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无线网络的管理核心

合集下载

中国联通无线网络的管理核心

中国联通无线网络的管理核心
村覆盖
目录
❖ 网络发展总体策略 ❖ 移动核心网络 ❖ 移动无线网络 ❖ 移动运维支撑系统 ❖ 移动应急通信系统 ❖ 投资需求汇总
❖ 电路域长途网现状
1 现状分析
2 发展思路
电路域省网现状
3 发展目标
No.7信令网
H/LSTP
TMSC SVR
TMG
HLR SGSN SCP
语音 over TDM
关口局
现网MSS基本都实施了容灾(N+1为主,少 数西部省份采用了1+1),部分省份在09年 工程后设置了应急MGW,HLR基本采用了 N+1动态或静态容灾。
个别本地网进行语音网的IP化试验,绝大部 分本地网还未启动IP化进程。
1 现状分析
2 发展思路
规划期内面临的主要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发展目标
核心网网络安全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面临 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
需加快3G发展
3G发展需要2G支撑
结合2G业务发展和 3G漫游需求,增强交 通干线、旅游景点、乡 村等广度覆盖
2G容量建设需谨慎
2G数据业务支撑能力 需结合市场需求增强
加大网络优化力度, 加强网络安全运营能力
积极关注网络IP化、 IMS、HSPA+等新技术 发展,适时升级引入
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围绕3G发展,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移动通信网络
❖ 规划工作进展:
第一阶段:省分规划前期指导阶段已经完成; 总第部对二省分阶规划段的:指导集团层面制定网络发展总部总层面体网络目发标展思路 第三阶段:规划修改完善
省份规划文稿
网络总体发展目标
分析平衡
目录
❖ 网络发展总体策略 ❖ 移动核心网络 ❖ 移动无线网络 ❖ 移动运维支撑系统 ❖ 移动应急通信系统 ❖ 投资需求汇总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优化规-38页word资料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优化规-38页word资料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优化规程(试行)总部运行维护部2006年7月目录第一篇管理篇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无线网络优化组织架构和职责 (4)第一节无线网络优化组织架构 (4)第二节无线网络优化机构职责 (5)第三节无线网络优化各级机构岗位及人员配置 (5)第四节网络优化人员岗位职责 (8)第三章无线网络优化工作基本管理制度 (9)第一节总体要求 (9)第二节保密制度 (10)第三节工作沟通制度 (11)第四节网络安全制度 (11)第五节会议制度 (12)第六节网络优化作业计划管理制度 (13)第七节持证上岗制度 (14)第八节文档资料管理制度 (16)第九节工器具管理制度 (18)第四章网络优化工作组织和开展 (19)第一节网络优化模式 (19)第二节网络优化工作的流程和内容 (20)第五章对第三方优化公司管理制度 (24)第一节资质认证审核 (24)第二节合同签订 (25)第三节管理考核 (26)第六章网络优化考核制度 (27)第一节考核目的和原则 (27)第二节考核体系 (27)第三节考核形式 (27)第四节考核的时间安排 (28)第五节考核办法 (28)第七章移动通信网网络优化费用管理 (28)第八章网络优化管理支撑系统建设 (30)第九章网络优化培训 (31)第一节培训目的 (31)第二节培训方式 (31)第三节培训内容 (32)第四节培训要求 (32)第二篇技术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网络优化工器具配置要求 .. (33)第二章网络优化作业计划 (34)第一篇管理篇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加强对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优化工作的管理,提高优化工作效率,改善网络运行质量和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无线网络优化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根据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现行的运行维护管理体制、运行维护规程以及各种管理规定,结合现网实际情况和无线网络优化工作现状,特制定本无线网络优化规程。

什么是5G(5G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5G(5G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5G(5G的基本知识)近年来,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已经成为通信业和学术界探讨的热点。

5G的发展主要有两个驱动⼒。

⼀⽅⾯以长期演进技术为代表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G已全⾯商⽤,对下⼀代技术的讨论提上⽇程;另⼀⽅⾯,移动数据的需求爆炸式增长,现有移动通信系统难以满⾜未来需求,急需研发新⼀代5G系统 [1] 。

5G的发展也来⾃于对移动数据⽇益增长的需求。

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到移动⽹络中,新的服务和应⽤层出不穷,全球移动宽带⽤户在2018年有望达到90亿,到2020年,预计移动通信⽹络的容量需要在当前的⽹络容量上增长1000倍。

移动数据流量的暴涨将给⽹络带来严峻的挑战。

⾸先,如果按照当前移动通信⽹络发展,容量难以⽀持千倍流量的增长,⽹络能耗和⽐特成本难以承受;其次,流量增长必然带来对频谱的进⼀步需求,⽽移动通信频谱稀缺,可⽤频谱呈⼤跨度、碎⽚化分布,难以实现频谱的⾼效使⽤;此外,要提升⽹络容量,必须智能⾼效利⽤⽹络资源,例如针对业务和⽤户的个性进⾏智能优化,但这⽅⾯的能⼒不⾜;最后,未来⽹络必然是⼀个多⽹并存的异构移动⽹络,要提升⽹络容量,必须解决⾼效管理各个⽹络,简化互操作,增强⽤户体验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挑战,满⾜⽇益增长的移动流量需求,亟需发展新⼀代5G移动通信⽹络 [1] 。

