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青年学生违法犯罪特点原因及防控措施
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2000字青少年违法犯罪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在全球范围内,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因此,探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至关重要。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1. 家庭环境因素青少年是家庭环境的受影响者,家庭成员的行为和情感关系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父母缺乏关注和照顾,家庭亲密关系破裂,不良家庭氛围等因素会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使得青少年缺乏安全感,从而产生自卑、叛逆等行为。
2. 环境因素尤其是城市青少年,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经济上也受到了限制,因此会有一些问题想通过走上违法道路来解决。
同时,现代青少年生活压力增加,缺乏空闲时间和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容易受到社会风险的影响,有些青少年因缺乏消费能力会偷窃财物。
3. 学校因素青少年在学校中有时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如成绩压力、人际关系较差、对学校失去信心等问题。
同时,学校也存在一些管理不当的情况,如教师权威不足、纪律不严、课程内容和方法过于单一、缺乏培养自主创新能力的教育,也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防治对策1. 家庭教育的重视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防治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步。
家庭应该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关注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与青少年建立亲密的互信关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引导和及时纠正不良行为。
2.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是青少年教育和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应全面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师生素质,增强对学生的关爱和扶助,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带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重视法律教育青少年群体应加强对法律的认识和教育。
开设相应的法律课程,丰富法制教育的内容,加强法制宣传,让青少年深入理解法律的普遍性和权威性,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
4. 建立社会支援体系为了帮助那些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在青少年留置、刑事强制教育和社区矫正等方面,社会应该建立起完善的支持体系,尤其是动态的支持体系,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累积率。
谈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五篇
谈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五篇第一篇:谈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谈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预防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是现代化建设的储备人才,是党和国家的希望,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然而,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报道屡见不鲜。
具有高智商、高素质、高层次对的大学生不仅因自己的犯罪而身陷泥沼,断送大好前程,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之音。
为此,必须对大学生的犯罪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出有效抑制大学生犯罪的措施,使大学生能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大学生正是一个正在成长的社会群体,有着无限的前途,但也有着成长中的困惑和问题。
大学生群体不是脱离社会发展环境而孤立存在的,社会中的各种风气在他们身上产生各种折射和反映。
而资料显示,大学生犯罪正在日益增长,犯罪手段比一般犯罪表现出高智能、高技术以及高隐蔽和高危险性。
甚至有些博士硕士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研制冰毒,从事毒品交易,种种迹象都表明,大学生犯罪现象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大学生犯罪原因分析导致当代大学生犯罪的因素复杂多样,但不难看出,内外部因素的相互作用多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产生了重要影响。
1、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变化对大学生造成极大地影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以及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配套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的改革是对经济体制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各种制度和经济的巨大改革,却没有也不可能及时地建立起与改革后相适应的新体制,使得地域的贫富差距拉大,下岗职工增多,也使得目前在校大学生中存在为数不少的贫困生和特困生,生活的贫困和对奢侈生活的追求使得他们铤而走险。
而相当一部分人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滋生,见利忘义,丧失了道德和良心。
大学生对是非分辨能力还不强,极易受影响。
2、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偏颇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举止言行和对孩子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大影响。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分析报告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分析报告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本报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及特点1. 现状:据公安机关统计,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
违法犯罪行为涉及盗窃、抢劫、诈骗、故意伤害、毒品犯罪等多个领域。
2. 特点: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以下特点:(1)作案手段简单粗暴,易于模仿;(2)犯罪动机多为报复、炫耀、好奇心驱使;(3)团伙作案较多,组织性较强;(4)犯罪后果严重,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因素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深远影响。
家庭因素主要包括:(1)家庭暴力;(2)父母离异;(3)缺乏家庭教育和关爱;(4)家长过度溺爱或放任自流。
2. 学校因素: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等因素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有一定影响。
学校因素主要包括:(1)教育方式单一,忽视学生个性发展;(2)校园暴力;(3)教师素质不高,对学生缺乏关爱;(4)学校管理松散,安全隐患较多。
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风气、媒体等因素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具有较大影响。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1)网络不良信息传播;(2)不良交友圈子;(3)社会风气浮躁,价值观扭曲;(4)法律法规不健全,对青少年犯罪打击力度不足。
4. 个人因素:青少年自身素质、心理承受能力、法制观念等因素与其违法犯罪密切相关。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1)法制观念淡薄;(2)自我约束能力差;(3)心理问题;(4)好奇心驱使。
