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思考论文

合集下载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论文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论文

环境与经济发展——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摘要】环境问题是人与环境之间互相依赖、互相融合关系的失调,其实质是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但是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其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土地生产能力下降,而且还大大的限制了当地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章列举了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以及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危害等。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危害、措施【正文】(一)黄土高原自然环境概况: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中北部地区,其范围东起太行山,西到日月山,北起长城沿线,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陕西、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部分地区,总面积为6.15×104Km2,其中水土流失总面积为4.54×104Km2[1],平均海拔800—1800m,地貌类型为山地,黄土丘陵和高原沟壑;气候属于东部季风区向西北干旱区过渡地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年降水量200—600mm,主要集中在6—8月,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强度大,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年辐射总量为4.60—6.30×109J/m2。

(二)水土流失的类型:①水力侵蚀:即水蚀,以降水和地表径流作为侵蚀的直接动力,其主要侵蚀形态有溅蚀、面蚀和沟蚀。

水力侵蚀分布最广泛,在山区、丘陵区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时都会产生水力侵蚀。

它的特点是以地面的水为动力冲走土壤。

代表性的地区有陕西,山西省。

②风力侵蚀:以风为外营力作用于地表而引起尘土、沙的侵蚀。

可分为悬移、跳跃和滚动三种运动方式。

风力侵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盖沙地区。

它的特点是由于风力扬起沙粒,离开原来的位置,随风飘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

③重力侵蚀:是地面岩体、土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平稳向临空面发生位移的现象,如泻溜、滑坡、崩塌、崩岗、洞穴侵蚀等。

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

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

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研究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区域之一,其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流失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近年来,人类活动不断加剧,使得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面临严重的破坏和土地退化。

为了探究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本文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背景、因素与形式入手,分析其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首先,需了解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的背景。

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农牧区,过去长期以农田和草地为主要土地利用方式。

然而,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耕地被改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工业用地和建设用地,而农田用地和草地的减少直接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

其次,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多样。

首先,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农田和草地被大规模改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大量耕地和草地被剥离,使得裸露地面增多,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弱,易发生水土流失。

其次,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也是土地利用变化导致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传统的耕地使用方式,如过度放牧、过度翻耕、不合理的农田排水系统等,都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和水分失衡,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面积的坡耕地和陡坡草地的裸露地面暴露在风雨侵蚀下,易发生土壤侵蚀和沟壑深化。

其次,水土流失还导致黄土高原的植被退化,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同时,水土流失还会导致土壤中的肥力流失,给农田生产带来巨大的困扰和经济损失。

为了应对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

首先,应加强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减少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占用农田和草地的行为,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其次,需要加强农业的科学耕作管理,推广合理的农田排水系统,减少农业对土壤的侵蚀和水分的浪费。

同时,还需要加强植被的恢复保护工作,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和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暴露,增强土壤水分的保持能力。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黄土高原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也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

然而,长期以来,黄土高原一直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首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双重影响造成的。

自然因素包括降水不足、地形陡峭、土壤肥力低等。

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量少,且大部分为暴雨,导致水分难以渗透土壤,容易形成地表径流。

同时,黄土高原地区地势起伏,地形陡峭,土壤容易被冲刷。

此外,黄土高原的土壤肥力低,容易受到水土流失的侵蚀。

人为活动也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去的几十年里,黄土高原地区的大规模开垦、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等人类活动,加速了水土流失的进程。

大规模的开垦活动破坏了植被覆盖,使土壤暴露在风雨的侵蚀下。

过度放牧导致草地过度消耗,无法恢复,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此外,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如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破坏了土壤的生态平衡,加速了水土流失的速度。

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应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工作。

植被对于水土保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减缓水流速度,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因此,应大力推行植被恢复工程,增加植被覆盖率,种植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其次,要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工作。

黄土高原地区土壤肥力低,容易受到水土流失的侵蚀。

因此,应采取措施改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肥力。

可以通过施加有机肥料、石灰等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同时,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农田排水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此外,应加强农民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技术培训。

农民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从业者,他们的行为直接影响到水土流失的程度。

因此,应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水土保持意识,推广科学的农业耕作方式,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他们正确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对土壤的伤害。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防治对策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防治对策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防治对策摘要:本文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剖析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指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将加剧水土流失,并随之带来多种危害,特别是河流泥沙增加,河床淤积抬高,水体﹑土壤和空气污染,以致引发洪涝和多种地质灾害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及现行治理措施中存在的问题。

