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果蔬贮藏病害
果蔬贮运病害05_香蕉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形,暗褐色。 病菌在体外,生长最适温25~35℃,在体内可忍受45℃高温,50℃下还可存活20天。 只侵害芭蕉属,以香蕉受害最重,大蕉次之,龙牙蕉很少被害。 侵入后,可产生乙烯加速香蕉果实成熟。有的菌系不呈被抑侵染,侵入后很快产生病斑。 关于香蕉炭疽病的病原菌,有报道可自病蕉上分离得通常危害柑桔、荔枝、芒果、苹果、桃等许多 水果的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实际上,后者确切的作用迄今仍不清楚。一般说来,后者不侵 染香蕉。 发病规律 初侵染源:带病的蕉树。 病斑上的分生孢子由风雨或昆虫等传播,侵入后,最易在幼嫩组织上先发病。果实上,通常呈被抑 侵染,病菌在表皮下休眠,直到果实开始成熟才表现。 再侵染多。 影响因素 在果上发展的最适温度为32℃。广东夏、秋蕉贮运期处于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下,发病较多,冬季 低温干燥,病害较少。 果实成熟程度不同感病不同。通常青蕉常不发病。 含糖及含氮量均低而维生素C含量高的品种,较抗病。 损伤极易诱发香蕉的后熟过程,使病害加重。 防治措施:田间防治是关键。 清洁蕉园,集中病枯叶烧毁,增施肥料,加强树势。 适时采收。采收应择晴天,成熟度达70~80%为宜,过青果实尚未饱满,过熟容易损伤并感病。 采收时小心避免擦伤,装入薄膜袋内贮藏并装箱运输能减少损伤。 药剂防治。田间从抽蕾开花期起,喷施4次50%多菌灵1000ppm+农用高脂膜20%的混合剂,每次间隔 10天,只喷果穗不喷叶片。 采后以特克多或抑霉唑1000ppm浸果,效果较好。 处理后,在密封薄膜袋内加高锰酸钾固体保鲜剂,可有效地吸附乙烯和CO2,使乙烯氧化分解,从而 推迟香蕉黄熟,抑制炭疽病发生。 运输过程中避免与芒果、甜瓜等果蔬混存,因为后者易产生乙烯。 Banana Crown Rot 镰刀菌引起的香蕉冠腐病主要是采后病害, 其重要性仅次于炭疽病。 以采后薄膜袋包装的发病最为严重。 香蕉北运也常发生,蕉农称“白霉病”。广东香蕉贮运期间发生的冠腐大多由镰刀菌所致。主要出现在青果 期,与炭疽病正好相反。 症状 采后的香蕉密封包装,在25~30℃下贮藏7~10天,蕉梳切口处出现白色棉絮状菌丝,含大量大、小分 生孢子,造成轴腐,进而向果柄扩展,暗褐色,前缘水渍状,指果脱落;20~25天后果身发病,果皮爆 裂,覆盖许多白色菌丝体及分生孢子,蕉肉僵死,不易催熟转黄。青果外软而中央胎座硬,食之有淀 粉味感,一旦发病,扩展极为迅速。 病原菌 香蕉冠腐病病原菌极为复杂,国外已记载的至少有10多种,其主次在各国不尽相同。我国在冠腐病 蕉上也常发现炭疽病菌、焦腐病菌、球黑孢霉及轮枝菌,但广东香蕉贮运期间发生的冠腐大多由镰刀 菌所致。 在广东,至少包括下述4种镰刀菌:半裸镰孢(Fusarium semitectum)、串珠镰孢(F.moniliforme)、 亚粘团串珠镰孢(F.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和双胞镰孢霉(F.dimerum),其中以半裸镰孢的致 病性最强,但频率以串珠镰孢与亚粘团串珠镰孢最高。 发病规律 初侵染源:一般来自田间的植株残体或土壤。 伤口侵入。 病菌可潜伏在果实内,在田间不造成果实腐烂,收获后若遇上高温高湿的条件,则造成严重腐烂。 采后靠接触传播扩大危害。 影响发病因素 伤口是关键。 高温高湿度利于发病。
第5章果蔬贮藏期间的冷害和冻害PPT课件
第18页/共49页
由于膜的相变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如果组 织短暂受冷后升温,只要膜没有受到严重伤害, 在冷害解除后,膜仍可以恢复正常代谢而不造 成损伤
若受冷的时间很长,膜受损严重,则导致机体 受伤死亡,组织崩溃,细胞解体,就会导致冷 害症状出现。
第42页/共49页
图1梨黑皮病
图2梨果柄基腐病
图3梨幼树冻
梨黑皮病:贮藏期果面产生不规则形黑褐色斑块,重者形成大片甚至蔓延到整个果面, 皮下果肉正常,仅影响外观和商品价格(图1)。
梨果柄基腐病:贮藏期果柄基部发生褐色至黑褐色病斑,果肉也变褐色腐烂,进而扩 展全果烂掉(图2)。
梨幼树冻害:常发生于靠近地表面向阳的主干上,树皮出现黑紫色斑块,形状不规则, 树皮里层也变
间接损害
四、冷害过 程中的生理 生化变化
喜温植物在零上低温条 件下,生理生化方面出现如图化:
第21页/共49页
① 对生物膜的影响 首先是损伤生物膜。一些对冷害敏感的植物,膜 脂从一个富有柔性的液晶态转变为固性的凝胶态 使得膜相发生改变。
第22页/共49页
黄瓜组织切片不同温度下细胞膜透性变化图
第23页/共49页
第4页/共49页
冷害引起的生理生化变化
① 生化反应失调: 水解酶类活性>合成酶类 氧化磷酸化解偶联,ATP含量减少
② 呼吸代谢失调 ③ 光合作用受阻 ④ 原生质流动受阻:ATP减少,原生质粘性增加 ⑤ 吸收机能减弱
第5页/共49页
二、影响冷害的因素
(一) 生物膜的特性及化学成分 (二) 内在因素 (三) 外界环境因素
③内源激素的变化:IAA、GA下降,ABA上 升,抑制生长,促进脱落、休眠。