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1. 家庭层面:家庭是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家长要加强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
具体措施包括:(1)营造和谐家庭氛围,避免家庭暴力;(2)关注子女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3)加强家庭教育,培养子女自我约束能力和责任感;(4)与子女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了解其生活和学习状况。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青少年犯罪,是指在未成年人中发生的违法行为,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在这个时期犯罪,将对他们的未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对于社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预防对策两方面展开讨论。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一个不良的家庭环境往往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犯罪倾向。
比如父母经常吵架、家庭暴力、父母对子女的忽视等,这些都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上的创伤,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从而产生犯罪行为。
2. 学校环境。
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地方,如果学校环境不好,例如存在暴力事件、欺凌行为等,很容易让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从而犯罪。
3. 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不稳定、失业率高、贫富差距大等都会给青少年带来心理压力,使他们产生逃避现实、采取不法手段获取利益的念头。
4. 媒体影响。
现在的媒体内容多种多样,有些内容可能会给青少年带来不良的影响。
例如暴力、色情等内容会对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产生犯罪行为的念头。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对策来减少青少年犯罪:1. 家庭教育。
加强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关爱,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减少家庭纠纷和暴力事件的发生。
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教会他们正确处理情绪和压力。
2. 学校教育。
加强学校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严厉打击学校内暴力和欺凌行为,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
3. 社会教育。
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减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
政府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失业家庭的帮扶力度,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减少社会犯罪的发生。
4. 媒体监管。
加强对媒体内容的监管,减少暴力和色情等不良内容的传播,引导媒体向青少年传递正能量的信息。
5. 预防法律。
建立健全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加强对青少年罪犯的教育和改造,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
青少年犯罪问题与预防措施
青少年犯罪问题与预防措施青少年犯罪是社会中一个严重且不容忽视的问题。
年轻人的参与犯罪活动会带来负面影响,不仅对个人造成伤害,也危及社会的安宁与稳定。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可行的预防措施。
第一部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诸多方面,其中包括社会环境、家庭背景和个人因素。
首先,社会环境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地区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和社会不公平现象可能导致青少年失去获得良好教育和发展机会的机会。
经济困难、失业率高以及贫困家庭容易让青少年感到绝望和无助,从而更容易走向犯罪。
其次,家庭背景也对青少年的行为起到重要影响。
家庭的不和谐、虐待、缺乏父母关爱和引导,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犯罪行为,都会使青少年产生模仿和学习的动机。
此外,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也使得青少年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易受外界不良影响。
最后,个人因素也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
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可能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孤立、心理问题、追求刺激和寻求认同感等因素也会导致青少年冲动行为,从而犯罪。
第二部分: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措施为了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法律教育,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教育部门还可以推行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其次,社会资源要公平分配,确保每个青少年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发展。
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和就业领域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就业机会,从根源上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机会。
此外,加强家庭教育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父母需要从小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关怀,以减少外界不良影响。
最后,社会应当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执法机构,对犯罪行为进行打击和惩罚。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青少年犯罪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卷入犯罪活动之中,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预防措施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的稳定与和谐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家庭中,孩子可能面临家庭暴力、父母离婚、缺乏关爱等问题,导致了青少年对社会的逆反心理,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变革给青少年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扰和压力,比如就业难、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使得部分青少年以犯罪的方式来宣泄内心的不满情绪。
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情感控制能力和自制能力都还不够成熟,所以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一些青少年由于个人心理上的问题,比如性格叛逆、自我中心等,就会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教育和社会监管的不足。
在一些地区和家庭中,教育资源有限,教育方法不当,教师和家长对青少年的引导和监管不够到位,导致了青少年犯罪的出现。
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家庭教育要加强。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自律意识,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温馨,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学校教育要加强。
学校是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培养青少年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
社会监管要加强。
