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
2017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教案17考点三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含解析
考点三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基础点1 体温调节(1)热量来源: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2)热量平衡: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①产热途径: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
②散热途径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汗液的蒸发呼气、排尿和排便等(3)体温恒定的意义: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2 人体水盐平衡及调节(1)相关激素:在水分调节中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2)水盐平衡调节①神经调节途径如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②体液调节途径如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使其重吸收水增多→尿液减少。
重难点1 体温调节的结构与机制(1)体温调节的结构温度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错误! 调节中枢-—下丘脑错误!错误!(2)体温调节的机制(3)体温相对恒定原因: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4)调节过程易错警示体温调节过程中关于产热和散热的3个误区(1)体温调节过程中,改变的是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而不是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的状态.(2)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
寒冷环境中机体代谢旺盛,产热增加,散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3)体温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温度的改变超出了机体的调节能力,则体温会发生明显的改变.2 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1)神经调节①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②神经中枢:下丘脑;渴觉中枢:大脑皮层(感觉的中枢都在大脑皮层)。
③效应器: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2)体液调节激素名称:抗利尿激素;分泌部位:下丘脑神经细胞;释放部位:垂体后叶.注意点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作用(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2)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人体的体温恒定及其意义
3.年龄
新生儿体温>成年人>老年人。
体温随着年龄的增长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与代谢率降低逐渐有关),大约每增长10 岁,体温约降低0.05℃。14~16岁的青年 人体温与成年人相近。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调节机 构尚未发育完善、老年人由于调节能力差, 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4.肌肉活动
肌肉代谢明显增强,产热增加,可使体温 暂时升高1~2℃。所以测体温时,要先让受 试者安静一段时间,小儿应防止其哭闹。
想要知道临床上用 什么原理降低体温
等待下节课再见!
5.其他因素 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况,都
会影响体温。 全身麻醉时,会因抑制体温调节中枢和扩
张血管的作用及骨骼肌松弛,使体温降低, 所以全麻时应注意保温。
比赛互动环节。
1用最快的时间正确的写出各个部位体温的正 常值。
2用最快的时间,正确的写出影响体温的因素。
布置作业
1体温的定义及人体各部位的正常值? 2影响体温的因素?
一般是清晨2~6h时最低,下午1~6h最 高,波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体温的昼夜节律是生物节律的表现之一。与人昼 动夜息的生活规律,以及代谢、血液循环、呼吸等 机能的相应周期性变化有关。
长期夜间工作的人,上述周期性变化可以发生颠 倒。
2.性别差异 ⑴成年女子体温平均比男子高0.3℃。 ⑵女子体温随月经周期而产生周期性变 动。排卵日最低(约1℃)。
(二)体温测定
通常体温的测量部位为腋窝、口腔和直肠温。 1.肛温:正常为36.9~37.9℃。• 2.口温:约比直肠低0.2℃,为36.7~37.7℃。 3.腋温:约比口腔低0.3℃,为36.0~37.4℃。
肛温比较接近机体深部的温度,但由于测试不 便,临床常用口温和腋温。测定腋温时要注意夹 紧体温计和测量时间(约需10min)。
2021行为性体温调节的方式及其对体温恒定的意义范文2
2021行为性体温调节的方式及其对体温恒定的意义范文 行为性体温调节是人与动物(包括恒温和变温动物)在不同环境中采取的姿势和发生的行为活动,特别是人为了能够维持体温恒定可根据气候变化而增减衣服或人工改变环境温度等方法来减少机体能量的消耗和降低机体代谢,这种通过行为活动来减少环境温度变化对人体体温的影响称为行为性体温调节(behavioralthermoregualation)。
行为性体温调节是有意识的调节机体热平衡的活动过程。
人在寒冷环境中如果衣着不暖,除了骨骼肌发生战栗产热外,同时会有意识地采取拱肩缩背和踏步运动或跑步等御寒行为。
这种行为性体温调节能有效地降低自主性体温调节活动,从而降低体温调节反应过程中引起的能量消耗。
特别是在极端环境温度中,人与恒温动物主要依赖行为性体温调节维持体温恒定,因为自主性体温调节防止体温过高或过低的功能是有限的。
由此可见行为性体温调节在维持体内温度恒定,保证机体正常功能活动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此,本文首先讨论行为性体温调节的方式及其对体温恒定的意义,然后简要讨论影响行为性体温调节的因素。
1、优选最适环境温度 人与动物经常寻找最适的环境温度,使外界环境温度与机体舒适温度基本一致。