论文旨在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减少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以使黄土高原的生态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引言中国是世界上水体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又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虽经多年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仍有45万平方公里。

水土流失在破坏土地自然生产力的同时,又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不合理垦荒,使土地更加瘠薄,形成恶性循环。

黄土高原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不仅影响到区域自我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到黄河下游乃至华北的广大区域。

因此,树立新时期新思维的战略思想去考虑如何加快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步伐是时代的需要。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2.1自然原因2.1.1气候原因(1)降水量:黄土高原的年雨量一般在300-600毫米之间,有些地区年雨量可达800-1000毫米。

雨量集中在夏季,集中在七、八两月,雨季比较短促,而伴随暴雨又常有冰雹出现,急骤的暴雨往往造成山洪暴发和水土的大量流失。

(2)气温:黄土高原上,由于日光充足,热量条件比较优越,再加上冬春季节多大风,蒸发普遍比较强烈,这又加剧了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进程。

(3)风蚀:黄土高原处于内陆腹地,东南季风边缘,其冬季风寒冷干燥,气流运动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2.1.2破碎的地貌形态黄土颗粒细小,质地疏松,具有直立性并含有碳酸钙,遇水容易溶解、崩塌。

地面坡度较大,植被稀疏,夏季又多暴雨,造成奇峰、陡壁、溶洞、陷穴、天生桥等微地貌,更助长了沟壑扩展,加速水土流失。

2.1.3覆盖率低且分布不均的植被自东南至西北逐步递减,由乔灌植被向草灌植被转化,直至北部鄂尔多斯荒漠植被。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研究论文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研究论文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研究刘健(08010116)(东南大学,南京 211189)摘要:从各种角度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原因,解决办法The Research of Water and Soil Erosion of the Loess PlateauLiu Jian(SEU,Nanjing,21189)key words: It analysised from all angles about soil erosion of the loess plateau and proposed the solution measures key words: Loess plateau,Soil and water loss,reasons,solutions黄土高原位于东经100°24′~114°,北纬34°~40°20′之间,在全国地貌格局中属于第二阶梯。

自北而南跨我国温带和暖温带,从东南向西北包括半湿润地带、半干旱地带、和干旱地带。

其范围东界为太行山西侧,西界为乌鞘岭、日月山、拉脊山一线,南界为秦岭—熊耳山、嵩山北麓一线,北界为长城。

地跨青、甘、宁、蒙、陕、晋、豫七省(区)。

总面积为64万km2。

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和海河上游。

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近二三千年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其经济发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

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黄土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它在地理上有如下显著的特征。

1.1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

受长期内外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黄土高原气候干旱,降水虽然少,但降水集中,而且多为暴雨,使得黄土高原发育成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的景观。

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生态保护对策

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生态保护对策

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生态保护对策中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土流失区之一。

长期以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然而,随着国家生态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进步,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正在逐步得到实施,为黄土高原的恢复和保护提供了希望。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首先源于自然因素。

黄土高原地处亚洲大陆腹地,气候干旱,地质条件较差,植被覆盖度不高,因此其地表土壤不具备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

一旦遭受降水冲刷,土壤便会迅速流失。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土壤和养分流失到江河湖海,同时造成了河道淤积、洪水泛滥等一系列问题。

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的影响是多层面的。

首先,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导致了土地的贫瘠化,进而使得农业产量受到严重限制。

据统计,黄土高原每年流失的土壤相当于中国总耕地面积的1/3,这无疑严重阻碍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其次,水土流失还给黄土高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因为土壤的流失,一些植被品种逐渐减少,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同时,大量的泥沙淤积在黄河等河流中,不仅加剧了洪水风险,还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了负面效应。

为了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中国政府和科研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对策。

首先,通过大规模的造林造林工程,加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

这不仅可以增加土壤的固结能力,还可以增加植物对水质的过滤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

此外,政府还制定了严格的农业耕种政策,限制了过度耕种和过度放牧的现象。

通过提供适当的农业补贴,鼓励农民采取合理的耕作方式,减少土壤流失的风险。

同时,科研机构还在生态工程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创新。

例如,他们开发了一种新型的防沙固沙技术,通过利用植物根系的细微结构,增加土壤的固结能力,阻止水土的流失。

此外,一些新型的生态护坡工程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这些工程使用了抗侵蚀网和树木等材料,有效地减缓了土壤流失的速度。

尽管中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依然严峻,但是通过政府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一系列的生态保护对策正在逐步得到实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论文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论文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浅析水土流失现状:黄土的堆积是经过风的吹扬、搬运、堆积而成。