社会各个部门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监管和指导,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使得青少年能够在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法律法规要完善。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青少年保护制度,对青少年进行更加有效的保护和教育。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从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的多个层面来加强预防工作,才能有效防止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使得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优秀范文五篇)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犯罪行为却有增无减,并出现了新的特征和趋势。
这些违法行为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而且阻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且尽快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当前我们司法工作者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本文试通过对滨江法院近年来审理的25周岁以下青少年犯罪案件的调查,分析探究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预防违法犯罪的对策。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及特点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是一个仅有19万人口的高新技术开发区,2002年审结刑事案件78件93人,其中青少年犯罪37件47 人,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年犯罪人数的50 %;2003年审结87件116人,其中青少年犯罪41件63人,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年犯罪人数的54 %;2004年审结 110件178 人,其中青少年犯罪案件53件76人,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年犯罪人数的43 %; 2005年审结136 件203人,其中青少年犯罪案件63件84人,青少年犯罪人数占全年犯罪人数的41 %。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青少年犯罪无论是在案件数量上还是在犯罪人数上,在整个刑事案件中的比例都相当大,几乎占了一半。
如何有效控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要针对性的开展防治青少年犯罪,必须全面了解和正确把握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根据调查分析,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新特点:(一)从犯罪性质看,犯罪类型增多,以侵犯财产犯罪为主。
从被判处的270名青少年罪犯来看,初中学历147名,占54%;小学及文盲77名,占29%;高中毕业43名,占16%;大专及以上学历仅3名,占1%。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有效防治青少年犯罪必须从控制和消除引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入手。
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很多,既有青少年自身的原因,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因素。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社会发展和变革,大学生犯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对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化解大学生犯罪现象。
那么,大学生犯罪的原因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预防对策?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展开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一、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1. 社会压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要劳动力的一部分,面临着来自学业、就业、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这种压力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容易产生犯罪心理。
2. 家庭因素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课堂,一个稳定和和谐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实中许多家庭存在着家庭纠纷、家暴、离婚等问题,这些不良的家庭因素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容易导致他们产生犯罪的倾向。
3. 个人心理问题一些大学生存在自卑、自闭、孤僻等心理问题,无法良好地融入社会和校园环境,这些心理问题会激发他们产生犯罪行为。
一些大学生缺乏责任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清晰的认识,也容易导致犯罪行为的产生。
4. 社会环境大学校园的社会环境也是大学生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大学是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地方,但一些不良的社会环境和不良的交往关系,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导致他们产生犯罪行为。
5. 媒体影响现代社会的媒体发达,各种信息的传播非常迅速,一些不良信息和不良价值观也很容易传播到大学生群体之中,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产生犯罪行为。
二、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对策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其抵御犯罪的能力。
2.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家长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情感关怀和精神指导,创造一个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行为习惯。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策略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个体和整个社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一、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其行为的塑造有重要影响。
缺乏家庭教育、父母长期缺席、不负责任的家庭环境,都可能导致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产生。
2.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如果社会道德沦丧,社会秩序混乱,可能会导致青少年逐渐产生犯罪倾向。
3.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是塑造青少年行为的重要一环。
如果学校教育缺失,没有足够的关注和指导,青少年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产生犯罪行为。
二、解决策略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最重要环境,加强家庭教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
父母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增强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手段。
政府、学校、社会团体等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向他们传递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同时,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3. 强化学校教育学校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
加强学校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增强责任心和自律能力。
4. 提供帮助和机会对于已经涉嫌犯罪的青少年,应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机会。
