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电磁波的海洋》 说课稿

《电磁波的海洋》 说课稿

《电磁波的海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电磁波的海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电磁波的海洋》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信息的传递》中的第一节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电磁波的相关知识。

电磁波在现代通信技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了解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演示实验引入电磁波的概念,然后介绍了电磁波的产生、传播以及波速等基本概念。

教材还通过与水波、声波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电磁波的性质。

最后,教材介绍了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电磁波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但对于电磁波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很多与电磁波相关的现象,如手机通信、电视广播等,但对于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并不清楚。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电磁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了解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电磁波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电磁波的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教学难点(1)电磁波的产生。

(2)对电磁波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的理解。

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文档21.2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21章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本节主要介绍电磁波的产生、传播以及电磁波谱。

具体内容包括:电磁波的产生原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电磁波谱的组成以及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原理,理解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掌握电磁波谱的基本内容。

2. 通过学习电磁波,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通过对电磁波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产生原理、电磁波谱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日常生活实例引入电磁波的概念,如手机通讯、电视信号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电磁波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3. 案例分析:分析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无线电广播、手机通讯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电磁波谱的组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电磁波的产生原理2. 电磁波的传播速度3. 电磁波谱的组成4. 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要描述电磁波的产生原理。

2. 请说明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及其计算公式。

3. 请列举至少三种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程度,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电磁波在现代科技领域的新发展,如5G通信、卫星导航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初中三年级下学期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初中三年级下学期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第二十一章信息的传递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简述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说出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简述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电磁波的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养成主动学习科学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难点: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固定电话之间有电话线连接着,信息是由电流通过电话线传递的。

移动电话之间没有电话线连接,它是靠什么传递信息的?电磁波当你打开收音机,听到的是电磁波传来的声音;打开电视机,听到的、看到的也是电磁波传来的声音和图像......电磁波在信息的传递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所以,要研究信息的传递,就要研究电磁波。

2.揭示课题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呢?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呢?电磁波的波长、频率、波速是什么呢?电磁波还有哪些应用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电磁波的海洋吧。

【新课教学】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演示实验:打开一台收音机,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根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

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正极摩擦,可听到收音机内发出“咔”、“咔”的声音,表明电磁波的存在。

1.电磁波的产生:当导体或电路中的某处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在周围空间就会产生向外传播的电磁波。

2.类比水波和声波水面振动产生水波,空气振动产生声波。

与水波、声波的形成相似,导线中电流的迅速变化会在空间激起(产生)电磁波。

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移动电话靠复杂的电子线路来产生迅速变化的电流,发出电磁波。

虽然电磁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它确实可以给我们传递各种信息。

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类比水波: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

邻近的两个波峰(或波谷)的距离,叫做波长。

在某确定位置,1 s内有多少次波峰或波谷通过,波的频率就是多少。

【人教版】年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人教版】年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2节  电磁波的海洋

【人教版】年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一. 教材分析《电磁波的海洋》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产生和传播条件、电磁波谱及其应用。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电磁波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后续学习电磁波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九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电学知识,对电荷、电场、磁场等概念有一定了解。

但电磁波作为一种抽象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知知识出发,逐步过渡到电磁波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产生和传播条件。

2.掌握电磁波谱及其应用。

3.培养学生对电磁波现象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电磁波谱及其分类。

3.电磁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采用分类法,让学生了解电磁波谱及其分类。

3.采用实例分析法,使学生掌握电磁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关于电磁波的产生、传播、电磁波谱及其应用的图片和动画。

2.实验器材:电磁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3.实例资料:电磁波在通信、医疗、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应用案例。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电磁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图片,如手机、电视、无线网络等,引发学生对电磁波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电磁波是什么吗?它有哪些特点?”2. 呈现(10分钟)介绍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如电场和磁场的变化产生电磁波,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等。

