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秋游》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秋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秋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c9a56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7f.png)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秋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秋游》的主题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认识平面图、路线图的绘制以及简单的方向判断。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平面图和路线图的基本知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方向判断、平面图和路线图的绘制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和路线图的基本知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平面图和路线图的基本知识。
2.难点:方向判断以及平面图和路线图的绘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秋游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发现平面图和路线图的规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秋游图片、平面图和路线图示例、学习单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份学习单、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秋游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问题:“你们能看出秋游的地点在哪里吗?如果让你带领同学们去秋游,你会怎么规划路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平面图和路线图示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出问题:“这两幅图分别表示什么?它们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发现平面图和路线图的规律。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秋游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秋游](https://img.taocdn.com/s3/m/c1b3be7b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1.png)
4 46 184
184 0 答:需要4辆车。
试商时你遇到了哪些困惑?是如何解决的?与同伴 交流。
按照前面学习过的方法试商, 有时候会商大或商小。
如果商大了,把商往小调; 如果商小了,把商往大调。
试商时你遇到了哪些困惑?是如何解决的?与同伴 交流。
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时,如果被除 数减去商与除数的积以后余下的数等于或大于除 数,那么说明商小了,要调大。如果试的商与除 数的乘积大于被除数说明商大了,要调小。
(4)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估一估,11月份平均每天大约收到多少封邮件? 979÷30≈33(封) 答:11月份平均每天大约收到33封邮件。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试商方法:“四舍”法和 “五入”法。
如果商与除数的积比被除数大,说明商大了,要 调小。如果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积以后余下的数 等于或大于除数,说明商小了,要调大。
余数大于除数,说明商8 小了,应该改成商9。
淘气问“试商时,什么时候商可能会小?什么时候商 可能会大?”先小组讨论,再举例说说自己的想法。
20
9
18 172
172
0
把18看作20试商, 20×8=160,应该商8。
用“五入”法试商时,知道商8 可能会小,也可以先商9试。
1.不用计算,在〇里填上“>”“<”或“=”。 263÷27 < 10 602÷31 < 20
淘气问“试商时,什么时候商可能会小?什么时候商 可能会大?”先小组讨论,再举例说说自己的想法。
30
76
33 212
12 93 81
14
把33看作30试商, 30×7=210,应该商7。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说课稿(4)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说课稿(4)](https://img.taocdn.com/s3/m/b9fff13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3c.png)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该单元的主题是“认识分数”,而《秋游》则是通过一个实际情境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及应用。
在这一节课中,学生将通过秋游分食物的场景,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分数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数基础,他们对分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分数的实际应用和深层次含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缺乏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数的含义,并通过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在秋游分食物的情境中,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秋游分食物的情境中,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实际应用和深层次含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同时,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秋游分食物的场景,使抽象的分数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幅秋游的图片引入新课,让学生观察图片,说一说秋游时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
《秋游》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秋游》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b5ec4378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8.png)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面图形的识别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细节举例:
-熟悉并区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基本平面图形。
-能够运用所学图形知识观察和分析秋游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图形。
-掌握简单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情境,如计算树叶面积等。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将抽象的几何图形与具体的实际情境相结合,进行问题解决。
-方法举例与解释:
-难点突破:通过使用秋游照片、教具等直观教具,将抽象的图形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
-应用难点:
-学生难以将生活中的不规则图形简化为标准的平面图形。教师需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主要特征,忽略次要细节,如将不规则的树叶形状近似看作圆形或椭圆形进行面积估算。
二、核心素养目标
《秋游》教案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观察分析能力,通过观察秋游中出现的各种平面图形,学生能够识别、描述并分析其特征;空间想象力,学生能将实际生活中的图形抽象为数学中的平面图形,并在脑中形成相应的空间结构;问题解决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解决秋游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面积计算、空间规划等;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探索图形应用时提出新思路,培养其创新思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实际应用感知,强化其学科核心素养。
此外,通过今天的课程,我也意识到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在讲解重点时,我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阐述,并通过实例来强化理解。在突破难点时,我采用了分组合作和实验操作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平面图形是……(详细解释概念)。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设计图案、规划空间等。
6.3《秋游》(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6.3《秋游》(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2799ce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6.png)
6.3《秋游》(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和学生们一起走进了《秋游》这一课。
这是一节结合了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课程,教材是北师大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3节《秋游》。
一、教学内容我们学习的内容是第四章“生活中的数学”的第三节《秋游》。
这一节主要让我们通过秋游的计划,来学习面积的计算,包括公园面积、食物分配等问题。
同时,我们也会用到之前学过的加减乘除和分数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通过这节课,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同时,也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并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秋游的图片、公园面积的计算题、食物分配的计算题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我展示了秋游的图片,让学生描述一下秋游的场景,然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想把公园的一块草地分成几个部分,我们应该如何计算这块草地的面积?这样就把实际问题引入了课堂。
接着,我给学生展示了公园面积的计算题,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计算。
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我适时地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加减乘除和分数的知识,让他们理解并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
然后,我又提出了食物分配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这个问题既考察了学生的数学能力,也考察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秋游”两个字,然后画了一个公园的示意图,并在图中标出了要计算面积的部分。
这样,学生就能直观地理解公园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公园面积的计算题和一道食物分配的计算题,让他们在课后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同时,我也会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秋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秋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af74d7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76.png)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秋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秋游》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感受和理解分数的应用。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分数的比较大小以及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分数比较大小,能够将分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分数的简单运算,但是对于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比较大小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比较大小的方法。