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对于犯罪行为给予相应的惩罚,并通过各种社会资源,如心理咨询、职业培训等,帮助他们重新回到正轨。
5. 加强社会监管和参与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青少年的监管和关心,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加强社会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注,提高社会参与度,形成社会共治的局面。
三、结论青少年犯罪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提供帮助和机会,加强社会监管和参与,我们有望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为青少年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预防
区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及预防
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需引起广泛关注。
以下是针对青少年违法犯
罪现状及预防措施的一些建议:
现状:
1. 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包括盗窃、抢劫、贩毒、暴力犯罪等多种类型。
2. 青少年犯罪多发生在城市地区,被迫参与犯罪活动的主要原因包括家庭问题、缺乏
教育资源、挫折感和无法找到合适的社会角色等。
3. 犯罪嫌疑人中的大部分是初次犯罪的青少年,即使犯罪嫌疑人数量减少,也需要更
好的预防工作来防止再犯罪和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预防措施:
1. 家庭教育:鼓励家长加强与孩子的沟通,提供正面榜样,建立家庭纪律和价值观念,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支持。
2. 学校教育: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律知识的培养,
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技巧。
3. 社会参与:社会组织和社区应提供青少年活动和娱乐的场所,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
会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
4. 培养技能:为青少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降低他们参与犯罪的动机和机会。
5. 早期干预:对于有犯罪倾向的青少年,及早识别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包括心理咨询、社会工作和康复计划等。
这些预防措施需要多方合作来实施,包括家庭、学校、社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等。
通过共同努力,能够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发生,并帮助他们成为积极、健康和有责
任感的社会成员。
浅谈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浅谈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成因及防范对策第一篇:浅谈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成因及防范对策浅谈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成因及防范对策摘要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预防和防止青少年犯罪,是一个非常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青少年犯罪表现出盲目追求金钱和满足物质欲望,虚荣心极强,以盗窃、抢劫等犯罪居多,多以侵占财产为目的,并不同程度地带有暴力。
文化程度偏低,法律意识淡薄。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固然很多,但综合起来,不外乎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等因素。
青少年自身素质差,是最终导致他们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本原因。
家庭环境不良或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青少年思想不成熟,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差;学校只是一味的追求升学率,不重视制教育,使青少年不能从小树立法制观念。
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力量互相配合,共同营造一个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原因预防一、青少年犯罪的界定青少年犯罪泛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所实施的犯罪,亦即主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这个特定年龄段,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实施的各种犯罪统称。
中国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已年满十四周岁至未满二十五周岁的人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受到法律规定处罚的行为。
当前在我国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这已被国际社会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
二、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一)犯罪问题突出。
据权威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14—18岁未成年作案成员占全部刑事作案成员的比例一直处于10%以上(二)呈现低龄趋势。
15岁以下的少年违法犯罪增多。
违法犯罪的低龄趋势潜伏着巨大的社会危害。
(三)犯罪突发性强。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生理发育快,心理状态不够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冲动,做事往往不顾后果(四)团伙犯罪严重。
团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中常见的、频发的犯罪方式。
青少年犯罪案件中70%左右由青少年组成团伙作案。
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据公安部门数据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一些严重刑事犯罪的发案数也在逐年上升。
因此,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必须引起重视。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1. 家庭因素一个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是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家庭问题却成为了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父母经常吵架、离婚、家暴等家庭问题,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
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缺乏良好的学校教育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
老师不关心学生、学校纪律不严格、学校里暴力事件的发生等,给了学生违法犯罪的机会和借口。
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也是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
社会上游走在边缘的人,与不良分子接触过多,不良分子的一些行为也会影响到青少年,让他们迷失方向,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防治对策1. 家庭教育的加强家长要承担起对孩子们进行良好教育的责任,让孩子们在家庭中能够感受到真正的温暖和关爱。
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孩子的情绪变化、心理状态进行及时观察和关注。
2. 学校教育的加强学校要建立良好的教学、管理机制,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素质。
要加强校内纪律管理,严格教育教学秩序,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同时,学校还应该定期开展一些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法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社会教育的加强社会对未成年人有更多的法律保障,要求社会各界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同时,对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工作也要加强,让未成年人更加了解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意识,让他们成长为合法公民。
