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基础课程标准
商品学 课程标准fangxiaoqiang编写.doc
营销与策划专业商品学课程标准1.前言1.1课程性质关键词:课程地位、主要功能、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营销与策划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商品学的一般知识,商品的分类、商品质量、商品属性、商品标准、商品检验、商品包装、商品养护、商品与环境、资源等。
培养学生介绍商品、鉴别商品、正确使用商品、保养维护商品的能力。
它要以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价格实务与零售实务的基础。
1.2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本课程是依据“营销与策划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销售管理中产品推销与促销项目设置的。
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一个面对全球化的全方位开放的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建立起来,不断扩大的对外贸易迫切要求商品学这门科学推陈出新,为此而设置这门课。
课程内容的编排和组织是以企业营销工作的实际需求、学生的认知规律、营销与策划教研室教师多年的教学积累为依据确定的。
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做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经过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的学习内容:商品标准、商品组成与性能、商品检验与质量认证、商品分类、商品包装、商品养护、商品资源和环境等内容。
使从事与商品流通相关的各管理专业的学生研究和掌握商品使用价值,识别和判断商品使用价值,正确利用和发挥商品使用价值,以及在流通领域中如何保护商品使用价值。
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学做一体教学,尽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充分讲授商品学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求融入更多的实训教学环节,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
在每个商品学实训项目里,要求每一个实训项目最后都能提交一份科学、详细的商品调查分析报告,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01《商品学》课程标准
《商品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目标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商品学的一般知识,商品的分类、商品质量、商品属性、商品标准、商品检验、商品包装、商品养护、商品与环境、资源等。
培养学生介绍商品、鉴别商品、正确使用商品、保养维护商品的能力。
它要以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价格实务与零售实务的基础。
2、课程目标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商品学的一般知识,商品的分类、商品质量、商品属性、商品标准、商品检验、商品包装、商品养护、商品与环境、资源等。
培养学生介绍商品、鉴别商品、正确使用商品、保养维护商品的能力。
技术知识目标:通过理论及实训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编制企业营销目标与任务书;分析现有业务并编制发展计划;了解整个营销活动过程;根据不同需求水平采取不同的营销对策;根据新业务计划制定市场营销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分析、评估市场营销活动的效果与经验。
职业能力目标:能将商品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在工作出现类似的问题,能够独立解决,并举一反三地总结。
职业素质目标: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具备有良好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处理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1、课程内容项目一:商品学的认知。
使学生了解商品学的形成与发展,掌握商品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熟悉商品生产与环境的关系,如:商品生产与环境保护、商品生产与自然环境保护、商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及商品生产与绿色发展。
项目二:商品管理。
通过课程的设计与介绍让学生了解商品的分类,如:商品目录识读、代码编制、条码申请,让学生掌握商品的质量管理以及商品管理的基本要求、熟悉商品包装材料选取、包装策略的制定、商品养护管理。
项目三:商品标准。
通过课程的讲授,让学生了解商品标准的分类和级别,标准制定原则、标准编写要求,掌握商品标准制定程序、复审办法、商品标准化概念及标准化内容。
《商品学》课程标准资料
〈〈商品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 3+2”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中职阶段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报关、报检等相关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熟悉商品品种、商品质量特性与要求、商品质量管理、商品标准与认证、商品质量变化、商品检验与分级、商品包装、商品养护、商品分类管理等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培养学生鉴别商品、保养维护商品、分类管理商品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任务驱动型的项目活动,使学生熟悉商品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商品质量鉴别、养护及管理的相关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诚信意识、安全意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知识目标了解商品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商品学的研究方法。
了解质量与商品质量的内涵。
了解商品质量标准及认证的相关知识。
理解商品的质量特性、一般质量要求。
理解决定和影响商品质量的主要因素。
理解商品品种的相关知识C熟悉商品的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
熟悉商品常用的分类标志及常见的分类方法。
熟悉商品的包装材料、包装技术。
熟悉商品检验的方法。
熟悉商品常用的养护技术。