通过动画展示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3. 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电磁波发生器和接收器进行实验,观察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4. 巩固(10分钟)讲解电磁波谱及其分类,如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展实践活动,如制作简单的无线电发射和接收装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电磁波的传播和应用。
5.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辅助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电磁波及相关科技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界奥秘的热情。
-利用公式计算以下问题:
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b.如果一个电磁波的频率为1GHz,求其波长。
c.已知电磁波的波长为1m,求其频率。
-完成教材第21.2节后的习题2、3、4。
2.选做题:
-结合电磁波传播特性,设计一个简单的无线电通信实验,描述实验原理和过程。
-查阅资料,了解电磁波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如磁共振成像(MRI),并撰写一篇小短文,介绍其原理和优点。
5.学习能力:九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等方式,拓展电磁波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掌握电磁波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电磁波概念的理解:电磁波作为一种抽象的物理现象,学生对它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如何让学生形象地理解电磁波的特性和传求字迹清楚,步骤完整,表达准确。
2.作业完成后,请认真检查,确保无遗漏和错误。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选做题,拓展知识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错误。
作业提交时间:请于下周一上课前将作业提交给课代表。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示、实验等多种方法,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电磁波的相关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孩子们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深厚的了解和热爱。

我一直在寻找创新和有趣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学习,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以实践活动为主线,让孩子们在操作和体验中学习。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操作、实验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电磁波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难点:电磁波的产生原理和传播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磁波演示仪、实验器材、PPT课件。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纸。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电磁波小故事,引发孩子们对电磁波的兴趣。

2. 知识讲解:利用PPT课件,简单介绍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孩子们动手操作,观察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过程。

4. 成果分享:每组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大家共同讨论电磁波的传播规律。

5. 创意环节:让孩子们用彩纸、画笔等材料,创作一幅关于电磁波的画作。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难点:电磁波的产生原理和传播规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对电磁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

但在讲解电磁波的产生原理时,部分孩子表现出困惑。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形象、生动地解释这一概念,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共同探讨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孩子们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同时,开展电磁波主题的科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成长。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我始终秉承着关爱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

第二十一章 21.2 电磁波的海洋 教案

第二十一章 21.2 电磁波的海洋 教案

教学案(39)
教学流程及时间教师行为(活动)学生行为(活动)二次备课
精讲点拨质疑释疑(5’)电视塔发射电磁波,说明电磁波可
以在空气中传播,那么,电磁波的
传播也像声音的传播那样,需要介
质吗?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验
证猜想。

【电磁波的传播讲解】
电磁波的传播是不需要介质的。


太空中,宇航员就是用电磁波来通
信。

电磁波的波长和频率类比水波
的波长和频率来讲解:
如图,水波形成像山峰似的浪尖,
叫做波峰;水下降,形成凹谷的地
方叫做波谷。

每上下振次就完成一
次全振动,就能形成一个波峰和一
个波谷,相邻的两个波峰或者波谷
的距离是一定的,这个距离称为波
长。

波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
频率。

一秒内波传播的距离称为波
速,因此,波速=波长×频率。

真空中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是c,是宇
宙间物质运动的最快速度。

c=
3×108m/s,提示与光速比较,由此
联想到光与电磁波的联系。

c=λf。

电视塔发射电磁波,说明
电磁波可以在空气中传
播,那么,电磁波的传播
也像声音的传播那样,需
要介质吗?请同学们自
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电磁波与水
波、声波类比讲
解。

2.对公式的理
解。

《电磁波的海洋》优教教案3

《电磁波的海洋》优教教案3

第二十一章第2节教学设计
下面就让我们“听听”电
磁波。

生学习的愿望。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讲授[板书]
一、电磁波是怎样产
生的
[演示实验]
(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演示视频: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电磁波的产生
实验器材:干电池、小灯泡、钢锯条、直流电流表、收音机、导线等。

学生听老师介
绍实验器材,观察
小灯泡明暗、电流
表的示数变化,听
收音机的“喀喀”
声,感受电磁波的
产生和传播。

让事实和现
象说话,突破教学
难点。

在钢锯条的一面每间隔2cm左右粘上一段透明胶带,如下图。

将收音机调至AM频段,用导线夹将钢锯条接入电路,小灯泡发光、电流表偏转。

用夹子在粘有透明胶带的一面从左至右滑动,小灯泡明暗交替,一闪一闪;同时电流表指针往复摆动,收音机扬声器发出“喀喀”声。

而在钢锯条未粘有透明胶条的一面滑动导线夹时,收音机未发出“喀喀”声。

实验现象:
小灯泡交替亮灭说明
和教师一起总
结。

听老师讲解。

观察老师的实
验操作。

培养归纳总
结的能力。

适当进行能
量思想的渗透。

用事实揭示
电磁波可以在真
空中传播。

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物理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了解电磁波在海洋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2.电磁波在海洋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电磁波在海洋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实验器材;2.教学材料:相关课程教材、电磁波相关知识的PPT;3.实验材料:海水样品、信号发生器、接收器。