机体在最适环境温度中,体核温度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代谢活动稳定。
若体核温度快速升高或降低,超出生理极限温度时,就会严重威胁生命。
在冷环境中选择最适温度是为了寻找机体与环境之间最小温度差的行为活动,以减少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温度梯度,有利于机体减少散热和保存热量;而在热环境中选择最适温度是为了增加机体与环境之间的温度梯度,有利于机体提高散热和防止体温过高。
这种行为活动能使机体在维持正常体温过程中消耗能量最少。
图1 显示,动物选择最适环境温度区与最低耗能量出现重合现象,即最低能量消耗与热中性温度区和温度舒适区重合在一起。
当环境温度变化超过上临界环境温度或低于下临界环境温度时,机体的能量消耗明显增加(见图 1 U曲线),同时引起机体过冷或过热的反应,并出现行为性体温调节活动以避免体温过低或过高。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一、核心知识1.体温恒定及其意义▲人的体温,即(正常值左右)。
体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维持稳定体温的热量来源:。
【能源和O2供应,以及、分泌量等因素,都会影响产热】▲体温与新陈代谢的关系:体温既是代谢的结果(热量平衡),又是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酶的活性)。
▲体温恒定的意义:▲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的结果。
▲只要体温恒定,无论是37℃还是38℃,产热和散热总是的。
这不同于发热或退热的过程中。
2.产热与散热(1)产热器官:▲产热器官主要是(剧烈运动时占)和(安静时占,尤其是)。
内脏产热受分泌量影响,各内脏器官中,温度最高的是,因为其代谢最旺盛,耗氧量最大。
▲剧烈运动时的产热总量是安静时的10~15倍(散热总量亦如此)的产热变幅最大。
[▲人体产热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见右图)思考:请画出人的离体细胞代谢强度与环境温度的关系(2)产热方式:①非自主颤栗(骨骼肌)(非条件反射,大脑皮层不参与)②代谢产热(所以组织器官)(神经—体液调节)(3)散热器官:主要是 ,少数由呼吸道(呼吸)和肾(排尿)、消化道(排遗)散热。
【散热过程发生在体表,所以 是主要的散热器官】 (4)皮肤的结构和功能▲皮肤的结构:▲皮肤的功能:①保护①角质层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②生发层中的黑色素细胞能吸收 ③真皮内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柔韧而富弹性,能耐挤压和摩擦。
②分泌和排泄①皮脂腺分泌的皮脂能滋润皮肤和毛发②汗腺分泌汗液,具有 作用,并参与调节 平衡③调节体温①血管舒缩,改变血流量,进而影响散热量的多少②分泌汗液,通过 散热③立毛肌舒缩,影响产热量的多少【皮肤的散热机制主要是 。
】 角质生发皮肤 皮脂汗腺 皮下组织皮脂腺和汗腺属于 分泌腺④感受外界刺激——皮肤中的感觉神经末梢,感受。
⑤再生能力——生发层的基底层细胞属于细胞,通过增生,以补充或修复。
(5)皮肤散热的方式:通过等途径几点说明:①.传导,是人体热量直接传给与体表接触的较冷的物体。
体温的控制
3.5 体温的控制目录模块一知识网络 (1)模块二知识掌握 (2)知识点一、体温恒定的意义 (2)知识点二、产热与散热 (2)【巩固提高】 (7)模块一知识网络学习目录知识重点模块二知识掌握知识点一、体温恒定的意义1、鸟类、哺乳类,尤其是人类,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都有保持体温相对恒定,因此这几种动物叫恒温动物。
(1)人的体温保持在37℃左右,不是一个固定值。
(2)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绝对不变的。
恒温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一定限度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
(3)测量体温的部位:直肠~37.9)、口腔~37.7)、腋窝~37.4),其中直肠内的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
(答案:体温恒定是正常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
体温过高和过低,都会影响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严重时导致动物的死亡。
恒温动物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体温恒定就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知识点二、产热与散热1、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这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1)产热:A.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
B.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
寒冷时,骨骼肌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C.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
(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2)散热:A.散热有: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两种方式。
B.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
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
皮肤的温度又可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
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在高温环境中,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比较少。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答案:人体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人的体温及调节
某人用三种常用测体温的方法,得到了三个不 同的数值,到底哪个是他的体温呢?