熟悉冏品编码及目录2. 能力目标能鉴别商品的.质虽,并准确的对商品进育验收C能对商品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
能合理的选择与使用包装材料及包装技术。
能科学的对商品进行养护。
能适当的对商品进行编码及形成目录。
3. 素质目标具备一定的诚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
具备良好的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参考学时本课程建议学时为64学时。
四、课程学分本课程建议学分为4学分。
五、教学内容与要求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训练的目的,教学设计紧密联系生活,体现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及理实一体,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序号教学项目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建议学时1认知商品及商品学理解商品的内涵,了解商品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意义。
讲述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22商品品种理解商品品种内涵,能识别/、同的商品品种、建立品种意识。
商品学课程标准优选全文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商品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地位商品学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选修课,是为培养和提高物流管理等专业学生关于商品理论和实际业务水平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商品学是研究商品使用价值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这就决定了商品学在研究时不仅需要自然科学理论知识,也需要社会科学理论知识。
因此,商品学既是一门边缘学科,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学科。
商品经营和管理者天天从事商品购、销、运、存活动,每天都在跟商品打交道,时时刻刻也离不开商品理论知识。
要想把企业的商品经营搞好,光凭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不够的,还必须掌握业务技术,即要学习商品学。
因此,可以说,商品知识学是商品经营与管理人才培养不可缺的一门课程。
本门课程的后续课程是连锁经营管理原理、连锁企业门店运营管理。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该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关注学生素质,关注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理论结合实践,有效提高学生对各类商品的认知程度,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结合后续课程内容讲解商品的基本原理,如商品分类、条形码知识等。
同时根据学生兴趣,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体商品进行市场调查、视频讲解、课堂鉴赏等实训环节。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本门课程学习,学生应当具备商品分类、编码、保养、运输等连锁零售企业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获取连锁企业管理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为以后连锁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分类目标1.能力目标:(1)商品选购能力(2)假伪商品识别能力(3)消费维权能力(4)商品分类管理能力(5)商品质量分析能力仓管养护能力(6)商品包装能力(7)商品检验能力(8)商品认证申请能力2.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程知识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解决经济活动中涉及商品科学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对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中商品采购、管理和经营的能力,正确运用全面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等管理方法和运用技术经济观点分析、解决经济、管理和物流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商品学课程标准
《商品学基础》课程标准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商品学作为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在其职业能力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
该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群)包括企业生产、运输仓储及销售服务等商品流通各环节的商品质量控制与管理;工商、海关及质监部门对商品质量评价、检验与监督;教学、科研等部门对商品质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及新产品开发;政府部门对商品经济的宏观调控及政策研究等。
在高职教育层面中,它既是市场营销专业相关课程的精髓,又是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程的技术支撑,在专业建设方面能够发挥较强的理论基础作用和实践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和实践,能使学生掌握商品知识的基本理论和检验技术(二)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进出口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商品基本知识,比较全面的了解消费需求,组织适销对路的商品;恰当评价商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科学进行包装和储运,使商品质量得到保护;搞好商品信息反馈,促进商品生产发展;科学进行商品分类,利于进出口管理现代化;正确指导消费,充分发挥商品更大作用。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通过商品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商品的质量和品种及其变化规律,为商品质量的分析和评价、维护和监督、质量保证以及新商品的开发和商品营销等方面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熟悉大类商品的分类、性质、用途、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储运养护方法。
