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脏腑辨证临床用药
中医学-脏腑辨证ppt
既强调宏观的望、闻、问、切,又注重微观的 病理变化。
症状与病因相结合
3
既关注症状表现,又探究病因病机。
脏腑辨证的常见证型
肝气郁结证
胁肋胀痛、情志抑郁、善太息、乳房胀痛 、月经不调。
肝胆湿热证
胁肋满痛、黄疸、口苦纳呆、尿短赤。
肝火上炎证
头痛眩晕、面红目赤、口干口苦、急躁易 怒。
肝阴虚证
脏腑辨证的常见用药
养血调肝药
如枸杞子、白芍、熟地黄等,适用 于肝血虚证。
平肝熄风药
如天麻、钩藤、石决明等,适用于 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
清肝泻火药
如龙胆草、柴胡、夏枯草等,适用 于肝火上炎或肝胆湿热。
疏肝解郁药
如柴胡、香附、青皮等,适用于肝 气郁结证。
03
脏腑辨证在临床上的应用
内科脏腑辨证
心病辨证
脏腑辨证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脏腑辨证与现代医学在许多方面具有互补性,两者可以相互 借鉴和融合。
现代医学的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等学科与中医脏腑理论 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可以为脏腑辨证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
02
脏腑辨证体系
脏腑辨证的基本原则
1 2
整体与局部相结合
既注重整体脏腑功能,又关注局部病变表现。
典型病例解析
病例一
患者长期胃痛,伴有食欲不振、乏力、消 瘦等症状,经检查发现患有胃溃疡。中医 辨证为脾胃虚弱,治疗以健脾和胃、止痛 为主,采用中药汤剂和针灸综合治疗,取 得良好疗效。
VS
病例二
患者突发腰痛,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 症状,经检查诊断为急性肾盂肾炎。中医 辨证为肾虚湿热,治疗以补肾利湿、通淋 解毒为主,采用中药汤剂和西药抗生素联 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中医临床专用药大全(收藏)
中医临床专用药大全(收藏)辛温解表、宣肺利尿之专药:麻黄肝经湿热,实火之专药:龙胆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专药:生地黄肝阳眩晕,目珠夜痛及瘰疬肿结之专药:夏枯草疗一切痈肿疔疮阳证之专药:金银花血热毒盛所致诸证之专药:大青叶湿热火郁、湿热泻痢之专药:黄连气分实热和肺胃实火之专药:石膏肝胆疾患及少阳证之专药:柴胡项背强痛之专药:葛根升阳举陷的专药:升麻鼻渊头痛之专药:辛夷寒饮伏肺之专药:细辛疗肠痈之专药:红藤、败酱草湿阻中焦之专药:苍术行气消积除胀之专药:厚朴湿热淋证之专药:瞿麦疗膏淋之专药:萆解诸淋涩痛之专药:海金沙砂淋、石淋之专药:金钱草湿热黄疸之专药:茵陈温中散寒之专药:干姜疗咽喉肿痛的专药:山豆根疗痈肿疔毒之专药:蚤休疗梅毒的专药:土茯苓肺痈之专药:鱼腥草疗寒积便秘之专药:巴豆疗阳明腑实证(热结便秘)之专药:大黄肠胃实热内结、燥屎坚硬难下之专药:芒硝久风顽痹、筋脉拘急及吐泻转筋之专药:木瓜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专药:威灵仙风痹或痹证痛重之专药:徐长卿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专药:桑寄生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专药:五加皮芳化湿浊的专药:藿香补火助阳、回阳救逆之专药:附子下元虚冷、虚阳上浮诸证之专药:肉桂中寒肝逆或肝寒气滞诸痛之专药:吴茱萸胃寒呕逆之专药:丁香胃肠积滞及痰滞胸痞之专药:枳实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为痰的专药:橘皮行气调中止痛之专药:木香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之专药:香附胸痹之专药:薤白止呃之专药:柿蒂油腻肉积之专药:山楂消食运脾之专药:鸡内金小儿疳积之专药:使君子血热妄行之专药:大蓟水火烫伤之专药:地榆安胎之专药:苎麻根收敛止血之专药:白芨温经止血之专药:炮姜血瘀诸痛之专药:五灵脂活血行气凉血之专药:郁金烫伤及毒蛇咬伤之专药:虎杖妇科经产病之专药:益母草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为妇科之专药:丹参活血调经,祛风止痛,为妇科活血调经之专药:川芎散瘀止痛,接骨疗伤,为伤科接骨续筋之专药:自然铜活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为外伤科之专药:乳香湿痰寒痰之专药:半夏(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肺胃气逆之专药:旋复花痰热及胸痹之专药:瓜蒌新久咳嗽之专药:百部疗咳喘之专药:杏仁(苦杏仁、甜杏仁)疗“皮里膜外之痰” 之专药:白芥子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惊悸失眠之专药:朱砂肝阳眩晕之专药:天麻肝阳上亢及目疾之专药:石决明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专药:钩藤肝阳、肝风及肝火所致病证之专药:羚羊角开窍醒神回苏之专药:麝香、冰片大补元气救脱之专药:人参补益肝肾之专药:山茱萸肺虚咳嗽、肾虚作喘之专药:蛤蚧温补肾阳,补督脉、益精血之专药:鹿茸肾虚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之专药:杜仲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补血之专药:熟地黄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补血调经之专药:当归脾寒泻痛或多涎唾之专药:益智仁眼科外用之专药:炉甘石拔毒化腐,为外科之专药:升药疥疮之专药:硫磺寒湿中阻、脾胃气滞之专药:砂仁热毒血痢之专药:白头翁理气专药:沉香湿热淋痛之专药:滑石乳汁不下及热痹之专药:木通崩漏带下之专药:乌贼骨出血、瘀血诸证之专药:三七补肝肾、益精血为滋补专药:何首乌“风病、疮病、血病为专药”:荆芥“夏月麻黄”:香薷“斩关夺门之功”:巴豆“将军”:大黄“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香附“血中之气药”:川芎“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一身上下诸痛之专药”:延胡索“祛瘀生新”:桃仁“引血、引火下行”:牛膝(怀牛膝、川牛膝、土牛膝)“风药中之润剂” 秦艽、荆芥、防风、桑寄生安胎: 紫苏(气滞胎动) 黄芩(胎热胎动) 砂仁(气滞胎动) 苎麻根(胎热、胎漏胎动)竹茹(胎热胎动) 白术(脾虚气弱胎动) 杜仲(肝肾虚亏)桑寄生(肝肾虚亏)续断(肝肾虚亏)菟丝子(肾虚)。
脏腑辨证病例分析
