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六腑辨证之肺

合集下载

养生看《黄帝内经》如何解析五脏六腑之“肺”篇(一)

养生看《黄帝内经》如何解析五脏六腑之“肺”篇(一)

养生看《黄帝内经》如何解析五脏六腑之“肺”篇(一)养生三绝:阳光、夜晚与亲情。

太阳是宇宙中最大的能量来源,没有阳光,天地万物无法生长。

在中医理论中,阳是人体的主要推动力,一个人要想“正气十足”,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在自然中与阳光亲密接触。

夜晚是天地休整、聚集能量的时刻,夜晚不睡、白天被耗散能量的脏腑如何得到休养?久之必病。

一个人身心健康与家庭亲情的关系最为密切,再好的药物和营养品,比不过来自家人的一个温暖拥抱。

养生从这三者入手,方为上“道”。

肺为相傅之官(肺是宰相)“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相傅之官”也是一个官称。

《灵兰秘典论》这篇文章很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把五脏比喻为中央官员,把六腑比喻为地方官员。

六腑都是做事的官员,是基层的干部,做很细致的工作;而中央官员虽然不直接创造价值,但是它起到一个权衡治理、统摄大局的作用,如果人的身体没有这种统摄作用,也会垮掉。

《黄帝内经》认为五脏为贵,六腑为贱。

肺为帝王之师五脏中,最“贵”的是心,它是“君主之官”。

它的下一级就是肺,肺是“相傅之官”,“相”即宰相,“傅”即师傅。

在人体当中,心虽然是最高位,处于南方,但是从人体解剖方面来讲,肺比心的位置高,所以肺可以做君主的师傅,相当于刘伯温、诸葛亮这样的人物。

肺主管“治节出焉”。

一般来说,大家会认为“治”是治理调节,但这样理解比较粗浅。

毛泽东曾经说过“天下大乱,方能天下大治”,实际上“治”是与“乱”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乱是混乱,治是正常。

肺的“治节出焉”就是指如果肺的功能很好,人正常的气机才能表现。

而人正常气机的最关键表现就在“节”。

人体有节,天地之间也有节,那就是二十四节气。

天地之气正常,二十四节气就可以正常。

人的肺气是否正常,也要通过“节”来表现。

比如有些人到了某个节气的时候,关节就会出现疼痛,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不正常的气的作用导致的,如果是不正常的气机,就会导致节的关键点出现问题,出现疼痛的象。

过节为什么要休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非常注重节日,中国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各种各样的节日。

中医如何从五脏六腑论治疗肺部疾病

中医如何从五脏六腑论治疗肺部疾病

中医如何从五脏六腑论治疗肺部疾病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在治疗肺部疾病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肺脏本身,而要从五脏六腑的整体关系来进行综合考量和调理。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上连气道,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

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当肺部发生疾病时,往往会影响到这些生理功能。

从五脏的关系来看,心与肺的关系密切。

心主血,肺主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心肺相互配合,保证气血的正常运行。

如果心阳不振,心血瘀阻,可能会影响肺气的宣降,导致肺气郁滞,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而肺病日久,也可能累及于心,导致心肺同病。

此时,在治疗肺部疾病时,需要兼顾养心活血,常用的方剂如炙甘草汤等。

肝与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气机的调节上。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肺主气,主宣发肃降。

肝气升发,肺气肃降,两者相互协调,维持人体气机的升降平衡。

如果肝气郁结,气郁化火,上犯于肺,可导致肺气上逆,出现咳嗽、胸痛等症状。

治疗时,既要清肝泻火,又要肃肺止咳,常用的方剂如黛蛤散合泻白散等。

脾与肺是母子关系,脾为肺之母,肺为脾之子。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肺主气,依赖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来滋养。

如果脾气虚弱,运化失常,不能输精于肺,可导致肺气不足,出现少气懒言、自汗、易感冒等症状。

反之,肺病日久,也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导致脾失健运,出现纳差、腹胀、便溏等症状。

治疗时,常采用培土生金的方法,如参苓白术散等。

肾与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呼吸和水液代谢方面。

肾主纳气,肺主呼气,只有肾的纳气功能正常,肺所吸入的清气才能下纳于肾,维持呼吸的深度和均匀。

如果肾不纳气,就会出现呼吸浅表、动则气喘等症状。

此外,肺为水之上源,肾为主水之脏,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功能,依赖于肾的蒸腾气化作用。

如果肾阳不足,气化失常,可导致水液代谢障碍,出现水肿、尿少等症状。

治疗时,常采用补肾纳气、温阳利水的方法,如金匮肾气丸等。

从六腑的关系来看,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部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要点是什么

肺部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要点是什么

肺部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要点是什么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肺部疾病的辨证论治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过程。

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其在五脏六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当肺部发生疾病时,需要通过详细的辨证来确定病因、病机,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医对肺病常见病因的认识。

外感六淫邪气是导致肺部疾病的常见因素之一。

比如风邪,风为百病之长,常常夹带着寒、热、燥等邪气侵袭人体,首先侵犯肺卫,导致肺气失宣,出现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

寒邪凝滞,若侵袭肺部,可使肺气郁闭,出现咳嗽气喘、咳痰清稀等表现。

热邪犯肺,则容易灼伤肺津,出现咳嗽痰黄、气喘、口渴等症状。

燥邪伤肺,会导致肺津受损,出现干咳少痰、口鼻干燥等。

内伤因素方面,情志失调是一个重要原因。

过度的忧愁、悲伤等情绪,容易损伤肺气,导致肺气不利。

饮食不节,如嗜食辛辣、油腻、生冷之物,或饮酒过度,可能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引发咳嗽、咳痰等症状。