四、结语青少年是中国的未来,保护好青少年健康成长是社会的责任。
防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工作是长期性的、系统性的工作,必须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入手,共同配合,才能够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增多,已成为社会治安的一个严重问题。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应该是社会的栋梁和建设者,但为何会出现犯罪现象呢?本文将对大学生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一、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分析1. 社会压力过大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压力、学业压力日益增大。
许多大学生由于不能应付这些压力,心理压力过大,出现了心理问题,从而做出了一些违法犯罪行为。
2. 财力不足大学生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经济来源有限。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大学生就会通过非法手段来获取经济收入,这样也就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3. 青少年叛逆期大学生正处于一个青春期,青春期叛逆心理非常严重。
他们往往会因为和家长的矛盾、与同学的矛盾、与老师的矛盾等产生纠纷,为了发泄情绪,往往会走上犯罪的道路。
4. 缺乏正确的法治意识在学校教育中,对法律、道德观念等方面的教育不够,导致部分同学对法律、道德观念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出现了以权谋私、以邪迷正的情况。
5. 缺乏独立意识在家长的过分呵护下,有些大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性,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所以一旦遇到问题,他们就会想到走上犯罪的道路来解决问题。
二、大学生犯罪的预防对策1. 家庭教育家庭是大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首要手段,家长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教育他们要做一个守法好学、有积极向上的心态的人。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也是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学校要加强对法律、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有正确的观念、正确的认知。
3. 社会引导社会是大学生成长的舞台,社会的舆论引导对于大学生具有示范和鼓舞作用。
社会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多组织一些有益的活动,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行为方式。
也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宣传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法律,做到心中有法,常怀敬畏之心。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和预防措施青少年犯罪问题在当今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
作为社会的希望和未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正确的价值观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原因分析1. 家庭环境问题家庭环境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缺乏亲情关怀、家庭暴力、离婚等问题可能导致青少年情感不稳定,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和冲动行为。
2. 学校教育问题学校是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
教育资源不均等、学校暴力等问题可能导致青少年失去学习动力,进而沉迷于网络游戏、违法行为等。
3. 社会环境问题社会环境是影响青少年行为的重要外部因素。
家庭贫困、社会不公平等问题会增加青少年犯罪的风险,使他们产生追求金钱、物质的错觉价值观。
二、预防措施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第一课堂。
父母应该关爱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庭成员之间要坦诚沟通,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提供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学校是培养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3. 加强社会教育社会是青少年了解世界和发展自己的重要舞台。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引导他们正确的生活方式。
政府也应加大力度,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
4. 建立长效机制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预防需要建立长期、全面的机制。
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学校应积极合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关注度。
三、结论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家庭教育、提供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加强社会教育和建立长效机制,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发生,为青少年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由于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自我意识、价值观等方面尚未稳定,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产生违法犯罪行为。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1.家庭原因家庭教育水平低、亲子关系不和谐、父母忽视子女教育等都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青少年往往缺乏爱、关心和指导,产生逆反心理,脱离家庭自寻出路,成为违法犯罪的代价。
2.学校原因学校教育的缺失也是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
学校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是否重视人格教育、价值观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道德水平和自我规范意识。
3.社会原因社会环境的变态化以及现代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冲击也是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
有些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在虚幻的世界中寻求“刺激”,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而走向犯罪。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防治对策1.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重要环境,因此家长应该加强子女教育,注重心理关爱,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做好孩子的道德引导和行为规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完善学校教育学校应该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和道德教育,从从小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约束能力以及团体纪律感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加强社会教育社会应该加强青少年的社会教育和关怀,配合家庭和学校的工作,在社会上制定有针对性的计划,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道德、性教育等方面的指导与教育,向青少年传递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青少年的心理成长与身心健康成长。
4.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法律教育是防治青少年犯罪的重要一环,应该从小培养青少年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使他们具备正确的法律常识和法律自觉,从而增强其对违法犯罪的自我警惕性。
