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环节

1 活动准备:不仅决定了教师对教育内容的安排、难易程度的把握,更能够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它包括了经验准备和材料准备两个方面的内容。经验准备指的是幼儿已经获得的和本次教学活动内容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经验等。每次活动前让幼儿获得相关的经验准备,能够帮助教师引导幼儿更有效的地进行活动。材料准备指的是活动前教师将活动需要用到的材料准备好。做好材料准备,能够使得教师在活动过程中不至于手忙脚乱,同时提高活动的效率。

2.活动过程: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活动过程,主要包括开始部分、展开部分和结束部分。开始部分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导入部分,教师可以采用生动和有趣的形式进行导入,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好奇心和积极性,进而烘托活跃的探究气氛。常用的导入方法有谜语、儿歌、故事导入,演示现象导入,简短的指令导入,根据已有经验的问题导入和让幼儿直接操作材料导入的方法。

展开部分。展开部分是整个活动最主要的部分,所占时间也是最长的。在这一部分,主要以幼儿进行探究,教师给予帮助为主,要避免教师讲、幼儿听的“教学模式”。应该在提出的启发性问题的基础上,由幼儿充当活动的主导者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进行观察,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支架”支持和回应,帮助幼儿完成探究活动。

结束部分。结束部分既要使这一次活动圆满的结束,又不能就此结束幼儿的探索。活动结束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在形式上不必拘于常规。

3.活动的延续。活动延续,主要是指在一个活动结束之后,为了帮助孩子更加深入和全面理解活动内容,而延伸出来的活动,有活动到活动、活动到区角、活动到生活等多种形式。活动延续也可以由教师发起。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选题贴近幼儿生活的原则。选题是活动设计的首要步骤,对整个活动起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因为,科学本身是抽象而不易懂的,如果在选择科学教育活动主题的时候选择的是幼儿生涩的内容,无疑会让幼儿一头雾水,无法达到活动的目的。

具体操作的原则。主要指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具体的材料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因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因此要为幼儿提供可观察、可操作材料的基础上,充分地调动幼儿多感官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应尽量避免抽象水平的口头式传授知识和概念,而应以让幼儿动手操作具体材料为主。

发展思维的原则。在幼儿园科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以提供材料、提问等方式,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意向,让幼儿养成积极动脑思考和表达的习惯,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幼儿主体和教师主导相结合的原则。和传统的“说教式教学”以及“小学式教学”不同的是,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要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要体现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材料进行科学探究,教师只提供材料、启发性提问、及时回馈和有效引导的方式提供“支架”。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幼儿去进行探究和摸索,

让幼儿在其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

案例引导

提问:

1.本案例中,幼儿运用了哪些感官来观察雨?

2.教师为什么把观察的地点从走廊移向室外?

3.活动中教师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观察认识活动应如何设计?

一观察认识活动概述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它是从一定的任务出发,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某种对象的过程。观察也是科学教育中幼儿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在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及其变化时,观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方法。

观察对幼儿学习科学的意义表现在:

科学观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直接与周围世界接触的机会,使幼儿获得最直接、最具体的科学经验,把幼儿引入科学之门。

科学观察也是一项基本的科学技能,幼儿通过观察,可以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

科学观察可以提高感觉器官,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还可以锻炼大脑的信息加工,幼儿通过观察,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科学观察能培养幼儿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帮助幼儿认识事实的重要性,知道科学要来自事实,通过观察帮助幼儿区分事实和想象。

观察认识型活动,指的是专门的观察活动,也就是指幼儿运用各种感官,了解客观事物的特点、获取感性经验的科学活动。

观察认识型活动的类型:

个别物体和现象的观察:幼儿有目的地运用多种感官对某一特定的物体或现象的观察。

比较观察:幼儿同时观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或现象并进行比较,找出物体的异同点。

长期系统观察:幼儿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从而获得事物或现象发展变化过程的较完整的认识。通过观察活动,要求幼儿获得有关物体的以下信息:

观察对象的外部特征,主要指事物的形状、颜色、数量、大小、轻重、光滑度、软硬等方面。

观察对象的生长特点与生活习性,一般是植物或动物在生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

观察对象的结构与功能,一般指是针对非生命体,由于幼儿对事物关系的认识存在困难,所以常常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够进行有序的观察。

观察对象与周围事物的联系。小班幼儿“能初步了解和体会动植物和人们生活的关系。感知和体验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中班

幼儿“能感知和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体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初步感知常用科技产品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大班幼儿“能觉察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二、观察认识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活动目标的设计

通常观察认识型活动涉及到的目标有:观察兴趣、观察技能;表达技能;有关观察对象的科学认识。

2.活动过程的设计

个别物体观察活动

设计要点:可别物体观察活动重点引导幼儿观察个别物体的特征,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表达和交流

设计思路:出示观察对象――幼儿自由观察――表达交流――教师引导观察――表达交流

个别现象观察活动:重点在于观察变化的发生。教师可将观察、指导和交流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可在观察之后引导幼儿对观察到的现象加以讨论。

设计思路:引出对象或问题――观察现象――观察中的交流与个别指导――教师组织讨论和交流

比较观察活动:重点在于比较和交流两种或两种以上物体或现象间的相同点或不同点,并可以再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教师可将狂插、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