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话语中的隐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的学者如van Dijk (2001: 23 - 24 )就建议将 政治话语限定为“主要是政治性”的话语,是 政治领导人的一种政治行为,在政治进程中具 有某种直接功能 。从研究的角度和方法来说, 分析此类话语与分析其他话语基本相同。议会 辩论 、议案 、法律 、政府或其各部颁布的政 策法规、其他机构的文件、政治广告、政治演 讲、媒体对政治领导人的采访、政府新闻发布 会、政治脱口秀节目、党纲、政治选举、社论 等都可归入政治话语。
政治话语中的隐喻
文 旭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2009-07
内容
引言 语言、 语言、政治与政治话语 概念隐喻与政治隐喻 政治隐喻中的意识形态 政治隐喻的功能 结束语
1. 引 言
“你不关心政治,政治会主动关心你。”
语言研究者为什么要关心政治? 语言研究者为什么要关心政治?
(1)批评语言学家和批评话语分析家的工作。 (2)对转换生成语法的创始人乔姆斯基学业 的发展起相当影响的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泽 利格·哈里斯。乔姆斯基曾说,他对哈里斯政治 观点的同情,促使他在大学攻读语言学。因此, 政治把乔姆斯基带进语言学的研究,这种说法 不无道理。
从早期西方思想史来看,语言和政治界定了人 何其为人。例如,哲学家笛卡尔把人看作是本 质上为语言的动物,而亚里士多德则把人看作 是政治的动物。 毫无疑问,没有语言,政治是 难以实现的。 诚然,我们说政治与语言密切相关,并不等同 于将话语进行泛政治化理解,即“政治社会化” (political socialization)理解。
基于上下图式的隐喻: 基于上下图式的隐喻:“上”代表的是 好的、强的、有权力的。 好的、强的、有权力的。“下”则刚好 相反。 相反。 (1)上级/下级,上级主管部门 (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3)上梁不正下梁歪
基于容器图式的隐喻:如果 不在一个群 基于容器图式的隐喻:如果A不在一个群 体里, 就在这个群体之外 就在这个群体之外; 体里,A就在这个群体之外;为了进入这 个群体, 必须跨越这个群体的边界 必须跨越这个群体的边界。 个群体,A必须跨越这个群体的边界。 一个国家或地区都可以概念化为一个容 器。 (1)中国北部湾巡航编队驱逐非法捕捞 的外籍船只 。 (2)
政治话语有各种不同的隐喻,但大体上 可以分为两大类: (1)基于“意象图式”的隐喻 (2)基于“文化模型”的隐喻
基于“意象图式” 基于“意象图式”的政治隐喻
这种政治隐喻非常普遍,在日常生活中 的隐喻是完全一致的。例如: 基于前后图式的隐喻: 基于前后图式的隐喻:“前”代表的是 好的、积极的、先进的; 好的、积极的、先进的;“后”代表的 则刚好相反。 则刚好相反。 (1)他的政治思想很超前/落后。 (2)中西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3. 概念隐喻与政治隐喻
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隐喻与政治有着 必然的联系。Seth Thompson所写的一 篇论文就是很好的左证:Politics without
metaphors is like a fish without water
(1996)。
“政治的世界是复杂和充满价值观的,无论在认知上 还是在感知上都远离人们即刻的日常经验” (Thompson 1996:185)。因此,为了将不可感知的 转化为可感知的,将抽象的转化为具体的,并使人们 更好地理解政治,隐喻,一种将未知联系到已知,并 借助熟悉事物表达陌生事物的认知方式,无疑是政治 家的最佳选择。因此,在政治话语中,隐喻是一种常 规的思维方式。例如,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人物中, 影响深远,流传甚广的隐喻就包括毛泽东同志的“纸 老虎”论和邓小平同志的“猫”论。
Leabharlann Baidu
5.政治隐喻的功能 政治隐喻的功能
社会以及政治现实是抽象的思想体系, 需要隐喻来使它们概念化并加以传递。 谁的隐喻更生动、更能引起目标群体的 共鸣,谁就能为他的政策观点赢得更多 的支持。可见,隐喻具有重要的功能。
1.隐喻的框架作用 2. 隐喻的筛选作用 3.隐喻的劝说作用
6. 结束语
本文将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 通过对政治隐喻的研究,洞察人们在谈 论政治时是如何思考和言说的。
2. 语言、政治与政治话语 语言、
政治的根本目的是参与国家事物,改造社会。 而研究语言和政治的目的则在于理解言语交际 在社会群体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是 如何形成语言的。 政治与语言密切相关。R. Lakoff(1990:13) 就指出:“政治就是语言,同时语言就是政 治”。Chilton和Schäffner(1997:206)认为: “社会团体构成中语言的使用导致我们广义上 称之为的‘政治’”。
(3)G. Lakoff
Moral Politics: How Liberals and Conservatives Think (1996/2002) Don’t Think of an Elephant! (2004) Thinking Points(2006) The Political Mind (2008)
