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主要内容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一、规划期限规划期限2012-2030年。
其中,近期为2012-2015年,中期为2016-2020年,远期为2016-2030年。
规划远景展望至2050年。
二、城市规划区规划区由核心区和外围区组成,总面积1280平方公里。
核心区为依托中心城区的连续的城乡发展和控制要素密集地区。
其范围北至大小东沟森林风景区;东至红墩镇西界,经省道S230北侧山麓至汗德尕特乡所在农田区,转接汗德尕特河东侧和南侧山麓,与红墩至640台地公路相接;南至塘巴湖风景区、玉斯昆湖风景区南侧公路,接红墩至640台地公路;西至阿苇滩镇西界和切木尔切克乡喀拉塔斯村以东、切木尔切克村北侧山麓以南的部分。
总面积972平方公里。
外围区包括五指泉风景区和苛苛苏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分别为1平方公里和307平方公里。
规划按地域分成市域、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为阿勒泰市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10829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北至拉斯特乡西域滑雪场,西至蒙利沟西侧山脊线,南至机场北侧联络线、高速公路、阔克萨孜村北侧,东至将军山东侧山脊线,总面积110.5平方公里。
三、城市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一)城市发展目标充分抓住全疆大发展机遇,坚持特色化和可持续发展,不断扩大资源环境优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并逐步走向富裕,把阿勒泰市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名城、阿尔泰山文化名城、特色宜居名城和绿色产业基地。
(二)城市发展战略1、打造旅游名城借助自治区、地区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以冬季冰雪旅游为突破口,带动四季休闲度假旅游发展,稳定疆内市场、扩大全国市场、突破国际市场,完善交通组织、度假接待等各项旅游服务功能,打造我国西部著名的国际冰雪运动名城、四季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和阿尔泰山千里画廊旅游中心节点城市。
2、塑造文化名城借助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机遇,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依托阿尔泰山地理单元,整合阿勒泰独特的远古文化、边疆文化、草原文化和多民族文化、对外交流文化等各种地方文化资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加强文化研究,繁荣文化创作,促进文化交流,积极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提升城市文化服务水平,建设阿尔泰山文化名城。
新版城市用地分类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 总则1.0.1为统筹城乡发展,集约节约、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制定、实施和监督城乡规划,促进城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
1.0.3编制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城乡用地 town and country land指市(县)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等,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农林用地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等。
城乡用地内各类用地的术语见表3.1.2。
表2.0.1城乡用地分类中英文对照表3.1 一般规定3.1.1用地分类包括城乡用地分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两部分,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
3.1.2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3级分类体系。
大类应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应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
3.1.3使用本分类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3.2 城乡用地分类3.2.1市域内城乡用地共分为2大类、8中类、17小类。
3.2.2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表3.2.2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 .. ..4.2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4.2.1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工业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和绿地五大类主要用地规划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宜符合表4.4.1的规定。
表4.4.1规划建设用地结构.专业资料.。
(完整版)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 总则1.0.1为统筹城乡发展,集约节约、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制定、实施和监督城乡规划,促进城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
1.0.3编制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城乡用地town and country land指市(县)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等,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农林用地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等。
城乡用地内各类用地的术语见表3.1.2。
表2.0.1城乡用地分类中英文对照表3.1.1用地分类包括城乡用地分类、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两部分,应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进行划分。
3.1.2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3级分类体系。
大类应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应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
3.1.3使用本分类时,可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深度的不同要求,采用本分类的全部或部分类别。
3.2 城乡用地分类3.2.1市域内城乡用地共分为2大类、8中类、17小类。
3.2.2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应符合表3.2.2的规定。
