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 10分钟片段教学

合集下载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精选17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浙江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

2、了解作者按游览顺序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3、概括景物特征,了解作者把景物特征写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4、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指导学生把事物特点写具体。

【教学重点】1、了解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2、概括景物特征,了解作者把景物特征写具体的方法,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教学难点】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指导学生把事物特点写具体。

【教学准备】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山路上的景象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带着愉悦的心情,来到了双龙洞。

(板书:金华→罗甸→山路)二、默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顺序,明确学习重点1、请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四至八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用圆圈在书上圈出。

(学生按教师提示板书:→外洞→孔隙→内洞)2、作者运用六句话把描写这些景点的段落连接起来,默读课文,画出这些句子,读一读,体会他们的作用:⑴ 学生汇报、教师投影、学生朗读。

⑵ 教师:这样各段落构成一个整体,使课文的结构显得更加严谨。

3、过渡:作者重点描写了外洞、孔隙和内洞,这三处景观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作者怎样把事物的特点写具体的。

三、细读课文,了解景物特点,体会作者写法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外洞有什么特点?⑴ 学生汇报。

(板书:宽敞)投影: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教师:运用数字说明,可以使表达更清楚。

⑵ 通过朗读表达你对外洞宽敞特点的理解。

过渡:外洞高大,让人豁然开朗,内洞却有另一番景象!2、默读文章第六、七自然段,概括内洞的特点:⑴ 学生汇报谈体会。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1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9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板书课题)2.让学生解释“记”是什么意思。

(记载)3.本文是一篇游记。

这篇游记是叶圣陶先生于1957年游览金华双龙洞后写下的。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金华的双龙洞景致美丽奇特,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是不是也想去双龙洞看一看,那就让我们和文中的我一起去游览,好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出示电脑软件,点击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课文朗读录音边看课文,进入情境,感知课文内容。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的景点,想想是按什么顺序游览的。

3.检查自读情况。

(l)用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可采取指读、齐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

(2)抽生轮读课文,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要多鼓励。

(3)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一张游览示意图,说说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4)教师:作者是按照“路上→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1.齐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交待了什么?(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

)2.探究2、3自然段。

(l)教师:作者在从金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欣赏,去感受那里的美景。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

(3)小组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

①交流第2自然段中沿途看到的美景。

a. 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沿途看到的景物,再说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最后说说作者看到这些景物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边答教师边板书:理解“或浓或淡的新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颜色?“明艳”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感到眼前一片明艳?(“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精选11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精选11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精选11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

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艳”概括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

再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双龙洞的特点。

在记叙中,作者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孔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石钟乳、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按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学情分析:本课时一篇游记,学生对这样的文章比较熟悉,游览的顺序明线清楚,暗线溪水,需要指导学生慢慢体会。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的方法很有必要。

教法与学法:读画结合,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的方法学习本文。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课件出示“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及图片,学生认读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事物入手,易于激发学习的兴趣。

及时认读词语欣赏画面,易于强化认知。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案(通用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案(通用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案篇1简析:本文是一篇游记,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描写的又是我国的名胜。

所以讲这一课时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为了让学生能深刻地领会双龙洞的特点,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播放有关双龙洞画面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学会其中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写作方法。

4、阅读与想像相结合,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5、能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双龙洞的特点,向别人介绍某一景点。

6、能概括地总结双龙洞的特色。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空隙和内洞的特点。

2、分清文章的主次内容并领会作者这样写的原因,从而学习其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1、由进内洞时作者的感觉体会空隙的特点。

2、在领会作者写作目的的基础上,学习其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资料,教师可准备有关双龙洞风景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气氛,导入新课谈话导入。

(教师可从衣着上影响学生的感觉)我今天特高兴,因为叶圣陶爷爷要带我去浙江金华的双龙洞游览去呢!(等孩子露出羡慕的神态时接着说)你们想去吗?那好,现在我们就跟着叶爷爷到那里去看看吧!(出示课题)二、自读课文,理清路线1、引导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作者所游览的景点,并排列顺序。

2、找出表示作者游览景点产生变换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3、用做小导游的方法(准备好导游的工具)激励学生细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并请学生按顺序写出几个景点。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内洞)三、探讨主次,学习写法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片段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片段教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之“孔隙”教学设计一、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抓住重点词语感受孔隙的窄小的特点。