劳倦过度,特别是房劳过度,会损伤肾气,肾不纳气,从而影响肺气的肃降,出现气喘等症状。

在辨证论治中,中医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脉象等。

例如,面色苍白、气短懒言,可能提示肺气不足;舌苔黄腻,多为肺热或痰热。

闻诊包括听患者的呼吸声、咳嗽声等。

呼吸急促、咳嗽声重浊,往往是邪气实的表现;呼吸微弱、咳嗽无力,则可能是正气虚。

问诊则要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咳嗽的时间、性质、有无咳痰、痰的颜色和质地、是否伴有气喘、胸痛等,以及发病的诱因、病程长短、既往病史等。

切诊通过触摸脉象来判断病情。

浮脉多为外感表证,沉脉多为里证;细数脉可能是阴虚,滑脉常提示有痰湿。

对于肺部疾病的辨证,常见的证型有肺气亏虚、肺阴不足、风寒袭肺、风热犯肺、燥邪伤肺、痰湿阻肺、痰热壅肺等。

肺气亏虚证,患者常表现为咳嗽无力,气短而喘,动则尤甚,自汗,怕风,容易感冒,面色苍白,神疲乏力。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脏腑学说(藏象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人的各项生理活动均是脏腑功能协调的结果,而各种病理变化则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所以,疾病的发生、发展,多数是脏腑功能发生异常所导致的。

脏的含义:又称藏,藏于内的意思,是化生和贮藏精气的内脏,属于阴、属于里。

人体有五脏,即肝、心、脾、肺、肾。

其总体功能特点是“藏而不泻”。

腑的含义:又称府,是受盛和传化水谷的内脏,属于阳,属于表。

人体有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其总体功能特点是“泻而不藏”。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表里关系:肝与胆相表里(肝为里,胆为表),脾与胃相表里(脾为里,胃为表),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为里,小肠为表),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为里,大肠为表),肾与膀胱相表里(肾为里,膀胱为表)。

奇恒之腑:即异于正常之腑,故名。

奇恒之腑有五,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脏腑辨证,是以脏腑学说为基础,根据脏腑功能发生变化时的症状表现,进行归纳、分析,从而确定病位、了解病性、寻求病因、推究病机及正邪盛衰的一种辨证方法。

它在众多的辨证方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唐容川说:“业医不知脏腑,则病原莫辨,用药无方”,王清任说:“著书不明脏腑,无异于痴人说梦,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脏腑辨证,首先要明确脏腑的生理功能,根据脏腑生理功能的变化,为辨证提供依据。

第一节心与小肠的辨证1.心脏的解剖位置:心居于胸中,两肺之间,心的经脉起于心,下络小肠,出腋下,循臂内,入手掌。

2.心脏的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

心能推动血液的运行,如果心气不足,推动无力,可发生血脉运行迟滞等病变,如胸痛、手臂酸痛等。

(2)心藏神。

心主宰人体一切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

所谓主宰生理活动,是说全身各种功能活动,如肺之呼吸,肾之气化,脾之运化等,无一不是在心脏功能的主持下而完成的,所以《内经》认为,心为君主之官,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如果心的功能失调,则五脏六腑的病变随之出现。

所谓心主心理活动,是指心脏有主宰人体神志活动的作用。

中医五脏之肺

中医五脏之肺

主宣发
主肃降

排出体内浊气
吸入自然界清气

将脾转输而来的水谷精气和精气和津液 将脾转输而来的水谷精气和津液向下、向内

向上、向外布散,起充养与濡润作用 通降,起充养与濡润作用,并将代谢后的水


液降于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用 通过肺气的向外运动,将汇聚于肺的血 通过肺气的向内运动,使一身之血流经于肺


行使正常嗅觉和行气地功能

➢ 常态下,鼻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

➢ 肺寒、肺虚,气不摄津-清涕

➢ 肺热-黄浊涕
➢ 肺燥-鼻腔干燥

在志为悲(忧)

悲:悲痛、伤心。与“喜”是相对立的。

忧:忧愁,忧虑

➢ 莫名悲忧-肺虚,功能减退,机体对外界不良

刺激地受性下降

➢ 过度悲伤,又易耗伤肺气,使人情绪消沉,系Biblioteka 则少气懒言、呼吸气短、体倦乏力
通于秋气

肺为阳中之少阴

秋令,暑去燥生,凉意渐袭
同气相求,故与秋应


➢ 肺应秋令而旺,但秋季干燥,肺喜润恶燥


➢ 逢秋易发生肺燥之症,当治以润
➢ 养生当顺应秋气而渐收
液经清浊之气交换后布散全身
以去浊更清

宣发卫气,布散全身,外达肌表,以护 肃清肺和呼吸道异物,以保持其清洁的环境
卫肌表,温养肌腠皮毛,调节和控制腠
理开阖、汗液排泄
主气、司呼吸

➢ 主呼吸之气-肺为体内外清浊之气交换的场所 ➢ 主一身之气

肺主呼吸的功能表现
生 通调水道 理 功

浅谈中医五脏六腑之——“肺”

浅谈中医五脏六腑之——“肺”

浅谈中医五脏六腑之——“肺”五脏六腑之——“肺”肺——位于胸腔 , 左右各一 , 覆盖于心之上。

肺有分叶 , 左二右三 , 共五叶。

肺经肺系( 指气管、支气管等 )与喉、鼻相连 , 故称喉为肺之门户 , 鼻为肺之外窍。

肺的主要生理机能是主气司呼吸 , 主行水 ,朝百脉, 主治节。

肺的生理特性主要有肺为华盖、肺为娇脏与肺气宣降。

肺在体合皮 , 其华在毛 , 在窍为鼻 , 在志为悲 ( 忧 ) , 在液为涕。

肺与大肠由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的相互属络而成表里关系。

肺在五行属金 , 为阳中之阴 , 与自然界秋气相通应。

( 一 ) 主要生理机能1,主气司呼吸肺主气 , 首见于《内经》。

《素问·五藏生成》说:“ 诸气者 , 皆属于肺。

”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 1 ) 主呼吸之气指肺有吸清呼浊, 进行气体交换的机能。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 , 吸入清气 , 排出浊气 , 吐故纳新 , 实现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 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天气通于肺。