5采后病害
第五章园艺产品采后病害及其防治园艺产品采后在贮藏、流通期间发生的病害通称为采后病害(postharvest diseases)。
园艺产品的采后病害可分为两大类:生理失调(physiological disorder)病理病害(pathological decay)第一节果蔬贮藏中发生的生理失调(逆境伤害)果蔬采后的生理失调也称为采后生理病害,是由于环境条件不适或生长发育期间营养不良造成。
一切会引起生物体生理功能失常的环境条件都属于逆境(Stress)。
生理失调是果蔬对逆境产生的一种反应。
逆境伤害主要有低温伤害(冷害及冻害)、气体伤害Question 1降温贮藏是延长果蔬贮藏期的一种主要方法。
低温对果蔬有何有利影响?有什么不利影响?一、冷害(Chilling injury)概念:果蔬在其组织冰点以上的低温中贮藏时发生的代谢失调称为冷害。
Question 2是否各种果蔬在低温贮藏时都有可能发生冷害?•冷害发生的可能性与果蔬的品种、种类有关;•易发生冷害的产品称为冷敏感产品。
冷敏作物低温贮藏不当时,害处多于益处,不仅藏的优越性不能充分体现,产品还会迅速败坏,贮藏寿命缩短。
•冷害发生的温度依果蔬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一般在0~15℃。
大部分果蔬短暂受冷后回到暖处仍可以恢复正常代谢,长久受冷后则组织和细胞受到损伤,不能恢复正常代谢。
二、冷害的症状及生理变化1、冷害常见的症状①表皮凹陷②退绿、果皮变黑③水渍状④烫伤状⑤腐烂,坏死⑥后熟果实如香蕉、芒果将不能成熟或成熟不正常⑦产生异味(如油梨、柑桔等)⑧果肉褪色(番茄)冷害后显微结构的变化: 线粒体肿胀解体内质网肿胀核糖体消失细胞核染色质聚集液泡破裂2、冷害发生后的生理生化变化◎呼吸速率及呼吸商改变冷害开始时,呼吸速率异常增加;随着冷害发展,呼吸速率下降;◎果蔬细胞膜受到伤害,透性增加,离子相对渗出率上升;◎由于细胞膜受伤害,使乙烯合成酶系统活性明显降低;◎三羧酸循环发生混乱,导致中间产物α-酮酸积累。
第五章果蔬贮藏期间的冷害和冻害
植物种类不同,对冻害的敏感性有很大差异,有些植物 对低温很敏感,冻害后组织完全遭到破坏,如香蕉,桃,番 茄、黄瓜等。有些植物在冰点下贮藏,冻结时没有发现伤害 ,缓慢解冻后,基本能够恢复正常生理活动。根据植物对冻 害的敏感性,可将果蔬分为三类(表6-3)
植物组织的冰点高低和结冰速度,因组织内 可溶性固形物的浓度的不同而异。
二、影响冷害的因素
影响果蔬冷害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受果蔬 产品的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决定。
受强寒流袭击 永春万亩枇杷受冷害
1、内在因素
包括果蔬的种类、品种、原产地、成熟度、 组织的生理状况和化学组成,采收期等因素。
前面已经提及果蔬原产地不同,种类、品种 和成熟度不同,对冷害的敏感性是不相同的。植 物对冷害的敏感性受基因决定,冷害敏感植物安 全贮藏的临界温度,又随生长发育时期而改变。
一些自由基清除剂如苯甲酸钠兼具有抗氧化 剂的作用,可使脂质保持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含 量,提高植物抗冷性。
生 长 延 缓 剂 如 多 效 唑 ( PP333), 能 刺 激 内 源 ABA的生成,抑制GA的生物合成,调节植物体内 激素的平衡,从而增强植物的抗冷性。
四、激素调节
植物组织中激素的平衡,与对冷 害的敏感性有一定的关系。上面已经 提到增加内源ABA含量,可提高植物 的抗冷性,用ABA处理葡萄柚,可减 轻冷害伤害。
四、刺激乙烯生成
很多对冷害敏感的果蔬产品经冷害低温 处理以后,乙烯生成量明显增加。进一步研 究表明在乙烯生物合成途径中,低温加速了 SAM→ACC的反应进程,因为低温处理能显 著提高参与此反应的ACC合成酶的活性。
乙烯结构图
冷害诱导的乙烯的生成,也受到一些抑制剂的抑制, 如AVG(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自由基清除剂如苯甲 酸钠、丙基没食子酸等。由此可以认为冷害诱导的乙烯的 生物合成途径,与果实完熟期生成的途径是相同的。
果蔬贮运病害01_概念病因及特点
果蔬贮运病害的概念、病因及特点果蔬采后易发生病害由于脱离母体而导致抗病能力下降。
果蔬产品富含水分与营养,易于被病原物利用。
成熟果蔬产品易受损伤,使得伤夷菌感染增多。
随着贮藏时间处长,组织抗性下降。
贮运病害的概念贮运病害指在贮运过程中发生、传播、蔓延的病害,包括田间已被侵染,但尚无明显症状,混进贮运过程中才发病或继续危害的病害。
在国外,常称为采后病害(Post-harvest Diseases),是指果蔬产品从采后一直到消费者手中,这一相当长时期内所发生的病害,包括收获、分级、包装、贮藏、运输、进入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发生的病害。
果蔬上有些重要的、危害大的病害,如柑桔溃疡病、芒果疮痂病、白菜白斑病等,它们在田间发生危害,虽然采收后也可混进贮运,但在贮运过程中,基本不传播、不扩展危害,严格说来,不在贮运病害之列。