2.学习抓住景点的特点,真实的描写见闻和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抓关键词语理解孔隙特点,理清作者通过孔隙的顺序。

2.创设情境,让学生停电的情景自己的动作和感受,进行迁移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景点的特点,真实的描写见闻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PPT四、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游记除了要交代清流程,还要抓住景点的特点写出自己所见、所闻、所感。

下面,我们将通过研读“过孔隙”一段的语言描写,来继续学习游记的写法。

二、抓关键词体会特点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第5自然段,注意老师的阅读提示(PPT):(1)什么叫孔隙?(2)孔隙有什么特点?(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出孔隙的特点的?请同学们划出有关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并作简单批注。

课文(PPT)2、学生读文并做批注。

3、学生汇报,师相机引导(1)什么叫孔隙?孔隙指的就是窟窿眼狭小的缝。

(2)孔隙有什么特点?(窄、矮)(3)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窄矮的特点的?生读句子汇报,师相机引导感悟。

句一,让学生通过语言对比感受船小,孔隙的窄小:(PPT)原句: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改写句: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

生读句子谈看法。

(PPT)师小结:短短两句话,竟然用了四个小字,作者就是为了突出小船的小。

也写出了洞、孔隙的小。

作者没有用具体的数字写出孔隙的宽窄,而是用小船的小写出了孔隙的窄小。

句二(PPT)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指名学生读句子。

《记金华的双龙洞》片段教学设计 光明街小学 孙小杰、于学玲

《记金华的双龙洞》片段教学设计 光明街小学 孙小杰、于学玲

《记金华的双龙洞》之“孔隙”教学设计一、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抓住重点词语感受孔隙的窄小的特点。

2.学习抓住景点的特点,真实的描写见闻和感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抓关键词语理解孔隙特点,理清作者通过孔隙的顺序。

2.创设情境,让学生停电的情景自己的动作和感受,进行迁移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兴趣和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学习抓住景点的特点,真实的描写见闻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PPT四、过程设计: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游记除了要交代清流程,还要抓住景点的特点写出自己所见、所闻、所感。

下面,我们将通过研读“过孔隙”一段的语言描写,来继续学习游记的写法。

二、抓关键词体会特点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第5自然段,注意老师的阅读提示(PPT):(1)什么叫孔隙?(2)孔隙有什么特点?(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出孔隙的特点的?请同学们划出有关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并作简单批注。

课文(PPT)2、学生读文并做批注。

3、学生汇报,师相机引导(1)什么叫孔隙?孔隙指的就是窟窿眼狭小的缝。

(2)孔隙有什么特点?(窄、矮)(3)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窄矮的特点的?生读句子汇报,师相机引导感悟。

句一,让学生通过语言对比感受船小,孔隙的窄小:(PPT)原句: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改写句: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

生读句子谈看法。

(PPT)师小结:短短两句话,竟然用了四个小字,作者就是为了突出小船的小。

也写出了洞、孔隙的小。

作者没有用具体的数字写出孔隙的宽窄,而是用小船的小写出了孔隙的窄小。

句二(PPT)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指名学生读句子。

《记金华的双龙洞》公开课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公开课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公开课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公开课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公开课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记金华的双龙洞》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3、学习本课生字。

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4、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准备:介绍双龙洞的VCD,课文录音带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

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

本文是一篇游记。

)(2)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

二、探寻游踪,理清条理。

1、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3、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四人小组合作)[板书]4、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

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三、品读交流,理解深化。

(一)品赏路上的见闻。

1、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山色水声]3、引读第2自然段。

《记金华的双龙洞》(片段)教案5篇范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片段)教案5篇范文

《记金华的双龙洞》(片段)教案5篇范文第一篇:《记金华的双龙洞》(片段)教案注意:1.大家在写教案的时候可以简单一些,但是要能够体现自己试讲的思路,同时要注意对讲课内容细节的挖掘。

2.给大家的试讲内容往往是一个课文的中间部分,所以在导入的时候要注意自然的过渡。

3.教案不要写成师生对话的课堂教学实录。

面试样题:1.题目:小学中年级《记金华的双龙洞》片段教学2.内容: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wù)森郁,很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

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

这是外洞。

3.基本要求:(1)试讲时间约10分钟(2)引导学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魅力(3)指导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句子(4)教学语言准确、有感情,板书规范、美观。