同时,学生对于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还不够了解,需要教师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分数比较大小,能够将分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情境,感受和理解分数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运用分数比较大小,能够将分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和比较大小的方法,能够将分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分数的应用;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和比较大小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例,制作PPT,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秋游的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和比较大小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秋游评课稿及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秋游评课稿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a08799f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00.png)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秋游评课稿及反思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秋游》评课稿
一、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秋游》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除法》的第一课时。
本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并会进行简单的验算。
同时,通过解决秋游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及方法
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的基础知识,为新课学习做好准备。
2. 新课探究:教师通过创设秋游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如何计算秋游中涉及的除法问题。
例如,秋游中如何平均分配食物等。
3. 知识应用: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学会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评价
1. 教学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 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良好,教学效果显著。
四、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在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尝试多种方法,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充实、方法得当、效果良好,是一节成功的数学课。
《秋游》(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秋游》(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b32c9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5.png)
《秋游》(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秋天的景色,发现秋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 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如测量、分类、统计等,对秋天的树叶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树叶的分类和统计任务。
4.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观察秋天的景色,发现秋天的特点。
2. 运用数学知识对秋天的树叶进行探究。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树叶的分类和统计。
2.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秋天的树叶、尺子、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2. 学生准备纸、笔等记录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秋天景色,让学生发现秋天的特点,如树叶变黄、落叶增多等。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秋天的树叶有什么特点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探究秋天的树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树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
2.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树叶为什么会在秋天变黄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如测量、分类、统计等,对秋天的树叶进行探究。
三、树叶的分类和统计(15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树叶的分类和统计。
2. 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并记录在纸上。
3. 教师引导学生对每个分类的树叶进行统计,计算出每个分类的树叶数量。
4. 教师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分类和统计结果,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探究秋天的树叶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是否与组员合作等。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季节的树叶,比较不同季节的树叶的特点。
《秋游》(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秋游》(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8fc3d8a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85.png)
《秋游》(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案:《秋游》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章《认识更大的数》,主要涉及秋游的行程安排,包括距离、时间和速度的计算。
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学会使用较大的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掌握基本的行程问题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运用行程问题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尺子、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秋游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秋游中的数学问题。
如:我们计划乘坐旅游大巴去秋游,大巴的速度是60千米/小时,我们需要行驶120千米,问我们大概需要多少时间?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上述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并介绍行程问题的计算方法。
速度 = 路程÷ 时间时间 = 路程÷ 速度路程 = 速度× 时间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类似的行程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
如:一个小车以8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4小时,问小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4. 小组合作: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秋游的行程安排,并计算出所需的时间和路程。
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以及行程问题的计算方法。
速度 = 路程÷ 时间时间 = 路程÷ 速度路程 = 速度× 时间七、作业设计(1)一辆火车以10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2小时,问火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2)一辆汽车以8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问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答案:(1)火车行驶的路程是200千米。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77d8c8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05.png)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秋游这一主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提高学生的分数应用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秋游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将分数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分数应用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数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秋游这一实际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分数应用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将分数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秋游图片、实物模型等,直观展示秋游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秋游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秋游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秋游图片,提出与分数相关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教学讲解:教师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分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4.实践操作: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实际操作解决秋游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数应用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分数应用的理解。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秋游》PPT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秋游》PPT](https://img.taocdn.com/s3/m/132f7f7e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1.png)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除数
是两位数的除法,同学们要四舍 五入法把除数看成整十数来试商, 再调整商的大小快速求出商的准 确值。
导
新入
授
练
习 作
业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同学们和老 师一起去美丽的大自然游玩好不好 呢?下面我们看看我们去的地方美 丽不美丽?