五、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通过介绍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引发学生对电磁波的兴趣,并询问学生有关电磁波的基本知识。

2.知识讲解:1)通过PPT讲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包括波长、频率、波速等概念的解释和计算方法。

2)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结果讲解电磁波在海洋中传播的特点,包括海洋中的电磁波传输现象和规律。

3.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学生根据实验器材和指导书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总结电磁波在海洋中的传播规律,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4.应用拓展:1)通过PPT讲解电磁波在海洋中的应用,包括海洋测深和海洋通信等方面的应用。

2)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学生思考电磁波在海洋中应用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建议。

5.解答疑问: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磁波在海洋中的传播和应用知识。

六、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和分析能力;2.检查学生对电磁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的理解程度;3.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电磁波在海洋中应用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拓展延伸:1.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电磁波在海洋中的实验研究,深化学生对电磁波在海洋中的应用的认识和理解;2.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练习或实践任务,如制作一个电磁波在海洋中的应用实例报告等。

人教版-物理人教版教案21.2 电磁波的海洋

人教版-物理人教版教案21.2 电磁波的海洋

《电磁波的海洋》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知道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了解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会用c=fλ求速度、波长或频率。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知悉可以人为获得电磁波。

培养学生想像与实践结合的科学的学习态度;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了解电磁波的大家族;通过动手实验证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深入体会物理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兴趣。

【教学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他们身边。

【教学难点】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教学用具】电视塔图片、手机(两部)、收音机、真空罩、导线、电池、学生收集的资料、投影仪和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看电视节目、通过收音机听音乐、手机通话,这些信息都是如何传递的?信息都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的。

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呢?二、探究新知(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连续调节台灯亮度旋钮导线时断时续接触电池的一极收音机:发出“喀喀”声。

多媒体播放电磁波产生的视频。

木棍在水面上振动会产生水波;说话时声带的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

当导体或电路中的某处有迅速变化的电流时,在该处就会产生一种电磁振荡,在周围空间就会产生向外传播的电磁波。

(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水波波峰:在一列水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做波峰;波谷:在一列水波中,凹下的最低处,叫做波谷;波长:邻近的两个波峰(或波谷)的距离。

频率:在某确定位置,1s内有多少次波峰或波谷通过,波的频率就是多少。

波速:波向前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之比。

它是用来描述波传播快慢的物理量。

声音的传播需要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

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吗?实验演示:把一个移动电话放入真空罩中,拨打这个手机的号码,手机有反应吗?结论: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磁波的概念,知道电磁波与机械波的区别与联系。
2.掌握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波长、频率之间的关系,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3.了解电磁波谱,知道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等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4.理解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过程,了解天线、电磁波传播介质等基本原理。
4.小组合作: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关于电磁波知识的手抄报,内容包括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传播规律、应用等。
-合作学习: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收集资料、整理内容、设计排版。
-成果展示:手抄报完成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交流分享:各小组之间交流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学生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解答疑惑:教师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五)总结归纳
1.知识梳理: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电磁波的概念、传播、应用等知识点。
2.归纳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强调电磁波在科技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4.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电磁波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电磁波在科技发展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养成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4.引导学生关注电磁波的污染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机械波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需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电磁波这一抽象概念,并掌握其传播、应用等相关知识。然而,由于电磁波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电磁波的海洋》教案设计