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突兀森郁、拥挤、聚集”等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3.掌握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4.感受大自然的壮观,体会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了解溪流、外洞的特点。

(二)难点: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自然过渡1.谈话:在我们浙江金华,有一处非常有名的旅游景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过?以前叶圣陶爷爷曾经去过并且把他游览的经过写了下来。

这节课,让我们随作者一去游览一番吧!2.出示课题,(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指名读,齐读。

3.过渡:在前面的课文,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路上的山花烂漫,接下来我们继续随着叶圣陶爷爷向双龙洞行进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知道学生认读生词,要求学生注意正确的发音写法(板书:“突兀森郁、拥挤、聚集”)2.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片段实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片段实录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片段实录师:在游双龙洞的过程中,哪一处景点最让作者感到好奇,感到刺激,留下的感受最深?生:孔隙。

师:“孔”是指什么?生:很小的洞。

师:是的,小洞、窟窿。

那“隙”呢?生:隙是指很小的、很窄的缝隙。

师:缝隙、裂缝,说得不错。

把它们俩合在一起,“孔隙”是什么意思呢?生:很小的裂缝。

师:那从“孔隙”这个词中,你知道“孔隙”这处景点的特点是什么吗?生:很窄小。

师: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的窄小呢?请大家用心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画出有关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

(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生: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这两句话主要是写了什么?生:讲小船很小。

师:是的,请坐。

如果老师把这两句话稍稍改动一点,有什么不一样?生:第一句显得船小一点,第二句显示不出来。

师:是啊,下面这个句子也是可以的啊,可为什么还要多加两个“小”呢?就像你说的,突出了——生:突出了小船小的特点。

师:你还从哪些词当中看出了小船的小呢?生:并排仰卧,刚合适。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并排仰卧就是两个人仰卧在小船上,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师:你平时乘过船吗?你乘的船是怎么样的?生:能乘坐几百个人的。

师:可这只小船呢?生:只能容两个人,而且是并排仰卧的。

师:作者仅仅是在写小船的小吗?生:还写出了孔隙的小。

师:你真会读书,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好不好?生:好。

师:怎样小的小船呢?生: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作者来到孔隙处,看到这儿只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生:(齐读)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作者没有用具体的数字来写孔隙的宽窄,而是用小船的小写出了——生:(齐)孔隙的窄小。

师:我们继续来交流,你还画了哪个句子?生: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7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7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7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精选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1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通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从外洞进内洞的那一段。

教学重点: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录像机、录像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五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整体感知过渡: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一路上,眼前一片明艳,耳边溪流潺潺,不知不觉,大家看,双龙洞到了。

(电脑出示双龙洞远观图片)当你看到这幅图画时,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问题)带着问题,学生自由朗读三——五段。

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读懂了很多,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这节课,作者将依次带我们游览哪些地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外洞——孔隙——内洞三、探究新知(一)外洞过渡:这高大的双龙洞,无论是外洞、空隙,还是内洞,景色都非常的奇特,让我们首先来看一看外洞。

生读第三段。

用一个字来概括外洞的特点。

(板书:大)你是从哪里体会出外洞很大的,从书中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联系学生所在教室想一想,外洞有多大?(二)孔隙过渡:外洞又高又大,大得能容下一千人或八百人,不过,这还不足以让你惊叹,更让你想不到的还是那从外洞进入内洞的通道——孔隙,这才是双龙洞最为奇妙的地方。

生读第四段。

谈谈对孔隙的了解。

出示重点文字,体会作者的心情,指导朗读。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说课稿(通用11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说课稿(通用11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说课稿《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说课稿(通用11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说课稿(通用11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说课稿篇11、教材介绍:本课为语文课改教材第九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记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全过程,写出了双龙洞的奇异景色。

本文描写准确形象、语言朴实凝练。

本课是单元第一课,且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游记这种新文体,因此要扎扎实实教会学生学习此类文章的方法。

2、课时安排:本课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扫除文字障碍,理清游踪,了解景物特点。

第二课时学习描写“孔隙”一段的写法仿写一段话并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3、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学会13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景物特点。

(2)通过填表,培养学生圈点批注的习惯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3)感受双龙洞的神秘、奇异。

第二课时:(1)学习第5自然段的写法,借助其它事物及人物的心理感受仿写一段话;找出文中的过渡句理解其作用。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练笔,训练学生有序发言及认真倾听及时补充的好习惯。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之情。