脏腑辨证病例分析目录一、概述 (3)1. 脏腑辨证的概念 (3)2. 脏腑辨证在中医临床中的重要性 (4)二、脏腑辨证的基本方法 (4)1. 病因辨证 (5)2. 症状辨证 (7)3. 体征辨证 (8)4. 其他辅助诊断方法 (9)三、脏腑辨证病例分析 (10)1. 肺脏病证 (11)2. 心脏病证 (12)3. 肝脏病证 (14)4. 肾脏病证 (15)b. 肾结石 (17)c. 肾衰竭 (18)5. 脾胃病证 (19)6. 肠道病证 (20)7. 肝胆病证 (21)a. 胆囊炎 (23)b. 胆石症 (24)四、脏腑辨证与中药治疗 (26)1. 肺脏病证 (27)2. 心脏病证 (29)3. 肝脏病证 (31)4. 肾脏病证 (32)a. 慢性肾炎 (33)b. 肾结石 (34)5. 脾胃病证 (36)6. 肠道病证 (37)7. 肝胆病证 (38)a. 胆囊炎 (39)b. 胆石症 (41)五、总结 (41)1. 脏腑辨证在中医临床中的意义 (42)2. 提高脏腑辨证能力的方法 (43)3. 结合现代医学知识发展中医脏腑辨证 (45)一、概述脏腑辨证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通过对患者脏腑功能的异常表现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病因、病机和诊断。
本病例分析旨在通过对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综合分析,运用中医脏腑辨证的方法,找出患者的病因病机,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将结合现代医学的相关知识,以期提高诊疗效果,使患者得到更好的康复。
1. 脏腑辨证的概念脏腑辨证是中医诊断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基于中医的脏腑理论,通过对病人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病变所在脏腑或经络,进而确定疾病的病因、病性、病位等。
脏腑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之一,它强调整体观念,注重内外环境的统一,强调人体各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关联。
通过对脏腑功能的认识和对脏腑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脏腑辨证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向。
从脏腑辨证谈左归丸的临床运用
从脏腑辨证谈左归丸的临床运用孙琳林;任公平;王书惠;卢晋;卢林【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年(卷),期】2011(039)004【摘要】左归丸出自《景岳全书》,具有滋阴补肾,填精益髓的功用,临床上可辨证应用于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科疾病、生殖机能异常性疾病、多种骨科劳损性疾病、常见老年性疾病和慢性血液科疾病等多种西医疾病;根据中医脏腑辨证理论,上述西医疾病或和肾藏精功能失调有关,或和肾主生殖作用异常有关,或和肾主骨生髓作用异常有关,且中医辨证总不离肾阴虚损精气亏虚;用药上,可以左归丸辨证配伍益阴柔肝、安神定志之药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合用活血通络、行气安神之品治疗常见心脏病,对女性不孕症及月经失调等病的治疗又可以左归丸合用二至丸来调补肝肾,而对于骨科疾病常用左归丸再加补肾强腰壮骨之品,对于痴呆及帕金森等老年病又常需伍入祛瘀通络药.【总页数】2页(P145-146)【作者】孙琳林;任公平;王书惠;卢晋;卢林【作者单位】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11;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11;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11;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11;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1.6【相关文献】1.谈毒邪理论要以脏腑辨证为基础 [J], 章新亮2.谈左归丸 [J], 何任3.从脏腑辨证中“病”的嵌构谈“病与证”的相关性 [J], 方朝义;方芳4.从脏腑辨证谈老年失眠验案四则 [J], 杨雨翔;韩旭5.谈卫气营血辨证与脏腑辨证结合治疗疾病 [J], 夏娟娟;谭颖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辩证用药
中医辩证⽤药第⼀章呼吸系统疾病的辨证⽤药第⼀节呼吸系统疾病中西医病的辨证⽤药喉以上的呼吸道称为上呼吸道,包括⿐腔、咽、喉、⿐。
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指⿐咽、喉等部位的感染性炎症。
喉以下的部位称下呼吸道。
肺系是以肺为中⼼和与之相连的⽓道构成。
肺主⽓、司呼吸,朝百脉,主通调⽔道。
肺开窍于⿐,在体合⽪,其华在⽑,与⼤肠相表⾥。
肺主宣发、肃降是其主要⽣理特征。
故肺的病理表现为主⽓功能减弱、宣降失常和通调⽔道功能障碍。
治疗要点:(1)肺主⽓,实证宜⾟苦、虚证宜酸收。
(2)肺为娇脏,清虚⽽处⾼位,选⽅多宜轻清。
第⼆节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辨证⽤药感冒⼀、概念感冒是感受风邪或时⾏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不适,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种外感病证。
⼆、基本病机1、外邪侵袭:⽪⽑、⼝⿐。
2、病位:肺卫。
3、基本病机:卫表不和。
三、诊断要点风寒型:恶寒重、发热轻、⿐塞流清涕、⼝不渴、⽆汗、咽部不适。
风热型:发热重、恶寒轻、⿐塞流浊涕、⼝渴、有汗。
暑湿型:发热、微恶风,汗出热不退、头重胀,脘痞、泛恶,渴不多饮。
四、辨证⽤药(⼀)风寒束表1、成药:(1)九味羌活丸(羌活、防风、⽩芷、细⾟、川芎、苍术、黄芩、地黄、⽢草)——头痛明显者。
(2)感冒清热颗粒(荆芥穗、防风、紫苏叶、⽩芷、葛根、薄荷、桔梗、苦杏仁、苦地丁、芦根)——感冒重症,伴轻度咳嗽者。
(3)正柴胡饮冲剂——风寒感冒,兼⽓滞纳差者。
(4)重感宁⽚(安乃近发汗强、马来酸氯苯那敏抗过敏)——头⾝疼痛及⿐塞咽喉痛明显者。
2、单⽅验⽅:《验⽅新编》:⽩粳⽶三合、连须葱头⼗根,煮成稠粥,加好醋⼀酒钟,再煮⼀⼆滚,⾷⼀碗,热服取汗,⾃愈,已出汗者不⽤。
《验⽅新编》:葱⽩、淡⾖豉、醋各适量,做粥服,取汗。
3、汤药:⿇黄汤加减。
(⼆)风热犯表1、成药:(1)银翘解毒丸、银翘解毒胶囊(⽢草、桔梗专治喉咙)——咽痛显著者。
(2)清开灵⼝服液(安宫⽜黄丸变⽅)——⼝苦头晕显著者,治⾼热神昏。
临床中成药应用:脏腑辨证——肾与膀胱
膀胱湿热证
【临床表现】尿频尿急,排尿艰涩,尿道灼痛,尿 黄赤浑浊或尿血,或有砂石,小腹痛胀迫急,或伴 见发热,腰酸胀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要点】尿频尿急,尿痛,尿黄 【中成药】癃清片(胶囊)、三金片、双石通淋胶 囊、癃闭舒片
病例
汪某 ,女, 35 岁,患者婚后五年中,曾四次妊娠, 但均在怀孕三个月内出现腰腹酸痛坠胀或漏红现象而自 然流产。平素腰膝酸软,劳累后尤甚,神疲乏力,尿频 数而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弱。
肾气不固证
小结:
肾与膀胱的病变主要表现为: 1.发育失常:表现为生长迟缓、生育下降 2.小便失常:表现为尿频、夜尿多、水肿 3.膀胱失常:表现为尿急、尿痛、尿频
谢谢!