《电磁波的海洋》教案设计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二、能力目标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对电磁波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掌握科学的情感.●教学重点电磁波.●教学难点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教具准备微机、收音机、无线寻呼机、真空罩、干电池.●课时安排1●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1.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声音在真空中不传播)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3×105 km/s)3.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4.声音的传播是靠什么?〔声音的传播是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师]生活中我们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广播中的声音怎么能从很远的地方传到这里呢?看到的电视节目的图像是怎么从荧屏上得到的呢?[生甲]是电线传送的.[生乙]我们没有看到收音机、电视机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所以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信号的.[生丙]是靠电磁波来传播信号的.[师]电磁波在信息的传递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传播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二、进行新课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板书]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板书][师]我们前面提到过水波、声波.用实验来说明什么是水波、声波.[生甲]手持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上,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水波.[生乙]两个音叉并排放置,并离得很近,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和另一个音叉接触的小珠被弹起.音叉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师]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看演示.[演示]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调谐旋钮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截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生甲]在收音机里听到“喀喀”的杂音.[生乙]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声.[师]波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电磁波就是当导体中有快速变化的电流时,会向周围空间发射电磁波.我们知道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电磁波的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板书][师]我们想想如何做实验才能知道电磁波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启发:回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实验)[生甲]把无线寻呼机放在塑料袋,再放入水槽中,打电话请寻呼台呼叫,寻呼机能够收到信号.[生乙]这个实验说明,电磁波在液体中能够传播.[生丙]把无线寻呼机放在密闭的木制(或铁制)的盒子里,呼叫,能够收到信号.[生丁]这个实验说明电磁波在固体中能传播.[生戊]把无线寻呼机放在真空罩中,呼叫,寻呼机能够收到信号.[生己]这个实验说明,电磁波在真空中能够传播.[师]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但是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用电磁波来通信.大家看屏幕(微机模拟不同形式的电磁波),观察到什么?[生甲]看到一圈一圈明暗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生乙]看到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师]凸凹相间说明有凸起部分和凹下部分,这样向上部分就形成像山峰似的浪尖,叫做波峰;向下部分就形成凹谷,叫做波谷.每上、下振动一次就形成一个波峰和波谷,若上、下振动若干次,那么这列水波就以波峰—波谷—波峰—波谷向外传播出去.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是一定的,这个距离叫波长(λ).波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做频率(f).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为c,它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c=λfc=2.99792458×108 m/s=3×105 km/s电磁波频率的单位也是赫兹(Hz),也可以用千赫(kHz)和兆赫(MHz).电磁波是个大家族,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天线,它们有的是发射电磁波的,有的是接收电磁波的,我们就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中.大家阅读科学世界“微波炉”.看完后小结本节内容.三、小结请同学们小结本节内容: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四、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④.[参考答案]1.此题要求学生知道波长、频率和速度关系,根据c=λf,得出此立体声广播的波长是3.08 m.2.学生通过此题可以知道收音机选台指示盘上的数字、单位,了解其物理意义.3.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电磁波如果遇到尺寸明显大于波长的障碍物就要发生反射,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个特性工作的.波长越短的电磁波,传播的直线性越好,反射性能越强,因此雷达用的是微波.利用雷达可以探测飞机、舰艇、导弹等军事目标,还可以用来为飞机、船只导航.“隐形飞机”是一种先进的军用飞机,可以防止雷达发现.隐形飞机用的主要是吸波材料,它的功能是通过吸收、散射和干涉等多种方式,使材料表面的电磁波能量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减少飞机对电磁波的反射,使雷达很难发现它.4.略五、板书设计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反馈。
-设计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和特长,设计分层教学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利用实验、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形象直观地展示电磁波的传播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设计小组讨论、分享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电磁波应用实例,如手机、电视、雷达等,引起学生对电磁波的探究兴趣。
(2)探究电磁波的概念与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了解电磁波的传播特性、波长、频率等概念。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通过课后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电磁波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电磁波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
4.学习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过程,了解天线、馈线、接收器等基本组成部分。
5.能够运用电磁波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电视、手机、雷达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磁波的性质和传播规律,培养科学思维。
2.利用多媒体、实物演示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电磁波的传播过程,提高学习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1.2电磁波的海洋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1.2电磁波的海洋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21.2 电磁波的海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第21章第2节《电磁波的海洋》。

本节课主要讲述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电磁波的产生:介绍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电磁波的频率、波长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2. 电磁波的传播:讲解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电磁波传播的速度。

3. 电磁波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难点:电磁波频率、波长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利用电磁波的设备?这些设备是如何工作的?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本第21.2节内容,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3. 课堂讲解:(1)电磁波的产生:介绍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电磁波的频率、波长和速度之间的关系。

(2)电磁波的传播:讲解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以及电磁波传播的速度。

(3)电磁波的应用:介绍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无线电通信、电视、手机等。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一个无线电波的频率为200MHz,求其波长和速度。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讲解解题过程。

5.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已知一个电磁波的波长为1m,求其频率和速度。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答案。

6. 课堂小结:7. 板书设计: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产生: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传播: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应用:电磁波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8. 作业设计布置作业:(1)阅读课本第21.2节内容,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应用。

教学设计1:21.2 电磁波的海洋

教学设计1:21.2 电磁波的海洋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存在,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2.通过观察图表,认识电磁波在不同波段有不同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电磁波是一种物质,电磁波是真实存在的。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磁波的传播。

教学难点:电磁波的波长、波速和频率。

三、教学策略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它给我们带来了极大方便的同时,也不容忽视地影响着我们的健康。