孩子们喜欢秋游吗?学校组织去秋游。 我们怎么分配坐汽车呢?
1、把除数四舍成整十数进行 试商,商往往偏大,要改小。
2、把除数五入成整十数进行 试商,商往往偏小,要改大。
一、试一试
1.如果五年级230名学生都坐大客 车,每辆坐46人,需要几辆车?
2.想一想,在试商时,什么情况下商 可能小了?什么情况下商可能大了?
1.不计算,在○里填上“>” “<”或“=”
想一想: 361÷54= 342 ÷43=
272 ÷26= 448 ÷89=
361÷54 272÷26
342÷43 448÷89
加油!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 些内容?同学之间互相讨 论一下。
你能提出 数学问题
吗?
三年级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
272÷34=
(辆)
272÷34= 8 (辆)
把“34”看 作“30”, 估计9辆左
34×10=340, 应该比10辆
少
把34看作
右。
商9大商是了9,!
30
30
9
8
改商8
34 ) 2 7 2 34 ) 2 7 2
3 06
2 72
0
答:三年级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 8 辆车。
四年级学生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
184÷46=
《秋游》(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秋游》(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1dc2d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ee.png)
《秋游》(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我计划于20232024学年,教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秋游》。
一、教学内容我将从教材的第九章《图形的变化》中选取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涉及图形的旋转和平移。
我会通过引入实际情景,让学生理解这些几何概念。
例如,我会描述一个秋游时,同学们围成一个圆形,然后平移或旋转他们的位置。
二、教学目标我希望通过这次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并能够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够通过合作和探究,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我相信旋转的概念将是这次教学的重点,因为它需要学生理解一个物体围绕一个点旋转的概念。
而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理解旋转对图形的影响,并能够进行相应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会准备一些实际的图形,如正方形、圆形等,以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平移和旋转。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纸张,让学生能够画出他们自己的图形,并进行旋转和平移的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比如描述同学们围成一个圆形,然后平移或旋转他们的位置。
2. 讲解:然后我会通过示例和讲解,向学生解释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我会用实际的图形进行演示,并让学生跟随我的操作,以加深他们的理解。
4. 练习:在学生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概念后,我会给他们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能够通过计算和绘图,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将设计一个简洁而直观的板书,展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我会用图形和箭头来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并写上相关的定义和公式。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的实验,并记录下他们的结果。
答案:由于每个同学的图形和平移、旋转的角度可能不同,所以他们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在课后,我会反思这次教学的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我的教学方法。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比如尝试使用其他图形进行平移和旋转,或者寻找生活中的实例,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秋游》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秋游》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05cbc5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a.png)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秋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应用。
通过秋游这一主题,让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的概念,但对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还不是很熟练。
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很好地将分数知识运用其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分数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分数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秋游这一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和实物,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3.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实物、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自带分数卡片、练习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秋游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分数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情境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数学信息。
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需求。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如何运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解决问题。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讲解,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巩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问题,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秋游
![北师大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秋游](https://img.taocdn.com/s3/m/f0adac6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5.png)
知识讲授
试商时你遇到了哪些困惑?是如何解决的?与同 伴交流。
按前面学习的方法试商, 有时会商大或商小。
商大了,就把商往小 调;商小了,把商往 小调。 你还有别的方法吗?说说你的做法。
练习巩固 1.不用计算, 在 里填上“>”“<”或“=”。 263÷27 < 10 602÷31 < 20 487÷18 < 30
192÷24= ( )
知识讲授 先估一估,再用竖式计算。 192÷24= ( )
24×10=240, 应该少于10辆。
19<24,商在个位, 一定比10小。
列竖式计算时怎么试商呢?