堆积之后,又受流水和块体运动影响,可发生再搬运,形成黄土状堆积物。

而今黄土高原广大地面被为数众多的沟谷切割的十分破碎。

在黄土堆积最厚的中心地区,泾、洛河中游、马连河和蒲河间有几片相对平坦的塬面,如董志塬、洛川塬等巄、陇中祖历河中游、延水关到禹门口的黄河两侧,晋东南漳河中游等地保留部分窄条的“黄土残塬”。

塬的顶面比较平整,坡面坡度一般为1°—3°四周受沟谷侵蚀,形成陡峻的边坡。

目前平整的黄土塬已残存不多,塬面已不及黄土覆盖面的1/10。

目黄土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已被分割成千沟万壑的丘陵沟壑区,称为黄土梁峁丘陵沟壑区,其面积约占黄土总覆盖面积的9/10,梁峁分布区地面非常破碎,丘陵顶部面积小,梁的面积很少超过2平方公里,峁的面积仅有0.25平方公里,顶部坡度3°—5°,或8°—10°,坡面的坡度大到15°—35°。

梁与峁在地域分布上无法划定其分带,大体上,陇中梁多于峁的比例较大,那里较多出现具有大面的凹斜坡的长梁。

陕北与晋西梁多于峁的比例较小,那里则以较大面积的凸斜形坡的短梁居多。

在延水关以北的黄河沿岸及其较大的支流的下游,梁峁面积大致相等。

黄土高原受现代加速侵蚀,被切割的程度和速度十分惊人。

水土流失的原因:(一﹚自然原因:这是由于黄土的结构、地质、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1)地貌形态的不稳定与黄土结构的易侵蚀性:表面覆盖着身后的黄土。

黄土质地疏松,雨水崩解,极易侵蚀。

当水易集中、一定强度运动时,就能产生侵蚀—水蚀。

光热变化大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加之强烈的大陆季风,在西北部干旱地区,产生了另一种侵蚀—风蚀。

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谷纵横,谷坡陡峭加上本区大面积且厚度较深的黄土覆盖,使地表物质很不稳定,一遇外力,很容易引起侵蚀和崩塌。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技术研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技术研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治理技术研究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环境区域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土地退化区之一。

水土流失是黄土高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不断探索和尝试各种治理技术。

本文将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和治理技术进行探讨。

一、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地质状况特殊,土质疏松,植被脆弱,气候特征复杂,加之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加剧。

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1. 降水和侵蚀:黄土高原属于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而且脆弱的土壤容易流失。

而风化破碎的黄土层次清晰,容易被水冲刷。

长期以来,降水侵蚀是水土流失过程的主要推动力。

2. 不合理的农业经营方式:黄土高原作为农业区域,由于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频繁。

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农业耕地的过度使用和毁坏等行为,加剧了土地的脆弱性,加速了水土流失的过程。

3. 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黄土高原地区盛行的坡耕地和旱作土地,存在很高的风险,易于发生水土流失。

而且,大片的农田经过长时间的不合理耕作,土壤质量下降,稻谷收益也逐渐下降。

二、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的根源复杂,治理技术的选择也需要多方面的考虑。

以下是一些已经被广泛研究和采用的治理技术:1. 林草植被恢复:植被对于抵御水土流失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恢复和保护原生林草植被,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的结构,减缓水流速度,提高水土保持能力。

植被的恢复和保护是长期有效的治理手段之一。

2. 激活地下水:地下水是黄土高原的重要水资源,但因为黄土层的流动性差,土壤缺水。

通过合理的水利工程设计和灌溉设施建设,可以有效地调节和利用地下水,为植被提供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3. 建立防护林网:黄土高原地区风力较大,加速了水土流失的速度。

建立防护林网可以有效地阻挡风沙的侵蚀,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防护林网可以提供风景观赏和经济效益,实现治理的多重目标。

4. 土壤修复和改良:黄土高原地区土壤贫瘠,亟需修复和改良。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研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研究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研究黄土高原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生态区之一,也是全球最脆弱的生态环境之一。

长期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防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的成因与背景黄土高原之所以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与其特殊的地质和气候条件有关。

这个地区多山丘陵,地势起伏,降雨量集中,土地裸露程度高等因素使得暴雨冲刷和水土流失的风险大大增加。

而且由于长期的过度放牧、过度伐木和不合理耕作等人类活动,使本就脆弱的黄土地区土壤更加贫瘠,水保功能减弱,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的发生。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水土流失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首先,由于水土流失导致地表土地丧失,土壤层次的破坏,导致水源枯竭,水库水位下降,甚至引发干旱。