因此设计本节课时,除了讲析电磁波的产生条件和传播途径以外,还补充了电磁污染的知识,使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认识同一问题,并从自身及他人健康角度出发,给予生活中的合理化建议。

同时,这样处理也可体现物理学科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宗旨。

“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是本节的重点知识,要让学生理解透彻,成功的实验是突破的关键。

因此,要先组织学生阅读演示实验的文字部分,要求他们总结出实验进行的步骤和实验时需要观察的现象。

为进一步鼓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可以请一名学生上台代为演示。

这个实验是从观察者“听”的角度去做的,为进一步证实电磁波的产生条件,还可以补充做一个实验,即从观察者“看”的角度去做,实验时可借助于手机来电时对屏幕画面形成的干扰。

实验结束之后,立即组织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是本节的重难点知识,设计时注重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作对比,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是研究电磁波的传播条件的实验基础。

因此,教师出示实验器材后,要让学生说出每件器材有何用途,小组讨论后确定实验步骤和应该观察的实验现象,再由两名学生来完成本次实验。

这样做还是基于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协作能力方面的考虑,当然此举更能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

后边的知识,需要教师作必要的阐释,点明“所有的电磁波传播速度是一样的,且波长与频率成反比。

电磁波的海洋 教学设计

电磁波的海洋  教学设计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提高学生应用科学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3.德育目标。

通过对电磁波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掌握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电磁波。

【教学难点】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微机、收音机、无线寻呼机、真空罩、干电池。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声音在真空中不传播)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3×105km/s)3.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4.声音的传播是靠什么?声音的传播是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师)生活中我们收听广播、看电视节目,广播中的声音怎么能从很远的地方传到这里呢?看到的电视节目的图像是怎么从荧屏上得到的呢?(生甲)是电线传送的。

(生乙)我们没有看到收音机、电视机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所以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信号的。

(生丙)是靠电磁波来传播信号的。

(师)电磁波在信息的传递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传播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电磁波的海洋。

(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师)我们前面提到过水波、声波。

用实验来说明什么是水波、声波。

(生甲)手持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上,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水波。

(生乙)两个音叉并排放置,并离得很近,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和另一个音叉接触的小珠被弹起。

音叉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

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师)那么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看演示。

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物理人教九年级全一册21.2《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1.2节《电磁波的海洋》。

本节课主要介绍电磁波的基本概念、产生和传播,以及电磁波谱。

具体内容包括:1. 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2. 电磁波谱的分类3. 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基本概念,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使学生掌握电磁波谱的分类,了解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电磁波谱的分类及应用。

难点:电磁波的产生机制,电磁波谱中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如电磁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手机、电视、无线广播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磁波应用产品,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波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电磁波的产生:介绍电磁波的产生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变化的电流周围存在电磁波。

(2)电磁波的传播:讲解电磁波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让学生了解电磁波传播的特性。

(3)电磁波谱:分类介绍电磁波谱,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让学生了解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如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传播速度的计算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5.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电磁波谱的分类,以及各种电磁波的特点和应用。