知识讲授
先估一估,再用竖式计算。
192÷24= 8 ( 辆)
把24看作20, 先商9看看。
20
89 24 192
21 19 62
0
商9大了, 改商8。
答:需要8辆车。
知识讲授
大车限乘46人
四年级184人
四年级学生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
知识讲授
四年级学生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
184÷46= 4 ( 辆 )
5 0 34
46 184
把46看作50, 先商3……
1 3884 4 60
余数和除数一样, 应该商4。
答:需要4辆车。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
秋游(1)
> 12 3
激趣导入
你喜欢秋游吗?秋游有什么有趣的事呢?
今天我们来看看去秋游的 小朋友遇到了什么问题。
知识讲授
小车限探乘索24新人 知
三年级192人
从图片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知识讲授 三年级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
用什么方法计算?说 说你的想法。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秋游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秋游](https://img.taocdn.com/s3/m/a250ebb1f111f18582d05a75.png)
甲、乙两个小蚂蚁沿周长600毫米的树叶 赛跑。甲小蚂蚁的速度是24毫米/秒,乙小蚂 蚁的速度是25毫米/秒。各用了多少时间?谁 能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00÷24=25(秒)
600÷25=24(秒) 25秒>24秒
答:甲小蚂蚁用了25秒,乙小蚂蚁用了24 秒。乙小蚂蚁获胜。
1.课本第69页“试一试”第1题 (列竖式)抄在作业本上 2.课本第70页练习(其中第2题写 在练习本上)其他题直接做在书上 3、《同步》P40
学校准备组织秋游,你知道应怎样安排乘车吗?
我们三年级共 有272人。
三年级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
我们四年级共 有184人。
四年级学生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
361÷54=6¨¨¨37 342÷43= 7¨¨¨41 272÷26=10¨¨¨12448÷89= 5¨¨¨3
6 54)3 6 1
324 37
10 26)2 7 2
26 12
7 43)3 4 2
301
41
5 89)4 4 8
445
3
五年级共有学生230名,如果都坐大客车(限乘46 人),需要几辆车?
