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个案帮扶案例分析

青少年个案帮扶案例分析
青少年个案帮扶案例分析

青少年个案帮扶案例分析

杭州市小营街道青少年事务管理“阳光使者”志愿者朱强荣方晓岚一、基本资料

陈某,男,1992年出生,独生子,现为杭州某学校初二学生,已经退学在家一年。现在与父母同住,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人较瘦弱,性格内向自闭,很少出门与人交流,并沉迷于网络游戏。

二、背景资料

案主家为独生子,父母做生意,平时较忙,母亲较为内向,话语不多,父亲经常出门在外,平时与父母的沟通不是很多,小学学习成绩较好,读中学后,由于与父母、老师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于去年6月份退学,一直把自己封闭在家中,几乎从不出门,更不敢与陌生人说话。天天沉迷于游戏当中,甚至有2个月未从家中的2楼下到1楼吃饭。由于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外界又缺少交流,案主目前在家自己看看书,学点知识。

三、主要问题

(1)过于自卑,对自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2)交友圈很小,几乎从不出门与人交流,有严重的自闭

(3)父母与案主之间很少沟通,使案主更加沉默。

(4)与案主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他也处于迷茫当中。

(5)案主沉迷于网络。

四、问题分析

在与案主的交往中,我们发现案主有一个闪光点,案主在家里除了游戏之外,还有就是喜欢看书,由此看见,他还是有求知欲的,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帮助案主恢复学业,从而帮助他重新回到学校。但这也不能操之过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决案主的这个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改变他的自卑心理和自闭的状态。案主长期把自己封闭在家中,导致一个恶性的循环,越封闭就越怕与人交往,越怕与人交往就越封闭。这样他永远无法踏入社会,无法回到学校。

案主的问题是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1、案主内心没有安全感导致他害怕与人交往,造成人际交往障

碍,心理较为孤单。

2、父母与案主之间很少沟通,缺少关爱和正确的教育引导。

3、自制力较差,抗挫能力较差。

4、心理较为自负

五、现实治疗法家庭治疗结构法

现实治疗法认为:自我认同的发展受到个人对自己的看法、个人的工作和生活经验以及与他人交往的影响。

家庭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形式,治疗对象不只是病人本人,而是通过在家庭成员内部促进谅解,增进情感交流和相互关心的作法,使每个家庭成员了解家庭中病态情感结构,以纠正其共有的心理病态,改善家庭功能,产生治疗性的影响,达到和睦相处,向正常发展的目的。

六、工作计划

主要目标:

(1)帮助案主克服自卑心理,重建信心,走出自闭的樊笼。

(2)帮助案主恢复学业,回到学校中去,增强案主的能力和信心。工作计划:

(1)接案:本案主是由小营街道青少年事务管理办公室转交给我们的,我们先从当地社区居委会了解了案主的基本情况,并约定了上门走访的时间。

(2)与案主初步接触,让案主了解我们的工作宗旨和性质,搜集案主的资料。

(3)与案主共同讨论他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确认问题并建立专业关系。

(4)对案主进行多次会谈,在会谈过程中进一步与案主沟通,获得案主的信任。同时运用“真诚、平等、接纳”等工作理念和技巧鼓励案主做出改变。

(5)寻找合适的资源与机会让案主再续学业。

(6)如果第5步计划顺利完成的话就要及时对案主回访,掌握他回学校后的适应情况,一旦出现适应不良,要及时与其沟通,并鼓励他自己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7)如果暂时找不到合适的社会资源,没有办法实施第5步计划的话,就继续帮助案主做好就学前的准备。

(8)如果案主就学后对新环境适应良好,或者已有显著的行为上的改进,并且这种进步维持有一定时间,那么就可以准备结案。

七、服务过程

第一节:由于案主长期把自己封闭在家中不和外界接触,因此他对陌生人有很强的防备心理,对我们的到来他有教强的抵触情绪。第一次来案主家里,案主睡在床上,试图拒绝我们的来访。我们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谈游戏)从而让案主信任我们,为下一步做好信任基础的准备。并与父母沟通,了解父母以及孩子的详细状况。

第二节:我们再次来案主家里,并给他带来了他喜欢的漫画与喜欢的书,与孩子沟通,与父母沟通,从而为我们的进一步交流做好准备。我们离开案主家后,期间打电话继续与案主沟通,不断的关心案主,案主继续游戏,不过比较接纳我们。

第三节:在这个案主的家庭系统中,母亲较为内向,不怎么跟案主沟通,并且比较宠案主,父亲经常在外面做生意,一般不怎么管教孩子。长期以来,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很少,时间一长,孩子一旦受到挫折或者打击,容易消极,容易自闭。我和朱老师把案主带到了跟我们关系很好的一家教育机构,我们想寻找一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社会资源来帮助案主,在这机构中,王老师很热情的接纳了我们,由于认识到案主的严重性,于是让案主隔离原来的家庭环境,免费让案主来到这家机构治疗一断时间,经过多次沟通,案主同意留下来。

第四节:我和朱老师再次来到教育机构,看看案主的生活表现,通过王老师的介绍,案主现在情绪较为稳定,这里有他喜欢看的书与漫画,并配合有各种运动器械,他可以和他的伙伴们一起出去打乒乓球、篮球等运动。并且这里的各个老师经常与他沟通,及时的了解他

的想法并与之交谈。不断的鼓励他,给他自信心。我和朱老师与案主沟通一下,了解到案主对目前的状况还是比较满意的。

第五节:我和朱老师来到教育机构,并带了案主一起出去进行爱心捐款活动,想让案主通过这个活动,让他亲身体验生活,让案主知道要每人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别人,感恩父母,感恩自己!这次活动,案主受到很多的感悟与启发。爱心捐款活动之后,我们带着案主来参观朱老师工作的地方,让他体验工作人员一天的生活。