基本概念5G移动⽹络与早期的2G、3G和4G移动⽹络⼀样,5G⽹络是数字蜂窝⽹络,在这种⽹络中,供应商覆盖的服务区域被划分为许多被称为蜂窝的⼩地理区域。

表⽰声⾳和图像的模拟信号在⼿机中被数字化,由模数转换器转换并作为⽐特流传输。

蜂窝中的所有5G⽆线设备通过⽆线电波与蜂窝中的本地天线阵和低功率⾃动收发器(发射机和接收机)进⾏通信。

收发器从公共频率池分配频道,这些频道在地理上分离的蜂窝中可以重复使⽤。

本地天线通过⾼带宽光纤或⽆线回程连接与电话⽹络和互联⽹连接。

与现有的⼿机⼀样,当⽤户从⼀个蜂窝穿越到另⼀个蜂窝时,他们的移动设备将⾃动“切换”到新蜂窝中的天线 [3] 。

中国联通陕西分公司GSM无线网日常网络优化工作规范

中国联通陕西分公司GSM无线网日常网络优化工作规范

陕西联通GSM无线网日常网络优化工作规范中国联通集团移动网络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网优中心概述为了加强对GSM无线网日常网络优化工作的管理,提高优化工作效率,改善网络运行质量和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日常网络优化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根据GSM无线网日常网络优化工作要求,特制定《陕西联通GSM无线网日常网络优化工作规范》。

各分公司网优中心日常网络优化工作的内容包括以下14项:1.基础数据管理2.参数管理3.指标与告警监控4.日常投诉和DT、CQT发现问题处理5.问题小区处理(含TOP N小区处理)6.无线资源调整7.GPRS功能及性能检查8.室内分布系统和直放站优化9.天馈系统优化10.移动网网络设备软件版本和补丁的入网测试验证11.日常网络优化报告12.日常MR数据分析13.其他临时任务14.网优平台维护日常网络优化工作应按照《陕西联通GSM无线网日常网络优化作业计划大纲》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一章基础数据管理1、工作目的:是要保证各类基站、直放站、小区、天线等基础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更新的及时性,确保日常和专项网络优化工作基础数据的准确可靠。

2、工作内容:基础数据管理包括的数据分为基站类、小区类、天线类、直放站类和其他共五大类。

3、工作要求:基础数据管理人员负责对基础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更新工作。

基础数据管理主要涉及到天馈调整和网元变更工作,如基站搬迁、新站开通、天馈调整等。

基础数据管理人员要根据每日优化工单执行结果及时更新基础数据库。

维护基站基础数据库,保证数据库的数据更新准确。

核实基础数据的变化情况,如有变化应核实是否有相应的工单。

每月至少需要备份一次基础数据库。

备份内容为当月基础数据库、更新记录和相应的调整工单。

基础数据管理的输出结果要在网优平台上体现出来。

基础数据管理的作业计划周期为工作日。

基础数据管理工作由日常A类人员完成。

4、工作流程:基础数据库生成:基础数据管理人员根据现网基站数据信息,按照规范要求生成基站基础数据库。

中国联通GPRS核心网总体建设组织规划(最终)

中国联通GPRS核心网总体建设组织规划(最终)

,..中国联通GPRS核心网总体建设方案中国联通网络建设部2006年8月目次1概述 (5)1.1 编制依据 (5)1.2 工程建设概况 (5)1.2.1 工程建设满足期 (5)1.2.2 开放的业务 (5)1.2.3 业务覆盖范围及建设规模 (6)1.2.4 工程分工 (6)2 GPRS网络简介及主要设备功能 (6)3话务模型 (8)4中国联通GPRS网络建设 (11)4.1 GPRS各省网元建设 (13)5网络组织方案 (14)5.1 GPRS承载网 (14)5.1.1 Gn承载网的方案 (14)5.1.2 GPRS网络与外部数据网的连接 (15)5.2 Gb接口网络组织 (16)5.3 Gr接口网络组织 (17)5.4 Gp接口网络组织 (18)5.5 Ga接口网络组织 (18)5.6 CG与计费中心之间的网络组织 (18)5.7 网管接口组织 (18)6 IP地址分配 (18)6.1 IP地址分配原则 (18)6.2 设备地址 (19)6.3 用户地址 (20)7编号方案 (21)7.1 信令点编码 (21)7.2 GT编码 (22)7.3 全网业务的APN设置 (23)7.4 自治域号 (23)8路由计划 (23)8.1 GPRS网内,Gn接口之间的路由原则 (23)8.2 GPRS网与外部数据网之间的路由原则 (23)8.3 信令路由方式 (24)8.4 使用WAP APN时,Radius消息的信令路由方式 (24)9 DNS配置 (24)10网络同步 (25)10.1 时钟同步 (25)10.2 时间同步 (25)11网管方案 (26)12计费 (26)12.1 计费要求 (26)12.2 计费网络结构 (26)13安全 (27)1 概述按照总部GPRS的建设要求,将在全国31个省份建设GPRS系统。

为规范各省GPRS核心网的建设,特制定本总体建设方案,用于指导各省分公司2006年GPRS核心网工程的建设。

中国联通GSM无线网专项网络优化工作规范

中国联通GSM无线网专项网络优化工作规范

中国联通GSM无线网专项网络优化工作规范近年来,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无线网络技术的进步。

中国联通作为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之一,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不断优化自己的无线网络。

而中国联通GSM无线网专项网络优化工作规范就是中国联通在优化网络方面所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规范的制定背景无线网络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所以在服务质量方面与有线网络有着明显的差距。