贮运病害与田间病害一样,按其病因可分为二大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造成的生理病害,另一类为寄生物侵染引起的传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非生物病原引起的病害,不能传染。
造成果蔬产品采后损失的生理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低温伤害;高温热伤;营养失调;二氧化碳(氧缺乏)中毒;水分关系失调;二氧气硫中毒;乙烯中毒低温伤害:果蔬产品都有一个能忍受的最低极限温度,果蔬产品采后贮藏在低于这个温度的条件下就会产生生理病变叫低温伤害(low temperature injury)。
♦包括冷害(chilling injury)和冻害(freezing injury)。
♦热带亚热带水果对低温特别敏感,如芒果在13℃以下便有冷害症状。
温带水果相对较耐低温。
♦冷害一般在温度0~15 ℃发生。
♦冷害导致产品内部组织崩解,出现褐斑、黑心或烂心,外部色泽变暗,水浸状,稍下陷;或者果实不能成熟,成熟差,香味减少,风味变劣。
♦冻害指温度在冰点以下对产品造成的伤害。
♦冻害的症状一般表现为组织半透明或结冰。
♦机理:由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被破坏,使结合在膜上的酶系统的活性降低,酶促反应受抑制,而非膜上酶系统的活化能变化不大,使二种酶系统间的平衡破坏而代谢失调。
果蔬产品贮运中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果蔬产品贮运中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果蔬贮运过程中常常会发生病变腐烂现象,造成储藏损失,病害发生的种类概括起来可分为2大类:一是由于贮运环境条件不适宜引起的生理病害如冷害、冻害、气体伤害和药害等;二是由于病原菌侵染引起的侵染性病害此外还有由于挤压、撞击等外部机械力及虫害造成的机械损伤。
其中尤以侵染性病害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而生理病害和机械损伤更易加剧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发展,因此均应尽量避免。
第一节果蔬产品贮运常见病害一、生理伤害(一)低温伤害低温通常对果蔬贮运是有利的,但不适宜的低温则会造成低温伤害。
低温伤害包括冻害和冷害。
冻结对任何水果蔬菜都有害,解冻后果蔬很快就会腐烂。
但在高寒地区利用零下低温储藏一些耐寒性蔬菜,如芹菜、香菜、大葱等,使之长期保持冻结状态,也是一种有效的保鲜手段,但要避免忽冻忽化。
冷害不同于冻害,是由0℃以上的不适低温而非冻结温度造成的生理障碍。
冷害的常见症状是果面上出现凹陷斑点、水渍状病斑、萎蔫、果皮、果肉或种子变褐,不能正常后熟,果蔬风味变劣,出现异味甚至臭味,加速腐烂。
不同果蔬冷害症状有所区别。
冷害症状通常是果蔬处于低温下出现的,但有时在低温下症状并不明显,移到常温后呼吸反常,很快腐烂。
冷害临界温度以下的温度可分为高、中、低3档,储藏在高档温度下的果蔬,生理伤害轻,所以症状也轻;低档温度下生理伤害最重,但症状因温度很低而表现慢甚至受到抑制,所以看起来也较轻,但转入常温后则会发生爆发性的变化;中档温度介于2种情况之间,所以在储藏中就显得较其他2个温度档次严重,如黄瓜在4-5℃的低温下储藏腐烂,最快、最重,在7-9℃的黄瓜基本无冷害症状,而1-2℃的黄瓜表面,看起来很正常,但移至室温则几个小时就出现腐烂症状,货架期非常短。
一般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水果,蔬菜及地下根茎类蔬菜对低温比较敏感,如香蕉、芒果、青椒、绿熟西红柿、黄瓜、茄子、西瓜、冬、瓜、豆角、姜、甘薯等,储藏适温一般都在7℃甚至更高,而叶菜类则对0℃以上的低温不敏感。
第五章果蔬的贮藏方式与管理
冷库贮藏
产品堆放
• 堆放得总要求就是“三离一隙”。“三离”指得就是离 墙、离地面、离天花板。 “一隙”就是指垛与垛之间 及垛内要留有一定得空隙。
• “三离一隙”得目得:为了使库房内得空气循环畅通,避 免出现死角,及时排除田间热和呼吸热,保证各部分温度 得稳定均匀
• 新鲜果蔬产品堆放时,要做到分等、分级、分批次存放, 尽可能避免混贮
第三节 气调贮藏
• 一、气调贮藏得原理 • 二、气调贮藏得类型 • 三、气调贮藏得条件 • 二、气调贮藏得方法 • 三、气调贮藏得管理
一、气调贮藏得原理
• 气调贮藏得基本原理 气调贮藏(gas storage)就是以改变贮藏环境
利用制冷剂从液态变为气态时吸 收热得特性,使之封闭在制冷机系统中从 液态变为气态而吸热,再从气态转变为液 态而放热 • 田间热 呼吸热
12
9
3
5
4
78
6
低压部分
高压部分
制冷系统示意图
1-回路压力;2-开始压力;3-冷凝水入口;4-冷凝水出口;5-冷 凝器;6-贮液(致冷剂)器;7-压缩机;8-调节阀(膨胀阀);9- 蒸 发(致冷)器
10
3
生菜
1
2
洋葱
10
1
青豆
7
5
梨
5
2
甘薯
10
10
菠菜
20
--
草莓
20
2
甜玉米
20
--
番茄
2
3
From Anon.(1979) and Ryall and Pentzer(1982).