口腔温度 37.2 ℃ 腋窝温度 36.8 ℃ 直肠温度 37.5 ℃
一、人的体温恒定及其意义
1.体温的概念: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可用口腔、腋窝、 直肠温度代表。
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
体温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①骨骼肌战栗 增 ②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产 下丘脑③甲状腺素分泌增加 体温调④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 节中枢 ⑤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 减少 散热 血流量 下丘脑 体温调 ①皮肤血管舒张 增加散热 节中枢 ②汗液分泌增多
(三)体温调节的局限性:
避免在寒冷和高温环境中停留过久(行为性调节)
1.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 A、胃不能及时排空 B、摄入食物未被消化
A、大量神经末梢
B、皮下脂肪组织
C、大量汗腺
D、皮脂腺
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 B 、C 。
、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当人体处在45℃的 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 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
热刺激
皮肤温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调节
下丘脑的体温调节 中枢
传出神经
汗腺分泌增加
增加散热
皮肤血管舒张 血流量增大
三、体温的调节
• (1)调节方式:总体上,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 (2)调节过程:【结合课本流程图箭头,理解过程】
产热调节和散热的主要调节过程:
(二)体温的调节
刺 感受器 激 寒 皮肤冷 冷 觉感受 器 炎 皮肤温 热 觉感受 器 调节 中枢 调节过程
第4节:体温的调节
恒定的体温
问题:人体的体温是固定不变的吗?
同一人体的不同 部位的体温略有不同
测量部位 腋 窝 口 腔 直 肠
正常范围/℃ 36.0~37.4 36.7~37.7
36.9~37.9
同一人体的在同 一天内的不同时间段 的体温也会有变化。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 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 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变化 范围一般不超过 1℃。
The
End
课堂练习
2.人体睡觉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内脏 , 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肌肉 。 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 皮肤 ,其散热方式 有 皮肤直接散热 和 汗液蒸发散热 两种。 当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时,人体散热主要依 靠 汗液蒸发散热 。
课堂练习
3.下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舒 张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比较A、B两图,可知图A中的情况发生时 外界气温 ,皮肤内大多数毛细 较高 血管 舒 张 ,血流量 增 多 ,皮肤的 温度会 升 高 ,由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会 增加 。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 量增加→散热增加 汗腺分泌增多 →散热量增加
炎热:
体温的调节
体温的调节
寒冷
刺激
调节方式:神经调节和 体液调节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 量减少→散热减少 皮肤立毛肌收缩, 产生“鸡皮疙瘩”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产热量增加 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 素增加→代谢增强→ 产热量增加
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
课堂练习
1.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的结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A.产热是神经调节,散热是体液调节 B.人处在寒冷环境中,靠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维 持体温恒定 C.人处在炎热环境中,不能减少产热,只有依靠增加散 热维持体温恒定 D.产热来源于组织、器官的细胞呼吸
人为什么能维持恒定的体温
人为什么能维持恒定的体温
人体能够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是由于身体内部存在着调节体温的生理机制,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温度调节中枢:位于大脑的下丘脑中存在着温度调节中枢,
可以监测体内和外部的温度。
一旦体温偏离了适宜范围,
中枢神经系统就会启动相应的调节机制。
2.体温调节反馈循环:身体通过神经和激素反馈机制来调节
体温。
当体温升高时,中枢神经系统会发出信号,导致血
管扩张、出汗和呼吸加速,以便在体表散热。
当体温下降
时,血管收缩,肌肉会发生抖动,以增加热量生成。
3.代谢调节:身体的基础代谢率和能量产生也会影响体温。
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帮助维持体温。
4.皮肤调节:皮肤也起着重要的温度调节作用。
当体温升高
时,血液会通过皮肤表层的血管扩张,让更多的热量散发
到空气中。
相反,当体温下降时,血管会收缩,减少热量
散发。
通过这些调节机制,人体能够快速调整代谢和热量散发,以维持体温在适宜范围内。
这种恒定的体温非常重要,因为许多生理过程和酶活性都对体温敏感。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对身体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体温恒定的概念
体温恒定的概念体温恒定指的是人体在正常情况下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体温水平。
平均正常体温通常是在36.5C至37.5C之间,尽管个体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体温的恒定是由体内调节系统维持的,这个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多个机制的协同作用。
体温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生殖轴等来实现。
其中,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心,它通过调节体温调节器的活性来调节体温。
当体温调节中央感受到体温偏高时,会通过神经反射机制调节身体的热量代谢,以降低体温。
反之,当体温调节中央感受到体温偏低时,会调节身体的热产生和保留机制,以提高体温。