掌握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目标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介绍商品、鉴定商品、正确使用商品、保养维护商品的能力。
具体包括:(1)能够合理摆放商品;(2)能够正确介绍商品;(3)能够鉴别商品的质量等级;(4)能够合理地包装商品;(5)能够合理选择商品的运输方式;(6)能进行商品库存期间的基本养护;(7)能根据所处理问题的需要,寻找、阅读有关手册、标准、规范、参考书、文献资料并理解其内容。
知识目标:(1)掌握商品的概念、商品的构成、商品分类标志与方法、代码编制方法;(2)了解商品质量、商品标准、商品检验等业务常识;(3)掌握商品包装材料、包装技法;素质目标:(1)通过课堂教学、习题课、讨论课、课外作业系统训练,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商品学(市场)
《商品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大体信息课程名称:商品学课程类型:基础课打算学时:60学时学分:4学分讲课对象:市场营销学生修订时刻:2020年7月二、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 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⑴课改背景商品学课程开发以培育学生的适应能力转向培育学生参与建构工作能力作为指导思想,将学科完整的学习进程构建成为工作进程完整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从专业理论知识转向工作进程知识,教学方式以行动导向作为要紧的教学方式。
把工作进程知识作为现场教学的核心,把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进程知识的载体,教学内容再也不依照学科及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来构建,而是依照职业能力进展的五个时期(即职业能力进展规律)来构建。
⑵课程定位《商品学》效劳于高职高专人材培育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从对本专业国家职业标准和市场开发培育目标分析入手以把握商品大体知识技术培育为主线。
在培育面向生产、治理、效劳第一线需要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材。
区别于本科教学效劳于培育中高级治理者的目标;又区别于各职能课程的培育目标。
①《商品学》是市场营销专业基础课之一,而且是该专业的必修课。
②对市场营销专业而言,本课程是众多专业课的入门课程,为后续《食物营销》及《销售实务》等课程打下基础。
2. 课程设计的大体理念本课程依据高职院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业为目标”的宗旨,提出了“职业行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大体理念,解决治理和经济活动中涉及商品科学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从进程的大体原理动身在众多阻碍因素中,运用所学商品知识解决流通领域中商品经营和治理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能依照所处置问题的需要,寻觅、阅读有关手册、标准、标准、参考书、文献资料并明白得其内容。
3. 课程设计的思路课程整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教授为要紧特点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工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进展职业能力。
《商品学基础》教案
《商品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商品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属性。
2. 掌握商品的质量、包装、储存、运输等方面的知识。
3. 了解商品的价值和价格形成机制。
4. 熟悉商品的市场运作和营销策略。
二、教学内容1. 商品的定义与分类1.1 商品的定义1.2 商品的分类2. 商品的基本属性2.1 使用价值2.2 价值2.3 商品的二因素关系3. 商品的质量3.1 质量的内涵与分类3.2 质量评价与控制4. 商品的包装4.1 包装的定义与功能4.2 包装材料与设计4.3 包装技术5. 商品的储存与运输5.1 储存的意义与方法5.2 运输的方式与组织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商品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商品案例,提高学生对商品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商品质量、包装、储存、运输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商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等,加深对商品学理论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商品学基础》2. 课件:PowerPoint3. 案例资料:商品质量、包装、储存、运输等方面的实际案例4. 实地考察:商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占比30%。
2. 期中考试:测试商品学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占比40%。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4课时:商品的定义与分类第5-8课时:商品的基本属性第9-12课时:商品的质量第13-16课时:商品的包装第17-20课时:商品的储存与运输第21-24课时:商品的价值与价格第25-28课时:商品的市场运作第29-32课时:商品的营销策略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商品的定义与分类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质量评价与控制商品的包装设计商品的储存与运输方法商品的价值与价格形成机制商品的市场运作和营销策略2. 教学难点:商品的价值与价格形成机制商品的市场运作和营销策略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1-4课时:介绍商品的定义与分类,使学生了解商品的基本概念。
《商品专业知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
《商品专业知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商品专业知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为研究商品专业知识的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研究平台,以帮助他们掌握商品行业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技能。