肾精不足证
【临床表现】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身体矮小,囟门迟 闭,智力低下,骨骼痿软;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 不孕,性欲减退;成人早衰,腰膝酸软,耳鸣耳聋, 发脱齿松,健忘恍惚,神情呆钝,两足痿软,动作迟 缓,舌淡,脉弱。 【辨证要点】生长发育迟缓、早衰、生育机能低下 【中成药】补肾益脑丸、五子衍宗丸
肾不纳气证
【临床表现】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 喘息益甚,自汗神疲。声音低怯,腰膝酸软,舌淡苔 白,脉沉弱。或喘息加剧,冷汗淋漓,肢冷面青,脉 浮大无根;或气短息促,面赤心烦,咽干口燥,舌红 ,脉细数。 【辨证要点】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 益甚 【中成药】固本咳喘片、固肾定喘丸、苏子降气丸
➢ 膀胱的病变主要反映为小便异常及尿液的改变,临 床常见尿频、尿急、尿痛、尿闭以及遗尿小便失禁 等症。
肾阳虚证
肾阴虚证
肾 与
虚证 肾精不足证
膀 胱
肾气不固证
病 辨
虚实夹杂证 肾虚水泛证
证
千古奥秘《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
千古奥秘《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之组方讨论从《辅行诀》五脏病症方组方法则看,主要是以《素问·脏器法时论》记载的五脏补泻法则为组方的理论依据(虽然《脏器法时论》中的记载与《辅行诀》有较大出入,但从基本思想到语言风格都比较一致,且这种出入从理论体系的完备性及与方剂组成的契合程度看,应该是以《辅行诀》更为接近历史文献原貌),以《辅行诀》中记载的 25 味“诸药之精”为基本药物,在比较严格的味数、份量、煎煮法、服法等规定下完成组方。
笔者对其组方特点归纳为如下四点:(1)以味为纲,主治为目这是《辅行诀》最为基本的一大特点,是贯穿《辅行诀》五脏病症诸方的基本组方法则。
五味与五脏通过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联系起来,不同的味对相应五脏的虚实病机产生不同的补泻作用。
更具体地说,即是以本脏之味补己之虚(如以辛补肝),以克己之味泻己之实(如酸泻肝),以己克之味缓本脏之急(如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在此基本原则之下衍生出五脏大小补泻诸方。
从现有文献看,这种组方法则在金元之前,尤其唐以前,乃是医学界重要的,甚至可能是主要的组方法则。
但是,我们也必须注意到,这种组方法则绝非简单的以五味对应五脏来代替一切,而是以此为纲领,在对相应药物的主治功效作具体分析的基础上组合成方。
也即在以味择药的同时,还要以功效择药,可以说是以味为纲,主治为目,纲举目张,乃成其方!以小泻肝汤为例:本方以枳实、芍药、生姜三味成方,主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当有干呕)者” 。
我们可以分别从上述的纲目两个层面分析其涵义:以味为纲:枳实、芍药之酸属金,克泻肝木之实,生姜之辛属土,助遂肝木之性。
主治为目:从症状看,本证为一派木气郁滞,疏泄太过之象。
肝脉布胁肋抵少腹, 气郁脉中,迫于少腹,致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横逆犯胃,则当有干呕。
治当疏肝行气,和胃止呕。
枳实有行气降泻、破气除痞之功;芍药可平抑肝阳,柔肝解痉止痛。
此处以肝实为主要病机,以痛为主要症状,正是二药疏泄平逆,行气柔肝解痉主治之所长,同时和胃止呕也是生姜的主治功效之一。
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校释
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校释胆为决断之官,出《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对人的外貌及性格之勇怯影响颇大。
《灵枢·论勇篇》云:“勇士者,目深以固……其肝大以坚,其胆满以傍……眦裂而目扬,毛起而面苍,此勇士之由然也。
”又云:“怯士者,目大而不减……肝系缓,其胆不满而纵……此怯士之所由然者也。
”说明谋虑出乎肝,而决断由乎胆,二者相互配合,方能多谋而善断,性格刚毅而果敢。
胆为十一脏之主。
脏在此指内脏而言,包括脏与腑。
人有十二脏腑,胆对其他十一脏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素问·六节藏象论》云“十一脏取决于胆也”正是此意。
为什么胆有如此重要作用呢?易水老人的嫡传弟子李东垣在其名著《脾胃论》中作了明确的阐释。
李氏云:“胆者,少阳春升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
胆气不升,则飧泻,肠澼不一而起矣。
”说明胆气条达,各脏腑就能正常的发挥其生理功能,否则,就会发生肠鸣、泻痢等症。
主同肝。
肝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
胆与肝相连,共主疏泄,故所主与肝相同。
二、胆所主病证[原文]本病:口苦,呕苦汁,善太息,憺憺如人将捕状,目昏,不眠。
[语释]胆腑之病可见如下病证。
胆腑所生之病,出现口苦,呕苦汁的认识本于《灵枢·四时气》篇,云“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候呢?《灵枢·本输篇》云“胆者,中精之府”。
精即指胆汁。
胆汁色黄而味苦,胆腑之热熏蒸,胆汁之气上泛则口苦;胆热横逆影响胃腑,就会引起胃气上逆而发生呕吐,严重时可呕吐胆汁,即苦汁。
太息即叹息,是指病人自觉胸中憋闷而长嘘气,嘘后胸中略舒的一种表现,它多由气机不畅,肝胆气郁所致。
此种认识亦发端于《内经》。
《灵枢·经脉篇》云:“胆足少阳之脉……是动则口苦,善太息……。
”洁古《医学启源》亦云“胆病则善太息”。
憺,通惮,即畏惮、震动之意。
憺憺如人将捕状,是指心中悸动不安、恐惧,似乎要遭逮捕一般。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张元素著)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校释张元素(洁古老人)著吴风全、郭忠印、秦满、李俊杰主编一.肝部1 肝的生理A. 肝藏魂,属木,胆火寄于中,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
2 肝所主病证A. 本病,诸风眩运,僵仆、强直、惊、痫,两肋肿痛,胸肋满痛,呕血,小腹疝痛,癓瘕1,女人经病。
B. 标病,寒热疟状,头痛吐涎,目赤面青,多怒,耳闭颊肿,筋挛,卵缩,太夫颓(病字头)疝,女人少腹肿满,阴病。
3 肝病用药:A. 有余,泻之。
a. 泻子,甘草。
b. 行气,香附2、芎穷(草字头)、瞿麦、牵牛、青橘皮3。
c. 行血,红花、鳖甲、桃仁、莪茂4、京三棱5、穿三甲6、大黄、水蛭、虻虫、苏木7、牡丹皮。
d. 镇惊,雄黄、金簿、铁落、真珠、代赭石、夜明砂8、胡粉、银簿、铅丹、石决明。
e. 搜风,羌活9、荆介、薄荷10、槐子、蔓荆子、白花蛇、独活、皂荚、乌头、白附子11、僵蚕、蝉蜕。
B. 不足补之。