为了能够弥补这一差距,中国联通不断优化自己的无线网络。

为了更好地规范和管理网络优化工作,提高优化水平和效率,中国联通制定了GSM无线网专项网络优化工作规范。

二、规范的制定目的1.明确网络优化的目标和原则,确保网络优化的效果和效率达到最大化。

2.规范优化工作的流程和方法,确保优化工作的科学性和一致性。

3.规范优化工作的管理和评估,提高优化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规范的主要内容1.的确网络优化的目标和原则:规范明确了网络优化的目标和原则,包括提高信号质量和覆盖范围,减少基站间干扰等。

明确这些目标和原则可以更好地指导优化工作的开展。

2.规范优化工作的流程和方法:规范制定了完整的优化流程和一系列的优化方法,如检测、定位和排除干扰等。

这些规范的流程和方法能够让优化工作更加科学和系统。

3.规范优化工作的管理和评估:规范提出了完整的管理和评估体系,包括监测和记录各项优化工作,制订科学的评估办法等。

落实这些管理和评估措施,可以为优化工作的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规范的应用情况中国联通GSM无线网专项网络优化工作规范自制定后,在中国联通各区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应用情况表明,规范的推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网络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网络优化效果显著。

规范的应用情况也表明,规范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提高网络维护和优化水平。

五、总结中国联通GSM无线网专项网络优化工作规范的制定,是中国联通优化无线网络、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

6-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切换及互操作优化指导手册

6-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切换及互操作优化指导手册

6-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优化指导书-切换及互操作优化指导手册背景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发展,无线网络优化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无线网络优化可以提高网络质量,增强用户体验,提升运营商的竞争力。

在中国,中国联通是一家领先的运营商,拥有广泛的LTE无线网络覆盖,为消费者提供快速的无线网络连接。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国联通LTE无线网络的切换及互操作优化指导手册,帮助运营商和网络工程师提高无线网络质量。

指导手册1. 切换优化切换是指移动终端从一个基站切换到另一个基站的过程。

切换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用户的感知和网络的质量。

因此,切换优化是无线网络优化的重要方面。

切换成功率是切换优化的核心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如下:切换成功率 = (成功切换次数 / 总切换次数) × 100%切换成功率高是优化的目标,下面介绍一些切换优化的方法:•尽量将用户保留在原基站,避免无谓的切换。

•增加小区边界覆盖,避免因为覆盖边界导致的切换。

•建立重叠覆盖区域,可以使得移动终端在切换时有更多的选择。

•根据业务类型设置不同的基站参数,例如VoLTE业务可以设置更低的切换门限等。

•针对特定的基站和小区设置特殊的切换参数,使得切换更加灵活和高效。

•定期检查切换失败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2. 互操作优化互操作性是不同运营商的无线网络之间互相连接和通信的能力。

在LTE网络中,互操作优化有以下几个重点:•实现与其他运营商的互联互通。

•优化与其他运营商之间的承载、切换和信令协商等方面的效率。

•保证用户在不同运营商的网络之间进行切换时的顺畅和高效。

•根据互联互通的需求,调整特定的网络参数。

3. 额外的优化措施除了以上的切换和互操作优化,还可以采取以下的额外措施来提高网络质量:•提高基站的数量和密度,增强网络覆盖。

•优化配置管理,保证基站和小区的稳定性。

•采用多种技术和手段,如MIMO、微重叠、小区间干扰协调等,提高网络的容量和可靠性。

中国联通WiFi功能介绍

中国联通WiFi功能介绍
WLAN 是 802.11 或 Wi-Fi 无线技术的另一个名称,这种技术通过无线电波传 输数据。 要以无线方式连接到 Internet,需要: 到 Internet 的有线连接(通过 Internet 服务提供商) 无线路由器 无线设备(启用 WLAN 的 iPhone)
与无线电设备一样,联网设备彼此间的距离越近,接收信号越好。 iPhone 支持下列加密和鉴定协议: WEP、WPA 、WPA2和WAPI 开放和隐藏网络 MAC 地址过滤功能 与 DHCP、BootP 和静态 IP 寻址代理服务器兼容性的连接配置
关闭HTTP代理服务器功能
通过手动方式设置HTTP代理服 务器参数
通过填写HTTP代理服务器的地 址来自动配置
13
谢谢
4
当用户需 要加入的无线 网络设置了“ 访问控制”需 要Wi-Fi的 MAC地址时 ,可以通过“ 设置>通用>关 于本机”查看 Wi-Fi地址。
5
网络形式
iPhone 可以使用开放和隐藏两种网络:
开放网络 •开放兼容网络对任何 iPhone 设备都可见。 •开放网络可能需要密码来鉴定无线连接。
隐藏网络 隐藏网络对无线设备不可见,需要输入登录信息进行访问。 加入隐藏网络与加入开放网络一样;但是隐藏网络不会出现 WLAN 网络列表中。 您必须在连接到此网络类型之前先选择“其他”并输入网络名 和安全设置。
打开Wi-Fi开关,然后进入拥有无线网络覆盖的 区域,运行需要网络的应用程序,就会看到选 择Wi-Fi的选项。
选择网络后,如果是加密的网络,则要求输入 密码,如果无密码则直接加入该网络。
只要网络信号较好,就可以登入网络,手机信 息栏会显示当前网络信号强度。
9
在设置中的菜单配置加入网络