4、重难点:(1)理清游踪,学习抓住特点对景物进行介绍。

(游记的基本特点)(2)借其它事物及人物的心理感受仿写一段话。

(难点,这是一种新的描写方法,学生初次接触)二、说教法、学法:教法:1、利用视频朗读,再现情境,加强感知。

2、列表梳理文章内容,指导学生圈点批注的方法。

3、小组合作交流,修改练笔。

学法:研读圈点、小组交流教学准备:师:1、全文视频朗读的课件2、《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3、下发本文所写处所、景物及特点的表格。

4、下发练笔提纲。

生:1、填表2、列提纲三、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1、认读生字2、指名读词3、多音字组词(“系”)4、形近字比较(“栽”、“蜿蜒”)5、易错字(聚、隙)(音→义→形)(二)引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不仅有数不尽的名山大川,也有千姿百态、神秘奇异的溶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4.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欣赏美景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本节课将结合课文内容,通过讲解、讨论、互动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提高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记金华的双龙洞》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通过课文描绘自然景观,学习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尝试了将这些手法应用到实际写作中。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今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记金华的双龙洞》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观非常感兴趣,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有一些深刻的体会和反思。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
一、教学内容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游览双龙洞的经过,感受金华双龙洞的自然景观。
2.学会生字词,如“孔隙”、“凝视”、“臀部”等,掌握词语的正确读音和书写。
3.领略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和表达技巧,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体会作者的心情。
举例:通过分析“洞内石钟乳、石笋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等句子,帮助学生在大脑中构建出相应的画面,提高审美能力。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用法,提高学生的词汇运用能力。
难点:部分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用法对于学生来说较难掌握。
举例:针对“孔隙”一词,教师需通过实物展示、例句讲解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并能正确运用到句子中。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最新8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最新8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最新8篇)篇一:《记金华的双龙洞》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记叙的金华双龙洞的奇异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课文的提纲,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过渡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会用“稍微”、“时而”造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6、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情感,了解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2、了解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孔隙”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谈话引入1、齐读课题,从课题中知道些什麽?你还想知道些什麽?2、老师引入:既然同学们想知道那麽多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情况,今天咱们也和叶老先生一起去游览双龙洞,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你们想去吗?二、指名分读课文,找出表示游览顺序变化的语句,讨论分段: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一段:(1自然段)第二段:(2~3自然段)第三段:(4自然段)第四段:(5自然段)第五段:(6~7自然段)第六段:(8自然段)三、再读课文,扫清生字新词障碍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第二课时一、听写生字新词二、指名说说本课叙述顺序三、学习第三段1、当叶老来到双龙洞口,他都看到了什麽?有什麽感觉?指名读课文。

2、集体讨论:山:相当高、突兀森郁,感觉有气势。

洞口:像桥洞,很宽。

外洞:高、大、像大会堂,可容800~1000人,不觉拥挤。

3、自由读文,作者采用什麽句式来写的?(比喻)4、归纳段意。

四、学习第四、五段1、合作小组自学,提纲:读课文,标出孔隙、内洞的特点。

想:是怎样写具体的?用了什麽方法?2、集体讨论:孔隙:窄,只能容两人并排仰卧的小船。

矮:小船进出靠人工拉,人仰卧在船内。

险: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头稍微抬起一点儿,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昏暗、八九米长。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五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五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五篇《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一一.教学要求: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内洞、外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记金华的双龙洞》,课文的前三段向我们介绍了作者游览的时间、目的地以及一路上的见闻,那盘曲而上的盘山公路,那令人眼前一片明艳的山路景色,那时时变换调子的溪流声……是多么迷人啊!那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这些地方又各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总体感知:1.初读课文,理清条理:A、请大家打开书55页,读读课文4--8自然段,看看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B、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了解。

C、指名学生回答,并征求全体同学意见。

D、板书:外洞孔隙内洞2.再读课文,归纳特点:A、同学们再读读这几段,看看外洞、孔隙和内洞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B、学生阅读理解,教师巡视了解。

C、指名学生回答,征求其余同学意见。

D、板画并板书:(画出外洞、孔隙、内洞)3.小结过渡,布置下一步学习任务:其实呀,你们刚才谈的这些就是这几个地方的特点。

通过刚才两次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游览了这几个地方,也知道了这几个分别有着这样的特点。