第六节:一个月之后,案主离开教育机构回到了家。在这一个月里,王老师和其他的老师们为案主付出了很多时间与精力,并且和案主的父母不断的沟通,因为父母的教育方式上存在着很多的错误,如果父母的配合会更加使案主回到正常的生活方式之中。目前,父母与老师们配合的很好,孩子在家情绪较为稳定,并且在9月份,正常的回学校上学了。

第七节:案主现在已经在学校上学有一段时间了,他班主任反映他在学校表现很好,目前我们在案主上学期间也偶尔的在与他联系中第八节:我和朱老师进行结案。

八、成效评估

我们认为服务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通过多次的会谈,案主对我们敞开了心扉,对自己也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帮助案主找到了合适的社会资源让案主重新回到了课堂,同时也减轻了案主自闭不肯与人交流的问题,锻炼了案主的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在办理入学手续

时,我们及时把握机会让案主自己去解决问题,让案主重新拾回了自信。

九、个案反思

通过这个个案,志愿者发现,在解决这类自闭倾向严重的案主个案时,找到一个切入点是至关重要的。要找到这个切入点就要找到案主感兴趣的事物,比如上述案主对游戏的兴趣,那我们就和他谈论这方面的内容,借此来打开他的心扉。

在做这方面个案时,我们不能操之过急,否则案主会有恐惧和抗拒的心理。另外一方面,案主现在还15岁,思维模式还未定型,相对来说,较为容易沟通。及时把握案主的心理变化,在恰当的时候给案主推荐恰当的资源,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学困生转化情况记录表

学困生转化情况记录表(1)

学困生转化记录(2) 辅导对象: 情况简介: 同学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考试的情况令人担忧,书写速度快,但是快中不能求好,字迹马虎,认字、写字的情况比较糟糕,但是该生性格随和,平时总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上课也能比较认真的听讲,爱劳动,成绩虽不太好,但是许多同学都乐于和他交往 转化措施: 1、走近***,发现其闪光点,促其上进。 2、经常和他谈话,或下课时,或游戏中,让其中多一点信任,多几份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份关爱,让他体会到班主任对他的期望和关心。普遍的后进生对周围的人容易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你的,我不好不关你的事”戒备心理。若教师冷落或随意伤害后进生,他们就会从教师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感受不到集体的温暖,在心理上就会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有意躲避教师,对教师的谈话帮助,实行心理封闭,听不进受不了。因此班主任应该用真诚的爱心去拆除学生戒备心理的障碍物。 3、激活其乐学点。我经常将其找来谈心,给他补习功课,每天中午利用一定的时间帮助他学习。平时我加倍地关心他,安排好同学帮助他,他对学习的兴趣也愈来愈浓了。 4、对他不足之处我进行适当的批评。在没有得到学生的信任的时侯,特别是那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千万不要对学生进行当众批评,否则,就永远失去他对你的信任,你也很难挽救你的过失。当我发现他的作业仍然比较马虎,中午人比较少时,我就把他喊到一边,我先表扬了他近阶段的进步表现,问了一些学习情况,在气氛比较好时,我把他的作业本打开来,然后把一本做得很认真、清楚的作业本翻开,放在他面前,他的脸红了一下,我知道,我不必再多说了。 此后,我发现他课堂发言更积极了,思维更集中了,而且,有时拿书过来问我不理解之处,虽然有时的小测试他的测试情况不太好,但从对学习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转入主动积极的学习,能够拿习题向我求教,积极完成我要求课外习题,说明前面我的教育还是算成功得。 学困生转化记录(3)

学生个性发展典型案例分析

学生个性发展典型案例分析 我在学校里总会发现几个初三孩子,他们常常为一点小事打、骂、欺负同学,甚至无缘无故的就去打同学在我的音乐课上。以前我上课总是苦口婆心地给他们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但是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没有太大的改变。通过观察了解才明白孩子具有这样的行为不仅是品德问题,还有其心理问题。如何对这些孩子的打人行为改进呢?通过思考、实践,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一、案例介绍: 初三四班有一个学生,叫诸宇豪,初一就和我认识,后来休学了一年,初三刚转来第一天就有人频频来报告:“老师某某人喜欢捉弄人。”问他们原因,好像没有什么大事,就是玩玩就打了,于是我就找他教育了一番,可是接下来每节课都是这样,难道是他就是有这个爱好?喜欢打人?怎么办呢?于是我找到了他的父母,了解一些情况令我惊讶的是,他父母告诉我:“老师,孩子不乖,你打好了,他就是这样,我们没有办法,只能打。”看着他们,我想孩子喜好打人的毛病要改掉,还要连同他的父母的这种错误的想法一起改掉。其实这个孩子一点也不笨,脑子还挺聪明的,喜欢参与公共活动,很希望表现自己,引起别人的注意,有很强的表现欲。就是喜欢去惹别人,于是我的心里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改掉他这毛病。 二、案例分析 从上述案例介绍可以看出,诸宇豪同学有喜好惹人的坏习惯,只要他有空,他就会找任何理由,任何方法,随时随地惹别人,我想:或许他有一点攻击性的行为。所谓攻击性行为就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于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常表现为: (一)好胜心强,喜欢与人争执。这类孩子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事事好与人争第一,一旦同学在某个方面超过自己他就会表现出反常行为,与人争执、打斗,发泄内心的不满。 (二)爱惹事,自控力差。这类孩子平时管不住自己的手脚,言行举止不分时间、场合,课堂上坐不住,爱惹是生非,影响其他同学,课间常因自控力差而与同学发生摩擦,导致出现攻击性行为。 (三)情绪不稳定,好冲动,时常乱发脾气。这类孩子往往在家中娇生惯养,家长拿他没办法,稍有不顺,便耍性子,自我中心意识强,容不得别人的批评。