中国联通无线网络优化工程优化指导手册

中国联通无线网络优化工程优化指导手册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工具:无线网络测试仪、网络分析仪等
步骤:选择测试地点、设置测试参数、执行测试、记录测试结 果 注意事项: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避免干扰因素影 响测试结果
数据分析
数据收集: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无线网络性能数 据,如信号强度、 网络质量等
数据整理:对收 集到的数据进行 整理,如分类、 排序等
数据分析:对整 理后的数据进行 分析,找出问题 所在
评估效果:评估优化方案的 效果,包括网络性能提升、 成本降低、用户体验改善等
优化方案实施
确定优化目标:提高网络性能、 降低成本、提高用户体验等
制定优化方案:根据网络现状、 用户需求、技术发展趋势等因素 制定优化方案
实施优化方案:按照优化方案 进行网络优化,包括硬件升级、 软件优化、参数调整等
效果评估:对优化后的网络进行 评估,包括性能指标、用户体验、 成本效益等
案例三:某景区网络覆盖优化
问题描述:网络覆盖不 足,游客体验不佳
优化方案:增加基站数 量,优化网络布局
景区概况:某著名景区, 游客众多,网络需求量 大
实施效果:网络覆盖明 显改善,游客满意度提

案例四:某高校网络优化
背景:某高校无线网络覆盖不足,影响师生使用 问题:信号覆盖不足,网络速度慢,稳定性差 解决方案:增加基站数量,优化网络结构,提高信号覆盖范围 效果:网络速度提升,稳定性增强,师生满意度提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防止设备损坏:定期检查设备,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防止数据丢失:定期备份数据, 确保数据安全
资源合理利用
优化无线网络资源,提高网络性能 合理分配带宽,避免资源浪费 优化无线网络覆盖,提高信号质量 定期进行网络优化,确保网络稳定运行

运营商级家庭Wi-Fi网络的构建

运营商级家庭Wi-Fi网络的构建

运营商级家庭Wi-Fi网络的构建李洁;张玉桃;钟秀芳;张丽云【摘要】各大运营商先后推出了智能家庭组网服务以满足用户不断提升的家庭Wi-Fi网络覆盖质量需求.首先分析了目前用户家庭Wi-Fi网络覆盖的常见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的现网业务的带宽需求对用户家庭Wi-Fi网络的性能参数、组网设备、组网方式提出了建议和需求.最后,针对运营商对家庭Wi-Fi网络的维护需求,提出了一种运营商级家庭Wi-Fi网络维护和管理平台的功能需求和架构方案.【期刊名称】《邮电设计技术》【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5页(P28-32)【关键词】家庭Wi-Fi网络;网络构建;组网设备【作者】李洁;张玉桃;钟秀芳;张丽云【作者单位】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8;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8;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8;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50 前言随着物联网、超宽带技术的不断普及,4K、智能家居应用等业务蓬勃发展,Wi-Fi成为宽带用户的刚性需求。

中国联通关注用户需求,聚焦用户感知,推出“智慧到家”服务产品,为用户提供智慧家庭网络服务。

本文关注家庭Wi-Fi网络的构建方法,帮助实现家庭Wi-Fi网络的智能全覆盖以及用户业务最佳体验;同时制定一套家庭Wi-Fi网络管理方案,实现家庭Wi-Fi网络的可控可管,提升家庭Wi-Fi 网络运营效率。

1 研究背景1.1 Wi-Fi技术飞速发展Wi-Fi是一种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从802.11标准发布之初至今,Wi-Fi网络的传输速率和传输距离都有了巨大的提升。

作为最新一代Wi-Fi 标准,802.11ac工作在5 GHz频段,主流配置采用2×2 MIMO,空口最大速率可达1 166 Mbit/s,实际吞吐量可达500~600 Mbit/s。

联通指标核心元素

联通指标核心元素

联通指标核心元素
“宽带普及率趋近饱和,用户净增持续下滑;宽带速度虽然上去了,但提速不提质,提速不提收一直困扰着运营商。

”,F5G与5G 成为运营商提速融合增收的关键利器。

家宽市场经营从规模经营向双千兆价值经营,实现增长点转换。

与此同时,千兆产业链已成熟,支撑“三千兆”商业落地。

有专家指出,千兆产业链投资仅为5G投资的十分之一。

为广大客户提供新一代全场景高速上网的极致体验,中国xx进入“三千兆”时代,联通各省陆续发布三千兆产品。

中国联通“三千兆”的三大核心元素:千兆5G、千兆宽带及千兆Wi-Fi。

千兆5G:目前已在个人通信、智慧场馆、智慧城市、无人驾驶等方面广泛应用,通过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5G网络深度共建共享,实现覆盖加倍、速率加倍、体验加倍。

张沛指出,千兆5G的普及和应用在大幅快速提升。

在公众服务市场方面,6月份国内5G手机出货量占比提升至61%;在政企用户市场,中国联通目前已经成功拓展162家5G的灯塔客户,完成92个商业合同的签署,已在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医疗健康、交通物流等领域成功实现5G商业化落地。

千兆宽带:利用联通光纤宽带网络的高稳定、大带宽、超高速特点,实现对智慧家庭、8K、VR\AR等超高清视频新业务的网络支撑。

千兆Wi-Fi:能够满足近距离无线网络覆盖,实现用户居所内部任何位置所有设备的超高速网络接入。

今年中国联通已经面向所有千兆宽带覆盖区域提供Wi-Fi 6组网服务,全国5万多名专业的智慧家庭工程师向用户提供家庭网络的咨询设计、网络评测、网络调优、智能硬件的安装施工等在内的一站式全屋智能解决方案服务,帮助客户简单、快捷、方便的享受千兆Wi-Fi 带来的智慧家庭应用新体验。