5.设立相关机构和社会组织社会应加强相关机构和社会组织的设立,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处理工作。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然而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情况屡有发生。
青少年犯罪不仅损害社会和谐稳定,也对青少年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对策,对于维护社会安宁和青少年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 家庭环境问题: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的稳定与和睦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家庭存在着家暴、父母离异、家长缺乏关爱和教育孩子的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青少年在心理上感到孤独、无助,从而产生犯罪倾向。
2. 学校环境问题:学校是青少年的第二课堂,学校环境的良好与否也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行为发展。
一些学校存在着师生关系不和谐、教学质量低劣、学生之间压力过大等问题,这些都可能使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走上犯罪的道路。
3. 社会环境问题:社会环境的稳定与和谐对青少年的成长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社会环境下存在着犯罪率高、价值观扭曲、法制观念淡薄等问题,这些都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使他们产生犯罪的倾向。
4. 个人心理问题: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心理问题可能将导致他们的行为产生异常。
一些青少年缺乏自信、自控能力差、面临学业、就业等压力,这些都可能会使青少年心理扭曲,产生犯罪的倾向。
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父母的家庭教育意识,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学习家庭教育技巧,增强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与教育,从根本上预防青少年犯罪。
2. 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应当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师队伍建设,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学校安全和稳定。
3. 社会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对社会的法治观念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制观念,增强大家对青少年犯罪的防范意识,为青少年的良好成长提供积极的社会环境。
4. 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增强他们的心理韧性,抵御外部的负面影响。
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对策
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犯罪的问题日益凸显。
青少年犯罪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不可忽视,对青少年个人和家庭也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和预防对策,对于减少犯罪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1. 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如果家长处事不当,或缺乏亲子交流,对孩子的言行不做规范管理,就会给孩子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 学校因素学校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二个环境,也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如果学校的教育质量低下,管理粗放,老师教育、激励不到位,往往就会导致学生缺乏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3. 社会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社会各种不良信息充斥着青少年的生活。
如果青少年长期接触不良信息,特别是暴力、色情等信息,就会导致其价值观有所偏差,行为变得越来越偏离社会道德。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对策1. 家庭预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应该积极担当起引导孩子的责任,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建立一个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尊重社会公序良俗的意识,从而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标准。
2. 学校预防学校应该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争取让每个学生在学校学到健康的知识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学校管理要规范化,老师教育和激励要到位,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3. 社会预防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宣传和教育,尽可能地提高孩子的依法意识和生活能力,让青少年明白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违法的。
同时,社会还应该提供更多的良好的娱乐活动和文化活动,让青少年有更多的娱乐选择,缓解生活与学习带来的压力和疲惫。
三、结语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预防和治理。
只有所有的环节紧密相连,共同努力,才能切实地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
青少年犯罪问题原因预防和教育措施
青少年犯罪问题原因预防和教育措施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青少年犯罪的趋势呈上升之势,这对社会秩序和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因此,了解和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教育措施,将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解决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1 家庭因素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是影响其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的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家庭不和谐、缺乏亲子沟通、父母过分溺爱或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都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和不良行为。
1.2 学校因素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
学校环境的好坏、学校教育的有效性等都会对青少年产生重要影响。
学校暴力和霸凌问题、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师能力不足等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1.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行为的塑造也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对个人发展提供的机会和资源分配不均衡,社会价值观念的扭曲以及社会不安定等因素,都可能促使一些青少年陷入犯罪行为。
二、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预防措施2.1 家庭预防措施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基地,家庭预防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首要任务。
家庭应该建立和睦的家庭氛围,加强亲子沟通,注重父母对孩子正确教育的引导,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2 学校预防措施学校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场所,学校应该加强师生关系的建设,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