体温调节的机制包括四个方面:代谢调节、血管调节、出汗和发热。
首先是代谢调节。
代谢调节主要是通过调节体内的热产生和耗散来维持体温的恒定。
当体温偏高时,下丘脑会调节身体的热产生机制,如加速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增加能量消耗等,从而降低体温。
当体温偏低时,下丘脑会增加能量储备,减少能量消耗,以提高体温。
其次是血管调节。
血管调节通过调节血管的舒缩来控制体温的散热。
当体温升高时,下丘脑会通过神经冲动控制末梢血管的舒缩,使热量通过皮肤散热。
反之,当体温降低时,下丘脑会通过调节血管舒张来减少热量散失,提高体温。
第三是出汗。
出汗是体温调节的重要方式之一。
当体温升高时,下丘脑通过调节汗腺的分泌来增加蒸发散热,以降低体温。
最后是发热。
发热是机体抵抗外界寒冷或感染等因素的一种应激反应。
当机体受到外界寒冷刺激或感染时,免疫细胞会产生一些物质(如白介质、白细胞介素等),通过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来引起体温升高。
发热可以增加体温,促进机体产生抗体和抗原抗体复合物。
需要注意的是,体温的恒定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如年龄、性别、环境温度、运动、精神状态、饮食等。
婴儿和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高,这是因为他们的体温调节系统还不成熟或功能下降。
而女性的体温在月经期会有一定的波动,这是因为内分泌系统的变化。
(精品人教)2020版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的个体稳态第一节第2课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学案苏教版必修3
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学习目标1.简述体温概念、产热和散热的主要器官。
2.说出体温的调节过程。
3.能说出人体水和盐的主要摄入和排出途径。
|基础知识|一、体温调节1.体温(1)概念: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大约37 ℃。
(2)常用测量部位:直肠、口腔和腋窝。
其中直肠的温度最接近体温。
2.体温调节(1)体温恒定的原理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热量的来源和去向①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
肝脏是人体内代谢旺盛的器官,产热量很大;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剧增。
②热量由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的分解代谢产生。
③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
④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等直接散热,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和环境之间的温差。
(3)调节中枢:下丘脑。
(4)温度感受器:有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两类。
(5)体温差异:个体间的体温相差一般不会超过1__℃,女性的体温平均比男性约高0.3 ℃,且随月经周期而变化。
此外,人在患病、剧烈运动、精神紧张或刚刚进食后,体温也会略微上升。
(6)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当体温过低或过高时,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代谢速率变慢,使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紊乱,甚至生命活动停止。
因此维持体温相对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水盐调节1.水的平衡(1)饮食和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水,其中饮食摄入的水是主要来源。
(2)去向:泌尿系统、皮肤、肺和大肠,其中泌尿系统是排水的主要途径。
2.盐的平衡(1)主要来自于饮食。
(2)去向:通过尿液、汗液和粪便排出。
3.尿液的形成(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管肾小囊肾小球(2)尿液的形成过程血液――→肾小球滤过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除外原尿――→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尿液 4.水平衡的调节(1)引起调节的因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或降低。
(2)调节中枢:下丘脑。
第四章-动物的体温与饲舍温度-习题精选
第四章动物的体温与饲舍温度习题精选1.家鸽体温不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能保持相对稳定,属于恒温动物。
相对恒定的体温对动物的生存的意义是()A.增强氧气的运输能力B.使体内产生的热量多C.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D.使体内的新陈代谢加快2.鸟类和哺乳类是两类高等动物,下列是它们的共同特征的一项是()A.恒定、恒温动物B.不恒定、温血动物C.恒定、冷血动物D.不恒定、冷血动物3.变温动物与恒温动物的主要区别在于()A.体内无温度B.可以选择适宜温度的空间C.选择适宜活动的空间D.有无调节体温的结构4.家鸡和鸭的体温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恒温动物,它在不同季节里体温都是()A.37℃B.40.3℃~41.7℃C.38℃~40℃D.45℃5.刚出生的雏鸡体温调节能力很低,饲舍温度要保持在32℃-35℃,随着雏鸡周龄的增加,饲舍温度要逐渐()A.下降B.上升C.不变D.急速上升6.下列四组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一组是()A.鲫鱼和青蛙B.丹顶鹤和鳄鱼C.家鸽和蜥蜴D.虎和狼7.在全封闭式饲养的猪舍、鸡舍内,温度一般控制在该种动物的()A.最适温度范围内B.与猪、鸡的体温一致C.略高于猪、鸡的体温D.略低于猪、鸡的体温8.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都属于()A.恒温动物B.既是恒温动物又是变温动物C.变温动物D.温血动物9.家鸽和家兔相比,家鸽的体温更()A.高些B.低些C.一样高D.是变温动物10.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用横线标明错处并改正)(1)A.们饲养的家禽、家畜都是恒温动物。
()(2)动物具有恒定的体温,可以大大增强对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
()(3)所有的无脊椎动物都是变温动物。
()(4)两栖动物是变温动物,爬行动物是恒温动物。
()(5)鸟类在飞翔时比静止时产热多。
()(6)不同动物对高温和低温的忍受限度相同。
()11.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A.蛾类夜间活动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C.蛇的冬眠D.蝶类的白天活动12.蛇为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的温度而改变,故推测蛇最不适合生活的环境是()A.热带雨林B.亚热带森林C.温带草原D.寒带冻原13.家兔属于恒温动物,在每年的春末和秋末各换一次毛,为了调节体温秋末换上的毛应为()A.粗毛多,绒毛少B.粗毛少,绒毛多C.粗毛和细毛一样多D.全都是绒毛14.下列属于变温动物的是()A.鲸B.鳄鱼C.袋鼠D.猕猴15.在冬季来临时,蛇和青蛙等动物就钻进洞内进行冬眠,与之有关的因素是()A.光照B.食物C.温度D.水源16.小明在动物园里记录了很多动物的名称:红蜘蛛、水螅、蚯蚓、鹦鹉、百灵鸟、蚂蚁、蚊子、鼠妇、长臂猿、猕猴、山羊、斑马、鳄鱼、大象、蛇、狼。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