中国联通WLAN建设技术要求_平台及接入网

中国联通WLAN建设技术要求_平台及接入网

中国联通WLAN网络建设技术要求中国联通移动网络公司网络建设部二00九年十二月总 则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是在局部区域以无线媒体和介质进行通信的无线网络,它具备接入灵活、带宽高、低成本等特点。

WLAN作为GSM网络和3G 网络的补充,可以有效解决数据承载能力的问题。

目前随着电信业重组的深化,宽带接入业务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发展WLAN业务,对于中国联通发展宽带战略和在全业务运营环境下建立宽带竞争优势、实现固网和移动业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为统一建设思想、提高效率,总部编写了WLAN网络建设技术要求,用以指导各省分公司的网络建设工作和设计单位的网络规划设计工作。

本技术要求分为无线接入网络和业务平台两部分。

第一部分:业务平台一、范围本技术要求主要规定了中国联通WLAN网络建设原则,业务平台部分包括:省级业务平台(包括RADIUS服务器和PORTAL服务器)设置要求和全国业务平台设置要求。

─ 2 ─二、建设原则1)省级业务平台建设包括RADIUS服务器和PORTAL服务器的建设。

2)对宽带用户量不多,且原有固网平台处理能力富余较多,且容易改造的省份,可以考虑WLAN业务平台与原固网业务平台合设。

3)对宽带用户量较多的省份,为了减少对现网业务的影响,原则上建议新建WLAN业务平台,实现对WLAN业务的管理。

4)对于固网AAA认证平台和WLAN业务RADIUS服务器分设的省份,建设时应对原固网AAA认证平台进行一定的升级改造,配合WLAN业务RADIUS服务器完成固网用户的认证,支持固网用户使用WLAN业务。

5)为了实现移动业务的综合管理,原则上WLAN业务平台和VPDN业务平台统一建设。

对现网中已有VPDN业务平台的省份,可根据情况对原平台改造支持WLAN业务。

网络逻辑拓扑图如下:三、设计指标1、RADISU服务器功能要求要求各省RADIUS服务器和WLAN全国漫游认证转发平台通过RADIUS 协议进行交互。

APN网络安全技术简介

APN网络安全技术简介

身网络及网络规划有清晰的了解。
目录
APN 技术原理 APN技术安全性 组网方案对比 业务应用实例
9
APN技术安全性——总体安全保障(1)
客户AAA 客户业务平台 HLR 路由器 防火墙
WCDMA 3G
联通基站 移动终端区 移动通信网 SGSN GGSN APN专线 路由器 移动接入管理区 使用的APN是否合法进行判定 用户自行将认证消息由路由器转向RADIUS后: 3、客户AAA对于用户号码或IMSI是否合法进行判定(路由器无法使用该项) 4、客户AAA对于用户名、密码是否合法进行判定
14
APN技术测评
目前,中国联通 APN 专网 (即 VPDN 专网)的安全认
客户内网
2、联通侧对于卡使用的APN是否合法进行判定 3、客户AAA对于用户号码是否合法进行判定; 4、客户AAA对于用户名、密码是否合法进行判定
13
APN技术安全性——L2TP组网方式
• L2TP组网业务安全性
数据通道建立 地市汇聚 路由器或 交换机
GGSN
客户AAA
HLR WCDMA 3G SGSN
•典型案例: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省边防总队、江门交警、惠州 交警、汕头公安局、揭阳交警……
19
业务应用实例——消防灭火救援指挥系统
在省消防总队同样利用APN接入网络实现了视频、语音、定位数据、消防信息等的交互,大大提 高了灭火救援效率,手机、笔记本等移动办公等系统也得到了好的应用。
APN专网
20
业务应用实例——公安无线视频监控系统



APN技术安全性——总体安全保障(3)
华为HDMP 管理平台 客户AAA 客户业务平台 安全TF卡 HLR 路由器 WCDMA 3G 安全TF卡 移动终端区 联通基站 移动通信网 SGSN GGSN APN专线 路由器 移动接入管理区 业务平台区 防火墙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优化规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优化规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优化规随着数字化时代的不断发展,移动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之一,中国联通作为我国主要的通信运营商之一,在无线网络的优化上不断努力。

本文将介绍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优化的规则,希望能为广大用户提供帮助。

一、无线网络的优化意义移动通信网的无线网络优化是指在基础网络已经完成建设的基础上,根据用户需求及实际使用情况,对无线网络进行优化,优化包括网络的容量、覆盖、速率、业务等多方面的维度,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无线网络的使用效果。

优化的目的是什么呢?首先,优化可以提高网络容量,扩大用户数量。

其次,优化可以增强网络覆盖,提高信号质量,保证用户体验。

最后,优化可以提高网络速率和业务质量,提升用户使用体验,降低用户流失率,提高用户满意度。

二、无线网络的优化规则1. 提高信号覆盖面信号的覆盖面是无线网络的重要方面之一。

为了提高信号的覆盖范围,中国联通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基站数量:基站作为无线网络的发射设备,它的数量会直接影响到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

因此,中国联通会根据用户密集度及使用情况,在相应的区域增加基站数量,提高覆盖面。

(2)改善网络覆盖环境:中国联通会对基站周围的环境进行优化,减少信号传输中的干扰,从而提高信号质量及覆盖面。

(3)提升信号发射功率:中国联通会根据基站覆盖范围和信号强度进行调整,可以提高信号的发射功率,从而提高信号的覆盖面。

2. 优化网络速率网络速率是用户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网络速率的优化也是无线网络优化的重中之重。