其次,水土流失还会带走大量的养分和土壤肥力,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农民收入减少,乡村经济发展受阻。

另外,水土流失还会造成河道淤积,河道变浅,水质恶化,给当地水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最后,水土流失与黄河泥沙问题也有密切关系,造成了黄河漫滩的形成,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水土流失防治的方法与措施为了解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科研人员和政府部门已经付出了很多努力。

首先,加强山地的土壤保护,采用防蚀措施,例如植树造林、建设护坡等,加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土地的裸露程度,减少降雨冲刷。

其次,采用合理的耕作制度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采用梯田和防洪沟等技术进行农田水土保持,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另外,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包括河道疏浚、水库建设和水土保持治理等,促进水土保持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

四、水土流失防治的成效与挑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的研究和实践正在取得一定的成效。

近年来,通过加强科技支撑和政策引导,大规模的水土流失治理工程陆续展开,一些地区出现了明显的水土流失改善。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措施引言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区域之一,但长期以来,该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还对农业生产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1.1 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过度的农业开垦和过度放牧导致了植被破坏和土壤侵蚀。

此外,不科学的耕作方法,如长期单一作物种植和不合理的施肥措施也加剧了土壤的贫瘠和脆弱。

1.2 气候变化黄土高原属于典型的半干旱气候区域,长期以来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

降水的不均匀分布和频繁的干旱天气导致了水资源的匮乏,进而加速了水土流失过程。

气候变化还引发了强风沙活动,进一步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沙漠化程度。

1.3 土地沙化土地沙化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黄土高原的土地逐渐变得干燥贫瘠,容易发生风蚀和水蚀。

当风力或水力大于土地自身所能承受的时候,土壤就会被侵蚀并转变成沙漠。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2.1 固沙治理固沙治理是减缓黄土高原土地沙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植树造林、草地建设和构建防风林带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抑制风蚀。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沙窝、挖掘壕沟等方式来阻止沙尘的运动,从而减缓土地沙化的速度。

2.2 调整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是减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之一。

应该鼓励农民采用科学的耕作方式,如轮作、间作和混作等,以减少单一作物种植的风险。

此外,还应合理施肥,避免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以减少对土壤的负面影响。

2.3 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水资源管理是保护黄土高原水土的关键举措之一。

应该提倡节约用水,推广雨水收集和灌溉技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还应加强流域治理,建立合理的水利工程,以减少洪水和干旱灾害对土地造成的损害。

2.4 推动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预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探索与思考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探索与思考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探索与思考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加快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需要全体水保工作者不断积极探索,共同建设水土保持生态绿色屏障。

标签: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深化改革;开发利用近年来,我国洪涝、干旱、沙尘暴、地震等灾害天气频发,重大建设项目不断增多,人类活动行为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加剧,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水土流失致使国家资源蒙受巨大损失。

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仍达29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0.7%,黄河是水土流失实例的典型铁证。

——水土流失问题是我国重大生态环境问题。

我们只有坚持水土保持这项基本国策,防患于未然,诸如“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悲剧才不会频频上演。

一、水土保持面临严峻形势及挑战目前全国1/3以上的国土面积存在水土流失问题,亟待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土壤侵蚀量高达45亿吨左右,并且,76%的贫困县和74%的贫困人口生活在水土流失严重区,有3.6亿亩坡耕地和44.2万条侵蚀沟亟待治理。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流失,沟岸扩张,沟底下切,雕塑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形态,并且,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的进程。

我国自然条件复杂、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水土保持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和突出问题。

党的十八大倡导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近年来,党中央不断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水土保持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体,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措施。

在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将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必须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平衡,坚持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的平衡,坚持控制污染与节约资源的平衡,坚持明确各自责任与加强合作的平衡,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共同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宜居美丽家园。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黄土高原,广袤而又苍凉,仿佛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面临着水土流失的困境。