那,你对哪个地方最感兴趣呢?(了解学生大概情况)同学们都分别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地方,你们想让大家都来喜欢这里吗?那就要你们去细细地读文章,喜欢哪个地放就读哪个部分,看看你从文章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这些特点,然后把你的体会告诉大家。

通过你的理解,通过你的表达,把别人都吸引过来,好吗?我们这样去读: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你是从文章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这些特点的?找到后就按平时读书的方法做上记号。

三.精读课文,自读自悟:1.学生阅读,做批注,教师巡视辅导,并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5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

2、了解按游览路线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双龙洞的奇异的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搜集资料、丰富课外知识,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孔隙”和“内洞”是全文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读中感悟,了解到“孔隙”和“内洞”景观特点。

【教学用具、学具准备】石钟乳、石笋图片数张,维美光盘。

【板书设计】记金华的双龙洞:金华──罗甸──山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简介作者叶圣陶。

3、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4、逐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5、练习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学生读课题)。

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了。

在山上,我们看到了哪些景物?二、学习课文1、学习二、三段:⑴默读,画出沿途景物。

⑵看到文中景物描写,你想说什么?⑶有感情读2、3段。

2、学习第五段:⑴过渡语:山上景色美,双龙洞呢?读课文,看我们随叶老游览了哪些地方?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板书(洞口、外洞、孔隙、内洞)⑵很多同学对“孔隙”和“内洞”感兴趣,那我们就先学习这两处,看孔隙。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通用21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通用21篇)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通用2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有关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华双龙洞的奇特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美山河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分清课文主次的阅读能力,学习本课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的表达方法。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当你置身于大自然的山水之间,一定会对它的神奇秀丽发出赞叹,一定想把你的感受告诉别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游记,这就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叶圣陶写的《记金华的双龙洞》。

(板书课题)二、展示资料,了解双龙洞同学们,看完资料后,你对双龙洞了解了多少?请你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三、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让学生读,识记,重点强调浙字的读;蜒字的写法。

2、同桌互读,互相指正。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作者游览了那几个主要景点?除此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2、试着画一画作者的游览路线图。

五、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着重理解下列内容。

1、不了解的事物:映山红、油桐、石钟乳、石笋。

2、不理解的词、句:突兀森郁、盘曲而上、蜿蜒、颜色各异、或浓或淡、新绿、十来栋房子六、通读全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一、回忆课文内容。

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和文中描写的主要景点。

二、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学习课文的重点部分。

你最想了解哪个景点?选择其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提供自学提示:1、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自己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2、作者的感受是什么?3、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吗?三、汇报自学情况。

(一)孔隙部分1、孔隙的特点是窄、矮、陷。

记金华的双龙洞 10分钟片段教学

记金华的双龙洞 10分钟片段教学

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去过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吗?今天,那是个非常漂亮的旅游景点。

今天我们就去领略一番。

另外,今天我们的向导是非常有名的作家,叶圣陶老先生。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二、初读课文,激发兴趣1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是以怎样的行程游览双龙洞的。

2 点名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洞口——外洞——孔隙。

——内洞)过渡:看来同学们相当厉害,在欣赏景观的同时还记得游览的顺序。

好,既然大家这么厉害,我就要考考大家了。

看看我游览过后提出的相关的疑问,你们能不能替我解决。

三、紧紧扣住每个景点不同特点过渡:首先考考大家,我们游览的前连个景点。

为了让同学给出完美的答案我们还是先重温一下。

1、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

2、分组朗读课文4-5自然段过渡:好,大家读的都不错,现在我的问题来了。

a洞口有什么特点?(很宽)b“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说明外洞什么特征?(教师点学生回答,师生概括)c又完了洞口再进入外洞如果要你形容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宽大四、入情境,悟特点──学习“孔隙”:过渡:嗯,过了外洞,按照行程我们应该往内洞走了。

我们知道从外洞进到内洞并不是那么容易,我们要经过一处孔隙。

如果,我们记错,想要通过这个孔隙a 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b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这是一个怎样的孔隙?在课文中找出原句(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c 请两位同学乘着小船前去探探路。