果蔬贮运病害00绪论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徐大高主讲资源环境学院植病系为什么要控制植物病害?❖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唯一能够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的高等生物,同时也是各种生物生存所需的氧气的主要制造者;➢人类以植物和动物为食物之源,而动物的生存也离不开各种植物;➢除为人类供应食物外,植物还为人类提供其生活中的各种必需品,如住房材料、衣物、家具、药物等;➢人们日常生活所需之能源材料如煤和汽油,从根本上也是植物转变来的。
❖植物病害的危害➢自古以来就给人类的财产、健康及至生命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前1900年,小麦黑粉病对古巴比伦的小麦生产造成很大的威胁。
➢前239年的“吕氏春秋”,把小麦黑粉病说成为“鬼麦”。
➢所罗门,公元前980年,人们在祈求神灵保护他们种植的庄稼不受病害的危害。
➢由于长期遭受小麦锈(Wheat Rust)病的危害,在公元前715年4月25日,罗马人创造了锈神“Robigo”和“Robigus”(Gods of Rusts),在这一天,人们用一些“锈色”的动物被用作供品祭祀他们。
➢罗马帝国衰亡后,贫穷的人们只能依赖黑麦作为食粮。
在天气寒冷湿润时,黑麦容易发生“麦角病”。
这些混在黑麦中的麦角被磨成粉,进入了加工成的面包里。
➢麦角含有生物碱(麦角酰二乙胺,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LSD,1938年被提取出来,有医学价值),人们吃了含有麦角的面包后,导致血管强烈收缩,会引起“坏疽病”,严重时可导致人的手脚脱落,患者产生幻觉并在极度的痛苦中死亡。
➢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在无可奈何之下,开始供奉“麦角之神”,祈求神灵的保护。
由于这一病害的发生,从美国引进欧洲的马铃薯开始逐渐成为欧洲及远东地区的主要食粮。
➢1750年马铃薯由美国引入欧洲,并成为贫民的主要食粮。
在爱尔兰,由于种植的小麦全部用来交租,马铃薯成为贫民的唯一食粮。
第六章果蔬贮藏 期间的冷害和冻害
三、冻害机理(冻害的影响) 冻害机理(冻害的影响)
冻害对植物的伤害主要是由于结冰而引起的。结冰造成 结冰造成 植物的伤害有两种类型: 植物的伤害有两种类型: 1、细胞间结冰伤害 细胞间结冰伤害 当气温下降到零度以下时,植物组织内细胞间隙的水分 由于可溶性物质浓度比较低,所以先形成冰晶。随着低温持 续时间的延长,细胞间隙水分结冰会减少细胞间隙的蒸气压, 因此周围细胞内的水蒸气便向细胞间隙的水晶体凝聚,冰晶 也随之逐渐增大,失水的细胞又从它周围的细胞吸取水分, 这样,不仅邻近间隙的细胞失水,离冰晶体较远的细胞也都 失水。
(2)湿度 )
对于某些果蔬商品,贮藏期间提高相对湿度 可以减轻 提高相对湿度,可以减轻 提高相对湿度 冷害。 冷害。 据研究将黄瓜和辣椒贮藏在相对湿度接近100%的环境 中,在0℃下果实表皮出现的冷害陷斑,较在相对湿度为90 %的为少。有人将辣椒在0℃及相对湿度为88%~90%中贮 藏12天,有67%出现陷斑;而在同样时间和温度下,贮藏在 相对湿度为96%~98%,只有33%出现陷斑。显然,对这类 蔬菜说来,调节贮藏湿度接近100%,冷害减少,而低湿则 促进冷害症状的出现。
(3)气体成分 )
改变贮藏环境的气体成分,可以减少冷害的发生。 对于某些果蔬商品用低浓度0 2 和高浓度CO2 进行气凋贮 藏,能有效地减轻冷害,如油梨、葡萄柚、青梅、黄秋 葵、番木瓜,桃、菠萝和小西葫芦等。 但气调贮藏也有加重冷害的报道:如黄瓜、石刁柏 和灯笼辣椒等。 为此,气调贮藏能否减轻冷害的发生,受果蔬种类、 O2和C02浓度、处理时间和贮藏温度等因素决定。
第三节 减轻果蔬冷害的措施 一、调节温度处理
有三种调节温度 三种调节温度的方法,可以减轻果实和 三种调节温度 蔬菜贮藏期间的冷害。 1、高于冷害临界温度的低温贮藏 根据 高于冷害临界温度的低温贮藏 研究资料,现已能够确定大多数的果实和蔬菜 的最适贮藏温度。 一些对冷害不太敏感果蔬产品,贮藏温度 可稍高于冰点温度。而一些对冷害敏感的果实 和蔬菜,贮藏温度应高于临界冷害温度。
第五章果蔬贮藏病害
50
贮藏在0 ℃的葡萄灰霉病(Gray mold rot in grapes stored at 0℃)
51
5.2.1.13桃、李、杏褐腐病
特征:低温下仍可传染,并可通过腐烂果实 接触传染。 症状:果实受害初期病部为浅褐色软腐状小 斑,数日内迅速扩大及全果,果肉松软,病 斑表面长出灰褐色绒状菌丝,上面产生褐色 或灰白色孢子,呈同心圆的轮纹状排列。