这片土地,不仅是农民的生计,更是我们文化的根基。

水土流失,真是个让人心痛的话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首先,咱们聊聊自然因素。

黄土高原的地形崎岖,降雨量不均,尤其是夏天暴雨频繁,冲刷土壤,水土流失就像脱缰的野马,难以遏制。

风也在作怪,干燥的气候使得土壤容易被风吹走。

想想那些黄土飞扬的场景,真是让人心烦意乱。

接下来,是人类的活动。

过度放牧,树木被砍伐,土地遭到侵蚀。

很多地方,地表植被被破坏,土壤失去了保护。

尤其是农田的轮作不合理,导致土壤贫瘠,根本无法自我修复。

这样的情况,让人感到无奈,甚至有些心寒。

治理措施也不是没有。

首先,植树造林,这个老生常谈,但绝对是治本之策。

树木可以固定土壤,阻挡风雨,给土地穿上“保护衣”。

其次,修建梯田,科学种植,这样不仅能保持水分,还能减少土壤的流失。

农民朋友们,也要学会合理放牧,做到循环利用,才能让土地恢复生机。

还有,相关部门的支持也是关键。

加大对黄土高原的关注,推动科研,制定相应。

像是提供补贴,鼓励农民采取生态农业,真正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人与自然,才是最好的搭档。

当然,黄土高原的未来,不仅仅依靠这些措施。

每一个人都应该意识到,保护这片土地是我们的责任。

无论是城市的孩子还是乡村的农民,大家都要齐心协力,才能真正让这片土地焕发光彩。

每一滴汗水,都是对土地的热爱;每一个小行动,都是为未来播下希望的种子。

最后,总结一下。

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但治理的方向是明确的。

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片土地,才能为后代留下一片沃土。

希望未来,黄土高原能够重现生机,绽放出新的光辉。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的成效与建议论文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的成效与建议论文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治理的成效与建议论文摘要: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也是我国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在该地区先后开展了小流域治理工程、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退耕还林工程、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整治等一系列生态工程,对土壤侵蚀控制、生态建设等均起到了良好作用。

为全面评价该地区生态工程的生态成效,以野外站不同尺度监测及生态系统关键过程长期研究为基础,利用多种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在地块-小流域-行政区和典型生态工程-典型样区-侵蚀和地貌区等不同尺度上,对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变化、土壤侵蚀动态变化、河流径流和输沙量动态变化以及社会经济结构动态变化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估。

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范围明显缩小、水土流失程度显着减轻,区域生态状况向良性发展、社会经济发展迅速。

但局部地段水土流失仍然严重、生态环境仍然比较脆弱,治理形势依然严峻。

据此,从该地区生态建设的内容、学科建设重点、监督和政策机制、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了该地区生态工程后期建设的方向和对策。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生态效益,退耕还林。

1 前言。

黄土高原地区位于我国中北部,其范围包括青海、甘肃、宁夏、山西、内蒙古、陕西和河南7个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总面积约64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我国生态问题集中体现的地区,也是我国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影响着黄河的生态安全,长期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民国时期,李仪祉、张含英等人先后主持的黄委会就十分重视黄河上中游的水土保持,学者们也开展了水土保持研究。

建国以后,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愈发重视,将其纳入了国民经济建设的轨道。

20世纪80年代后,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开始了新的发展历程,先后开展了小流域治理、七大江河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全国“八大片”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等.后来开展的退耕还林工程、淤地坝建设和坡耕地整治等一系列大型生态工程,对土壤侵蚀控制、生态建设等均起到了良好作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黄土高原,这个名字一听就让人觉得有点厚重,但可别小看了这个地方。