必修三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学案一人的体温及其调节基础知识1.体温: 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温度2.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人的体温来源: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
4.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产热的主要细胞器是线粒体。
)热量的散出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进行的。
5.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是下丘脑6.体温的调节过程:寒冷刺激皮肤内冷觉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产热量增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增加→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炎热刺激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传入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中枢的调节,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汗腺分泌增多→散热量增加。
巩固练习1人在发烧时食欲差的最根本原因( C )A、胃不能及时排空B、摄入食物未被消化C、体温超过37℃消化酶活性受到影响D、大肠内积存着食物残渣2.中暑的根本原因是( B )A、在炎热环境中偶尔着凉B、环境温度过高,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C、由于气温过高,人体出汗过多D、人体不能适应外界气温的突然升高3.大面积深度烧伤病人在治愈后,夏季要比烧伤前怕热,这是因为皮肤烧伤时损伤了( C )A、大量神经末梢B、皮下脂肪组织C、大量汗腺D、皮脂腺4、在寒冷环境中。
人体会发生骨骼肌不自主地战栗.这时( B )A.温度感受器兴奋B.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C.躯体运动中枢兴奋D.皮肤血流量增加5.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D )A.冷觉感受器兴奋B.温觉感受器抑制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D.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二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一)水的平衡(1)人体吸收水主要的来源:饮水和食物中所含的水其次是代谢产生的水(2)人体主要排水途经为:肾排尿,其次皮肤、肺、大肠也能排出部分的水(3)最终的结果为:摄入量=排出量(二)无机盐的平衡:人体需要的无机盐主要来源于饮食,人体通过肾脏(主要)、汗液、粪便排出无机盐。
人体的体温及其调节(2)
(4)体温调节过程
寒冷环境
刺激
(皮肤)冷感受器 神经—激素调节
甲状腺
兴奋
垂体 肾上腺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立毛肌 收缩 骨胳肌颤栗
神经调节
皮肤血管收缩 皮肤血流量减少
甲状腺激素 分泌增加
肾上腺素 分泌增加
代谢活动增强
出现“鸡皮疙瘩”
产热量增加 体温恒定
散热量减少
增、减散热量
① 皮肤血管舒张、收缩(增减皮肤血流量) ② 汗腺活动 增、减产热量
炎热时
传入 神经 传出 神经
皮肤温感 受器兴奋
下丘脑体温 调节中枢
效应器
皮肤血管舒张 增加散热 汗液分泌增加 骨骼肌舒张 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减少产热 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例:(06 上海卷)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 B 骨骼肌 、C 肾上腺 。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皮肤 。当人体处在41℃的外界 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蒸发散热 。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 冷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甲状腺 反射活动的反射是 。 这种反射属于 非条件 反射。 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 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分解产热 。 (5)当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外的 Na+ 大 量内流而形成 动作 电位。
⑵ 散热的主要器官: 皮肤 ⑶ 散热途径:
① 大部分体热通过皮肤以辐射、传导、对流、蒸发 等方式散发到体外。
人体热量以红外线的形式传导到外界的散热方式。 辐射散热: 辐射散热与辐射面积有关,也与外界温度有关。
高中生物专题讲义《体温调节、血糖调节》
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学员编号:年级:高一课时数:3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生命科学学科教师:课程主题:体温调节和血糖调节授课时间:2017.07.××学习目标1、掌握体温调节的原理、调节机制、特点及应用;2、掌握血糖调节的方式与途径,调节特点及应用;教学内容1、各体液之间的物质转换2、水和电解质的调节内容回顾知识精讲知识点一:体温调节【知识梳理】1、体温调节:(1)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主要的产热器官:骨骼肌和肝脏;炎热环境中体温调节的效应器:汗腺、毛细血管等。
(2)体温恒定的意义:是维持人体内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体温调节的过程:神经-激素调节;分析上图可知,体温的相对恒定,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1)调节方式:神经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2)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3)恒定原因:产热=散热。
即外界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环境温度高时,产热少,散热也少。
①产热途径:主要是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安静时主要由内脏器官产热,其中肝脏产热量最大;在运动时骨骼肌是主要的产热器官。
②散热途径:主要借助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