”肺主呼吸的机能由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来维系 : 肺气宣发 , 浊气得以呼出 ; 肺气肃降清气得以吸人肺气的宣发与肃降运动协调有序 , 则呼吸调匀通畅。

若邪气犯,肺导致宣发肃降失调影响气体交换, 则出现胸闷、咳嗽、喘促、呼吸不利等症状。

( 2 ) 主一身之气指肺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机能。

故《素问·六节藏象论》说 : ' 肺者 , 气之本。

”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 体现于宗气的生成。

宗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化生的水谷之气在肺中相结合而成,属后天之气。

宗气积存于胸中“气海”,既上走息道出喉咙以促进肺的呼吸 ; 又贯注心脉以行血气;还可沿三焦下行脐下,丹田以资先天元气。

宗气作为一身之气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在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 关系着一身之气的盛衰。

中医诊断丨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丨脏腑辨证

中医诊断丨脏腑辨证脏腑辨证,是以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不同证候,加以分析归纳,并作为辨证依据的。

这种辨证方法的具体内容是:根据脏腑的生理病理及经络循行的表现来判断病变的部位;用寒、热、虚、实来辨别病情;以脏腑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病证的传变规律。

肺病的辨证(1)肺气虚:多因病后气虚,或久咳伤气,引起肺气虚弱,肺功能减退。

证候为咳嗽无力,痰多清稀、面色苍白、声音低微,易疲乏、多自汗、咳喘气短、体倦懒言、形寒自冷、易患感冒、舌淡苔白,脉象虚弱。

可见于慢性肺部疾患,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等病。

(2)肺阴虚:多因外感燥热,灼伤津液,肺失濡养,或久咳伤肺,肺阴不足,虚热内生。

证候可见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稠,有时咳血,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午后颧红;或声音嘶哑,口干咽燥,舌干红,苔少,脉细数。

此证多见于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喉结核、慢性支气管炎等。

(3)风寒束肺:多因风寒犯肺,肺气不宣所致。

可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鼻塞流涕、咳嗽、痰多清稀、苔薄白、脉浮紧。

本证多见于感冒(伤风、流感)、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病。

(4)风热袭肺:多因外感风热,或寒邪化热、痰热壅滞肺内,便肺的肃降功能减退所致。

证候多有发热、咳嗽、哮喘气粗、痰稠色黄、咳吐脓血、腥臭、胸痛、出鼻血、咽喉肿痛、烦躁口渴、喜喝冷饮,甚至风热闭肺,出现呼吸迫促、鼻翼扇动、口唇紫绀、便秘、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此证可见于急慢性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脓疡、支气管哮喘等病。

(5)肺肾阴虚:肺病较久,肺阴虚京可导致肾阴虚。

证见咳嗽、痰少、动则气促、腰酸腿软、潮热、盗汗、遗精、消瘦、口渴、舌红少苔、脉多细数。

此证可见于肺结核病人的晚期。

脾病的辨证(1)脾气虚弱(脾失健运,中气不足):多因素体虚弱或病后调养不当,脾胃气虚,运化功能障碍所致。

证候可有食欲不好、消化不良、食后胃腹胀闷、腹满肠鸣、大便稀薄、形体消瘦、四肢无力,精神困倦、舌淡苔白、脉虚细缓;如更有少气懒言、脘腹重坠、久痢、脱肛、脏器下垂(如子宫下垂、胃下垂、肾下垂等),劳累后即有气坠感,则为脾气下陷的征象。

《藏象学说》第四节五脏肺(上)肺司呼吸,肺为气之主——相辅之官

《藏象学说》第四节五脏肺(上)肺司呼吸,肺为气之主——相辅之官

《藏象学说》第四节五脏肺(上)肺司呼吸,肺为气之主——相辅之官肺的解剖位置从图上看,在人体的胸腔里,解剖位置偏上。

在肺叶的底下盖着我们的心,再直接的下来有肝和胃这些都是在肺的下面,图的左边就是肺,分左右两叶,通过支气管(向肺叶分出的叫支气管),连着气管连接到我们的咽喉部,最后连接到口鼻通到外边。

中医所讲的肺,不仅仅是西医解剖上的肺,当然了,具体到肺这个脏器来讲,跟西医的好多功能是完全吻合的。

但是,中医的藏象学说是重功能轻形质的,是这样的的一种研究方法,他把好多的五行里边的对应关系,比如说五种季节,春夏长夏秋冬,以及五体、五液,它都通过五行比类取象的也要赋予这个肺上去,包括五志,情绪,我们讲七情对应于五脏把它归类成五行,汇过来,所以,关于肺的解剖位置和形态,我们先有个直观的印象,然后包括它的功能跟西医解剖学重叠的我们要学习,更要注重的是中医赋予它的一些功能,下面先来建立一个原则上的概念。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

这是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肺的生理特性:肺为华盖,肺为娇脏,宣发与肃降。

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通过肺的这些生理功能、特性以及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我们来一点一点的对号入座,主气司呼吸这一点上跟我们现代医学的解剖学上是完全一模一样的,主气司呼吸就是肺的解剖学上的功能;那么,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呢,它是有机的把好多的功能结合起来了,在有一部分是跟我们现代医学的解剖学上也是能够对上号的,而有一些是按我们中医的五行理论给它对上去的。

肺为华盖在说什么?这就是说的它的解剖位置,华盖就是皇上的伞盖,皇帝在伞盖底下是我们的君主之官心,这样的比喻列举的还是很形象的,所以中医讲肺为华盖。

但是,肺的位置在人体的最上端,在皮下,在没有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千万不可以去用针灸针的,你可以给自己在手脚上去试着去扎,问题不大,因为地方没有重要的脏器和神经,体针,就是说胸腹的这一块不敢乱扎的,还有头部的。