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

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 ----板桥镇水平小学傅积山学困生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爱优秀生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的,而给学困生爱却是优秀的教师才能做到的。如何对待学困生,如何减少学困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用爱心,用耐心,用真心,心换心地去面对他们。愿教学活动中没有学困生,愿我们的学习理念中没有学困生! 我们班的周文同学,今年10岁,父母都在外地务打工,由一个80多岁奶奶监护。平时上课听讲随意性大,有时认真,有时根本不听,有的老师上的课愿意听,有的不听。作业一般不做,除非万不得已,更谈不上上课作笔记。考试全凭抄袭;学习没有动力;上课盼下课,上学盼放假。夜晚爱上网玩的是游戏。学习成绩肯定是不行了。但这个学生也有优点:和同学关系处得好,人讲义气、豪爽;不与科任老师发生直接冲突;对公益活动,特别是公益劳动特别积极。 针对他我是在平时教学和课外活动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帮助他。 1、在同学们面前有意适度放大该生的优点,让他在同龄人中树立信心。在教学活动中,营造一个不单以考试论成败的氛围。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分析、系统评价学生,这样学生学习信心就增强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信心自然就产生了兴趣。 2、倾情投入,情感共鸣。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学生觉得他在老师心目中有一席之地。课余

时间的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轻轻地抚肩、抚头动作,更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3、加强沟通,争取家长配合。定期和不定期地与家长取得联系。用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劳动、思想等情况报告给家长。让老师和家长都来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4、宽容学生,允许他们有失误。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复杂而困难的工作。学困生由于长时间的积累,导致基础差,能力弱,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只有正视他们的失误,才能利于他们的成长。况且尖子生不也犯错误,不也有失误吗?俗话说得好,“十个手指有长短”。正确处理短和长的关系,短有短的优点,长有长的缺点。对待学困生要少看缺点,多找优点;多一份宽容,多一分理解。 5、配好同桌,使他在互助中进步。同龄人在一起,关系是平等的,一个行动,一句体己话让他们更有亲切感。两个信得过的同伴在一起,学习上取长补短,劳动上、生活上互相帮助,性格、思想上互相影响……慢慢地,他们就走上自主学习的正轨。 6、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使学困生在课堂上同尖子生一样有发言权,有成就感。平时辅导也注重层次,精心编写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困生在轻松快乐中完成任务。特别是实验教学,让学困生在动手中、小制作中取得成功。 二0一0年十月二十日

二年级学困生个案分析

二年级学困生个案分析 ----柯玉坤 一、基本情况 方电是一位二年级的学生,他是个很腼腆的小男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数学成绩在班上是垫底的,特别是数学作业,课堂上的作业拖拉,总是要老师提醒才交,而且没有质量。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他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一提考试就没精神。如何帮助他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他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该学生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他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老师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为了去除方某的畏惧心理,老师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老师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他,还经常对同学说:“看,方电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方电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老师们听得清楚。”

学困生案例分析

学困生转化情况记录表 学生情况 班级 姓名 性别 年龄 七年级(127)班 李荣康 男 14 学困生基本情分析 基本资料 住址情况:麻栗坡县八布乡南青村26号 健康情况:良好 家庭情况 父:务农 母:务农 情况分析 该生性格文静,喜欢独处,对班级和学校里的事都不感兴趣,漠不关心。小学基础极差,连最基本的字也不会读,以至于每次统一考试下来,许多单科成绩都是个位分,赶不上学习队伍。平常学习中遇到的

困难也不向老师和其他同学询问,回家作业完成不好。. 转化措施 一、与孩子谈心,增强他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二、针对该生实际情况,开展“组内帮扶活动”让第三小组的另外五名学生当为该生的“小老师”,每天对他进行辅导和帮助。让小老师督促他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和听写生字词等。 三、 课堂教学中多关心学困生学习状态,并注意做到分层次练习,让学困生尝试在课堂上完成老师所布置作业。同时,多给予他回答问题的机会,帮助树立学习自信心;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是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四、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明确要求,让家长明确责任,多关心辅导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 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让他感受来自班级的同学的关心和爱护。 转化效果 结果:转化效果良好,学生的成绩有了进步,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了。 学困生转化情况记录表 学生情况 班级 姓名

性别 年龄 七(127)班 艾开分 女 14 学困生基本情分析 基本资料 住址情况:麻栗坡县八布乡荒田村坪寨12号 健康情况:良好 家庭情况 父:务农 母:务农 情况分析 同学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考试的情况令人担忧,书写速度快,但是快中不能求好,字迹马虎,认字、写字的情况比较糟糕,但是该生性格随和,平时总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上课也能比较认真的听讲,爱劳动,成绩虽不太好,但是许多同学都乐于和她交往 转化措施 1、走近该生,发现其闪光点,促其上进。 2、经常和她谈话,或下课时,或游戏中,让其中多一点信任,多几份理解,少一些责难,少一点怨恨,多几份关爱,让她体会到班主任