通过研究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商品的产业链、市场趋势和发展战略,并掌握相关的分析工具和方法。
本课程将为学生提供实际案例和模拟操作,以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2. 课程目标- 理解商品行业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
- 掌握商品的供应链管理和市场分析方法。
- 研究商品的品牌策划和营销技巧。
-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在商品领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3. 课程内容3.1 商品基础知识- 商品的定义与特征- 商品交换与价值理论- 商品的生命周期与市场饱和- 商品的创新与产品开发3.2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与原理- 供应链各环节的管理与协调- 供应链优化与成本控制- 供应链风险管理与应急处理3.3 市场分析与趋势预测- 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方法- 市场需求与竞争分析- 市场趋势预测与行业分析- 市场营销策略与战略规划3.4 品牌策划与营销- 品牌定位与形象塑造- 品牌传播与推广策略- 品牌管理与消费者关系维护- 互联网营销与电商平台运营3.5 实践案例与模拟操作- 商品开发与定位案例分析- 市场调研与市场策略模拟- 品牌营销与营销推广实践- 供应链管理与风险处理模拟4. 课程评估方法- 平时作业与课堂表现占40% - 期末考试占60%5. 参考教材- 《商品学导论》林蔚瑛著- 《供应链管理》卢之光著- 《市场研究与分析》李国庆著- 《品牌管理与策略》张君敏著以上为《商品专业知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以培养他们在商品领域的专业能力和竞争力。
《商品学基础》教案1
企业如何遵守法律法规并提升服务质量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加强员工培训
企业应制定完善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规 范经营行为,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符合法律 法规要求。
企业应对员工进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 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水平。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提升服务质量
企业应建立快速响应消费者投诉的机制,及 时处理消费者投诉,积极解决消费纠纷。
耐用消费品
使用寿命长,消费者购买决策相对谨慎。市场竞争激烈,要 求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高科技产品
技术含量高,更新换代快,消费者需求个性化。市场竞争激 烈,要求企业不断创新,提高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
03
商品质量与标准化管理
商品质量概念及影响因素
商品质量定义
商品质量是指商品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的 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反映商品满足用户明 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
《商品学基础》教案1
目 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商品基本概念与分类 • 商品质量与标准化管理 • 商品检验与鉴别方法 • 商品包装与储运技术 • 商品市场价格与营销策略 • 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法律法规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商品学基础》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
课程地位
《商品学基础》是市场营销、物流管 理、国际贸易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商品基本知识和商 品经营管理技能。
者维权等。
相关法律法规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规定了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和经营者的义务,明确了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途径和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规定了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制度,明确了生产者和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
《商品学基础》教案
《商品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商品的定义、分类和属性,理解商品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商品的质量、数量、包装、储存、运输等方面的知识。
3. 了解商品的价值、价格、成本、利润等经济指标。
4. 培养学生的商品意识和商品经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商品的定义与分类1.1 商品的定义1.2 商品的分类2. 商品的属性2.1 使用价值2.2 价值2.3 商品的其他属性3. 商品的质量3.1 质量的内涵3.2 商品质量的衡量标准3.3 商品质量控制与监督4. 商品的数量4.1 数量的内涵4.2 计量单位与换算4.3 商品数量的确定与表示5. 商品的包装5.1 包装的定义与作用5.2 包装材料与容器5.3 包装设计与管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商品的定义、分类、属性、质量、数量、包装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商品学的知识。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商品质量控制、包装设计等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考察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商品生产基地、流通环节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商品学基础》2. 课件:商品学基础PPT3. 案例素材:相关商品案例图片、视频等4. 考察基地:商品生产基地、流通环节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30%。
2. 考试成绩:包括理论知识考试和实务操作考试,占总评的70%。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商品图片或实际商品,引导学生思考商品的定义和分类。