a. 补母:枸杞、杜仲、狗脊12、熟地黄、苦参、萆解(草字头)、阿胶、菟丝子。
b. 补血:当归、牛膝、续断、白芍药、血竭、没药、芎穷(草字头)。
c. 补气:天麻、柏子仁、白术、菊花、细辛、密蒙花、决明、谷精草、生姜。
C. 本热寒之。
a. 泻木,芍药、乌梅、泽泻。
b. 泻火,黄连、龙胆草、黄芩、苦茶、猪胆。
c. 攻里:大黄。
D. 标热发之。
a. 和解:柴胡、半夏。
b. 解肌:桂枝、麻黄。
二.心部1 心的生理:1血积为癓(wēi),气积为瘕(jiǎ)2香附,味辛能散、苦能降、甘能缓,气平而芳香,无偏寒偏热之弊。
本品专入肝经,长于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3青橘皮,苦辛微温,入肝胆气分,功擅疏肝理气、散结消痰。
其用有五:足厥阴、少阳之分有病,破坚癖,散滞气,去下焦诸湿,治左肋有积气。
4即莪术。
为气中之血药,功擅行气破血消积。
主心膈痛、饮食不消、破痃癖气最良。
一般消积气用酒磨,破血行气用醋磨,本品性刚气峻,非坚顽之积,不宜用。
5即三棱,能破血中之气。
中医脏腑辨证临床用药
中医脏腑辨证临床用药(一)心1.心气虚:面色(白光)白,心悸气短,动则易汗,舌质较谈,体倦乏力,舌体胖嫩,苔白脉虚。
治宜补心气。
人参、炙黄芪、党参、孩儿参、茯苓、五味子、炙甘草。
2.心阳虚: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心胸憋气,心悸气短,经常自汗,舌淡或紫暗,脉细弱或结代。
甚则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
治宜温心阳。
桂枝、肉桂、制附子、薤白、干姜、大枣。
3、心血虚:面色不华,头晕目眩,心悸易惊,健忘失眠,唇舌色淡,脉细弱。
治宜补心血。
酒当归、丹参、白芍、鸡血藤、龙眼肉、紫河车。
4.心阴虚:心悸心烦,五心烦热,低热盗汗,口干,健忘失眠,脉细数。
治宜补心阴。
熟地、生地、麦冬、玉竹、阿胶、百合。
5.心神不宁:心血虚,心阴虚均可导致心神失养.而出现失眠,健忘,易惊等症。
除可用补心血,补心阴的药物以外,还可用养心安神或镇心宁神的药物。
养心安神:酸枣仁、首乌藤、炙远志、合欢皮。
镇心安神;琥珀、朱砂、煅龙骨、煅龙齿、煅珍珠母、磁石。
飞铁落、生牡蛎。
6.心火旺:心中烦热,急躁失眠,口渴,口舌糜烂疼痛,舌尖红或舌质红,脉数。
治宜清心火。
水牛角、牛黄、黄连、马尾连、生栀子、莲子心、百合、竹叶、木通、连翘、生地、丹皮。
7.痰迷心窍:神志错乱,意识不清,或神呆目滞,自言自语,举止失常,脉沉弦滑,苔白腻。
严重者可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喉口痰鸣,漉漉有声。
治宜开窍化痰。
麝香、人工麝香、苏合香、牛黄、冰片、蟾酥、菖蒲、炙远志、郁金、细辛、猪牙皂、竹沥、青礞石。
8.心血瘀阻:心悸、心前区刺痛或闷痛,并向左臂内例放射,时发时愈,严重者并有面、唇、指甲青紫,四肢逆冷,舌质暗红或见紫色斑点,苔少,脉微细或涩。
治宜活血祛瘀、理气止痛。
丹参、桃仁、酒红花、酒川芎、三七、赤芍、郁金、毛冬青、银杏叶、鱼腥草根、荜苃、檀香、降香、沉香、公丁香、乳香、麝香、人工麝香、苏合香。
(二)小肠1.小肠虚寒:小腹疼痛,腹胀肠鸣,排气则舒,或疝气作痛,苔白脉弱。
脏腑辨证分型针灸治疗遗尿的临床疗效
脏腑辨证分型针灸治疗遗尿的临床疗效
赵少忠;康珊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6(0)3
【摘要】目的探讨脏腑辨证分型针灸治疗遗尿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8—2014年邯郸市永年县第一医院收治的遗尿患儿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9例与治疗组85例,治疗组患儿根据脏腑辨证分型分为A组27例、B组26例、C组32例。
治疗组患儿予以脏腑辨证分型针灸治疗,对照组患儿予以单纯口服缩泉丸治疗。
观
察4组患儿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脏腑辨证分型针灸治疗遗尿的临
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
【总页数】3页(P145-146)
【作者】赵少忠;康珊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第一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4
【相关文献】
1.经络脏腑辨证针灸治疗围绝经期肝肾阴虚型干眼症的临床观察
2.辨证分型联合针灸治疗产后腰腿痛的临床疗效
3.针灸配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遗尿40例临床疗效分
析4.针灸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分析5.He-Ne激光针灸治疗小儿遗尿七例的临床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常见五脏病辩证及方剂
中医常见五脏病辩证及方剂神农本草堂观点:现在从事中医养生的人越来越多,如美容业,保健品业,直销业,初学中医理论,繁杂旁多,无从下手,如何在头脑快速建立中医的思维模式,由为重要。
一指老师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主讲中医诊断学,理论联系实践,深入浅出,让大家举一反三,在治疗中学习辩证,在辩证中学习方剂,中药,经络腧穴,让我们能真正的理解中医,应用中医,传播中医。
三、脾脾的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相当于消化系统的消化与吸收功能,以及营养物质和水液的运送)《内经》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脾为胃行其津液者也。
饮食入胃,游溢精神,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2.脾统血《内经》说:脾统血。
3.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内经》说:脾主口。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
脾气通于口,脾气和则口能知五味矣。
4.脾主肌肉、四肢(营养四肢、肌肉)《内经》说: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径,必因脾乃得禀也。
《李东垣》说:脾胃俱旺,则饮食而肥,脾胃俱虚,则不能食而瘦。
5,脾舍意《内经》说:脾藏意。
忧愁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愧乱,四肢不举。
《孙思邈》说:脾藏者意之舍,意者存忆之志也。
从上述生理和病理看来,中医的脾具有消化和调节体液,管理血行等作用,与西医的脾基本不同。
而中医的肠胃和西医的肠胃基本相同。
在临床上消化系统的疾患主要应从脾胃来治疗,同时应顾及肾肝(先天与后天关系)。
出血疾患和水肿、呼吸道疾病,有时也可以用治脾的方法来治疗。
脾病证治①脾气虚弱证[症状] 以倦怠,食欲不振,脘痛喜按,脘闷腹胀,大便稀薄,舌淡嫩或有齿痕为主证。
或有面黄,嗳气,吐酸,舌苔白,脉虚等。