表3.2.2城乡用地分类和代码4.2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4.2.1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工业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和绿地五大类主要用地规划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宜符合表4.4.1的规定。
表4.4.1规划建设用地结构11。
城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点归纳一、基本概念A绿地城市绿地:以植物为主要存在形态,用于改善城市形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城市的一种城市用地。
城市绿地系统:由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位、定性、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化等功能的活动。
B城市绿地的类型按在城市中的位置:城市绿地;郊区绿地按规模:大型绿地;中型绿地;小型绿地按服务对象:公共绿地;私用绿地;专用绿地按功能系统:生活绿地系统;游憩绿地系统;交通绿地系统按服务范围:全市性绿地;地区性绿地;局部性绿地C各类绿地的用地选择公园绿地1市区级综合公园:综合性公园要求有风景优美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种类,有开阔的草地与浓郁的林地,四季景观变化多样。
2儿童公园:位置应接近居民区,并避免穿越交通频繁的干道。
3动物园:应与居民密集地区有一定距离,与屠宰场、动物毛皮加工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设防护林带,并注意防止污染城市水体。
附设在综合公园中,应在下风、下游地带,一般应布置在独立地段,以便采用安全隔离措施。
4植物园: (1)因用地较大,其位置常离居住区较远,但要尽可能设在近郊,有较方便的交通条件,便于广大群众使用。
(2)不要在有污染工业的下风下游地区,以免妨碍植物的正常生长,要有适宜的土壤水文条件。
应尽量避免建在原垃圾堆场、远郊土壤贫瘠的生荒地或地下水位过高或缺乏水源的地方。
5体育公园:体育公园用地较大(一般不小于10公顷),建设投资大、管理养护费工,在一般城市中设置一到三处。
其投资、建设、经营管理由各级体育部门负责,或与园林部门共同管理养护。
因为有大量的人流集散,要求与城市居住区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6纪念性园林:市区以外的纪念性园林不计在公园绿地面积中。
生产绿地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科研植物园,卫生防护林、风砂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是郊区用地的一部分(也有苗圃、花圃在市区内的情况)。
对比新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区别-详解版
A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只保留公益部分)
“行政办公用地”(A1)只包含公益性性办公设施用地。 “文化设施用地”(A2)仅包括图书、展览、文化活动等公益性设施用地。 “教育科研用地”(A3)指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中学、小学、科研
事业单位等用地,包括为学校配建的独立地段的学生生活用地。同时,新 增“中小学用地”(A33)小类。 “体育用地”(A4)指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 位内的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A5)指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 等用地。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A6)指为社会提供福利和慈善服务的设施及其附 属设施的用地,包括福利院、养老院、孤儿院等用地。 “文物古迹用地”(A7)参考原标准和《文物保护法》中的相关定义,指 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且没有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物、构筑物、遗址、 墓葬等用地。 “外事用地”(A8)指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及其生活设施等用地。 “宗教设施用地”(A9)指宗教活动场所用地,沿用原标准。
调整规划建设用地的控制标准
规划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标准
气候区
Ⅰ Ⅱ Ⅵ Ⅶ
Ⅲ Ⅳ Ⅴ
现状人均城市建 设用地指标
≤65.0 65.1 ~ 75.0 75.1 ~ 85.0 85.1 ~ 95.0 95.1 ~ 105.0 105.1 ~ 115.0
>115.0 ≤65.0 65.1 ~ 75.0 75.1 ~ 85.0 85.1 ~ 95.0 95.1 ~ 105.0 105.1 ~ 115.0 >115.0
M工业用地 :
分级与原标准基本一致 取消了原标准中列举具体行业分类的做法 按环境影响分类,建议参考以下标准执行
水
参照标准
一类工业企业 二类工业企业 三类工业企业
各种规划的内容与强制性内容汇总
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市域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城镇发展战略及总体目标、城镇化水平;城镇职能分工、发展规模等级、空间布局;重点城镇发展定位及其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区域性交通设施、基础设施、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总体布局。
4,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职能;城市性质;城市人口规模;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5,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用地选择和空间发展方向;总体布局结构;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范围及其空间管制措施;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和面积,用地平衡表;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及其控制桁标。
6,综合交通规划对外交通:对外货运枢纽、铁路线路和站场用地范围、等级、通行能力;江、海、河港口码头、货场及疏港交通用地范围;航空港用地范围及交通联结;公路与城市交通的联系,长途客运枢纽站的用地范围;管道运输位置。
城市道路系统:城市快速路及主、次干路系统布局;重要桥梁、立体交叉口、主要广场、停车场位置:公共交通:公交政策、公共客运交通和公交线路、站场分布;地铁、轻轨线路建设安徘;客运换乘枢纽布局。
7.公共设施规划市级和区级公共中心的位置和规模;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市场、宗教等主要公共服务设施位置和范围。
8,居住用地规划住房政策;居住用地结构;居住用地分类、建设标准和布局(包括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住房等满足中低收人人群住房需求的居住用地布局)、居住人口容量、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位置和规模。
9.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发展目标;各种功能绿地的保护范围(绿线〉;河湖水面的保护范围(蓝线);公共绿地指标;市、区级公共绿地及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布局;岸线使用原则。