2. 讲解商品的定义与分类:详细讲解商品的定义,以及商品的分类体系。
3. 讲解商品的属性:介绍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和其它属性。
4. 讲解商品的质量:解释商品质量的内涵,介绍商品质量的衡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与监督的方法。
5. 讲解商品的数量:讲解数量的内涵,介绍计量单位和换算方法,以及商品数量的确定与表示。
6. 讲解商品的包装:介绍包装的定义与作用,讲解包装材料与容器,以及包装设计与管理的要求。
商品学基础大纲
课程代码:MA205100《商品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商品学基础学分:3学时:48课程目的:1、知识目标:商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情况,突出应用性,以商品自然属性为主线,减少原理的叙述,强化商品应用性知识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实用性和实践能力。
2、能力目标:学生在第一学期已经具备现代企业管理、经济学等学科背景,本课程以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知识的创新和整体素质提高的能力培养为中心。
3、情感目标:本课程将商品理论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浅出、重点突出,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商品学与日常生活、工作的相关性,从而培养学生对商品学的热爱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衡量指标:课程性质:1) 理论,√2) 理论+实践,3) 实践(打√选择)主要授课方式:√1) 讲授型;√2) 师生交互型;√3) 讨论型;4) 技能培养型;5)其他型(打√选择)拟安排授课学期:1,√ 2, 3, 4, 5, 6 (打√选择适宜开课学期,允许选择一项以上)预修课程:并修课程:市场营销学、统计学课程简介及主要教学方式和方法简述:课程简介:《商品学基础》是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必修课,课程讲授基本的商品学理论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商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既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又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知识和内容,诸如商品的成分、结构、原理、机械性能等。
本课程以突出应用性,以商品的自然属性为主线,强化商品应用性知识的教育,体现出实用的原则。
主要教学方式和方法:在《商品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理论+案例(案例讲堂、案例讨论)+实训(课外考察、课内展示)的教学方式。
在案例的选择上,尽量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的案例,让学生明白商品学并不是离我们很遥远的问题,它就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商品学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
商品学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一、前言本课程是基于商品学基础第二版编写的面向大学生的学科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商品学基础的知识体系,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现实生活中的商品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会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1.了解商品的基本概念以及商品的分类方式。
2.掌握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3.掌握商品的属性、质量、价格等方面的要素,并能够进行综合分析。
4.掌握商品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行为的基本概念。
5.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商品市场分析和消费者行为分析。
三、教学内容1.商品学基础概述–商品学的基本概念–商品的分类和特征2.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生产过程和环节的分析–商品流通过程的分析–商品销售过程的分析3.商品质量与消费者行为–商品质量概念和标准–消费者行为和需求分析–市场调研和分析方法4.商品价格和宣传–商品价格的构成和调节–宣传策略和效果分析–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理论5.案例分析与实践项目–商品竞争策略分析–消费者需求分析–商品宣传和营销实践项目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1.前置知识温习和回顾2.讲授和探究型学习3.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4.实践项目和报告演练5.网络学习和自主学习五、学习评估本课程的学习评估包括但不限于:1.课堂参与和互动情况2.期中和期末考试3.课堂作业和小组讨论报告4.实践项目和报告演练成果5.课外自学和在线答题六、参考教材1.商务印书馆,《商品学基础(第2版)》2.许诺、黄凯,《市场调研与数据分析》3.斯通、温斯坦、鲍尔松、美娜,《市场营销(第14版)》七、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预计学时为36学时,具体教学进度安排如下:教学内容学时数第一讲 2第二讲 4第三讲 4第四讲 4第五讲 4第六讲 4教学内容学时数第七讲 4第八讲 4第九讲 4第十讲 6八、教学人员本课程的教学人员由本校商学院教师担任,其中主讲教师至少有硕士学位或以上,同时具备相关行业从业经验和教学经验。
《商品学》课程标准
《商品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商品学二、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三、课程性质与地位本课程是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营销工作中所销售商品的共性知识,包括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标准、商品质量、商品检验、商品包装、商品储存和商品基本性质;使学生掌握展示商品、演示商品、介绍商品、拿放商品、包装商品的基础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具备展示商品、演示商品、介绍商品、拿放商品、包装商品的能力。
它一般以市场营销课程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网络营销、门店运营与管理、推销技巧和门店销售课程的基础。