学困生心理辅导个案

学困生心理辅导个案 现实和未来都要求每一个社会人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Array会生存,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但是一些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他们在学习、 生活中表现出的认识扭曲、行为偏激等心理问题,其原因,除了外部因素外,与学生自身的心理脆弱、敏感、抗挫能力差不无关系,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厌学的现象。 一、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接手四年级(3)班,班中的一名同学胡昕宇,上课一贯不专心听讲,而且不管在上课下课总是无缘无故地招惹别人,课内根本不想听讲,对学习无所谓。后来得知他父母关系不好,父亲从不与他进行真正地交流,只是在向他要钱时给他钱。妈妈也很忙,虽然有时找时间和他交流,但时间太少,他感觉自己没有人爱,缺乏幸福和快乐感,心中还有一些不平衡和敌意。平时就无缘无故地招惹别人,想借此机会引起别人的注意。由于上课经常不听讲,所以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中的末尾位置。恶性循环,学习也越来越吃力。 二、转化过程及措施: 基于这学生的特殊情况,我经常找他谈心,另外通过QQ聊天等方式,以朋友的立场和口吻劝说他摆脱心理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我的设想是不给同情,只给引导,帮助他释放自己心里压抑的情绪,能够客观正确地看待父母离异,树立正确、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为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机会,了解学生,同时增强他的学习自信心,我有时要求他用书面形式写给我看,一次,他在文章中,将他渴望母爱和父爱的痛苦与学习成绩低的忧虑倾诉了出来,并在结尾处写道:“希望都能够为我保密,谢谢。”由于他从不愿和同学、老师过多交流,贸然的询问、冒昧的同情、盲目的嘘寒问暖都可能会使学生从此三缄其口,将信任倏然收回,当然,我向他保证不对任何人说。他能主动地向我询问如何摆脱困扰他生活、影响他学习的这段经历,足以说明他给予我足够的信任,并希望从我这里得到有力 的帮助。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体案例

郏县新世纪小学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具体案例 ——个性格孤僻学生的个案分析 我们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常会接触到一些具有不健康心理问题的学生。这些行为不仅有会阻碍儿童正常的心理发展,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而且也有可能是成年期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先兆。作为小学教师,我们要发挥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发现在他们因为各种原因形成的问题行为,对他们的不健康心理进行研究分析,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一、个案基本情况 我班有一名学生叫苗苗,她喜欢独处,不喜欢和别的同伴玩,自己做事情也不让人掺和。她个儿较高,大大的眼睛,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内向的小女孩。不知是什么原因自她到我班快半个学期了,只喜欢一个人看书、绘画,独自、安静的活动;对班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不爱劳动,而且对其他小伙伴的行为还表现出嘲讽的意味;学习时有偷懒的行为,自己上课不专心听讲,然后做题时照搬别人的答案;在活动中我行我素,对老师的批评不屑一顾,非常固执。听家长介绍在家也很少与人交流,总是以命令的口气对待家人和长辈。 二、问题行为概述: (1)、行为方面:

上小科时,随意进出教室,问她为什么,她说要上厕所,玩半天才回教室,还经常走错教室。 (2)、学习方面:学习全凭兴趣,接受能力差,不爱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 (3)、性格方面:性格内向,不爱交流,不太合群,没有好朋友。 三、个案生活背景: 家庭环境优越,爷爷奶奶带大,上小学时爸爸妈妈才带到身边,妈妈经常出差,爸爸没有耐心教育孩子,如果孩子做错了事或者学习上掉队了,爸爸教两遍就对她打骂,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四、个案辅导策略 通过家访、听班级学生述说、找她谈话我了解到形成这个不良心理上的问题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1、她在家里是个独生女,天性内向的她不善与同伴交流,不愿与同龄人交往。和同龄的孩子接触少,性格也变得比较孤僻;2、苗苗平时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对他很是溺爱,爸爸妈妈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爸爸妈妈为了弥补对女儿的亏欠,对她的各种物质需求都尽量满足,但对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很少,不能及时了解女儿的内心想法。3、这个长期处于孤独环境中的孩子,不认识班上的同学,也不愿意主动与人交往。陌生的周边环境,陌生的人际环境,使她更加沉默寡言,缺乏自信,不合群。半个学期了,她没

一名学困生转化案例分析

一名学困生转化案例分析一、基本情况 马森:男,八(6)班学生。自控能力差,上课时总是管不住自己,要做小动作。作业马马虎虎,潦潦草草,作业速度较慢,总是拖拖拉拉,经常不完成。但是一到下课,他就生龙活虎玩耍开了,有时还特别淘气,惹来其他孩子告状。放学回家,扔下书包,就去玩耍,只有父母在,他才会做点作业,父母不在,根本不会自觉地做作业。这样的学习态度,他的学习成绩可想而知。 二、成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态度不够端正。靳勇比较好动、倔强,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都很正常,导致成绩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懒惰、散漫,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基础不够扎实,很多要求会读的单词不会读,很多要求会写的单词不会写,基础非常差。基础知识的不巩固,极大地影响了新知识的学习。 (二)家庭因素 家长不够关心。马森的父母都在外打工,父母很少去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平时,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等到成绩出来了,要是不理想,就对孩子一顿痛打。正因为如此,孩子从小就养成了爱撒谎、爱欺负别人的不良恶习。 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学校因素 马森原来的学校是民办学校,老师对其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在小学这个极其关键的时期,没有好好把握。好习惯没有养成,坏习惯却愈演愈烈。初中现在老师对他的要求似乎又有点过高。对孩子过高的要求,过高的期望,又让孩子觉得遥不可及,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有点自暴自弃。 三、转化措施 (一)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公平地对待班中的每一位孩子,对孩子不忽视、不歧视、不疏远,关心他的学习、生活,经常性地与他沟通交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公平、公正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树立自信心。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去捕捉孩子的优点,用所小镜去看待孩子的缺点。努力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用一点点的爱、一滴滴的情,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二)用“偏爱”去激励 课堂上,对他特别关注。把简单的题目留给他,让他跳一跳也能摘到苹果,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布置作业时,对他要有所照顾,在作业的数量上适当减少,在难度上适当降低。让他通过努力,也能完成作业。随着他的不断进步,教师不断调整作业的数量和难度,直至达到与别的孩子相同的要求,最终实现转化。 (三)课外辅导 认真分析孩子原有的基础知识,查漏补缺。利用课余时间,进行