10.历史文化保护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及地方传统特色保护的原则、内容和要求;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紫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范围;重要历史文化遗产的修整、利用和展示;特色风貌保护重点区域范围及保护措施。
11.旧区改建与更新旧区改建原则;用地结构调整及环境综合整治;重要历史地段保护。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是什么一、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性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强化规划的控制功能,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具体地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确定规划范围内各类不同使用性质的用地面积与用地界线;(二)、规定各地块土地使用、建筑容量、建筑形态、交通、配套设施及其他控制要求;(三)、确定各级支路的红线位置、控制点坐标和标高;(四)、根据规划容量,确定工程管线的走向、管径和工程设施的用地界线;(五)、制订相应的土地使用及建筑管理规定;(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应该是功能相对完整或地域比较独立的区域,规模一般在1km2。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一)、基础资料的收集控制性详细规划至少应收集以下基础资料:1、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2、土地利用现状,用地分类应分至小类;3、人口分布现状;4、建筑物现状,包括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质量、保留建筑等;5、公共设施规模及分布;6、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7、土地经济分析资料,包括地价等级类型、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状况、地价变化、开发方式等;8、所在城市及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色等资料。
(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分类和地块划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应分至小类。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地块划分可按规划和管理的需要划分为区、片、块几级。
块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单元,其划分的原则为:1、应保证地块性质单一,避免不相容使用性质用地之间的干扰;2、严格遵守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及其他专业规划的要求;3、尊重现有用地产权或使用权边界;4、考虑土地价值的区位级差;5、兼顾基层行政管辖界线。
便于现状资料的收集及统计。
地块划分可根据开发方式和管理变化,在规划实施中进一步重组(小块合并成大块或细分为小块)。
地块划分规模可按新区和旧城改建区两类区别对待,新区的地块规模可划分得大些。
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规划的主要内容分析——以合肥市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为例
城镇低 效建设用地再 开发规划 的主要 内容分析
合 肥 ,安徽 省省 会 ,长 三角 城 市群 副 中心 ,综 合性 国家科学中心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 城 市 ,具有 国际影 响力 的创 新 之 都 ,国家重 要 的科研
甲 教育基地 ,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用地需
求 量 大 ,城镇 低 效建 设 用地 再开 发 具有 重要 的现 实意 义 。2017年 9月 ,合肥市人 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 于 开展合肥市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利用专 项规划编制 工 作 的通 知》,要求 按照 《安 徽 省城 镇低 效 用地 再 开发 专 项 规划 编制 指南 》,组 织 编制专 项 规划 。
中 图分 类 号 :TU984.11 1 文献 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7—7359(2018)05—0069—02 DOl:1O.16330/j.cnki.1007—7359.2018.05.029
1 背景
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为标志的新时代 ,要建设 的现代化是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必须坚持节 约 优先 、保 护优先 、自然恢 复 为 主 的方针 ,形 成 节 约资 源 和保 护环 境 的空 间格 局 、产 业 结 构 、生 产 方式 、生活 方 式 。
2016年 1 1月 ,国土资源部 印发 《关 于深人推进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的指导意见 (试行 )》(国土资发 [2016]147号 )的通 知 ,各 地 积极 响应 ,组 织 编制 城 镇 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 。城镇低效建设用地 的 存在贯穿着城市发展的始终 ,在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 后伴随着生态环保 、土地供应 、产业策略等系列矛盾 日趋凸显。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是由传统 的依赖 新增用地的粗放 占用转 向存量用地 的盘整利用 ,由粗 放低效使用转 向内涵高效挖潜 ,由行政 主导 的被动 “征 地 ”转 向政 策 引 导 的主 动 “腾 地 ”的 过 程 ,在 促 进 “多规合一”、优化空间开发格局 、合理配置空间资源 、 保 障公 共利 益 等方 面发 挥着 战略 引领 和控 制作 用 [1]。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主要是指按照由法定程序编制和批准的城市规划,依据国家和各级政府颁布的城市规则法规和具体规定,采⽤⾏政的、社会的、法制的、经济的、科学的管理⽅法,对城市的各项建设⽤地和建设活动进⾏统⼀的安排和控制,引导和调节城市的各项建设事业有计划、有秩序、有步骤地协调发展,保证城市规划实施。
通俗地讲,就是通过有效⼿段,按照城市规划,依法安排各项建设⽤地和各项建设活动,把城市规划落实在城市⼟地上,变为现实。
《城市规划法》第四章“城市规划的实施”具体阐明了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
在这⾥,扼要地把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如下三个⽅⾯:(1)建设⽤地规划管理城市的⼟地利⽤是城市规划的核⼼内容,城市⼟地利⽤的规划管理,是实现城市规划的基础。
城市⼟地利⽤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城市合理布局、环境质量和城市形态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城市规划能否顺利实施的致命点。