它可是我们国家的“粮仓”之一,藏着不少宝贵的资源。

不过,有件事儿让人心痛,那就是水土流失。

这就好比是咱们家花园里的泥土被雨水冲走了,花儿也跟着黄了,真是让人揪心啊!1. 水土流失的原因1.1 自然因素首先,咱得说说自然因素。

黄土高原的地形复杂,山丘起伏不定,加上这里的降雨量不均匀,有时天上撒下来的雨就像是开了闸的洪水,瞬间把土壤冲得七零八落。

这不,春天来时,那可真是春雨绵绵,但一场暴雨过后,很多地方的土壤都成了“滑坡”的舞台,真是让人心疼。

1.2 人为因素再来看看人为因素。

咱们都知道,农民伯伯为了种地可真是费尽心思,然而过度的耕作、过度放牧就像是一把无形的刀,狠命地割着这片土地。

尤其是一些地方的山坡,树木被砍得差不多,根本没有遮挡,雨水一来,土壤就像“滑滑梯”,一下子就滑了下去。

这就像人家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土地没了,咱的饭碗也得跟着受影响。

2. 水土流失的危害2.1 对生态的影响说到水土流失的危害,那可真是一言难尽。

首先,咱们的生态环境就受到了严重影响。

土壤流失后,原本丰饶的土地变得干巴巴的,植被减少,动物们也没了栖息之地。

就像是家里没有了玩具,孩子们玩得也不高兴了。

生态失去平衡,整个高原的生机都仿佛被抽空了。

2.2 对经济的影响其次,经济方面也是不容小觑的。

水土流失就像是一场无形的“偷盗”,把本该丰收的粮食都“偷”走了,农民的收入自然就受到了影响。

人们常说:“田地有粮,心中不慌。

”可如今,粮食减少,心里难免不慌呀!这可让很多家庭的生活都捉襟见肘,影响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3. 治理措施3.1 植树造林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来治理这个问题呢?当然有!首先,植树造林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之一。

树木就像是大自然的“卫士”,它们的根系可以牢牢固定土壤,避免水土流失。

想象一下,如果每个人都在自家院子里种上一棵树,那得多漂亮,多有生机呀!而且,这树长得好,空气也变得清新,真是一举多得。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与治理对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与治理对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象与治理对策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黄河中游地区,地势高原起伏,土地资源丰富,然而却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不仅使得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还对农业生产和水资源利用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来应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水土保持意识的普及。

黄土高原地区的农民长期以来习惯于刀耕火种的方式进行农耕,这种传统的农业方式往往会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农民普及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的操作技术和培训,引导农民逐步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采用科学的耕作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其次,应加大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力度。

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土地的开垦和植被破坏密切相关。

在黄土高原地区,草木稀少,土壤有限,如果不加以保护和恢复,就会加速水土流失的进程。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土地整治的力度,通过修复和改良土壤,增加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在实施土地整治的同时,还应加强对植被恢复的管理和保护,防止人为因素对植被的破坏,并采取措施防止非法砍伐和濒危物种的滥捕。

另外,可以通过改变农业结构和发展循环农业来减少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地区的农业生产以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这些作物的种植方式往往会对土地造成较大的损害。

而循环农业则强调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通过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和农田养分,减少化肥、农药等的使用,降低对土壤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促进循环农业的发展,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破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还可以采用生物工程技术来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生物工程技术是一种以生物材料为基础,通过改变生物体的组成和结构,实现对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治理的方法。

在黄土高原地区,可以通过引进一些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物种,增加植被覆盖,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同时,在某些特殊地区,可以尝试使用生物工程技术修复土壤,提高其保水保肥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1500字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区域,但在长期以来,这个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非常严重。

水土流失不仅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也给当地农田和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从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自然环境因素: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降水不足,土地容易出现水分失衡的情况,加上地形起伏剧烈,易发生沟壑侵蚀,形成河道冲刷和坡面侵蚀等现象。

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过度放牧、过度疏浚河道、过度开垦农田、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森林砍伐等人为活动,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同时,大量的农药、化肥的使用也对土壤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3.土地荒漠化: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低,土地易受风蚀和水蚀,长时间的水土流失导致了土地的贫瘠和荒漠化,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为了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和湿地保护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加强水源涵养工作,保持水分平衡,减少土壤侵蚀。

2.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提高农田的水土保持能力。

此外,加强农田的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田排水条件,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3.加强生态补偿政策:鼓励农民采取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提供经济补偿,使农民能够依靠合理的生态经济获得稳定的收入,进而减少对土地的过度开发。

4.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加大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科学研究力度,研发和推广适应当地环境特点的水土保持技术,提高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

总之,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各个方面共同治理。

只有通过加强生态保护、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加强生态补偿政策以及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等措施的综合应用,才能有效地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实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水资源管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水资源管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水资源管理黄土高原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地理区域,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

然而,多年的人类开发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不仅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也给水资源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与水资源管理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

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源于降雨时的径流冲刷和侵蚀作用。

由于该地区土壤含沙量高,抗冲刷能力较弱,土壤经不住雨水冲刷和河流侵蚀。

大量沙尘和泥沙通过河流流入下游,对水文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此外,过度的水土流失还导致丘陵坡面的土壤肥力下降,草地退化,甚至沙漠化蔓延,给黄土高原区域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

黄土高原地区的水资源管理变得愈发重要。

由于水土流失问题导致的河流沉积物增加,使得河道淤积严重,阻碍了水流的正常通畅,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另一方面,水土流失使得地下水补给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威胁农田灌溉和人们的生活用水。

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黄土高原地区的水资源,成为当地政府和研究机构共同关注的问题。

有效管理黄土高原地区的水资源首先需要加强土壤保持措施。

例如,通过合理的农田布局和梯田系统的建设,可以减缓降雨径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程度。