为了提高网络速率,中国联通采取以下措施:(1)升级基础网络设备:基础网络设备是影响网络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联通会根据网络容量和用户的需求,升级设备,提高网络速率。

(2)优化网络结构:中国联通还会对网络结构进行优化,提高网络稳定性,从而达到提高网络速率的目的。

(3)开发新业务:除了优化现有的网络速率之外,中国联通还会开展新业务,提供更加高速和优质的网络服务,满足用户需求。

中国联通WLAN 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WLAN 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中国联通联通联通 WLAN WLAN 建设指导意见建设指导意见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省分公司2009年11月前言随着电信业重组的深化,宽带接入业务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发展WLAN业务,对于联通公司发展宽带战略,在全业务运营环境下树立宽带竞争优势,实现固网和移动业务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借助WLAN来促进固网宽带和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提升客户体验,增强联通宽带业务的品牌优势,对提高宽带市场份额,拉动宽带用户增长和宽带业务收入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统一规范各地市级分公司WLAN业务网络建设,加强对全省WLAN业务网络建设的指导,省公司网络建设部根据集团下发的WLAN建设指导意见,结合分公司业务发展需要及目前WLAN技术发展和网络建设现状,提出我省WLAN网络的建设指导意见,作为分公司指导WLAN网络建设的依据。

本指导意见的解释权、修改权归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省分公司网络建设部,本指导意见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目 录录前言............................................................................................................................................................................22 1. 概述....................................................................................................................................................11 2. 建设分工........................................................................................................................................11 2.1 无线侧分工界面......................................................................................................1 2.2 网络侧分工界面......................................................................................................1 3. WLAN 业务描述.........................................................................................................................22 3.1 业务需求描述..........................................................................................................2 3.2 业务分类..................................................................................................................3 3.2.1 业务区域类型..........................................................................................................3 3.2.2 按帐户类型分类......................................................................................................3 3.2.3 按使用范围分类......................................................................................................1 4. 组网方案........................................................................................................................................22 4.1 总体网络架构..........................................................................................................2 4.2 总体逻辑结构..........................................................................................................2 4.2.1 WLAN 终端设备.....................................................................................................3 4.2.2 WLAN 接入系统.....................................................................................................3 4.2.3 省级支撑系统..........................................................................................................4 4.2.4 集团支撑系统..........................................................................................................6 4.3 组网方案..................................................................................................................6 4.3.1 组网原则..................................................................................................................6 4.3.2 组网方案................................................................................................................10 4.4 安全性....................................................................................................................11 4.4.1 IP 地址管理............................................................................................................12 4.4.2 WLAN 接入设备编号规范...................................................................................13 4.4.3 频率配置................................................................................................................13 4.5 业务实现方案........................................................................................................14 4.5.1 省内业务实现方案................................................................................................14 4.5.2 国内漫游业务实现方案........................................................................................18 4.5.3 区域性业务的实现方案........................................................................................21 4.6 计费和结算............................................................................................................22 4.6.1 计费方案................................................................................................................22 4.6.2结算方案 (24)4.7 业务开通配置需求................................................................................................25 4.8 网络管理................................................................................................................265. WLAN 业务网系统接口.......................................................................................................2626 5.1 WLAN 终端与AP 的接口....................................................................................26 5.2 WLAN 终端与PORTAL 的接口..........................................................................26 5.3 AP 与无线控制器的接口......................................................................................26 5.4 AP 与接入控制器的接口......................................................................................26 5.5 接入控制器与PORTAL 的接口...........................................................................26 5.6 接入控制器与R ADIUS 的接口..............................................................................27 5.7 R ADIUS 与计费帐务系统的接口...........................................................................27 5.8 R ADIUS 与CRM 系统的接口................................................................................27 5.9 PORTAL 与R ADIUS 的接口..................................................................................27 5.10 R ADIUS 与短消息业务平台的接口.......................................................................27 5.11 省R ADIUS 与WLAN 漫游认证转发平台的接口................................................27 5.12 认证计费协议参数................................................................................................276. 设备配置及安装...................................................................................................................30307. 机房工艺及电源机房工艺及电源、、传输要求.....................................................................................3131 7.1 局、站址选择........................................................................................................31 7.2 核心机房工艺要求................................................................................................31 7.3 电源供电要求........................................................................................................31 7.3.1 AC 设备供电要求..................................................................................................31 7.3.2 AP 设备供电方式..................................................................................................31 7.3.3 交换机设备供电要求............................................................................................32 7.4 AP 传输方式..........................................................................................................32 7.5设备的防雷接地要求 (32)附录一 AP 设备部署原则.............................................................................................................3333 附录二 WAPI 加密认证流程.......................................................................................................3636 附录三 初始化及业务流程. (3737)1.概述本指导意见为联通WLAN 业务网络总体建设方案,主要包括WLAN 业务描述,系统总体架构,详细组网方案,业务实现方案,支撑系统、接入系统、计费和结算、PORTAL和Radius技术要求,不同场景下的组网模式,接入控制器以及系统接口要求。