3、体温的三级调节: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垂体 −→− 促甲状腺激素 −→− 甲状腺 −→− 甲状腺激素 【补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的本质都是蛋白质,会被消化液分解,只能体外注射; 甲状腺激素的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可直接饲喂。
【例题精讲】例1. 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呼气是人体的主要散热途径B .骨骼肌和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C .有机物的氧化分解是人体产热的重要途径D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体温变化的功能【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的体温调节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生物高二必修3教学案:第二章_第一节_第2课时_体温调节_水和无机盐的调节
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平均温度,直肠温度最接近人的体温。
2.人的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3.人体主要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人体主要散热器官是皮肤。
4.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甲状腺、肾上腺等分泌激素增多,产热增多。
5.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汗液分泌增多,散热增加。
6.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其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一、体温调节1.体温的概念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平均温度,常用直肠温度、口腔温度和腋窝温度来表示。
2.体温来源及恒定原理(1)人的体温来自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2)体温能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3)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肝脏和骨骼肌,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
3.体温调节过程(1)在寒冷环境中,皮肤里冷觉感觉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甲状腺和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增多提高了细胞的代谢水平,机体产热量增加。
(2)在炎热的环境中,皮肤里的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_增多,散热量增加。
4.人体体温恒定的生理意义(1)体温相对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当体温过低或过高时,酶的活性都会降低,甚至丧失,生命活动也会出现严重异常。
二、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填图] (1)水的来源和去路:(2)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2.尿的形成(1)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2)尿的形成过程:①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
②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被重新吸收,最后形成尿液。
学案 - 体温调节
体温调节(一)体温什么叫人的体温?临床上常用什么温度来代表体温?恒温动物变温动物植物(二)如果体温过低或过高有何危害?(1)低于28℃时,人会丧失意识(2)低于22℃时,可能导致死亡(3)高于41℃时,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出现说胡话,神志不清等症状(4)高于43℃时,有生命危险(5)成年人体温每升高1℃,心率每分钟增加10次,儿童可增加15次。
(三)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体温相对恒定可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体温升高或降低,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吗?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或降低对人体是有益的。
降低:如低温麻醉升高:感冒时的发烧。
这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提高,利于消灭致病因素,使人体恢复健康。
(四)体温的调节人的体温来源于何处?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
呼吸作用体温的相对恒定是什么结果?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是靠完善的体温调节结构和功能来实现的。
<一>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在哪里?下丘脑<二>温度感受器的分布和种类?1、分布:人体的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2、种类:①对温觉敏感的温觉感受器②对冷觉敏感的冷觉感受器<三>体温调节的过程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1、人体的产热途径:所有的活细胞。
主要是骨骼肌和肝脏,其次是心脏和脑。
运动状态下主要是骨骼肌,安静状态下主要是内脏。
2、人体的散热途径:主要是皮肤,还有少部分通过呼吸道加温空气和蒸发水分而散失,还有极少数随尿液和粪便排出。
3、皮肤散热的方式:皮肤是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在人体的体温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辐射:以热射线的形式①直接散热对流:被周围冷空气带走传导:直接传给跟人接触的较冷的物体②蒸发散热:当体表温度接近于环境温度时,是皮肤散热的唯一方式皮肤的结构(图片)具体调节过程如下:例1.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B. 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C. 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D. 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解析: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中枢、感受器分布、调节方式等知识。
高中生物1.2.4体温调节课件中图版必修3
的枢纽。
1234