青少年心理问题案例分析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案例分析之厌学 【案例呈现】:有一位母亲很苦恼,儿子从小就懂事听话,和同学关系融洽,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但自从上了初中就开始情绪不稳定,正在上初二,最近不知道为什么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做作业时也磨磨蹭蹭,拿块橡皮也能拿半天。妈妈让他把第二天的书看一看,他就冲妈妈说一句:“没什么好看的。”妈妈追问了半天,他才冒出一句:“学习真没意思,真累!” 【案例分析】:对于这位初二学生的这种对学习的反应,我认识这实际上是厌学的一个典型案例。学生对学习烦躁、厌烦、不想学,但又不得不学,于是出现了消极应付的情况,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速度和质量下降。厌学主要分为三个程度。轻度厌学,学生不喜欢学习,上课注意力不易集中,课后作业偷工减料等;中度厌学,学生开始将情绪付诸行动,经常性逃课,逃避学习,不想面对学校老师、同学。重度厌学,从心理问题发展为较为严重的厌学症,将学习中的问题夸大泛化,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极度自卑心理等。由案例中这位学生的表现来看,他目前属于轻度厌学状态。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这些。 第一,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家长的教育方式,都会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方式给子女的学习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有些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有的家长业余时间在聊天、看电视、打牌中消磨;还有的家长对学生抱以不切实际的过度期望,把家庭变成“第二学校”,自己承担“伴读”“督学”角色,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常会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自己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以至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导致成绩下降,而成绩稍一下降,父母压力更大,学生更不愿意学,成绩更差,造成了恶性循环。 第二,来自教学内部的原因。目前相当多的学校,其教育教学指导思想仍未从应试教育的樊篱中走出来。升学指挥棒在中学仍有很强的支配力,由此产生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厌学心理。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仍被升学指挥棒左右,课堂上满堂灌,不注重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更无暇去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间的个别差异。作业搞题海战,压得学生无喘气的机会。凡此种种做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二是应试教育对教育评价的影响,使学校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均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学校向教师要分数,教师、家长向学生要高分,在这种层层压力下,一些学校只注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挤占其他科目的时间及学生的正常假日,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第三,学生自身的因素,不良的个性特点及个性倾向。如意志力薄弱、兴趣广泛而不专一、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等。都易失去学习兴趣。还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碰到困难,遭遇失败,甚至是老师的冷嘲热讽和轻视,家长的打骂,这些常使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于是自暴自弃,产生厌学心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太差,学习方法

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

学困生转化个案分析 学困生问题是一个永恒的问题,爱优秀生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的,而给学困生爱却是优秀的教师才能做到的。如何对待学困生,如何减少学困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用爱心,用耐心,用真心,心换心地去面对他们。愿教学活动中没有学困生,愿我们的学习理念中没有学困生! 我们班的王玉国同学,今年11岁,父母都在外地务打工,由一个80多岁奶奶监护。平时上课听讲随意性大,有时认真,有时根本不听,有的老师上的课愿意听,有的不听。作业一般不做,除非万不得已,更谈不上上课作笔记。考试全凭抄袭;学习没有动力;上课盼下课,上学盼放假。夜晚爱上网玩的是游戏。学习成绩肯定是不行了。但这个学生也有优点:和同学关系处得好,人讲义气、豪爽;不与科任老师发生直接冲突;对公益活动,特别是公益劳动特别积极。针对他我是在平时教学和课外活动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帮助他。 1、在同学们面前有意适度放大该生的优点,让他在同龄人中树立信心。在教学活动中,营造一个不单以考试论成败的氛围。从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分析、系统评价学生,这样学生学习信心就增强了。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信心自然就产生了兴趣。 2、倾情投入,情感共鸣。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让学生觉得他在老师心目中有一席之地。课余时间的一句简单的问候,一个轻轻地抚肩、抚头动作,更能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3、加强沟通,争取家长配合。定期和不定期地与家长取得联系。用恰当的方式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劳动、思想等情况报告给家长。让老师和家长都来为孩子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4、宽容学生,允许他们有失误。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复杂而困难的工作。学困生由于长时间的积累,导致基础差,能力弱,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只有正视他们的失误,才能利于他们的成长。况且尖子生不也犯错误,不也有失误吗?俗话说得好,“十个手指有长短”。正确处理短和长的关系,短有短的优点,长有长的缺点。对待学困生要少看缺点,多找优点;多一份宽容,多一分理解。