脏象-五脏-肺

脏象-五脏-肺

肺《素问??痿论》:“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盖也。

”张介宾《类经图翼》:“肺叶白莹,谓之华盖,虚如蜂窠”。

明 ?? 绮石《理虚元鉴》:肺为五脏之天。

肺为“华盖”:脏腑中,肺的位置最高,遮覆其它脏腑,故称为“华盖”。

目的与要求概述解剖位置: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外应胸膺,谓之“华盖”。

形态结构:分叶器官,其叶白莹,质地疏松,谓之“娇脏”。

肺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通于秋季。

《难经》:“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

肺为气之本,主气之脏,以五脏分阴阳,肺为“阳中之阴”,五行中属金,“通于秋气”。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液为涕,在志为悲。

肺有主气司呼吸,主宣降,主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的功能。

肺的生理功能: 1、肺主气,司呼吸 2、肺主宣发肃降 3、肺朝百脉,主治节 4、肺主通调水道 1.肺主气,司呼吸: 1.肺主气,司呼吸:(1)肺主呼吸之气(1)肺主呼吸之气①含义:肺有主持呼吸运动的作用,通过肺的呼吸,吸入自然界之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以实现体内外气体的交换。

②表现:③临床意义生理:肺气宣降:司呼吸――呼吸调匀,气息平和。

呼浊吸清,保证清浊之气的新陈代谢。

病理:肺气不足――无力推动――呼吸微弱、少气不足以息。

外邪袭肺――肺失宣降――胸闷、咳、喘、呼吸困难。

“诸气贲郁,皆属于肺”(2)肺主一身之气:①含义:肺有主持调节全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作用。

一身之气,包括各脏腑之气,均由肺主持与调节。

故《素问??六节脏象论》:“肺者,气之本”。

②表现:肺吸入之清气。

直接参与气的生成参与宗气的生成。

调节全身气机:肺有节律的一呼一吸,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使气机调畅,运动不息。

③临床意义:呼吸有力肺主气正常:宗气旺盛声音宏亮脏腑功能正常呼吸无力肺主气失常:宗气亏虚语声低微少气懒言④肺主一身之气与肺主呼吸之气的关系:二者皆隶属于肺的呼吸功能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肺的呼吸功能肺主一身之气的作用又能促进肺的呼吸运动。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五脏之肺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五脏之肺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五脏之肺肺,位居胸中,左右各一,呈分叶状,质疏松。

与心同居膈上,上连气管,通窍于鼻,与自然界之大气直接相通。

与大肠、皮、毛、鼻等构成肺系统。

在五行属金,为阳中之阴脏。

主气司呼吸,助心行血,通调水道。

在五脏六腑中,位居最高,为五脏之长。

肺与四时之秋相应。

称为清虚之脏。

肺主气是肺主呼吸之气和肺主一身之气的总称。

“肺藏魄,属金,总摄一身之气”。

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

肺叶百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

虚如蜂窝,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一呼一吸,消息自然。

司清浊之运化,为人身之橐空格”。

中医学认为,呼吸运动不仅靠肺来完成,还有赖于肾的协作。

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辅,肺主呼,肾主纳,一呼一纳,一出一入,才能完成呼吸运动。

肺司呼吸的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调匀。

若病邪犯肺,影响其呼吸功能,则现胸咳嗽、喘促、呼吸不利等症状。

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即肺通过呼吸而参与气的生成和调节气机的作用。

“人身之气,禀命于肺,肺气清肃则周身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

肺参与一身之气的生成,特别是宗气的生成。

人体通过呼吸运动,把自然界的清气吸人于肺,又通过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把饮食物变成水谷精气,由脾气升清,上输于肺。

自然界的清气和水谷精气在肺内结合,积聚于胸中的上气海(上气海,指膻中,位于胸中两乳之间,为宗气汇聚发源之处),便称之为宗气。

宗气上出喉咙,以促进肺的呼吸运动;贯通心脉,以行血气而布散全身,以温养各脏腑组织和维持它们的正常功能活动,在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故起到主一身之气的作用。

因此,肺呼吸功能健全与否,不仅影响宗气的生成,而且也影响着全身之气的生成。

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正常,则各脏腑之气旺盛。

反之,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失常,会影。

向宗气的生成和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表现为少气不足以息、声低气怯、肢倦乏力等气虚之候。

中医理论中医基础知识:五脏之肺

中医理论中医基础知识:五脏之肺

肺居于胸腔,左右各一,其位最高,覆盖着五脏六腑,因此有“华盖”之称。

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受邪侵,故又有“娇脏”之称。

肺在五行中属金,与大肠相表里。

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主气、司呼吸:肺主气,是指肺有主持人体之气的功能。

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1)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人体通过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不断进行着体内外气体的交换。

这样,不但维系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沟通,同时也保证人体内部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肺的功能正常,则气道通畅,呼吸调匀。

若因各种原因导致肺的功能失常,则出现胸闷、咳嗽、喘促、呼吸不利等。

2)主一身之气:是指一身之气都归属于肺,由肺所主。

肺主一身之气,首先体现在宗气的生成方面,肺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宗气,宗气积聚于胸中,通过肺的作用,出入于咽喉以司呼吸,贯通心脉以行气血,并通过心脉周流全身,从而维持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其次,肺主一身之气还体现在肺的呼吸运动调节着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

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正常,则脏腑功能旺盛。

若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失常,必然导致气的生成和运行的异常,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2)主宣发、肃降: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的作用。

肃降,是指肺气向下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清洁的作用。

1)肺主宣发的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①通过肺的呼吸运动呼出体内的浊气;②将脾转输的水谷精微布散全身外达皮毛;③宣发卫气,调节腠理的开合,排出汗液,维持体温相对的恒定。

