
耳聋的分类
• 按性质 –传导性 –感音神经性 –混合性
• 按时间 –先天性 –后天性
助听器验配
CIC
ITC
深耳道式 耳道式
ITE 耳甲腔式
BTE 耳背式
各种助听器佩带效果
骨锚式助听器
人工耳蜗植入
• 针对重度或极重度 耳聋的患者所设计 的电子装置
• 将声能转化成电能 并编码、传送至内 耳
手
术 步 骤
谢谢
中耳: 渗出性中耳炎
耳毒性: 氨基糖甙类, 细胞毒
慢性中耳炎
药
耳硬化症
退行性变: 老年性聋
外伤性鼓膜穿孔、听骨链 创伤: 噪声, 头部外伤, 手术
中断
肿瘤: 听神经瘤
特发性: 梅尼埃病, 突发性聋
炎症: 脑膜炎, 麻疹, 腮腺炎
先天性耳聋和遗传性耳聋
• 先天性耳聋: 出生时即有听力障碍 • 遗传性耳聋:由基因或染色体异常所致
• 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药物 种类、用药剂量、途径、遗传易 感性等有关
耳毒性药物(90余种)
• 氨基甙类抗生素— 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 抗肿瘤药物—顺铂、卡铂 • 利尿剂—速尿、利尿酸 • 水杨酸盐—阿司匹林 • 抗疟疾药—奎宁 • 含砷的中药—牛黄清心丸、琥珀抱龙丸
耳毒性聋的临床特征
• 按语龄 –语前聋 –语后聋
正常听力
传导性聋
感音神经性聋
混合性聋
耳聋的程度
听力损失程度 听力级分贝数
响度例子
正常听力
≤25dBHL 落叶声、时钟嘀哒声
轻度
26-40dBHL 小声说话、弹手指声
中度
41-70dBHL 正常会话
可能引致问题
不存在问题
一般距离内听不清小声 讲话 听一般的讲话感到困难
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 孕妇慎用或禁用耳毒性药物 避免孕期病毒感染
•积极预防治疗病毒和细菌感染性疾病
麻疹 水痘 腮腺炎 流脑 鼻炎 中耳炎等
耳聋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不要过度劳累 •避免长时间接触噪声
降低声源度 减少暴露时间 护耳器的使用
•预防药物性耳聋
了解家族史和易感性 掌握合适剂量和疗程 老年人、听力减退者和肾功能不良者慎用
重度
71-90dBHL 犬吠声、电话铃声
仅能听到耳边的大声喊
极重度
﹥90dBHL
大型货车声、汽车鸣笛 耳边大声呼喊不能听清 声、爆竹声
听力下降的常见病因
原因
传导性耳聋
感音神经性耳聋
先天性 后天性
耳畸形: 外耳道狭窄或闭锁 听骨链畸形
产前: 遗传性, 风疹
外耳: 耵聍, 外耳道炎, 异物 围产期: 缺氧, 黄疸
耳聋的治疗
•药物 •耳显微外科(听力传音结构重建手术) •助听器选配 •人工耳蜗植入 •言语训练
药物治疗
主要针对突发性聋或近期发生的耳聋 皮质类固醇类 外周血管扩张药 维生素
现代耳显微手术
渗出性中耳炎的治疗
慢性中耳炎的鼓室成形术
人工镫骨手术
听神经瘤摘除
助听器选配
放大声能 并传递到外耳 听力下降至70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