37
Beurre d’Anjou 梨青霉蒂腐病(Stem-end blue mold rot ot Beurre d’Anjou pear
38
• 5.2.1.8香蕉炭疽病
• 症状:炭疽病,发病初期果实表面出现浅褐色圆形 小斑,迅速扩大,呈深褐色,稍凹陷皱褶,病斑呈 同心轮纹状排列,湿度大时,溢出粉红色黏液。
8
• 镰刀菌属(Fusarium) 镰刀菌属在果蔬和观赏 植物上引起采后粉红色或黄色、白色霉变,尤 其是根茎类、鳞茎类、块茎类;而果实类如黄 瓜、甜瓜、番茄也常常受害。 • 地霉属(Geotrichum) 地霉造成柑桔、番茄、 胡萝卜和其他果蔬的“酸腐”病。 • 青霉属(Penicillum) 青霉属的不同种造成青霉 病(P. italicum Wehmer)和绿霉病(P. digitatum Sacc.),这是最普遍的采后病害, 侵害所有类型的柑桔、苹果、梨、葡萄、甜瓜、 无花果、甘薯及其它果蔬。
18
(Citrus fruit brown rot)
柑 橘 褐 腐 病
油桃褐腐病
19
樱桃褐腐病
20
采前油桃褐腐病
指甲伤口处的油桃褐腐病
21
• 5.2.1.2苹果、梨霉心病 • 症状:墨绿色霉状菌丝体在果实心室内存活,条件 合适时,使果心变褐腐烂,后不规则地向果实外缘 扩展。 • 病原菌:主要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链格孢属。 • 发病规律:花期为重点侵染时期,尤其是开花前期, 病菌侵染苹果稍多于果实期,要到果实生长后期或 贮藏期才发病,继续腐烂。 • 防治:在7~8月喷布纤维素500倍液加50%多菌灵 1000倍液3~4次,具有明显的防病效果
果蔬贮藏技术_5.1常温贮藏
第五章果蔬的贮藏方式与管理果蔬属于易腐性食品,目前主要采用常温贮藏、低温贮藏、气调贮藏及新技术等贮藏方法,根据不同果蔬采后的生理特性和其他具体条件,可以选择不同的贮藏方式和设施,以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延缓果蔬的生命活动,延长其寿命。
本章主要介绍各种贮藏方法的原理及管理技术要点。
第一节常温贮藏一、简易贮藏简易贮藏包括堆藏、沟藏、窖藏等基本形式。
以及由此衍生的冻藏和假植贮藏。
简易贮藏是利用自然调温维持贮藏的温度,使果蔬达到自发保藏的目的,其特点是贮藏场所设备结构简单,可因地制宜进行建造。
缺点是用自然低温为冷源受季节地区等因素的限制。
1.堆藏(适宜堆藏的果蔬有大白菜、甘蓝、板栗等.但不适宜叶菜类。
)特点性能:将果蔬直接堆码在田间地表或浅坑(地下20~25cm以)中,或者堆放在院落、室或荫棚下的贮藏方法。
堆藏的场所要求地势高、平坦且排水良好。
主要受气温,地温的影响。
只适用于温暖地区的晚秋贮藏和越冬贮藏,寒冷地区只做秋冬之际的短期贮藏。
形式与管理:一般堆的高度为l~2m、宽l.5~2m,以防中心温度过高引起腐烂。
应根据气温变化,在果蔬表面用土壤、秸秆等覆盖,以防受热、受冻和过度水分蒸发。
大白菜堆藏:大白菜在我国南北均有栽培,尤其是北方地区栽培面积大,贮藏量多、贮藏时间长,是北方冬季市场上主要蔬菜之一。
届时南方市场也有一定的需求。
大白菜贮藏特性大白菜喜冷凉湿润,但在-0.6℃以下时其外叶开始结冻;心叶的冰点较低,为-12℃。
长期处于-0.6℃以下就会发生冻害。
其贮藏最适温度是0℃左右,相对湿度95%以上为适。
在整个贮藏过程中损失极大,一般可达到30%~50%,其原因主要是脱帮、腐烂及失重(俗称自然耗)所致。
大白菜堆藏方法大白菜贮藏方式很多,可堆藏、沟藏(即埋藏)、窖藏和冷库贮藏。
通过贮藏保鲜,可以达到一季生产、半年按需均衡供应市场。
(1)堆藏长江中下游、华北南部适宜堆藏。
在露地或大棚将大白菜倾斜堆成两行,底部相距30厘米左右,向上堆码时逐层缩小距离,最后两行合成一起成尖顶状,高1.2~1.5米,中间自上而下留有空隙,有利通风降温。
第五章果蔬贮藏方法和原理
藏(MA)。
气调库贮藏设备主要有隔热、制冷等方 面的结构和设备,基本与常规冷库相同, 只是为了调气,密封程度要好。 库内的气体成分、贮藏温度和湿度能够 根据设计水平自动精确控制。参数检测 和调控设备主要有:各种探测器,加湿 器,二氧化碳洗涤器,制氮机,乙烯脱 除机,PLC 电脑控制系统等。
五、影响气调贮藏的因素
(一)温度:通常比普通冷库贮藏高1℃。 (二)相对湿度:比普通库高些,在90 ~ 93 %。 (三)氧浓度:3%左右,遵循“果实体内的 氧浓度与果实体外的氧浓度差等于果实的体 积乘呼吸率”。 (四)二氧化碳浓度:3%左右 (五)乙烯:予以排除 (六)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温度与气体组 成等因素相互促进或相互弥补。