如果城市规划⾏政主管部门不对城市⼟地的利⽤进⾏严格控制,城市规划就难以落实,当然就更谈不上按照城市规划实⾏统⼀的建设了;因此,城市建设⽤地的规划管理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要任务和极其重要的内容。
城市规划是确保城市⼟地利⽤科学合理的法律依据。
城市建设⽤地规划管理,就是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运⽤法律赋予的控制⼿段,保证城市⼟地利⽤的科学合理和节约原则的实现。
为城市⼟地的征⽤、规划和具体使⽤提供依据和创造先决条件。
城市建设⽤地规划管理的重点是要严格控制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各类建设的选址、定点,使之符合城市规划。
主要制约⼿段是由城市规划⾏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具有法律效益的建设⽤地规划许可证。
也就是说,凡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各类建设,必须由城市规划⾏政主管部门负责选址定点,并按法定程序核发建设⽤地规划许可证。
否则不得以任何借⼝使⽤⼟地进⾏建设活动。
概括地说,城市建设⽤地规划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两⽅⾯:⼀是参与法定的国家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对于国家确定建设的、与城市规划有关的⼤、中型建设项⽬的选址、定点提出具体要求,使其符合城市规划,这类项⽬计划任务书的报批,必须附有城市规划⾏政主管部门提出的选址意见书;⼆是根据法定的管理审批程序,在城市规划区内使⽤⼟地,包括临时⽤地,进⾏的各类建设项⽬,有关单位和个⼈必须持国家批准的有关⽂件,向城市规划⾏政主管部门申请选址定点,由城市规划⾏政主管部门依据城市规划确定其⽤地位置和界限,提出规划设计条件,并核发建设⽤地规划许可证。
完整版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总贝]1.0.1为统筹城乡发展,集约节约、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制定、实施和监督城乡规划,促进城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
1.0.3编制城市(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2.0.1 城乡用地tow n and cou ntry land指市(县)域范围内所有土地,包括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区域交通设施用地、区域公用设施用地、特殊用地、采矿用地等,非建设用地包括水域、农林用地以及其他非建设用地等。
城乡用地内各类用地的术语见表 3.1.2。
表2.0.1城乡用地分类中英文对照表2.0.2 城市建设用地urban development land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交通设施用地、公用设施用地、绿地。
城市建设用地内各类用地的术语见表 3.2.2。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指上述用地之和,单位为hm2。
表2.0.2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中英文对照表2.0.3 人口规模population人口规模分为现状人口规模与规划人口规模,人口规模应按常住人口进行统计。
常住人口指户籍人口数量与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数量之和,计量单位应为万人,应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
2.0.4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urban development land per capita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除以中心城区(镇区)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单位为m2/人。
2.0.5 人均单项城市建设用地sin gle-category urba n developme nt la nd per capita指城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镇内的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交通设施用地以及绿地等单项城市建设用地面积除以中心城区(镇区)内的常住人口数量,单位为m2/人。
(完整word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用地
E9
其它非建设 空闲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不用于畜牧业的草地
用地
等用地
表 3.3。2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
类别代码 大类 中类 小类
类别名称
内容
R
居住用地
住宅和相应服务设施的用地
R1
一类居住用地 设施齐全、环境良好,以低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R11 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用地及其附属道路、停车场、小游园等用地
聋、哑、盲人学校及工读学校等用地
A35 科研用地
科研事业单位用地
A4
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机构
体育用地
专用的体育设施用地
A41 体育场馆用地
室内外体育运动用地,包括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各 类球场及其附属的业余体校等用地
A42 体育训练用地
为体育运动专设的训练基地用地
A5
医疗卫生用地
M
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包括专
工业用地
用铁路、码头和附属道路、停车场等用地,不包括露
天矿用地
(完整 word 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类别代码 大类 中类 小类
类别名称
内容
对居住和公共环境基本无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工
M1
一类工业用地
业用地
对居住和公共环境有一定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工
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设施等用地
(完整 word 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类别代码 大类 中类 小类
类别名称
内容
A51 医院用地
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用地
A52 卫生防疫用地
卫生防疫站、专科防治所、检验中心和动物检疫站等 用地
城市非建设用地问题探讨
城市非建设用地问题探讨摘要:城市非建设问题的提出是基于城市快速发展地区出现的建设用地扩展无序、城市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同时城市非建设用地受到侵害。
城市非建设用地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且成为控制城市用地蔓延的重要条件。
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目标是在生态城市、精明增长理论指导下,将城市非建设用地要素合理组织与规划,构建城市生态空间格局,保障城市生态空间与生态环境。