解析: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时,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皮肤血管收缩,立毛 肌收缩,汗腺不分泌,从而减少散热,增加产热,使体温维持恒定。体温调节既 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其中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 素的调节,促进产热代谢,提高体温,两者在升高体温上的作用是相同的,因 此是协同关系。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的,体液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下丘脑还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通过调节垂体的活动来调节其他 内分泌腺的活动。 答案:(1)减少散热,增加产热,维持体温恒定
思考感悟发烧是否就是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提示:发烧早期体温上升的时候,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如果保持在高 烧状态,则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一二三
二、体温的调节
1.寒冷环境下的调节
一二三
2.炎热环境下的调节
3.调节方式 机体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是通过神经—体液的反馈调节维持的。但这种 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调节过程发生障碍,就可能出现中暑或体温过低等病 症。
探究点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人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增加了产热量,其调节方式只 有体液调节。( ) 提示:× 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 2.下丘脑有血糖、渗透压和体温调节的中枢。( ) 提示:√
探究点
3.机体安静时,脑产热量最大。( ) 提示:× 机体安静时,肝脏产热量最大。 4.在炎热环境中,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温觉感受器兴奋。( ) 提示:× 炎热时,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温觉感受器兴奋。 5.寒颤是人体对寒冷环境的一种反应,为机体提供一个快 速的产 热源。 () 提示:√
探究点
体温的调节
●问题导引●
2018-2019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5节 体温的控制作业设计 (新版)浙教版
第5节体温的控制课堂笔记1.恒定体温(1)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①变温动物:体温随的变化而改变的动物,如一些低等动物。
②恒温动物:体温的动物,如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2)人的体温:正常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一般在左右。
(3)维持恒定体温的意义:保持正常的体温是动物体新陈代谢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
2.产热与散热的平衡恒温动物和人类能够保持恒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和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1)产热:主要在(安静时)和(运动时)中进行,寒冷时骨骼肌会颤抖,能使热量成倍增加。
此外,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会影响产热。
(2)散热:散热的方式有和散热。
当外界温度低于体表温度时,以直接散热为主;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体表温度时,以汗液蒸发为主。
3.体温的调节受脑控制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神经系统等的调节而实现的,即脑干中的来调节和控制的。
分层训练A组基础训练1.通常情况下,人体的散热主要依靠()A.内脏 B.皮肤 C.汗液 D.骨骼肌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所以人的体温调节完全由神经系统调节控制B.皮肤直接散热的多少决定于身体内部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C.人的体温在不同的部位不一样,但温度在很小范围内波动D.当血管扩张,流经皮肤的血流量增大时,有利于产热3.人体直接散热的多少取决于()A.人体内与人体皮肤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度差B.人体内与环境之间的温度差C.人体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D.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程度4.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特别需要注意保温的主要原因是()A.新生儿皮肤散热较快B.新生儿因为饮食少,所以产热少C.新生儿的体温调节结构尚未发育完善D.新生儿需较高的体温5.人能保持体温恒定,是因为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使()A.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保持平衡B.骨骼产热和直接散热保持平衡C.内脏产热和蒸发散热保持平衡D.直接散热和蒸发散热保持平衡6.小明在1 000 m长跑测试中,大汗淋漓,此时小明()A.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增加B.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C.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增加D.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7.在气温为35 ℃的环境中,下列情况更容易使人中暑的是()A.无风干燥的沙漠B.充满水蒸气的车间C.有风湿润的麦田D.高层建筑物的顶部8.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7 ℃左右,但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不尽相同,如图反映了一天24 小时内小明体温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清晨5时体温最低B.下午5时体温最高C.这天中小明体温T(℃)的范围是36.5≤T≤37.5D.从5时到24时,小明的体温一直是升高的9.现有A、B两种哺乳动物,其体重和年龄都相似,将它们各取5只,分别关在环境条件相同的饲养槽里,每天各饲喂100克大麦种子,但不给饮用水,结果A动物生活了6天后死亡,B动物生活了10天后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
另下 一丘 区脑 域
糖
升
高
胰岛B 细胞
( -)
胰高血糖素 分泌增多
( +)
肾上腺素 分泌增多
胰岛素 分泌增多
胰岛A 细胞
肾上腺 髓质
某下 一丘 区脑 域
血
糖
降
低
(三)、糖尿病及其防治 1.诊断:血糖高且有糖尿 2.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 3.症状: 一低一高又三多 4.防治:基因治疗,药物治疗, 饮食习惯,加强锻炼。