这两位同学合适吗?这两位同学不合适可看出孔隙什么特点?(点两位后排的身材较高大的同学)d 那么船怎样进出孔隙呢?(师生齐读“船两头系着绳子……船就出来”)请看录象,船是怎样进出孔隙的。

e分组朗读,读出作者好奇、紧张心情,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教师点评朗读)五、学生自学,概括内洞的特点。

过渡:嗯,看来大家和叶老一样,也是怀着好奇心和紧张的心情坐船通过孔隙来到内洞的。

那大家还记得内洞有些什么景象吗?1 学生思考,讨论2 汇报交流总结。

金华的双龙洞精品教十教学

金华的双龙洞精品教十教学

记金华的双龙洞精品教案十教学-同学们都喜欢游览,后还有写写游记。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后,就写了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就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写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了解学生预习课文情况.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你读了预习了解了些什么内容?2.通过读课外书,收集资料。

你了解了本课的什么知识?⒊老师小结:同学们了解的情况真丰富,看来同学们在课外是下了一翻工夫的。

ﻭ三、思考问题。

ﻭ⒈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ﻭ⒉学生思考:⑴想一想每段讲什么?ﻭ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⑶把讲到洞中双龙的句子画下来。

ﻭ⒊讨论以上思考题。

四、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ﻭ五、作业:⒈抄写生字。

⒉朗读课文.ﻭ第二课时ﻭ教学要求:⒈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ﻭ⒉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ﻭ⒊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进行片段练习.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⒈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ﻭ⒉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ﻭ一、检查复习:二、学习第一段。

ﻭ⒈抽学生读本段。

ﻭ⒉思考:ﻭ⑴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请用:画出来)。

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写?⑵明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作者会眼前一片明艳 ?ﻭ⑶溪水为什么会变换调子?这里写溪水实际上是写什么?这溪水是从哪里流出来的?ﻭ⒊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感受作者是什么心情。

ﻭ⒋读完本段你眼前有什么景物,请你说出来,你是怎样的心情.(让学生产生想象)ﻭ⒌总结学习方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这段文字的。

学生总结:⑴了解作者描写了什么景物。

⑵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描写。

ﻭ⑶体会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⑷想象作者描绘的景色。

三、学习第二段。

⒈学生自学本段。

同学们我们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本段。

请同学们随着叶圣陶爷爷继续向前游.ﻭ⒉学生自由朗读学习课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去过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吗?今天,那是个非常漂亮的旅游景点。

今天我们就去领略一番。

另外,今天我们的向导是非常有名的作家,叶圣陶老先生。

(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初读课文,激发兴趣
1 快速阅读课文,找出作者是以怎样的行程游览双龙洞的。

2 点名回答,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洞口——外洞——孔隙。

——内洞)
过渡:看来同学们相当厉害,在欣赏景观的同时还记得游览的顺序。

好,既然大家这么厉害,我就要考考大家了。

看看我游览过后提出的相关的疑问,你们能不能替我解决。

三、紧紧扣住每个景点不同特点
过渡:首先考考大家,我们游览的前连个景点。

为了让同学给出完美的答案我们还是先重温一下。

1、扣词句,抓特点──学习“洞口”、“外洞”。

2、分组朗读课文4-5自然段
过渡:好,大家读的都不错,现在我的问题来了。

a洞口有什么特点?(很宽)
b“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在那里聚集一千或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说明外洞什么特征?(教师点学生回答,师生概括)
c又完了洞口再进入外洞如果要你形容洞口和外洞你会用哪两个字.宽大
四、入情境,悟特点──学习“孔隙”:
过渡:嗯,过了外洞,按照行程我们应该往内洞走了。

我们知道从外洞进到内洞并不是那么容易,我们要经过一处孔隙。

如果,我们记错,想要通过这个孔隙
a 自由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b 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这是一个怎样的孔隙?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
c 请两位同学乘着小船前去探探路。

这两位同学合适吗?这两位同学不合适可看出孔隙什么特点?(点两位后排的身材较高大的同学)
d 那么船怎样进出孔隙呢?(师生齐读“船两头系着绳子……船就出来”)请看录象,船是怎样进出孔隙的。

e分组朗读,读出作者好奇、紧张心情,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教师点评朗读)
五、学生自学,概括内洞的特点。

过渡:嗯,看来大家和叶老一样,也是怀着好奇心和紧张的心情坐船通过孔隙来到内洞的。

那大家还记得内洞有些什么景象吗?
1 学生思考,讨论
2 汇报交流
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