肺主宣发的功能障碍,则肺气闭郁,呼吸不利,而见咳嗽、喘促、胸闷,以及鼻塞、流涕等。

2)肺主肃降的功能亦体现在三个方面:①通过肺气的作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②将吸入的清气及由脾转输至肺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向下布散;③肃清肺和呼吸道的异物,以保持呼吸道的清洁和通畅。

若肺失肃降,则可见咳嗽、咳痰、呼吸表浅等病理表现。

肺的宣发和肃降是既相反而又相成的矛盾运动。

中医五脏养生之肺脏养生

中医五脏养生之肺脏养生

中医五脏养生之肺脏养生
五脏之肺脏:肺属金,为相傅之官,主一身之气、司呼吸、主皮毛、肺朝百脉,助心行血,通调水道。

在五脏六腑中,位居最高,为五脏之长。

开窍于鼻,其华在肤,与大肠相表里,为肾水之母。

肺金与四时之秋季相应。

肺金功能下降时会表现:咳嗽、咳嗽、胸闷、气短、心悸、语调低微、少言懒语、易忧伤、呼吸困难、唇青舌紫、易感冒、咳血、喘息、鼻塞或流涕、鼻炎、慢性咽炎、慢支、支气管扩张、肺大泡、肺气肿、哮喘、毛发干枯、皮肤粗糙、痤疮、毛囊角化、痰饮水肿、肺癌等。

肺金调理养生:肺金生于脾土、生肾水、克肝木、克于心火。

肺金功能异常时,需同时调理肺金及相关四脏,以维持各脏腑间的动态平衡,方保康健。

仙方谷调理养生理念:清润宣降以养肺金、健脾土益气祛湿、养肾水助纳气、疏肝木理气、调心火以温煦肺体,综合调理诸脏以达到:清肺泄热、理气祛痰、祛风邪、利肺气、助肺宣降、润肺止咳、平喘之功,起到清肺毒、护肺体、养肺气的肺金调理养生。

日常注意事项:
1、戒烟酒,饮食宜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加强体育锻炼,以有氧运动为宜;
3、注意保暖,户外空气质量差时,减少户外活动时间;
4、定期体检。

肺的中医名词解释

肺的中医名词解释

肺的中医名词解释肺是中医学中重要的脏器之一,与呼吸、气血运行、排泄和水液代谢等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解释肺的概念及其功能,并探讨肺的疾病及预防。

肺在中医学中被称为“肺脏”,是人体五脏之一。

中医认为,肺主司呼吸,掌握了人的呼吸机能。

肺主宣发,将机体吸入的空气输送到全身各处,以供给气血之用。

肺主气,对于气的运行和代谢具有重要作用。

肺有着开窍于鼻的特点,与呼吸道、喉咙以及嗅觉等息息相关。

肺在中医中的功能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呼吸功能。

肺脏负责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维持气血畅通。

其次是卫外功能。

肺主宣发,也就是掌控人体的抗病能力,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最后是水液代谢。

肺能调节体内水液平衡,使身体的水液代谢正常。

肺的疾病常见的有肺气虚、肺阳虚、哮喘、肺热等。

肺气虚指的是肺脏的气机失调,导致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

肺阳虚则是指肺脏的阳气不足,引发疲倦、寒冷等现象。

哮喘是一种与肺脏有关的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呼吸困难、气喘等。

肺热则是肺脏过热,常伴有咳嗽、痰黄等症状。

为了维持肺的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首先,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并多通风。

定期户外活动也有助于提高肺功能。

其次,避免吸烟和二手烟,这是导致肺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合理饮食也是预防肺疾病的重要措施,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E的食物,有助于增强肺脏功能。

此外,中医草药对于肺脏的保健也有很好的效果。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麻黄、杏仁、百合等,可以起到润肺止咳、清热化痰的作用。

饮食上可以多食用梨、雪梨、白萝卜等具有滋润肺脏的食物。

肺脏还与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也是维持肺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结起来,肺在中医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掌管呼吸机能,还参与气血运行、抗病能力和水液代谢等多方面的功能。