转化
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来源 去路
①消化、吸收
②肝糖元分解 ③非糖物质转 变为葡萄糖
①氧化分解 ②合成糖元
③转变成脂肪 和某些氨基酸
血糖平衡的意义 1.当血糖浓度低于50~60 mg/dL时 ——低血糖早期症状 2.当血糖浓度低于45 mg/dL时 ——低血糖晚期症状 3.当空腹血糖浓度高于130 mg/dL时 ——高血糖症 4.当血糖浓度高于160~180 mg/dL时 ——糖尿 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 能量供应以及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
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
一.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
人体内的液体——体液 (一)内环境的概念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
——细胞外液(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的构成 血浆 组织液→淋巴
细胞与内环境的关系
细胞
养料、氧气
内环境 代谢废物CO2
外界环境
血浆
单 向 渗 透
渴觉
( +)
饮水
细 胞 外 渗 透 压 升 高
无机盐的调节
血钠降低
肾上 分泌 醛 (+) 集合管 (+) 固 腺皮 酮 血钾增加 质
肾小管
血钠增加
血钾降低
吸钠排钾
水与无机盐的平衡调节必须依靠神经和 激素共同作用,主要由肾脏完成
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
(1)血钠升高或降低,会导致血压异常; (2)血钾降低,将引起心肌的自动节律异常; (3)尿量过少,会引起中毒互Leabharlann 渗透淋巴组 织 液
淋巴循环
循环系统 外 营养物质 界 消化系统 O2 环 呼吸系统 境 血液循环 CO2 中 淋巴循环 的 尿素、水、无机盐 物 泌尿系统 质
血浆 淋巴
内环境 组 织 液
细胞
(二)稳态的概念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 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叫稳态。
下丘脑的某些对体温变化起调节作用的神经结 构。约在100年前就有人报告,局部损毁狗的 下丘脑会引起体温升高。二十世纪40年代,神 经生理学家曾以定向刺激法和局部毁损法证明 下丘脑前部为散热中枢,后外侧部为产热中枢。
皮肤对寒冷和炎热的反应
直接散热:A、辐射散热B、对流散热C、传导散热 (条件:体表温度>环境温度) 蒸发散热:靠水分蒸发吸热
与血糖有关的三种激素的联系与区别 激素名称 胰岛素 分泌器官 作用器官 肝 肝
胰岛内各种细胞的分布
胰岛B细胞 肝、肌肉
胰高血糖素 胰岛A细胞 肾上腺素 肾上腺
1.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 协同作用 肝糖原分解; 2.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拮抗作用 血糖维持相对稳
定;
3.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抑制胰 高血糖素的分泌。
1、对于维持渗透压平衡的作用 2、血K+的作用 3、代谢废物的排出
三
血糖的来源
食物中 的糖类 肝糖元 非糖 物质 消化 吸收 分解
血糖的调节
和
血糖
(一) 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
去路
氧化 分解 CO2+H2O+E 肝糖元 肌糖元 脂肪、某 些氨基酸
80
~ 120 mg/dL >160mg/dl 尿糖
合成 转变
稳态的实质
——内环境 pH、渗透压、温度等理化性质的相 对稳定。 血液pH的维持(7.35~7.45)
缓冲物质: 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HL + NaHCO3 乳酸
NaL + H2CO3
乳酸钠
稳态的实现
细胞
内环境
人体
外界环境
稳态的意义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血液中钙鳞降低 血钙过高 血钙过低 组织液水分过多? 尿素、无机盐等过多?
(三)体温的调节
调节体温的神经中枢和效应器分别是什么?
1、体温调节中枢主要在下丘脑
根据多种恒温动物脑的分段切除实验得知:切 除大脑皮层及部分皮层下结构后,只要保持下 丘脑及其以下的神经结构的完整,动物虽然在 行为方面会出现一些欠缺,但仍具有维持恒定 体温的能力;如进一步破坏下丘脑,则动物不 再具有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能力。这些事实说 明,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
成年人 儿童 骨软化病 佝偻病 肌无力 抽搐
组织水肿 尿毒症
二、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1.水的平衡及无机盐的平衡
泌尿系统
体内物质
来 源
①饮水 ②食物中的水 ③代谢产生的水
去 路
①肾脏排尿 ②皮肤排汗 ③肺排除水汽 ④大肠排便 ①肾脏排尿 ②皮肤排汗 ④大肠排便 ①肾脏排尿 ④大肠排便
水
钠盐
食 盐
四.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女性>男性
新生儿.儿童>成年>老年
清晨2~4时最低, 14~20时最高。
(一)体温:身体内部温度。可用口 腔、腋窝和直肠温度代表
正常体温
口腔:37.2℃ 腋窝:36.8℃ 直肠:37.5℃
(二)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维持内环 境的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 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三)体温的调节
机制:产热过程
相对平衡
散热过程
调节中枢:主要在下丘脑 温度感受器
(皮肤、黏膜、内脏器官)
温觉感受器 冷觉感受器
效应器:肌肉和腺体
三、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温:身体内部温度。可用口 腔、腋窝和直肠温度代表 (二)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维持内环 境的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 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钾盐
食 物
水96%
尿素
尿 液 含氮废物 2.5% 盐类1.5% 尿酸 肌酸酐
2、 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1、是什么刺激导致渗透压感受器 兴奋? 2、调节水平衡的神经中枢和效应 器分别是什么? 3、效应器释放出的激素名称及作 用是什么?
泌尿系统
水 的 调 节
大脑皮层
( +) ( +) ( -)
产生
体温所以能维持相对恒定,主要原因是机体的 产热器官和散热器官的活动保持相对平衡,机体在 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量除做功外,其余均转变为热 能用以维持体温,在安静时,产热器官主要为内脏, 其产热量占总产热量的56%,肌肉仅占18%,但在 劳动或运动时,肌肉产热量大增,可占总产热量的 90%,此时内脏产热量仅占总热量的8%。散热器官 主要是皮肤,占总散热量的84.5%,其次是呼吸,占 总散热量的14%,当环境温度低于体温时,皮肤通 过辐射,传导和对流来散热,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 于体温时,则主要靠皮表水份蒸发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