可出现声低气短,动则气有下坠感,或有胃下垂,肾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或出现各种出血症状或发热。
或出现脘痛,胁腹胀满,吐酸或肠鸣腹泻,苔白腻,脉弦等肝胃不和症状。
西医对照:慢性肠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胃肠功能紊乱、肠结核、小儿营养不良、内脏下垂、脱肛、乳糜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可见此证。
脏腑辨证—六腑病辨证
脏腑辨证—六腑病辨证腑病辨证,实际上就是六腑辨证,但本节只是讨论膀胱辨证、胆的辨证、胃的辨证、小肠辨证、大肠辨证。
三焦辨证将在后面另立章节,单独讨论。
一、小肠辨证小肠虚寒实热证,气痛气结四证从。
虚寒温肠吴萸灵,实热泻火导赤通。
小肠气结橘核丸,气结通下大承功。
[注释]小肠辨证可分为四种,即:小肠虚寒、小肠实热、小肠气痛、小肠气结。
小肠虚寒用温肠法,方剂可选用吴茱萸散加味;小肠实热用清热利湿法,方剂可选用导赤散加减,以通利小便实热从小便而走;小肠气痛可选用理气散寒法,方剂可选用橘核丸,化裁治之;小肠气结,可选用通里攻下法,方剂可选用大承气汤加减。
(一)小肠虚寒小肠虚寒脾胃病,下移小肠其证同。
小腹坠痛泻肠鸣,大便不爽脉细生。
治则温通小肠脾,吴茱萸散用其明。
小肠虚寒是由于脾胃虚寒下移小肠所引起的诸证,如:小腹坠痛,泄泻肠鸣,大便不爽,脉细。
治则:温通小肠、健脾。
方药可选用吴茱萸散加减。
用法应明确。
[按语]本证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菌痢,具备有其症候者,方可进行辨证施治。
本证的病因是:过食生冷,脾胃受伤;或素体阳虚,导致脾胃虚寒,下移小肠,导致小肠虚寒。
本证的临床表现是:小腹疼痛,喜按,大便溏泻,肠鸣不已,小便清长,频数,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尺脉尤甚。
本证的病因是:脾胃虚寒,下移小肠,导致小肠虚寒。
寒主收引,寒邪凝滞,不通则痛,喜按是虚证的特点,小肠虚寒,泌别清浊之功能减退,故大便溏泻,肠鸣。
《内科证治》:'……小肠虚寒,不能统摄水液,气化不足则尿意频频,……过食生冷,寒邪凝滞,停滞于中,内为阴结,脾胃之气不能宣达,影响小肠而大便清利,肠鸣腹痛……'。
虚生内寒,故在舌苔脉象上出现一派寒证。
本证的治疗原则是:温肠散寒。
常用药物:温小肠寒药物:肉桂、肉豆蔻、益智仁、干姜、荜拨、高良姜、吴茱萸、荜橙茄。
本证的常用方剂是:吴茱萸散和厚朴温中汤加减:吴茱萸、干姜、人参、厚朴、陈皮、木香、肉豆蔻、甘草。
中医脏腑辨证法治疗肝癌的经验总结
中医脏腑辨证法治疗肝癌的经验总结目前临床治疗肝癌以手术切除、放射疗法、化学药物疗法为主,虽取得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一的局限性和毒副作用。
临床证实中医药能够有效地预防肝癌发生、减少肝癌的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本文运用脏腑辨证法则治疗肝癌,分析其病因病机,并从肝、肾、脾胃论治,取得显著临床疗效。
标签:中医脏腑辨证;肝癌;经验总结肝癌是当今世界一种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发现晚、发展快、治疗难、预后差的特点,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1]。
我国每年被诊断为PHC(原发性肝癌)的病例占世界新发病例的55% ,且我国恶性肿瘤的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
目前治疗肿瘤的目的一般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射疗法、化学药物疗法等,临床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其存在的一些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和副作用一直困扰者临床医生[3]。
中医药是治疗肝癌的综合疗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预防肝癌发生、减少肝癌的复发和转移、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等。
笔者运用脏腑辨证法指导肝癌治疗,并将五行推演,经络联系等理论贯穿其间,临床疗效显著。
现将经验总结介绍如下:1肝癌的病因病机分析中医药治疗肿瘤历史悠久,在传统医学中,肿瘤归属于“岩证”、“恶核”、“石瘕”等范畴,原发性肝癌是原发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多归属于中医学肥气、积气等病,汉代华佗《中藏经》曰:“积聚瘾杂虫者,皆五脏六腑真气失而邪气并,遂乃生焉。
盖因内外相感,真邪相犯,气血熏搏,交合而成也积者系于脏也”。
《圣济总录》云:“瘤之为义,留滞不去也。
气血流行不失其常,则形体和平,无或余赘。
及郁结壅塞,则乘虚投隙,病所由生”。
《奇效良方》曰:“气上逆,则六腑不通,但气不行,凝血蕴里不散,津液凝涩不去而成积矣”。
由此可知,肝积发病与体内正气亏虚,气血交阻为基础,病位在肝,与脾胃、肾、三焦有关,病机较为复杂,与脏腑气血亏虚,脾虚湿聚,六淫邪毒人侵,邪凝毒结,七情内伤,情志抑郁等,使气、血、湿、热、痰、毒互结胁下而成。
五脏辨证(和八纲辩证配合)
西医对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及 心力衰竭等可见此证。
[病机] 因精神刺激,导致气机郁结,气滞则血行 不畅;或因久病,心气不足,无力运行血液,均能引 起心血瘀滞,脉络阻塞。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保通据护过生高管产中线工资敷艺料设高试技中卷术资0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高与中中带资资负料料荷试试下卷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5交写卷、底重保电。要护气管设装设线备置备4敷高动调、设中作试电技资,高气术料并中课3中试且资件、包卷拒料中管含试绝试调路线验动卷试敷槽方作技设、案,术技管以来术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3)《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转至易网博客
(3)《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转至易网博客张元素,字洁古,晚号洁古老人,是我国著名医学流派易水学派的开山鼻祖。
张氏对祖国医学的最大贡献,就是在撷取前贤诸家之长的基础上,复通过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把药物的使用与脏腑的标本寒热虚实的变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脏腑辨证论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就是这一体系的结晶。