第三节 辐射保鲜法
辐射贮藏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 射线去照射果蔬,最常见的放射性同位 素是钴60和铯137;或由能量在百万电子 伏以下的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流进行 处理,达到贮藏保鲜果蔬的目的。 抑制发芽、杀虫(或不育)、杀菌等。
电离辐射保鲜的机理如下: 一、抑制发芽:辐射破坏分生组织,核酸和 植物激素的代谢受到干扰,核蛋白发生变性 等因素。 二、调节呼吸和后熟:修复反应。 三、乙烯代谢的变化:抑制呼吸从而抑制内 源乙烯的产生。 四、辐射与组织褐变:辐射导致组织中酚类 物质异常增多,从而组织发生褐变。 五、辐射与侵染性病害和虫害的控制:辐射 能杀死细菌,控制害虫。
冷库一般由冷冻机房、贮藏库、缓冲间 和包装场四部分组成。果蔬冷库一般采 用冷风机降温,不采用盘管式降温。中 小型冷库一般用氟利昂作为制冷剂,大 型冷库则多用氨制冷。目前水果冷藏一 般采用氨制冷。
机械冷藏库
多层式:通常都是4至5层,每层高4.5~5.0m, 净空高4m。 单层:设有金属货架十多层,用自动码垛装 卸机,行驶于两架之间,进行水平和垂直运 输。为便于机械操作,一般有防撞柱和卷门。 总耗冷量:围护结构传热所引起的耗冷量Q1, 包括太阳的辐射热;所贮藏产品含热的耗冷 量Q2;冷库进行通风换气的耗冷量Q3,照明 灯的耗冷量Q4;冷库总的耗冷量Q= Q1+Q2+Q3+Q4。
果蔬贮运病害00_绪论
Postharvest Disease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徐大高主讲资源环境学院植病系为什么要控制植物病害?植物与人类的关系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的唯一能够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的高等生物,同时也是各种生物生存所需的氧气的主要制造者;人类以植物和动物为食物之源,而动物的生存也离不开各种植物;除为人类供应食物外,植物还为人类提供其生活中的各种必需品,如住房材料、衣物、家具、药物等;人们日常生活所需之能源材料如煤和汽油,从根本上也是植物转变来的。
植物病害的危害自古以来就给人类的财产、健康及至生命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前1900年,小麦黑粉病对古巴比伦的小麦生产造成很大的威胁。
前239年的“吕氏春秋”,把小麦黑粉病说成为“鬼麦”。
所罗门,公元前980年,人们在祈求神灵保护他们种植的庄稼不受病害的危害。
由于长期遭受小麦锈(Wheat Rust)病的危害,在公元前715年4月25日,罗马人创造了锈神“Robigo”和“Robigus”(Gods of Rusts),在这一天,人们用一些“锈色”的动物被用作供品祭祀他们。
罗马帝国衰亡后,贫穷的人们只能依赖黑麦作为食粮。
在天气寒冷湿润时,黑麦容易发生“麦角病”。
这些混在黑麦中的麦角被磨成粉,进入了加工成的面包里。
麦角含有生物碱(麦角酰二乙胺,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LSD,1938年被提取出来,有医学价值),人们吃了含有麦角的面包后,导致血管强烈收缩,会引起“坏疽病”,严重时可导致人的手脚脱落,患者产生幻觉并在极度的痛苦中死亡。
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在无可奈何之下,开始供奉“麦角之神”,祈求神灵的保护。
由于这一病害的发生,从美国引进欧洲的马铃薯开始逐渐成为欧洲及远东地区的主要食粮。
1750年马铃薯由美国引入欧洲,并成为贫民的主要食粮。
在爱尔兰,由于种植的小麦全部用来交租,马铃薯成为贫民的唯一食粮。
在19世纪40年代,连续经历几个冷凉、潮湿的夏季之后,马铃薯晚疫病(Late Blight)在当地暴发了,年复一年,几乎摧毁了全部的马铃薯,暴发了著名的爱尔兰大饥馑(Irish Potato Famin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6
• 5.2.1.7柑橘焦腐病 • 症状:初在果蒂周围出现水渍状、柔软病斑,后迅 速扩展,病部果皮暗紫褐色,缺乏光泽,指压果皮 易破碎撕下。蒂部腐烂后,病菌很快进入果心,并 穿过果心引起顶部出现同样的腐烂症状。 • 发病规律:分生孢子由雨水飞溅到果实上,由伤口, 特别是果蒂剪口,或自然脱落的果蒂离层区浸入, 一旦浸入发展很快。 • 防治:采收时,尽量减少和避免产生伤口。正确使 用乙烯催熟;若能在田间喷施药物也能减少贮运期 间发病。