移动网络优化工作指导意见

移动网络优化工作指导意见

中国联通移动网络优化工作指导意见总部移动网络优化中心2008年12月目录1总则 (5)1.1指导意见下发的目的和作用 (5)1.2移动网优中心优化工作的范围 (6)1.2.1优化对象 (6)1.2.2优化目的 (7)2移动网络优化中心的定位和职责 (7)2.1移动网络优化中心的工作定位 (7)2.2移动网络优化中心的工作职责 (9)2.2.1移动网络优化工作职责解析: (9)2.2.2各级网优中心的职责重点 (14)3移动网络优化人员配置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省分、省会、地市分公司优化工作职责 (16)3.1.1省分公司网络优化工作职责 (16)3.1.2省会分公司网络优化工作职责 (16)3.1.3其他地市分公司优化工作职责 (16)3.1.4第三方优化队伍 (17)3.2省分、省会、地市分公司优化人员的岗位设置及职责建议 (17)3.2.1省分公司 (17)3.2.2省会分公司 (18)3.2.3其他地市分公司 (19)3.3对优化工作关键岗位的基本要求 (19)3.3.1对技术专家岗位的基本要求: (19)3.3.2对技术支持岗位的基本要求: (19)3.3.3对网优工程师岗位的基本要求: (20)3.4网络优化人员的配置数量建议 (20)3.4.1省分公司 (20)3.4.2省会分公司 (22)3.4.3其它地市分公司 (23)3.4.4补充说明 (23)4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支撑系统要求: (15)4.1网优规章制度要求 (24)4.1.1总部需要制定的规章制度 (24)4.1.2省分需要制定的规章制度 (27)4.2网优技术规范要求 (27)4.2.1总部将制定的网优技术规范 (27)4.2.2省分需要制定的网优技术规范 (29)4.3网优支撑系统要求 (29)4.3.1网优系统要求 (29)4.3.2网优工具仪表要求 (30)4.4网络优化工作基本要求 (30)5移动网络优化工作具体安排 (32)5.1近期移动网络优化工作重点 (32)5.1.1GSM无线网优会战 (32)5.1.223G互操作升级 (33)5.1.3网优平台建设 (34)5.1.43G网络优化的研究 (36)5.1.5GPRS承载优化调整 (37)5.2对分公司网络优化工作的具体部署 (38)5.2.1建立健全移动网络优化管理体系: (38)5.2.2建立网络优化工作质量评测与考核体系 (38)5.2.3建设高素质的移动网络优化队伍 (39)5.2.4建立快速的问题反馈与处理机制 (39)5.2.5全面提升无线网络优化技术 (40)5.2.6核心网的深入优化与专项整治 (40)5.2.7重视移动网络优化管理支撑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42)5.2.8加强移动网络工程前期工作的参与 (42)5.2.9立即进行网络问题的挖掘和汇总 (43)5.2.10建立第三方评估的考评方式 (43)5.2.11关注网络安全问题 (44)1总则1.1指导意见下发的目的和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对中国联通移动网络优化工作的管理,明确与网络优化相关的工作定位、工作职责、人员配置、工作目标,明确网络优化的工作流程以及相关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移动网络优化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特制定并下发《中国联通移动网络优化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请各分公司参照执行。

联通无线联网方案-金融业

联通无线联网方案-金融业

银行无线网络联网方案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大客户部二○一○年十二月银行无线网络解决方案一、背景二、通信需求基于目前银行办公通信现状及满足未来通信发展需求,我们建议银行使用WCDMA 的HSPA网络来构建快速、安全的无线接入网络。

三、中国联通WCDMA HSPA网络介绍WCDMA网络是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于5.17日推出的3G网络服务,是IMT2000推荐的3种3G制式(WCDMA、CDMA2000、TD-SCDMA)标准之一。

目前全球GSM/WCDMA用户数超过36亿,占全球总移动用户数86.6%,WCDMA 用户2.87亿,HSDPA用户2.5亿。

截至2009年初,全球有284张WCDMA网络,其中234张HSPA网络。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联通公司所采用的WCDMA 3G技术是全球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3G网络标准。

三种3G技术,WCDMA在覆盖范围、标准稳定性、系统性能、业务提供能力、设备成熟度和漫游能力都遥遥领先,获得越来越多的用户的青睐,也得到了更多厂商的支持,引领着全球3G的发展。