脏腑辨证已成当今临床诸种辨证之基础,为了使初学中医的人能够了解这一辨证用药的规律,振叶寻根,观澜索源,我们决定校释张氏的这部《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
为此首先对原文进行点校。
点校的方法是以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载之文为底本,以赵双湖的《医学指归》及周学海的《医学丛书》为旁校,对其中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又参阅了任应秋点校的《医学启源》。
凡是对《本草纲目》本改动处均加注说明出处及原因。
繁体字均改为标准简化字。
张洁古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医学临床家,崇尚实践。
所以在《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中将在杂病辨证中毫无意义的心包络并于心之内,而另立命门。
这为其门徒创立命门学说树起了旗帜,亦是易水学派脏腑辨证的一大特色。
《脏腑标本虚实寒热用药式》列有十二个脏腑,每个脏腑先写出生理功能,后列标本常见病证,最后示其寒热虚实温清补泻之具体常用药物,可谓条分缕析。
然惜其语焉未详,引而不发,令初学者难寻门径。
况且医学日进,认识亦需不断更新,因此,我们在尊重原著的精神下,参阅古今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的成果,对原文进行了阐释。
务使读者既能明了作者的原意,又能于今后的临床工作有所补益。
第一篇肝部一、肝的生理[原文] 肝,藏魂,属木,胆火寄于中。
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
[语释]肝藏魂。
魂是随神往来的一种精神活动,主要体现人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
神魂正常则思维敏捷,应变机智,若呆痴或思维紊乱,便称之为魂不全或缺魂或神魂颠倒。
藏是潜藏主宰之意。
精神活动不是玄虚的,而是有其物质基础的。
脏腑的功能活动,就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
唐方教授脏腑辨证治疗小儿急性咳嗽经验
肺脏与肝脏各司其职,金木互制,出入平衡,可保持 之气不顺接而致。将食指放于患儿鼻孔下方,嘱其
人体气机出入均衡,呼吸平稳。肝主藏血,可调节全 闭嘴,用鼻部用力呼气,根据呼出气体的热度及通
身气血;肺主治节,可以朝百脉;肺得肝血之养,则 畅程度判断病情轻重。鼻息热重者多为肺胃热盛,
治节出焉,肺气的肃降通调作用使肾水得荫,心血 热轻者多为肺热。根据上述诊断和辨证方法,为小
短可分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其中小儿急性咳嗽 “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灵枢·忧患无言》),又
指病程不大于 3 周的咳嗽。急性咳嗽一年四季均可
[3]
“肺气通于鼻”(《灵枢·脉度》) 。其二,五行相生,共
发生,以冬春多见;各年龄均可发病,尤以婴幼儿多 同参与宗气生成和气血津液化生。肺属金,胃属土,
第
卷 38
2019
年
8第月4
期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Vol.38 No.4 Aug.2019
: DOI 10.11656/j.issn.1673-9043.2019.04.03
唐方教授脏腑辨证治疗 小儿急性咳嗽经验 *
为辨证参考的依据,将闻诊进一步延伸。依据肺部 声音呼吸粗细或湿性啰音的程度进行辨证。如呼吸
络影响至肺脏,出现肺脏的病变。如肝气郁久化火, 音粗,无湿性啰音者提示病在气分,病机为肺胃热
或肝经实火循经上传,火气上逆,木火刑金,气机不 盛,多病较轻;呼吸音粗,湿性啰音病重提示病在血
畅,肺失宣降则发为咳嗽。其二,《灵枢》曰:“肝者, 分,病机为胃肝热盛,病情较重。因小儿就诊时候往
中医八纲辨证如何应用于临床
中医八纲辨证如何应用于临床中医八纲辨证是中医诊断学中的重要方法,包括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个方面。
通过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分析,判断其所属的八纲类别,从而为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在临床实践中,八纲辨证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
阴阳的划分涵盖了人体生理病理的各个方面。
从生理角度看,人体内部存在着阴阳的平衡,如脏腑经络的阴阳协调,气血津液的阴阳互根。
当阴阳平衡被打破,就会产生疾病。
阴虚则热,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等症状;阳虚则寒,常见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自汗等。
阴阳两虚则既有阴虚的表现,又有阳虚的特征。
在临床诊断中,判断疾病的阴阳属性至关重要。
例如,对于发热的患者,需要分辨是阳热亢盛的实热证,还是阴虚导致的虚热证。
实热证多表现为高热、口渴、大便干结,治疗应以清热泻火为主;虚热证则往往是低热、夜间尤甚,治疗重在滋阴清热。
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深浅和病情轻重的两个纲领。
表证通常指病邪在体表,病情较轻,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
里证则是病邪深入脏腑、气血等内部,病情较重,症状多样,如咳嗽、气喘、腹痛、腹泻等。
辨别表里对于确定治疗的先后顺序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表证未解时,不宜过早使用攻里的药物,以免引邪入里;而里证较重时,则应先治里证,兼顾解表。
例如,感冒初起,多为表证,治疗宜解表散寒;若感冒日久不愈,出现咳嗽、咳痰等里证,则需要表里同治。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个纲领。
寒证多由寒邪侵袭或阳气不足所致,表现为畏寒、肢冷、口淡不渴、大便稀溏等。
热证则多因热邪亢盛或阴虚阳亢引起,常见发热、口渴、面红目赤、大便干结等症状。
寒热的辨别对于用药的选择至关重要。
寒证宜用温热药,热证宜用寒凉药。
同时,还要注意寒热的真假。
如真寒假热证,表面上有发热、口渴等热象,但实际上是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治疗应以温补阳气为主;真热假寒证则看似畏寒肢冷,实则是热邪内闭,阳气不能外达,治疗应以清热泻火为主。
补五脏通六腹中药方有什么
补五脏通六腹中药方有什么阴阳五行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之一。