2.3 社会预防措施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的关注和引导,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可以通过举办各类青少年活动,完善青少年法律援助制度,推广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帮助,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教育措施3.1 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正确行为意识和法律意识的重要手段。
通过课堂教育、社会实践等方式,让青少年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的权威性,激发他们对法律的敬畏之心,避免犯罪行为的产生。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危害和影响。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可以是多方面的,青少年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都可能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一、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影响极大。
一些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家庭的不完善,比如父母长期不在家照顾孩子,孩子缺少安全感和关爱。
缺乏家庭教育的青少年容易受外界不良影响,走上犯罪的道路。
预防对策:建立健全的家庭教育体系,家长要履行好监护职责,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增强亲子关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校因素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些青少年可能由于学业不顺利、受到欺凌、适应不良等原因退学或者因学业压力过大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预防对策:学校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减轻学业压力,举办各类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塑造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中的诱惑和压力也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
社会上存在的贫富差距、价值观扭曲,以及犯罪行为的传播等都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
预防对策:建设更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严格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构建更加完善的未成年人社会照料和帮教机制。
四、个人因素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个人因素造成的,比如自控能力不强、对社会规范的认识不足、好奇心、受到不良影响等。
预防对策:加强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引导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以上分析可知,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家庭、学校、社会和个人都要做好相应的工作。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概述: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介绍青少年犯
罪的一些主要原因,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来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主要原因:
1. 家庭环境问题:不良家庭环境、缺乏家庭关爱和监督是导致
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2. 社会压力:学业压力、同伴影响、社会经济压力等也会使一
些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
3. 精神健康问题:部分青少年可能面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这也可能导致他们从事犯罪行为。
解决方案:
1. 家庭教育和监护:加强家庭教育,提倡父母或监护人对青少
年的关爱和监督,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 学校教育和心理辅导:学校应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和辅导,帮助他们应对学业压力和其他社会压力。
3. 社会支持和帮助:提供丰富的社会康复项目和资源,以帮助青少年摆脱不良环境和犯罪行为。
4. 刑法和法律教育:加强对青少年的刑法和法律教育,增加他们对犯罪行为的认知和责任意识。
结论: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支持和刑法教育,我们可以帮助青少年远离犯罪,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青少年犯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合作,才能有效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当代青年学生违法犯罪特点原因及防控措施2009级学员梁福斌论文摘要:本文着重研究了我国近年青年学生违法犯罪特点,分析了违法犯罪形成原因,指出了必须通过加强法律素养培养、健康心理引导、思想道德教育、构建社会文化环境,从根本上强化当代青年学生法制意识,形成良好的法制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遏制违法犯罪事件发生。
关键词:青年学生违法犯罪法制教育心理引导道德教育社会文化环境法制意识一、我国法制教育现状及青年学生违法犯罪特点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法制教育,从普法教育开始就始终常抓不懈,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一五”、“二五”、“三五”普法教育中,青年学生就属于重点教育对象之一,尤其是实施“二五”普法中,还特别强调在校大、中专学生是重点对象。
“四五”、“五五”普法虽然没有直接提到青年学生,但青年学生作为重点教育对象始终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青年学生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了,能够自觉遵守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校园违法犯罪案件得到了有效控制。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全面转型,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随之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原来相对静止、相对封闭、有序的生活状态,开始走向变动、开放和相对无序的状态。
尤其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更多更快的信息,开阔了我们视野、增长知识,同时,也带来无尽的诱惑。
身处校园中的青年学生们,由于缺少社会实践经验,认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还不成熟,抵御诱惑、防范风险的意志力比较薄弱,导致致不良现象和行为甚至违法犯罪案件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有证据表明在校青年学生犯罪案件及犯罪人数自1 999年起有明显上升。
江苏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的调查很具代表性:2001年该区在校青年学生的犯罪率比上年上升还300%,2002年比2001年上升120%,并得出结论,青年学生犯罪大多数是因为不懂法。
于是该院在2003年3月28日成立了“在校青年学生犯罪预防中心”,力图从法制宣传教育的角度去遏制青年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但是,2004年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打牌被怀疑作弊,怒杀四名同学;200 5年从小被家长、老师和同学认为是好学生的大学生马瑞丰,仅仅想得到一部手机便伙同他人杀死一名出租车司机;2006年河南南阳市新野县的一个小村庄,大学生李征拎起镢头连杀七人,只因其中三人与他有点“小恩怨”;2008年17岁的中学生赵佳在假期结识了一些社会不良分子,并在他们的诱惑下多次参与赌博,欠下500多元赌债,为偿还赌债赵佳手持三棱刮刀抢劫9名小学生的财物,劫得赃款400余元,被判抢劫罪入狱;2009年杭州萧山区发生一起令人震惊的女高中生被害分尸案,萧山某高中17岁的学生阿红,因一点小矛盾与同学阿洁发生吵架,怀恨在心的阿洁纠集其他4名同学,将阿红骗至阿华家中,用围巾将阿红勒死,并支解后弃尸野外;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仅因害怕被人认出遂将伤者连刺八刀致其死亡。
等等,这一系列青年学生恶性犯罪案件带给人们深思,我们不能简单将青年学生的违法犯罪归结为是不懂法而造成的,应该说我们的法制教育体系结构是完整的,内容是充实的,覆盖面是广泛的,取得的成效也是明显的。