230÷46 5(辆)
=50
54
46)2 3 0 21 38 04
4 60
答:需要5辆车。
商4,除数和余 数一样大说明商 小了,改商5。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说给大家听。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秋游》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秋游》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9a29e8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28.png)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秋游》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内容是通过秋游的场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和运算。
教材通过实际的秋游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分数的意义,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数的概念和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分数的理解还停留在具体的物品上,对抽象的分数运算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运算。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理解和运用分数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会正确理解和运用分数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2.教学难点:学生对分数的抽象理解,以及分数运算的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分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和运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秋游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引出分数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分数的意义和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
4.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6.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提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分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将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秋游(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秋游(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db5c78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ff.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3 秋游(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北师大版今天我们要去秋游,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秋游的花费,这就需要用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知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我要给大家讲解一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点,这是我们的教学内容。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点包括:如何将被除数和除数对齐,如何从被除数的高位开始除,如何处理余数,以及如何得到商的每一位数。
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内容。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够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方法,并且能够灵活运用这个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给大家举例讲解,并且会有随堂练习,让大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
同时,我也会准备一些教具和学具,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用大字写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步骤,让大家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个步骤。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给大家留下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大家能够通过练习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通过今天的教学,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方法,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享受秋游的乐趣,希望大家能够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
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这个计算方法是今天教学的核心,也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困惑的地方。
我会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大家清楚地了解每一步的操作。
第二个重点是商的处理。
在除法运算中,商的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我会告诉大家如何确定商的位数,以及如何处理余数。
第三个重点是实际应用。
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对于难点,我认为主要是除法运算的步骤和商的处理。
在运算过程中,同学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如何正确对齐被除数和除数,如何处理余数,以及如何确定商的位数。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今天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和解决的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讲解、举例和练习,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这些重点和难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说课稿(3)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说课稿(3)](https://img.taocdn.com/s3/m/b1c0ff5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d.png)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6.3《秋游》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秋游》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围绕秋游活动展开,通过观察和体验秋天的景象,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秋游活动的,让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在教材中,本节内容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通过小明和他的同学们秋游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秋天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材中还穿插了一些数学问题,如计算门票价格、设计游览路线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他们对大自然的美丽有一定的认识。
同时,他们也已经学习了一些数学知识,如加减法、乘除法等,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他们对秋游活动的和安排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和体验秋天的景象,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通过解决秋游活动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通过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秋游活动的,培养学生合作、友善、乐观的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体验,让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让学生在解决秋游活动中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秋天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年级数学上册 秋游教案 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 秋游教案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e21f23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07.png)
四年级数学上册秋游教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秋游的相关概念,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秋游中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内容:1. 秋游的概念及意义。
2. 秋游中的数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3. 秋游中的团队合作与分享。
教学重点:1. 秋游的概念及意义。
2. 秋游中的数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1. 秋游中的数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1. 秋游的相关图片或视频。
2. 数学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素材。
3. 团队合作与分享的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出示秋游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秋游的场景。
2. 提问:你们参加过秋游吗?秋游是什么?3. 总结:秋游是在秋天的时候,大家一起去户外游玩的活动。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秋游的概念及意义。
2. 讲解秋游中的数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出示秋游中的数学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素材。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
3. 每组汇报讨论结果,总结解题思路。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课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答案,分析解题过程。
五、团队合作与分享(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秋游的数学问题。
2. 每组汇报团队合作过程和结果,大家共同分享和学习。
教学延伸:1. 课后让学生和家长一起设计一个秋游的行程,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秋游活动,体验团队合作和分享的快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秋游的概念及意义,引导学生关注秋游中的数学问题,并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解决秋游中的数学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数学素养。
六、秋游中的路线规划(10分钟)1. 讲解秋游中规划路线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规划一条合理的秋游路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游
试一试
1、说说下面的数分别接近哪个整十数?
23
64
39
46
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20 ×(4)< 85 73 ×(2)< 165
3、152÷28,商是(一)位数,试商时可 以这样想,把28看作(30),152里面大约 有( 5)个(30),所以用( 5 )试商。
自主学习要求:
填空。
1、261÷39的商是( 一 )位数, 624÷39的 商是(两)位数。
2、计算361÷54时,可以把54看作( 50 )来
试商,得到的商可能偏( 大 )。(填大或小)
3、试商时,如果余数比除数大(或者余数等
于除数),说明商( 小 )了。(填大或小)
森林医生。
65 54 314
32 72 04 41 40
0
最后比较大小、作答。 6元<7元 答:第一种苹果便宜一些。
说一说:
回想一下刚才两道题的解题过程,你 都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
试商时,什么时候商可能会小?什么时 候商可能会大?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口诀: 除数看作整十数, 四舍五入再试商; 四舍商大减去一, 五入商小加上一; 除完别忘作比较, 余数要比除数小。
78 46 368
3 26 28 4 60
1、用竖式计算时,想想你是如 何试商的?
2、做完之后想想,你认为哪一 步很关键,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
哪种苹果便宜一些?
先求第一种苹果每千克多少8= 6 (元)
20 56
18 108 1 09 80 0
84÷12= 7 (元)
10 78
12 84 89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