四、课程目标(职业能力要求)通过业务流程活动,使学生能介绍商品的分类与编码、标准、质量、检验、储存方法和基本性质;会展示、演示、拿放、包装商品;并通过“准备工作、结束工作”环节,养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德,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及时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具有善于和顾客沟通和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共事的团队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养成爱护商品和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养成为顾客服务的意识。
4.1 知识目标●能描述商品分类、商品标准、商品质量、商品包装、商品检验和商品编码的含义;●能描述一般食品类通用知识和食品标签知识;●能描述生鞋服类商品知识,杂货类商品知识,家电类商品知识。
4.2 技能目标●能够展示商品全貌、突出商品特色,演示商品的性能、特征、用途、功效及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无误地介绍商品,能够客观、如实地向顾客介绍商品的质地、性能,能够帮助顾客选择商品;●能够安全、正确地拿放商品,能够对各种商品进行合理、规范、美观和适用的包装。
4.3 素质目标●养成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尊重顾客、热情服务、真诚守信、文明经商的品德;●养成窗明几净、商品清洁整齐的习惯;●养成“准备工作、接待顾客、计量包装、结算、结束工作”的工作习惯;●具有善于了解顾客心理、善于沟通的意识,能进行良好的团队合作;●养成爱护设备和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商品学基础课程标准
商品学基础课程标准(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商品学基础》课程标准1.前言课程定位《商品学基础》是市场营销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商品的基本概念、商品分类、商品的质量和品种、商品质量的分析和评价、维护和监督、质量保证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设计思路本课程以“任务引领”型的课程思想为指导,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确定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和工作模块。
本课程分为商品与商品学、商品质量与标准、商品检验与评价、商品分类与包装、商品的储存与养护、品类商品的质量要求、检验评价、储存管理六个模块,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在案例分析中掌握商品学的基本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适应岗位实际运用的需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84,其中实验实训课时数22。
2.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学习研究商品知识的方法,掌握商品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几大类商品的成分、性质、分类和质量要求;熟悉商品的分类方法;掌握主要商品检验的基本知识、商品标准的内容和使用;了解连锁经营管理活动中有关商品的相关政策等。
使学生除掌握课程所介绍的商品外,还学会研究商品的一般规律性,成为该领域的专业性人才。
知识目标(1)掌握商品的本质与属性;掌握商品品种的概念与品种划分标准;掌握商品分类的方法,掌握商品的编码制度;了解商品分类体系与商品目录的形成。
(2)理解商品质量的概念,增强质量意识,了解商品应具备的要求及影响商品品质的因素;理解商品标准与标准化的概念与作用;熟悉国际标准及我国标准的种类及各类标准的代号与编号;掌握商品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标准化与标准化管理。
(3)理解商品检验目的、任务、类型;熟悉商品检验、商品抽样、商品品级等概念;掌握商品检验和商品抽样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商品学基础》教案
《商品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商品的定义、分类和特点,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
2. 掌握商品的质量、包装、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知识。
3. 了解商品的营销策略,提高商品的竞争力。
4. 培养学生的商品意识,提高商品经营和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商品的定义与分类1.1 商品的定义1.2 商品的分类2. 商品的基本属性2.1 使用价值2.2 价值2.3 商品的二因素关系3. 商品质量3.1 商品质量的内涵3.2 商品质量的衡量标准3.3 商品质量控制与改进4. 商品包装4.1 包装的定义与功能4.2 包装的材料与设计4.3 包装技术5. 商品储存与运输5.1 储存的基本要求5.2 商品运输方式及管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商品的定义、分类、基本属性、质量、包装、储存和运输等方面的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商品的案例,提高学生对商品知识的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商品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商品的定义和分类,引发学生对商品的兴趣。
2. 讲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分析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3. 讲解商品质量的内涵和衡量标准,强调商品质量控制与改进的重要性。
4. 讲解商品包装的定义、功能、材料和设计,分析包装技术的要求。
5. 讲解商品储存与运输的基本要求,介绍商品运输方式及管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商品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商品知识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商品知识运用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商品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目标1. 理解商品的市场调研和分析方法。
2. 学习商品的设计和开发流程。
3. 掌握商品的生命周期和品牌管理。
4. 培养学生的商品策划和开发能力。