此外,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覆盖率较低,造成水土流失问题更加严重。

因此,大面积的植被恢复工程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通过人工植被覆盖、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发生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黄土高原地区的水资源管理还需要考虑到农业用水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平衡。

由于降雨不均匀以及地下水补给减少的影响,农田灌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方面,农业生产需要足够的水资源保证,否则将影响粮食产量和农民的收入。

另一方面,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合理分配水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

为了管理黄土高原地区的水资源,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立法和政策的制定。

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管理和监督,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推动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

毕业论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定稿)

毕业论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定稿)

毕业论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措施(定稿)摘要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然而长期以来,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研究结果表明,水土流失主要由降雨侵蚀、地面径流和风蚀等因素引起,且其程度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

为解决水土流失问题,本文提出了四个治理措施,包括建设水土保持工程、种植经济作物、改变耕作方式和加强政府管理等。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减缓和防止水土流失,为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治理措施,可持续发展1.引言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具有独特的地貌和气候条件。

然而,长期以来,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导致了环境退化和生态破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2.1 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引起:降雨侵蚀、地面径流和风蚀。

降雨侵蚀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降雨冲刷了地表土壤,形成了大量的冲沟和河流。

地面径流是降雨过程中未被土壤吸收和蓄积的水流,其速度较快,会将土壤带走。

风蚀则主要发生在干旱季节,大风将黄土表面的细粒土颗粒吹走,导致土地肥力丧失。

2.2 水土流失的程度目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程度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

据统计,黄土高原年均水土流失总量已达到数亿吨,且每年还在以每年数百万吨的速度增加。

这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恢复。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为了解决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四个治理措施:3.1 建设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包括修建梯田、植树造林、建设水库和沟渠等。

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减缓水土流失速度,保护黄土高原的土地资源。

3.2 种植经济作物种植经济作物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和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思考
一、历史上的黄河流域
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的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文化时期,黄河流域平均气温高出现在约2℃,地理环境适宜于植物生长与人类活动。

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

《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

二、现在的黄土高原及其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地区,西起日月山,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抵阴山,包括黄河中游七省(区)的50个地(市),317个县(旗、市),总人口8742.2万,其中农业人口6907.7万。

全区总面积64.2万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5.4 平方公里(水蚀面积33.7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1.7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输入黄河的泥沙量达16亿吨,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强度水蚀面积占全国同类面积的38.8%,极强度水蚀面积占全国同类面积的64.1%,剧烈水蚀面积占全国同类面积的89%。

黄土高原目前每年流失的土层达1厘米,流失速度比形成速度快100倍到400倍。

三、水土流失的危害
1、生存环境恶化。

水土流失把地形切割得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全区长度大于0.5 km的大小沟道达27万多条,沟系垂直落差达150-200米。

当地沟豁纵横,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非常危险,劳动
强度很大,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如果按照城市生活标准,群众生产、生活下沟一次额外增加费用10元,每天20元计,黄土高原总人口8742.2万,其中农业人口6907.7万,按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690万个计算,每年需额外费用496.8亿元。

2、生态环境恶化。

水土流失形成沟豁纵横的地貌特征,增加了土壤水分蒸发面积;由于区域内坡降很大,水在该区域无法保存,加剧了气候干旱,水生态环境恶化。

3、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年复一年的水土流失,使地形支离破碎,耕地面积减少,以至弃耕荒废,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地表“沙化”、“石化”,田间持水力下降,土壤肥力衰减,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坡耕地正常年景的亩产量一般只有25-50公斤。

4、淤积下游河床,威胁黄河防洪安全。

由于上游水土流失,汇入河道的泥沙在下游淤积,使得水库库容减少,河道阻塞,河床抬高,洪水泛滥成灾。

在年输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约有4亿吨淤积在下游河床内,如果按照清理每吨淤泥25元计,总计每年需要资金100亿元。

5、水资源的利用受到了限制。

水土流失使水库等水利设施淤积严重,缩短了使用年限;大量泥沙输送入海需耗用大量的水资源。

6、破坏土壤肥力。

黄土高原每年流失的沃土折合氮、磷、钾2800多万吨,如果每吨价值按照4000元计,每年损失1120亿元。

所以水土流失被形容为中华民族的“结肠炎”。

7、黄河滞洪区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黄河下游的北金堤滞洪区总面积2316平方公里, 169.2万人,固定资产278.84亿元,工农业生产区域大,固定资产投资价值高。