47
5.2.1.12葡萄、草莓灰霉病
特征:病菌在田间时入侵,潜伏期长, 且病菌极耐低温,造成果蔬产品腐烂损 失严重。
症状:灰霉病,侵染组织呈浅褐色,病 斑软化,迅速扩展,上面产生灰褐色的 孢子,有时有黑色的菌核出现。
48
草莓灰霉病
49
草莓灰霉腐烂不同的表现症状(Various aspects of Botrytis rot in strawberry)
12
白菜细菌性软腐病
菜株腐烂后,可从根髓或叶柄基部向上发展蔓延, 引起全株腐烂,也可从外叶边缘或心叶顶端开始向下发 展,或从叶片虫伤处向四周蔓延,最后造成整个菜头腐 烂。腐烂的病叶失水干枯变成薄纸状。
13
• • • • • •
5.1.2.3病原菌的浸染特点 1、菌源 (1)田间无症状,但已被浸染的果蔬产品 (2)产品上污染的带菌土壤或病原菌 (3)进入贮藏库的已发病的果蔬产品 (4)广泛分布在贮藏库及工具上的某些腐生 菌或弱寄生菌 • 2、浸染过程 • 一般分为四个阶段: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 和发病期。
28
甜瓜酸腐病的发展
脐橙酸腐病
29
甜瓜酸腐病(Sour rot of melon)
30
• 5.2.1.5柑橘黑腐病 • 症状:分四种类型分别是蒂腐型、褐斑型、干疤 型、心腐型 • 发病规律:有的是从蒂部入浸,有的从果皮上伤 口入浸。前者潜伏期长,需要到贮藏后期发现; 后者潜伏期较短,从贮藏中期就可以发现 • 防治:
15
(1)越冬越夏 田间侵染的重点时期是3月下旬到5月中旬。在 北方苹果产区,腐烂病每年一般出现两个高峰,既
春季高峰和秋季高峰。春季高峰以2~3月份为主。
秋季高峰一般在7~9月份,但危害较春季轻。
• (2)病害的初侵染和再侵染
• 病原菌越冬或越夏后对寄主的初次侵染称为初侵染。 • 初侵染发病后所产生的病原体通过传播引起的再次 或多次侵染称为再侵染。
43
荔枝霜疫霉病
44
5.2.1.11芒果炭疽病
特征:病菌在田间入侵,主要危害成熟果实, 贮运期间发病严重。 症状:炭疽病,发病初期果实表面出现浅褐
色圆形小斑,迅速扩大,呈深褐色,稍凹 陷皱褶,病斑呈同心轮纹状排列,湿度大 时,溢出粉红色黏液。
45
芒果炭疽蒂腐病(Anthracnose stem-end rot of mango)
8
• 镰刀菌属(Fusarium) 镰刀菌属在果蔬和观赏 植物上引起采后粉红色或黄色、白色霉变,尤 其是根茎类、鳞茎类、块茎类;而果实类如黄 瓜、甜瓜、番茄也常常受害。 • 地霉属(Geotrichum) 地霉造成柑桔、番茄、 胡萝卜和其他果蔬的“酸腐”病。 • 青霉属(Penicillum) 青霉属的不同种造成青霉 病(P. italicum Wehmer)和绿霉病(P. digitatum Sacc.),这是最普遍的采后病害, 侵害所有类型的柑桔、苹果、梨、葡萄、甜瓜、 无花果、甘薯及其它果蔬。
50
贮藏在0 ℃的葡萄灰霉病(Gray mold rot in grapes stored at 0℃)
51
5.2.1.13桃、李、杏褐腐病
特征:低温下仍可传染,并可通过腐烂果实 接触传染。 症状:果实受害初期病部为浅褐色软腐状小 斑,数日内迅速扩大及全果,果肉松软,病 斑表面长出灰褐色绒状菌丝,上面产生褐色 或灰白色孢子,呈同心圆的轮纹状排列。
37
Beurre d’Anjou 梨青霉蒂腐病(Stem-end blue mold rot ot Beurre d’Anjou pear
38
• 5.2.1.8香蕉炭疽病
• 症状:炭疽病,发病初期果实表面出现浅褐色圆形 小斑,迅速扩大,呈深褐色,稍凹陷皱褶,病斑呈 同心轮纹状排列,湿度大时,溢出粉红色黏液。
16
• (3)传播途径
• 接触传播
•
•
震动传播
水滴传播
•
•
土壤传播
昆虫传播
17
• • • •
5.2果品贮藏病害 5.2.1浸染性病害 5.2.1.1苹果、梨褐腐病 症状:受害初,产生浅褐色软腐状小斑,后向四周扩展,经 5~7天即可使整个果实腐烂。
• 病原菌:子囊菌亚门盘菌纲,链核盘菌属,果生链核盘菌 • 发病规律:通过伤口浸入,也可通过皮孔入浸果实,贮运期 间可接触传播或昆虫传播。最适发病温度是25度。 • 防治:适期采收,避免早采,以保证果品的品质和贮藏性能; 避免伤口,严格剔除各种伤果和虫果,并进行分级包装。
41
香蕉镰刀菌冠腐病(Furarium blossom-end disease of banana)42
• 5.2.1.10荔枝霜疫病 • 症状:土壤传染,高温高湿易发病,低温可控制 发病。果蒂开始出现不规则,无明显边缘的褐色 病斑,潮湿时长出白色霉层,病斑扩展迅速,全果 变褐,果肉发酸成浆,溢出褐水。 • 发病规律: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内越冬,次年产生 大量孢子囊和游动孢子。由于病程极短,再浸染频 繁,很快造成严重危害。 • 防治:多以低温结合浸药处理。