关键词:非建设用地;城市空间结构;精明增长引言非建设用地是与建设用地相对的概念,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非建设用地包括农用地和未利用地。
而非建设用地并非完全不进行建设,是基于工程地质要求、城市生态环境要求、城市发展战略需要,在一定期限内不用于城镇建设的用地。
城市非建设用地是与城市建设用地相对应[1],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在规划期内不被用于城市建设的用地,它与城市建设用地共同构成城市土地资源,是城市用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城市建设用地也急剧扩张,且城市用地扩展呈现蔓延趋势,改变了土地自然属性与城市空间结构,造成了对城市非建设用地的侵占现象。
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扩张以外延式的城市空间扩展为主,用地模式主要采取道路扩张建设拉动城市发展,存在土地利用粗放,闲置浪费的现象。
同时由于在城市建设中缺少理论指导,主要依靠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进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造成了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与用地城市化的问题,因此在城市发展建设中应同时注重非建设用地利用,并将城市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作为一个整体在同一层次进行规划与管理[2,3]。
2.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理论目前我国的城市非建设用地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与城市建设用地比较缺少城市规划编制、规划管理等。
而城市非建设用的问题的提出,是由于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土地利用不合理、盲目扩张而造成了城市生态破坏,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是指根据城乡发展的需要,对土地进行科学分类,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资源的标准和要求。
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的制定,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障城乡居民的生活和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城乡规划用地分类的基本原则。
1. 综合性原则,城乡规划用地分类应当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科学确定土地利用的功能和用途。
2. 可持续发展原则,城乡规划用地分类应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3. 差异性原则,城乡规划用地分类应当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的差异性,确定相应的土地利用标准和政策。
4. 灵活性原则,城乡规划用地分类应当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城乡发展的变化和需求的调整。
二、城乡规划用地分类的主要内容。
1. 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居住用地要合理布局,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商业服务业用地要与城市规模和功能相适应,促进商业繁荣和城市发展;工业用地要与城市交通、环保等配套设施相协调,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公共设施用地要服务于城市居民的生活,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
2. 农村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农村居住用地、农村产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用地等。
农村居住用地要合理规划,保障农民的住房需求和生活品质;农村产业用地要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农村公共设施用地要服务于农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3. 生态保护用地,主要包括水源涵养地、森林公园、湿地保护地等。
生态保护用地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4. 特殊用地,主要包括历史文化遗产用地、风景名胜区、特殊用途地等。
特殊用地要根据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加强保护和管理,保障其文化、历史和自然价值。
三、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的实施。
1. 健全城乡规划用地分类标准体系,明确各类土地利用的功能和用途,规范土地利用行为。
城市土地与城市用地规划
坡度与城市规划建设
有利于城市排水 影响城市道路、铁路、机场等 建设适宜坡度 地形地貌与城市布局形态
水文与水资源条件
水文与水文地质
水体的作用:
有利因素:水源、水运、改 善气候、泄洪、排水、稀释 污水、美化
B.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
城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现状,包括质量、数量、容量与改 造利用的潜力等,都将影响到土地的利用及旧区再开发的可能性与经济性。
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包括商业服务、文化教育、邮电、医疗卫生等设施的 分布、配套及质量等,是土地利用的重要衡量条件。尤其是在旧区改建方面, 土地利用的价值往往要视旧有住宅和各种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改建后所能得益 的多寡来决定。
A.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方面
城市的布局现状是城市历史发展过程的产物,有着相当的恒 定性。对城市用地布局结构的评价,应着重于这样几个方面。
✓ 布局结构是否合理,主要体现在城市各功能部分的组合与构成的 关系,以及所反映的城市总体运营的效率与和谐性。
✓布局结构能否适应发展,城市布局结构形态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 将对城市整体的增长、调整或改变的可能性产生影响。
我国土地市场因此而形成了三个级别:一级市场为国家垄断,二、 三级市场为竞争经营。
✓一级市场:国家控制(包括行政划拨),主要是提供土地增量; ✓二级市场:通过市场规律实现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三级市场: 土地使用者通过房产交易使土地间接进入市场流通。
目前我国土地使用权的出让主要有三种:协议出让、招标出让和拍 卖出让,其中拍卖出让的市场化程度最高。
6000
≥8000
津
素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城市总体布局是通过城市用地组成不同形态体现出来的。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它是研究城市各项主要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城市的性质和规模,在分析城市用地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将城市各组成部分按其不同功能要求邮寄的结合起来,使城市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用地布局。