自然界有金、木、水、火、土,人体对应有心、肝、脾、肺、肾;因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下面由店铺给大家介绍补五脏通六腑的中药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补五脏通六腑的中药方1、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
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是治疗肾阴虚的经典名方,临床尚有六味地黄软胶囊。
2、麦味地黄丸滋肾养肺。
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
用于肾阴虚兼肺阴虚者,兼有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症状。
3、河车大造丸滋阴清热,补肾益肺。
用于肺肾两亏,虚劳咳嗽,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腰膝酸软。
用于肾阴虚兼肺阴虚者,但补力较麦味地黄丸强。
4、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
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适用于肾阴不足兼舌苔黄腻或小便短赤等下焦湿热者。
5、左归丸滋阴补肾,填精益髓。
用于真阴不足,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咽干。
是治疗肾阴虚的常用方,因是纯补之剂,久服常用易滞脾碍胃,影响食欲。
6、杞菊地黄丸滋肾养肝。
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用于肾阴虚兼肝阴虚者。
高血压有阴虚阳亢时较常用。
相同功效的还有明目地黄丸、石斛夜光丸。
补五脏通六腑吃什么食物好小米养脾小米为五谷之首,对补益脾胃有很好的作用。
要想把五脏养好,首先要把脾胃养好,所以小米是身体虚弱者进补的上品,可以补中益气、延年益寿。
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
大米养肺大米包括稻米、薏米等,具有滋阴润肺的作用,也兼有养胃的功效。
有肺热、咳嗽等症状时,可以喝一些大米熬煮的米汤。
小麦养心冬小麦是秋天种下,冬天停止成长,春天长叶,夏天结果实,具备了四季的精华,因此被称为“五谷之贵”。
中医也认为它能养心安神、除烦祛燥。
取带皮的小麦熬粥,有助消除烦躁情绪;女性出现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时,可以到中药店买一些浮小麦熬水服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脏腑辨证临床用药(一)心1.心气虚:面色(白光)白,心悸气短,动则易汗,舌质较谈,体倦乏力,舌体胖嫩,苔白脉虚。
治宜补心气。
人参、炙黄芪、党参、孩儿参、茯苓、五味子、炙甘草。
2.心阳虚: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心胸憋气,心悸气短,经常自汗,舌淡或紫暗,脉细弱或结代。
甚则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
治宜温心阳。
桂枝、肉桂、制附子、薤白、干姜、大枣。
3、心血虚:面色不华,头晕目眩,心悸易惊,健忘失眠,唇舌色淡,脉细弱。
治宜补心血。
酒当归、丹参、白芍、鸡血藤、龙眼肉、紫河车。
4.心阴虚:心悸心烦,五心烦热,低热盗汗,口干,健忘失眠,脉细数。
治宜补心阴。
熟地、生地、麦冬、玉竹、阿胶、百合。
5.心神不宁:心血虚,心阴虚均可导致心神失养.而出现失眠,健忘,易惊等症。
除可用补心血,补心阴的药物以外,还可用养心安神或镇心宁神的药物。
养心安神:酸枣仁、首乌藤、炙远志、合欢皮。
镇心安神;琥珀、朱砂、煅龙骨、煅龙齿、煅珍珠母、磁石。
飞铁落、生牡蛎。
6.心火旺:心中烦热,急躁失眠,口渴,口舌糜烂疼痛,舌尖红或舌质红,脉数。
治宜清心火。
水牛角、牛黄、黄连、马尾连、生栀子、莲子心、百合、竹叶、木通、连翘、生地、丹皮。
7.痰迷心窍:神志错乱,意识不清,或神呆目滞,自言自语,举止失常,脉沉弦滑,苔白腻。
严重者可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喉口痰鸣,漉漉有声。
治宜开窍化痰。
麝香、人工麝香、苏合香、牛黄、冰片、蟾酥、菖蒲、炙远志、郁金、细辛、猪牙皂、竹沥、青礞石。
8.心血瘀阻:心悸、心前区刺痛或闷痛,并向左臂内例放射,时发时愈,严重者并有面、唇、指甲青紫,四肢逆冷,舌质暗红或见紫色斑点,苔少,脉微细或涩。
治宜活血祛瘀、理气止痛。
丹参、桃仁、酒红花、酒川芎、三七、赤芍、郁金、毛冬青、银杏叶、鱼腥草根、荜苃、檀香、降香、沉香、公丁香、乳香、麝香、人工麝香、苏合香。
(二)小肠1.小肠虚寒:小腹疼痛,腹胀肠鸣,排气则舒,或疝气作痛,苔白脉弱。
治宜温小肠寒。
煨肉豆蔻、乌药、肉桂、小茴香、橘核、青皮。
2.小肠实热、心移热于小肠,心胸烦热,尿频而痛,口舌糜烂疼痛。
治宜清小肠热。
木通、竹叶、小蓟、泽泻、白茅根、生地、赤茯苓、猪苓、灯芯、滑石、玉米须、赤小豆。
(三)肝1.肝阴虚;头痛眩晕,两胁隐痛,耳鸣失眠,五心烦热,口干咽操,盗汗,舌红少苔,脉弦细或数。
治宜滋养肝阴。
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白芍、生地、熟地、沙苑子、龟甲、鳖甲。
3.肝气郁结:胁肋胀痛,胸闷不舒,情绪低沉,食欲不振,头晕目眩,脉弦,舌苔白滑。
妇女可有月经不调、痛经或经前乳房作胀等症。
治宜疏肝解郁。
柴胡、醋制香附、郁金、川楝子、延胡索、木香、青皮、麸炒枳壳、橘叶、佛手柑、八月扎、绿萼悔、玫瑰花、炒白蒺藜、薄荷、苏梗。
4.肝阳上亢:头痛,头胀,眩晕,时轻时重,耳鸣耳聋,口燥咽干,两目干涩,失眠健忘,肢麻震颤,舌红少津,脉多弦而有力。
治宜滋阴平肝潜阳。
滋阴:生地、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怀牛膝、沙苑子、鳖甲;平肝:天麻、钩藤、菊花、白蒺藜;潜阳:珍珠母、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灵磁石、代赭石。
5.肝火上炎:头痛眩晕,耳鸣耳聋,面红耳赤,口苦,尿黄。
舌红苔黄,脉弦数。
甚则咳血,吐血,衄血。
治宜清肝泻火。
桑叶、菊花、决明子、龙胆草、生栀子、丹皮、夏枯草、青黛、大黄。
6.肝胆湿热:胁肋满闷疼痛,黄疽,小便短赤或尿黄而浑浊。
或带下色黄腥臭,外阴瘙痒,或辠丸肿痛,红而灼热,舌苔黄腻,脉弦数。
治宜清肝胆湿热。
龙胆草、黄芩、栀子、茵陈、木通、泽泻、车前草、柴胡、金钱草。
7.肝风内动:头晕,肢麻,抽搐,震颤,舌体抖动,舌红而光,脉弦。
肝阳化风可见卒然昏倒,舌强,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热极生风可见高热抽搐,神志昏迷;血虚生风可见面色萎黄,视物模糊,手足抽搐。
治宜平肝熄风,补养肝血。
平肝熄风:天麻、钩藤、菊花、白芍、羚羊角、山羊角、蜈蚣、全蝎、地龙、僵蚕、蝉蜕、制南星、白蒺藜;补养肝血:当归、制首乌、白芍、酒熟地、阿胶、鸡血藤、枸杞子、黑芝麻。
8.寒滞肝脉:小腹胀痛,牵引辠丸,或辠丸胀大下坠,或阴囊冷缩,舌润苔白,脉多沉弦。
治宜温肝散寒。
制吴萸、肉桂、小茴香、台乌药、淫羊藿、肉苁蓉、花椒、橘核、荔枝核。
(四)胆肝胆相表里,在发病上肝胆多同病,而以肝病为主,治疗上也多从治肝入手。