但看着这一个个案例,在给本人、家庭、社会造成了无可估量损失的同时,也在不停地拷问我们的教育者、家长和社会。
青年学生可谓知识青年,正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国家民族的未来,但他们同样存在思想道德缺失,心理扭曲、法制意识淡薄的严重问题。
学生是要走向社会的。
在校青年学生的这些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的话,那么直接后果就是导致社会青年违法犯罪率大面积升高,并呈犯罪多样性和不可预知性发展。
2010年1 0月,一牌照为“冀FWE420”的黑色轿车,在河北大学校区将两名女生撞出数米远,被撞一陈姓女生经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女生重伤。
青年肇事者面对闻讯前来堵住其逃路的人群竟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我去,我爸爸是李刚”。
近年来部队青年官兵违法犯罪也呈现出暴力化、多样化趋势。
如我部近年发生的林春杀人分尸案;张大庆出卖军事秘密案;胡鹏等贩卖毒品案,还有前不久驻吉林某部战士林鹏汉、杨帆、李鑫鑫、张新岩携枪出逃杀人案,等等枚不胜举。
这些青年官兵入伍前都是优秀学生或社会青年,只因为生活、工作中的一些小事或绳头小利便抛弃光明灿烂前途沦为暴力犯罪分子。
二、青年学生违法犯罪成因分析大多数专家学者对青年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分析认为:贫困是他们违法犯罪的第一原因。
理由是现今的青年学生,面对比较复杂的社会环境,有着较为广泛的社会交际和较高的消费水平,但却没有固定的收入,想法弄钱促使其实施一些犯罪行为。
但笔者认为,认真分析青年学生的各类违法犯罪案件背后的原因,真正原因在于青年学生的思想认识能力低下和心理素质不健全。
前文提到的马加爵、马瑞丰、李征、阿洁、赵佳这类恶性犯罪案件,他们在经济上可能确有困难,但经济困难并不是根本性问题,而是他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家庭贫困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思想贫困才是根本所在。
由于不能正确面对和认识贫困,在思想上产生了误区:因自己贫穷,别人看不起自己,不和别人交往,慢慢的将自己孤立起来;生性多疑,别人的一言一行都认为和自己有关,一天到晚生闷气,一点小事就记恨在心,得不到释放,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变态或者扭曲的心理——仇恨心理,憎恨有钱人或者因小事产生报复杀人行为。
作为青年学生所受的教育程度,不会知道自己行为的错与对,然而他们的行为却没有被控制。
校园违法犯罪案件一直以来都是以人身伤害案和盗窃案为主。
随着案件数和违法犯罪人数的上升,犯罪情节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人身伤害类案件的手段之残忍,使得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大呼法制教育的失败,最起码是不到位。
认真反思,并不是因为法制宣传教育的失败或者不到位,从青年学生进校的第一天起,法律法规、纪律制度的宣传教育可以说是伴随着他们一路走过,系统全面的法制宣传教育在他们身上从来就没有中断过。
现阶段,随着犯罪案件数量上升和犯罪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得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方法,已经从培养青年学生守法意识转变为除培养守法意识外,更注重强调自我保护意识。
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可这种教学方法的转变,有放弃那些可能违法犯罪者之嫌——挽救不了你,不给你伤害我的机会!自我保护意识强的人,不容易受伤害,但不是不会受到伤害,大多数是不可能躲过侵害者的自动攻击行为,可以说是防不胜防。
反过来,那些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人,不仅给他人造成伤害,给社会造成危害,同时他们自己也是受害者。
青年学生违法犯罪不仅仅是单纯的教育问题,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近年来一种观点正得到普遍认同:暴力亚文化能诱发青年学生暴力犯罪的发生。
美国最近有人对188 件案例进行分析,涵盖的对象接近25 万人次,得出的结论是浸淫于暴力文化的青年人,其涉猎“现实暴力”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出3 1%。
暴力亚文化包含的“暴力因素”主要有广播、电视、电影、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中隐含、散布、弥漫、渲染的打斗、凶杀、爆炸等暴力内容。
这些大众传媒借助影视、网络、书刊等形式向青年学生灌输暴力思想,改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选择暴力的形式。
前面提到的几个恶性案例均属于这一类型。
具体而言,暴力亚文化对青年学生暴力犯罪的诱导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暴力亚文化氛围调动了青年学生暴力犯罪的心理形成。
从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看,青年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他们具有活动量增大,精力过剩,思想活跃;易兴奋,易冲动,控制能力低;对自身的需求不断扩大等特点。
与此同时,青年学生心理水平的提高相对缓慢,缺乏足够的自我调节能力。
在暴力文化的诱导下,他们可能将过剩的精力用于抢劫、强奸、杀人等暴力性犯罪的活动中。
青年学生个性心理结构是一种多层次多水平的有机统一的整体,其内部因素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矛盾、相互制约,心理呈现敌意、妄想、好胜、易受刺激、易攻击、模仿力强等特征。
同时,青年学生思维简单,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差,容易受到暴力亚文化的消极影响,在个人需求中得不到满足时,就可能不择手段,向有关的人或社会实施攻击行为,导致暴力犯罪的发生。
二是暴力亚文化为青年学生暴力犯罪提供价值支持。
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自身的价值取向,而大众传媒的普及,推动青年学生社会化进程,进而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改变。
暴力亚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观往往是反社会倾向的,即用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当个人的欲求或个人利益受到损害时,就容易采取暴力掠取或报复。
他们对于犯罪行为持与其他人不同的价值观念,在这种亚文化氛围中,暴力已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渗透到青年学生的品质之中,把使用暴力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对自己的暴力行为丝毫没有羞辱感,反而更加崇尚暴力,对不使用暴力者歧视或排斥。
三是暴力亚文化为青年学生暴力犯罪提供行为模仿范本。
学习模仿与角色扮演是犯罪心理形成于固化的重要途径。
模仿是指行为人有意无意地对某种刺激做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方式。
模仿不但能使人形成新的行为,也可以使原有的但潜伏的行为得以表现,或是已有的行为得以加强或改变。
一些青年学生在观看了暴力影片或报道后,对影片或报道中的暴力情节非常感兴趣,当他们想要采取暴力解决问题时,便自然会运用他们认为行之有效的那些暴力影片中的方法。
现在的大众传媒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迎合青年学生的好奇心理,往往对一些犯罪手段、犯罪经过、破案手段等等进行详尽的描述,客观上给青年学生以诱导的作用。
同时暴力文化具有刺激性和新奇性,就更加满足了青年学生的强大掠奇心理,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犯罪心理,最终导致暴力犯罪行为的发生。
如前述说的马加爵之类的青年学生,他们有文化、有智商、有理智,但在对待人际矛盾或利益冲突时却使用暴力。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他们的使用暴力行为的原因了。
从青年学生所受的教育和拥有的知识量来说,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全面系统的法律知识,更懂得生命的重要,更具有道德心,更应该具有人性,更具有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的能力,但事实并非如人愿。
这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青年学生的心理素质亟待提高,道德意识必须加强,法律知识需要加大灌输。
一句话概括:必须从提高青年学生的法律认识能力,培养法律心理素质和法律道德素质等法律素养的综合教育入手,才能改变当代青年学生的违法犯罪现状。
三、防控青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几点措施(一)强化法律素养培育前面我们分析了当代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及法制意识状况,凸显了德育教育的迫切性。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及教育部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并组织专家编写教材,即从道德、法律和心理方面加强教育,力求培养健康合格的青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