分析城市用地的功能组织,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点、面结合,城乡统一安排
(2)功能明确,重点安排城市工业用地
(3)兼顾旧区和新区的发展需要
(4)规划结构清晰,内外交通便捷
(5)阶段配合协调,留有发展用地
城市总体布局综合比较及城市空间布局的艺术问题(参见材料加以了解)。
(2) 城市用地的现状图
(3) 城市用地现状的综合分析
(4) 城市用地评定图
(5) 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
2 确定城市的性质
城市性质是指各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指各城市在全国城市网络中的职能分工。城市是一个综合的实体,其职能往往也是多方面的,城市性质职能是主要职能的反映。
3 城市总体规划包含的内容(参见教材进行了解)
城市总体规划的成果要求
1 城市总体规划文本
2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图纸
3 总体规划阶段各项专业规划的成果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方法
1 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内容包括
(1 ) 编制基础资料文件
我国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证明:凡是重视并正确拟定城市发展性质,则规划的方向明确,建设依据充足,功能结构比较合理;否则,城市发展方向不明,规划建设被动,规模难以估计,或者规模过大,或者用地过小,造成建设和布局的紊乱,致使有的刚新建的地区不得不改造或造成布局长期不合理。
泌阳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泌阳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主要内容一、城市规划范围分县域、规划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县域:泌阳县行政区范围,总面积2336 km2;城市规划区:东起铜山湖风景区用地边界,西至赊湾镇镇区西侧(中心城区西环路以西约5km处),南起沪陕高速公路及县域边界,北至杨家集乡陈岗村边界(中心城区北一环路以北约5km处),规划区面积为260.8 km2。
中心城区:范围涉及泌水、古城和花园3个街道,城市用地建设总面积约为54.8平方公里。
规划至2020年末,泌阳县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33万人;规划至2030年末,泌阳县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规划控制在55万人。
规划至2020年末,泌阳县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3.9km2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2.9m2以内。
规划至2030年末,泌阳县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4.8km2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99.7m2以内。
二、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自2012年至2030年,其中:近期:2012年至2020年;远期:2021年至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
三、县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形成“一主两副,双轴双带”的“井”字型城镇空间结构。
(1)一主两副一主指以泌阳县城作为县域中心,完善发展构筑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两副指春水镇、羊册镇,结合其发展优势打造县域东北部、西北部的中心镇,承担县域副中心功能。
(2)双轴双带指沿沪陕高速、焦桐高速、S333省道、X034县道等形成的“井”字型城镇发展轴带。
培育增强位于城镇发展轴上的重点乡镇,为周边城乡服务。
四、城市性质定位泌阳县中心城区的城市性质为:驻马店西部的区域经济中心,绿色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和沿海转移产业承接基地,山水园林城市与滨水型生态宜居城市,是泌阳县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五、城市发展目标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将宜居城市作为总的发展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规划期末,形成中原经济区内,豫西南四市(信阳、南阳、驻马店、平顶山)间,带动城乡统筹发展有力的区域经济中心城市、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新型工业基地、服务设施良好的文化旅游胜地和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的通知-建村[2014]98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的通知正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的通知(建村[2014]98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北京市规划委、天津市建交委、上海市规划国土资源局、重庆市规划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加强村庄规划管理、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的精神,我部制定了《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现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
各地应依照本指南要求规范村庄规划编制,加强农村建设规划管理。
编制村庄规划,用地分类一般采用本指南中类,根据需要可采用小类,可因地制宜采用本指南全部或部分用地类别,也可进一步细分。
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4年7月11日附件: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目次1 总则2 用地分类2.1 一般规定2.2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附录A 村庄规划用地统计表统一格式1总则1.0.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加强村庄建设管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制定本指南。
1.0.2 本指南适用于村庄的规划编制、用地统计和用地管理工作。
1.0.3 编制村庄规划,除应符合本指南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用地分类2.1 一般规定2.1.1 用地分类应考虑村庄土地实际使用情况,按土地使用主要性质进行划分。
2.1.2 用地分类采用大类、中类和小类3级分类体系。
大类采用英文字母表示,中类和小类采用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合表示。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1.邻里单位邻里单位,首先由美国社会学家佩里提出的,为适应现代城市因机动交通发展而带来的规划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住宅区结构从属于道路划分为方格状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居住区规划理论。