七、教学内容1. 商品市场调研与分析7.1 市场调研的意义与方法7.2 市场分析的指标与技巧2. 商品设计与开发8.1 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流程8.2 商品开发的策略与步骤3. 商品生命周期9.1 商品生命周期的阶段与特点9.2 商品生命周期的管理策略4. 商品品牌管理10.1 品牌的概念与价值10.2 品牌策略与品牌形象建设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市场调研与分析的方法,商品设计与开发的流程,商品生命周期的管理,以及品牌管理的相关知识。
商品学基础课程设计
商品学基础课程设计一、前言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商品学作为一门关乎商品营销核心的学科,日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因此,本文旨在设计一门商品学基础课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商品学的核心知识和思维方式,为未来从事商品营销和品牌经营等相关领域提供坚实的学术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商品学的知识框架和基本理论;2.理解商品的本质和要素,并能够进行分类和归纳;3.能够运用商品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市场调研、产品定位和品牌战略等;4.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安排和内容第一章:商品学概论1.1 商品及其定义; 1.2 商品和服务的比较和联系; 1.3 商品的价值、形式和品质; 1.4 商品的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
第二章:商品分类和归纳2.1 商品分类方法及其特点; 2.2 商品属性和特征; 2.3 商品标准化和差异化。
第三章:商品设计和开发3.1 商品设计和开发的流程和要素; 3.2 商品规格和功能的确定;3.3 商品品质控制。
第四章:商品定价和促销4.1 商品定价的目标和原则; 4.2 定价策略和方法; 4.3 促销手段和实施。
第五章:商品渠道和销售5.1 商品销售渠道的选择和管理; 5.2 直销和渠道代理的比较和思考; 5.3 商品销售技巧和方法。
第六章:商品品牌和形象6.1 商品品牌和形象的作用和意义; 6.2 品牌策略和管理; 6.3品牌知名度和忠诚度的培养。
第七章:商品服务和体验7.1 商品服务和体验的定义和识别; 7.2 服务质量及其评价;7.3 服务变革和创新。
四、课程评估和考核本课程采用考查和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期中考试(占比30%):对本课程的前三章内容进行考查;2.平时作业(占比20%):包括小组讨论和个人作业;3.期末项目(占比50%):要求学生对某一实际商品进行分析和推广方案设计,并撰写相关报告。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但不限于:1.讲授(20%):教师以PPT为辅助工具,进行理论讲授;2.组织小组讨论(20%):由教师组织分组讨论,以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记忆;3.实践操作(30%):通过案例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训练,强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应用和实践能力;4.个人论文(30%):要求每位学生在期末撰写一篇小型研究论文,以检验其吸收和应用本课程内容的能力。
《商品基础知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
《商品基础知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商品基础知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全面了解商品的基础知识,包括商品的定义、分类、生命周期、市场需求与供应等方面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员将掌握商品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对商品市场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课程目标- 理解商品的定义和特征;- 掌握常见的商品分类;- 了解商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理解商品的市场需求和供应机制。
课程内容1. 商品的定义与特征- 商品的概念与内涵- 商品的特征和要素2. 商品的分类- 实物商品与虚拟商品- 消费品与工业品- 耐用品与非耐用品- 高价位商品与低价位商品3. 商品的生命周期- 商品生命周期理论介绍- 商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市场导入期、增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影响商品生命周期的因素4. 市场需求与供应- 市场需求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市场供应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市场需求与供应的关系课程要求- 学员需具备基本的商务英语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学员需认真自主研究,理论结合实际,掌握相关的案例分析技巧;- 学员需参与讨论和小组演练,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员需完成作业和课程项目,检验研究效果。
研究资源- 《商品管理学》教材,作者:张三- 《市场营销导论》教材,作者:李四- 《商业成功的法则》案例集,作者:王五- 相关学术论文、讲座视频和在线课程考核方式- 参与度:40%- 作业与项目:30%- 考试:30%以上是《商品基础知识》课程的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希望学员们能够通过课程的学习,拓宽视野,全面认识和了解商品的基本知识,为个人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品学基础》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定位
《商品学基础》是市场营销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其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商品的基本概念、商品分类、商品的质量和品种、商品质量的分析和评价、维护和监督、质量保证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以后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任务引领”型的课程思想为指导,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确定本课程的课程内容和工作模块。