学困生心理辅导案例

学困生的心理辅导案例之一 新安县西关小学志强 一、案例的具体表现: 这学期,班中一位同学王冬,上课一贯不专心听讲,而且不管在上课下课总是无缘无故地招惹别人,课根本不想听讲,对学习无所谓。 二、原因分析: 后来得知他父母关系不好,父亲从不与他进行真正地交流,只是在向他要钱时给他钱。妈妈也很忙,虽然有时找时间和他交流,但时间太少,她感觉自己没有人爱,缺乏幸福和快乐感,心中还有一些不平衡和敌意。平时就无缘无故地招惹别人,想借此机会引起别人的注意。由于上课经常不听讲,所以导致学习成绩一直处于班中的末尾位置。恶性循环,学习也越来越吃力。 三、帮扶措施: 于这学生的特殊情况,我经常找他谈心,另外通过书信方式,以朋友的立场和口吻劝说他摆脱心理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我的设想是不给同情,只给引导,帮助他释放自己心里压抑的情绪,能够客观正确地看待父母离异,树立正确、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为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机会,了解学生,同时增强他的学习自信心,我有时要求他用书面形式写给我看,一次,他在文章中,将他渴望母爱和父爱的痛苦与学习成绩低的忧虑倾诉了出来,并在结尾处写道:“希望都能够为我,。”由于他从不愿和同学、老师过多交流,贸然的询问、冒昧的同情、盲目的嘘寒问暖都可能会使学生从此三缄其口,将信任倏然收回,当然,我向他保证不对任何人说。他能主动地向我询问如何摆脱困扰他生活、影响他学习的这段经历,足以说明他给予我足够的信任,并希望从我这里得到有力的帮助。 我告诉他:不要责怪父母,许多事情不是用对错能够说得清的。他们分开并不能代表着你一定会孤独;也许你没有体会到,他们都在加倍地关爱你,你得到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生长在什么样的家庭是无法选择的,但未来将要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却是由你自己决定的。试试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这是你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只有掌握知识、增加能力,才能真正创造美好的生活。 起初我要求他读好语文书上的课文,课堂上多鼓励他,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回答,我再利用课余时间对他进行辅导。渐渐地,成绩在不断地提高,他对学习的兴趣逐渐浓厚了,我为他的进步而感到高兴。 四、教育效果: 1、通过多元化渠道了解学生,及时发现被情绪困扰的学生,侧面了解成因,思考通过何种途径、教育方式,寻找机会切入,避免刺激学生自尊的可能,进行耐心教育,步步深入,经过一个敏感适应期,使其能够淡化敏感程度。 2、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及背景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使学生在一种平和、无压力的心理状 3、教师以平等的朋友口吻提出建议和鼓励,进行寓理于情的教育,学生容易接受并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 五、引出的思考: 现实和未来都要求每一个社会人从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这些都与人的心理品质有关。但是一些学生存在着心理问题,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的认识扭曲、行为偏激等心理问题,其原因,除了外部因素外,与学生自身的心

青少年成才优秀家庭教育案例

教材教法分析 一、教材简析 本节课教材采用的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纲要课程教材《心理健康》高中一年级上册。《感恩同行,让爱回家》这一课以自我觉察活动、案例再现、小组讨论、媒体聚焦和拓展阅读五部分组成。以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为主线,以学生思维品质训练为核心,以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为起点,围绕感恩这个主题,从感性经验、理性思考、活动体验等多个维度展开,使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和启发下,更好的认识自我、适应环境、构筑健全人格,激发爱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青春期,生理发展迅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也迅速发展,但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离成熟与稳定还有一段距离。基于这一心理特点,高一学生易出现叛逆父母、疏远父母、疏于与父母沟通等问题,甚至会与父母发生激烈的冲突。这些问题给家长带来了极大困扰,阻碍着家庭教育的顺利有效进行。同时,随着国家不断强大,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家长给予当代高中生的物质生活极其丰富,学生从未体验过物质匮乏的艰难生活,故而难以理解父母为其带来美好生活所付出的辛苦与不易,这也导致了学生对父母之爱没有深刻体味与思考。所以依据德育工作准则和学生实际情况,契合家庭教育的需求,设计本节课,引导学生爱父母,感恩父母。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提前充分了解学生学情,掌握高一学生的基本心理特点,并以教材内容为主,利用网络资源查阅、下载与主题有关的理论与知识内容,利用电脑制作课件,展现课堂主要内容。 三、教法分析 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具体内容,采用了视频导入法、自我觉擦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拓展阅读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情感性,逐渐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四、学法分析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改革的目标之一,本节课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聆听、观察、分析、感悟等,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学困生个案分析

小学学困生个案分析 一、基本情况 田路路是个很腼腆的小女生,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也不爱说话。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田路路是一个留守儿童,父母长年不在家,家住农村,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何况住在农村,根本没有经历管孩子,要做农活。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

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3.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田路路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田路路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

学困生帮扶案例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困生帮辅材料 七年级6班 “你的转变令你所有老师欣慰;我们为你的觉醒而高兴;更为你的发奋求学而欣喜;‘浪子回头金不换’,希望你能成为真正的金子,想做到这一点,就应该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这是田彦锋同学读七年级上学期时我们给他的评语。 田彦锋能赢来所有课任教师的肯定与赞誉,着实不易。想以前,他可是一个教师不想提更不想见的“双差生”:表现差、成绩差。 刚进初中时,我就把他找到我办公室来,说:“你父亲到外地打工去了,好赚钱供你读书,所以从现在开始你要自觉、努力,好让你父亲放心;而我也会对你严格要求,这是对你外出打工的父亲负责,同时也是对你本人负责。至于生活上有什么不便可以随时跟我或跟王老师说,我们尽可能的为你提供便利。”说这番话主要是想跟他在感情上沟通一下,便于我日后的教育和管理;同时也告诉他除了家庭还有学校还有老师在关心着他。 可没想到,开学新鲜劲一过,他就到校不学习,上课讲闲话,做小动作,不交作业;脾气又暴躁,动不动就是用拳头跟同学“说话”,缺乏克制力…… 上课讲闲话,做小动作,老师发现后就提醒他要专心,他可好,不但不改,还瞪大眼睛,反问道:“我怎么啦” 不交作业,认真负责的课任老师就进教室去找他,他的第一反应是老师怎么跟他过不去,老师请他到办公室去说清楚,他却端坐着不动。逼急了,他就说我不读了,你管我僵持不下,课任老师只好转身跑来跟我们说:“田彦锋,我管不了。” 我们就只好亲自出门将他请出来,耐心地剖析给他听:“你不交作业,老师找你是对你负责,我们农村里有俗话叫‘坏犁尖不坏犁臂’不知你可懂若是对你不闻不问,是老师工作失职,学校还要找他……”直到他点头答应。 而有时,我还是刚坐下来,就有学生哭进来:“田彦锋他打我……”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讲解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一 责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8-11-11 保存本文加入收藏 一、个案分析 目前青少年在我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占的比例不大,考虑到青少年在接受社区矫正的前提条件较为类似,因此采用个案分析的形式对如何做好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探讨。通过实例的详细分析,从特殊性中发现一般性,有助于为今后开展青少年矫正工作提供参考。 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蔡某,男, 1989年 4月 7日生,汉族,高中文化程度,现在厦门市交通职业中专就读。 2004年 10月 22日下午,蔡某与王某、施某、谢某四人在本市秀德大厦附近,殴打在校生陈某并抢走一部诺基亚 6820型手机(价值人民币2377元及在校生黄某的人民币 10元。 2004年 10月 31日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思明区人民法院审判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百元。同时,共同退赔被害人黄某人民币十元,退赔被害人陈某人民币二千三百七十七元。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二 责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8-11-11 保存本文加入收藏 二、特点分析 从蔡某的案例,可以从中发现青少年犯罪的几个特点: 1. 突发性。由于青少年各项生理基能正在发育之中,身体增长的速度快,但是心里发育却相对滞后,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在某种偶然的诱导和刺激下,容易遇事起意,突然实施犯罪,脑子一热,说做就做,不计后果。本案中蔡某及其同犯就是出于对金钱的渴望,在好奇