(1)规模:一个居住单位的开发应当提供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所需要的住房,它的实际的面积则由它的人口密度所决定。
(2)边界:邻里单位应当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这些道路应当足够宽以满足交通通行的需要,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开放空间:应当提供小公园和娱乐空间的系统,它们被计划用来满足特定邻里的需要。
(4)机构用地:学校和其他机构的服务范围应当对应于邻里单位的界限,它们应该适当地围绕着一个中心或公地进行成组布置。
(5)地方商业:与服务人口相适应的一个或更多的商业区应当布置在邻里单位的周边,最好是处于交通的交叉处或与临近相邻邻里的商业设施共同组成商业区。
(6)内部道路系统:邻里单位应当提供特别的街道系统,每一条道路都要与它可能承载的交通量相适应,整个街道网要设计得便于单位内的运行同时又能阻止过境交通的使用。
2.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1)城市规划是综合性工作需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等各项要素,对城市的各项要素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
(2)城市规划是法制性、政治性很强的工作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
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加强法治观点,努力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管理知识,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3)城市规划工作具有地方性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地编制,既要遵循科学规律又要符合当地条件,尊重当地人民意愿和当地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更合理制定规划。
(4)城市规划是长期性和经常性工作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的建设问题,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它既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计性。
规划要与时俱进,正确反映城市发展的客观实际展现城市发展的动态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主要内容探讨摘要:就城市规划本身而言,规划的缺失和偏离是导致非城市建设用地遭受破坏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现状进行反思,理清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思路,探索有效的规划编制和实施模式,无疑对保护非城市建设用地具有现实而重大的意义。
本文探讨了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主要内容。
关键词: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内容
abstract: urban planning in itself, the lack of planning and deviation is lead to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destroyed by one of the key factors.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planning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china, the clear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planning ideas and effective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mode, no doubt, to protect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has reality and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land use planning urban main content.
keywords: the city; the construction; land use planning; content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非城市建设用地是指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在规划期内不被用于城市建设的用地,它与城市建设用地一起构成了整个城市的土地资源。
城市化发展初期,由于城市发展用
地供需矛盾不大,非城市建设用地一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伴随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发展阶段,城市建成区土地利用日趋紧张,周围可建设用地开始短缺,“蚕食”非城市建设用地的现象日趋严重,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
就城市规划本身而言,规划的缺失和偏离是导致非城市建设用地遭受破坏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现状进行反思,理清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思路,探索有效的规划编制和实施模式,无疑对保护非城市建设用地具有现实而重大的意义。
要切实有效地保护城市非建设用地, 破解当前保护的困境.必然需要对导致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困境的原因进行分析。
需要对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的理念进行切实的贯彻。
基于对深圳、杭州、成都等快速城市化地区研究的总结和参与的规划实践。
认为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确定图底关系、用途管制、容量控制、确定增长边界、建立指标控制体系。
1、确定图底关系
传统规划的思维方式基本上是“先图后底”,先根据发展愿望制定目标然后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没地找地没水调水, 没电搞电没钱借钱资源环境条件是作为“临终关怀”来对待的。
而在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中, 要平衡保护与发展贯彻“生态优先”的理念,规划思维应该发生转变, 由“先图后底”转变为“先底后图”,即首先明确城市非建设用地的保护用地。
城市非建设用地的“图底关系”包括两个层次:首先是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生
态基质用地和可建设用地的“图底关系”。
通过综合分析城市非建
设用地的地形地貌、河流湖泊、树种林木、动植物生态系统等生态因素和道路、村庄、现状产业及其他建设状况, 按照地块的用途确定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生态基质用地和可建设用地。
其次是可建设用地的图底关系,即从历史、周边环境、现状条件等多方面综合
分析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可建设用地.确定可建设用地是否建设、
哪些地方用于建设.