中国联通将在两年内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其中2009年涉资约600亿元。

2009年底前将在284个城市提供3G服务,其中55个城市已于5.17开展试商用放号活动。

市同属第一批建设WCDMA网络的55个城市之列,到5月份已经完成1300多个WCDMA室外基站及近500个室内基站的建设,总投资额超过6个亿。

市内WCDMA 3G信号基本覆盖。

目前,中国联通开通的WCDMA 3G网络是使用HSDPA、HSUPA技术标准。

其中HSDPA高速下行速率是14.4Mbps,HSUPA高速上行速率是5.76Mbps,远远超过国内其它运营商3G网络的传输速率。

四、中国联通无线APN专网方案介绍1、APN优势APN专网无线数据采集系统采用先进成熟的HSPA 无线数据终端为远程传输模块,依托稳定、可靠的中国联通3G网络,系统运行可靠,数据采集实时性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提高网络安全性,需要适时引入 MSC/SGSN POOL等容灾技术
为提高网络效率,并为POOL容灾提供支持 ,全国网络IP化亟待实施
目前CS域的CE设备尚无统一规范,部分设 备能力较差,不能支持语音的IP化。
长途话务网、信令网面临网络结构优化问题 ,不利于提高骨干网的网络管理效率
适时引入IMS、DT、PCC等新技术。
端局已经全部采用了软交换设备,关口局绝 大多数还是TDM设备,少量本地网引入了软 交换关口局设备,约有50%的关口局启用了 寻址功能。
由于3G业务刚刚起步,因此目前移动核心 网的网络负荷不高。
现网MSS基本都实施了容灾(N+1为主,少 数西部省份采用了1+1),部分省份在09年 工程后设置了应急MGW,HLR基本采用了 N+1动态或静态容灾。
2Mbp s
64Kbps
省际信令容 量
2Mb 64Kb ps ps
端口利用 率
备注
设置在20个 省 60% 设置在31个 省,其中18 个省为双TG
备注
16对
5404 21414
224
976
64:80% 设置在16个 2M:50% 省
LSTP
31套 8256 636
-
-
-
设置在15个 省
1 现状分析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分析平衡
•目录
网络发展总体策略 移动核心网络 移动无线网络 移动运维支撑系统 移动应急通信系统 投资需求汇总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网络发展总体策略
公司3G网络技术优势明显,有明显时间窗
需加快3G发展
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围绕3G发展,打造具有竞争优3势G的发展移需动要通2信G支网撑络
(万户) 13152 5005
(万户) 9158 5005
(万户) 3594 0
2009年工程后省内智能网同时存在SCP和 SACP架构,智能网业务大部分还是在SCP 架构上开展。
SACP目前只用于开展预付费业务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核心网络现状
• 现状小结
移动核心网主设备提供商有:华为、中兴、 阿郎、爱立信、诺西和摩托罗拉等,设备布局 合理。
个别本地网进行语音网的IP化试验,绝大部 分本地网还未启动IP化进程。
1 现状分析
2 发展思路
3 发展目标
• 规划期内面临的主要
核心网网络安全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面临
问题 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 单一网元规模增大带来的容灾需求。
软交换和IP承载的引入带来的承载和数 据配置等方面的网络安全问题。
信令网采用准两级组网,MAP、CAP、ISUP/TUP等七号信令消息均采用TDM承载。MSC Server和MGW之间的H.248和 SIGTRAN信令采用IP承载。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核心网络现状
• 分组域现状
序号
网元
设备数量 (套)
1 SGSN
111
2 GGSN
63
总容量 (万户/万PDP)
公司2G网络广度覆盖与竞争对手差距较大
结合2G业务发展和
3G重点区域一步建网,广度需要2G支撑
3G漫游需求,增强交 通干线、端兼容2G,但2G终端不兼容3G
2G容量建设需谨慎
县乡以下农村市场需求,2G仍是主流 3G分流会导致重叠区内2G增速减缓或下降 3G数据业务发展,也会促进2G数据业务发展 网络质量和网络稳定性亟待提升
2G数据业务支撑能力 需结合市场需求增强
加大网络优化力度, 加强网络安全运营能力
积极关注网络IP化、 IMS、HSPA+等新技术 发展,适时升级引入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网络发展整体思路
3G拓展覆盖,满足大部分
数据业务的需求,形成完
善覆盖,结合需求, 2G
2G提升GSM900的覆盖质2量G现有覆有盖选择跟随3G,完善网络
2 发展思路
3 发展目标
• 电路域省网现状
序号
网元
设备数量 (套)
总容量 (万户)
中继容量

等效E1
1
MSC Server
513
27011
-
2
MGW
746
3
HLR
446+45
4
关口局
492
27011 45454
-
1322126
话路网采用两级组网,各端局、关口局交换机、TDM长途局之间的话路均采用TDM承载,软交换长途局之间的话务采用IP 承载。
中国联通无线网络的管 理核心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2020年4月10日星期五
移动网规划总体工作思路
规划工作进展:
➢ 第一阶段:省分规划前期指导阶段已经完成; ➢ 第二阶段:集团层面制定网络发展总体目标 ➢ 第三阶段:规划修改完善
总部对省分规划的指导
总部层面网络发展思路
省份规划文稿
网络总体发展目标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核心网络现状
电路域长途网现状
网元 TMSC1 TMSC Server TMG
网元
HSTP
设备数 量
(套)
13对
20对
18对+ 13套
交换机 数量
省内语音容量
省际语音容 量
语音E1
语音 STM-1
等效E1
16254 -
9987
-
-
-
43296 621
30982
省内信令容量
,特别是交通干线、旅游景
点、乡镇等区域,满足3G 用户漫游和2G业务发展W需拟拓展区域

3G优化完善 2G控制容量,优化完善
用GSM900拓展2G交通干W已覆盖区 线、旅游景点覆盖,基本 实现乡镇全覆盖,结合市 场需求,适度进行拓展农
村覆盖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目录
网络发展总体策略 移动核心网络 移动无线网络 移动运维支撑系统 移动应急通信系统 投资需求汇总
9946 1738
报表负荷
15% 10%
目前Gn、Iu-PS接口承载在移动业务IP承载 网的MPLS VPN
Gi接口根据业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承载方式 .
Gb接口为专线帧中继承载
1 现状分析
智能网现状
2 发展思路
3 发展目标
网元
SCP SACP
设备数量 (套)
103 26
总容量 预付费容量 VPN容量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核心网发展思路-总体思•路省网主要设备延续现有1 现建状设分析思路 2 发展思路
•对设备容量稳步扩容,提高利用率
更稳定
•设备布局保持稳定
3 发展目标
更安全
•调整一级汇接网结构,保障业务的疏通,完成补点 •进一步完善端局、分组域、HLR的安全容灾建设。
更高效
•进行语音网和部分无线接口的IP化改造; •根据业务需要引入IMS系统 •根据业务需要引入DT、PCC等新技术 •依托SCP和OCS+SACP两套平台开展智能网业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