了解肺的概念及其功能,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关注和保护自己的肺部健康。

通过预防措施、中药调养以及良好的心态,我们可以维持肺的功能正常,减少肺相关的疾病的发生。

中医如何从脏象角度诊断肺部疾病

中医如何从脏象角度诊断肺部疾病

中医如何从脏象角度诊断肺部疾病中医认为,肺为娇脏,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

从脏象角度诊断肺部疾病,是中医独特的诊断方法之一,通过观察人体外在的表现、症状以及脉象等,来推断肺部的健康状况。

首先,从面部色泽来看。

中医常说“肺主皮毛”,如果肺部出现问题,可能会在面部有所反映。

比如,面色苍白无华,可能是肺气不足,气血不能上荣于面;若面色晄白,还伴有畏寒肢冷,多为肺阳虚;而面色潮红,尤其是两颧部位红赤,可能是肺热炽盛。

再看呼吸状况。

正常的呼吸应该是均匀、平稳且无声的。

如果呼吸急促,甚至出现喘促,动则加剧,多是肺气亏虚或者肺肾两虚。

呼吸时气息粗重,多为肺热;呼吸微弱,甚至呼吸欲停,可能是肺气衰竭的危象。

咳嗽是肺部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

咳嗽声音清脆,痰少而黏,多为燥邪犯肺;咳嗽声重,痰白清稀,多为风寒袭肺;咳嗽痰多,色黄质稠,多为肺热壅盛;咳嗽无力,痰白清稀,多为肺气亏虚。

咳痰的情况也能反映肺部的问题。

痰白清稀,多为寒痰;痰黄黏稠,多为热痰;痰少而黏,难以咳出,多为燥痰;痰多易咳,多为湿痰。

胸痛也是肺部疾病的一个表现。

胸部隐隐作痛,时轻时重,多为肺气不利;胸痛剧烈,固定不移,多为瘀血阻滞。

从脉象上来看,浮数脉多为风热犯肺;细数脉多为肺阴虚;滑数脉多为肺热炽盛;沉弱脉多为肺气亏虚。

此外,中医还会观察患者的整体状态。

比如,容易感冒,自汗畏风,多为肺气虚弱,卫外不固;口燥咽干,鼻干少涕,多为肺阴不足;形体消瘦,神疲乏力,多为肺虚日久,累及脾肾。

中医诊断肺部疾病并非单纯依靠某一个症状或体征,而是综合多个方面进行判断。

比如,一个患者出现咳嗽、咯黄痰、呼吸急促、脉象滑数、面红目赤等症状,综合判断可能是肺热壅盛所致。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的脏象诊断是一个整体的、动态的过程,需要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而且,中医诊断肺部疾病只是诊断的一部分,还需要结合中药调理、针灸、推拿等多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扶正祛邪、调理脏腑的目的。

肺为五脏之一,是人体的重要脏器

肺为五脏之一,是人体的重要脏器

肺为五脏之一,是人体的重要脏器肺为五脏之一,是人体的重要脏器最近这些日子,“肺”一定是大家经常能听到的一个字。

肺为五脏之一,是人体的重要脏器。

提起肺,大家很容易能想到它与呼吸有关。

其实,肺的功能远不止这一个,它还与人体许多功能活动都密切相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肺的重要性。

1.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人们称肺为“华盖”。

《素问·病能论》云:“肺为脏之盖也。

”就脏腑而言,肺属五脏之一,属里。

然肺与其他四脏不同,不仅居胸中,且处于五脏之高位,诸邪入侵,每先犯之,故肺被称为“华盖”。

所谓“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肺在五脏六腑之中位置最高,因而有此称。

肺上通咽喉,开窍于鼻,主呼吸之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气通于肺。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通于卫气,主一身之表,而风、寒、燥、热等邪气,尤其是温热之邪,多直接从口鼻而入,侵犯肺脏,出现肺卫失宣、肺窍不利等病变。

由此可知,五脏之中,外感之邪侵犯人体,首先犯肺。

2.肺为娇脏——五脏中的“大家闺秀”肺为娇脏之“娇”字有娇弱、娇嫩两义。

“娇嫩”重点在于描述肺叶的形态结构特点。

肺的“娇弱”之性,来源于对肺脏的病理,尤其是外感病病理的临床观察。

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一感冒就会发烧、流涕、鼻子不通气。

这些症状都是肺系独有的症状,说明肺是一个娇弱的脏器,容易发病。

肺脏的生理特性与其他脏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肺朝百脉”,指的是全身脏腑经络气血均朝汇于肺。

想一想,这是多么大的工作量,全身的气血都要到肺这里来一趟,拿走它们需要的东西,然后才可以回去发挥它们的生理功能。

如果肺脏出现了问题,那么体内所有的器官都会受到连累。

其供血的功能减弱,全身得不到血液的供养,脏器就会出现问题。

3.主气,司呼吸——清浊交换,吐故纳新肺主气是指肺主呼吸之气和肺主一身之气。

肺主呼吸是很好理解的,就是指肺脏呼吸的最基本功能。

肺主一身之气有些令人费解,让我们细细道来。

肺主呼吸之气是说肺有司呼吸的作用。

五脏之一肺讲解

五脏之一肺讲解

五脏之一肺肺居胸中,在诸脏腑中,肺的解剖位置最高,故称华盖.华盖原指古代帝王所乘车子的伞形遮蔽物,在此引申为肺的位置最高,居于诸脏腑之首。

肺叶娇嫩,不耐寒热。

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肺在五行属金,专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协助心君调节气血运行,故称相傅之官.其附属功能为:在志为忧(悲),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

肺的经脉与大肠相连,互为表里关系。

(1)肺的生理特性肺的生理特性,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肺为华盖,与外界直接相通。

就脏腑而言,肺属五脏之一,属里。

但肺与其它四脏不同,它不但居于胸腔内,处于五脏之高位,被称为华盖,而且还通过喉和鼻与外界直接相通。

因此,肺的生理功能,往往直接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

自然界之风、寒、燥、热等邪气,尤其是温热邪气,多直接从口鼻而入,影响到肺,出现肺卫失宣,肺窍不利等病变。

2、肺为娇脏,不耐寒热。

肺之所以娇嫩,一方面是由于肺为清虚之体,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外界邪气常直接伤及于肺,使之功能失常。

另一方面,肺为五脏之华盖,凡其它脏腑有病变,其气多上熏于肺,导致肺病出现,产生咳喘等症状。

故《素问。

咳论》说:“五脏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独肺也。

”肺虽在五行属金,反不如肝木刚强,寒邪能伤肺之阳气,热邪能伤肺之阴液,因而产生多种肺的病变。

3、肺与秋气相互通应。

根据“天人相应”理论,肺气旺于秋,肺病在秋季,得到自然界之气的滋助,可以好转,病人感到舒适。

当然,秋季气候过于燥烈,又容易损伤肺,耗伤肺之阴津,产生干咳少痰,皮肤干燥,鼻咽干燥等病证。

(2)肺的生理功能(一)主气,司呼吸主,即主持、管理之意。

肺主气,即指全身的气均由肺来主持和管理。

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与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肺主气,与呼吸功能有关,即肺主呼吸之气。

呼吸功能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

人体一生中,都在不断地进行着新陈代谢,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一方面要消耗大量的清气,同时又不断地产生大量的浊气,清气需不断地进入体内,浊气需不断地排出体外,都要依靠肺的生理功能。

