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民歌戏曲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戏曲、民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田迎防

信阳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系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我国有庞大的戏曲体系。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民俗丰富,语言复杂,历史文化浓郁,是我国戏曲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我国戏曲的产生、传播、成长和发展过程漫长,而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一直都对其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地域性差异是其主要特征,于是就产生了地方戏(剧种)。

民歌的产生和发展里离不开人类的地理环境,不同的地理环境内有不同的民歌文化景观。中国复杂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是中国文化区域形成的不同文化特征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划分中国民歌文化去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戏曲民歌地理环境地域性民歌文化区

引言

戏曲、民歌文化属于精神文化范畴[1],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作者运用特殊的艺术手段将生活积累创作而成,其中包含着作者对地理环境的认识与理解,蕴涵着丰富的地理信息[2]。研究戏曲、民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有助于人们更好的认识戏曲、民歌的内涵,理解戏曲、民歌的生成背景和个性特征。地理环境在戏曲、民歌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作用重大,而且还深深影响着戏曲、民歌艺术特色的形成。

戏曲与地理环境

戏曲概述

1.1.1戏曲概念

戏曲一词最早见于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指的是宋杂剧[3]。从近代学者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清杂剧、明清传奇以至近代的京剧和所有地方戏在内的传统戏剧文化的统称。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

戏曲起源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虽说它的渊源来自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但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仍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

中国剧种有海纳百川,吸收多门艺术精辟的气概。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部分由生、旦、净、末、丑等不同脸变化的脚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做、念、打四功和手、腿、身、发、步五法等艺术,表演运输和富于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4]。

1.1.2剧种

我国庞大的戏曲体系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地域辽阔,民族众多,语言复杂,民俗丰富,长时间封闭的经济体系,是我国剧种斑斓多采的原因。自古以来,我过国戏曲便有地域差异,清初,时称“南昆、北弋、东柳、西梆”。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评剧、晋剧、汉剧、潮剧、闽剧、祁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5]。

因剧种众多,下面仅就京剧、昆曲、秦腔、豫剧、黄梅戏等做简要介绍。

京剧:

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最据代表性的剧种,是我国戏曲文化的高度凝聚。昆曲:

昆曲又称“昆腔”、“昆剧”,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豫剧:

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明代末期由传入河南的山陕梆子结合河南土语及民间曲调发展而成,现流行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省份。原有豫东调、豫西调、祥符调、沙河调四大派别,现以豫东、豫西调为主。出现过常香玉、陈素珍、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著名旦角演员。剧目有《穆桂英挂帅》、《红娘》、《花打朝》、《对花枪》和现代戏《朝阳沟》等。秦腔:

秦腔,陕西省地方戏,也叫“陕西梆子”,是最早的梆子腔,约形成于明代中期。其表演粗犷质朴,唱腔高亢激越,其声如吼,善于表现悲剧情节。剧目有《蝴蝶杯》、《游龟山》、《三滴血》等。

黄梅戏: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安徽、江西及湖北地区。它的前身是黄梅地区的采茶调,清代中叶后形成民间小戏,称“黄梅调”,用安庆方言演唱。20世纪50年代在严凤英等人的改革下,表演日趋成熟,发展成为安徽的地方大戏。著名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1.1.3剧种的地域分布(以九大剧种的专业剧团分布为例表1)

京剧、评剧、二人转、豫剧、晋剧、秦腔、越剧、粤剧、川剧等是我国九大剧种。京剧分布遍布全国,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评剧、二人转、豫剧、晋剧和秦腔是我国北方的五大剧种,自东而西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越剧、粤剧和川剧是南方的主要剧种。

表1. 我国九大剧种专业剧团的分布(1984)

地区京剧评剧二人转豫剧昔剧秦腔越剧粤剧川剧

辽宁12 51 15

吉林 6 28 25

黑龙江9 56 29 1

山东44 3 27

河南 6 1 134

陕西 2 1 6 6 76

甘肃 2 1 64

宁夏 1 12 1

青海 1 1 3

新疆 2 5 7

上海 5 8

江苏13 7

安徽9 3

浙江 4 65

福建 2 19

江西10 2 8

台湾 5 1

湖北12 8

湖南 5 1

广东 1 66

广西 1 20

四川12 1 1 124

贵州7 1 1 1 4

云南7 1

西藏

总计213 200 73 208 112 162 116 86 129

资料来源:《中国戏曲手册》,849—980页

1.2戏曲的地域性及其差异

人类的社会生活不可能不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这个影响和制约又不可能不影响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人的心理结构。由于历史和其他种种原因,国与国的界限不能取消,地区的界限划分还存在,民族与民族的特性还保持,人们还得相对稳定地选择自己的居住地。因此,人们的生活习俗、性格气质、心理结构甚至人们到外部形貌都受一定的地域环境的影响。如:人生活环境的不同,世界上于是就有了白种人、黄种人、红种人;有蓝眼睛、黑眼睛、黄头发、黑头发之分。法国著名史学家和文学理论家丹纳,在他《艺术哲学》里就把自然环境当做考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文艺特征的一个重要凭证。他认为,“自然界的结构留在民族精神上的印记”(《艺术哲学》);所以,对于以人为表现对象的文艺作品,其风格物点必然会和特定地域环境,地理条件有着直接的联系,形成特定的地域审美特征。

中国的戏曲也同样,它和特定地域的地理条件密切相关,于是就产生了戏曲的地域性。地域的差异,形成了人们不同的生活习俗,语音声调,以及审美心理等;形成了全国三百多个不同风格的地方剧种,即地方戏。所谓地方戏,即具有某个地域风格特色的,为当地人所喜闻乐见的戏曲。地域性差异是中国戏曲主要特征。南曲如抽丝,北曲如抡枪,南柔北刚是我国戏曲和音乐的主旋律。

我国东南一带的水利资源丰富,几条大河流是我们祖先的发祥地,人口密集、耕地相对集中,工商业发达,人的竞争力强,心理活动效为细腻、婉转、丰富;而西北一带则多山,人口稀少,交通闭塞,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土地多,耕种粗放;东北地区狩猎生活长,形成人们在心理和性格则多为粗犷、豪放、直爽、憨厚、刚强。由于历史的积淀,这些特点显示出一种相对的稳定性,成为某一地域人们心理的特征。这种特征必然影响到我国几百个地方剧种的艺术风范,使其有着较大的南北差异。一般地说,北方戏曲唱腔高亢激越。如河北梆子,山东吕剧。山陕梆子,秦腔等,都善长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大起大落,而地处东南的戏由越剧、黄梅戏、锡剧、沪剧、昆剧等的唱腔则妩媚,细腻,委婉,善于反映人物细腻的心理变化[6]。据文化人类社会学家们的研究认为,当今中国的文化社区,约有“八大板块”——京派文化;江浙沪海派文化、闽粤岭南文化、江汉楚文化;四川蜀文化;陕甘华夏文化、辽吉黑的关东文化以及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这社区的划分,也是以地域差异为依据的。另外,方言是地域的产物。它是一地域中文化的传授、输送、交通的“载体”、中介。因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