2、用途管制
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陷入困境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明确
的规划内容和管理目标, 规划部门难以找到合适的管理依据和令
人信服的理由禁止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侵蚀行为。
因此对于“图底关系”确定的三种类型用地(生态基质用地、可建设用地中的不建
设用地、建设用地) 应根据不同的性质和发展目的分别进行用途管制。
对规划内容和管理目标予以明确, 确定每块城市非建设用地可以发展和不允许发展的用途从而协调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与发展
的矛盾。
亦有利于城市非建设用地的规划管理。
首先,城市非建
设用地的生态基质用地是维护城市的生态品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气候的根本必须予以严格的保护。
借鉴香港及各地比较成功的案例。
可以将生态基质用地建设为郊野公园、湿地公园、森
林公园等明确的用途,除了必要的道路、市政工程设施等之外禁止任何的其他开发建设行为。
其次. 对于可建设用地中的不建设用地, 应进行生态维护或发展对生态环境无污染的产业. 如林副产业、森
林旅游、休闲服务、观光农业、健康产业等。
第三对于建设用地应进行适量的可控的与生态保护相容的发展。
一般说来有旅游服务、村庄发展、郊野公园等。
3、容量控制
对于城市而言.城市非建设用地的主要职能是生态效能和旅游
休闲职能。
.同时贯彻“生态优先”原则必然需要对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开发量进行控制。
即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建设用地进行适量的、可控的、与生态保护相兼容的发展,之时必须进行容量控制, 以不影响城市非建设用地的生态效能。
城市非建设用地的容量控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总体建设容量的控制。
即城市非建设用地中的发展总量必须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 不影响城市非建设用地的整
体生态职能。
这可以通过资源承载力法、生态足迹等方法计算。
4、各种增长边界的确定
借鉴美国精明增长和增长管理的经验,要使城市非建设用地得到良好的保护同时也是方便城市规划的日常管理, 必须明确城市
非建设用地的增长边界。
城市非建设用地的增长边界包括三个层次:首先是城市非建设用地与外部建设用地的边界, 当前往往是在城
市总体规划中确定。
第二条边界是生态基质用地和可建设用地的边界主要是通过生态敏感性分析、景观安全格局分析、社会经济分析确定的。
5、指标控制体系的建立
对城市非建设用地采取简单而又理想化的管理,是导致城市非
建设用地保护困境的原因之一。
可以借鉴城市建设用地的管理经验加强城市非建设用地的管理即建立适宜的指标控制体系落实图底关系、用途管制、容量控制和增长边界的内容。
建立适宜的指标控制体系赋予城市非建设用地管理以刚性内容, 不仅是完善城市非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要求.也是增强城市非建设用地规划法定性的需要。
深圳市政府就曾于2005 年公布《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规定》和“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图”,落实以上图底关系、用途管制、增长边界等控制内容。
需要说明的是依据类型和保护目的,不同的城市非建设用地其指标控制体系不同。
如成都非建设用地规划就借鉴控制性详细规划,创立非建设利用规划地块控制分图则。
建立包含以下要素的指标控制体系:用地性质、用地面积、水体控制面积、生产绿地控制面积、生态绿地控制面积、公园绿地控制面积、防护绿地控制面积、建设用地控制(包括用地性质、控制用地面积、控制建筑密度、控制
容积率、绿地率)、可兼容用地性质。
杭州城市非建设用地控制规划研究中依据不同的城市非建设用地类型,提出不同的控制体系,如对生态保护区,要建立绿化率、最小空间尺度、生物多样性等控制指标;对农田保护区要建立保护面积、农田保护率、水土流失率等控制指标:对旅游业用地要进行容量测算进行游览面积和服务面积规模比例的控制等。
可以说成都、杭州都依据自身城市非建设用地的特点。
建立了比较详尽的城市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体系。
然而, 必须指出的是,城市非建设用地的指标控制体系必须平衡保
护和发展的关系, 过于偏向任何一方其结果都将是南辕北辙。
综上所述,非城市建设用地概念的出现及引发广泛关注有其历史的必然性,有关的实践和研究工作对于转变以建设用地为核心的传统城市规划理念,探索更有效的非城市建设类用地的控管模式等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程遥,赵民. “非城市建设用地”的概念辨析及其规划控制策略[j]. 城市规划, 2011,(10) .
[2] 陈晨,赵民. 对“非城市建设用地”及其规划管控问题的若干探讨[j]. 城市规划学刊, 2011,(04) .
[3] 宋博. 致力于建构城乡统筹的完整规划体系——对“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辨析与延伸讨论[j]. 规划师, 2012,(02) .
[4] 叶林,邢忠,颜文涛. 生态导向下城市边缘区规划研究[j]. 城市规划学刊, 2011,(06) .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