中医五脏系统之肺

中医五脏系统之肺

中医五脏系统之肺肺,中医称为“娇脏”,因为肺在上焦,外与鼻窍相通,与自然界直接相通,最易受到外邪的侵犯,故而得“娇脏”之名。

肺立于五脏六腑之最高位,覆盖诸脏,被称为“华盖”。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覆盖在心脏上。

肺与心不同,心分心房、心室,而肺分肺叶,左肺分二叶,右肺分三叶。

肺与喉、与鼻相连,故喉为肺之门户,鼻为肺之外窍。

肺的主要生理机能:主气司呼吸:肺脏,大家都知道是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素问·五藏生成》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肺主气,包含两个部分,一个是主呼吸之气,另一层意思是主一身之气。

其中肺主呼吸之气,强调的是肺作为呼吸系统最重要的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里面就有相关论述:“天气通于肺”。

在肺的作用下,大自然的清气被人体吸入,而机体代谢产生的浊气则排除体外。

进而完成吐故纳新,实现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主一身之气,强调的是肺脏在一身之气的生成以及运行之中的重要作用。

《素问·六节藏象论》里面就有相关描述:“肺者,气之本。

”我们人体一身之气,主要是由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组成。

其中先天之气指的是先天之精化生的气,所占比例较小。

而后天之气则主要指的“宗气”,宗气是由外界吸入的清气与脾胃运化的水谷之精所化生的水谷之气相结合而形成。

肺有节律的呼吸,对全身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肺呼吸均匀通畅,节律一致,有序进行,则体内各脏腑经络之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才能维持通畅协调。

相反,假如肺的呼吸失常,则影响一身之气的生成,清气不能吸入,浊气无法呼出,新陈代谢紊乱,生理机能完全被打破,疾病也就随之产生。

肺主行水:并不是肺脏主动的去对水液进行转运。

而是在肺气的宣发肃降运动作用下,能够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与排泄。

a.肺气能够将体内水液中较为轻清精微的部分输布至全身皮毛肌肤官窍,从而达到濡润的作用。

b.肺气能将转输之皮毛肌肤中多余的水液化为汗液,有节制的从汗孔排除。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

《中医基础理论》五脏五脏之肺是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要求掌握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肺的部位肺位于胸腔之内,膈膜之上,左右各一,上连气道,并通过口鼻与外界直接相通。

肺在五脏中位置最高,居于诸脏之上,故有“华盖”之称。

关于肺的部位与形态,古代医家早有描述。

《灵枢。

九针论》说:“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

”《类经图翼》对肺的描述更为详尽:“肺叶白莹,谓为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

”以上描述,与现代解剖学基本一致。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肺主气而司呼吸肺主宣发和肃降肺主通调水道肺朝百脉、主治节肺主气而司呼吸:主,即主持,管理之意。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肺主气,即指全身的气均由肺来主持管理。

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与主一身之气两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方面。

1. 主呼吸之气。

2. 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经络之气的作用。

故《素问。

五脏生成篇》说:“诸气者,皆属于肺。

”《医学实在易》亦说:“气通于肺脏,凡脏腑经络之气,皆肺气之所宣。

”肺主一身之气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气的生成方面,主要是宗气的生成。

二是肺能调节全身的气机。

肺主呼吸之气与主一身之气,两者之间有着内在联系。

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取决于肺主呼吸之气的功能。

肺的呼吸均匀和调,则是气的生成和气机调畅的根本条件。

反之,呼吸功能失常,亦必然会影响及宗气的生成和气的运动。

一般来说,肺主气的生理功能失常,一方面表现为呼吸功能失常,如肺气不足可见呼吸无力,动则气喘,或因肺气壅塞而致咳喘胸闷,声高息粗等症;另一方面则可表现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失常,宗气的生成、运动障碍,导致全身机能减退,可见身倦乏力,语声低微或血循环不畅及水液代谢障碍等病变。

肺的在志、在液、在体和在窍肺在志为忧肺在液为涕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肺在志为忧:以五志分属五脏,则肺在志为忧,若以七情配属五脏,则悲、忧同属于肺。

【从头到脚说健康】曲黎敏6.4五脏六腑之肺

【从头到脚说健康】曲黎敏6.4五脏六腑之肺

【从头到脚说健康】曲黎敏6.4五脏六腑之肺【从头到脚说健康】曲黎敏 6.4 五脏六腑之肺正文第四节五脏六腑之肺肺主气,司呼吸肺,是人体中的一个重要器官。

中医认为,肺最关键的功能是主气,司呼吸。

那么,气从何来?大多数人认为气是从口鼻的呼吸之中来,但是中医并不这样认为,中医认为“人受气于谷”。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体中的气来自于食物,从中焦脾胃中来,中焦产生的精华就为气。

《黄帝内经》中说“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人所吃的东西的精华上输于肺,由肺再将人体精微物质转输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这样全身上下都有力气。

《黄帝内经》还说“肺司呼吸”。

我们现在的政府机关里有司长这个职位,是主管某一个部门的。

肺的一个功能就是主管呼吸。

呼吸是利用胸膈上下的运动来升降气机,中医非常强调如何调理全身气机的问题。

药王殿里医圣孙思邈的像都是坐在老虎身上,手里擒着一条龙,叫做降龙伏虎,道理何在?人体的气机当中最难以掌控的就是主条达的肝与主肃降的肺,这一升一降之间的掌控与平衡在治疗里非常重要。

如果能将肝和肺的功能调节好,使其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就叫降龙伏虎。

对医家来说,能否通过调整肝肺二脏来达到调理全身气机顺畅运转的目的,也是衡量一名医家高明与否的指标。

传统养生学非常强调调理呼吸,从调理呼吸下手来练功夫。

为什么要调理呼吸呢?实际上是要利用胸膈的上下运动来积精累气,达到阴阳相交的目的。

肺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叫做治节出焉,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有天下大乱,也有天下大治,治和乱是反义词,治就是安定、稳定、正常的意思。