the Brain: Metaphor and Hidden Ideology(2007)就专门研究了隐喻中
所隐藏的意识形态。
2002年1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发表 国情咨文,将朝鲜、伊朗与伊拉克视为 “邪恶轴心”(an axis of evil),同时 又把古巴、叙利亚和利比亚三国贴上 “无赖国家”(rogue states)的标签, 声称有权采取任何措施消除美国和世界 所面临的现实威胁。
对政治话语的研究起源于古希腊的政治 修辞学。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对政 治话语进行专门研究则肇端于20世纪80 年代的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一 批受社会批评理论影响的语言学家开始 有意识地通过研究语言来揭示话语中不 平等的权利关系以及话语与社会之间的 互构关系。
分析政治话语首先面临的棘手难题是如何定义 “政治话语”。对于批判性话语分析研究者来 说,几乎所有的话语都可以被看作具有政治性, 对话语进行的各种分析也都具有政治性,所有 话语归根结底都是政治话语(Wilson, 2001: 398 )。早期一些学者因而认为,任何试图对话 语进行政治和非政治区分的行为是不可想象的, 将政治话语视为一种如文学话语那样的专门体 裁实际上是一种简约主义行为( Seidel, 1985: 45)。不过,这样的看法会有泛化的危险。
这种认识论思想对研究政治话语具有重要的影 响。如果我们的社会经验以及概念化是通过隐 喻组织的,那么,作为社会域的组成部分—— 政治,就必须通过隐喻来观察和构建。实际上, 认知语言学家已分析了大量的与政治问题相关 的政治隐喻。其中,最系统的研究莫过于 Lakoff的Moral Politics(1996)。在该书中, 他系统地分析了美国社会里政治思维下的世界 观。
从实际的操作层面看,隐喻之所以在政 治话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隐喻 能以特定的模式框架政治议题,设定 “议题解决的方向”,从而提供阐释框 架以影响政治决策。因此,考察政治话 语中的隐喻,既可以了解说话人对受众 的观念期待和塑型,也可以反观说话人 的观念和意识形态。
隐喻的本质是概念性的。对认知语言学 家来讲,最关心的就是隐喻的概念本质, 而不是偶然的语言形式。认知隐喻分析 就是通过表层的语言形式去探询也许语 言使用者并没有意识到的概念结构。
基于“文化模型” 基于“文化模型”的政治隐喻
例如,有关“国家”的政治隐喻 主要有: 国家是家庭(NATION IS A FAMILY) 国家是轮船(NATION IS A SHIP) 国家是身体(NATION IS A BODY)、 国家是人(NATION IS A PERSON) 国家是机器(NATION IS A MACHINE) 国家是建筑物(NATION IS A BUILDING
当我们把“国家”比作 “船”时,以上 映射关系也相应发生,也就是在用 “船” 的模式去理解“国家”,以行船中的逻 辑来解释和论述国家事务: (1)中国的航船正迎着风浪,向着既定 的目标前进。 (2)瑞典掌舵欧盟面临三大难题。
4.政治隐喻中的意识形态 政治隐喻中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有关世界本质及其运作方式 的思想或理论,是有关源自于意识形态 使用者的历史和社会位置的认识,是一 个社会群体的所有成员共享的社会表征 的基础。政治隐喻中蕴涵着丰富的意识 形态。例如Andrew Goatly的Washing
为了自己的利益,恃强凌弱,忽视国际法和国 际道德的国家,不民主的国家。 “无赖国家”这个概念很快成为揭示藐视国际 法、危害世界和平的国家非法行为的有效概念, 这种隐喻一旦与反恐斗争联系起来,对于美国 打击其他国家,使其他国家听从其指挥就会形 成有力的支持。从美国的实践上看,被列为 “无赖国家”意味将遭受经济制裁甚至军事打 击。
country, Uncle Sam, Big Brother, fatherland, motherland
“国家是船”隐喻
国家 国家政策/行为 舵手 决定国家政策/行为 国家的成功/提高 国家的失败/问题 影响国家的环境 船 船的航线 把握方向的领导者 掌舵 船向前进 航行中的事故 大海的情况
为什么要研究政治话语中的隐喻? 为什么要研究政治话语中的隐喻?
(1)政治隐喻与日常语言隐喻有共同点。 (2)政治隐喻有其特殊性。 (3)政治领域中的隐喻能以特定的模式,对有关政府 3 制订相应政策具有重要影响。 (4)对政治话语中隐喻的研究更是中国学人思考中的 一个盲点。这个盲点并非来自知识的不足,而是来自 实感的缺乏。
这里的“无赖国家”就是来自于“国家 是人”这个概念隐喻。人有“好人”, 也有“坏人”,有“无赖的”,也有 “友好的”,所以政治话语中有rogue states/nations, friendly nations这样的隐 喻表达式。 “无赖”一词在日常生活中比喻目无法 纪、不可信赖、不道德、不诚实或胡作 非为的人。因此“无赖国家”所比喻的 就是那些
“国家是家庭”隐喻
国家 政府 公民 公民之间 管理 家庭 父母 子女 同胞 当家
当我们将“国家”比作“家庭”时,也 就启动了以上映射关系,用“家庭”模 式去思考和理解“国家”,以家庭中的 处事逻辑来解释和论述国家事务。例如: (1)国父;人民子弟兵 (2)祖国啊,母亲。
(3)我们国家这么大,情况千差万别, 困难和矛盾不少,当好这个家很不容易。 (4)founding fathers, father of h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