本课程分为商品与商品学、商品质量与标准、商品检验与评价、商品分类与包装、商品的储存与养护、品类商品的质量要求、检验评价、储存管理六个模块,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在案例分析中掌握商品学的基本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适应岗位实际运用的需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数84,其中实验实训课时数22。
2.课程目标
2.1 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学习研究商品知识的方法,掌握商品基础知识;重点掌握几大类商品的成分、性质、分类和质量要求;熟悉商品的分类方法;掌
握主要商品检验的基本知识、商品标准的内容和使用;了解连锁经营管理活动中有关商品的相关政策等。
使学生除掌握课程所介绍的商品外,还学会研究商品的一般规律性,成为该领域的专业性人才。
2.2 知识目标
(1)掌握商品的本质与属性;掌握商品品种的概念与品种划分标准;掌握商品分类的方法,掌握商品的编码制度;了解商品分类体系与商品目录的形成。
(2)理解商品质量的概念,增强质量意识,了解商品应具备的要求及影响商品品质的因素;理解商品标准与标准化的概念与作用;熟悉国际标准及我国标准的种类及各类标准的代号与编号;掌握商品标准的基本内容及标准化与标准化管理。
(3)理解商品检验目的、任务、类型;熟悉商品检验、商品抽样、商品品级等概念;掌握商品检验和商品抽样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4)掌握商品包装及其功能;了解商品包装的种类及设计原则、新型包装材料与现代包装技术;掌握商品包装标准化与包装标志;了解商品品牌与商标。
(5)掌握日用工业品商品、电子商品、纺织品等的主要特征;掌握农产品的发展趋势以及蔬菜、饮料、新型食品等的主要特征。
2.3 能力目标
(1)能熟练检验商品的质量,并具备在国内国际贸易过程中加强对商品质量的控制;(2)具备科学地商品分类的能力,并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最佳的商品分类标志;
(3)能够灵活设计、选用各种商品的运输包装、销售包装、防护包装;
(4)能够区分国际贸易中常见的商品条形码,并能熟练计算商品条形码中的校验码。
2.4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形成营销人员应具备的良好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
(2)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努力进取的职业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
(3)团队合作能力。
要求学生富有团队精神,能够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积极与他人合作,取长补短,有效沟通,高效率地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
(4)学习与信息收集能力。
能够根据学习和工作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并能有针对性地
收集相关信息。
(5)创新能力。
能够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思维创新,提出独到的见解。
3.课程内容和要求
4.实施建议
4.1教材编写和选用
(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的设计思想。
教材应根据本专业职业特点,从市场营销的角度研究商品,针对市场对商品的品质要求、标准化要求、检验检疫要求、包装要求,以及商品分类与编码、商品质量认证等要求,进行独到的阐述。
引入必须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实践实操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
(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商品学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
(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教材要贴近专业的发展和实际的需要。
(5)教材中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4.2教学方法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实训教学,可以直接进行小型实践销售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对商品学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景,在实践实操过程中,尽量互相之间找出各自的不足加以改正,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4)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本专业领域新发展趋势,贴近企业、贴近社会。
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努力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
4.3课程资源
(1)在多媒体教室中,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设备、多媒体教学软件、音像系统等设备,在常规的课堂教学方式基础上引入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授、实务实训演示、案例分析等。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网站等信息资源,使教学媒体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使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使学生从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4.4教学评价
(1)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评价分为认知水平考核和知识运用能力考核。
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等层次,运用能力主要指运用营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本课程考核方法采用百分制,包括形成性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
过程考核主要从学生上课纪律及考勤情况、学习态度及参加讨论、回答问题、作业、平时测验、训练活动等方面进行,形成性过程考核成绩占30%(即平时成绩)。
结果考核主要期中考试和期终考试,成绩分别占30%和40%。
期中、期末考试题目中突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考核比重,引导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本知识考核分值占30%,基本技能考核的分值占70%。
(2)考核标准
5、其他说明
本课程教学标准适用于中职学校市场营销专业《商品学基础》课程的开发、建设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