节在这里就是指节气,比如说,有些老人在节气转换的时候会出现骨节疼痛,或皮肤湿疹容易长在关节处,这种疾病就和节气有关,因为人体的气跟季节密切相关。

“治节出焉”就是说如果肺气正常,人体内的正常治理和调节都可以靠肺的肃降功能来完成。

肺的疾病肺经是从中府、云门出来,沿着手臂内侧最上缘走过来的,一直走到大拇指的内缘。

一般来讲,肺经出现问题会导致身体出现以下病症:手臂疼痛,手掌心灼热,肩背疼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脏六腑辩证之肺
肺的特性:肃降、肺主气、通调水道、肺为水之上源、肺主皮毛。

肺病的症状:咳嗽、气喘、咯痰或者咯血、哮鸣(喉有水鸡子声,痰饮停留)、胸闷、胸疼、声音嘶哑、喉咙咽疼、失音、鼻塞流清涕、突起的水肿、自汗。

一、肺气虚证
是呼吸功能减弱,出现的一种虚弱证侯,除了呼吸功能、肺气不足外,还有卫外功能不固,也认为是肺气虚证。

有肺部的症状:有咳嗽(那种咳而无力),气短而喘、声低懒言
气虚的症状,指的是元气不足,机能减退的表现证侯:气短、低声、少气懒言、体卷乏力,疲倦、神疲、脉弱。

容易自汗恶风,易感冒。

二、肺阴虚证
肺部阴虚内热,影响了肺的功能。

有阴虚的症状:身体消瘦,咽喉干燥、手足心发热、午后低热、两颧潮红、舌红少津少苔、脉细数。

有肺的症状:干咳少痰、咳痰不爽、甚至痰中带血、或者喉咙嘶哑。

该证的病因:长期咳嗽、气喘,长期咯痰,外界气候干燥,燥邪犯肺,肺痨病。

如果没有阴虚症状,则可以叫做阴虚肺燥证。

三、风寒犯肺证
有咳嗽的主症,痰稀白、气喘或者哮。

有表证的表现:恶寒重(必有症),发热(或由症);脉浮紧、鼻塞、喷嚏、流清涕(特征证);头痛、身痛(常见证)舌淡红、苔薄白(一般证,正常人都有)。

四、风热犯肺证(卫分证)
有咳嗽、喘、咽喉痛的主要表现。

有表征的特点恶寒轻,发热重,脉浮数,痰稀少,可能变黄,变黄的少,流清涕的少,流浊涕的也少,舌苔可能薄黄,可能口干。

五、燥邪犯肺证(卫分证)
指外界燥邪侵犯了肺部,肺失掉了津液的濡养所出现的证侯,简称肺燥证
(燥淫证:皮肤干燥、咽喉干燥、鼻子干燥、甚至流鼻血、口腔干燥、大便干燥、小便短黄)
有肺系的症状:咳嗽少痰、痰中带血、咳甚的时候可能有胸痛。

往往带有表症:恶寒发热,不出汗或者少汗,脉浮。

六、肺热炽盛证(气分证)(里证)
热邪炽盛影响了肺的肃降功能而出现的一种实热证侯。

没有表证了。

有实热的证侯:发热、口渴、舌红、苔黄、便秘、尿黄
(实热证,发热、恶热、喜凉、灼痛;红,舌质红,面红、舌苔黄、黄痰、小便黄,鼻涕黄,大便黄而极臭;干,口干、大便干燥、舌体干、舌苔干燥、皮肤干燥,口渴饮冷饮;数,脉数而有力;乱,神昏,脉乱跳的快,抽搐,热迫血妄行。

)有肺部的证侯:咳嗽很严重、气喘是那种很急促,鼻翼扇动、呼吸时胸腹式起伏明显,有的可能胸痛、有的可能鼻子出血,咽喉肿痛。

七、痰热壅肺证(里证)
有痰的症状:咯痰多,痰黄而稠,个别的有腥臭(肺痈)苔黄腻,脉滑数。

有热的症状:发热、口渴、舌红、苔黄、便秘、尿黄、脉数
有肺的症状:咳嗽明显、气喘、胸闷、甚至胸痛。

八、寒痰阻肺证(里证)
有肺的证侯:咳嗽、气喘、胸闷。

有寒的证侯:冷(畏冷长期的、恶寒新起的、肢冷、喜温、冷痛)白(面白、舌苔白、分泌物白清稀)痛(寒凝收引,身痛、腹痛、腰痛、关节痛)迟(脉迟有的寒证也有数意)踡(筋脉挛急、睡眠的时候手足弯曲、毛孔闭塞)
有寒痰的症状:痰稀白、苔滑或者苔腻。

(如果吐痰非常稀,也是白色,或者喉咙中有哮鸣音那属于寒饮。


没有表证。

九、饮停胸胁证(又名悬饮)
症状是胸廓饱满、胀闷、或者咳唾引痛,或者转动疼痛。

病因:中阳虚弱、气不化水,水停为饮。

胸腔积液也可能是肺痨病引起的。

十、风水相搏
就是急性的、突起的水肿,从头面开始肿。

因为肺为水之上源,因为风之类的邪气袭肺,影响肺的宣降功能,不能通调水道,而出现的突然的头面肿。

症状;没有咳嗽和没有气喘。

首先是面部突然浮肿,尿少、或者兼有表证,不一定有表证。

关于肺部其他病证的讨论:肺有没有阳虚证,应该说有,比如“老慢支”用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

肺部有没有血虚证,也应该有的,比如有的病人,子宫肌瘤(石瘕)出了很多血,以后就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

后来病人把子宫切除以后,吃了红枣炖鸡吃,补充了血,皮肤瘙痒痊愈。

另外纠正概念一个,痰都是稠的,色黄的就是热痰,色白的就是寒痰。

清稀又白的应该是寒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