和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事实上蔡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和同伴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后果会如此严重。 2. 团伙化。由于青少年年纪尚轻,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势单力薄的心理使得他们容易结伙作案,通过结伙成群,互相壮胆,互相煽动,互相利用,互相依存,增强安全感。因此,多是三五成群、七八成伙的共同作案。本案中蔡某以及其他五名被告均是纠集成伙共同犯罪。 3. 低龄化。近年来 ,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 18岁左右,其中 14-16岁少年犯罪的比例日渐增大,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本案中,共有 6名被告,均未满 18周岁,其中蔡某及其同案犯王某还未满 16周岁。 4. 反复性。青少年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且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收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如不注意隔离他们与不良习气接触,不注意对他们不良行为的及时纠正和和控制,他们也容易受到坏人坏事的熏染而重新犯罪,具有很强的反复性。本案中,蔡某的其中两名同案犯就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实施了抢劫。 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案例分析(三 责任编辑:中国社会工作师考试网更新时间:2008-11-11 保存本文加入收藏 三、原因分析 在对于本案蔡某的犯罪原因的分析中,除了自身因素以外,有三个环境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而蔡某恰恰缺乏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主要表现在: 一是家庭的贫困。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激烈竞争和贫富差距。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好奇和攀比的心理容易产生对物质生活的极端追求和滩涂享受。蔡某家庭贫困,父母双双下岗,母亲还是残疾人,家里每月的收入仅来自三百多元

辅 导 学 困 生 转 化 典 型 案 例

辅导学困生转化典型案例 七(8)班张荣 谭国岑是我班一个令人头疼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又不遵守纪律, 还时不时的旷课,许多老师都和我说谭国岑没什么希望了,实在太差.但我并不放弃,而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转化他: 一、查找成绩差原因 学生成为差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因此我们首先及时家访,做好调查,写好观察记录,认真分析研究,然后从教师、学生、家长多方面分析,从学生本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多层次考虑,探究成为差生的原因,以便今后对症下药。 二、改变教师对待差生的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教师的观念,对待差生要一视同仁。我们要做到不歧视一个差生,不放弃一个差生。 三、采取有效的转差措施 1."眼中无差生,心中有差生"。就是我们既要把差生当作班集体中共同前进的一员,在生活上学习上使差生享受和优等生同样的待遇;然而差生又是一个班集体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应该把差生的特殊性放在心上,在言语行为上都要更表现出热情和厚爱。 2.爱护自尊心,增强自信心。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这是上进不可缺少的动力,作为教师决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其实,差生有比优等生更强烈的自尊心,他们渴望平等和成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渴望有机会表现自己。我们应尽可能的爱护他们的自尊,帮助他们去掉自卑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肯定差生的点滴成绩,以"点"带"面",促进全面转化。并不是所有的差生在各方面表现都很差,教师在做转化工作的过程中,要精心观察,善于研究,找出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来加以鼓励,采取多种巩固措施,多表扬,少批评,时间、使他们的每一点成绩都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充分肯定。 在我的不懈努力下, 谭国岑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然,差生转化是一项复杂的教育工作。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把这项工作当作自己的教育内容之一。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平时的日常生活,都应该把差生放在心上,使他们也能与优等生共同进步。

学困生转化案例分析

学困生转化案例分析 我所任教的九年级有一个叫李海峰的学生,他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很不好。刚开始他的英语成绩还可以,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考了72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他的英语成绩也退了下来,上学期末他的英语成绩下降到34分,引起了我的重视。 本学期初,我在观察中发现他上课听讲不专心,情绪低落,积极性不高,经常走神,作业也是胡乱抄一下了事。与我搭班的老师也看到了这一点,认为该生无“上升”空间。 老师的责任感和良知告诉我:决不能放弃!通过与班里和李海峰是小学同学的学生的交流,了解到李海峰在小学时学习基础并不差,有一定的学习欲望,课堂中也能遵守纪律,但是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思想上存在得过且过的想法,学习上意志力不强,缺乏上进心,缺乏自信心。在与他本人的多次谈心中,我发现李海峰虽然在主观上很想学好,但升入初中后,随着功课增多,难度增大,作业量增加,他整天忙于应付作业,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他选择了放弃,进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导致学习成绩不断下滑。 帮扶措施挖掘闪光点,激发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去捕捉孩子的优点,用缩小镜去看待孩子的缺点。努力架起沟通师生感情的桥