其主要临床症状有黄疸,胁痛,往来寒热,口苦,呕吐苦水等。
(五)脾1.脾气虚:脾气虚包括脾不健运,脾虚下陷,脾不统血。
(1)脾不健运:可见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大便溏泻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并伴有身倦无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
舌质淡嫩苔白,脉缓弱。
治宜健脾益气,并助消化。
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炒薏苡仁、炒扁豆、广木香、砂仁、半夏、陈皮、鸡内金、焦六曲、焦山楂、焦麦芽。
(2)脾虚下陷:可见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慢性腹泻,并见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小腹下坠,体倦少气,气短懒言,脉细弱。
治宜补脾摄血,引血归经。
人参、党参、炙黄芪、白术、茯苓、当归、龙眼肉、大枣、木香、乌贼骨、仙鹤草、旱莲草、灶心土。
2.脾阳虚:饮食减少,气短懒言,形寒肢冷,身倦无力,面色苍白,腹中冷痛,腹满时减,得温则舒,泄泻或完谷不化。
治宜温补脾阳.制附子、干姜、制吴萸、肉豆蔻、砂仁、白豆蔻、益智仁。
3.寒湿困脾:脘腹胀满,头身困重,饮食减少,泛恶欲吐,口不渴,便溏稀薄,小便不利,妇女带下,舌苔白腻或厚,脉迟缓而濡。
治宜温脾化湿。
藿香、佩兰、苍术、姜厚朴、清半夏、炒薏苡仁、茯苓、草豆蔻。
4.脾胃湿热:面目皮肤发黄,鲜明如橘色,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厌恶油腻,恶心呕吐,体倦身重,发热,口苦,尿少而黄,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宜清化湿热。
茵陈、柴胡、龙胆草、黄柏、栀子、大黄、猪苓、赤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草、通草。
(六)胃1.胃寒:胃脘疼痛,轻则绵绵不止,重则拘急剧痛,阵阵发作,遇寒则重,得热则缓,呕吐清水,舌苔白滑,脉沉迟或沉弦。
治宜温胃散寒。
高良姜、土良姜、生姜、制吴萸、白豆蔻、公丁香、肉桂。
2.胃热:胃脘灼热而疼痛,烦渴多饮或渴欲冷饮,消谷善饥,牙龈肿痛,口臭,泛酸嘈杂,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泻胃火.生石膏、知母、黄连、黄芩、栀子、芦根、大青叶。
3.食滞胃脘:脘腹胀满,呕吐酸腐,嗳气反酸,不思饮食,或矢气酸臭,大便泄泻或秘结。
舌苔厚腻,脉滑。
治宜消食导滞。
焦六曲、焦山楂、焦麦芽、焦谷芽、炒鸡内金、炒莱菔子、槟榔、茶叶、鸡嗉子果、番木瓜。
胃气上逆:可用旋复花、代赭石、苏梗、陈皮、清半夏、生姜、枇杷叶、竹茹、公丁香、柿蒂、沉香。
4.胃阴虚:口咽发干,多以睡后明显,不思饮食,或知饥不食,并有心烦,低烧,大便不通,干呕作呃。
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治宜滋养胃阴。
石斛、天花粉、北沙参、麦冬、白芍、芦根、制黄精、玉竹、乌梅。
(七)肺1.肺气虚:咳喘无力,气短懒言,声音低微或语言断续无力,稍一用力则气喘,全身乏力,经常自汗,面色(白光)白,舌质淡嫩,脉虚弱。
治宜补益肺气。
人参、党参、明党参、蜜黄芪、山药、炙甘草。
肺气不敛:五味子、银杏、核桃肉、诃子、乌梅、罌粟壳。
2.肺阴虚:咳嗽较重,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并有咽喉干痒或声音嘶哑,身体消瘦,舌红少津,脉细无力,阴虚火旺者,还可见咳痰带血,干渴思饮,午后低热,盗汗,两颧发红,舌质红,脉细数。
治宜滋养肺阴或加止血药.滋养肺阴:北沙参、麦冬、天冬、阿胶、石斛、天花粉、百合、百部、玉竹、制黄精。
止肺血:宣肺:炒杏仁、桔梗、前胡、炒牛蒡子、蜜百部、蝉蜕。
通鼻:苍耳子、辛夷、白芷、鹅不食草、细辛。
散寒:麻黄、细辛、生姜、苏叶。
化痰止咳:半夏、旋覆花、莱菔子、白芥子、制南星、制白附子、蜜紫苑、蜜冬花。
4.风热犯肺:咳嗽,咯黄稠痰,不易咳出,甚则咳吐脓血臭痰,一般伴有咽喉疼痛,鼻流浊涕,口渴欲饮,舌尖红,脉浮数。
治宜清肺热,化痰热。
清肺热:黄芩、射干、知母、生栀子、瓜蒌皮、地骨皮、桑白皮、芦根、白茅根、冰糖草。
化痰热:浙贝母、胆南星、竹沥、蛤壳、海浮石。
5.痰浊阻肺:咳嗽痰多,色白而粘,容易咯出或见气喘胸闷,呕恶,苔白腻,脉滑。
治宜燥湿化痰。
清半夏、陈皮、茯苓、苍术、白术、草果。
(八)大肠1.大肠湿热:腹痛下痢,里急后重,或便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情利湿热。
黄连、黄芩、黄柏、大黄、白头翁、秦皮、苦参、马齿苋、铁苋莱、炒槐花、炒地榆、败酱草。
2.大肠液亏:大便秘结干燥,难于排出,往往数日一次,可兼见头晕,口臭,脉细,舌红少津等症。
治宜润肠通便。
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瓜萎仁、柏子仁、松子仁、生首乌、肉苁蓉、当归、玄参、麦冬、生地、桑椹、蜂蜜。
(九)肾1.肾阴虚: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牙齿松动,失眠,遗精,口咽发干,五心烦热,盗汗,腰膝酸痛,舌红,脉细数。
治宜滋补肾阴。
熟地、山茱萸、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玄参、天冬、制黄精、制首乌、知母、阿胶、龟板、鳖甲。
2.肾阳虚:形寒肢冷,精神不振,腰膝酸软或阳萎不举,舌淡苔白,脉沉迟,尺脉无力。
治宜温补肾阳。
制附子、肉桂、鹿茸、鹿角胶酒仙茅、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肉苁蓉、草苁蓉、狗脊、续断、沙苑子、锁阳。
3.肾气不固:滑精早泄,尿后余沥,小便频数而清,甚则不禁,腰脊酸软,面色淡白,听力减退,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宜固涩肾气。
五味子、山茱萸、复盆子、麸芡实、金樱子、莲须、益智仁、桑螵蛸、煅龙骨、煅牡蛎。
4,肾不纳气:气虚喘促,动则喘甚,易汗,四肢不温,恶风寒,面部虚浮,脉虚而浮,舌质淡。
治宜补肾纳气。
五味子、炒银杏、沉香、蛤蚧、硫黄、磁石。
5.肾虚水泛:全身浮肿,下肢尤甚,按之凹陷没指,腰酸痛,腹胀满,尿少或兼呼吸气促,喘咳痰鸣,舌质淡,舌体胖,苔白,脉沉细。
治宜温阳利水。
制附子、肉桂、猪苓、茯苓、泽泻、白术、补骨脂、胡芦巴、五味子、车前子、怀牛膝。
肾阴虚,虚火易起,睡眠不安,头晕心悸,阳事易举。
治宜滋阴泻火。
盐知母、盐黄柏、玄参、熟地、山茱萸、泽泻、莲子心、丹皮。
(十)膀胱1.膀胱湿热:小便不利,尿频,尿急,尿痛,尿黄浑浊或有脓血。
治宜演化湿热。
车前子、车前草、木通、茵陈、扁蓄、瞿麦、赤茯苓、萆薢、泽泻、防己、滑石、地肤子、鸭趾草、玉米须。
2.膀胱结石:小便淋沥或见砂石,膀胱里急,痛引小腹,甚则塞痛。
治宜利湿化石。
金钱草、广金钱、海金沙、石韦、木通、冬葵子、滑石、甘草梢、萆薢、钩藤、胜红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