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电磁波的产生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微波炉(8min)
看书后的科学世界,回答下列问题。
1.微波炉的原理是什么
2.微波炉适宜于加热什么食物
3.微波对人体有害,使用微波炉怎样作好防护
(四)雷达(5min)
雷达是利用无线电波测定物体位置的无线电设备。电磁波如果遇到尺寸明显大于波长的障碍物就要发生反射,雷达就是利用电磁波的这个特性工作的。波长越短的电磁波,传播的直线性越好,反射性能越强,因此雷达用的是微波。利用雷达可以探测飞机、舰艇、导弹等军事目标,还可以用来为飞机、船只导航。“隐形飞机”是一种先进的军用飞机,可以防止雷达发现。隐形飞机用的主要是吸波材料,它的功能是通过吸收、散射和干涉等多种方式,使材料表面的电磁波能量转换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从而减少飞机对电磁波的反射,使雷达很难发现它。
1.通过水波讲电磁波,采用视频或让学生回忆水中波纹产生的原因及过程可以使学生感知水波的形成,再利用类比推导出电磁波的形成,这样学生接受起来,比较自然。
2.把电磁波的传播多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得出。一方面我多做了一些能证明电磁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的实验,另一方面我还通过举些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电磁波的传播,后者的方法更让人们信服。
在收音机里听到“喀喀”的杂音,这是因为在导线与电池组成的电路中产生了快速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电流产生了电磁波,收音机接收了这一电磁波,并把它放大转换成声音,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喀喀”声。
3.用水波类比电磁波的产生:
【视频1】手持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上,水面上有一圈一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水波。
学生回答
师生讨论
学生回答
学生观察
师生讨论
由上节课的电话通过手机自然引入
增加学生对看不见、摸不到物质的认识
【视频2】两个音叉并排放置,并离得很近,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和另一个音叉接触的小珠被弹起。音叉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总结〗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没有通信使用的导线,信号都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电磁波的海洋。(板书课题)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10min)
1.电磁波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如何研究它呢
2.下面我们制造一下电磁波,大家感受一下。
【实验1】打开收音机的开关,将调谐旋钮旋至没有电台的位置,将音量开大,取一节干电池和一截导线,拿到收音机附近,先将导线的一端与电池的负极相连,再将导线的另一端与电池的正极相摩擦,使它们时断时续地接触,从收音机里听到什么
(五)作业
学生观察
学生观察
师生讨论
师生讨论
学生观察
师生讨论
学生观察
师生讨论
学生计算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师生讨论
视频直观、说服力强
拿声音与它进行类比,进一步增强直观感受
通过实验说明电磁波传播过程中不需要介质
让学生了解电磁波的一些基本常识
感受电磁波的频率及波长
感受波的统一性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课后习题,重点介绍这个与高科技前沿相关的知识,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第二节 电磁波的海洋
一、电磁波是怎样产生的
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流产生的
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
1.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2.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式为:c=λf。
三、电磁波的应用
1.微波炉;2.雷达。


反思
这节课比较抽象,因为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如何把电磁波讲直观了,是这节课的关键。
实验说明电磁波在固体中能传播。
【实验4】把无线寻呼机放在真空罩中,呼叫,寻呼机能够收到信号。
实验说明,电磁波在真空中能够传播。
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但是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用电磁波来通信。
2.波长、频率与波速
大家看屏幕(微机模拟不同形式的电磁波),观察到什么
(1)波峰──凸凹相间说明有凸起部分和凹下部分,这样向上部分就形成像山峰似的浪尖;波谷──向下部分就形成凹谷。
(2)波长(λ)──每上、下振动一次就形成一个波峰和波谷;若上、下振动若干次,那么这列水波就以波峰—波谷—波峰—波谷向外传播出去;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是一定的,这个距离叫波长。
(3)频率──波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做频率(f);
(4)波速──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真空中电磁波的波速为c。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电磁波的海洋》教学设计
马武中学张言宇
课题
第九章:信息的传递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
学习
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光速是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过程方法: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
情感目标:通过对电磁波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的情感。
学习重点
电磁波
学习难点
电磁波的产生
教学方式
引导-探究;自学-指导;参与-活动
课型
体验探究
教具与
媒体
微机、收音机、无线寻呼机、真空罩、干电池




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依据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min)
〖话的
我们收看电视、收听广播时又是如何接收到电视、广播信号的
【结论】电磁波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它确实是存在的,它能为我们传递信息。
(二)电磁波是怎样传播的(15min)
1.我们知道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那么电磁波的传播是否也需要介质
【实验2】把无线寻呼机放在塑料袋,再放入水槽中,打电话请寻呼台呼叫,寻呼机能够收到信号。
实验说明,电磁波在液体中能够传播。
【实验3】把无线寻呼机放在密闭的木制(或铁制)的盒子里,呼叫,能够收到信号。
3.在对微波炉、雷达知识的介绍时,由于学生见得少,所以效果不好,后来我积极发动学生,让有微波炉的同学介绍其使用方法及使用的便捷程度,起到了较好的互动效果,其实学生自身的不同生活经验本身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
它们间的关系为::c=λf。它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
c8m/s=3×105km/s
电磁波频率的单位也是赫兹(Hz),也可以用千赫(kHz)和兆赫(MHz)。计算某频率的波长。
电磁波是个大家族,通常用于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频率为数百千赫至数百赫的那一部分,叫做无线电波。看课本99页图10.2—5进一步说明。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和它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到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流所引起的,它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其中的波长、频率和波速存在着一个定量关系式:c=λf,频率越大的电磁波的长越短,频率越小的电磁波的波长越长,但其传播速度是不变的。
电磁波还有其他的应用,如微波炉、雷达等。
教学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