滞洪区每年都面临洪水的威胁,群众无法安居乐业,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黄土的特性。

黄土是一种疏松细碎的沉积土壤,其主要成分有氧化铁、石英、氧化钙、氧化钾,其中石英占百分之六十至七十,这些都是可溶性的物质,遇水后溶解,形成胶体流失,所以黄土受流水的侵蚀过程十分迅速。

2、黄土高原特殊的地质地貌特征。

黄土高原地处我国第二级阶梯和由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河口镇至禹门口区间长725公里,水面高程由984米降至377米,降低607米。

同时,黄河干流两岸的高程由1200-1300米降至600米,地表坡降普遍很大,大于15度的坡面约占黄土分布面积的60~70%,小于10度的不超过10%。

总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主要是由黄土的特性决定的。

加之地表坡降大,坡陡沟深,造成几千年水土流失不止。

五、水土流失治理的基本思路
1、仅仅依靠生物措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水土流失。

依靠生物措施的思路是增加植被,依靠树冠减小雨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击,依靠枯枝落叶吸收雨水,阻止水土流失。

森林可以阻止水土流失,但是作用非常有限。

一是原始森林中,树冠郁闭,枯枝落叶厚达几十厘米,
其有作用。

如果林木生长不良,严重退化,其作用就很小。

二是降雨形成的径流很小其有作用,如果形成很大的径流,甚至洪水其作用就很小。

三是人工造林,需要挖坑,铲除现有的灌木、草等植被,从开始造林到树冠郁闭形成很厚的枯枝落叶以前,水土流失的量是增加了,而不是减少了。

而由于黄土高原地处干旱、半干旱区,树冠郁闭的过程最少需要10多年,能够最终郁闭成林的面积一般不超过1/3;如果是经济林,为了提高产量,还要人为控制郁闭度,而且地表没有枯枝落叶,如果不注意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更严重。

四是降雨量400mm以下,自然植被一般很差,它是水环境很差的必然结果,是客观规律,不可能出现没有水的茂密的森林。

人工造林往往成活率很低,即使成活了,也生长不良,树势衰弱,枯枝落叶很少,几乎没有水土保持的功能。

所以,在黄土高原,植被稀少,气候干旱是水土流失的结果,而且进一步加剧水土流失,单纯靠增加植被保持水土的思路是被动的,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2、新的水土保持思路。

在禹门口上游修建千年拦泥大坝,彻底消除泥沙向下游流失。

按照同样的思路,在洛河、渭河、泾河等几大支流,修建相应的高坝,拦泥造田,解决黄河泥沙问题。

该思路的好处是:
1、该工程能迅速、持续、稳定地发挥作用,一次性解决黄河洪水、泥沙等问题,彻底治理黄河,实现“黄河清,圣人出”的民族夙愿。

工程建成后,能长期发挥作用。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谷面积占总面积的45~55%,以延安、榆林二市计,其总面积80607平方公里,则
其沟谷面积40303.5平方公里,该区域每年流失水土9亿吨,则填满其垂直落差100米的沟壑需要7165年。

2、可以改善黄土高原地貌。

该区域修建千年拦泥大坝,淹没区域处于黄土高原沟谷区,这里地形多成“v”形,沟谷的特点是窄、深,群众生产生活多位于塬面,和下游的滞洪区相比,在这里淹没沟谷滞洪,成本最低。

同时,淤泥填埋沟谷,能逐渐改变地形,有利于群众生产生活。

和小型淤积坝比较,能集中资金,减少重复建设,提高工程质量,建成千年工程。

3、经济效益显著。

依靠现有的水土保持办法,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目前,我国在黄土高原用于生态环境建设的费用每年数百亿元(含群众投资投劳),而且不可能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依靠大坝,一次性投资数千亿元,可以解决最急切需要解决的泥沙问题,改善当地水环境,相比较其经济效益最划算。

4、提早规划,可以减少盲目性。

目前,黄河下游小浪底水库、三门峡水库正在发挥作用,现在开始规划,分阶段实施不同的“50年工程”,可以把移民搬迁、固定设施损毁等减少到最小。

5、生态效益显著。

该区域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水生态环境是制约其生态平衡的关键,把多余的洪水资源保存在干旱地区,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植被,实现良性循环。

6、社会效益巨大。

黄土高原以及黄河下游,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碳、石油、天燃气资源非常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严重制约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而大坝建成后,拦蓄的洪
水资源,可变害为宝,解决人民生活、生产用水,对促进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