梁,用一点点的爱、一滴滴的情,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所以我经常抽空找他谈话,了解他的爱好,并鼓励他进行深入研究。在了解到他对英语非常感兴趣,我就与英语老师联系,希望英语老师给予他额外的辅导。不久,他的英语课上课效率明显提高。然后,我不定期找他谈话,了解他在英语学习方面的方法,并引导他将这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应用于其他相关科目。这样一来,不仅英语课是这样,其他科目的上课情况也有了变化。一段时间后,我从其他课任老师那儿了解到,他上课时发呆、回答含糊的情况有了明显地改善,同时,在他比较喜欢的英语考试中成绩有了一定提高。虽然,从整体成绩来说,他的进步并不明显,但可以看到他在上课和作业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公平地对待班中的每一位孩子,对孩子不忽视、不歧视、不疏远,关心他的学习、生活,经常性地与他沟通交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让学生觉得老师是公平、公正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树立自信心。 课堂上,我对他特别关注。上课经常提问他,但是选择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让他跳一跳也能摘到苹果,尝到成功的喜悦。一旦他回答正确就给予鼓励。下课在布置作业时,对他要有所照顾,在作业的数量上适当减少,在难度上适当降低。让他通过努力,也能完成作业。随着他的不断进步,教师不断调整作业的数量和难度,直至达到与别的孩子相同

青少年成长案例分析

青少年健康成长典型案例调研报告 青少年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其年龄小,社会阅历少,心理处于一个特殊发展阶段,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下面我将介绍一个关于青少心理行为问题的案例,并将从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原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案例简介: 王某,男,13岁,自幼父母离异,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外出打工,很少回来,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与母亲在电话里也经常发生冲突,家境一般,放学后常和同学一起流连于网吧,有彻夜不归的经历,在学校经常与同学争吵,出口成脏。上课不遵守纪律,甚至谩骂老师。学习成绩下游,智力一般,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在校期间情绪波动极大,学习态度更加消极,在学校,反抗行为十分尖锐,不听话,经常与老师发生冲突,眼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有厌学情绪,一提到学习,脸上就出现烦躁的神情,一拿到书本,就哈欠不断,做作业时也磨磨蹭蹭,拿块橡皮也能拿半天. 案例分析 该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厌学 二:网络成瘾 三:单亲家庭,溺爱与爱缺失 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针对不同的方面,我将进行不同的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一、厌学 产生原因 (1)家庭环境的影响。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究其原因,家庭因素是不容忽视的,目前,许多家庭缺乏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精神氛围,该案例中,该生单亲家庭,母亲文化程度不高,家庭缺乏学习的氛围,从小到大,学习成绩总是一般,导致无法再学习上获得成就感,提到学习就厌烦,是因为学习让他产生了自卑心理。 (2)自我效能感低,长期在学习上的挫败感形成了恶心循环,挫败感导致低自我效能感,低自我效能感又会影响学习成绩,导致挫败感。 (3)意志力低下,意志是心理活动的动力之一,它对人的认知活动给予巨大的影响和作用,实验证明,意志薄弱的人往往易受消极情绪的控制,使行动半途而废;意志坚强的人则可以控制个人的情绪,克服消极情绪干扰,把意志行动坚持到底。该生意志较为薄

学困生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学困生心理辅导的个案分析 “学困生”尽管是极少数,但颇使教师感到棘手、头痛,若是处理、教育不当的话,将会对整个班级或学校的教育产生不可小视的负面影响。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分析他们的成因,寻找对策,把爱倾注给他们,千方百计采取措施转化“学困生”。下面,我就从一个个案来谈谈学困生的转化。 一、个案档案 小明,10岁,三年级男生 (一)个人基本情况: 1.性格特点:内向,懒惰,调皮 2.课堂表现:上课不认真听讲,开小差,走神。 3.学习情况: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差,经常是班里倒数第 一、二名。 4.师生关系:不听老师教导,有抵触情绪,能偷懒就偷懒。 5.同学关系:和调皮的同学经常一起追逐吵闹。 (二)家庭情况: 父母打工,工作非常忙碌,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他交流沟通。唯一的交流就是问考试成绩,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责骂,长期以往,他已不愿与父母交流。总是奶奶来接他放学,除了骂他还是骂他。总之,这是一个缺少爱与沟通的家庭。 二、个案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通过与他的交谈我发现了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及造成其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存在的心理问题: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叛逆心理。

(二)成因分析。 1.内因: (1)他的内向,懒惰,调皮的性格特点易造成其上述心理问题的出现。 (2)他的自我概念差。影响自我概念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其一,自我评价的高低。 他的自我评价明显低于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肯定不足,遇到挫折常常自责,生活态度消极、被动。其二,自我接受的程度。自我接受是指对自己的现实,特别是对自身的缺陷能够宽容。 俗话说“人无完人”,一个人应该对自身的缺陷以及无法改变的生理特征(如相貌、身材、嗓音等)持宽容的态度。而他由于自己的懒散,不求上进,导致别人对他的疏远时,不加思索地认为是自己以上无法改变的缺点给自己抹了黑。于是,对自己的缺陷耿耿于怀。这使他生活得非常痛苦,常常有挫折感,最后容易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尤其对于学习上,一直有点自认为不是读书的料,对于学习充满恐惧。 2.外因: (1)家庭的影响。 父母对小明的期望值很高,希望他能考个好成绩。但每天忙于生活,平时从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也没有时间陪孩子一起游戏、娱乐,当然也就更少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常为其学习成绩差而责骂他。这些都使他感到孤独、压抑、自卑。 (2)教师的批评。 由于他经常作业拖拉,几乎每门功课都如此,学习成绩差,而经常被老师点名批评。老师对他的批评、斥责多于赞扬,这使其产生抵触情绪,逆反心理。 (3)同学的排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