柑橘褐色蒂腐病(Phomopsis stem-end rot of orange)
34
Granny smith 苹果青霉蒂腐病 (Stem-end blue mold rot of Granny smith apple)
35
猕猴桃青霉蒂腐病(Penicillium stem-end rot of kiwifruit)
3
• 5.1.2.1非浸染性病害常见的病因 • 1、冷害和冻害
冷害是指果蔬在组织冰点以上的不适低温所造成 的伤害,是逆境伤害的一种。早期症状为表面的凹陷 斑点,在冷害发展的过程中会连成大块凹坑。
冻害发生在园艺产品的冰点温度以下,主要导致
细胞结冰破裂,组织损伤,出现萎焉、色变和死亡。
表现:水泡状、组织透明或半透明。
25
Bartlett梨青霉病(Blue mold rot in ripe Bartlett pear)
26
贮藏在0℃的油桃青霉病(Blue mold rot of nectarines stored at 0 ℃
27
• 5.2.1.4柑橘酸腐病
• 症状:“酸腐”,开始为水浸状褐斑,组织软化, 逐渐扩大至全果,果皮破裂,病斑表面有一层奶油 色黏性菌层,上有灰白色孢子,果肉腐烂酸臭,溢 出酸味水状物,产生白霉 • 发病规律:病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内,通过结果部位 低的果实与土壤接触,或雨水飞溅孢子、风吹起土 粒接触下层果实而传播。 • 防治:采收时不用尖头剪刀,小心避免造成伤口
18
柑 橘 褐 腐 病
(Citrus fruit brown rot)
油桃褐腐病
19
樱桃褐腐病
20
采前油桃褐腐病
指甲伤口处的油桃褐腐病
21
• 5.2.1.2苹果、梨霉心病 • 症状:墨绿色霉状菌丝体在果实心室内存活,条件 合适时,使果心变褐腐烂,后不规则地向果实外缘 扩展。 • 病原菌:主要为半知菌亚门丝孢纲链格孢属。 • 发病规律:花期为重点浸染时期,尤其是开花前期, 病菌浸染苹果稍多于果实期,要到果实生长后期或 贮藏期才发病,继续腐烂。 • 防治:在7~8月喷布纤维素500倍液加50%多菌灵 1000倍液3~4次,具有明显的防病效果
果蔬贮藏的病害与防治
L/O/G/O
1
• 学习目标:
• 1、掌握果蔬贮运期间传染性病害主要病原、传染 过程、病症和综合防病措施,生理性病害发病的 原因、病症和防治措施。 • 2、了解其它果品、蔬菜贮藏病害发生的原因及其 防治方法
2
• 5.1贮藏病害的定义、病因及侵染特点 • 5.1.1定义 • 一般是指在贮运过程中发病、传播、蔓 延的病害,包括田间已被浸染,但尚无明显 症状,在贮运期间发病或继续危害的病害。 • 5.1.2病因 • 病因分为两大类: • 1、是非生物因素造成的非浸染性病害(生理 性病害) • 2、为寄生物浸染引起的浸染性病害
31
板栗黑腐病
32
• 5.2.1.6柑橘褐色蒂腐病 • 症状:主要出现于贮藏后期,多自蒂部开始发 病,病斑圆形,褐色、革质,指压不破。病果 内部腐烂较果皮速度快,致使病部边缘后期呈 波纹状,色泽转深。 • 发病规律:贮运期间的病果,来自田间已被病 菌入浸的果实。 • 防治:主要应控制田间发病
33
9
10
• 2细菌病害 • 最主要的是欧文氏杆菌属(Erwina),其次 是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cn)。欧文氏杆菌 侵染大白菜、甘盘、生莱,萝卜等十字花科蔬 菜,引起软腐病。马铃薯、番茄、甜椒,大葱、 洋葱、胡萝卜、芹菜,莴苣、甜瓜se cabbage bacterial disease
• 发病规律:初染源是带病的蕉树,病斑上的分 生孢子由风雨或昆虫传播,浸入后,最易在幼 嫩组织上先发病。 • 防治:首先要控制田间浸染。采后多用药物浸 果效果较好;适时采收,避免檫伤。
39
香蕉炭疽病(Anthracnose of banana)
40
• 5.2.1.9香蕉镰刀菌冠腐病 • 症状:蕉梳切口处出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含大量 大、小型分生孢子,造成轴腐,进而向果柄扩展, 病部暗褐色,前缘水渍状,指果脱落,20到25天后 果身发病,果皮暴裂,覆盖许多白色菌丝体及分生 孢子,蕉肉僵死,不易催熟转黄。 • 发病规律:香蕉镰刀菌分布很广,易从各种伤口浸 入,发展并继续接触传病。 • 防治:轻拿轻放,减少贮运过程中的机械损伤;药 剂防腐是必须的一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